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纬

  • 谶纬与《吴越春秋》“小说化”叙事特征
    ”叙事特征。这与谶纬在东汉的兴盛以及赵晔今文经学者的身份有密切关系。在谶纬影响下,《吴越春秋》出现了诸如感生、受命、祥瑞灾异等内容,这些内容继承谶纬之说并加以演绎虚构,神奇浪漫,颇具文学色彩。《吴越春秋》受谶纬影响还表现在:虚构能力的提高,对奇幻之美的追求,对事物的细致描摹。这都使《吴越春秋》充满文学魅力。在谶纬的视野下,对《吴越春秋》“小说化”叙事特征进行考察,不仅有助于我们客观评价《吴越春秋》自身文学价值,有助于梳理东汉时期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的“分流”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6期2023-12-17

  • “习为内学”:从谶纬中的天文异象论其话语制作与知识形态
    庆400031)谶纬,作为汉代思想史研究的一个热点,多被视为儒学神学化的结果而被放到汉代经学发展的视野下予以考察①从《隋志》以迄于今,对于谶纬考察的一个基本视角就是从“谶”“纬”名义入手,着重讨论两者关系即“谶、纬有别”或“谶、纬无别”,而“有别”“无别”又在于先认定“纬”为“经”之辅助,再来考察“谶”是否附丽于“经”,这基本上就是一种以“经”为主的视角。(相关概述,可参看张峰屹.历史维度的缺失——自唐迄今谶纬名义研究之述评[M]//两汉经学与文学思想.北

    理论月刊 2022年11期2023-01-24

  • 刘秀信不信谶纬
    辈?其实,刘秀对谶纬的态度深藏玄机,表现了古代政治家的复杂性。新莽朝后期天下大乱,社会上流行一个谶语:有个叫刘秀的当为天子。王莽的国师刘歆上了心,为了应这个谶语,干脆改名为刘秀。有一天,真刘秀和朋友们谈起那个谶语,有人说:“这是指国师刘歆吧?”真刘秀一笑:“安知不是我呢?”后来刘秀真当了皇帝,对谶纬极其重视,对轻忽谶纬的大臣,重则严加惩处,轻则不再重用。尹敏是一位经学大家,他投靠光武是希望发挥自己的特长,谁知光武却让他整理谶纬书籍。王莽深信谶纬,将原来的谶

    华声 2022年3期2022-04-27

  • “河图”类谶纬书中的地理博物体小说
    张黎明谶纬书是汉代典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谶纬书的研讨被置于更为广阔的学术视野中,如谶纬与文学方面,就是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有不少论著问世,如《谶纬与汉代文学》〔1〕《谶纬与两汉政治及文学之关系研究》〔2〕《谶纬与文学研究》〔3〕等等。这些论著的研究思路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谶纬与文学的相互作用;二是某些谶纬文献的文学特征非常突出,从文学层面审视也未尝不可。对于这两种研究思路,前者已日渐清晰,而后者则为我们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新思路。基于

    理论界 2021年4期2021-12-26

  • 谶纬对《越绝书》的影响
    43-245。。谶纬是盛行于汉代的重要社会思潮,对汉代社会文化的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班固的《汉书》、刘珍等人的《东观汉记》、赵晔的《吴越春秋》等无不深受谶纬影响⑤参见:吴从祥. 谶纬与汉代文学[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99-217。,形成于汉代的《越绝书》自然难免也受到谶纬思潮的影响。一、思想多受谶纬影响汉代人认为纬是传,故纬以辅经,纬以解经。《释名·释典艺》:“纬,围也,反复围绕以成经也。”苏舆曰:“纬之为书,比傅于经,辗转牵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12-04

  • 古代童谣不单纯
    童谣呢?童谣还是谶纬?对未来的预言,古代有一个专门的名词:谶纬。谶和纬最开始是两件事,在东汉以后基本合二为一了。作为一种预言,谶纬并不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你,未来会发生什么事,而是采用隐语的形式来表达。比如那句著名的谶语,“亡秦者胡”。它预言秦帝国将灭亡,但具体的原因是什么,又有些模糊,只说与胡有关。秦始皇理解为北面的匈奴等胡人,所以派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北上。秦国二世而亡以后,因为秦二世叫胡亥,有个胡字,后人又把谶纬的胡解释为秦二世胡亥。可以看出,上面所说的童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21年4期2021-05-10

  • 《古镜记》中的谶应现象
    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谶纬神学的影响。本文就感生、异貌、梦谶、谶谣等类型,分析《古镜记》中谶应的使用现象以及谶纬的文学表达。关键词:谶纬;谶应类型;文学表达作者简介:翟凤茹(1994-),女,汉,山西晋城人,延安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唐前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3-0-02引言:《古镜记》中保留了魏晋时期志怪小说的神异鬼怪的特点,这种神秘色彩主要是来源于谶纬神学的影响。历来学者对于《古镜记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期2021-02-26

