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01-26 10:31于兰强马海波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11期
关键词:农户玉米品种

于兰强,聂 杨,马海波

(临朐县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山东临朐 262614)

0 引言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农业发展当中具有重要地位。高产种植技术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所制定的科学栽培方式,推广应用新技术有利于提高玉米的抗逆能力,减少因栽培方式不当或不利的自然环境带来的玉米减产、品质下降等问题,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科学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也有助于农业科技的发展。近年来,玉米种植技术已经进行了推广,基本满足了产业化的需求,但是从全局看,实际的推广应用效果还不理想。

1 玉米种植技术概述

1.1 深耕整地

玉米在生长周期内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养料供给,并且玉米是深根性农作物。因此,进行玉米种植前,对耕地的时机和深度要有准确的掌控,适宜的深耕整地有利于土壤疏松,可以更好地调节玉米根系周围的土壤环境条件,从而使玉米根系在土壤中可以更好地汲取生长养料。

1.2 播种与密植

农作物种类繁多,每种农作物在播种的密度和深度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种农作物,当种植的土壤条件不一样时,播种深度和密度也不一样。普通玉米一般播种深度为5~6 cm较为适宜,但是当土壤湿度比较适宜时,则需要适当降低种植深度。在不同环境的区域种植玉米时,应当统筹考虑玉米的品种、土壤以及气候等环境条件,选择最优的种植密度,科学合理地安排玉米种植的间距,保障玉米生长具有充足的空间和营养。

1.3 生长期间的管理技术

在种植玉米后,需根据玉米自身的生长规律,科学地进行灌溉、施肥等田间管理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土壤条件,使得玉米可以在各个生长周期内都可以吸收到充分的营养和水分。同时,应时刻注意防范病虫害的突发,及时应用病虫害防治技术,综合多方面来确保玉米种植的质量和产量。

2 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对玉米品种的了解程度低,选种不科学

玉米品种的选择,是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不同的玉米品种对于环境的适应性不同,也具有不同的植物学特性,影响着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如今,在我国种植玉米的地区,大多数都选择种植较为单一的品种,这是由于前人对某一品种种植经验较多,对其他品种的了解程度较低,大多数农民都不愿意尝试新品种。研究表明,玉米品种的选择应当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温度、气候等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种植,在同一土地上多年种植同一种品种,会造成土地的某一营养元素消耗较高,土地肥力下降,从而导致产量逐年下降。同时,也会使得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增加,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1]。

2.2 玉米种植技术落后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玉米是农业产业中的重要粮食作物,对其产量和质量有很高要求。目前,在玉米种植的方式上,主要还是以传统的农户模式为首要的方式。在玉米的种植方法上,还是以传统的种植经验为主要方法,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种植户普遍缺少对种植方法的科学认识,种植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如土地管理缺少深耕和深翻、水肥的调节失衡以及病虫害预防不到位等,降低了玉米产量。此外,对水肥管理的不科学,营养调节的认识不充分,使得土壤中水分和肥料被浪费和流失,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种植,避免因种植管理不当而造成损失。先进科学的种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在同一片土地上可以种植更多的玉米,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2.3 农民知识水平低,接受新技术意识不强

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年轻人大多数都去城市务工、求学或定居。因此,目前进行农业生产劳动的种植户一般都是留守农村的年长者,这些农户普遍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低,受到农村传统生活方式、农作物种植经验、自身思想观念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接受新知识慢,对新技术存在一些质疑甚至是排斥的态度,不愿意学习新的种植技术。即使少部分农户对于新的种植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考虑实施的成本,受到自身的经济条件的影响,所以也难以落实到生产之中[2]。因此,即便新的种植技术对于农业生产的意义重大,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也很难应用于实践当中。

2.4 玉米种植管理体系不健全,推广技术人员素质不高

玉米的种植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受到地区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情况复杂。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玉米的生长状态及病虫害情况,在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及时调整水肥和农药的供应。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善、健全的玉米种植管理体系,在面对种植上的问题时,部分技术推广人员不能因地制宜,在进行种植技术的推广时,只是采用了单一的种植方法,并不能将种植技术与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结合。这不仅限制了玉米产量的提高,降低了玉米种植技术的价值,也加剧了农户对于新种植技术的不信任,不利于技术的推广应用。

2.5 玉米种植经济效益低

对于农户来说,种植农作物最关心的还是农作物的经济价值。玉米在遇到恶劣环境时,自身的调节能力不高,抗逆性不好。如果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遭遇到干旱、暴雨、狂风天气以及病虫害严重时,玉米的产量将会降低,从而农户的经济效益将无法得到保障[3]。一旦种植玉米不能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不了农户的生活水平,农民将会改种其他作物。这样会导致玉米种植技术适用范围减少,降低了新技术开发的价值,从另一方面增加了推广难度。

3 对策

3.1 科学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

在品种的选择上,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合种植的品种。不同的玉米品种具有不同的生长习性和适应条件,并且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环境差异,应当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比如,如果当地的土壤条件养分含量高,可以选择对水肥需求较多的玉米品种,如果当地降水较少,土地比较干旱,则比较适宜种植抗旱品种。

