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多角度提升学习主动性的策略研究

2024-03-28 00:14孙长芬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师

摘 要:当前有关学生“主动学习”的相关文献十分丰富,但研究理论与方法较为零碎且不全面。因此,对该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所谓“多角度”,是指从教师、学生、课堂三方面入手,针对学生及教材内容的特点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提升学生主动性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问题:打造多元化的课堂内容,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注重教学方式的优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角度 学习主动性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1.021

主动学习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预习、复习课堂知识。早在21世纪初,教师们已认识到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并不断地探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但直到今天,有关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和策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当前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取得的成绩

第一,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教师会自觉向学生介绍主动学习的观点,还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究。此外,教师还自发组织有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交流活动,彼此交流教学经验。

第二,对学习主动性的专题研究日益增多,理论成果颇为丰富。学者们发表了大量有关主动学习的论文,还有许多观点鲜明、可操作性强的实例,供广大教师参考。一些教师也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了问卷调查,吸纳社会上关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观点。就当前而言,社会十分关注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这一课题必然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教学方法相对比较保守、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教学情境缺乏趣味性。

在教学方法方面,部分语文教师认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教学效率。因此为了稳妥,就会采用旧有的教学方法,很少在课堂上寻求创新。思想的保守,必然会导致教学策略的保守,这是目前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方面,虽然部分教师认为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碍于各种条件限制,相应的教学实践很难跟上。理论教学仍然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流,但是理论教学在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效果上十分有限。因此,教师还是要注重实践教学,研发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活动。

在教学情景方面,部分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看起来有些单一,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情境是教学环境的一部分,在学生学习体验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教学体验,对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

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

(一)打造多元课堂,提升学生兴趣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教学活动说到底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就是教学最大的问题。从当前来看,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价值,学生对问题也不够重视,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没有问题”。虽然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也会向学生提问,但是提问的方式很机械,大多是“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其实这种提问是毫无意义的,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在回答的时候也不会真正去思考问题的答案,学习兴趣很难提高。真正的问题应该是有一定深度、前后有连贯性、有引导性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就会去认真思考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是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比如,教师在讲解《传统节日》这一内容的时候,就可以设计一连串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章节的文章体裁以儿歌的形式为主,对我国传统节日进行了介绍,按照时间的顺序将所有节日进行介绍,有利于学生记忆传统节日。首先,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随机选取学生回答我国的主要节日,春节、端午、中秋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节日,学生不会有抵触心理。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是如何过节日的,尤其是要回答有代表性的行为。这一问题是对上述问题的引申,学生会去思考节日的特征。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向學生展示节日场景,让学生回答节日名称。在展示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继续询问学生: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节日,巧妙地引入教材内容。然后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内容,同时可以学习教材中的生字词。这样学生就会对本节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复习的时候也会主动联想到教师在课堂中对传统节日的介绍,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

2.以实践为引子,动手和动脑齐发展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说,用耳朵听不如用眼睛看,用眼睛看不如动手练,这就说明实践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会对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产生良好的引导作用。动手实践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用动手实践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目前,大部分教师还是比较注重课堂理论教学,学生在学习当中缺乏足够的实践空间,很容易在学习后遗忘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用行动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让思考印在学生的潜意识里。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端午粽》的时候,就可以将动手实践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在知识讲解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包粽子的方式,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糯米,准备少许花生和豆类,以及少量箬竹叶,再准备一些细线,然后准备包粽子的视频,师生一起动手包粽子。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手法进行指导,学生也可以自行思考。本次的实践活动不在于粽子包成与否,主要是用来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记忆。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本节的生字词,可以让教学内容变成一幅画面,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就能掌握知识。无论何时学生都会记得本次活动,每当回忆的时候就会联想到本节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了解学生特点,强化集体学习

1.注重合作共享,用集体带动个体主动学习

学会分享与合作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集体学习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部分小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在课堂上由于教师的督导,学生的学习状态相对较好,一旦到了课后,学生就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很多教师都会布置课后作业,然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学习的态度,而教师又不能时刻监督学生。如果教师能够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设置一个小组长,让小组长来监督组员,则效果会好很多。教师也可以凭借小组长的反馈来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例如,教师在教授《宿新市徐公店》的时候,就可以根据班级人数多少,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划分时,教师可以采用强弱搭配的方式,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成绩稍弱的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自己,成绩好的学生也会因此产生更强的表现欲,从而提升所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比拼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随机和抢答相结合的方式,来挑选部分学生朗读教材内容,并尝试解释诗句的含义。到了课后,教师则可以布置听写任务,让小组长检查。当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性格各异,所以教师在分组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关注性格腼腆的学生,防止出现不可控的因素。

