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土情境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探索

2024-01-07 00:42龙苏樾何红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核心素养

龙苏樾 何红

[摘 要]乡土地理资源蕴含丰富的自然地理、人文情怀、历史发展和生产生活经验等,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经历和感受得到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地理资源。问题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文章以贵州花溪区石板镇镇山村为例,创设乡土情境,设置探究性、开放性的问题,探索在乡土情境中利用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乡土情境;问题式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5-0071-04

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1]。乡土资源是具有生活性、时代性、实践性的资源,是最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资源。地理教师要擅于选择、发掘、整合乡土资源,将乡土资源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优化地理课堂。同时,将乡土资源融入高中地理课程,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课程理念,能帮助学生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助于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进阶和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而逐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问题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是用“问题”整合相关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它以“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为要旨。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地理思维开展认知活动,建立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结构,让学生能够由表及里、层次清晰地分析问题,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最终提升自身的认知、技能和能力。问题式教学是基于问题的教学,问题源于情境,因此,情境设计和问题设计是问题式教学的两大关键[2]。基于此,本文选取贵州花溪区石板镇镇山村的乡村景观为案例,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乡土情境并设置情境问题,探寻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一、精选乡土资源,梳理教学思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包含“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三个子目,本文以第二个子目“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为例。本节内容对应的课标为“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3]。地域文化如何体现在乡村景观上,这是本节的重点。为了让学生直观深入地感受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的相互关系,教师应结合学生学情和课标要求,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整合和二次开发。“结合实例”要求教师精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案例与素材,创设真实情境,为学生搭建学习的支架。为此,笔者选择本地学生较为熟悉的镇山村为教学案例。

镇山村是一座具有几百年历史的古村寨,最初为明朝戍边军队的屯军要塞,清中叶以后发展为布依文化和屯堡文化融合的民族村寨。镇山村的石头文化独具特色,有“石头砌筑的村庄”之称。镇山村最初凭借独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优势发展民族文化村寨旅游业,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镇山村旅游业开始走向衰退。镇山村优越的自然景观、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布依风情和建筑特色以及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变化是进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教学的绝佳乡土素材。

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以及镇山村布依寨的特点,指导学生课前以小组的形式搜集镇山村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实地考察与调研需要学生通力合作,明确分工,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身边富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村落,为教学做好铺垫,而且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教师基于学生的实地考察与调研、课程内容与课标要求,以镇山村的发展历程为总线索,探索镇山村独特的乡村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实地考察与调研是地理课程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提升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课前的考察调研活动,学生能在真实乡土情境中调动已有知识解决遇到的新问题。真实的乡土情境有助于学生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提升。同时,课前的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中创设的乡土情境的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地域文化以及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的影响,让学生感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具体的教学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二、创设乡土情境,设计进阶问题

本文以镇山村的乡村景观为例,情境创设、材料呈现和问题设计如下。

【鄉土情境一:探寻镇山村】

镇山村位于贵阳市花溪区花溪水库的一个半岛上,是一座具有几百年历史的布依族村寨,最初为明朝戍边军队的屯军要塞。镇山民居都建造在山体的“阳坡”,山体的西北面和山下较为平整的土地留作耕地屯田,这种朝向有利于居民在夏季获得来自水面的东南风,而在冬季避开寒冷的北风[4]。

基于以上情境和材料,笔者设计以下问题。

宏观:1.根据考察的情况和镇山村遥感影像图,画出镇山村的平面简图,并描述其整体布局特征;2.从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角度,简析选址在镇山村作为屯军要塞的原因,并说明其体现的地域文化。

中观:1.说出镇山村民居和街巷布局的特点,并简述其原因;2.了解镇山村的布依服饰、节日和饮食文化,并说明其体现的地域文化。

微观:观察镇山村建筑和石器用具,说出建筑(材料、坡度、形状、屋檐宽窄)与石器用具有哪些特点,分析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说明其体现的地域文化。

将视频、图文材料与创设的乡土情境结合,学生能深入了解镇山村的历史沿革,感受镇山村独特而又古老的布依民族文化、原生态的民俗风情与居民勤劳淳朴的品质,体会镇山村的发展变迁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意识到传统民族村寨景观在体现区域文化方面的价值与意义。笔者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尺度,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古时军事要塞、民居道路、生活用具等所体现的地域文化,以此加深学生对乡村景观与地域文化相互关系的理解,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自身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对镇山村的认识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学会从地理的视角解读镇山村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从而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乡土情境二:镇山村之殇】