  • 谶纬与汉代史学
    )前辈学人在论述谶纬的价值时,认为其有“补史”的功效。如刘师培先生在《谶纬论》中指出,谶纬有五善:“补史其善一也”,“考地其善二也”,“测天其善三也”,“考文其善四也”,“征礼其善五也。”[1]顾颉刚先生亦指出,谶纬“有释经的,有讲天文的,有讲历法的,有讲神灵的,有讲地理的,有讲史事的,有讲文字的,有讲典章制度的”[2]94。当代学者一般将谶与纬分开来看,认为谶的影响主要是负面的,纬书虽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主要体现在自然科学方面。如周桂钿先生指出:“谶纬是经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1年3期2021-01-15

  • 论“当涂高”之谶
    杨富强关于谶纬的研究, 长期以来是中古史研究较为薄弱的环节, 主要限于史料的缺乏、 分散和研究断代的限制以及研究观念的影响。 首先, 史籍中关于谶纬的记载往往是分散、 零星的, 且常需要考证辨别后使用, 加之唐以降谶纬思想的逐渐消亡和纬书遭大规模删改, 使得对谶纬史料的梳理难度相对较大; 其次, 谶纬学起源并兴盛于两汉时期, 而中古谶纬学逐渐衰微, 因而对其研究, 学者们常关注汉代而忽视中古; 最后, 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谶纬被视为“封建迷信”而为学界所忽视。

    珞珈史苑 2020年0期2020-11-30

  • 无益经典,有助文章 ——论张衡赋作中对谶纬典故的运用
    中却存在着大量对谶纬事典的运用。这一点与刘勰在《文心雕龙·正纬》篇中对谶纬“无益经典,而有助于文章”的判断相符。而谶纬究竟是如何“有助于文章”的呢?刘勰在《文心雕龙·正纬》篇谈到,因谶纬具有“事丰奇伟,辞富膏腴”的特征,“是以后来辞人,采摭英华”。可见谶纬对于文章的主要积极作用,在于为后人作文提供了大量的“事典”。通过深入分析张衡文赋作品对谶纬的“用事”,可以看到,张衡在赋作创作中,通过对谶纬典故的运用,借以表达自己的理想追求或借以传递某种情感幽思。现试分

    河北画报 2020年4期2020-07-13

  • 谶纬对蜀汉政权的影响
    郭姝婷摘 要:谶纬之学自汉代哀平之世泛滥以来,在今文经学与政治思想领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乱世之中,常常为意欲称王、称帝的野心家所利用。刘备虽然是汉室之胄,但他也需要利用谶纬来获得支持,以验证其政权的合法性。而到了蜀汉政权后期,谶纬已变成了不利于统治的一种思潮。文章通过研究三国时期流传于蜀汉地区的谶纬学说,试分析谶纬对蜀汉政权的影响。关键词:谶纬;蜀汉;影响谶纬的泛滥之期为西汉哀平之世。谶,《说文》解释:“谶,验也。有徵验之书,河洛所出书曰谶。”“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5期2020-05-18

  • 论张衡反谶思想的矛盾性
    通检《后汉书》,谶纬之说比比皆是。光武帝于中元元年,“宣布图谶于天下”,将谶纬之学确立为官方的统治思想,于是“风化所靡,学者比肩”;后来,章帝亦于建初四年主持召开白虎观会议,讲论《五经》异同,群儒讨论的成果被编撰成《白虎议奏》(亦称作《白虎通义》),其中也充斥着谶纬神学。谶纬神学的兴盛,无疑对当时的思想文化、艺术创作均产生深远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张衡上奏《请禁绝图谶疏》,被视为东汉士人“反谶”思想的代表之作。虽说主张“宜收藏图谶,一禁绝之”,但张衡的诗文

    长江丛刊 2020年9期2020-05-16

  • 谶纬对中国古典小说叙事机制的建构意义
    内容摘要:谶纬是我国古代特别是两汉先秦盛行的文化形态之一,后被作家吸纳进古典小说的创作中。由于其自身先验的特质、富于神秘色彩的氛围,在小说的主旨设定、结构布局、情节推动上发挥重要作用,并最终形成了我国古典小说的谶验叙事机制。关键词:谶纬 古典小说 主旨结构 情节“谶纬”一词,在近现代的文献资料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鲜少被提及,但在千年前的西汉它却是朝廷认可的官方文化的一种形态,是古代汉族官方刻意缔造的政治神话,是历代野心家篡夺政权、改朝换代的工具,目的是为了确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2期2020-04-19

  • “性与天道”与秦汉时期的思想演进
    道 秦汉 经学 谶纬众所周知,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就成为两汉乃至整个传统社会的统治思想,对传统社会特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过,儒家思想是个开放的体系,其内部的诸多要素其实一直处在不停的变动之中,与外部社会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以及社会特质,就有必要透过“儒学独尊”的简单表象而探究背后更复杂而细节的东西。儒家的核心理念有很多,其中“性与天道”是儒学,尤其是宋明理学以来儒家着重阐发的内容之一,在后世俨然成为了儒家

