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理念下高职舞蹈表演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2024-01-06 13:19杨柳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9期
关键词:改革路径教学改革

【摘 要】慕课理念下对高职舞蹈表演专业进行教学改革,要着眼于教学观点、施教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将慕课具有的内容多样性、形式生动性、教学具体性与传统专业教学相结合,带给学生新的体验。促进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表演能力的提高,突破重难点,实现主动学习、反思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

【关键词】高职舞蹈表演;教学改革;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J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9—143—03

慕课是互联网+背景下来的产物,是一种交互、共享性的形式。在大量专业慕课推动下,高职舞蹈表演专业教学要作出改革,就要实现线上线下的联动,用在线课程资源既帮助学生自我学习、小組讨论,又推动教师引入更多的新方法、新模式,指导学生更好完成舞蹈技术动作,并打牢艺术理论类知识。

一、教学观点的改革

(一)突出对学生舞蹈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许多舞蹈表演专业教师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不清晰,经常会出现教大于学的情况,学生空有理论知识但却没有综合性的舞蹈能力。基于慕课课程的教学价值和特点,教师首先要实现对个人教学观点的革新。

比如有意识探索本专业精品慕课课程的打造方法,结合现有的文本、教材,开发对应性、补充性的慕课课程,补充学生并不完备的理论知识体系。再让学生对应着个人的舞蹈表演、编创能力成长需求,选择线上课程,在线学习或反复学习。可以提前与钢琴老师沟通,将不同舞蹈动作或舞蹈课程所需的钢琴音乐进行录制,再上传到慕课资源库中,学生按自己对于动作规律、技巧的掌握情况下载资源,边听边练,无形中延长课上学习的时间,能够既反复学习和了解舞蹈的编创技法,又能够在多次课下实践之中,对于自己如何进行创编等产生灵感。教师更可以对每一慕课资源进行主题注释,其节奏、韵律和风格是什么,与我们学习过的哪些知识更匹配,帮助学生有重点的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二)引导学生完成深层次的学习

慕课更显活力,相较于传统教学不仅给学生带来新的体验,更可以刺激其学习创新性。所以在引入慕课资源或慕课教学组织办法时,专业教师还应当利用慕课课堂,引导学生完成深层次的学习,将自己的感性经验与抽象性思维融为一体。

在慕课课程设计时,就要有意识引入学生在教材中没有接触过的、创新型的舞蹈知识内容,或舞蹈表演形式,利用直观案例,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激活其即兴的学习意识或想法。比如现代舞、民族舞相结合的创编案例,民族舞蹈与儿童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表演素材,让学生有意识的活学活用。慕课课程中还要利用一些诱导性的语言,让高职生能够在直观学习中产生丰富的情感。比如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形象、性格,从其舞蹈动作、表情中探寻作品的情感,实现有意识的思考。再请学生反复学习慕课、记录学习摘要,实现对舞蹈表演案例中相似知识的整理和抽象性的升级,使学生的慕课学习专注度更高、习惯更好[1]。

(三)创造反思性的专业氛围

慕课教学无论是纯线上教学,还是线上线下相结合,都不同于传统的1对1或讲解+示范形式,这就使得教师在学生身边耳提面命的效果并不突出。所以教师应当致力于慕课理念下专业反思性学习氛围的创造,让学生在主体性学习中,和教师一样多反思,多实践,学会学习。

比如可以设计项目类的慕课课程,围绕着某一项目。某一任务,将学生反思贯穿在资料收集整理、学习问题讨论、表演练习和学习任务总结的全过程之中,不断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激发学习动力。要求学生整理芭蕾手位组合的相关素材,就需要学生自行完成反思记录表格:观看了哪些知名芭蕾舞代表作,想到了哪些学习过的芭蕾舞形体训练知识,自己对哪几个芭蕾手位组合进行了对照式的练习,练习中出现哪些问题,和小组伙伴是如何讨论的,是否解决了问题,又有哪些新的学习期待。教师根据学生在线反馈的学习、反思结果,选择是推荐学生完成哪部分的慕课课程,还是让其再次翻阅教材,并让学生实现二次学习过程中的再次反思[2]。

二、施教方式的改革

(一)线上线下混合

基于慕课的高职舞蹈表演专业教学方法改革,首先就要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施教方式,使慕课资源、慕课课程不是平躺在网络上的静态素材,而是学生能让学生打好理论基础、提高实践学习水平的动态支架。

