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

  • 理论性与可读性兼具的书法史论结合研究
    画出版社出版的《论书雅言》正是一本符合书法专业一级学科要求的高质量书籍。该书以书法史为背景,将浩如烟海的历代名家书论兼收并蓄,并从中选取极为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历代名家书学理论加以阐述,以史论结合的方式使抽象的书论变得更为具体。该书将繁杂的书论整合后拆分为八个部分,分别从书法本体、书法技法、书法临习、书法创作、书法源流、书法品鉴等八个角度分门别类地对书法理论进行总结和阐述。为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书论、品读书论,该书对所列书论中的重难点字、词、句等配有注释与解读

    语文建设·上 2023年7期2023-08-18

  • 理论性与可读性兼具的书法史论结合研究
    画出版社出版的《论书雅言》正是一本符合书法专业一级学科要求的高质量书籍。该书以书法史为背景,将浩如烟海的历代名家书论兼收并蓄,并从中选取极为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历代名家书学理论加以阐述,以史论结合的方式使抽象的书论变得更为具体。该书将繁杂的书论整合后拆分为八个部分,分别从书法本体、书法技法、书法临习、书法创作、书法源流、书法品鉴等八个角度分门别类地对书法理论进行总结和阐述。为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书论、品读书论,该书对所列书论中的重难点字、词、句等配有注释与解读

    语文建设 2023年7期2023-08-18

  • “锺王”
    人物,刘宋虞龢《论书表》谓为“洎乎汉魏,鐘张擅美,晋末二王称英”,锺繇与张芝,羲献父子,亦以姓氏并称。这四家,梁朝袁昂《古今书评》名为“四贤”,所谓“张芝经奇,锺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四贤共类,洪芳不灭”。南朝人推重的“四贤”,锺繇、王羲之影响久远,人称“锺王”。《晋书·王羲之传》唐太宗传论曰:“伯英临池之妙,无复余踪。师宜悬帐之奇,罕有遗迹。逮乎锺王以降,略可言焉。”《周书·赵文深传》称文深“雅有锺王之则,笔势可观”。此后“锺王”之称屡见论书文篇。

    读书 2022年12期2022-12-22

  • 论书帖》
    【作品概况】《论书帖》为怀素草书,暗花笺纸本,墨迹。帖纵28.6 厘米,横40.5 厘米,9 行,85 字。帖前有宋徽宗赵佶金书签题《唐僧怀素行书论书帖》,帖后有乾隆皇帝行书释文。辽宁省博物馆藏。【观典赏析】《论书帖》不同于怀素《自叙帖》《食鱼帖》等用“古瘦”和“半无墨”的毛笔创作的笔意连绵不绝、体势险绝诡奇、极度夸张浪漫的狂草之作,笔下明显洋溢出东晋王羲之恬淡平和的风神气息,是其早期的作品。《论书帖》运笔悠然自得,意气平和,应规入矩,精谨而纯熟。每字起落

    江苏教育 2022年45期2022-11-21

  • 论书帖》
    斌【作品概况】《论书帖》为怀素草书,暗花笺纸本,墨迹。帖纵28.6厘米,横40.5厘米,9行,85字。帖前有宋徽宗赵佶金书签题《唐僧怀素行书论书帖》,帖后有乾隆皇帝行书释文。辽宁省博物馆藏。【观典赏析】《论书帖》不同于怀素《自叙帖》《食鱼帖》等用“古瘦”和“半无墨”的毛笔创作的笔意连绵不绝、体势险绝诡奇、极度夸张浪漫的狂草之作,笔下明显洋溢出东晋王羲之恬淡平和的风神气息,是其早期的作品。《论书帖》运笔悠然自得,意气平和,应规入矩,精谨而纯熟。每字起落分明,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2年6期2022-07-07

  • 北宋·米芾《论书帖》
    论书帖》,是米芾创作的一幅评论草书的作品。米芾草书取法晋人,帖中他认为草书如果不合乎晋人格调,就会成为“下品”。从这幅作品中,可以品味出其对草书的认识。如张旭的狂草因不合晋人“格”,被米芾视为下品;而怀素也因时代所限,虽达到平淡的境界,但尚乏晋人的高古;至于高闲以下的书家,米芾则认为不值得讨论。“平淡天真”,最终成为米芾品评草书的最高标准。相较于米芾其他书作的跌宕起伏,此帖整体平和内敛、深含晋韵,与其自身提倡之审美标准相契合。释文: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

