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探索

2024-01-11 00:29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工学院王元国
新教育 2023年35期
关键词:铜仁职业院校基地

□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工学院 王元国

□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王莉芳

□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杨 颖

创新创业教育是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旨在通过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手段,培养出更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并适应产业结构转型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为了保证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铜仁职院分管领导带队组织专家深入基层调研,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发挥办学资源优势,通过开辟教育改革方法路径,努力提高办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等方式,实现了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综合办学力位居职业院校100 强等佳绩。作为一名教师参与骨干示范校建设、人才水平培养评估、双职业院校建设等工作,结合参与的工作实践开展总结分析,便于工作中更好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

一、职业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意义

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各行各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标准更高,职业院校必须通过教育教学改革,主动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途径,只有通过创新创业改革,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学生就业率越高,表明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越高,学校办学活力也就越强;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开展人才培养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考虑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承教育,更应重视学生应用专业知识付诸于创新创业工作实践,实现知识学习向创业、就业的跨越,在创业中不断创新,为国家输送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对提高学校自身办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教学资源短缺

从我国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资源严重缺乏。首先,师资队伍满足不了教育改革的需要,很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没有企业(行业)工作经历,虽然有一定理论知识素养,但缺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创新创业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能力。其次,职业院校构建的课程体系不适应创新创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需求,表现为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部分课程只有理论教学课本,没有实验实训教材,即使思想上重视了实践教学,实际中因为实训基地和实验实训设备条件不足导致实践教学受到削弱。再次,职业院校教育活动中缺乏与企业(行业)的联系,除了课堂教学还是课堂教学,教师很少将学生推荐到企业、工厂、农场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强化学生技能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进而感知创新创业的艰辛。由此可知,职业院校推进教育改革中,存在缺乏“工匠型”“双师”教师队伍短板,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急需优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学路径需要开发等问题。

2.职业院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重视不够

大多职业院校按照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的实施意见,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开展了工作,但所做工作大多仍然还是停留在表面,离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要求差距较大。要有效通过教育改革措施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人才培养水平,必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在“实”字上下功夫,向“深”字上开辟方法路径,不实不深就难以取得成效。

3.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和偏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要求

我国部分职业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内容和学生期盼存在差距,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想方设法例举各种成功人士的事迹案例,但在自身学校师生中创新创业的成功人士少之又少,难以树立身旁的标杆,或者例举的事例与本学校、本专业相偏离,导致学生听起来无参比性,致使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也无法为后续开展的实践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各职业院校在推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工作中,要培养一批优秀的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产假融合实践基地,对应专业(课程)带领学生深入基地参与企业生产活动,体验和感受企业创新创业成功的经验。

4.缺乏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考核体系

为了有效提升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就要通过常态化考核管理推进工作。近年来,由于学校内部考核工作仅停留在简单的工作部署会、工作推进会、毕业就业校企合作招聘会、工作交流会等肤浅层面,这种考核方式既不能引领学校从根源上解决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也不利于学校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效。所以,职业院校应当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考核体系,要制定详细的量化考核指标,如一名教师负责多少名学生的指导任务,建有多少个基地,每个基地接纳多上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学生通过岗位培训后能力提升情况,最终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等成效怎样,这样的考核才能真正意义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而提高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效。

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思路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是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主要方法;专业知识的教学活动和创新创业成效,也是学生基本能力应用于生产过程的关系。学生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把专业知识应用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当中。我校在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带领学生深入铜仁市环保局、污水处理厂、烟叶复烤厂、武陵电解锰厂等行业(企业)实训实习,构建起课堂专业教育+综合实训+行业培训为一体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要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信心,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分类指导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对于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和方法,寻找创新创业契机,为自己创新创业发展打好基础。

四、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策略

1.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

要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最为重要的就是做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创新创业适用型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践中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推动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包含社会目标、教育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树立创业信心,拓宽思维,培养进取精神;经济目标是学生在创新创业中走向成功,实现自身就业,获取高效收益。创新创业成功事例告诉我们,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正确教育学生把创新创业作为一种责任担当牢牢杠在肩上。高度认识不断创新是创业成功的动力源泉,创业永远在路上,创新永无终点,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爆发前行动力、发扬艰苦奋斗的创新精神,在创新创业中走向成功。