    人文杂志 2020年3期2020-04-14

  • 从《太平经》看谶纬与汉代道教之关系
    杂,且吸收了较多谶纬学中的观念,如预测和君权神授等。谶纬是谶与纬的合称。谶是一种隐晦的语言,用于预测和判断吉凶等;纬则是用天道神学去附会儒家经义。谶纬思想在汉代社会十分盛行。通过研究《太平经》及其谶纬思想,可窥探汉代谶纬之学与汉末农民起义以及道教发展情况之间的关系。一、《太平经》与谶纬《太平经》的最早版本是齐人甘忠可撰写的《天官历包元太平经》。甘忠可生活在谶纬之术繁盛的汉成帝时期,必然会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多卷散佚,残卷后经流传并加之多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01-16

  • 《文心雕龙》与谶纬
    导思想,又说明了谶纬对文学创作的借鉴意义。关键词:《文心雕龙》;谶纬;《正纬》在《文心雕龙》中,刘勰把《原道》、《征圣》、《宗经》、《正纬》和《辨骚》这五篇看作整部书的核心,称之为“文之枢纽”。其中的《正纬》篇谈及了谶纬的发展,阐明了对待谶纬应有的态度,对后世儒士文人的创作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正纬》篇为主要参考,考察《文心雕龙》与谶纬的关系。一、《正纬》篇的写作目的《文心雕龙》的前五篇被刘勰称为“文之枢纽”,即是全文的总纲。其中,《原道》篇提出“道沿

    北方文学 2019年33期2019-12-10

  • 谶纬对光武帝的影响
    命——统治阶级对谶纬天命的追求自汉高祖刘邦在楚汉之争中赢得天下,建立汉朝,历经汉武帝时期的国力强盛后到昭宣中兴,西汉王朝的盛世辉煌在汉宣帝以后便如日落西山。西汉末年儒士依靠董仲舒完成的“天人感应”理论系统,结合阴阳学、自然灾异等劝谏统治者,揭露政治弊端,试图改善当时的封建统治。在西汉末代天下盗贼并起,朝堂内有宦官外戚扰政,政局昏暗腐败,外部百姓有“七亡七死”天灾人祸不断摧毁着西汉王朝的统治根基,农民流亡,而豪强大姓,蚕食无厌,地主阶级夸富比淫成风,统治者则

    长江丛刊 2019年29期2019-11-18

  • 谶纬比兴:伪满戏剧发生的文化阐释
    动发展的结果。“谶纬”的政治话语转化为“比兴”的艺术手法,由此构建当代的政治巫术。关键词:伪满戏剧;谶纬;比兴;文化阐释中图分类号:J8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44X(2019)01-0074-06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19.01.013古代戏剧起源于巫术,伪满戏剧的事件化则表现了现代戏剧的史学功能与诗学精神。亚里士多德诗学理论建立在戏剧和史诗基础上,历史剧、诗剧、剧诗等也是戲剧与史诗共生的互文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9年1期2019-09-10

  • 刘秀:朕的讖语是真的
    梁如姬西汉末年,谶纬盛行,王莽篡汉就是DIY了几道谶语“告安汉公(王莽当时的爵位)莽为皇帝”,然后即位。光武帝刘秀的人生转折点,也是由各大谶语“操持”的。据不正规史书记载,史学家刘向的儿子刘歆在做学问时看见一本名叫《赤伏符》的预言书,里面讲到有个叫刘秀的人将来会当天子,于是刘歆赶紧以“歆”犯了皇帝刘欣的名讳为由,改名为刘秀。听起来是老实巴交地尊奉皇帝,实际上却是自己想当天子,刘歆这招干得倒是漂亮。不过,盗版终究是盗版,刘歆没过多久就因质量不行而被销毁了。那

    百家讲坛 2019年4期2019-07-16

  • 唐代谶纬的兴衰
    116081)谶纬在唐代的演变取决于唐代政治形势的发展。唐初统治者为了宣扬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大量地制造、传播各种谶纬文献,使得谶纬获得极大的发展;中唐以后唐政权衰弱,便视“蛊惑人心”的谶纬为洪水猛兽,极力地打压其生存空间;到了唐末,谶纬则被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和地方藩镇势力用做争取民心的工具,使得谶纬再次迎来了一个发展高峰。可以说,谶纬的兴衰,是根据唐朝的政治环境而不断变化的。一、唐初对谶纬的利用所谓“谶纬”,是从两汉以来开始流行的一种经学化的学说,是中国古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6期2019-03-05