2002年,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建成,这推动了镇山村旅游业的发展。在经历了短暂的旅游黄金期后,周边景区的迅猛发展使得镇山村不再是游客的第一选择。旅游业的发展使得镇山村居民的思想观念、淳朴的民风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民族服饰日益汉化,蜂拥而至的游客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原本富有特色的民族乡村逐渐出现商业化的趋势。

基于以上情境和材料,笔者设计以下问题。

1.归纳镇山村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2.推测镇山村旅游业衰退的主要原因。

通过列举镇山村在旅游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学生能深刻体会到传统民俗民风、自然生态与民族文化的珍贵,感受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给生态环境、传统民族文化和当地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学生在归纳总结镇山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也能够发现镇山村所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从而为接下来镇山村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这一方面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对镇山村的进一步了解,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和人地协调观。

【乡土情境三:镇山村的生态路】

中共中央先后提出全域旅游战略及乡村振兴战略后,镇山村成功纳入花溪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然而目前旅游业的衰落态势仍未扭转,现行状态下迫切需要找到一个可行的方案来改变镇山村乡村旅游的颓势[5]。当前,镇山村很多在外务工的村民回到家乡,加入乡村振兴的队伍,为家乡的生态绿色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基于以上情境和材料,笔者设计以下问题。

1.指出镇山村纳入全域旅游示范区对乡村振兴的意义。2.在保护民族文化和乡村风貌的前提下,为镇山村设计生态旅游可开发的项目及旅游广告词或宣传片。

从古朴的民族风情到商业化、庸俗化的恶性竞争,再到符合镇山村发展规律、具有民族特点的生态绿色发展,镇山村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摸索,终于找到了一条既能保持传统民族风情与乡土特点,又能持续和谐发展的道路。这一情境的创设和问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思考镇山村的发展之路。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为镇山村的生态旅游发展出谋划策,并深刻认识到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对传统民族文化景观保护的意义。这增进了学生对家乡的情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上创设情境设置的问题,既考虑到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涉及知识层面,也涉及技能、实践能力层面;既包含了镇山村的自然地理环境,也涵盖了其人文特征。上述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镇山村独特的乡村景观所体现的地域文化,在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同时,加强了学生对镇山村地域文化与布依村寨的了解,让学生意识到保护民族村寨景观的重要性,感受到人地和谐的美好,从而将这种意识提升为自觉行为,切实加入民族村寨的保护行动当中。

三、重视迁移运用,实施多元评价

问题式教学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生成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学习知识要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本节课后,可让学生围绕“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主题,挖掘身边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具有代表性的城乡景观,或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案例进行研究,完成课后作业。作业的形式不限,可以是思维导图、调查报告、海报制作、微课、宣传视频等。教师通过课堂展示、学校公众号发布等方式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荣誉感。

在开展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课前调查、课堂表现、课后收集整理能力和参与积极性进行评价,可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元评价方式,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和全面,更具有参考性。这有利于学生的反思与进步,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内容,真正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学生评价量表如表1所示。

四、结语

本文以镇山村的布依民族村寨景观为例,依托乡土地理资源创设乡土情境,设置进阶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考察、讨论思考、探究进而获得知识,建构知识框架,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促進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内化与生成。在教学设计中,将问题情境化、将情境设计融于教学设计、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放在特定的情境中来引发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所学解决情境中的相关问题。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再与其他的学生进行交流、互评,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和参与度,集教、学、评为一体,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进阶,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   参   考   文   献   ]

[1]  吴刚平.解析课程资源[J].计算机教与学·现代教学,2006(1):10-13.

[2]  卢晓旭,陈昌文,陆静,等.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例评检验[J].课程·教材·教法,2022(2):102-10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  黄丹,戴颂华.黔中岩石民居地域性与建造技艺研究[J].建筑学报,2013(5):105-110.

[5]  杨斯涵.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以贵阳市花溪区镇山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10):60-62.

(责任编辑 陈 明)

猜你喜欢
问题式教学核心素养
问题式教学:我的一方“实验田”
试论语文课堂上的问题教学法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问题式教学, 串起化学课堂的精彩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