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视角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分析

2024-01-30 06:31吕桃
求知导刊 2023年32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小学语文

摘 要:“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得小学语文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作业设计和优化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为了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章针对当前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展开具体分析,从作业数量和作业难度的把控、作业内容与作业形式的优化、层次化作业与个性化作业的比重控制等方面,探讨“双减”视角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以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作者简介:吕桃(1983—),女,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陆川县乌石镇中心学校。

“双减”政策开启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新局面,在推动教师理性思考、科学设计作业与实施教学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为进一步促进小学生课下成长环境的优化,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双减”政策关于作业设计的要求,及时找出并解决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符合其学习能力且內容优质的作业。

一、“双减”视角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数量与作业难度不合理

部分教师未能全面且深刻地把握“双减”政策要求[1],在布置作业时,倾向于使用“题海战术”,坚信“熟能生巧”。但实际上,过量的作业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情绪,甚至厌学,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有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布置的作业存在难度不合理的问题。

(二)作业内容单薄且作业形式单一

部分教师缺乏创新精神,在设计语文作业时,通常按部就班地参照课本或教辅资料,导致作业内容单薄,且作业形式多为书面作业,千篇一律。小学生面对这样的作业,很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

(三)分层设计与个性化设计不够到位

小学生的智力发育水平不同,综合学习能力也有一定差异,因此,他们在面对同样的作业时,会呈现不同的学习状态,知识吸收的程度也不同。然而,部分教师只关注班级整体学习情况,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较少,这也会导致作业的效果不理想。

二、“双减”视角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协调作业数量和难度,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

“双减”政策下,教师要着眼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合理安排课堂、课后作业,合理控制作业数量和作业难度[2]。为此,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将课程重难点提炼出来,并进一步拓展,设计数量适中、难度适宜的作业,让小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复习所学知识,从而提升知识吸收效果。合理控制作业数量和难度的关键点在于教师要能充分了解学情。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从学生的反馈中判断其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发展情况等,合理布置作业。

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在自读古诗时读准字音,能在学完本课内容后与同伴互相纠正字音,能感受古诗的意境等。据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跟古诗内容相关的图片,如小草发芽、燕子低飞、秀丽山川等,并提问:“看到这些图片,你能联想到什么?”学生:“能想到春天,想到风和日丽……”接下来,教师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自读三首诗,借助工具书或通过与同桌讨论,明确生字、生词的发音,并大声诵读古诗。之后,教师再预留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感受每首古诗的意境。教师可以随机抽选2名同学,让他们各选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谈谈读后产生的感受。有学生选择了《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表示:“这首诗既有动物,又有植物,让我想起了去年春天跟妈妈逛公园时的场景。公园的小河里的冰开始融化,一群鸭子在刚刚化开的河面上嬉戏……”也有学生表示最喜欢杜甫的《绝句》:“诗中有山,有春风,有花草香,有燕子,有鸳鸯,让人感觉春天里柔软的风迎面吹来,还送上阵阵花草香……”结合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根据本课教学要求和目标,布置如下课后作业:“总结‘绝句的特点,并通过上网查询等方式,找到一首五言绝句诗和一首七言绝句诗,查询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生平,并分别说说两首诗带给你的感受。”这样,布置小学生能力范围内的作业,能让其带着兴趣完成作业,主动投入更多精力,在完成作业时,也不会感到有压力,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有效性。