首先,选择具有较好抗逆性的品种,这部分品种由于自身特性,具有较好的抗病和抗虫能力,可以大大增加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从而减少病虫害防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其次,选择当地产量和品质比较优良的品种,这些品种对当地的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在当地口碑较好。同一玉米品种的种子,品质优劣也会严重影响玉米质量,比如发芽率、饱满程度、整齐程度和药剂处理情况等都需要考虑。所以,应对玉米种子进行正确筛选,根据区域土壤、温度、气候等因素,选用适宜的种子,以确保种子质量更优。最好通过正规途径去购买种子,这种途径购买的种子有清晰可靠的来源,品种质量有保障,一般具有较为完善的售后服务。

3.2 促进玉米种植技术的创新发展,完善推广机制

建立玉米种植技术配套系统、高效的推广应用机制,对于国计民生都是一件有利的大事,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加强与农业上的科研部门、推广相关部门的合作交流,还要鼓励和引导农业科研部门与一些从事农业经营的企业合作,促进科研成果与生产应用结合,解决推广应用上面临的各种困难。

首先,政府要提供资金支持,助力科研发展,推动技术的创新升级,增强种植技术在不同地域上的适应性。其次,政府在出台相关政策的同时,相关的推广部门应当在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加强与农业经营企业交流合作,结合不同种植区域的地理、气候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推广应用策略,使得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切实应用于生产过程中[4]。

3.3 加大玉米种植技术宣传力度

针对农户习惯传统种植方法,对新技术不了解甚至排斥这个问题。与农户进行面对面交谈的时候,可以引导、讲解短视频、公众号、微信等新型媒体的使用方法,让农户更多、更好地学习玉米种植技术。多途径积极加大对玉米种植技术的宣传工作,可以安排专门的技术推广人员上门访问、派发宣传小册子、举办新技术宣讲会,邀请专家对新技术进行专门讲解,让农户对新技术有更多的了解,逐步打破农户对传统种植技术不敢尝试、担忧的心理壁垒。

此外,推广技术时,还可以与当地的种植大户合作,设置试验田,进行玉米新技术的应用实验。让农户与传统方式下种植的玉米进行比较,看到技术对玉米生长带来的好处,从而增强农户对新技术的信任度,实现从不信任、不敢尝试到主动采用、主动学习的转变。

3.4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推广人员综合素质

推广人员是连接科研成果与生产应用的纽带,在技术推广应用的过程中,推广人员是关键一环。推广人员的能力与责任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效果。一方面,我国应该专门在基层设置农业技术服务推广站,加强对农业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比如观看农业技术视频学习、邀请专家来进行专门的技术讲解,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更好地服务大众。另一方面,应该增强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使命感,以一人带多人,以行动传播技术。在推广过程中,要做到真心地尊重农户,以亲切友善的态度拉近与农户之间的距离,让农户对新技术有较高的好感度与接受度,以提高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效果。

3.5 提供新技术种植补贴

虽然新技术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但是由于农户对新技术的疑虑,在推广应用的过程中仍然不太顺利。政府不能采取强制措施,要尊重农户自己的选择。这时,需要政府正向的引导。可以提供新技术应用补贴,设置新技术农业补贴制度。例如,凡是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种植的农户,给予一定的农业补贴。并设置一定的标准,比如种植新品种面积越大,补贴力度越大;应用新技术越规范科学,给予补贴也越多。通过这些方法,提高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吸引农户自行采用新技术种植,让更多的农户了解新技术带来的好处,促进玉米种植技术更快、更好地推广。

3.6 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降低种植风险

农业生产活动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一旦遭遇到极端的自然灾害,很可能造成玉米减产,造成经济损失,使得农户的劳动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从而挫伤农户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因此,为了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保障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建议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增加对农业保险的投入。为种植玉米的农户实行保险优惠政策或直接由政府负责购买农业保险,提高农业生产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保障农户的经济效益[5],让农户对玉米种植有安全感,从而更放心地种植玉米。

3.7 扶持当地种植大户,发挥推广带头作用

实际推广工作中,宣传讲解实际的效果并不显著,让农民很快改变传统种植方法比较困难。当地种植大户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农业种植上也具有一定的带头模范作用。推广玉米种植技术时,可以借助种植大户来进行有效的宣传和带领。因此,可以与地方政府合作,在乡镇设立玉米种植技术示范基地,对当地玉米种植大户给予种植优惠政策,并对其进行技术培训,传授科学的种植方法,帮助种植大户掌握新技术的核心要点。先让一部分种植大户应用起来,然后带动周边居民一起采用新技术种植玉米。

4 结语

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提高玉米产量、保障农户经济效益、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推广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强与农业科研部门、生产经营部门的合作,从加大新技术宣传、加强推广人员技术培训、完善推广应用机制、提供新技术种植补贴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等角度,多方面全面推进落实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农户玉米品种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收玉米啦!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我的玉米送给你
品种选育彩版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种什么品种好?
种什么品种好?
新陆早52号(硕丰165)品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