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出版背景下教育出版的数智化发展路径研究

2024-02-18 08:30蒋菲菲杨万庆
传播与版权 2024年2期
关键词:教育出版融合出版人工智能

蒋菲菲 杨万庆

[摘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出版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重塑着教育出版,使其呈现数智化融合发展趋势。文章从数智化教育出版概念出发,分析教育出版数智化转型的动因,即政策引领、技术赋能、用户需求与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最后从内容建设、出版流程、产品形态以及出版评价等方面,提出教育出版的数智化发展路径。

[关键词]教育出版;融合出版;人工智能

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教育出版行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政策文件的发布表明,教育出版行业的数智化发展不仅是大势所趋,还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推进教育出版的数智化发展,有助于促进教育变革、教育创新,从而提升我国教育质量。

一、数智化教育出版概念界定

教育出版的数智化发展与出版的宏观发展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在探究教育出版的数智化发展路径之前,我们需要厘清融合出版、教育出版以及数智化教育出版的基本概念。

(一)融合出版

数字技术、智能技术推动传统出版业走向融合出版之路。“融合出版指通过运用数字与智能技术,以融媒体为载体,以跨平台的方式促使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在生产、流通、消费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1]。2022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的《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出版融合走向深入提供了战略方向,也标志着我国融合出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教育出版

教育出版指与学习、教育及培训有关的出版活动[2]。一般而言,教育出版的图书通常以知识的深浅程度与学科门类作为分类标准,主要分为基础教育出版和高等教育出版两大类。从当下我国出版市场组成来看,教育出版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教材出版,其出版物主要为幼儿园教材、中小学教材、职业教材、高教教材和国家统一出版的教材;二是教辅出版,其出版物主要为供学生使用的各种学习辅导、考试辅导等出版产品,如中小学教辅图书、大学教辅图书以及职教类教辅图书。

(三)數智化教育出版

《2020-2021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融合出版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出版业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智能化、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关键词多次被提及[3]。随着科学技术蓬勃发展,教育出版也呈现数智化特征。数智化教育出版通过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再造策划、编辑、储存、制作、印刷、发行以及阅读等出版和传播环节,实现教育出版的内容、技术、渠道以及终端融合,最终形成“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模式。

2023年2月13日,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北京开幕,大会上许多高校与企业为教育行业的数智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意见。科大讯飞通过自然语言理解和推理、深度学习、OCR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师授课内容以及学生课堂表现的音视频对话以及文字记录进行解析,实现个性化的学情分析;借助知识图谱,对应教学大纲,梳理学科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实现教学课程的精准推荐。科大讯飞推出的人工智能创新教育整体解决方案为教育出版的数智化转型提供了可靠的路径依据。

教育出版数智化转型对实施因材施教、缩小数字鸿沟、促进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助力教育行业创新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并推动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教育教学转型与变革。未来,我国可以通过全球高等教育数字化沟通交流平台为世界提供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推动世界各国教育走向数智化发展道路。

二、教育出版数智化转型的动因分析

(一)政策引领教育出版向数智化发展

在融合出版背景下,促进教育出版数智化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的战略指引。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4]。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切实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此外,《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和《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纲领的发布,为融合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擘画了蓝图,指明了融合出版未来的发展方向,表明了国家对出版业融合发展的高度重视。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纲领性政策文件,大力支持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以及融合出版的发展,对教育出版的数智化转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技术赋能推动教育出版快速发展

彭兰教授认为:“Web2.0之后媒体变革的起点是移动互联网,但它更大的趋向是媒体智能化,或智媒化。”[5]随着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大数据、5G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产品以及出版流程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就教育产品而言,传统教育出版单一的、静态的纸质教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与高新技术融合的动态的、个性化的、交互性的数智化教育产品则更受用户青睐。科大讯飞致力于开发全场景的智慧教育产品,并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学业数据采集平台。科大讯飞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学业数据以及教学过程性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精确诊断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测试题目以及成长路径规划服务。除此之外,人工智能技术与出版业的深度融合,也大大推动教育出版流程的数智化发展。在内容策划环节,借助大数据技术,出版机构能对学生学习数据以及课堂教学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为师生的教学内容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在排版环节,数字化印刷和按需印刷技术能大大简化排版流程。在审核环节,“人工智能+人工”的审核机制将成为主流,方正智能编校、黑马校对、善锋软件等人工智能校对软件将会更加广泛、深入地渗透编校工作流程中[6]。教育出版的数智化发展,不仅顺应智能技术与信息技术快速变革与更迭的潮流,而且是出版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的表征。