  • 从“纬”到“科学” ——论《老残游记》在清末民初的批评与接受
    游记》因书中的“谶纬”内容受到了旧派人士的追捧,而胡适和阿英等“五四”新文学提倡者却认为这部小说是带有“科学精神”的,“写实”的,语言“脱俗”的白话小说。与旧派人士相比,胡适和阿英等人虽然认为《老残游记》在“文学技术”上接近于“五四”新文学,但对小说中的“谶纬”内容感到无所适从。他们潜意识依然遵循“思想”先于“文学”的思维方式,未能看到小说中的“谶纬”描写更多是文学想象力的表现,并且忽视了其中所包涵的真挚情感。这种熔铸真情实意的游戏笔墨,接近于席勒口中的“

    明清小说研究 2018年4期2019-01-10

  • 谶纬主体是“去秦承周,复三代之治”的汉儒版新经学
    内容提要 谶纬主体承载着汉儒“去秦承周,复三代之治”的政治学术理想。为实现此理想,汉儒利用谶讳神化孔子,并利用它以牵合附会的形式附益六经。为神化孔子,《公羊》家提出孔子作《春秋》为汉制法说,此说满足了汉朝统治者论证其政治法统合法性的愿望,但却导致《春秋》学以至全部经学谶纬化的结果,形成谶纬化今文经学体系。历来多指斥谶纬导致此体系诬妄荒诞之弊,却鲜能充分估价其所致形式上的系统性特征。即其以经、纬一体的形式,真正实现由经、纬结合而成的经学体系之系统性特征。此外

    人文杂志 2018年10期2018-12-24

  • 谶纬文献中的科学曙光
    赵玉龙“谶纬”是兴起于西汉末年,盛行于东汉的一种重要社会时潮,是当时社会之显学,无论在政治还是文学上,都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谶纬是经学神学化的产物:谶是神的预言,即所谓“诡为隐语,预决吉凶”;纬相对于经书而言,先有经后有纬,是配合并围绕儒家经典来阐释经传的,经与纬相辅相成,互相发明,不可或缺。《四库全書总目提要》就说:“纬者,经之支流,衍及旁义。”谶与纬本不相同,但由于纬书中有谶语,而谶也依附经书,故后来二者渐渐合流,统称“谶纬”。谶纬凭借宗教神权的力量来

    书屋 2018年11期2018-11-20

  • 谶纬源流考论
    阳明摘 要:谶纬之学源流甚远,涉及内容甚广。但究其本质,则是一门以阴阳五行为骨架,天人感应为血肉架构而起的系统神学。谶纬研究自古以来就有,可以追溯得很早。笔者认为,大致在西汉时,由于“谶”与“纬”的合流,谶纬神学就基本定型了。关键词:谶纬;儒学;天人感应[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1谶纬作为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史上奇特诡秘的文化景观,其内容大致囊括自然、社会、人事等各个方面。不仅涉及到了一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1期2018-10-22

  • 重构与拟写
    允亮[摘要]汉代谶纬的神学性,使其与古代神话传说具有天然联系。在面对古代的神话传说时,它采用两种方式进行接受:第一种是对古神话传说嵌入或阐释,从而实现对它的重构;第二种则是将古神话传说拟写到新的人物或场景中,以此建构自己的神学谱系。古神话通过这两种方式谶纬化之后,呈现出风格的华丽怪诞、谱系的整齐完备,但谶纬化也使古神话的特质不断丧失,最终导致它的衰亡。[关键词]谶纬;神话;重构;拟写[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 - 354

    北方论丛 2018年3期2018-09-10

  • 谶纬言说与中国文学意象论的演进
    郑升[摘要]谶纬除过在题材、想象、虚构,以及叙事等方面影响了彼时的文学,尚在文学、美学层面“意象”的形成、演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作用不仅表现在文学实践层面,也体现在理论思辨层面。谶纬之天文、地理、人事、祥瑞、灾异等言说及其意义解读的“象告”与“言象”之言说方式不仅依托于《易》等汉代经学在哲学性层面,也在文学观念性层面引导人们加强对“意、象、言”关系问题的探讨,使得天人感应、主客交流的内在属性及观念性、想象性辨析趋于深化和凸显,从而完成了经由《易》之意

    北方论丛 2018年3期2018-09-10

  • 从《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看司马迁的天人观
    。关键词:史记;谶纬;天人观中国历史上谣、谶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宣王时期,在《国语·郑语》中就记载了“檿弧箕服,实亡周国”的谶语。但当谶、纬合流后方才成为真正的谶纬。汉代谶纬当产生于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其逐渐发展于西汉中后期,到哀、平之际,谶纬得到快速发展,其主体大备于哀、平之际,并且在社会上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董仲舒及之后的一段时期,都是处于谶纬学说的发轫期。当一种新的思想、理论刚刚出现,人们通常会抱有怀疑的态度去探究其正确性,而当这种思想发展兴盛,通常就

    好日子(下旬) 2018年2期2018-05-14

  • 两 汉 谶 纬 堪 舆 考
    对有关彼时形成的谶纬研究,一般言之甚少。原因有三:一是留存文献较少,谶纬涉及国家政治生活成分较多,为两汉之后历代统治者所焚禁,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学术研究方向的建立;二是与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所讲“子不语”的理想主义倾向有关,谶纬多有封建迷信成分,而后世哲学体系或思想史体系建立,多以秉持纯粹理性之立场,故谶纬多不察;三是谶纬实际囊括的学科颇为繁杂,不仅不易于操作,且难以寻觅切口。谶纬按顾颉刚的说法,包括上古神话、释经、天文、历法、神灵、地理、史事、文字等领域。颇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4-04