课前,教师可让学生学习本单元对应课时的某一课程内容,该种学习既可以是在线同步完成的,也可以是自主回看视频完成的,由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计划进行选择,但要提前提交学习计划表,方便专业教师调整教学方案。而学生无论选择哪一种在线学习方法,都需要完成对应的任务要求,比如观赏芭蕾舞,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对芭蕾舞审美、芭蕾舞与儿童舞相结合进行创编的思路、想法等进行记录。教师可根据在线听课人数,安排小组学生线上讨论,或个人学习思考类的作业,让学生更好利用慕课完成学习准备。在课堂教学阶段,需要请学生表演示范,教师和其他学生要对示范的结果进行纠错、指正,创造线下研讨的互动学习氛围。一边纠正一边播放慕课课程的片段,指导学生对应着慕课的动画视频或动作流程,进行模仿性的练习。再将学生分为几人小组,手拉手进行手位的接龙练习和互相指导,专业教师则根据个人情况,深入各小组进行教学,帮助。过程中学生如有疑难,也可以在手机或平板等终端打开慕课课程,和老师、伙伴进行讨论,边教边学,理论实践相结合。课后,则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结果,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差异化的作业。比如学习能力更好的学生需要欣赏一段芭蕾舞表演的作品,并对其步法、身形、与音乐的配合协调、作品情感的表达等进行品鉴,完成对个人学习结果的深化。学习能力或结果一般的学生,需要回看慕课视频,并与同宿舍、同小组同学共同讨论如何更好的完成动作,拍摄最终的学习作品,在线发给专业教师,请教师进行指点[3]。

(二)教学表演融合

许多高职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综合学习品质不高,是由于教师或侧重于理论讲解,或侧重于舞蹈技术动作的训练,但较少将教学与表演结合在一起,导致学生的舞蹈文化底蕴不佳。所以在慕课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改革,要实现教与做、说与学、演与练的结合,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也形成自身的表演特点。

比如在慕课课程中单独开辟表演与表演艺术赏析一部分内容,由学生自主观看,或者在线下课堂上播放该慕课视频,学生着重关注舞者在重心转换时的身形、动作,其主力腿和动力腿的运动轨迹、发力点。再让学生从观众的角度,剖析表演动作给自己带来哪些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接着请学生模仿视频内容,假设自己就是舞台表演嘉宾,要演出同样的情感、同样的效果,将单纯学习某一个动作,变为学习一系列的知识,教师在学生表演时再从观众的角度对其进行打分或评价。为使得该种表演与教学的氛围感更强,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创造多媒体的环境,将教室布置为歌剧院的形式,在舞台上先播放慕课课程资源,让“观众”看;再邀请学生作为舞者给大家进行表演,创造“观众”与“演员”面对面直接交流的环境。

三、学习方式的改革

(一)自学与思考

在慕课理念引入之后,教师还应当有意识推动学生进行自学与思考,帮助学生利用个性化或碎片化时间,多学多练。该种自学形式既可以是针对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期预习,也可以是转换角色的以教带学。

比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需求,自行选择慕课课程中的某一部分,观看图文、视频资料,对该舞蹈的特点、风格,代表艺术家有所了解。再筛选该舞蹈表演艺术家的经典作品,进行剖析,剖析的结果要以“我来教你来听”的形式共享给其他学生。在该种转换角色的教学安排下,学生为了做好别人的老师,就会确保自己学到的和理解到的内容是正确的,从而反复的学,反复的验证,并与同伴、老师就个人的学习结果进行讨论。慕课素材的使用效率更高,学生对个人学习品质的要求更高,在学习中不断的对自己提问,推动自己思考,促使良好自我学习习惯的养成[4]。

(二)小组合作练习

教师还应当考虑到慕课的灵活性特点,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练习,通过练习既增加日常锻炼技能的机会,又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解决问题,突破学习困境。