2.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虽然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十分接近,但是学生的经历和成长环境却是大不相同,班级中有农村的学生,也有城市的学生,有的学生有过多次旅游经历,再加上不同的成长环境,导致每个学生都都有独特的个性。正是这种独一无二的经历,使学生产生了形态各异的认知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时候,必须要结合学生的经历和性格特征来安排,让每一个个体都融入班级中,让每个团队的成员都保留自身的特点。求同存异同样适合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向学生传递的是知识,不能对学生的性格特征产生过多影响。另外,人们常说教学内容可以比作食材,教学环境可以比作调料,教师要做的就是利用这些食材和调料,做出能够满足不同口味学生的美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例如,在教学《草原》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发挥学生的经历优势。由于经历不同,学生对“草原”有着不同的认知,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象来描绘自己心中的大草原。来自农村的学生或许会向学生们介绍他们家乡的草地,来自城市的学生或许会介绍他们去过的草地公园,也有的学生或许会介绍自己以前旅游时经历过的草原。此时教师再向学生展示文中的“草原”,介绍作者在草原的经历,就能够让学生体会作者对草原的感受。小学生对草原的认知是多元的,这并不影响他们对本节内容的理解,不影响学生对文章中主人公喜悦心情的感知。教师让学生自由表达,营造浓厚的讨论氛围,学生更容易结合自身经历,自发地去思考学习内容。

(三)优化课堂安排,创造自主阅读空间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有意识地、自发地去学习。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只注重知识的讲解,不注重知识的拓展与消化。课堂教学的完成不代表教学行为的终止,恰恰相反,给学生创造消化知识和拓展知识的空间,才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语文的学习离不开阅读,阅读是拓展学生知识眼界的重要方式,在知识讲解完成之后,教师专门拿出一节课或者早读的时间用来让学生阅读。给学生提供自主支配的时间是很重要的。

例如,《草船借箭》这一章节是名著《三国演义》当中的经典内容,主要讲述了诸葛亮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化解危机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故事性很强,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非常感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但是节选毕竟不能体现出每个人物的整体形象,如果割裂来看,学生对角色的理解很容易出现错误,认为周瑜是“坏人”,诸葛亮是“好人”,这种理解就是片面的。教师可以为学生搜集相关的三国题材的读物,或者是《草船借箭》的前后章节,让学生在课堂中阅读。一开始学生或许需要教师去监督,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会自发地去阅读。为了让学生能够持之以恒地阅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安排阅读分享活动,为学生的阅读行为提供积极反馈,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鼓励。

(四)采用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1.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在教学工作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要想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必须要不断加强对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着重提升他们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教师要重视自身指导者的角色,协助学生建构符合他们学习特点的学习体系。

例如,当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向同学们提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想象。如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西沙群岛的丰饶,文章有哪些写作手法,在文章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等等。学生在吃透课文后,在和同学们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学生对问题答案的探求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形成学习习惯和提升自我学习能力的过程。

2.通过转变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其学习参与度紧密相关,教师只有营造良好的课堂参与氛围,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主动性,才能夠使其在学习时更认真、更专心,这对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并非使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要做到从灌输式到可讨论式教学的转变。通过不断改变教学方式,探寻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始终保持对课堂的新鲜感和兴趣。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富有冲击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景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进行学习。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几篇描写秋雨的纪实文章,请他们亲自观察秋雨的样子,接着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秋雨的特点,秋雨在文本中的呈现方式等问题,从而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改变教学方式,首先是让学生保持新鲜感,保持对知识的兴趣;其次是寻找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课堂知识与学生的认知相结合,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总之,主动学习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不足。在具体的策略上,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堂问题,注重集体性质的合作探究,注重实践的引导,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结合学生特点营造学习氛围。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去思考学习内容,这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翠婷《试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层进性阅读能力》,《新课程》2021年第28期。

[2] 杜旻恚《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记者观察》2018年第32期。

[3] 孙福《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性的措施》,《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年第2期。

[4] 章九红《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分》,《吉林教育》2015年第1期。

[5] 黄成《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语文教学深入开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能力培养的几点探究》,《考试周刊》2011年第30期。

(孙长芬,1986年生,女,汉族,甘肃定西人,中小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