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异位副脾误诊一例

2023-11-13 02:42杨安强付锦艳
海南医学 2023年20期
关键词:处女膜脾脏肿物

杨安强,付锦艳

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病理科1、营养科2,上海 200050

异位脾脏临床上极为少见,发生率为1%左右,特别是异位在盆、腹腔,极易与附件肿瘤、盆腹腔肿瘤、胃肠道间质瘤混淆,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也容易造成误诊,进而处理不当造成不良后果。现将我院1 例乙状结肠异位副脾报道如下:

1 病例简介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63 岁,因“自觉阴道内肿物脱出2 年,加重半年”于2021 年9 月13 日收住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初潮16 岁,3~5 d/26 d,量中,无痛经。51 岁绝经。于2 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增加腹压后阴道口有肿物脱出,肿物约蚕豆大小,质软,无触痛,平卧及休息后可自行还纳。患者无腹痛、腹胀及阴道流血,无腰骶部疼痛及下坠感,未予治疗。近半年觉阴道脱出物逐渐增大,可自行还纳,有排尿困难时需用手帮助,无尿频,无咳嗽时漏尿,夜尿1 次,无大小便困难,自觉影响生活质量,要求进一步诊治。于2021年9月1日来我院门诊就诊,妇科检查:屏气后,阴道前壁部分脱出于阴道口外,最远处在处女膜缘外5 cm;阴道后壁脱出,最远处在处女膜缘。宫颈萎缩,屏气后见宫颈完全脱出于阴道口外,最远处距离处女膜外1 cm。患者要求手术切除,门诊拟“盆底功能障碍前Ⅳ中Ⅲ后Ⅱ”收入院。2022年9月1日妇科彩超示:子宫前位,形态规则,回声尚均匀,子宫内膜双层厚度2.7 mm,其内部回声尚均匀;宫内节育器未见。左侧卵巢未探及。右侧混合性肿块,卵巢来源可能。未见残余尿。前腔室:膀胱膨出Ⅲ型(膀胱后角增大,膀胱移动度增大,尿道旋转角增大,尿道内口关闭)。中腔室:见子宫脱垂。后腔室:未见直肠膨出。肛提肌裂孔稍增大。双侧耻骨直肠肌未见明显撕脱,肛门括约肌完整。

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艾滋病病毒(HIV)、肝炎病毒常规、心电图、胸片、宫颈液基细胞学、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等]。于2021 年9月14日行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前盆底重建+阴道后壁修补术。

腹腔镜术中所见:子宫大小为3 cm×3 cm×2 cm,萎缩,前壁表面见直径1 cm外凸肌瘤样组织,活动可,双侧输卵管外观正常,右侧卵巢大小为2 cm×2 cm×1 cm,左侧卵巢大小2 cm×2 cm×1 cm,均未见明显异常肿块。距腹膜反折8 cm 处乙状结肠肠系膜见外凸隆起型肿块,大小2.5 cm×2.5 cm×1 cm,色暗红,表面光滑见血管纹理增生明显,与周围组织无黏连,余肠管未见明显异常。阴式手术所见:外阴经产型,阴道畅,长约7 cm,阴道前壁部分脱出,最远处达处女膜缘外5 cm,阴道后壁脱出,最远处达处女膜缘,宫颈萎缩,宫颈脱出达处女膜外1 cm。

术中请同仁医院普外科主任会诊:乙状结肠肿物考虑胃肠道间质瘤可能性大。与家属谈话后,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乙状结肠肿物切除。手术顺利,出血150 mL;术中留置导尿管,尿量600 mL;术后阴道留置阴纱1块,24 h后取出;腹腔及腹部切口分别留置负压引流管1 根,手术时间大于3 h,予加用头孢噻肟钠2 g预防感染,术后继续予抗炎、营养支持治疗;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1.2 病理检查 大体病理检查:(乙状结肠肿物)暗红色肿物1 枚,大小2.5 cm×1.8 cm×1.6 cm,切面暗红色,界清,肿块下方见少量乙状结肠黏膜组织。术中冰冻病理诊断(B211227):(乙状结肠肿物)送检肿物界限清楚,镜下符合淋巴组织瘤样增生,淋巴结结构不完整,局部疑有坏死,确诊及良、恶性待石蜡及免疫组化。术后石蜡病理诊断(2108398):(乙状结肠肿物)送检肿物全检,镜下由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小血管组成红髓和白髓,结合免疫组化、大体病理检查及镜下检查,符合乙状结肠异位副脾(图1、图2);下方附乙状结肠黏膜慢性炎(图3)。免疫组化检查:CD3 T 细胞(+),CD20 B 细 胞(+),CD117(-),CD34(血管+),CD31(血管+),CD68巨噬细胞(+),Ki67(15%+)。

图1 切除副脾组织(HE×100)Figure 1 Excision of accessory spleen tissue(HE×100)

图2 切除副脾组织(HE×200)Figure 2 Excision of accessory spleen tissue(HE×200)

图3 切除乙状结肠黏膜组织(HE×100)Figure 3 Excision of sigmoid mucosa(HE×100)

2 讨论

副脾指正常脾脏以外出现与脾脏结构类似、功能相同的组织,通常位于脾门和胰尾附近[1],发生率为10%~35%[2],是最常见的胚胎期先天发育异常,胚胎时期由脾原基融合不全或异位脾原基导致,外观多呈球形或半球形,表面覆盖一层被膜,颜色呈紫色,质地软,单发多见,也可多发[3]。95%位于脾脏周围,尤其是脾门部,也可位于胰腺尾部腹膜后、盆腹腔、肠系膜、沿胃大弯的大网膜、道格拉斯窝、女性的左侧阔韧带及生殖器附近[4]。

诊断依据:(1)手术探查:上腹部副脾较易被术中探查发现。(2)组织病理学:副脾诊断的金标准依靠组织病理学。(3)CT检查:表现为类圆形软组织影,增强扫描示肿块均匀强化。大多数脾动脉供血的副脾CT平扫密度及强化程度与脾脏实质相似。对于较小的副脾易漏诊,但可联合闪烁造影提高诊断率[5]。(4)核磁共振:有助于区别炎性肿块与副脾。(5)B 超检查:副脾呈圆形或卵网形低回声团,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内部回声均匀,与正常脾脏回声类似,彩色多普勒可见点状血流[1]。对于较小的副脾易漏诊,且很难鉴别。(6)核素显象:检测副脾的有效方法是99mTc 热破坏红细胞扫描DRBCS[6]。

副脾一般无典型临床体征,也没有临床意义[7]。当出现扭转、破裂、梗死、压迫临近脏器等情况时,一般会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8]。处理原则需要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区别对待:有症状者,应考虑手术切除且首选微创[7];无症状者,则无需处理。本例发生在乙状结肠的异位副脾,实属罕见,在子宫脱垂手术中意外发现,尽管没有症状,但普外科手术医生误诊为是胃肠道间质瘤,主要因为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故手术予以切除,术后免疫组化CD117(-),CD34血管(+)也排除了胃肠道间质瘤。

猜你喜欢
处女膜脾脏肿物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处女膜修复,成功率高吗
处女膜异常者不能硬来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对诊断脾脏妊娠方法的研究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
一例与附红细胞体相关的犬脾脏肿大的诊治
采用游离处女膜瓣重建处女膜基底环修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