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润心灵 朗读促成长

2024-01-30 06:31潘湘萍
求知导刊 2023年32期
关键词:语气课文语文

摘 要:掌握一定的朗读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开放、良好的学习环境,渗透相关的朗读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多样化的朗读技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朗读所学课文,提升语文素养。为此,文章立足于教学实践探索,探讨了提高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

作者简介:潘湘萍(1975—),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城东小学。

现阶段,在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课堂上过于注重对学科知识的讲授,通常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就急于讲解文中的生字,带着学生逐段分析大意。这样机械化的教学模式不仅会影响学生的阅读热情,还会阻碍其自主朗读能力的有效提升。部分教师习惯于采取“我讲你听”的陈旧模式,在课堂上以自己的“教”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体验,很少给学生提供自由朗读、自主感知的空间和机会,以及针对性的指导,导致他们并未掌握科学、有效的朗读方式,影响其朗读水平的提高。对此,教师必须认真落实新课标理念和要求,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1]。

一、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让学生习得更多的知识,在各种考试中获取满意的分数,更重要的是促进其语文综合能力、学科素养的提升,使他们成为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技能+素养”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来锻炼学生自主朗读的技能。只有掌握扎实的朗读技巧和方式,学生才能相应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能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所思所想,逐步增强语言组织的严谨性[2]。

(二)有助于学生语言使用能力的提高

我国的汉字文化有着鲜明的特色。在语文朗读中,学生不时会遇到多音字、多义字等,通过对这些汉字的学习与使用,学生能够提高对汉字文化的了解,形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朗读文章,对课文中的一些多音字、多义字进行辨别和识记,了解字词背后的意义,以此来丰富学生关于汉语的词汇储备,并使其能在今后的表达、写作中加以运用,促进其语言使用能力的提高。

(三)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

部分小学生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總会“畏首畏尾”,这样不利于其人际关系的发展,也会给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而开展朗读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情况。教师需要不断鼓励学生“张开口”“大声读”,通过正向鼓励来锻炼学生的胆量,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大声朗读课文,增强自信心。

二、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缺乏训练机会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朗读训练中,部分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维,以教师讲课为主,课堂学习氛围不浓,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机会,导致其难以通过训练提升自己的朗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3]。

(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

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合理的课堂规划,未能选择与学生能力水平、学习需求、兴趣爱好相符的内容,备课工作没有做到位,导致学生对于朗读的兴趣较低,没有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对此,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需要从思想上做出改变,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朗读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提高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有效路径

(一)准确把握不同学段学生的朗读需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朗读能力的要求主要包括三点:第一是正确,第二是流利,第三是有感情。同时,其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学情提出朗读教学侧重点,要求教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比如,对于低学段的学生,教师应侧重于教会学生正确朗读,引领学生读准课文中字词的音,学会区别轻重音,在朗读的时候能做到清楚、响亮,把握好字词的前后顺序。如在组织学生朗读《对韵歌》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他们认读生字,并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带着学生读,避免学生在自主朗读过程中出现读错音、丢字等现象。

对于中学段的学生,教师在要求学生做到正确朗读字音的基础上,能够流利读,即把握好朗读的节奏,保持连贯、自然的语气。如在组织学生朗读《秋天的雨》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将文中的句子进行节奏划分:“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以逐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对于高学段的学生,教师则要教会他们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在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语调、语气、语速、重音,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读出文章的情感。如在组织学生朗读《穷人》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范读其中一些描写主人公桑娜的语句。

(1)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2)“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3)“哦,是你!”

