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

  • 四等马与四等人
    星云大师 曾经,佛陀遇到一群养马人,养马人告诉佛陀:“世间有四种马:上等马,能与御者心意相应,只要揚起马鞭,就会风驰电掣地向前跑;二等马,只要吆喝一声,就知道要加快脚步奔驰;三等马,必须御者鞭策,才能惊觉快行;四等马非常驽钝,即使狠狠抽打,也不肯快行。” 佛陀也告诉养马人:“世间也有四等人:上等人,目睹世事无常,就明白人命在呼吸间的道理,而精进办道;二等人,必须遇到挫折打击,亲友离散,深受人事无常之苦,才知及时修行,赶快学道;三等人,必须以大苦大难重重锤

    视野 2022年2期2022-02-10

  • 静的力量
    □ 李 卫佛陀带着几名弟子去化缘。当他们经过一个湖泊时,佛陀对其中一名弟子说:“我渴了,请去帮我打一钵水吧。”这名弟子向湖边走去,他正要打水,忽然发现有一些人在湖里洗衣服,此时此刻,又有一辆牛车驶过浅水区,顿时,湖底泥水泛滥,湖水浑浊不清。这名弟子想:这么脏的水怎么拿去给佛陀喝呢?于是他回到佛陀跟前说:“那里的水非常浑浊,我觉得不适合饮用。”佛陀说:“既然这样,那么就让我们在树下休息一会儿吧。”大约过了半小时,佛陀又让那名弟子去河边打水喝。弟子又回到湖边。

    中外文摘 2021年17期2021-11-11

  • 扔掉狭隘是宽容
    的那个人,不喜欢佛陀就污蔑佛陀、谩骂佛陀,导致最后结果是反被羞辱和教育。假如他能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佛陀,也许他不仅不会自取其辱,还可能从佛陀身上学到东西。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并未气馁,而是卧薪尝胆,怀揣宽广胸怀,在草屋中虚心学习,最终使他成功。总而言之,宽广的胸襟可以铸就你走向人生巔峰,达到人生目标。从人与人,到家与家,再到国与国,每个人,每件事相互宽容,才能打造一个和谐而又美丽的世界。扔掉狭隘,拾起宽广与博大。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42期2021-11-03

  •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重呢?有个不喜欢佛陀的人用尽各种方式连续好几天污蔑佛陀,便是对佛陀的不尊重,否则,怎会最后被佛陀的一句反问说的尴尬不已,羞愧而走?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在知名语言家萧伯纳身上,就有着两则有趣的故事:在一条很窄的巷子里,干瘦的萧伯纳与一位极其肥壮的人相遇,正巧需要一个人让路才可以通过,肥壮的人说了句:“我从不给狗让路。”萧伯纳便退到一旁,说了句:“我恰好相反。”还是萧伯纳的故事。—胖子说:“看到你,我就以为世界在闹饥荒。”萧伯纳淡淡地回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34期2021-09-13

  • 静的力量
    李卫佛陀带着几名弟子去化缘。当他们经过一个湖泊时,佛陀对其中一名弟子说:“我渴了,请去帮我打一钵水吧。”这名弟子向湖边走去,他正要打水,忽然发现有一些人在湖里洗衣服,此时此刻,又有一辆牛车驶过浅水区,顿时,湖底泥水泛滥,湖水浑浊不清。这名弟子想:这么脏的水怎么拿去给佛陀喝呢?于是他回到佛陀跟前说:“那里的水非常浑浊, 我觉得不适合饮用。”佛陀说:“既然这样, 那么就让我们在树下休息一会儿吧。”大约过了半小时, 佛陀又让那名弟子去河边打水喝。弟子又回到湖边。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1年5期2021-05-23

  • 人命在几间
    章经》中,有一段佛陀和弟子关于生命的问答。佛陀对弟子们说:“现在我要问你们一个问题,人的生命到底有多么危脆无常?”一个弟子回答说:“佛陀,人的生命不过百年之间。”佛陀说:“你还未知道。”一个弟子回答:“人命就在昼夜之间。今晚脱下袜和鞋,谁也无法肯定明天能否穿上?”又有一个弟子回答:“人命在饭食间,有的人在一餐饭之间,死亡已走向他的身边。”佛陀还是说:“你们还未知道。”佛陀再一次向弟子问:“人命究竟多么无常呢?”“佛陀,人命就在呼吸间。一口气上不来,人的生命

