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互联网+”药物治疗管理研究热点及趋势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24-01-10 08:27曾蘅苏娜陈泽莲
医药导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研究现状互联网+

曾蘅,苏娜,陈泽莲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药学部,成都 610041)

药物治疗管理(medication therapy management,MTM)是指药师为患者提供包括用药教育、咨询以及指导等多种药事管理的综合性服务[1]。这一概念20世纪90年代源于美国[2],随后逐步完善[3]。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探索,MTM服务在美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拥有一套相对完善的服务体系[4]。药师通常采用面对面、远程通信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5]。

当前,我国正处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院药学工作转型的重要阶段,各级医疗机构正努力尝试各种形式的MTM服务,努力探索医院药师职业的转型方向并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自2018年起,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医疗健康服务逐渐成为国家卫生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6-7]。基于无线网络的MTM作为智慧药学服务的核心内容,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这种服务模式具有实现患者与药师之间实时沟通的优势,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8]。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近年来基于“互联网+”平台的MTM相关文献的深入分析,运用CiteSpace 6.2.R2软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呈现,以揭示该领域的核心关键词、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数据来源 以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 Database for Chinese Technical Periodicals,VIP)3个中文期刊数据库作为中文文献检索源,以“主题”为检索项,主题=(“药物治疗管理”or“药学服务”or“药学监测”or“智慧药学”or“药学管理”) AND (“互联网”or“网络”or“移动”or“app”or“远程”or“信息化”)为检索式进行检索,选择“同义词扩展”,文献类型选择期刊文献,语言限制为中文,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2023年3月24日。由于VIP数据库没有主题检索,因此VIP数据库检索项设为“题名或关键词”。将检索到的数据以NoteExpress格式导入NoteExpress软件,删除重复文献后共计1 711篇,去除科普、会议摘要、指南、短评、会议通知等文献后,共得到文献记录368条。

1.2分析方法 在NoteExpress内导出368条文献的Refworks-CiteSpace格式文件,导入CiteSpace进行数据分析。

CiteSpace是一款基于Java平台的可视化分析软件,能够将原始文献数据分析后,以可视化方法呈现其科学知识的构架、规律和分布特点,可将复杂的研究共通点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处理、知识测量和图形描绘呈现出来,为学科研究提供实际且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本研究使用CiteSpace 6.2.R2版本,由于筛选所得文献的最早发表时间为2000年,因此将分析时间段设置为2000年1月1日—2023年3月24日,并以“1年”为时间切片,分别选择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相应节点进行共现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并结合专业知识对结果进行解析。

2 结果

2.1发文趋势 年度发文数量是每年发表的论文总数,可用于反映学科研究活跃程度与发展趋势。图1为收录起始年—2023年3月24日检索到文献的年度发文量分布统计。从图1可见,除因2023年仅纳入前3个月文献导致走势下降以外,本领域发文量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尤其是在2018年相关政策发布之后[6-7],发文量大幅增加,反映在相关政策扶持下,国内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药物治疗管理研究热度不断攀升。

图1 2000年1月1日—2023年3月24日年度发文数量

2.2期刊分布 对文献进行来源统计见图2。结果显示,非核心期刊发文量前3为:《中国药业》(排名第1位,共27篇)、《海峡药学》(排名第5位,共9篇)、《中医药管理杂志》(排名第5位,共9篇)、《药学服务与研究》(排名第6位,共8篇);核心期刊发文量前3为:《中国药房》(排名第2位,共25篇)、《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排名第3位,共20篇)、《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排名第4位,共10篇)。由此可知,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药物治疗管理研究来源期刊主要是国内医药卫生领域的相关期刊,总体论文数量及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图2 主要文献来源

2.3作者共现图谱 在共现图谱中,节点越大的作者发文数量越多,节点间的连线代表作者间合作,连线越多表示合作关系越紧密,此项分析可以发现研究者间的学术关系。根据CiteSpace 6.2.R2作者共现图谱结果,本研究领域发文量最多(5篇)的作者为程宗琦、樊萍、郭澄、金朝辉、张剑萍。以程宗琦、樊萍为代表的作者合作网络规模相对较大,其次为陈设、林华、吴俊标、汪小惠等为代表的作者合作网络,其余作者间合作较少 (图3) ,本研究内的作者合作仍有待加强。

图3 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2.4机构研究共现图谱 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结果显示,文献发表频次排名前3的单位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9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5次)、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4次)、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4次)。这4家医疗机构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其相互合作密切,已构成较集中的合作网络(图4)。

图4 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2.5研究热点及趋势 使用CiteSpace 6.2.R2提取分析关键词,展现具有相似特征或语义关系的关键词群组间的关系,可以揭示该学术领域内的主题、趋势和关系,为未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启示。

