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心肺储备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11-13 02:42权党军赵俊龙王晓玲
海南医学 2023年20期
关键词:心肺储备康复训练

权党军,赵俊龙,王晓玲

渭南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1、康复医学科2,陕西 渭南 714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预后差等特点[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治疗方式,早期接受PCI 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恢复心肌血流灌注,改善预后[2-3]。然而患者在接受PCI 术后仍然会伴有心肺储备功能降低等情况,故术后配合有效的心脏康复训练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心肺运动测试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估手段,可在负荷递增的运动中反映患者心肺功能的变化,评估心脏、肺脏及循环系统的储备功能。相关研究显示,在心肺运动测试指导下开展的心脏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耐受能力、运动功能等,有较好的应用前景[4-5]。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肺运动测试指导下的心脏康复训练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月于渭南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CI术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并通过心电图检查、实验室指标等确诊[6];(2)初次接受PCI 术,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心肌灌注均达到3 级。排除标准:(1)同期接受其他手术治疗者;(2)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心源性休克等心脏疾病;(3)合并其他对心肺功能有影响的疾病;(4)合并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5)合并肢体运动功能障碍;(6)合并精神、认知功能异常,无法交流沟通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例(%),±s]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n(%),±s]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例(%),±s]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n(%),±s]

2组别例数性别年龄(岁)体质量指数(kg/m)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观察组对照组χ2/t值P值50 50男性28(56.00)30(60.00)女性22(44.00)20(40.00)0.164 0.685 63.85±6.59 64.12±6.18 0.211 0.833 23.53±2.74 23.22±2.81 0.559 0.578 25(50.00)27(54.00)0.160 0.689 13(26.00)11(22.00)0.219 0.640 19(38.00)21(42.00)0.167 0.683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调脂,并根据是否合并基础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血压、血糖管理等。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脏康复训练,由医师及康复师讲解、指导康复内容,内容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等,患者根据自身耐受情况自行调整训练时间及强度。观察组患者采用心肺运动测试指导下的心脏康复训练。具体方法:(1)心肺运动测试:首先患者均接受心肺运动测试,使用SCHILLER-CS200CPET 型(瑞士席勒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心肺运动测定仪,评估患者的心肺储备功能,医生及康复治疗师经过共同评价,对每位患者制定出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方案内容主要包含有氧训练、抗阻训练等,运动强度先由60%开始,最高不超过85%,并根据患者训练期间的心率改变、主观耐受度等定期调整强度,针对运动耐受的患者,每次以5%的强度进行递增;(2)运动内容、时间及频率:一般有氧运动训练内容包括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抗阻训练最先单次负荷为50% 1 RM,主要训练上下肢肌群、腹部肌群、腰背部肌群,动作包含推胸、肩部推举、肱二头肌伸展、肱三头肌伸展、背阔肌拉伸、腹部收紧、小腿抬高、伸展股四头肌等,所有训练内容遵循时间由短到长、频率由低到高的原则,每次运动前先热身10 min左右,初始运动时间30 min 左右,对于不耐受的患者可减少到20 min,最长不超过60 min,每个运动训练期间可间歇休息1~5 min,初始每周训练频率为3 次,后期可逐渐增加频率;(3)运动监护:患者在运动期间佩戴心电遥测系统,监测心率的变化,并根据心率变化实时调整运动内容,若有胸痛严重、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1)心肺储备功能: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采用心肺运动测试仪SCHILLER-CS200CPET 型(瑞士席勒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测定两组患者的心肺储备功能,包括峰值耗氧量(peak VO2)、无氧阈氧耗量(VO2AT)、二氧化通气当量斜率(VE/VCO2slope)。(2)超声心动图检查: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超声心动图iEElite型(飞利浦公司)测定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3)生活质量: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采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7]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问卷表包含6 个维度内容,分别为体力、病情、医疗情况、生活、工作、社会心理等,所得到的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该量表问卷均在医师的指导下完成。(4)随访情况:术后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肺储备功能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peak VO2、VO2AT 均高于干预前,VE/VCO2slope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的peak VO2、VO2AT明显高于对照组,VE/VCO2slope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肺储备功能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cardiopulmonary reserve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肺储备功能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cardiopulmonary reserve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Note: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 in the same group,aP<0.05.