    环球人物 2020年23期2020-12-10

  • 小溪里的流水
    马明博旅行中,佛陀和阿难经过一片森林。那一天非常热,其时刚好中午。佛陀感觉口渴,他对阿难说:“刚才我们走过一条小溪,你回去,取些水来。”阿难回到刚才走过的小溪边,发现由于其他车辆经过,本来沉淀在溪底的泥土翻了上来,溪水被弄得很污浊,根本不能喝。他迅速回到佛陀身边,告诉佛陀:“小溪水很脏,不能喝,我们继续往前走吧。前面离这里不远处,有一条河。我们到那里喝水吧。”佛陀说:“不,你回到那条小溪去。”阿難想,回到那条小溪边,不过是徒劳地浪费时间。那里的水污浊了,根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0年12期2020-03-24

  • 蜜丝佛陀改写现代彩妆历史
    )创立品牌:蜜丝佛陀创立时间:1909年贡献与荣誉:好莱坞最具天赋的彩妆大师彩妆界受认可度最高的人物之一为普通女性大规模生产化妆品第一人1918年,提出色彩协调原理,认为不同发色的女性需要不同色调的彩妆来呈现最美的一面。1920年,首次以“Make-up”一词指带彩妆用品,代替以往笼统指代护肤和彩妆的cosmetics一词,并沿用至今。发明、革新彩妆产品,如眼影及眉笔(1917)、假睫毛(1919)、防水性化妆品(1925)、唇彩(1928)、便携式粉饼(

    中国化妆品 2019年11期2019-12-05

  • 语言与图像中的佛陀形象
    3)一、语言中的佛陀形象佛陀的形象主要是由两种基本的媒介塑造的:一是语言中的佛陀,主要来自佛经传记的记述;一是图像中的佛陀,是按照理想化的、美善合一的原则塑造的。当然,语言中的佛陀在佛经的记述中就已存在了,但由于佛陀的教诲与信众的基本信念,佛陀圆寂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佛陀的具体视觉形象,几百年后再起的视觉佛陀形象与真实的佛陀形象很难说完全一致,虽然佛经对于佛教徒来说具有不可怀疑的真实性,但依据美善合一的原则而不是完全真实的原则把语言中的佛陀转化为图像中的

    社会科学家 2019年12期2019-05-08

  • 忍辱的智慧
    年的弘法生涯中,佛陀一直面临着来自各方的攻击、诽谤,甚至陷害。对于这些,佛陀很少解释和回应,总是以沉默和忍耐来面对舆论的风波。佛陀初到王舍城不久,因为频婆娑罗王的大力护持,以及舍利弗、目犍连等著名宗教家加入僧团,使得僧团的影响迅速扩大,佛法的传播第一次达到高潮。来竹林精舍问道的贵族和平民络绎不绝,很多人纷纷请求剃度出家,这带来了一些非议,引发了社会的不安。人们抱怨:“释迦族王子要让我们的年轻人都出家吗?父亲失去儿子,妻子失去丈夫,儿女失去父亲,他是要让我们

    环球人物 2018年21期2018-11-14

  • 从狂魔到圣者
    明影佛陀之心如大海,引导大魔头鸯掘摩罗弃恶从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用这句话来形容大魔头鸯掘摩罗再合适不过了。他受邪师的蛊惑,疯狂残害无辜,之后在佛陀的感化下,悔过修行,成为优秀的阿罗汉圣者。在佛陀眼里,众生皆有佛性,作恶之人假使弃恶从善,不论其原本如何罪大恶极,仍然可以觉悟。鸯掘摩罗本名阿辛萨迦,意为“无害”,寄托着父母对他的期望。他的父亲是波斯匿王的国师,博学多才,精通占星术。儿子一出生,他就发现儿子属于强盗星座,为此全家人都非常不安。但年少的阿辛萨

    环球人物 2018年20期2018-10-25

  • 佛陀眼中的尊卑贵贱
    有平等觉悟的条件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以后,发现每个生命都有无限潜能,都具有圆满觉悟的条件。生命本来平等,不会因为人的出身、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和文化素养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佛陀的这一发现,与古印度以出身论尊卑的种姓制度格格不入,因而给佛教的传播带来很多难题。但为了传播真理,佛陀坦荡无畏,一生都在不断挑战各种落后的社会观念。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大城挨家挨户乞食。当来到一位叫阿吉卡的婆罗门家门口,依据次第行乞的传统,佛陀在门口驻足等候。阿吉卡正在做火祭的宗教仪式,对站在

