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2023-11-29 01:12廖乐平万建胜李文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24期
关键词:宁都县温经汤小腹

廖乐平 万建胜 李文华

(1.江西省宁都县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科,江西 赣州 342800;2.江西省宁都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西 赣州 342800;3.江西省宁都县中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西 赣州 342800)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不同于继发性痛经(Secondary dysmenorrhea,SD),是生殖器官未见明显病变的痛经,多见于青春期或未生育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经期或经期前后下腹部痉挛性疼痛,时常伴有腹泻、恶心等症状。PD 占痛经的90%以上,发病率达30%~50%[1,2],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普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机械因素如子宫屈曲严重、子宫颈管狭窄等,导致经血难以排出,引发痛经。内分泌因素如β-内啡肽(β-EP)。β-EP 是一种与疼痛有关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其含量升高时可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该病还与前列腺素有关。其他因素如情绪、运动、外界环境等,均可导致月经不正常,甚至加重痛经。目前西医临床对PD 的治疗方法以药物为主,常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该药具有见效快、作用持久的特点,但不良作用颇多。中医对PD 的研究可追溯到东汉时期,经历了数千年的实践总结,对该病有深入的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温经汤源自《金匮要略》,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穴位按摩是中医特色外治技术,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本研究将温经汤和穴位按摩并用,探讨二者联合使用治疗青年女性PD 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 年5 月—2021 年8 月江西省宁都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6 例PD 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年龄18~35 岁,平均年龄(26.02±5.12)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3 年,平均病程(1.45±0.58)年;平均月经周期(28.90±3.24)d;未婚26 例,已婚12 例。观察组年龄20~40 岁,平均年龄(25.97±5.56)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年,平均病程(1.60±0.79)年;平均月经周期(29.06±2.34)d;未婚28 例,已婚10 例。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江西省宁都县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考《妇产科学》[3]中PD 诊断标准: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痉挛性疼痛,可伴有腹泻、腰酸、乏力等症状,B 超排除盆腔脏器器质性病变。中医诊断参考《中医妇科学》[4]中“经行腹痛”,辨证为寒凝血瘀。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受冷痛剧,得温则缓;次证:经量少,经血黯夹有瘀块,畏寒,手足厥冷;舌脉象:舌紫暗、苔白,脉沉紧。主证必备,次证兼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确诊。

1.3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月经周期规律;近1 个月内未使用其他药物治疗;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3分;近期无妊娠计划;按摩穴位处皮肤完好,无皮肤病。排除标准:严重的心、肝、肾等功能障碍;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伴有内分泌、血液系统疾病。

1.4 剔除标准若患者中途怀孕、研究期间使用其他药物则剔除。

1.5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062,规格:0.4 g)治疗:疼痛发作时服用,每次0.3 g,每天2 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经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温经汤组方:当归、麦冬、党参、桂枝、牡丹皮、生姜、姜半夏各10 g,白芍15 g,阿胶、吴茱萸、川芎各6 g,甘草5 g。每日1剂,由江西省宁都县妇幼保健院煎煮,水煎2 次各取汁150 mL,混合后,分早晚2 次温服,于经前7 d 服用。穴位按摩:嘱患者排空膀胱,仰卧,操作者手掌小鱼际反复摩擦患者小腹,以患者皮肤微红、感觉温热为宜。拇指按揉气海穴、神阙穴、中极穴、关元穴、双侧子宫穴,每穴1 min,以拇指点、压后患者感觉酸、麻、胀、痛为佳。

2 组均治疗3 个月经周期。治疗期间忌风寒、慎起居、重保暖、调情志、勿过劳。

1.6 观察指标(1)中医证候积分:主证按照无腹痛、轻微疼痛、明显疼痛及腹痛剧烈难以忍受,分别计0、2、4、6 分。次证选取小腹疼痛、经色紫黯、夹有血块、手足不温4 项,按有、无分别计2、0 分。(2)β-EP 水平:采集患者晨起空腹肘静脉血4 mL,离心后-50 ℃液氮条件下保存,待检。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β-EP 水平。(3)安全性:检查2 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并记录用药期间不良事件如恶心、消化不良等发生情况,以评估安全性。(4)复发:以电话或门诊复诊形式随访,了解治疗后6个月内痛经发作情况。

1.7 疗效评定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治疗后痛经症状积分下降≥90%;显效:症状显著改善,积分下降70%~89%;有效:症状有所改善,积分下降30%~69%;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积分下降≤29%[5]。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8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0.0 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36/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PD患者疗效比较[例(%)]

2.2 2 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2 组小腹疼痛、经色紫黯、夹有血块及手足不温4 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上述指标分值均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PD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表2 2组PD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手足不温1.55±0.42 0.91±0.401)1.47±0.51 0.43±0.281)2)组别对照组例数38观察组38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小腹疼痛4.67±0.80 1.57±0.561)4.81±0.69 1.08±0.401)2)经色紫黯1.50±0.45 0.90±0.371)1.49±0.50 0.31±0.231)2)夹有血块1.46±0.39 1.01±0.401)1.53±0.33 0.62±0.301)2)

2.3 2组患者β-EP水平比较治疗前,2组β-E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β-EP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PD患者β-EP水平比较 (±s,ng/L)

