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

2023-12-26 03:46耿聪慧
山西青年 2023年22期
关键词:课证会计专业证书

耿聪慧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2019 年1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国未来职业技术教育的“类型教育”发展趋势。这意味着“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制度正式实施(即:“1+X”证书制度)[1]。自此,“1+X”证书制度在各大职业技术院校开始全面普及。从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内容来看,之所以将其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方案,其内在教育价值在于鼓励学生积极获得各项职业技术等级证书,从而不断提升自身职业技术学历证书的社会价值。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扩展其自身的就业创业范畴,同时也能够在极大程度上缓解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性就业的内在矛盾。

一、基于“1+X”证书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政策背景

在未来职业技术教育指导活动及实施操作路径中,“1+X”证书制度不仅是一项基础性的保障制度,同时更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重大创新突破。而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课证融通”则是促进“1+X”证书制度顺利实施推行的关键环节。2021 年4 月,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强调,深化“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不仅增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与人才吸引度,同时更进一步优化了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类型定位”;同年10 月,为进一步完善“岗课赛证”的综合性职业技术育人机制,2021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2]。由此可见,在当前的“1+X”证书制度背景下,探究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思路与实施操作路径,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1+X”证书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思路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职业技术教育始终沿用的传统人才培养方案,但其优化升级教育实践周期较长,其中不仅涉及大量的企业、行业、院校等三方的社会调研过程,同时更包括对于学生的学历水平判定与职业资格考核。传统人才培养方案,不利于高质量高技能人才的持续培养[3]。基于此,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则应由行业、企业、院校三方进行职业评价工作的组织及制定。这样,不仅能够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同时也能够促进职业技术标准与课程内容相对接,进一步提高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与社会生产的内在关系。由此可见,通过职业技术等级标准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1+X”证书制度的考核内容深化发展,同时也能够使得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产业发展之间的需求更加紧密。

(二)构建专业师资队伍

从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来看,“1+X”证书制度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是否能够顺利实施,构建专业师资队伍则能够发挥很大作用。2020 年9 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指出,制定“双师型”教师基本要求,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到2023 年,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50%[4]。虽然提出了职业技术教育“双师型”教师师资力量的建设目标,然而由于诸多限制因素,导致各地在“双师型”职业技术教育师资认定方面,依旧未能形成统一的认定标准。为此,在当前的“1+X”证书制度下,若想要进一步扩大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发展前景,则应参照北京实施的“职业技术教育考评员”制度,进一步对专业师资力量的建设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认定标准。

(三)深化“三教”改革

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职业技术教育深化“三教”改革作出指示。对于职业技术教育“1+X”证书制度与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而言,教师不仅是其中的绝对主体,同时更是职业技术院校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载体[5]。基于此,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若想要进一步扩大“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的实施操作效果。则应以规划教材为主,将系统性的知识讲解作为改革重点。这样不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融合实践教学的内在需求,同时也能够为职业技术院校的课证融通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则应进一步对传统教材内容进行改革创新,并将“1+X”证书及“课证融通”的培训内容融入传统的教学内容之中。

三、基于“1+X”证书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实施操作路径

(一)以工作领域引领专业设置促进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以工作领域引领专业设置,促进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其中的工作领域不仅包含“工作性质、工作种类、工作职责、工作范畴”等基本要素,更包含“工作价值、工作任务、工作技能、工作待遇、工作发展前景”等重要因素[6]。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最大特点也正是在于工作领域的明确性,而“课证融通”教学改革则能够让学生基于自身的学习兴趣、专业特长,权衡是否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基于此,在专业设置与就业选择方面,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应以工作领域为课证融通的专业设置导向,从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工作领域之间的人才需求关系。

首先,职业技术院校应积极成立“多元化专业设置委员会”,并针对国家职业技术战略及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最新政策,定期或非定期组织“职业技术‘课证融通’培训评价组织”会议。这样不仅能够使得职业院校其教学改革与产业、行业发展趋势形成内在关联性,及时调整自身的专业设置与课程结构,更能够通过增设新兴专业与前瞻专业,实现职业技术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的全新发展。

其次,职业技术院校则应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内在要求,打破传统的专业设置单一主体困局[7]。在国家战略发展及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基础上,开发“人才需求资格证书”并与其专业工作领域相对应。这样,不仅有利于职业技术院校在专业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方面的“课证融通”对接,更有利于其形成行业、企业、院校三方相互协调的专业设置格局。

最后,在“1+X”证书制度下,职业技术院校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应积极打破原有专业设置的僵化滞后格局,加速专业设置的转型升级发展,根据行业、企业的人才发展战略需求,在课程设置、招生指标、专业优势方面进行及时调整,从而为新型专业的设置提供充足的实践经验。

(二)以岗位职责设定课程目标强化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从现阶段市场竞争发展格局来看,现在社会经济竞争环境中的企业,都将内部人才的“岗位职责”作为综合发展评定指标中的重要因素。这不仅充分说明了职业技术院校未来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侧重点,同时也进一步印证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基于此,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职业技术院校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实践操作过程中,则应以岗位职责为课程目标设定导向,从而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契合关系。

首先,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职业技术院校应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作为专业课程的情感价值目标,并将“匠人精神”“爱国主义”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之中,以职业岗位核心职责作为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以职业岗位任务作为专业知识及职业技能的课程目标对接点[8]。与此同时,还应在课程时长与课程结构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关系,充分培养学生的岗前职业责任意识与综合职业能力。

其次,则是要以岗位职责为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知识技术的拓展目标导向,在进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综合实践时,不管是在教学方法还是在课程时长分配等方面,都应让学生发挥出更多的自我意愿性与灵活学习性。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更有利于职业院校形成更具灵活性的考核评价体系。而在这样的考核评价体系之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工作同样能够获得更具真实性的实践反馈,从而不断结合考核评价结果对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方向进行调整,进而总结出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相关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

最后,职业技术院校在进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过程中,则应以岗位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专业课程的综合素质要求。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确定专业课程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更能够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增强其自身的职业技术能力可持续发展空间,从而让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岗位中的工作任务变化与产业需求。这样,能够进一步为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确定出具体内容的重点方向与教学方案,从而推动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的持续发展及实践。

(三)以技能标准引领实习实训助力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以技能标准引领实习实训助力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不仅是《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 年)的通知》对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改革所提出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综合性要求,也是职业技术院校未来开展职业人才技能培训及综合鉴定的基本依据[9]。基于此,职业技术院校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过程中,则应以职业技能资格标准对学生实习实训环节进行针对性积极性引导,从而让学生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相互结合,通过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检验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改进调节方向,并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发现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短板,从而实现其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协调发展。

首先,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实践过程中,职业技术院校应明确学生的职业目标与基本要求。这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于实习实训环节的积极性,能够进一步提升职业技术院校实习实训环节的教学效率。其次,则应结合学生的实习实训基本情况,以职业资格技能标准为考核导向,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实习实训环境中的岗位适应性。这有助于职业院校不断向社会提供高质量专业人才,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岗位适应性与职业竞争力。最后,职业技术院校应以职业技能标准作为实训基地的构建要素,从而加强实习实训场景的空间性与实践性,让学生形成一种“产、学、研”结合的学习视角,进一步以“半职业化”视角提升自身的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1+X”证书制度是我国培养高质量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课证融通”则是职业技术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关键环节。基于此,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则应充分明确国家对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要求及发展趋势,结合自身教育基础与教育环境,确定详细的“课证融通”教学改革实施操作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切实可行的实施操作路径,以此推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课证会计专业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中职助产专业“一专两岗、课证一体”课程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