2.6关键词共现分析 通过研究不同关键词在文献中的共现关系,揭示本研究领域内的热点问题、发展方向和知识结构,并识别出跨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为未来研究提供新的灵感。图谱中节点代表关键词,每个“彩虹年轮”的大小可反映本研究领域中出现该关键词的频次,“彩虹年轮”越高代表关键词共现频次越高;节点间的连线代表关键词间的共现强度,越粗的线条表示共现频率越高,关键词之间的关联性越强[9]。

以文献关键词为网络节点,分析获得共现关键词可视化图谱(图5),其中共现频次靠前的核心关键词为药学服务、互联网+、药师、合理用药、用药咨询,共现频次为163、78、44、27、19次。共现频次>5的关键词见表1,可知我国“互联网+”背景下药物治疗管理研究主要围绕药师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指导。

表1 共现频次>5的关键词

图5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2.6.1关键词聚类 关键词聚类分析可以有效地识别知识图谱网络中的内容,清晰提取研究领域内的热点主题。利用CiteSpace 6.2.R2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生成聚类分析图谱,结果见图6。图6中“Q值”为聚类模块值,用于衡量聚类结果的优劣,Q值>0.3表示聚类结构显著;“S值”为聚类平均轮廓值,用于衡量聚类结果的稳定性,S值>0.5表示聚类可信度合理[9]。此次分析结果Q值=0.661,S值=0.918 3,说明本次聚类板块结构显著且结果高效。选择LLR算法,得到各个研究聚类包含的关键词,9个聚类分别为# 0医院药学、# 1互联网+、# 2药师、# 3用药咨询、# 4用药知识、# 5生活质量、# 6药事管理、# 7合理用药、# 8医联体。聚类团之间相互交叉重叠,说明各研究联系紧密。

图6 关键词聚类图谱

2.6.2研究前沿 某领域的前沿方向可由突变词的突现度体现,突变词指较短时间内出现次数较多的关键词,而突现度(strength) 越高的突变词越能代表该研究领域的前沿。在突现条中,蓝色代表该突变词持续的时间,红色代表该突变词活跃的时间段[9]。设置r[0,1]=0.5,Minimum Duration=1生成13个关键词突现分析图(图7)。

图7 关键词突变图谱

由图可见,突现度在2以上的词分别为药事管理(2.94)、网络平台(2.88)、疫情防控(2.66)、医联体(2.28)和生活质量(2.05);而医联体、药事管理、疫情防控、智慧药学、生活质量、糖尿病是近5年来具有持续性的研究热点。

3 讨论

3.1发展过程及概况 “互联网+”理念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创新发展模式,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中。其核心是“互联网+传统行业”,然而这并非仅仅将两者简单结合,而是着重于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从而为各领域创造一种崭新的发展生态[10-12]。中国相较于美国药学服务出现的概念较晚,而基于“互联网+”的药学服务发展时间更为短暂。

2006—2010年期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研究机构逐渐达成共识,认为发展网络平台以提供远程药学服务是大势所趋。在此阶段,远程药学服务的主要形式多限于网页在线咨询[13-16],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就诊的时间成本,但仍有待进一步拓展和创新。

2011年,随着3G网络的逐步成熟和智能手机普及率的不断升高[17],实时聊天类手机应用的相关技术得到了突破和发展,为网络药学服务开辟了新方向。随后几年,微信逐渐成为网络MTM领域的热门关键词,为MTM提供了更多便捷、个性化的服务模式[18]。这意味着网络药学服务在实践中变得更加完善、全面,网络MTM进入了全新的维度。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6],同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也印发《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7],网络远程药学服务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和推动,远程MTM研究领域的论文发表量明显增加,医联体概念首次引入该研究领域。医联体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组织形式,旨在通过整合各类医疗资源,打破传统的医疗服务壁垒,提高医疗服务的协同性和连续性。医联体的主要特点包括资源共享、协同治疗、优质服务和持续改进。通过这种模式,医疗机构之间可以相互合作、互补优势,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效率[19]。

同一时期,药事管理作为突现度最高的关键词出现,这表明区域内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需进一步树立新的药事管理理念,强化医联体内的药师协作。通过促进药学服务的延伸,鼓励药学服务信息的互通,医联体内的药学服务可以实现同质化发展。通过强化医联体内药师联动,促进药学服务下沉,基层药学人员的专业特长将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和药学服务水平[20-21]。网络远程药学服务在医联体背景下为药师与患者提供了一个高效的沟通平台,有望实现更高质量的个性化MTM。

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对全球人类健康带来了空前的挑战,疫情防控及智慧药学因而成为该年度研究的焦点。疫情期间,传统线下药学服务受到严重限制,而依托“互联网+”技术的智慧药学则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替代作用[22-23]。