  • 浅析《文心雕龙·正纬》与刘勰谶纬
    的理解,关于刘勰谶纬观的讨论也始终存在分歧。《正纬》之“纬”,在概念上不可以偏概全,应从上古之“谶”和配经“伪纬”两层含义来考察,辩证看待刘勰对“纬”的看法。思想内容上,刘勰一方面肯定谶纬在艺术上对为文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对谶纬迷信陷入了时代局限。关键词:文心雕龙;正纬;刘勰;谶纬作者简介:陈虹蓉(1989.9-),女,重庆南岸人,西南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

    青年文学家 2018年6期2018-02-07

  • 谶纬释词与《汉语大词典》修订
    文辞书的基础,而谶纬词语研究还很薄弱。本文论述了谶纬的语料价值,并将谶纬视作西汉文景之后的语料,通过具体例子提示研究者注意其“层次积累”。《汉语大词典》中与谶纬相关的词条存在书证滞后和释义不准确等问题。有些书证滞后是系统性的,有些释义不确源于训诂失误,有些却源于文献讹误,这些主要是因为大型谶纬辑本未进入辞书编纂者的视野。本文主体部分对21个词条进行考释,并提出《汉语大词典》修订建议。关键词:谶纬 纬书 中古汉语 词汇 汉语大词典谶纬之衰久矣。唐宋以后,学人

    现代语文 2017年11期2017-12-20

  • 《拾遗记》中谶纬现象阶段性特征分析
    1)《拾遗记》中谶纬现象阶段性特征分析贺 倩(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 ,重庆 401331)《拾遗记》是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作品中所记载的谶纬现象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分别表现在灾异趋向、人物身份、形式变化等三方面。这一特征出现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与各时期的政治状况密不可分,同时它还暗合了谶纬的实际发展过程。正是由于这种阶段性的谶纬走向使该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化蕴含,它不仅是天命观的统一,也是魏晋文学自觉的表现,同时还为佛教的传入提供了契机。《拾遗记》 ;谶纬;阶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4期2017-09-15

  • 刚卯严卯与西汉谶纬神学管窥
    董仲舒推动早期“谶纬神学”以来,“玉辟邪”的观念与“谶纬神学”的思潮紧密结合,而学界却多忽略。本文则尝试从“玉辟邪”器物的角度,以学界忽略的“严卯刚卯”为例,用“二重证据法”的方式,勾稽出西汉“谶纬神学”之文化现象与社会认同,进而观察西汉神秘观念的承袭、“神权合一”思维的发展和对东汉文化系统形成的影响等。[关键词]玉辟邪;严卯刚卯;谶纬;厌胜术一、西汉“玉辟邪”器物概述从早期文献看,“辟”和“邪”都是独立义,指不正派、不正当之义。《左传·昭公十六年》记载:

    丝绸之路 2017年16期2017-09-13

  • 谶纬:古代枭雄与帝王打舆论战全靠它
    事宜。抢夺政权,谶纬比刀剑靠谱?实际上,关于三皇五帝的文本如《河图》《洛书》中,早就有帝王受命于天的谶纬思想,说白了就是论证其地位的合法性。秦汉时,巫师、方士意图搞清浩瀚宇宙与人的关系,最终没搞清楚不说,还编造出一些预示吉凶的隐语,这些隐语散见于儒家经义中,被称为谶。到汉代,研究阴阳五行的人一边读儒家经义,一边做笔记点评那些玄乎的隐语,衍生出了纬书。谶纬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到后来,民间歌谣、坊间流语,都可划归谶纬的范畴。谶纬作为寻求政治合法性的舆论

    华声 2017年9期2017-06-20

  • 古代童谣不单纯
    童谣呢?童谣还是谶纬?对未来的预言,古代有一个专门的名词:谶纬。谶和纬最开始是两件事,在东汉以后基本合二为一了。作为一种预言,谶纬并不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你,未来会发生什么事,而是采用隐语的形式来表达。比如那句著名的谶语,“亡秦者胡”。它预言秦帝国将灭亡,但具体的原因是什么,又有些模糊,只说与胡有关。秦始皇理解为北面的匈奴等胡人,所以派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北上。秦国二世而亡以后,因为秦二世叫胡亥,有个胡字,后人又把谶纬的胡解释为秦二世胡亥。可以看出,上面所说的童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17年4期2017-05-13