表3 2组PD患者β-EP水平比较 (±s,ng/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169.88±15.671)190.35±20.341)2)例数38 38治疗前151.93±10.34 152.09±12.34

2.4 2 组患者安全性和复发情况比较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3%(1/38),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26%(2/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63%(1/38),低于对照组的21.05%(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PD患者安全性和复发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PD归属于中医学“经行腹痛”范畴,发生机制与冲任、胞宫周期性生理变化有关,证型主要有寒凝血瘀、湿热下注、气滞血瘀、气血虚弱和肝肾亏损五类,其中以寒凝血瘀最为常见。寒凝血瘀型多由寒邪凝聚于体内,瘀阻冲任,导致子宫、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血行滞塞,行之不通。《黄帝内经》中记载,寒则血凝,如平素过食生冷,经期冒寒、涉水淋雨或久居湿地,则寒湿之邪伤于下焦,致使气血运行不畅而生胀痛;《妇人规》提及:“若寒滞于经,或因外寒所逆,或素日不慎寒凉,以致凝结不行,则留聚为痛”。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接触到更多如冰饮等的寒凉之物,易致寒邪入体,积于体内,于经期发为痛经。夏季本为祛除寒邪的大好时机,但腰腹着装暴露或贪凉久吹空调,易使寒邪经皮肤腠理入侵机体,加重寒凝血瘀之症,使胞宫气血运行受阻,发而作痛。针对此证型应着重抓住“寒”,于温经通络入手,于活血化瘀、止痛落脚[6]。

温经汤首见于《金匮要略》,“少腹里急,腹满……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当以温经汤主之”;《妇人大全良方》亦有载,“妇人经来腹痛,由风冷客于胞络冲任……用温经汤”;此外,《圣济总录》等诸多著作均有提及,但多与《金匮要略》和《妇人大全良方》类同或应用不及二者。故而本研究采用《金匮要略》之温经汤,由吴茱萸、桂枝、当归、川芎、麦冬、党参等12 味药材组成。方中,吴茱萸可散血中之寒,《本草经解》言:“主温中下气,止痛,除湿血痹”;桂枝不仅可温散寒凝,还可宣导化瘀药物,增强活血通经止痛之功效,《长沙药解》曰“入肝家而行血分,走经络而达营郁……舒筋脉之急挛”;二药合用,可增强温经散寒、通畅血脉之效。当归可养血活血,有“养血滋肝……起经脉之细微,回肢节之逆冷,缓里急而安腹痛,调产后而保胎前……寒疝甚良,温经最效”的美誉。川芎功擅活血祛风,行气止痛,可助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白芍可养血敛阴、缓急止痛,现代药理学[7,8]证实,白芍可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大鼠疼痛症状。麦冬可滋阴润肺;牡丹皮可清伏火、退虚热,二者相配可缓解吴茱萸、桂枝、生姜等温热药之燥。阿胶养血生新、止血润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因此应用补气药党参来健脾补气。姜半夏可温燥降逆,配伍生姜可辛开散结,以助祛瘀调经。甘草可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共行温经散寒、祛瘀养血、止痛之功。

穴位按摩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技术之一,擦法是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该研究通过摩擦患者小腹以生热,直接作用于特定腧穴,以达到温经散寒的目的。有研究[9]指出,当擦法作用于浅表组织可促进机体津液回流,调整水液代谢,提高免疫力;作用于深层组织时,可调节卫气营血,使气血畅通。由于痛经病位在下腹部,以冷痛为主,因此根据近部选穴和对症选穴理论,选取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神阙穴、子宫穴。气海穴位于脐下1.5 寸,主一身气机,有“气海一穴暖全身”的誉称。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主治积冷,诸虚百损,冷气入腹,妇人带下瘕聚;从解剖学角度来看,该穴邻近子宫卵巢,是现今临床治疗妇科疾病的常选效穴。中极穴位于脐下4 寸,可通运下焦,温养冲任。神阙穴位于脐中,是生命之根蒂,真气所系之所,具有调达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子宫穴位于中极穴旁开3 寸,左右各一,刺激该穴可缓解子宫痉挛。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36/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P<0.05);且观察组小腹疼痛、经色紫黯、夹有血块及手足不温4项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温经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青年女性PD 效果更优,与满运军等[10]的研究一致。β-EP是具有吗啡样活性的神经多肽,黄体期时孕酮和雌二醇激素水平变化可导致β-EP 含量下降,痛经发生。孙萌等[11]运用温经汤治疗PD,发现患者血清β-EP明显上升。本研究也显示,2组治疗后β-EP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β-EP参与PD的发生、发展,与潘秋银[12]研究一致。2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复发率为2.63%(1/38),低于对照组的21.05%(8/38)(P<0.05),提示温经汤联合穴位按摩安全性较好,同时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综上所述,温经汤联合穴位按摩可有效缓解青年女性PD 症状,调节β-EP 水平,减少复发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宁都县温经汤小腹
温经汤加味对EM肾虚血瘀证大鼠局部微环境MMP-9、TNF-α、Collagen Ⅰ、Collagen Ⅲ的影响及其意义
宁都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的困境与思考
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宁都县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温经汤在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概况
宁都县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睡前揉小腹 缓解夜尿多
睡前的养生秘笈
按摩小腹治前列腺炎
活血调经 还数“温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