(4)“我?”“我嘛……缝缝补补……”

第一个句子的语气应该是带有恐惧情绪的,教师在前半句保持平稳的语调,到了后半句则提高语调,以此来呈现主人公的情绪变化;第二个句子应该读出桑娜的焦虑,教师以先惊讶后疑惑的语气来朗读;第三个句子是比较平静的语气;第四个句子应有所停顿,以表达桑娜内心的不安。教师示范到位,能够使学生快速掌握朗读要点,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二)保证学生的朗读训练时间

对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光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规范朗读,教师还要保证他们课后朗读的时间,督促学生坚持进行朗读训练,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技能。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在完成既定的课堂朗读教学目标后,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完成或与他人合作完成[4]。

例如,在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文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课的朗读目标——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对文中描述的画面进行具象化认知,并且在文中标出自己认为好的句子,与同学、教师、家人分享。为此,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并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课后朗读训练,这在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可以保证学生的朗读效果。

(三)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朗读技巧

1.设置明确的朗读目标

在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给他们设置明确、具体的朗读目标,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达到怎样的朗读效果,以此提高朗读的目的性。第一,让学生进行初读,即对课文有个整体感知,能够把握文章的大意,把文中一些字词的音读准,以保证朗读的流畅性。第二,让学生进行精读,即在把握文本大意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一些语句、字词进行反复揣摩,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第三,给学生设计一些问题,使他们在问题的驱动下朗读,深刻领会文中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教师提出与文本相关的思考题:“你觉得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想法?请你仔细读一读,并说一说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以此使学生带着问题投入文章的初读、精读当中,使他们有目的地朗读、分析课文,从而提高课文朗读的目的性和整体效率,促进学生领略课文所表达的深厚情感。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更细致、更认真地朗读。

2.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朗读技巧

(1)恰当停连

在朗读一篇课文时,学生要学会适当地停顿,掌握“停连”的技巧,从而呈现抑扬顿挫的朗读效果,不断提升朗读的水平和能力。以《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对于“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这句话,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标点符号有所停顿,且由于这是排比句式,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一定的气势。而在短句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从”字之后稍作停顿,确保“山坡上”“坪坝里”这些詞组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提高朗读的整体性。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朗读一个段落结束之后,不要马上开始下一段,要适当停顿,作为区分,提高朗读的美感。

(2)突出重音

一般来说,重音在朗读中可以起到突出课文某个词语重要性的作用。因此,对于需要强调的字或词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读出重音。例如,在组织学生朗读《大自然的声音》时有这样一句话:“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 “树叶”“声音”“季节”“音乐”等关键词,读出并列性的重音。教授突出重音的技巧,可以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5]。

(3)变化语气

在朗读一篇作品的时候,除了要把文本中的情感读出来,还需要注意变换自己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等,表示陈述、疑问、祈使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气”。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变化语气,鼓励学生根据文中的情感采取恰当的语气来朗读。比如“喜”对应的是欢快、干脆的语气;“怒”对应的是强烈的语气;“哀”对应的是低沉、忧伤的语气;“乐”对应的是稍显急促并且活跃的语气。

例如,在组织学生朗读《祖父的园子》第十三自然段关于主人公在院子里玩耍的句子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读出作者快乐、自由、开心的情绪。因此,学生需要以欢快、干脆的语气来朗读这个自然段,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等欢乐的场景。当然,要想体现作者内心的自由、无忧无虑,还需要稍微快一些的语速,重读一些动词,如“跑”“摘”“吃”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够掌握变化语气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语文的学习始终离不开学生对课内外文本的“读”,教师必须落实新课标中关于朗读能力培养的要求,提高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朗读的空间,同时要指导学生对多种有效的朗读方法进行学习和运用,让学生体会到朗读的魅力和乐趣,从而使其全身心地投入朗读活动中,学习更多知识、技巧,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李叔霞.小学低年级语文有效朗读“教”与“学”的行动探索[J].读写算,2022(34):108-110.

李环.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J].文理导航(下旬),2022(36):70-72.

严斯慧.依托实效朗读训练  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11):6,61.

张绍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知识文库,2022(20):73-75.

姚娉婵.让朗读焕发迷人光彩:谈小学中段语文朗读教学[J].新课程,2021(9):32-33.

猜你喜欢
语气课文语文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语气不对
注意说话的语气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