  • 谶纬与陈桥兵变
    六年,“点检做”谶纬的出现,使张永德被解除殿前都点检的要职,改由赵匡胤接任。由于张永德与李重进均是周世宗姻亲,且并没有在这次职位改变中获得实际好处,因此最有可能制造这一谶纬的当属赵匡胤。赵匡胤取得殿前都点检的禁军要职以后,又借助谶纬、天象、策书等蛊惑军心,发动了陈桥兵变。“点检做”这一谶纬宣传发挥了重要作用。赵匡胤借散布谶纬达到其政治目的行为或许受到了刘裕的影响。关键词:谶纬;天象策书;点检做;赵匡胤中图分类号:K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

    中州学刊 2017年2期2017-03-21

  • 谶纬:无益经典 有助文章 ——以王嘉《拾遗记》为例
    河北大学 安梦倩谶纬:无益经典 有助文章 ——以王嘉《拾遗记》为例河北大学 安梦倩在《正纬》篇中,以“宗经”思想为指导,刘勰一方面指出了谶纬的乖谬、诡诞、“无益经典”;另一方面,在“事丰奇伟”和“辞富膏腴”两个方面肯定了谶纬的“有助文章”。刘勰虽然以“宗经”来“正纬”,但综其整篇来看,“正纬”的真正目的在“为文”方面,本文以王嘉的《拾遗记》为例,具体地阐述谶纬的“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刘勰;谶纬;无益经典;有助文章;《拾遗记》谶纬产生于西汉末,兴盛于东汉,

    河北农机 2017年10期2017-02-25

  • 古籍注疏的影响因素探析 ——《孟子注疏》未用谶纬考论
    《孟子注疏》未用谶纬考论俞林波(济南大学文学院, 山东济南250022)摘要:《十三经注疏》之中唯独《孟子注疏》未引用谶纬文献,通过对《孟子注疏》未用谶纬原因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古代学者注疏典籍之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诸如:当时的官方意识形态、学术思潮、学术思想以及古籍本身的特点,故现代人研究古代典籍及其注疏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诸如此类复杂因素的影响。关键词:古籍注疏影响因素; 《十三经注疏》; 《孟子注疏》;谶纬一、《孟子注疏》未用谶纬有研究者对“十三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12-17

  • 略论谶纬书在《汉志》《隋志》中的区别待遇
    0044)略论谶纬书在《汉志》《隋志》中的区别待遇湛玉霞(重庆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重庆 400044)谶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曾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过不容忽视的影响,然而对谶纬此类书,两部在中古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官修史志目录——《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态度不一,《汉志》并未著录谶纬书,而《隋志》将其著录入经部。文章以此为切入点,从谶纬起源、谶纬发展脉络、《汉书·艺文志》未著录谶纬书、《隋书·经籍志》著录谶纬书四方面分析讨论相关问题,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2016-03-16

  • 论汉赋创作对谶纬的影响
    0)论汉赋创作对谶纬的影响郭全升(西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谶纬是一个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概念,其实质仍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只是在西汉末期,汉王朝衰败时期获得了统治者的利用一度登上政治舞台,开始不断的造作有利于统治阶级的思想言论,成为统治者维护其封建统治,迷惑下层民众的政治工具。谶纬思想冗杂、内容丰富,其中包含一些文化信息,在汉代文学的发展中可以追寻到这些文化信息的痕迹,尤其是在作为汉朝一代之文学的汉赋中,这些文化信息对汉赋的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6期2016-03-16

  • 道家思想与两汉政治
    道教兴起所利用的谶纬之术,道士利用谶纬影响权贵的方式短时期影响部分政局;最后是东汉末年有些起义军领袖利用道教发动群众,最终形成声势浩大的农民大起义。这三种形式正是道家思想与政治互动的具体表现。关键词:道家;谶纬;农民起义;政治道家思想对两汉政治影响巨大,可以说贯穿着两汉政治之始终,前人对此问题间有论述①。道家思想对于西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道家学说的“无为而治”,西汉开国即确立这一思想为治国方略,虽然中期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策略,但他在统治末期反省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3-13

  • 王嘉的道教与谶纬思想
    )王嘉的道教与谶纬思想吕 宗 力(哈尔滨工业大学 深圳研究生院,广东 深圳 518055;香港科技大学 人文学部,中国 香港 999077)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勃兴,玄学盛行,汉代遗留下来的谶纬思想屡禁不绝,各种思想潮流异彩纷呈,互为交融,蔚为大观。著名术士王嘉就生活在这一时代,并深受这一时代精神的影响。他隐居山谷,潜修道术,兼通纬书,善作谶言,著有《牵三歌谶》(又名《王子年歌》)和《拾遗记》等作品。王嘉的道教信仰、谶纬思想在其传世著作《拾遗记

    南都学坛 2016年3期2016-02-02

  • 简论谶纬与两汉神学政治文化的关系
    :从发生学来看,谶纬是以天命、神权为内核的神学政治文化思想,旨在“神道设教”,其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与两汉经学不谋而合,从而促使经学谶纬化、经学神学化。汉初统治者亦借助谶纬神学来确立其绝对的权威,通过“感生”神话、“圣人”神话等的造作,来确立刘汉王朝统治的正统性和合法性,谶纬神学由此也成为两汉时期政治神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谶纬  经学谶纬化  神学政治文化  纬书神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易》、《书》、《诗》、《礼》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1期2016-01-08