    环球人物 2018年19期2018-10-17

  • 女众僧团的起源
    明影佛陀所在的印度社会,种姓与阶级制度极其森严。佛陀所倡导的众生平等的观念,大大超越了那个时代,其平等弘法的风范不断冲击着印度社会的固有习俗。其中引发社会反响最持久、最猛烈的,是佛陀接受女众出家的大胆创举。父亲净饭王去世以后,为了家乡的福祉,佛陀频繁地回到故乡居住弘法。有一年的夏季,佛陀在迦毗罗卫城外的尼拘律园度过了3个月的安居修行,这期间发生了一件让佛陀深感为难的事情——王后摩诃波阇波提两次郑重请求出家修行。安居结束的时候,王后为佛陀精心制作了两件袈裟,

    环球人物 2018年18期2018-09-21

  • 出家人的孝心
    明影佛陀及其上首弟子舍利弗、目犍连都是孝养父母的典范生养我们的父母,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恩人;报答孝养父母,是每个人天然的责任,当然也是佛教修行的重要内容。佛陀曾坦言自己是知恩报恩第一人。他和上首弟子舍利弗、目犍连都是孝养父母的典范。因为出家人以觉悟真理和弘法利生为己任,并以此宗旨来完成孝养责任,帮助父母实现觉悟,这构成了佛教孝行的主要内涵。佛陀的父亲净饭王仁慈宽厚,是深受释迦族人爱戴的国王。他对太子悉达多寄予厚望,但悉达多长大成人后,并不留恋王宫生

    环球人物 2018年17期2018-09-21

  • 佛陀教子
    位小沙弥,后成为佛陀座下十大弟子之一佛陀出家前身为悉达多太子,和王妃耶输陀罗育有一子取名罗睺罗。罗睺罗出生不久,太子即离开王宫,开始了追求觉悟的沙门生涯。后来,佛陀成道重回故乡,罗睺罗已是十几岁的少年。佛陀把罗睺罗带到僧团,为他剃度出家,罗睺罗于是成为佛教僧团中第一个年少出家的沙弥。远离了优越的宫廷生活,罗睺罗开始了清苦、严格的修行生活。为了不让他有特殊的优越感,佛陀让上首弟子舍利弗做罗睺罗的老师,负责指导他的修行和生活。罗睺罗有时随老师出去托钵乞食,受到

    环球人物 2018年16期2018-08-22

  • 佛陀返乡
    牵挂着故国安危。佛陀本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的太子,虽然生活优越,享尽荣华,却忧患着人类生老病死的苦难,为谋求解脱之道而出家。经过7年艰苦努力,佛陀最终在菩提树下完成觉悟。他的父亲净饭王第一时间知道了这一喜讯——这是太子离开王宫后,给故乡带来的最初安慰。之后,佛陀传法的消息不断传回故乡,从国王到百姓,无不期盼着他早日归来。尽管盼子心切,但净饭大王知道,太子何时回来,他无法左右。他常派大臣四处打探消息,但派出的大臣一见到佛陀,就被他的慈悲心所感染,纷纷出家修行

    环球人物 2018年15期2018-08-08

  • 波斯匿王的问法
    明影他是佛陀的护法君王之一,勤学善思,性情率真,心地宽厚。波斯匿王是古印度拘萨罗国的国王,他与佛陀同龄,与摩揭陀国的频婆娑罗王一起,是佛陀两位最重要的护法君王。拘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在当时是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佛陀一生有20多个夏季都是在舍卫城居住弘法,和波斯匿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佛教经典中记载了许多关于波斯匿王向佛陀问法的故事。波斯匿王第一次到祇树给孤独园拜访佛陀时,看到佛陀年龄不大,就坦率地提出疑问:“世尊啊,有些修行者一生苦行求道,都没有声称自己已经觉

