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校企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2024-03-21 19:23成都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陈小平邵俊虎杨华平杨仕力
内江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创新型产学研校企

◇成都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周 阳 陈小平 陈 菲 邵俊虎 杨华平 杨仕力

创新型人才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校企产学研合作是目前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方式,近十多年来,我国一直在摸索和改善这种企业与高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结合土木工程专业,阐述了校企产学研合作方式的发展与优势,并从产学研三方主体出发,剖析了模式中已经呈现出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创新机制。2014年6月,在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强国之路。两年之后,同样在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题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重要讲话,他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并且明确了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时间表。土木工程关乎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科技进步,土木工程学科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等方面不断更新,如智能建筑、装配式建筑和碳达峰、碳中和等的提出与发展研究。所以高校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输送方式需要与日新月异的技术更新相匹配,适应社会对创新型土木工程类人才的需求,以便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对国家的重要战略,创新型人才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高等教育肩负起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重大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在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产学研一体化是一个有效途径[1]。

1 产学研的概念及发展

产学研合作,是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三方利用各方优势相互合作,以实现各种教育资源共享,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综合能力强、并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产学研合作教育最早于1906年,由美国赫尔曼·施奈德教授提出,促使辛辛提那大学与企业之间成功开展了职业教育合作。经过不断改进与发展,在美国产生了很多产学研成功合作的范例。日本也是开展产学研合作较早的国家,在1933年,日本就成立了“产学合作研究委员会”,开始了企业和高校之间的深入合作和交流,为日本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对日本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与研究,产学研这种合作方式在国外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运行机制[2]。我国产学研合作启动较晚,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提出了相关的教育政策性文件。在1992年,由国家经贸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出通知,并在全国共同组织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至此我国开始了产学研合作的摸索与实践。到2010年7月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制定了一系列优惠力度,鼓励校企合作,我国产学研合作在这段时间发展迅速。对于土木工程学科,需要培养的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培养学生的时候,需要与行业的发展对接,更加需要注重“宽口径、厚基础、广适用”的人才培养方式和学科的交叉融合,让学生在就业上具备竞争力、在岗位上具备创新思维。而传统的土木工程教学,更多的是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实践教学内容占比较少,或者有些与理论教学相互独立。并且,与行业的发展和进步相比,在教学内容上存在一定的滞后,学生缺乏去了解行业发展及需求的窗口和途径[3-4]。这样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不仅会使人才在就业时缺乏竞争优势,还影响企业人才引进后的效果,对人才和企业的发展都存在一定的制约。因此,如果能充分利用高校和企业的优势,探索理论教学和行业发展需求的相互融合是十分有必要的,产学研合作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5]。

2 产学研育人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发展,在我国大量的企业和高校之间开展了校企产学合作研究。但是由于起步较晚,还存在着各方重视度不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足等诸多问题。产学研合作,涉及企业、高校及学生三方面,需要三方积极参与,配合协作才能高效完成和实施,三方中任何一方参与存在问题,都会影响合作成效。目前,产学研合作模式还存在以下问题。

2.1 企业方面

企业参与的意愿不强,参与后支持力度不够。产学研合作建立在双方互利的基础上,学校希望通过企业提供实践平台,让学生及早接触实践学习,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和企业的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达到优质就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目的。企业希望通过合作能发掘优秀生源,吸纳优秀人才,为企业选拔优秀员工。目前,校企协同育人的方式中,学生在企业提供的平台实习形式比较单一,实习的层次也比较浅,深层次的工作还是没有机会接触,所以在实习实践后,通过校企产学研合作留在企业签约继续工作的学生占比较少,企业反馈部分学生达不到令人满意的培训效果,导致企业参与意愿不强烈,后期持续支持的力度也不够。

2.2 学校方面

学校对产学研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没有进行系统组织。虽然大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产学研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并积极推广有关合作,但是还有一部分学校缺乏整体的考量,未形成一套育人制度。在签订校企合作后,与企业联系不紧密,没有积极跟进企业对学生的反馈,校企双方沟通效率低,未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

2.3 学生方面

学生对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和平台缺乏了解。学生是企业和学校开展协同育人合作的纽带,也是合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学校对校企合作平台搭建不完善,宣传力度低,导致学生与企业间的交流受限,学生普遍对产学研合作缺乏了解,这让产学研校企合作事倍功半。时间和地域的受限让学生的参与受到限制。学生需要完成校内课程的要求,在寒暑假学校也有一些实践内课程需要开展,这样学生很难有一个较长的周期到企业实习和实践。有些高校与企业跨省,这让合作开展更有难度。再者,学生对待产学研实践只是在完成任务,没有认真对待,缺乏积极主动,这也让实习效果不满,企业也很难留下签约就业。

3 对策与建议

3.1 相互渗入,互利共赢

要激发企业和学校双方对产学研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必须让各方受利,只有其中一方有益,则不能长久维持。对于学校来说,产学研校企合作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人才的培养质量和优质的就业。对于企业而言,就是产学研校企合作为企业带来的当前或长远的收益。如前文所说,目前学生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取了去企业提供的平台实习机会,但是普遍实习质量不高。对于企业来说,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自然积极性会逐渐降低。为此,学校可以挑选研究方向与合作企业所从事领域相关的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或是为企业提供咨询或培训。对于高校来说,教师能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与管理中,可以丰富实践经验。尤其是对于土木工程这类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如果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不仅可以改变理论教学的枯燥乏味,提高课堂参与度,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课程体系优化和改革起到推动作用。对于企业而言,可以依靠高校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企业在科研方面攻坚克难,增强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同时,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了,更方便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交流,企业可以对学生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学校可以及时调整和指导学生,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些优秀学生最终成为优秀员工,在未来将会为企业带来不小的收益。

3.2 加强宣传,构建考核体系

高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宣传产学研校企合作。可以通过宣讲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这个项目。在课堂中,专业老师可以积极的向学生宣传,让学生了解到产学研是什么,自己通过产学研项目可以获得什么。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在大学第三年和第四年,正式进入了不同专业方向的学习。通过产学研校企合作提供的实践基地,可以提早接触到工程项目中,对就业方向或是将来职业的选择更有利。学校要完善实习考核机制和考核体系,考核可以与学生综合素质成绩挂钩,能足够引起学生的重视。可以将考核机制分为双方制,具体为一是企业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情况进行评价和打分,二是学校可以通过学生撰写实习日志,实习报告或总结汇报等形式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评分。

4 结束语

产学研校企合作对企业、学校和学生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学校有的资源企业没有,企业有的资源学校没有,产学研校企合作可以同时利用学校一流的科技价值和企业丰富的生产资源,学生则是双方联系的纽带。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通过产学研校企合作,企业为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思路、搭建平台,推动教学改革的前进,学校通过交流与改革为企业提供一批又一批优秀创新性人才,这种交流互助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

目前,我国产学研校企合作仍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这对我们来说是件好事,我们可以找准问题环节进行改进和完善,让这种机制形成良性发展,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产学研校企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