    老年教育 2021年9期2021-10-06

  • 传唐代书家释亚栖《论书》考辨
    一、有关释亚栖《论书》的一般观点及问题的提出笔者在此对释亚栖的书艺水平及书法风格不作过多的探讨,仅把着眼点聚焦在与之相关的书学理论文献上。在时下通行的书学文献选集《历代书法论文选》中,收录了一篇题为唐释亚栖的理论文章,名曰《论书》。其文曰:“凡书通即变。王变白云体,欧变右军体,柳变欧阳体,永禅师、褚遂良、颜真卿、李邕、虞世南等,并得书中法,后皆自变其体,以传后世,俱得垂名,若执法不变,纵能入石三分,亦被号为书奴,终非自立之体。是书家之大要。”〔4〕此文篇幅

    中国书画 2021年11期2021-04-15

  • 米芾论书诗及其书学思想
    傅如明一、米芾论书诗米芾论书诗是其书法思想的另一种表达形式,而这些论书诗的产生都是建立在他的收藏与鉴赏之上,这也在其论书诗形成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热衷于书、画、砚交易的米芾自然要和当时许多大收藏家交游,如王诜、李玮、薛绍彭、刘泾、苏激、苏洎、苏之纯等人。通过和这些收藏家的交游使得米芾对书法有了新的认识与见解,他对作品的真伪、归属、美学以及史学考证等方面做出了评述,这些评述汇成了他的书学著作—《宝章待访录》《书史》《海岳题跋》以及相关的论书诗等。米芾论书

    大学书法 2020年2期2020-07-09

  • 以“妙”论书思想历程探绎
    以见到的第一篇专论书法艺术的文章为东汉时期崔瑗的《草书势》,我国书论由此进入自觉阶段。文中在强调草书的动态之美与书法可达情遣兴的特征之时提到“纤微要妙,临事从宜”,[1]此“妙”应是“精妙”“精微”之义,此句成为古代书论之中以“妙”论书的先声,至此开后世的论书祈尚。图1 经韵楼藏版(清)段玉裁注 《说文解字》 局部二、初期应用阶段图2 唐摹本 王羲之《妹至帖》25.3cm×5.3cm 日本东京中村富次郎私人藏魏晋时期随着玄学的兴起,书法实用性的目的逐渐减弱

    书法赏评 2019年5期2019-12-11

  • 启功先生《论书绝句》的学术贡献
    晚清民国,学人讨论书法,几乎口必称“碑学”“帖学”。影响所及,直至今日。能不囿于风气而独开局面者,允推启功先生。启功先生之书学见于各种著作、论文、序跋,若将这些著述比作一首诗,《论书绝句》则堪称诗眼。百首《论书绝句》及自注,凝练地表达了启功先生的书法观。其中涉及的学术问题非常丰富,很难做出周全的概括。若就书学发展的逻辑着眼,笔者认为,将清代以来的“碑帖之辨”转换为“刀笔之辨”,这是启功先生对书学史的一大贡献。广义的碑指各个时代的碑刻,而狭义的碑主要指南北朝

    大学书法 2019年2期2019-02-12

  • 论书》摘录精注详解
    摘要:刘禹锡的《论书》一文阐述了他对书法地位的认识,他认为凡事应追求中庸之道,指出书法除了实用的价值之外,还有其审美上的价值,更体现了封建时代一般士大夫文人对书法的态度。关键词:书法;中庸中图分类号:1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3-0278-01一、解题刘禹锡(772 842年),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境内)。贞元间进士,又登博学宏辞科,后授监察御史。禹锡以诗文著名.亦工书。卢携的《临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1期2018-05-04

  • 论书绝句·丰子恺(1898—1975)
    艺术研究院李一 论书绝句·评丰子恺烂漫真醇孰与俦,毫端情味澹高秋。一钩新月天如水,上到人生第几楼。缘缘堂早列弘一上人门墙,遂毕生师事,未尝稍怠。上人胸罗众学,归心释教,丰氏亦才擅多艺,居家事佛。尝立人生三层楼之说,为其师证印心曲,谓人生譬若楼阁拔地,直起三层,最下者物质生活,其上则精神生活,至高者灵魂生活,非识见深弘、愿力超群者不能登顶。言下固以顶层属诸其师,然以此论其平生志业,当在二三楼之间,亦所难能。丰氏素以漫画名世,所作意远神清,韵高气静,若人散后一