    环球人物 2018年14期2018-08-04

  • 婚姻也是一种修行
    何处理夫妻关系,佛陀也给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佛说《玉耶女经》中的故事,讲的就是怎样为人妻子的生活智慧。玉耶女是王舍城百万富翁护弥长者之女,天生丽质,楚楚动人,嫁给了舍卫城中“布施第一”的须达长者的儿子迦罗为妻。两个大家庭门当户对,而且都虔信佛教,志趣相合,这桩姻缘一度成为众人艳羡的佳话。但玉耶仗着自己的豪富出身和绝世姿容,骄慢任性,对公婆不知礼敬尊重,对夫家的亲朋好友更是轻蔑怠慢,还经常打骂仆人,弄得家里鸡犬不宁。须达长者和妻子对此一筹莫展。后来长者想到也

    环球人物 2018年13期2018-08-04

  • 最奇特的海誓山盟
    影摩诃迦叶尊者是佛陀座下十大阿罗汉之一,他勤苦修行的风范深受佛陀赞叹。“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颂不绝。迦叶尊者出生于王舍城附近的一个贵族世家。他自小聪明颖悟,精通天文、地理、数学、逻辑学、文学等多门学问,且品性疏淡、一心求道,立志成为一名沙门。但同时,迦叶尊者又非常善良恭顺,决意先侍奉父母终老,再出家修行,探求人生的最高智慧。迦叶年届二十之际,父母百般劝说,令其成家立业。不得已,他请金匠打造了一尊美女像,告诉父母,只有找到这样完美的女子,

    环球人物 2018年11期2018-06-07

  • 为师与为学
    明影佛陀是最有智慧的老师,舍利弗是好学生的典范在佛陀最初度化的五比丘之中,有一位阿说示尊者。他被佛陀赞美为举止最安详庄严的阿罗汉。有一天早晨,阿说示尊者正准备去托钵乞食,佛陀对他说:“今天你会遇到一位杰出的沙门,如果他向你求教,你就让他直接来找我,或者用最简洁的语言回答他。此人智慧极高,说多了会让他耻笑。”阿说示尊者领命,离开了竹林精舍。他来到王舍城的大街上,挨家挨户乞食。没过多久,身后果然出现一位举止优雅的沙门,远远尾随他。此人名叫舍利弗,比佛陀早4年出

    环球人物 2018年10期2018-05-23

  • 放下权力欲和嫉妒心
    据经典记载,常随佛陀的1250位阿罗汉(觉悟成道者),遇到佛陀之前都是不同宗教的信仰者。而佛教的本质是生命智慧教育,帮助不同的信仰者超越已坚守了几十年的宗教传统,其难度可想而知。在王舍城外的尼连禅河岸边,有三兄弟是广受尊重的宗教家。最年长的优楼频罗迦叶是摩揭陀国的国师,也是颇具影响的拜火教领袖。他精通古印度的宗教哲学,终身坚持苦行,身边有五百弟子常年追随,国王和众多臣民都是他的弟子。大家都认为优楼频罗迦叶是已经成就阿罗汉的圣者,他对自己的德行也深信不疑。佛

    环球人物 2018年8期2018-05-05

  • 第一堂课
    。成就无上正觉的佛陀,并不以自己的生命达到圆满状态而满足,而是悲悯众生,将众生的苦难看做自己的苦难。他徒步跋涉300多公里,来到了恒河岸边的圣城瓦拉那西,在郊外的鹿野苑找到了乔陈如等5位故人。对于佛陀放弃苦行,乔陈如等人非常失望,以为他是因为娇气而放弃了修行。当佛陀迎面走来,5人商量好,不对他表达礼敬。但当佛陀迈着从容自信的步伐,浑身散发着不可逼视的容光,逐渐靠近他们时,他们却情不自禁地起身迎接佛陀,恭恭敬敬地接过佛陀的石钵和禅杖,为他准备好座位。佛陀坦率

    环球人物 2018年5期2018-04-10

  • 如何度过人生的苦难
    明影在佛陀时代,频婆娑罗王是恒河流域最伟大的国王。他青年登基,励精图治,以广纳贤才和尊重谏言而闻名,展现出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频婆娑罗王与佛陀年龄相仿,且宿缘深厚,他对佛法的弘扬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晚年遭遇人生变故时,运用佛法智慧度过了人世的苦难。关于频婆娑罗王有很多著名的故事。在他年轻时,摩揭陀国的都城为上茅宫城,因处于四面环山的盆地之内,且盛产易燃的香草,经常发生火灾。频婆娑罗王颁布了最严格的法令:谁家失火,就强制搬到郊外的坟地居住。奇巧的是,法令

