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准传播方式的科技期刊传播体系构建

2024-02-18 08:30李保朋刘斌
传播与版权 2024年2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人工智能

李保朋 刘斌

[摘要]多渠道精准传播方式在科技期刊传播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精准推送对象的选择、推送精编的内容以及多渠道精准传播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进行探讨,明确精准推送对象的选取范围,包括作者审稿专家、科技期刊编委会等;阐述如何推送精编的内容,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分析科技期刊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智能算法和创新知识加工以满足受众需求,构建多渠道精准传播体系。

[关键词]科技期刊;精准传播;人工智能

随着科技期刊数量增加,传统传播方式已无法满足科技期刊的发展需求,因此构建多渠道精准传播体系成为研究热点。传统传播方式存在信息推送不准确、内容重复等问题,科技期刊亟须构建基于精准传播方式的传播体系。科技期刊通过精准推送对象的选择、推送精编的内容、借助人工智能以及智能算法构建个性化精准推送平台,通过创新知识加工以满足受众需求,提高科技期刊的传播效率和用户满意度。文章将为科技期刊创新传播方式提供新思路和方法,为其构建传播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一、科技期刊传播力的内涵

科技期刊是推动科研成果传播的重要媒介,提高其传播力具有重要意义。科技期刊传播力指科技期刊在开展科学传播过程中根据具体传播途径、手法和技术实现良好传播效果的核心能力。提高科技期刊的传播力包括扩大科技期刊的传播范围、增加科技期刊的传播深度和提升科技期刊的传播速度。在科技期刊的传播实践中,传播者、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是传播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者的专业性、内容的先进性和传播渠道的广泛性是影响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1]。只有了解这些因素的特征,科技期刊才能制订具体措施来提高自身传播力,向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目标迈进。

二、精准推送对象的选择

科技期刊为了实现精准推送,关键要准确选择推送对象。由于不同科技期刊的发展历史、水平和特点存在很大差异,所以精准推送选择的对象也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国内各细分行业和学科排名较高的科技期刊应该主要向全球学者推送所在学科领域的内容,而大多数科技期刊则主要以国内相关领域的学者为目标受众进行内容推送。在选择精准推送对象方面,每家科技期刊可能都有各自的方法。文章选取了一些尚未开展或初步开展精准对象选择的科技期刊,探讨推送对象的选择。为了提高期刊的质量,许多科技期刊建立了学术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审稿人才队伍或是审稿专家库,以吸引更多优秀作者投稿。从审稿专家库中选择推送对象既方便又简单,科技期刊可以快速将期刊上发布的相关学科论文推送给审稿专家,尤其是核心审稿专家,方便他们及时了解期刊的发展动态。这有助于编辑部与专家及时进行交流,从而使期刊能够及时调整稿件的刊发策略[2]。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科技期刊要对审稿人或作者的年龄、姓氏、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进行归档、分类,并建立相关的数据库。以《应用生态学报》《洁净煤技术》《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为例,它们分别建立了审稿专家库和作者数据库。此外,科技期刊还可以选择与其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的作者作为推送对象,以达到精准推送的目的;还可以将期刊推送给各个期刊编委会,这样既可以让编委了解期刊的水平和发展状况,也可以获得编委对期刊的改进建议。同时,科技期刊应该积累期刊推送工作的经验,提高推送工作的信息储备量,随着推送能力的提升,逐步扩大推送对象的范围。

三、推送精编的内容

科技期刊一直秉持“内容为王”的核心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这使得科技期刊在推送过程中,会优先推薦高质量的创新论文、特邀专家学者的高水平论文和封面论文等精编的内容。在此所说的推送精编的内容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推送精选的论文。由于人力和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的科技期刊都不会在前期将所有的论文推送出去。相反,它们会重点筛选出每一期的高水平论文,并根据大数据分析向不同的推送对象进行推荐。此外,科技期刊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背景,将某个热门研究方向上期刊近5年发表的论文汇总筛选并进行推送,由于每家期刊的所处领域和发展情况不同,所以科技期刊在选择论文时可以通过知网上的论文引用频率和下载量进行筛选。二是推送内容的二次精加工制作。随着手机阅读和短视频的兴起,科技期刊不能只简单地出版纸质刊物,应该注重提高论文的质量,通过多媒体方式,包括文字、音频和短视频等展示论文关键内容,以提高出版效果。特别是在科技短视频的制作中,科技期刊可以通过动画展示论文实验、理论等方面的创新成果,以生动的传播方式激发受众的兴趣。短视频打破了传统视频的传播模式,具备实时性和精准推送能力[3]。因此,在精准推送方面,科技期刊可以通过短视频等创新传播模式提高传播效果,从而提高自身知名度和影响力。例如,在《巴楚医学》推送稿件的过程中,该期刊采用了链接二维码的方式,将手术录像、动画等视频内容融入推送的文章当中,并将其推送给作者,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四、多渠道精准传播体系构建