(三)用户需求促进教育出版求新求变

目前,教育产品的主要用户是Z世代群体,他们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是纯正的网络原住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Z世代群体获取知识的习惯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传统教育出版的纸质教材虽然内容严谨,但千篇一律,且承载的信息量有限。同时,传统教育出版的方式也较为固化,无法满足新时代下用户的学习需求。基于对用户需求转变的敏锐洞察,各大教育出版社与企业机构合作打造线上教学平台,如高等教育出版社打造的数字课程云平台以及网易公司和爱课程网携手推出的 “中国大学MOOC”在线教学平台,这些平台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互动化、视频化、数字化的教育产品,满足了用户的新需求。

新冠疫情暴发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发生变化,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助推了教育出版走向数智化、融合化发展的道路。在教师“居家办公”,学生“线上学习”这一场景下,教师与学生对在线教学、数字教材的需求更加迫切,各大出版机构如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纷纷研发数字教材、数字教育平台,以满足用户的线上教学需求。用户需求的转变,促进传统教育出版向数字教育出版发展。今后,教育出版在布局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上,更要聚焦用户日新月异的、个性化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教育产品。

(四)教育自身发展需要助力教育出版数智化发展

除政策、技术与用户等因素推动教育出版的数智化发展外,教育本身的发展需要也是推动教育出版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教育发展水平对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影响,中国教育追求的是更加公平与更加高质量的发展,这就需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教育数字化,打造新式教育信息资源,消弭数字鸿沟,促进教育资源丰富地区与匮乏地区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普惠;二是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高校的教育资源,构建综合的信息资源平台,从而促进高校间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流通,促进全国教育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均衡发展。

教育数字化的重点是“核心要素”的数字化、智能化,而教育出版领域的教材、课程、教学平台等是教育的核心要素。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于2022年3月28日上线,包括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4个子平台。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不仅面向师生提供海量优质教学课程资源,还为师生提供线上教与学的大数据监测与分析、课程监管等服务。该平台不仅对缩小数字鸿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还进一步推动了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与流通。教育创新转型发展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其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走向更加公平的途径。而要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创新性发展,离不开教育出版数字化、智能化的支撑。因此,教育出版的数智化发展也是教育本身的发展需要。

三、教育出版数智化发展路径分析

(一)增加资源供给,强化内容建设

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出版的结合已经深入教育内容层面。传统教育出版物大多为纸质教材,这也是教育出版的核心资源。纸质教材内容严谨、逻辑连贯,能够满足师生的基本需要,但其也存在不足之处。首先,纸质教材千人一面,为每位用户提供的皆是相同的内容,无法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也难以较好地应对他们知识拓展与延伸的需求。其次,纸质教材内容大多以文字以及插图的方式呈现,内容呈现方式较为单一。最后,纸质教材的修订时间长,内容更新慢,且更新成本高。而自适应学习平台和数字教材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自适应学习是通过教育大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形成并优化基于AI算法所构建的模型,从而根据模型和算法对学习环节进行推荐”[7],是教育出版与人机混合增强智能融合的一种模式[8]。美国Knewton公司研发的自适应学习平台通过收集学生学习的行为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以及算法技术为学生推荐符合其需求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数字教材包括知识内容、多媒体和交互性、教材呈现格式及开放资源软件四个要素[9]。在融合出版背景下,教育出版应以传统出版内容为基础,融合应用智能技术,开发线上数字资源以及智能化教育平台,强化课程知识内容建设,构建“课本+拓展+个性化”内容供给模式,从而实现教育产品的数智化。

(二)借助新兴技术,优化出版流程

从印刷术到电子技术再到现在的智能技术,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会对社会以及各行各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传统出版需要经过内容选题策划、组稿、审校以及印刷等流程,随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出版业创新融合,传统出版的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借助新兴技术,教育出版的流程也得到了优化。

在内容选题策划环节,传统出版大多依靠编辑自身经验进行判断,受个人主观倾向以及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这一环节必然存在局限性。然而,人工智能、AI算法、大数据技术能够对教学内容及环节进行数据化标签,抓取分析平台内学生的学习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准确分析出学生薄弱的知识点板块,有针对性地围绕知识点进行内容产出。例如,猿辅导的智能教育产品猿题库,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精准捕捉学生的学习数据,从而为学生提供系统化、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在内容组稿阶段,随着深度学习技术在自然语言、语音图形和视频处理等领域的不断突破,人工智能已经能够模拟人类智慧,通过分析提炼源数据后迁移到其他语言或文本,从而具备转换和生成文字的能力”[10]。在审校阶段,人工智能基于语言数据库,通过语义分析,实现自动化审校,从而助力编辑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方正智能审校云服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和内容结構化技术,为编辑人员提供字符类、知识类、逻辑类和格式类四大审校功能,能够对稿件进行智能检查。在印刷阶段,随着数字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教育出版产品不再是单一的纸质或电子书形态,其拥有了更多产品形态,如音频、视频、VR/AR内容等用户能够全方位、多维度感知的教育产品。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教育出版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而这些技术的大规模落地,也使得教育出版流程呈现数智化的特点。