组别例数peak VO2[mL/(min·kg)]VO2AT[mL/(min·kg)]VE/VCO2slope干预后25.02±2.28a 28.33±2.47a 6.963 0.001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50 50干预前19.78±2.53 20.02±2.17 0.509 0.612干预后25.72±2.06a 23.15±1.98a 6.360 0.001干预前9.11±1.47 9.06±1.63 0.161 0.872干预后14.72±1.85a 12.13±1.70a 7.289 0.001干预前31.63±3.72 31.95±3.14 0.465 0.643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LVEF 均高于干预前,LVEDD、LVESD 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的LVEF 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echocardiographic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echocardiographic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Note: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 in the same group,aP<0.05.

组别例数LVEF(%) LVEDD(mm) LVESD(mm)干预后32.12±3.87a 36.57±3.25a 6.226 0.001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50 50干预前46.86±5.17 46.10±5.83 0.690 0.492干预后57.02±4.26a 53.58±4.30a 4.019 0.001干预前52.61±5.78 53.03±5.47 0.373 0.710干预后44.09±4.62a 48.13±4.27a 4.541 0.001干预前41.24±4.81 40.88±4.90 0.371 0.712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CQQC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的CQQ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CQQC评分比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CQQC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CQQC评分比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CQQC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Note: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 in the same group,a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50 50干预前57.72±8.10 58.04±7.45 0.206 0.838干预后78.83±6.09a 72.15±5.26a 5.870 0.001

2.4 两组患者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比较 随访1年中,观察组患者失访6例,对照组患者失访5例,观察组患者的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比较[例(%)]Table 5 Comparison of readmission rate and mortality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病情迁延难愈、预后差等特点,虽然PCI有助于促进梗死冠状动脉血流恢复,但在疾病本身的影响下,术后患者心肺储备功能尚无法迅速恢复,需配合积极的心脏康复训练,以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8-9]。常规的心脏康复训练内容中缺乏针对性,且常常忽略患者自身的耐受性,部分患者可能由于康复心理急切,会迫切进行高强度、高频率的康复运动,反而会加重心脏负担,达不到预期的康复效果。也有部分患者认为PCI 术后应尽量休息、减少体力活动,但过少的运动也会降低心肺耐力,影响活动能力,增加血栓形成风险,不利于病情的早期恢复。

与传统的心电图检查相比,心肺运动测试可全方面地评估患者的心肺情况[10]。主要原理是通过功率递增的踏车试验或者平板有氧运动过程中所获取的数据,实时监测患者呼吸、循环等指标,可了解患者自身的最大运动能力,继而制定具有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具有无创、客观、定量、安全等特点[11-12]。报道显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使用心肺运动试验指导下的运动康复内容可明显改善患者LVEF、最大摄氧量、无氧阈等指标,提高患者运动耐力、运动功能,且患者康复期间具有较好的耐受性[13]。另也有研究显示,在心肺运动测试下实施的心脏康复内容,有助于促进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早期康复,同时还能改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14]。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心肺运动测试指导下进行的心脏康复训练患者,其心肺储备功能指标peak VO2、VO2AT、VE/VCO2slope及心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比给予常规心脏康复训练的患者更明显,同时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主要原因是由于:(1)患者首先进行心肺运动测试,可为医师提供具有科学性的数据,更有效地评估患者心肺功能,继而为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运动方案,更具有针对性;(2)在运动时间及频率上,遵循时间由短到长、频率由低到高的原则,可逐渐提高患者对运动的耐受性,改善心肺储备功能,且能避免高强度运动对心肺功能产生的不良影响;(3)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为患者佩戴心电遥测系统,实时监测心率变化,严格把握运动时间及强度,并及时调整方案,进一步保证心脏康复训练的质量,使患者获得最大的受益,进一步促进心肺功能的早期康复。程会兰等[15]实验中也显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使用基于心肺运动测试指导下的训练可改善心肺运动功能,并积极提升生活质量,和本研究结果有一定的相似性。

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在心肺运动测试指导下行心脏康复训练的患者中,1 年内的再住院率较常规心脏康复训练的患者明显更低。其主要原因是有效的心脏康复训练在积极改善患者心肺储备功能后,提高了患者的日常活动耐力,加强了心脏功能,因此能减少患者的再住院风险。但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无差异,考虑可能与随访时间较短、样本数量较少相关。

综上所述,心肺运动测试指导下的心脏康复训练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 术后的作用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肺储备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心肺储备康复训练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小象接受心肺复苏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