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问题链”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措施研究

2024-03-29 21:56赵男男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5期
关键词:问题链教材内容语文

赵男男

(阜阳开发区京九路办事处康佳希望小学 安徽阜阳 236000)

问题是教学的关键,懂得问题、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掌握并应用学科知识的关键。当前各科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加偏向理论化的单一式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主体的感受。问题架构教学设计尽管在近几年逐渐增多,但仍有部分教师选择孤立设置问题,忽视了“问题链”理念的价值。因此,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充分认识“问题链”教学的价值意义,增强问题之间的联系,发挥问题的整体效能,推动教学设计发挥1+1>2的效果,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在当前的教学设计中如何发挥“问题链”教学作用,如何将问题进行有效的链接是关键之所在。文章将从“问题链”教学的内涵、“问题链”教学原则、当前教学设计的主要问题出发,给出具体的发展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一、“问题链”教学理念内涵解读

“问题链”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首先,学生通过自主提问、讨论和研究,面对问题时有机会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种积极参与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其次,“问题链”教学鼓励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在“问题链”教学中,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探究问题的答案。他们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讨论和分享思路等方式,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这种合作与交流的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技巧。

此外,“问题链”教学强调知识的连贯性和综合运用。“问题链”教学通过问题的连锁与延伸,帮助学生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学生不再将知识点孤立地看待,而是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于实际问题中。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问题链”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问题链”教学中,学生充当主角,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通过反思和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应用“问题链”进行教学设计原则

(一)以生为本原则

“问题链”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分析教材中的核心问题,为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学习或讨论,增强师生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强学生语文基础能力,为日后更高层次的教学奠定基础。“问题链”教学设计前,教师需要深入了解班级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结合班级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经验,实现与学生生活的关联,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另外,在“问题链”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能力、突破教学重难点为教学目标,关注语文要素,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达到预期的学习要求。

(二)循序渐进原则

教学设计中确定问题的“中心”或“主题”尤为关键,通过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体,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教材中的内容,体会、感悟教材中的情感。因此,小学语文“问题链”的设计中,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以及主题,通过确定主题的方式,选择适合班级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结合教材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具有逻辑性、可参考性的教学问题。同时,教师需要注意从基础性的问题着手,照顾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鼓励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学习,有条不紊地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减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抵触。另外,教师可以以“问题链”为线索,引导学生快速掌握教材中的基础信息,鼓励学生从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分析,不断提升学生探索分析的能力。在“问题链”的层层推进下实现由表及里的深度阅读和自主探究,不断强化学生对文本主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和人文综合素养。

(三)任务引导原则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阅读内容,同时还涉及古诗词知识,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将适当的教学策略作为引导学生实现与文本内容以及作者进行对话、沟通的媒介,增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体验感以及参与感。教师在利用“问题链”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增强对文本内涵的感悟,通过分析小学阶段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探索、求知的心理活动状况,通过选择布置任务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开展教材内容的分析以及学习。“问题链”教学设计可以选择以组合的形式出现,从而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引导学生围绕核心的方向进行思考,通过解决一个个的任务,为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教学节奏过快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出现教学节奏过快的问题,这种教学节奏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时过于追求速度,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导致学生没有思考问题的机会,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在提问时过于追求全面,导致提问的问题不够深入。比如:《黄鹤楼》一文中有多个关于黄鹤楼的问题,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提问一种问题,就会让学生对黄鹤楼产生片面认识。教师在提问“黄鹤楼究竟是不是一个有名的景点”时,学生可能会回答“是”或“不是”。但是如果教师提问“为什么说‘黄鹤楼’是一个著名的景点”,学生就会回答“黄鹤楼是一个有名的历史文化景点”。这难以发挥教学理想的作用,学生也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二)教学结构模糊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问题链”主要是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其主要目的是将知识与能力有机融合,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问题链”设计不够全面,不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导致教学结构模糊。教师需要将所学知识与“问题链”内容有效结合起来,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要科学进行教学结构的设计,通过定期教学反思等活动,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才能够有效实现“问题链”教学理念的应用,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任务目标缺失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问题链”与任务目标结合起来,借助“问题链”的特点强化教学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一颗小红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阅读材料”“课外拓展”等环节,让学生在“问题链”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学习。当前任务目标缺失等现象,容易使教学设计逐渐混沌、无序化,渐渐地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凸显,学生难以在该种教学设计中掌握语文学习技能。

四、“问题链”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措施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借助“问题链”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思维训练为重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通过“问题链”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此外,通过“问题链”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结合教材,设计引导问题

“问题链”教学理念应用前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知识以及情感变化,为科学、有效进行教学设计做好准备。同时,教师结合教材,需要重点分析教材文章的情感以及主人公角色特点,尽可能多地设计学生互动的场面,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增强学生体验感。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例如,在教学《黄果树瀑布》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首先,同学们想一想,黄果树瀑布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十大瀑布之一?它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其次,为什么黄果树瀑布的水这么清澈?它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二)深化教学,上升问题难度

在“问题链”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将问题难度不断提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长城》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长城”这一主题设计“问题链”,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想象长城的样子。此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和汗水修建而成的,它代表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也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那么你认为长城具有哪些精神呢?你想用怎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长城精神的理解呢?”这一系列问题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能够让学生在问题思考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历史文化。

(三)技巧传授,转折重在思索

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重要知识点,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一些与知识点相关联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狼牙山五壮士跳下悬崖后,为了掩护大部队顺利转移,他们留下了哪些英雄事迹?请学生思考。”通过这些问题,学生能够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思考课后习题中的问题。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提到了‘跳崖’一词,请学生思考‘跳崖’是什么意思?”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

(四)评价完善,进行自我鉴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自己及时调整学习状态,促进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问题链”教学时,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自我鉴定”环节,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例如,在《草原》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环节:“你认为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是什么?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认为?”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自我鉴定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环节:“你有没有发现文章中有些句子写得很好?说说你为什么觉得好?”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

另外,教师需要重视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以及优化,过去教学评价过于关注学生的课业成绩,忽视了学生的阶段性发展成果,与教学理念相违背,难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问题链”教学理念以及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进行教学评价机制的补充以及完善,教师可以将学生课堂表现、语文实践活动参与情况、小组合作情况、自我学习能力鉴定以及教师评价等内容纳入学科评价中,从而有效地打破唯分数论的局限,助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发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世界。教师应充分发挥引路人的作用,为教育事业发光发亮。

综上所述,“问题链”教学理念能够很好地弥补当前单一问题教学设计的不足,同时为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教学设计提供了新思路以及新方法。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科学进行教学问题的设计,注重问题的连贯性以及逻辑性,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掌握中心主题,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完善学科评价方式,从而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问题链教材内容语文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巧设问题链预约精彩课堂研究
解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问题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