  • 谶纬与文学
    赋文学思想”、“谶纬思潮与两汉文学思想”。这部近五十万字的著作,笔者认为有以下几大特点:首先,从方法上,保证体系完整的基础上,以文学思想史问题为中心,撇开泛泛而论,提炼出在当时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以专题形式深入探讨,且依照时间顺序注重专题之间脉络转承。该书保留了《西汉文学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二○○一年初版;台湾商务印书馆二○一三年修订版)的三个章节,以便构成完整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系列卓有见识的新解,如对“翼奉《诗》学之‘五际’说

    读书 2015年12期2015-09-10

  • 消亡前夜的“谶纬
    新著《神文时代:谶纬、术数与中古政治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一四年版)中均有精彩的分析。《神文时代》是中文学界第一部系统讨论公元六至九世纪谶纬思想的上佳之作。荣新江先生在此书《序言》提及与谷川道雄先生的一次对谈,明确指出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忽略了宗教层面的分析(《序》,1页)。而孙英刚《神文时代》其实已经自觉地置身于近代中古学术史的巨流中,不仅仅对于内藤湖南,甚至是对陈寅恪之学说都有修正和发微的重大价值—因为这些中日治中古史的前辈大家,似乎都对社会下层、边

    读书 2015年1期2015-09-10

  • 新视角 新开拓——评吴从祥著《谶纬与汉代文学》
    祥博士一直致力于谶纬与汉代文学关系研究,《谶纬与汉代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是其独立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结题成果,更是其多年艰辛研究的结晶。细读之后,觉得此书颇有不少可称道之处。一是视角新颖。千百年来学者们对汉代谶纬做了大量研究,但这些研究往往集中于史学和哲学领域,学者们往往将纬书视为历史文献和哲学文献,发掘其史料价值或思想价值,却少有学者将纬书视为文学文献,将其纳入文学研究范围,深入研究其文学性与文学价值等。在《谶纬与汉代文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5年4期2015-04-10

  • 《韩诗》与谶纬关系新考
    莉莉《韩诗》与谶纬关系新考曹建国张莉莉摘要:汉代《诗》学派别中,《韩诗》与谶纬关系最为密切。不仅表现在《韩诗》学者中通谶者远多于其他三家,其《诗》学说解也与谶纬关系密切。《韩诗》之所以与谶纬关系密切,既有时代因素,也有其学派自身的原因,尤其与《韩氏易》有某种内在的关联。因为与谶纬关系密切,这为《韩诗》在东汉的兴盛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关键词:《韩诗》; 薛汉; 谶纬在一般的学术史描述中,都会把《齐诗》和谶纬联系起来。尤其是清代的三家《诗》辑佚,几乎都是把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5年6期2015-02-20

  • 略论“谶纬名义”
    镇摘 要:有关“谶纬名义”,一直存在争论,总结起来大致三种论调:一是“纬纯谶驳论”,认为谶自谶,纬自纬,两者不是一类;二是名异实同论,认为两者名虽不同,实质一样;三是折中之论,认为谶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广狭二义。“谶”的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是有变化的,最早以“谶言”形式出现,只是只言片语似的预言,后来就有了预言帝王受命的“图谶”,西汉末附会经义而为“经谶”。“纬”在“经书”确立之后才出现,附会于经。由此可知,“谶”与“纬”从内涵到形式是有区别的,因附会经义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6-06

  • 谶纬文化与《水浒传》
    250353)谶纬文化与《水浒传》王守亮(齐鲁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3)谶纬文化深刻濡染了《水浒传》的思想与艺术。一是小说吸收、运用了谶纬中的感生说,通过宋太祖、宋仁宗的感生故事,引出梁山好汉为天罡地煞感生的情节,以为全书布局。二是小说较多运用谶言作为情节展开和人物塑造的艺术手段。三是九天玄女授书和天降石碣的情节,遥承、化用了汉代谶纬中神授天书的主题与故事。应客观分析谶纬文化与《水浒传》思想艺术之间的关系,既要看到它对表现忠义主题、结构

    济宁学院学报 2014年4期2014-04-17

  • 唐代佛教与谶纬
    经典的各种著作。谶纬之学源于两汉,是原始迷信和古代科学、儒家精英文化的杂糅。顾颉刚先生认为:“谶纬的内容,非常复杂:有释经的,有讲天文的,有讲历法的,有讲神灵的,有讲地理的,有讲史事的,有讲文字的,有讲典章制度的”[1](p118);“谶纬的中心思想,是阴阳五行,是灾异祯祥”[1](p117)。谶纬的流传方式主要有谶谣(言)和图谶、文字谶。谶纬作为一种特殊的思想和神秘文化,对封建统治者和一般大众的思想和心理构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唐代,由于三教并立和交融,谶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2013-08-15

