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与创新的实践

2024-01-30 07:29吴春梅
求知导刊 2023年32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小学语文

摘 要:在“双减”背景下,设计个性化作业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简要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出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需求、爱好以及语文基础水平,设计具有多样化、针对性、个性化且探索性的语文作业,提高作业的吸引力。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作者简介:吴春梅(1983—),女,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灵城镇梓崇小学。

作业是教师结合具体的教育内容和学生的基础水平,布置给学生的学习任务。作业具有多种功能,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拓展,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更是学生巩固学科知识的媒介,还是家校沟通的桥梁。“双减”政策强调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将学校教育质量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同时也对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械、呆板、僵化、形式和内容单一的传统作业不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基于“双减”政策的理念,设计个性化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切实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自主性。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作业质量不高,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作业质量不高,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小学阶段,学生大脑发育迅速,处于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充足的学习动力对其发展十分重要。但是,部分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过于重视对知识的机械灌输,作业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作业质量不高,导致学生虽然花费了时间做作业但难以从中获得明显的能力提升,甚至对做作业产生消极的情绪,影响了后续的语文学习。

(二)语文作业内容不够丰富,学生思维发展有限

小学语文作业内容存在重复性,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部分语文教师教学方法和理念相对保守,未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为学生设计内容丰富的作业,导致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限制。

(三)语文作业缺乏针对性,学生个性化发展受限

小学生之间因成长背景和家庭教育程度不同等方面的原因,存在能力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必须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计适合不同学生的语文作业。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部分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只设计统一的语文作业。这样的作业只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需求,而对于其他学生来说,这种语文作业要么太简单,要么太复杂,他们很难通过做作业的方式巩固知识,提高自身的水平。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应用原则

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遵循应用原则,利用作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做作业进一步提高综合能力。教师要在作业内容上体现知识的实用性,以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设计实践作业时,教师可以科学融入生活元素,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分层原则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设计更有针对性的作业,并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因此,教师必须分析学生之间的差异,通过多方面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分层,而后设计分层作业,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三)多元化原则

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知识,语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注重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不局限于教材设计作业内容,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的实践作用,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对此,教师不仅要设计内容多样的作业,还要设计答案相对开放的语文作业,给学生更多发散思维的空间。语文教师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现代技术设计有创意、有趣的作业。这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他们掌握更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深化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认识,了解语文的多样性。

(四)系统性原则

语文教育要兼顾学生听、说、读、写、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语文作业的设计要体现语文教育的系统性。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基于读写结合的设计思路,在学生阅读完文章后,让学生欣赏重点段落,揣摩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而后进行模仿写作,从而鍛炼学生的读写能力。此外,教师还要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衔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总结,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时反馈

教学目标实际上是对教学效果的预测,而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来验证。在教学了基础知识后,教师可通过设计需要学生运用观察、类比等比较灵活的方法来完成的作业,以激发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复习旧知识,或让学生之间互相检验彼此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具有互动性特点的作业比较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进行反馈,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做改变,获得自我提升。

(二)更新设计方法,突破传统设计模式

教师要注重更新作业的设计形式,突破传统的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比如:为学生设计难度逐渐上升的作业,以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设计生活实践类作业,使学生通过做作业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设计综合性作业,加强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设计多样化作业,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是知识、情感、思维、道德、审美的综合体现。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听、读、写、表达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布置课前作业,给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前熟悉词语和句子,对不认识的词语和内容做好标记。这样,学生就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了解课程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围绕主题布置作业,如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为每个小组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不断加深思考和理解。在课后,教师可以设计家庭作业,使其与家长配合完成,如此不但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提升学生的专注性和作业效果。比如,教师可以为家长推荐一些读本,让家长和学生一起阅读,以拉近学生和家长的距离;也可以要求学生把当日学到的内容复述给家长听,使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督促孩子学习。

(四)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分层设计作业

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即尊重学生在智力、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设计不同的作业。比如,教师可以将作业分为基本任务和拓展任务。将基本任务布置给学习水平较低、能力发展缓慢的学生,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将拓展任务布置给学习水平较高,能力发展相对迅速的学生,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潜力。此外,对于缺乏耐心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记忆力考验类作业;对于存在背诵困难的学生,教师需要采用更加灵活的方法,如游戏法等帮助学生记忆。总之,分层作业的原则是让学生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进行有效的学习,帮助学生有效巩固知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基于教学目标,发挥作业的功能

教育的目标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第二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三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此,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经验,增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强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语文作业的设计,也要体现这些方面的内容,发挥育人作用。

例如,在教学了《鹿角和鹿腿》这一则意蕴丰富的寓言后,教师可以按如下方式为学生设计作业。第一,教师可以针对掌握生词等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目标,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如让学生根据拼音填词语,或组词造句,以深化学生对生词的理解。第二,设计让学生进行模仿创作的作业。对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文章中运用的描写方法来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写出它们的优缺点,这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第三,针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设计作业,比如让学生根据寓言内容,发挥想象力撰写剧本,进行情境表演,在表演中展示相应角色的情感,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

(六)设计合作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目标,良好的合作能力对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合作类作业,培养学生协作互助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合作实践类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开展实践探索来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养小动物、种植物、做玩具,让他们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明白合作的重要性,掌握合作开展实践的方法;也可以鼓励学生一起参加比赛等,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对于个人发展的作用,从而增强合作意识。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写日记、绘画、唱歌等方式记录团队合作经历和感受,深化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合作能力,学生就能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以及创造性,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赵州桥》后,教师可以以“桥梁”为主题,向学生拓展相关知识,告诉学生世界上的著名桥梁工程,解说其设计理念和功能,而后为学生布置合作性作业,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通过查阅资料、观察思考、提炼观点、组织文本等方式,整合有关桥的知识。这不但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使学生在查阅资料、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展协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更好的成长。

(七)设计实践性作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让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例如,在讲述关于秋天的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秋天的物品,如一片落叶、一根枯草等,并鼓励学生将收集到的物品带到课堂,组织学生展开交流和探讨,谈谈对秋天的理解和体会,以加深学生对秋天的理解。此外,教师要严格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结合课本内容,采用新颖有趣的方法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增强综合能力。

结语

总之,“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研读政策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精心設计和布置语文作业,让学生在优质、完善的作业体系中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设计科学的语文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语文知识,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更多语文知识的兴趣。

[参考文献]

宗若灿.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8(3):47-49.

何捷.“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整体框架构想[J].江西教育,2021(35):10-11.

朱卫东.基于“双减”背景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究[J].求知导刊,2021(47):10-12.

林峰,林鹭菁.“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路径探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2,23(1):7-11.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小学语文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