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联动,促家校社协同育人

2023-12-13 15:16
新班主任 2023年10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协同

□ 杨 慧

2023 年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

那么,如何建立完善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呢?笔者有以下思考。

体验式主题培训,提升班主任共育能力

班主任的专业性直接影响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落实程度。学校应该结合校情、师情、学情科学规划班主任培训。在培训课程上设置专门的家校共育主题,围绕家校关系、沟通技巧、冲突化解等开展一系列研讨活动。如,如何取得家长认同,如何与家长沟通,学生青春期家校共育等,邀请专家和教师一起研讨,深入分析,打通实践与理论的壁垒,帮助教师尽快掌握家校沟通技巧,提升家校共育能力。

纵向贯通,依托三级家委会完善全学段协同共育机制

开通线上家校成长课堂平台,分学段精准推送家长课程。“家校成长课堂”的课程分为4 大模块:“精品直播课”特邀教育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对家长进行教育理念的引领和方式方法的指导;“家长同步必修课”帮助家长理解学校每个阶段的育人目标、教学进程和教育重点,把握教育关键期,有针对地开展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家长课堂系列课”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帮助家长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优化家庭关系;“青少年素养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展“最美家长进课堂”活动。每学期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进入班级、年级和学校,结合学校课程和需求给孩子们带来丰富多彩的课程。如,来自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的家长给孩子们讲中医药种植;来自中国科学技术馆的家长在孩子心中埋下爱科学的种子;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的家长带孩子进行安全应急救援实操练习;航天工程师家长给孩子们带来青少年火箭科技课程。

横向联动,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促进家校社共育

学校每学期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全体家长入校,平时不定期邀请部分家长参与各项学校活动:亲子阅读、亲子运动、纵情端午、社会实践、艺术节等。家校活动搭建了学生与家长、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有效缓解了家长的焦虑。

学校还要积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利用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例如,同中国科学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合作,依托高端科研科普资源服务中小学校科学教育示范应用项目,积极打造北京学校“创新创造教育基地”,举办“格致校园”科学盛宴,组织科学系列讲座;与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综合应急志愿服务总队合作,定期对师生进行安全培训;与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共同建设首个全国青少年低碳教育基地。

横纵整合,围绕“学生习惯养成体系”促家校社整体育人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笔者围绕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两大主线,从德、智、体、美、劳5 个方面,梳理出11大项,34条内容,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细化到每个年级,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线上线下家访、平时打卡等多种形式和家长一起落实过程及评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是学校持续研究的课题,要不断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协同
家校距离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