    传记文学 2017年11期2017-11-20

  • 论书绝句·评柳亚子(1887—1958)
    艺术研究院美研所论书绝句·评柳亚子(1887—1958)李 一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李一 论书绝句·评柳亚子说项依刘百不成,流传海内只诗名。新笺热写冷难辨,粗服乱头意态生。柳氏,笠泽世家子也。幼从母受诗学,长而负笈淞沪,因师友之介入同盟会。复与高天梅、陈佩忍等共创南社,后独力主之。迹其平生,说项依刘,飘零转徙,以一世之谔谔,致身政谋党争,用非其才,终无所成。晚为韶山座上宾,叠韵唱酬,海内知闻。居常以诗自负,有推倒一世豪杰之概,于书初不甚措意,性卞急,简札往往

    传记文学 2017年10期2017-10-23

  • 论书绝句·评马一浮(1883—1967)
    李 一论书绝句·评马一浮(1883—1967)李 一李一 论书绝句·评马一浮圣门坠绪苦相寻,地迥天高为立心。万卷撑肠书亦老,好驱笔墨洗尘襟。蠲叟性早慧,甫五龄即从何虚舟受唐诗,年十六应县试,魁冠全场。弱冠负笈欧西,博通中外学术。辛亥后征辟不起,穷处陋巷,耽思群经,游心内典,于宋学发明尤多。抗战军兴,慨然有拯溺之志,出而授业浙江大学,随之徙赣迁桂,弦歌不辍。开宗明义,拈横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语为诸生说法,而以竖起脊梁、猛

    传记文学 2017年8期2017-09-03

  • 论书绝句·评康有为(1858—1927)
    李 一论书绝句·评康有为(1858—1927)李 一李一 论书绝句·评康有为著书端为辟鸿蒙,一圣放言万圣空。自借石门开户牖,瑰奇浑灏健为雄。康长素世号南海圣人,权奇俶傥,自命帝王师,有揽辔澄清之志。引今文经学微言大义为助,托古改制,卒开戊戌变政之局,事败而寄迹海外,奔趋为劳,复立保皇会以有所营谋,后尝请缶庐代治“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印以纪其况。清社既屋,犹不离故辙,稗贩欧西学说,为复辟张目,卒为世所弃。康氏为人,好大言耸

    传记文学 2017年7期2017-07-20

  • 论书绝句·评沈曾植(1850—1922)
    李 一论书绝句·评沈曾植(1850—1922)李 一李一 论书绝句·评沈曾植博雅弘通意兴遒,东南绝学冠神州。漫将急就追前古,巨笔独推海日楼。沈寐叟学殖淹雅,有通人之目,举凡经史、文字、音韵、训诂、诗法、律令、舆地,莫不精通,旁及梵书道藏,几以乾嘉诸儒之学合于一身,高材硕望,鲁殿灵光,近世不数数见也。学有馀兴,乃致力于书,藉南济北,因流溯源,以融通碑帖为职志,终获大成。晚岁之作笔方意圆,奇峭博丽,翻转盘折,极尽跌宕。于章草用力尤劬,别出机抒,与古为新,遂驾赵

    传记文学 2017年6期2017-06-21

  • 启功旧藏金石碑帖展暨启功论书绝句汇校本首发启幕
    式当日举行《启功论书绝句汇校本》首发式。缅怀启功先生书道国学成就及其为人治学的精神,展示一代大家的艺术风采。本次展览呈现的启功先生旧藏金石碑帖,包含金文、碑刻及法帖三大类,系先生生前挚爱藏品的首次集中展示,意义非凡。而《论书绝句百首》则是先生书法理论和诗词创作的结晶,可谓经典之作。本次发布的《启功论书绝句汇校本》是启功先生两部家藏本和一部草稿本的汇编,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难得的鉴赏和研习范本。从中国嘉德创建之初,启功先生就担任了中国嘉德鉴定委员会的顾问,也是

    公关世界 2017年24期2017-05-30

  • 论书绝句·评于右任(1879—1964)
    李 一论书绝句·评于右任(1879—1964)李 一李一 论书绝句·评于右任云烟变灭骨清雄,南帖北碑一径通。想见从心挥洒处,缘坡密竹起清风。于髯翁承关学一脉,敦品励行,早怀用世之志。初则兴学办报,继则追随孙逸仙,肇造共和,与有力焉。历掌审计、监察院,端悫耿正,弊绝风清,俨然公府柱石、国之大老。政务余暇,寄情翰墨,广罗墓志碑版,石门铭、龙门二十品尤所倾心,学古而不为所限,所作魏体行楷,体势奇逸,气格卓荦,刚柔相济,得未曾有。偶乘兴题额,人争宝之。杖朝后致力草

