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分析

2024-01-30 08:15卢秀云
求知导刊 2023年3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道德与法治初中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重要学科,其中的很多内容都根植于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上,旨在让学生践行相应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我国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几千年的发展孕育了多元的文化内容,而在现代社会中,快餐式的娱乐文化深受众多青少年喜爱,这可能导致他们中的一些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不足,甚至对传统文化的作用和价值存在误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成为一个需要教师思考的问题。文章重点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教育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教育

作者简介:卢秀云(1976—),女,江苏省南通市天生港学校。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初中生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能够塑造良好的“三观”与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文化学习观念,进一步调动自身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这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和道德修养,为他们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为其个人发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

(一)能够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角度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

中华民族有着上千年的文化传承,形成了无数文明瑰宝。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古代智者对道德和法治的深刻理解,而我国今天的道德和法治体系也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上。初中生正处于自我认知迅速发展的时期,因此若能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就能利用传统文化的优势,带领学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理解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使其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1]。

(二)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与道德水平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提升法治素养与道德品格。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还有助于学生培养诚实守信等优良品格,从而达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要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传统文化承载着价值极高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深入探讨传统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底蕴,感受传统文化的作用与价值,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切实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坚定理想信念,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与法治内容,是当前德育工作开展的基础。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接触到许多道德典范和行为榜样,了解传统文化对于道德修养提升和品德塑造的重要性。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价值观念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此外,传统文化还包括法治思想,法治思想能教导学生理解和尊重法律及社会规则,促使他们遵守法律、尊重他人权益,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传统文化的渗透还能够丰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提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为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持。因此,融合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与传统文化关联性不足

为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融入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知识与教材内容进行融合,以彰显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相对有限,难以在教学中充分渗透传统文化,不能为学生深入讲解传统文化知识。从整体来看,课程教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性仍有待提高[2]。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存在单一化和形式主义问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教学手段单一化的问题。有的教师只针对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未能充分展示传统文化的价值与作用,这会让初中生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对课堂内的传统文化渗透效果产生不利影响,使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出现问题。由此可见,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难以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还会影响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质量。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课堂教学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信息化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然而,一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虽然具备较好的信息化素养,但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融入传统文化时流于形式,未能聚焦本质,无法真正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导致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作用被削弱,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可行路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要想更好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首要任务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这一变革旨在促使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教学能力,提升教学的全面性,从而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加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分析与讲解传统文化,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师生之间产生更为深入的交流。教师要意识到,提升教育质量需要与时俱进,持续进行自我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注重日常积累,多了解传统文化知识,积极发掘能与课程内容有效融合的传统文化素材,丰富教学资源,从而高效率地渗透传统文化,为学生营造优质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实现更高水平的自我提升[3]。

(二)组织自学活动,明确传统文化价值

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至关重要,这种能力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上讨论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与同学交流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和分析问题,进而深入了解傳统文化并明确其价值。例如,在讲授《法律在我们身边》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在教学前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从多元途径搜集能体现法律文化历史传承与时代价值的案例,让学生基于案例形成基本的法律观念。然后,在实际教学中与学生讨论这些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价值[4]。这一教学过程融合了学生的自学活动,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对其深入感知传统文化价值、理解课程知识点具有促进作用。

(三)发掘教材内容,实现多学科连接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含有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知识分享,让学生既能了解传统文化,又能更好地领会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涵,明白这门课程对于他们未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价值。有的传统文化内涵较为深奥,初中生凭借自身的理解能力可能无法理解透彻,所以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然后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来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将不同学科联系起来,开展融合教学,将各学科的知识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例如,《友谊与成长同行》这一课引用了《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教师可以将这一内容作为基础,结合语文学科知识来解读这句话及其背后的儒家文化,讨论社会交际关系,帮助学生了解社交对于他们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朋友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种融合教学方式能促进初中生的学习和成长。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通常仅是简单地教授教材内容,很少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拓展和延伸,加上有些教师不重视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导致整个课堂单调乏味,不利于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甚至一些学生会在课堂上出现交头接耳、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比如创设优质的教学情境,通过丰富的情景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以促进学生的大观念形成,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

例如,在教学《情绪的管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入传统文化,创设文学家创作的情境,以启发学生思考情绪管理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道德规范的约束作用。然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这一理念延伸至个人行为处事与人生态度上,使学生明白控制与稳定情绪是至关重要的,人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朝着正确目标前行。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学生可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会控制情绪,端正学习态度,始终保持学习兴趣与动力。

(五)利用节日文化优势,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中华传统节日来临之际,与学生分享节日文化的内涵,传播文化精髓。传统节日文化在引导学生培养道德品质方面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教师在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时,应该注意抓住初中生的兴趣点,确保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以中秋节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他们在中秋节这一天的生活经历,解释中秋节的意义以及它所传达的团圆情感,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浓浓的亲情,学会感恩。

(六)合理开展教学评价,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观察评价、谈话评价、书面评价和考试评价等方式。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传统文化元素,教导学生尊重他人。例如,教师可使用类似“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传统文化格言来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点和成长空间,并指导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能力,并深入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助于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相融合的作用与价值,了解初中生当前的实际学习需求,巧妙地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李霞.重体验 重积累: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河北教育(德育版),2021,59(12):39-40.

苏小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融入传统文化教育[J].甘肅教育,2020(19):94-95.

苗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0(36):219.

王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7):63-65.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育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试分析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史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