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关生命教育的探索

2024-01-30 08:15杨光
求知导刊 2023年32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道德与法治初中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生命教育受到更多的关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有效落实生命教育,充分凸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感知生命的伟大,做到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分析了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生命教育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而后进行了教学策略的论述。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命教育

作者简介:杨光(1981—),男,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教育事业发展中心。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全面贯彻以生为本的原则和理念,尽可能地挖掘更多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素材与资源,采取有效的策略积极落实生命教育,整体提升生命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这样才能让初中生更好地领悟并体会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做到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凭借坚韧、顽强的毅力,创造精彩的人生,充分彰显人生的价值,使自身获得更有意义的发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命教育现状

(一)对生命教育的目标认识得不够到位

在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生命教育的目标认知不够准确、落实不够到位。部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只将教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作为教学目标,并没有以生命教育為导向开展教学,忽视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效果不理想,最终影响了学生的综合学习实效[1]。

(二)对生命教育的内容挖掘得不够到位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没有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比较片面、单一,教学思维比较僵化,没有将生命教育纳入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学范围中,导致学生不能综合分析和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部分教师即使在教学过程中提到了生命教育的内容,也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展开细致的分析,难以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感悟[2]。部分教师因为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入,在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创设情境、引入案例进行分析,导致学生难以对生命内涵产生深刻理解,导致生命教育的效果与预期存在偏差。

(三)生命教育的方式存在单一的问题

部分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进行生命教育的时候,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没有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生命教育方法,难以加深学生对生命内涵的理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很少就一些与生命教育相关的话题和学生展开交流、沟通及互动[3]。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探究课程内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也很难了解学生对生命的理解程度,导致生命教育的效果和质量难以提升。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实施策略

(一)树立生命教育理念,明确课程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明确生命教育的目标,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正确的生命观。因此,教师要弘扬关爱生命的教育理念及思想,如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认知生命、感悟生命的意义,在积极的体验之中形成热爱生命的情感,做到珍惜生命、对生命抱以尊重的态度等[4]。基于此,教师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生命教育的目标细化,在课程教学中一一落实,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保证生命教育真正落实。

以“珍视生命”一课为例,在备课环节,教师应从“守护生命”和“增强生命的韧性”两个方面着手,细化教育教学的目标。

比如,对“守护生命”这一节内容,教师可以设定以下目标。

1.让学生爱护自己的身体,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

2.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安全意识。

3.使学生了解到生命的珍贵,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爱护自己及他人的生命,进而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

在“增强生命的韧性”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1.让学生客观地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应对挫折和逆境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勇于克服困难并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2.帮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生命力量,辩证看待挫折,敢于战胜一切挫折,以有韧度的生命及强大的精神信念让自己拥有美好的人生。

如上,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育教学目标,能够驱动学生对生命形成敬畏感,整体强化他们的生命意识,全方位地落实生命教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把握教育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想全面贯彻落实生命教育,不仅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加深学生对生命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还要从多个方面着手,为学生提供优质、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及学习素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第一,教师应该尽可能挖掘教材中隐藏的生命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发散思维,进行深入思考,使学生理解生命的内涵和意义,以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以“做情绪情感的主人”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中隐藏着许多生命教育资源,教师应先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再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措施[5]。在“揭开情绪的面纱”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情绪管理情况来开展生活化教学。比如,有的学生在面挫折时,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情绪波动比较大,情绪管理不到位。对此,教师就可以将这种常见的生活现象作为生成性的教学资源,与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情绪的主人,而不是被情绪支配,要能够掌握正确的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专心致志地做好自己的事情,避免因为情绪波动而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生命的感知及感悟,进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生命教育,让他们正确地处理消极、负面的情绪,进行自我调节,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挫折。

第二,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妙地在课堂中融入一些与个体生命及生存技能相关的教育内容,整体提升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以及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比如,在教学“预防犯罪”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违法犯罪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学会辨别是非,避免被不良的行为和思想误导而踏上歧途。教师还应该教导学生如何应对这些违法犯罪行为,使学生能科学、冷静地应对危险。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中的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还能够增强他们的生命力量,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价值。

(三)采取多种教育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在实施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提升生命教育的效果,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

1.实施互动教学

在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开展互动教学,尽量让学生展开多元的互动,让他们在互动交流中激活思维,就某一个生命教育话题,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提出质疑,以提升生命教育的效果。

以“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抛出与生命教育相关的话题。比如,在讲到“贫乏与充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展示部分学生的暑假生活图片——沉溺于游戏、白天睡懒觉、不认真完成暑假作业,而后向学生抛出一个探究性问题:“这些同学处于什么样的生命状态呢?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你们觉得他们的生命是否精彩?”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互动探究,通过分析案例来探讨什么是正确的生命观。这样,学生可从多个角度探索贫乏的生命对自己、对他人乃至对社会的危害,从而认识到充盈生命的重要意义,而后探索充盈生命的方式与途经。又如,在讲到“平凡与伟大”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最美司机”“最美清洁工”等人物案例,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这些平凡人物对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生活化的案例——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平凡的一天,并让学生参考案例内容,各自说说自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在一天中是怎样劳动的,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平凡人物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和责任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从而促进学生正确生命观的形成。

如上,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抛出相关的案例促使学生展开多元的互动探究,让学生在彼此交流中掌握知識,可促使他们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让生命教育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彰显。

2.实施课外实践活动

在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要想让生命教育的理念真正植根于学生的内心,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也能够以正确的生命观进行自我引导,教师应该多开展课外实践,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加深学生的感知与体会,让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感悟,以提升生命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以“法律伴我们成长”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教学完这一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主题,让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例如,以“青少年预防毒品”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内容迁移应用至课后的学习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禁毒宣传活动,也可以组织班上的学生去参加公安部门组织的禁毒宣传活动,让学生近距离地感知法律的威严,认知到法律一直伴随着自己成长,保护着自己的生命安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结合更多优质的社会资源组织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整体提升生命教育的效果。

又如,在教学完“积极奉献社会”这一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调研活动,寻找本地获得过“见义勇为”表彰的人士,而后组队去采访这些优秀的社会人士,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事迹以及自己的感想等。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根据调查访问的结果撰写实践调研报告,在报告中写出自己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认识、自己的收获等。学生通过这种课外实践探究,能够进一步体会到生命价值的多种表现形式,感知生命的意义,对生命有更深刻的体会,由此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及人格品质。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下,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应该全面地贯彻落实生命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这一门学科的价值,多角度开展生命教育。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生命教育现状,另一方面要根据现状采取对应的策略与措施,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质量,使得学生能够全面感知生命的力量,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发展优秀的品格。这样才能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彰显生命教育的价值,让学生能够以更有韧性的生命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参考文献]

孔令博,左娅.德育视野下的初中生命教育探究: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吉林教育,2022(12):55-57.

卢晓华.关于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73.

刘亚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任宪荣.浅谈生命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融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5):176.

张国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与校园欺凌现象的防范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8.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有效滋养生命的德育探究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