比如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在多媒体教室或自习室中共同观看慕课视频,并要有组长带领,对视频中涉及到的手位、身法、站位等进行练习。第1轮练习之后小组成员要进行相互评价,记录问题解决的过程、办法,汇总大家都难以解决的学习问题,再通过线上与教师沟通,接受老师的在线指导,完成二次练习。课堂上也可将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让其进行集中训练:可以让一名学生说出在慕课中出现的专业名词,其他学生做对应动作,再轮换说与做的关系,实现反复练习中对于理论、概念的理解。也可以小组比赛、表演为基本形式,由小组学生拆分练习不同动作,再反复观看剧目类的慕课素材,在模仿与练习中不断锤炼[5]。

(三)侧重试验与创新

高职生所具备的舞蹈能力,是与日后工作息息相关的,所以教师在慕课理念下让学生自学,还应当侧重于鼓励其创新,使自己的表演与动手能力更强,也可以快速发现个人的能力短板,实现重点突出、重点提高。

教师既可以增加创新类或舞蹈编创类的慕课课程部分,利用在线课程和线下讲解,让学生理解创编舞蹈的理论、原则、技术方法,指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理解内容。也可以创編比赛为契机,让学生完成任务活动下的自我学习与提高。比如本阶段的任务是学生自行学习儿童舞蹈的相关慕课,从表演中了解儿童舞蹈创编的规律,并掌握不同阶段儿童生理、心理、兴趣爱好的知识,根据年龄特征创编单个动作和一段舞蹈。教师不要求急求快,而是让学生有充分的自己学,自己摸索、表演并修改的过程,逐步使单一乐句、乐段变得情节更丰富,情感更充沛。

四、评价方式的改革

(一)线上评价与考试

慕课区别于微课的重要特征,就是其有完整的练习、考试评价体系,所以在慕课模式推动下,高职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评价方法,首先要实现线上评价、线上考试。用终结性评价形式,让学生重视在线学习和线上线下结合学习,而不是表面的、浅层次的看视频。

考试要穿插在课程教学、单元结尾和学期期末三个阶段:比如在单一课时的在线慕课教学中,通过随堂测验、及时提问的方法,给学生进行打分。给出的问题或任务既可以是客观的理论性内容,也可以是主观的合作探究、作品设计类内容。而单元课程结束之后,则要结合本部分知识布置线上打卡类的评价任务,要求学生表演一段指定舞蹈,或创编一小段舞蹈动作,拍照上传,打卡记录。教师给出关于动作完正确性、连贯性和创意性等方面的评价,并将结果在线反馈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评价结果,进行再次学习、表演,并将结果回传至慕课系统,实现评价的导向作用。学期末的线上评价,则需要综合学生的线上线下课程表现、课时作业完成情况,并开通在线班组交流渠道,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结合一系列的评价结果,得出最终的评价意见,也是学生的期末总成绩。

(二)综合考试与打分

对于有较多校企合作渠道,或校内实训机会的高职院校,还可以利用综合考试与打分,对上文所述的评价方式进行补充。比如利用慕课平台进行一对一线上考试,教师,合作艺术院团、学校负责人作为评委,在线观看学生的期末汇报表演;并给学生提出的问题,例如简述舞姿转复合舞姿转的关系;各评委会即时性给出打分结果。目的就是通过多主体参与进来,使高职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理论性、实践性和时效性更强,专业学生可以了解市场人才需求与个人专业能力的关系,从而制定下一步更高质量的学习计划。

五、结语

高职舞蹈表演专业教学改革,是在教育发展大背景之下所必然做出的改变。基于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学校、院校和专业教师,应积极利用慕课课程资源、课程组织形式,既改变教学理念,又影响学生的学习观点、态度和习惯。而除上文提及的多种改变路径和方法之外,学校还应当探索校际间共享类或一体化慕课课程的开发或资源的使用,以拓宽教师、学生的专业成长视野。

参考文献:

[1]靳玲.关于高职舞蹈表演专业的反思和探索[J].活力,2019(21).

[2]董慧.高职舞蹈表演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畅谈,2022(22).

[3]苏珍珍.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体育院校舞蹈表演专业团体操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内江科技,2020(6).

[4]古丽娜·黑扎提.探索高职舞蹈表演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互动软件,2021(12).

[5]蒋艳.高职院校舞蹈表演线上教学策略探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

作者简介:杨柳(1990—),女,汉族,湖北襄阳人,本科,艺术学硕士,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幼儿舞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舞蹈基本功训练。

猜你喜欢
改革路径教学改革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城市照明管理的现状及改革路径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