    环球人物 2018年9期2018-04-01

  • 开启说法之旅
    引众生走向光明。佛陀独辟蹊径,突破一切障碍,在菩提树下彻底觉悟以后,一度沉浸在喜乐之中。在《法句经》中,佛陀以简要的语句宣布自己实现的智慧成果:“造屋之人,终为所获!今此房舍,毋令再筑!屋顶已倾,梁柱已折!心离造作,贪爱尽灭!”佛陀把我们生活的世界比喻为一个岌岌可危的大房子,我们是房子的建造者和拥有者,房屋不断地毁坏,我们不断地建设,困苦没有尽头,身处危机但不自知。而这一切问题的源头,皆因一颗没有觉悟的心,把各种欲望当作生命的本能,错误地认为身心之内住着一

    环球人物 2018年4期2018-03-10

  • 释迦族的圣者
    明影佛陀,简称佛,意思是觉悟的人。佛陀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后人尊称他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者。每当想到佛陀,我心里总是涌动着感动与感慨。作为人类的一员,佛陀在菩提树下完成了伟大的觉悟,开发了生命中本有的无限智能,实现了人类共同关切的终极价值,其意义何其深远!所以努力亲近佛陀,是一件受用不尽的事情。大约2600年前,在喜马拉雅山南麓,有一个小国家叫迦毗罗卫国,领导者是部落酋长释迦族的净饭王。有一天,净饭王的夫人摩耶夫人在回娘家生产的途中,路过蓝毗尼花园,

    环球人物 2018年1期2018-01-25

  • 最后的说法
    妃,智慧过人,随佛陀出家后,被称为女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大阿罗汉。波斯匿王一见到忏摩长老尼,就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佛陀去世以后将会获得一种永恒的存在吗?”忏摩长老尼回答:“佛陀不说去世以后永恒存在。”波斯匿王又问:“佛陀去世以后是完全不存在吗?”长老回答:“佛陀也不这样说。”“佛陀去世以后是既存在又不存在吗?”“佛陀没有这样说。”“那是非存在非不存在吗?”“佛陀更不这样说。”波斯匿王觉得忏摩长老尼的话意味深长。后来他见到佛陀,讲述了与忏摩长老尼的对话

    环球人物 2018年24期2018-01-07

  • 佛陀:从神格人到人格神 ——基于犍陀罗佛传雕刻的图像学研究①
    ,518060)佛陀:从神格人到人格神 ——基于犍陀罗佛传雕刻的图像学研究①蔡 枫(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广东 深圳,518060)印度神话和历史畛域不分,人神难辨。已出土的逾千幅犍陀罗佛传雕刻,勾勒出佛陀一生的行迹,塑造出佛陀基本的视觉形象。佛陀既是神格化的人,具有人的历史属性和人生经验,寄托着印度人普遍的神话情感;又是人格化的神,具有宗教主神的基本特性和内涵,以各种相好和各种故事形象地展现出佛教的基本内容。在犍陀罗佛传雕刻的世界里,作为人格化神的佛陀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7年1期2017-03-18

  • 养身与养心
    一天,他到精舍向佛陀求教:“佛陀!我饱受肥胖臃肿的不便,不但行动滞钝,终日昏睡,而且只要一动,就感到痛苦不已。”佛陀问道:“你想知道多病的原因吗?”“是呀!佛陀!请您慈悲垂示。”佛陀说:“有五个原因造成你今日肥胖多病。一、丰盛的饮食。二、贪睡。三、过分享受而不劳动。四、终日无所用心。五、闲散无所事事。因此,你今后应该节制饮食,勤劳奋发,开发潜能、智慧,做个有益于国家社会的人。如果你能照着我的话去做,一定能够去病延年。”富翁谨遵佛陀的教示而行,过了没多久,体

    现代家庭 2017年1期2017-01-13

  • 浅析莫高窟北朝部分壁画和它产生的历史背景
    的苦行。关键词:佛陀;时代;苦难;壁画;宗教艺术中图分类号:K8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6-0074-01敦煌艺术创始于晋而兴于北魏,这一时期正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与本土艺术、传统艺术融合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佛教造型艺术在吸收外来艺术,逐步形成本土化艺术特征的进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典范。在艺术表现技法的背后这一时期的壁画又有着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一、北朝宗教艺术产生的历史背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豪强并起,中国又重新陷入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12期2017-01-11