(一)借助人工智能,扩展学术搜索的路径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进步,搜索引擎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尽管现有的诸如Web of Science,PubMed,Google Scholar和中国知网等搜索引擎拥有海量数据,但还是无法满足人们对信息的增长需求。Tancheva等曾在康奈尔大学图书馆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人们在追求高效搜索方式的同时,也会抱怨搜索过程中的烦琐程序与过高的时间成本。在某个搜索任务失败后,他们通常倾向于放弃现有的搜索方式(工具和技巧),并停止思考这些方式的工作原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出版业亟须开发新的模式解决学术出版的过量负载,利用智能技术优化搜索引擎的现有功能。目前,各大科技企业积极开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学术搜索和知识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开发。例如,Springer Link在线平台一直在整合功能,为受众提供个性化服务。其他出版商如Elsevier为受众提供了搜索引擎培训,微软学院则通过构建实体之间有意义的联系,自动生成视觉知识地图并指导受众阅读。2014年,Wiley在线图书馆推出了一种名为“Anywhere Article”的增强型HTML论文工具,旨在提高论文的易读性、互动性和便携性,让受众能够迅速从网页上获得最有价值的内容。在学术出版领域,Chorus则通过整合服务和开放API等途径,优化了学术期刊的检索方式,为政府、出版社、科研人员、图书管理员和作者等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应用方案[4]。目前,国内出现了一批专业化的期刊集群,其中相当一部分正在探索语义出版形态,对期刊内容进行深度加工和挖掘。不同类型的科技期刊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因此,在构建学术搜索平台时,科技期刊应鼓励编辑们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特长和领导作用,突出科技期刊的学科特征。

(二)利用智能算法,构建个性化的精准推送平台

科技期刊的创新发展需要技术的支持,而科技期刊对技术的应用能力是发展的关键。为了适应数字时代受众的需求,科技期刊应该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增强期刊的知识服务和处理能力,创新出版和传播模式。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科技期刊的信息推送更加智能化,算法的设计离不开设计者,設计者通过选择数据样本来赋予数据含义,设计算法模型。因此,设计者在设计算法时应尽量避免算法偏好、利益冲突等,降低对精准传播的影响。

当前,“智能算法+科技期刊”正在成为科技期刊创新传播方式的趋势。科技期刊可以构建信息数据环境,实现动态精准信息推荐,并通过传受关系实现长期有效的黏性连接。一方面,科技期刊可以利用算法汇集大量数字资源;另一方面,科技期刊可以利用算法分析受众的阅读兴趣和研究领域,根据受众需求建立相关模型,从而进一步将数字资源和受众数据相匹配,实现科技期刊的智能化和精准传播。例如,中国知网的“全球学术快报”将全球的文献资源与超星科技旗下的“域出版”超星慕课相结合,受众可以使用该功能进行文献检索和专题阅读等。此外,为了提高受众的使用体验,科技期刊还可以利用智能算法获取受众的信息反馈,通过学术平台进一步增加受众的体验感,提升科技期刊的精准传播能力。

(三)创新知识加工,构建多元化的传播模式

在人工智能和融媒体时代,科技期刊需要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创建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平台。同时,科技期刊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化媒体的功能,通过加强网站建设、开发App客户端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矩阵的搭建,以适应不同平台的传播特性,对科技论文进行多层次的编辑和加工,并建立多元化的传播模式。举例来说,Kudos论文编辑平台为作者提供了利用社会媒体方便下载和分发论文的通道。Kudos论文编辑平台会在作者已出版的论文中加入简单的标题、通俗易懂的摘要以及增补内容,以提高论文对受众的吸引力。此外,Kudos论文编辑平台还通过链接二维码为受众提供开放的增值服务,让受众更深入地了解论文的数据、图片等信息,并与受众实现精准联系。

目前,电子邮件推送技术成为提高科技期刊传播精准性的有效途径,国内一些期刊已经开始大胆尝试。例如,《计算机工程》基于语义分析和智能分词等技术,提出了一种“读者—论文—标准关键词”的精确推送体系,并向受众推荐与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相关的论文。《应用生态学报》通过“大数据”“数理统计”等手段建立了面向读者的“单推”指标体系,实现了定向的传播效果。此外,科技期刊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如音效、图像和动画等,可以快速传播大量科研信息,从而扩大科技论文的传播范围。例如,科技期刊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技术能够为受众创造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提升他们的参与度,进而吸引更多的受众。

(四)满足受众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科技开发的核心是受众。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智能化技术的成熟,科技期刊需要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其编辑需要具备较高的沟通水平,以塑造科技期刊品牌。笔者认为,科技期刊应该从“面向大众”转向“针对特定群体”和“个性化精准推送”。要实现精准传播,科技期刊必须注重受众体验,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对期刊论文进行二次加工,并深入挖掘。例如,《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建立了一个多渠道的精准传播系统,涵盖整个稿件流程。该系统设置了4000多个细分邮箱,将每期目录分别发送给各学科领域的资深导师,以帮助科研第一线的科学大牛获取新的思路,给研究生提供经验。这种分类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受众需求,并为有不同阅读需要的受众提供相应的信息。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科技期刊传播的长尾效应,提高科技期刊精准传播的效果。

五、结语

多渠道精准传播方式可提升科技期刊的传播效果和受众满意度。科技期刊通过精准推送对象的选择、推送精编的内容、构建多渠道精准传播体系等,可实现学术资源的有效传播。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科技期刊传播体系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为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提供强大支持。

[参考文献]

[1]周舟.科技期刊精准推送服务探究[J].今传媒,2021(11):5-8.

[2]杨郁霞.科技期刊精准推送优化策略[J].编辑学报,2021(02):147-150.

[3]宇文高峰.科技期刊学术交流作用的实现与拓展[J].编辑学报,2020(02):198-200.

[4]马凌飞,龚杰,奚莱蕾,等.科技期刊的出版传播功能助力科技创新的途径[J].科技与出版,2019(01):140-144.

[作者简介]李保朋(1982—),女,山东济南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编辑部责任编辑;(通信作者)刘斌(1972—),男,山东济南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编辑部主任。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人工智能
科技期刊的分类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