(三)立足教学场景,创新产品形态

常见的传统教育出版产品一般为纸质教材,其为单模态产品,缺乏趣味性以及互动性。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融合了电子书、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的数字教材不断涌现。从技术维度而言,教育出版的信息化、数字化为教育产品的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探索虚实结合的新型产品表征形态提供了可能。虽然人工智能为教育产品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出版机构要避免陷入将新技术奉为圭臬的思维误区,要根据具体的教育场景采用恰当的产品表现形态。

人工智能、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技术为教育出版形态创新提供了可能,用户不仅能看、能听,还能与教育产品进行互动。例如:VR、AR技术能够助力出版机构建设沉浸式、交互式的教学课堂,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再例如,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人卫3D系统解剖学》将VR技术与现代医学教学相结合,立体化地展现人体结构,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体器官以及身体结构。除此之外,新兴的元宇宙与教育出版的融合也让人们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元宇宙将通过VR/AR/MR/XR、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构建虚拟与现实全面交织、人类与机器全面联结、学校与社会全面互动的智慧教育环境[11]。人工智能技术、数字技术与教育出版的进一步融合,催生出多模态教育产品,丰富了用户的感官体验。在未来,出版机构应把握技术机遇,立足具体的教学场景,实现产品形态的创新,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化的产品。

(四)强化数据赋能,推动出版评价

评价机制对教育出版具有导向作用,一方面,评价机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能较好地反映教育教学质量,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依据。另一方面,评价机制也能够对教育出版产品本身进行客观评价,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教育出版事业。

就评价教育教学质量而言,出版机构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更加多元化的教学过程评价体系,对教学活动全过程进行评估、检测与分析,实现过程性、阶段性、结果性的学习评价,为教师后续教学安排提供改进依据,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2012年3月,美国政府发表了《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计划》,肯定了大数据技术在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希望大数据技术能够给教育评价带来新的方法。

此外,出版机构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完善并优化出版评价体系,有助于促进教育出版物的高质量发展。在大数据和数据分析技术的赋能下,定量指标数据实时获取和实时更新,是评价指标可量化的基礎[12]。出版机构通过收集定量数据及师生用户主观体验的定性数据,并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能够综合得出数字出版产品的评价分数,从而对数字出版产品进行优化。出版机构运用数字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出版评价机制,对提高出版评价的效率与准确性具有正向作用,是实现教育出版数智化与高质量发展的

重点。

四、结语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育出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教育出版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满足当下用户的需求,与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成为教育出版的新发展路径。未来的教育出版应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以优质教育内容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发展融合人工智能的新兴出版范式,打造满足学生、教师等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数智化的教育产品。

[参考文献]

[1]段鹏.融合出版背景下编辑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J].现代出版,2021(05):51-55.

[2]刘灿姣.我国教育出版发展现状与趋势[J].出版与印刷,2007(01):7-9.

[3]魏玉山.《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最新发布[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1-10-27.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N].人民日报,2010-07-30.

[5]智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转型之路[J].传媒,2019(04):6-7.

[6]杨丹丹,万智.数智化时代我国出版业融合发展研究:进展、问题与路径[J].出版发行研究,2022(06):38-43.

[7]耒娅.人工智能在教育出版领域的应用问题及对策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1(03):53-56.

[8]王涵,江静怡,叶阳.数字教育出版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研究[J].出版广角,2022(16):71-75.

[9]黄明东,蔺全丽,李晓锋.高校新形态教材的特征、发展态势与建设路径[J].出版科学,2022(02):32-39.

[10]薛东海.人工智能与教育出版融合发展探析[J].中国出版,2022(14):46-49.

[11]刘革平,高楠,胡翰林,等.教育元宇宙:特征、机理及应用场景[J].开放教育研究,2022(01):24-33.

[12]苏书杰.峰值效应下的媒体融合评价指标构建[J].中国出版,2021(16):47-50.

[作者简介]蒋菲菲(1999—),女,安徽亳州人,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杨万庆(1974—),男,天津人,武汉理工大学副处长,副教授。

猜你喜欢
教育出版融合出版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国际首部ISLI MPR出版物《古文观止》的出版与思考
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结合下的“融合出版”分析
数读人工智能
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务实之路
教育出版在互联网时代融合发展的思考
从教育技术的视角看数字化教育出版
融合出版背景下的出版业管理人才培养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