  • 印度朝圣记
    遗迹非常多,因为佛陀在这里成道,所以又加了“菩提”两字;菩提也叫布达雅,意指觉悟地,一是印度教的圣地,又是佛教的圣地,双重圣地连在一起就叫菩提迦耶。导游带着我们直奔正觉大塔。有位法师开玩笑:“幸亏您没去第二站哦。”“为什么?”“我们第二站到佛陀的涅槃地,你在佛陀出生地已哭成那样,到了佛陀涅槃地还不得哭死啊?”我想也是,所以印度的5次朝圣,涅槃地只去过4次,第一次如果去了,真会受不了。第二次去时我师父刚刚圆寂,当时反而体验到一种不可言说的融和。比如师父在时我

    祝你幸福·午后版 2016年12期2016-12-28

  • 如果有人说你不是好东西,你为什么接受?
    ma(美)传说,佛陀丢下王位,放弃王权,到舍那尼村实行极端严峻的苦修,乞求施舍。乞讨可减缩人的自我;他是个尊贵的王子,却愿意屈身成为世界上最清贫的人。那时候,在舍那尼村有上千个僧侣,那里是个小村庄,几乎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僧侣,因此人们不可能喂养所有的僧侣。有一天,佛陀和他的弟子阿难陀一起出外行乞,他们有一种特别的说法:“Narayana,Han(记住神的名字)。”当人们听到这句话时,就知道有人上门讨饭了。佛陀是一个安静的人,他站在门外,但是当他到达一间

    祝你幸福·午后版 2016年10期2016-12-28

  • 2016尹沧海禅意书画展在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隆重开幕
    画展在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隆重开幕4月30日,受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佛光山佛陀纪念馆、台湾文化大学邀请,由南开大学、佛光山佛陀纪念馆、台湾文化大学联合举办,著名书画家、艺术史博士尹沧海教授禅意书画展在佛光山佛陀纪念馆隆重开幕。来自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的艺术家、文化学者及僧众60余人齐聚佛光山,共同庆祝尹沧海禅意书画展隆重开幕。此次画展旨在加强两岸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书画艺术发展,也通过佛光山佛陀美术馆的展览,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尹沧海教授的禅宗大写意绘画创作的

    台声 2016年10期2016-11-26

  • 摩尼珠
    佛陀在灵山会上时,手中拿了一颗随色摩尼珠,问四方天王道:“你们看一看这颗摩尼珠是什么颜色?”四方天王看后,互说道是青、黄、赤、白等不同的色泽。佛陀就将摩尼珠收回,舒开手掌又问道:“我现在手中的这颗摩尼珠是什么颜色?”天王不解佛陀心中所指,都不约而同的回答道:“佛陀!您现在手中根本就没有东西,哪里有什么摩尼宝珠呢?”佛陀真实地告诉四方天王道:“我将一般世俗的珠子给你们看,你们都会分别它的颜色,但真正的宝珠在你们面前,却视而不见,这是多么颠倒呀!”四方天王们听

    中老年健康 2016年10期2016-11-19

  • 新年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今天是岁残年尽,我们的人生又过去了一年。这一年来,在我的生活里,尝到许多的酸甜苦辣;在我的遭遇里,看到许多的人情冷暖。慈悲伟大的佛陀!所幸仰仗您的庇护,让我生起勇气面对现实,一次又一次渡过险难;所幸承蒙您的教诲,让我提醒自己不要失望,平安走到一年的尽头。慈悲伟大的佛陀!有时我会怀疑:人生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呢?有时我会思索:人生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苦难?有时我也会难过:我对人真心,别人对我竟然是虚情假意;有时我也会不平:我给人帮助,反而被人怨怪,被

    晚晴 2016年3期2016-05-30

  • 佛教小故事——种植心田
    慈庄法师有一天,佛陀带很多弟子出去托钵,经过田边,有一群农民休息吃饭。佛陀来到农民的面前,默然地拿出钵来。有一个农夫以嘲笑的口吻说道:“你还再来,你不要天天这样不做事,带着很多的弟子,到处乞食、说教,你为什么不自己耕田?自己播种?用自己收获的米炊饭呢?”听那农夫的话后,佛陀从容地道:“我也耕田、也播种、也种自己的粮。”农夫听了佛陀的话,诧异地问:“你哪里有犁?哪里有牛?耕哪里的田呢?”佛陀教示他们说:“我持了忍辱的牛与精进的锄,把智慧的种子播在社会上一切众