(二)优化作业内容与形式,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双减”政策下,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形式,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教师也要能引入契合学生兴趣点的内容,并不断创新作业形式[3,4]。这样才能让学生将课堂学习的热情延续到课下,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再次感受到与知识互动的乐趣。为此,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他们的语文学习需要出发,基于其对语文知识的吸收情况,运用阅读、朗诵、组词、造句等形式,将丰富、新颖的内容与元素等融入课后作业中,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能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山居秋暝》这一首诗时,学生需要分析近体诗的艺术特点,品味诗歌的意境,了解诗人精妙的构思和独特的创作风格等。因此,在课堂互动时,教师可以引入有趣的课外内容。如:“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对此,学生能够踊跃发言。有学生表示:“我最喜欢春天,因为一切都是新的,一切看起来都充满生机。”也有学生表示:“我最喜欢秋天,因为秋天象征着收获。”教师再追问:“提到秋天,同学们还能想到什么呢?”有学生回答:“秋天里,自然界一片金黄,十分美丽……”接着,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秋天的美景。此时,学生能看到银杏叶落满地,山头被金黄的小草覆盖的景象。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会对本课内容充满期待。接下来,教师引出《山居秋暝》:“秋天的美好不仅体现在以上场景中,还体现在古代诗歌中,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古诗中秋天的别样的美吧!”出示完课题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鉴赏诗歌。具体而言,可以让学生组成4人小组,并让每个小组都选出一名小组长。接着给学生15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自主翻译。15分钟过后,各小组组长代表小组表述小组探究结果。如对于诗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有的小组给出的翻译如下:“竹林里,阵阵喧闹声传来,是洗衣女回来了,莲叶轻轻摆动,上下摇动着轻舟。”还有的小组给出的翻译如下:“竹林里有一阵喧闹声传出来,知道是洗衣服的少女归来了,莲叶摇动着小船。”当各小组分享完后,教师可以随机抽选几名学生进行点评,说说各组翻译的亮点与不足。这样的互动能将学习者和施教者连接起来,能将学习者和知识内容连接起来,同时也能将不同的学习主体连接到一起,使得整个课堂氛围十分活跃。而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延续课上的小组模式,让学生合作完成。可以布置如下作业:“与同伴交流和探讨,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并造句;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对其内容进行进一步扩展,加上自己的想象,可以丰富景物,也可以增加人物描写,写一篇300字的作文。”这样能帮助学生深化对诗句的理解,充分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等。

(三)平衡好分层、个性作业,助力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给作业分层的前提是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学习能力等,将其分为“后进生”“中等生”“优等生”三个层次,以此设计对应的分层作业。教师要注重提升作业的个性化特征,使其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喜好[5]。这样,学生在做作业时接触到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久而久之,后进生能热爱学习语文知识,中等生能不断提高语文素养,优等生能实现全面发展。

例如,《飞向蓝天的恐龙》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认读7个生字和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描绘”“形态各异”“敏捷”“恐龙”等词语,能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其生动的语言特点,能复述“恐龙飞上天”的过程等。据此,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难度梯度:对于低难度作业,教师要考虑后进生的语文素养发展水平和学习习惯等,引入难度适中、教学目标指向明确的作业。由于后进生大都欠缺学习自主性,且语文素养较低,因此,教师要在为其设计的作业中融入更多的趣味性元素,以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教师可以将课后作业制作成微课视频,首先展示丰富的恐龙图片或与恐龙相关的动画片,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可以展示与本课重点生词相关的作业内容,如“你能读出‘形态各异吗?怎样解释这个词语?你能用它造句吗?”等,并呈现形态各异的恐龙公园雕塑图片,以刺激小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学生在图片的启发下,能很快完成相关作业。对于中等生,教师要根据这一层次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设计课后作业,如:“通读课文,对其进行分段,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段段意,用自己的话将概括后的各段段意连接起来,向家人讲述‘恐龙飞上天的过程,要保证语句流畅、内容连贯,将家人听到后的反应记录下来,据此判断自己的表述是否合理。”这样的作业能让中等生有足够的发挥个性的空间,他们可以在表述中融入自己的创意,积极完成作业。对于优等生,由于他们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在课堂学习中一般都能熟练掌握本课知识点,因此,教师可以为他们设计相对灵活的作业,如可以让他们从课文中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话,深入鉴赏并展开说说喜欢这段话的理由。如有的同学对结尾处的描写较为感兴趣,表示:“以‘亿万年前作开头,能瞬间将人的思维空间拉长,给人以无限遐想。”以此促进他们提升文字鉴赏能力,对其语言运用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提升也是十分有利的。

可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不同教育目标倾向的作业,能让所有学生都带着积极的情绪做作业,而且他们接触的作业类型、内容都是符合其学习能力、兴趣偏好的,因此能有效满足其语文学习需求,对其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增强优化作业设计的意识,并积极采取行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语文作业,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协调作业数量和难度,能帮助学生减轻语文学习壓力;优化作业内容与形式,能全面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平衡好分层、个性作业,能助力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徐雯.“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点探讨[J].小学生(中旬刊),2022(2):76-78.

何君霞.基于“双减”背景简析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要点[J].小学生(中旬刊),2022(2):106-108.

柴丹.小学语文作业思考与设计[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2):21-22.

蒋凌菲.“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优化和创新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4):182-184.

刘作洪.“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1(3):33-36.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小学语文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