2.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工作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尊重学生主体性和差异性原则,构建面向全体、结合专业、梯次推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要让学生进入学校的那天就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在后来的专业课程学习中把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与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为创新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要想有效地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效果,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非常重要,只有具备科学的教学课程体系,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才具备可实施的载体。

3.建强“双师型”师资队伍

在推动职业院校教育改革过程中,规划中长期《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基本素养与职业规划》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规划职业生涯、深入企业行业开展职业体验等过程都离不开教师。教师只有不断把握学科前缘研究成果,练好职业技能基本功,才能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成效。譬如,《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及认定管理办法》面向全体教师,要求所有教师在规定工作年限必须完成考证,拿到相关专业的“双师”证书,该管理办法有力推动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双师教师483人,省(市)管专家5 人,西部之光学者2 人,甲秀之光学者1 人,省级职教名师1 人,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13 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 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 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 个,省级大师工作室3 个等佳绩,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4.搭建高质量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做好理论知识的教学活动,还要引导学生开展各项实践活动。职业院校就应把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推动校内外资源整合,更好应用社会资源服务于教育改革,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效。

(1)强化实训教学,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铜仁职院投资近千万元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基地包含互联网+农业,现代办公设备维修维护,园林绿化,校园生活垃圾回收处理等数十个项目。其中,互联网+农业项目孵化基地可以让学生应用现代网络技术对学生学习的现代农业实用技术服务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深入乡村现场指导产业发展,服务乡村产业发展同时也提供学习机会。现代办公设备维修维护孵化基地,以信息工程学院牵头申报成立“现代办公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以当地优惠价为学院提供全方位办公设备服务。园林绿化孵化基地以农学院牵头成立“园林绿化科技有限公司”,学校将园绿化工程承包给该公司,通过几年的努力,铜仁职院已经建设成为铜仁市川硐教育园区风景最为秀丽的校园。校园生活垃圾回收处理孵化基地学院将校园生活垃圾回收处理交给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负责,结合教学规划设计处理方案,按照规划设计方案建设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并实施处理,多年来铜仁职院连续获市“卫生文明校园”表彰。上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一方面为教学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实践平台,凸显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效应。

(2)强化校企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实践基地。2018 年以来铜仁职院与多家企业合作,充分发挥企业行业作用,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申报建成现代山地农业产教融合实践基地,数字化医学影像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大数据技术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中小学生现代山地农业职业体验基地等。上述基地的建成使用,培训高(中)学生10 万余人,培训中小学生1 万余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社会和参培单位一致好评。

(3)政校企合作,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提供保障。“十三五”规划以来,铜仁职院充分利用国发2 号文件,对武陵山区连片开发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了职业院校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职能,通过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高效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4)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考核体系。铜仁职院从2010 年实施学院绩效考核,经历内部考核、铜仁市委市政府考核、贵州省教育厅考核三个阶段,无论是那一层次的考核,学院都将创新工作摆在首要位置。提出了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事事创新、人人创新、处处创新的理念,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列为重点工作加以考核。考核内容包含实验室建设,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要求每个专业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教学需求建设1 个实训室,明确实训项目及训练什么技能,考核实验实训开出率、开出质量。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建设要求每个专业建设1 个以上,考核基地建设规范、建设质量、学生100%参与基地实践教学活动、突出教学效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要求每个专业建设1 个以上,考核基地建设质量、经营管理水平、经营效益等。通过量化考核推动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落到实处。

五、结束语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现阶段职业院校提高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重中之重。铜仁职院的做法是抓好课程体系规划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搭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立完善考核体系“四轮”驱动,循序渐进,从表象肤浅逐渐走“实”走“深”,攻克制约教育改革的难关和难题,稳步推进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沿着高质量的发展航向前行。

猜你喜欢
铜仁职业院校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寻味贵州——铜仁
我的基地我的连
天地大美——铜仁梵净山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看雪——铜仁梵净山
轮杨树达义近旁任作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