智慧药学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先进工具,实现了药物管理和药学服务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这一创新模式将药师与患者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药师能够远程为患者提供处方审核、医药网配门诊药学服务、MTM等专业服务[22-25]。患者在家中接受药师的专业指导,不仅减少了面对面接触,降低了病毒传播风险,还有助于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智慧药学满足了患者在疫情期间对于安全、便捷和个性化药学服务的紧迫需求[26]。这些特点充分展示了智慧药学在疫情期间的重要性以及其对药学服务领域转型和创新的贡献。这一发展趋势预示着未来药学服务行业将朝着更加高效、便捷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2022年至今,远程药学服务领域的关注焦点逐步转向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和慢性病管理的优化。以糖尿病患者为代表的慢性病患者已经成为网络药学服务的主要受众。药师作为提供专业药物咨询和管理服务的关键角色[27],对满足社会对高质量药学服务的需求至关重要。同时,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药品调剂、静脉药物配置等药师基础工作正逐渐被人工智能和机械化等技术手段所替代,这一变化也引发了药师职业的转型需求,因此,推动“互联网+”药学服务领域进步和创新已成为当务之急。

3.2存在问题

3.2.1研究水平有待提升 虽然近几年我国“互联网+”MTM的研究势头较为迅猛,但文献整体数量仍然不足,高质量论文更少,这既会影响本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也制约了该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导致此结果的一个因素是研究机构与研究者合作密度不高。从现有合作密度来看,我国“互联网+”MTM的主体大多存在于三甲医院,医联体在这一领域尚未充分发挥其优势。这种现象可能导致该领域的研究视野过于局限,缺乏多元化和创新性。为改善这一现状,建议加强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研究者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以此推动医联体在该领域的发展,实现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资源整合和技术共享。同时,加强研究的投入和产出,提高相关文献的质量和影响力,为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3.2.2医疗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互联网+”MTM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服务模式,其发展和完善对医疗机构、服务人员和网络基础设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医疗机构需要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较完善的服务规范、质量监督等制度,而目前我国缺乏适应性的标准和指南,导致部分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不高,无法保障用户的权益。另一方面,医疗服务人员在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和责任意识方面需要有较高素养,而目前我国缺乏针对“互联网+”模式的培训、考核、认证等机制,导致部分医疗人员的服务水平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此外,由于该服务模式的运作高度依赖于网络,因此网络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尤为关键,而目前我国各地的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程度不均,存在网络中断、网络延迟等不稳定的因素[28],导致误诊和漏诊的风险增加,也会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

3.2.3信息通信技术不成熟 信息通信技术是“互联网+”MTM的基础,目前面临两个主要挑战。一是部分医疗机构缺乏自主研发能力,过度依赖第三方供应商的技术体系,而这些技术体系可能会因为供应商的自身销售利益具有偏向性,不仅会增加运营成本,还可能导致产品方案不能完全适应实际需要[29]。二是大量用户私人信息集中存储于云端或其他平台,存在数据滥用与泄露风险,而我国网络安全产品自身漏洞风险依旧呈上升趋势,无法有效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30]。这2个问题将削弱用户对“互联网+”MTM网络安全的信任,从而影响这种服务模式的普及、使用和发展。

3.2.4配套政策尚不完善 “互联网+”MTM涵盖网络、医疗、物流等众多领域,需要多个法律法规的支撑和指导,而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在配套性和适应性方面尚不完善。在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方面,现行法律法规没有统一和具体的定义、范围、主体、责任和权利等内容;在运行机制、成本补偿机制以及收益分配与激励机制方面,也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和指导意见。这些问题不仅给“互联网+”MTM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风险,而且也限制了该领域的创新和优化。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加快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和指导细则,促进该领域更快发展。

3.2.5社会认知度不高 “互联网+”MTM作为一种涉及用户健康和用药管理的创新服务模式,社会认知和接纳度对其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目前我国针对此领域的公众教育和宣传机制尚不完善,该服务的核心概念、价值、优势和风险等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尚不到位,使得大众对该服务的理解和认同程度不高。因此,为了推动“互联网+”MTM服务模式的普及和发展,需要开展公众教育和宣传,同时消除用户的误解和偏见,提高社会的理解和接纳程度。

总之,“互联网+”MTM是一种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本文利用CiteSpace分析软件可视化地呈现了该领域的发展动态、趋势和研究热点,对今后中国“互联网+”药学服务领域的研究和探索有一定参考意义。本研究的文献仅来自3个中文数据库,研究结果不代表这一领域研究的全貌,下一步将扩大数据库范围,获得更严谨、更全面的文献。

猜你喜欢
研究现状互联网+
试井法分析井间注采关系的研究现状
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制度构建与完善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