    养生保健指南 2016年8期2016-05-14

  • 佛教小故事
    慈庄法师佛陀在祗园精舍的时候,波斯匿王在宫中问王妃末利夫人道:“夫人!你有比起爱自己更爱的人吗?”“大王!妾没有比起爱自己更爱的人,大王怎么样?”“我也是一样,没有比起爱自己更爱的人。”王与末利夫人一同来到祗树给孤独园,把他们所讲的话告诉佛陀,那时,佛陀教示说:“你们夫妇修学佛道,所讲的话都真实不虚,世间每一个人,都不会找到比起爱自己更爱的人,就是夫妇也不例外。这不但是你们,每个人也都一样。不过,若真是爱自己的话,人即不能害人,不能做与自己无益的事,一定要

    养生保健指南 2016年9期2016-05-14

  • 佛陀出家因缘探究
    切归功于其创立者佛陀释迦牟尼。佛陀的意义不仅仅是在思想史上,更是在佛教史上,乃至人类的文明进步。本文主要对佛陀的出家因缘进行探究,不仅在于了解佛教诞生时的时代背景,也可通过感悟佛陀崇高的境界,来指引我们现代人的思想。关键词:佛陀;出家;因缘一、引言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公元前800年至公元200年),世界几大文明古国都出现了其在人类历史上影响重大的人物(圣人),他们的出现是开天辟地的,使人类从蛮荒时代进入到文明时代,把人的探知领域从自然带到了对人类自身的思

    青年时代 2016年7期2016-05-14

  • 让心静下来
    焦松林一天,佛陀和几个信徒一起出行。途中,他们遇到了一个湖,一行人伫足歇息。佛陀对一个信徒说:“我渴了,去湖里打点水来。”信徒走到湖边,他看到一些妇人正在湖边洗衣服,恰在此时,一头牛踏入水中,湖水瞬间变得混浊不堪。信徒想:“我怎么能打这脏水给佛陀喝呢。”于是,他又折了回去,把这一切告诉了佛陀,“我想这里的水不能喝。”佛陀什么也没说。半个小时后,佛陀再次让信徒去湖边打水。信徒顺从地去了湖边。他发现湖水变得清澈起来,洗衣服的妇人们早已离去,那头公牛也游到了对岸

    晚报文萃 2015年10期2015-12-15

  • 南朝时期的佛驮跋陀罗
    中,以鸠摩罗什和佛陀跋陀罗最为重要,学界有关鸠摩罗什的研究成果不少,而由于资料缺乏等原因,对佛陀跋陀罗的研究却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佛陀跋陀罗(359—429)是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天竺禅修高僧和译经家,对于中国早期佛教的发展影响深远。他的前半生在天竺、罽宾修学,后半生在汉地行化,辗转于青州、长安、庐山、江陵、建康等地,与后秦和南朝宋的统治者均有交往。佛陀跋陀罗在律行、禅修、义学等方面均有杰出表现,其译出的多部佛典为后世华严宗、净土宗、禅宗、律宗、密宗、天台

    黑龙江史志 2015年7期2015-12-06

  • 当 下
    天早餐后,有人请佛陀指点。佛陀邀他进入内室,耐心聆听此人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的问题,最后,佛陀举手,此人立即住口,想得到佛陀的指点。“你吃了早餐吗?”佛陀问道。这人点点头。“你洗了碗吗?”佛陀再问。这人又点点头,接着张口欲言。佛陀又抢着说道:“你有没有把碗晾干?”“有的,有的,”此人不耐烦地回答,“现在你可以为我解惑了吗?”“你已经有了答案。”佛陀回答道,接着把他请出了门。几天之后,这人终于明白了佛陀点拨的道理。佛陀是提醒他要把重点放在眼前——必须全神贯注于