  • 对《阅微草堂笔记》中谶纬故事的分析
    信定命论,有许多谶纬故事发生在纪昀的生活中,耳闻目睹,辄以笔记之。大多都与纪昀的人生经历有关,涉及他的宦海生涯、家庭生活以及下属同僚,对我们了解纪昀生活经历和个人性情无疑是有助益的。一 谶纬与《阅微草堂笔记》(一)谶纬的概念界定谶纬是中国古代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纬之学是两汉时期一种把经学神学化的学说。“谶”,许慎《说文解字·言部》云:“谶,验也,有征验之书。河洛所出之书曰谶。”[1]61是一种隐秘的语言,假托神仙圣人,预知吉凶,告人政事。《后汉书·张衡传》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08-15

  • 管窥谶纬文献的形成及分类
    11300)管窥谶纬文献的形成及分类崔文萍(咸阳市旬邑县旬邑中学,陕西 咸阳 711300)谶纬之学兴起于两汉时期,谶纬文献在这一时期也已经形成,且成系统。谶纬文献既是中国古代文献的组成部分,也是研究两汉时期的思想、学术、文化等方面不可或缺的史料。相对而言,谶纬文献数量不多,内容却十分庞杂。由于谶纬书籍的增益造饰较多,难以对谶纬文献所包含的具体篇目进行定论。鉴于此,结合史籍资料,对谶纬文献的形成和分类篇目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谶纬文献;形成;分类一 谶纬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3年11期2013-04-07

  • 《后汉书》所见东汉谶纬流行论*
    后汉书》所见东汉谶纬流行论*贾立霞(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山东日照 276826)从《后汉书》的记载来看,整个东汉上至王侯将相,下至普通百姓,无不以谶言事,以谶断事。上层统治者,以谶断事,以立朝策;王公大臣,以谶言事,以干预朝政;普通百姓则争习图谶,以求仕进。可以说,谶纬已经渗入到东汉王朝的各个领域、各个角落。《后汉书》;谶纬;流行谶纬是在天人感应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文化思潮,一般认为肇始于西汉初年,兴起于西汉武帝至成帝之间,盛行于东汉王朝,衰落于魏晋之后

    外语与翻译 2012年2期2012-09-14

  • 阴阳五行、谶纬思想对汉代祭祀文化及文学的影响
    25)阴阳五行、谶纬思想对汉代祭祀文化及文学的影响张 影1,邬晓东2,李淑岩1(1.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汉代是一个各种思想都比较活跃的时代,如天人感应思想、阴阳五行、谶纬、长生等思想盛行。其中阴阳五行、谶纬是汉代比较活跃的两种思想,对汉代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汉代是祭祀盛行的时代,这两种思想对汉代祭祀及文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阴阳五行;谶纬;祭祀阴阳五行思想在我国产生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10期2012-08-15

  • 汉代儒学的神学化
    建立起来,在东汉谶纬神学盛行的土壤上,迅速被统治者重视,使之不断上升为国家意识,最终在东汉章帝时的白虎观会议完成。在这一过程中神权与王权、宗教预言与政治预言的结合和相互作用是值得注意的。汉代儒学;神学化;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谶纬神学;白虎观会议儒学发展到汉代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到汉武帝时封建大一统王朝的指导思想发生重大的变化,独尊儒术,以师为吏成为封建统治的指导思想,儒学开始其政治化之路。在这一政治化的过程中,为了使儒学与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融合

    黑龙江史志 2011年1期2011-08-15

  • 谶纬宇宙论的政治蕴义
    005)政治性是谶纬的实质所在,谶纬沿袭了董仲舒以宇宙论的建构来证明人间君主统治的合法性的思考,同时将人间君主的统治推进到了一个绝对、不可动摇的状态,从而在《白虎通》那里形成了人间统治的基本性准则,即是君权的至高无上性,正所谓“君为臣纲”。谶纬的宇宙论从两个向度论证了这一准则的合理性、合法性,而这一论证的过程也正是绝对主宰性的天得以确立的过程。一、宇宙构成论与天皇大帝的绝对权威纬书[1]中有两套关于宇宙论的体系,一是从董仲舒那里继承来的宇宙构成论,强调天神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1期2010-08-15

  • 谶纬与《谶纬论略》
    俞晓群《谶纬论略》是四十年来国内第一部专论谶纬的著作。谶纬的“身世”很怪,人们多有不晓。“谶”是所谓神的预言,而“纬”则是神学与经学的结合。“纬之为书,比傅于经,辗转牵合,以成其谊”(《释名》)。谶纬之学大炽于汉代,自汉武帝号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迅速上升到“圣人”的地位,同时六经也作为“圣典”为皇权所用。但经学毕竟是古传之物,难与现实吻合,由此诱发了将儒学宗教化的倾向。其始作俑者系一代大儒董仲舒,他以战国时期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为先导,以儒学为中

    读书 1991年10期199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