    爱你 2015年8期2015-11-15

  • 鱼腥与香囊
    星云大师有一天,佛陀与他的大弟子阿难经过市街,在一个鱼贩面前停下来。佛陀对阿难说:“阿难!你到鱼贩身边,摸一摸铺在鱼摊下面的茅草。”“阿难!你现在闻一闻你的手,有什么味道?”“我的手充满腥臭的气味,令人感到难受!”“阿难!一个人如果亲近恶知识,不依诸佛正法行道,就像铺在鱼身下的茅草,令人嫌恶,最后必然恶名昭彰。”佛陀和阿难走到香贩的面前,对阿难说:“阿难!你去跟香贩乞化一个香囊。”阿难依照佛陀指示,乞了一个香囊回来。佛陀又问他:“阿难!你暂时将香囊放下,再

    视野 2014年9期2014-02-03

  • 活在当下
    天早餐后,有人请佛陀指点。佛陀邀他进入内室,耐心聆听此人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存疑的各种问题,最后,佛陀举手,此人立即住口,想知道佛陀要指点他什么。“你吃了早餐吗?”佛陀问道。这人点点头。“你洗了早餐的碗吗?”佛陀再问。这人又点点头,接着张口欲言。佛陀在这人说话之前说道:“你有没有把碗晾干?”“有的,有的。”此人不耐烦地回答,“现在你可以为我解惑了吗?”“你已经有了答案。”佛陀回答,接着把他请出了门。几天之后,这人终于明白了佛陀点拨的道理。佛陀是提醒他要把重点

    发明与创新 2013年16期2013-04-18

  • 八吉祥简述
    及帝释天王向本师佛陀请转法轮时,曾以白海螺与法轮等做为所依物而献予佛陀。因此,经由佛陀的亲自加持,这些物品成为了吉祥之物,能遣除三有的凋敝衰败,呈现众多善相。从此以后,就有以所谓八吉祥标志来象征八种祥瑞的意涵。八吉祥 即是:以伞盖象征,佛陀的头部,如同伞盖一般开广。其利益乃是能平息外境的违品、衰败,增上器情世间的吉祥善妙等众善。以黄金双鱼象征,佛陀具有智慧眼其利益乃是能令双眼明亮,拥有智慧,身体康健且吉祥。以莲花象征,能覆盖佛陀面部的广长舌相。其利益乃是能

    世界艺术 2012年6期2012-04-09

  • 禅语故事(二)
    洋溢着一片欢乐。佛陀来到农庄,许多人都恭敬地供养他。只有一个生性固执的农人,十分生气,他大怒道:“我们平时勤力耕种,才有今天的收获,你为什么不学我们呢?”“长者啊!我也是耕耘的。”佛陀和气地回答。“你是农夫么?你的牛、种子和田地在哪里呀?”“众生的心地就是我的田地,正道是我的种子,精进是我的犁牛。”佛陀向他解释说,“我在众生的心地撤下了正道的种子。我勤力耕耘他们的心地,使他们拔除烦恼,得到安乐。”农人听了,明白过来,立刻忏悔,把上好的奶饭供养佛陀。他说道:

    国学 2009年7期2009-09-10

  • 习气如种子
    有一天,舍利弗与佛陀同时站在太阳下,忽然飞来一只小鸟,停留在舍利弗的影子上。可是在舍利弗影子下的小鸟始终处于警备、不安的状态,好像惊弓之鸟,身体不停的颤抖。过了一会儿,小鸟飞离了舍利弗的影子,停留在佛陀的身影下,刹那间,小鸟好像找到了安全的庇护,一动也不动,很安然自在的在佛陀的身影下休憩。目睹了这一幕,舍利弗很好奇的问佛陀:“佛陀!这只小鸟停在我的影子上,我并没有杀它、害它的心念,为什么它会不停的颤抖而不敢久留呢?”佛陀说:“你虽然没有害它的意念,可是因为

    感悟 2009年7期2009-08-17

  • 取水
    星 竹六月,佛陀一行走在路上,天气十分炎热。大家都觉得口渴难耐,佛陀看看头上的太阳,对弟子罗汉说,前边有一条小河,你去取些水来,大家就在这里等待,暂时都不要走了。弟子罗汉提着装水的皮囊来到了小河边,由于天气炎热,一条小河已经被蒸发得成了一条小溪。而路人都来这里取水,车马还从小溪中穿梭而过,溪水被弄得十分污浊。罗汉无奈,只好提着皮囊回到佛陀的身边,告诉大家那水已经很脏,无法将它取回来解渴做饭。建议佛陀带领大家继续前行,去找另一条河水。佛陀看看头上的太阳,再看

    意林 2009年21期200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