    传记文学 2017年5期2017-05-23

  • 论书绝句・弘一(1880—1942)
    李 一论书绝句・弘一(1880—1942)李 一李一 论书绝句・评弘一寸衷执象信难求,芳草连天忆旧游。尘影毫端都忏尽,悲欣底事上心头。弘一上人博通中西,学际天人,艺事靡所不究,究则靡所不精,并世才士鲜出其右者。愤国事日非,疾趋东瀛,以谋救亡之道。在日与诸生结春柳社,饰为茶花女,姿容曼妙,倾倒一世。归国掌教庠序,颇开风气,吴梦非、刘季武、丰子恺、潘颐翁诸子胥出其门。偶取西乐填以小词,谱为送别之章,流播众口,古道长亭,夕阳芳草,在在动人离思。年近不惑,忽断尘缘

    传记文学 2017年3期2017-03-29

  • 论书绝句・评鲁迅(1881—1936)
    李 一论书绝句・评鲁迅(1881—1936)李 一李一 论书绝句・评鲁迅两间荷戟独彷徨,狂热浩歌夜未央。写到荒碑秋正肃,意连广宇入苍茫。迅翁一代文宗,铸字为刃,融火于冰,荐血轩辕,横眉儒竖,孤诣苦心,知者亦众矣。郭鼎堂尝与笔战,往复论难,几于破口。天旋日转,乃逐时风而降心,托知己以输悃,推挹阐扬,不遗余力,至谓鲁迅无心作书家而所遗手迹自成风格,冶篆隶于一炉,远逾唐宋,直攀魏晋。虽谀辞满纸,要不失为个中人语。迅翁书精气内蕴,风骨外彰,清雅峻整、萧散沉雄兼而有

    传记文学 2017年2期2017-02-28

  • 从《论书绝句》蠡测启功的书法史观
    ■陈银平从《论书绝句》蠡测启功的书法史观■陈银平启功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并长于古文,精于诗词,德艺兼修,对中国当代书坛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启功先生不仅是一位继承传统又锐意创新的艺术家,书法品高神逸,画作灵动清新,诗词承古创今。同时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学者,学问博大精深,著述丰富严谨。其中,集中体现其书法、书论、诗词集大成之宏著《论书绝句》,全称《启功论书绝句百首》。前20首是启

    书法赏评 2017年3期2017-02-13

  • 这些书,开启了一个主题的巅峰
    在|2000年▼论书《悟空传》是今何在的“封神之作”。最初连载在新浪网金庸客栈,中国正值第一代网民的普及,《悟空传》的横空出世引领了网络文学的阅读和创作高潮,在网络上一直享有“网络第一书”的美誉,作者今何在也被誉为“内地网络文学第一人”,可以说,《悟空传》的出现开启了网络文学的全盛时代。▼语录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生我何用?不能欢笑。灭我何用?不减狂骄。也许每个人出生时都以为这天地是为他一

    阅读时代 2016年2期2016-12-01

  • 《松竹草堂论书—论清人书家》册选
    刘正成《松竹草堂论书—论清人书家》册选文/刘正成草堂论书之王文治一草堂论书之弘历二草堂论书之王文治二丙申仲春为《中国书法全集—清代名家卷》(之二)撰《清代中期书法综论》毕,玉兰花开,晴窗无事,拈毫作随笔数则竟成一册,因而自跋以识之。松竹梅花堂主人刘正成。板桥自叙云:善书法,自号六分半书。其《四子书》真迹更云,板桥既无涪翁之劲拔,又鄙松雪之滑熟,徒矜奇异,创为真隶相参之法,而杂之以行草,故所谓分者,实乃真隶之成分矣。某以为,如果说金冬心之漆书改变了隶书之书写

    艺术品 2016年9期2016-11-22

  • 论翰札书的艺术审美价值
    刘正成《松竹草堂论书—论清人书家》跋五百年前,即明代中晚期,自挂轴条幅书法的纯艺术书写出现并成为主流以后,翰札书一度不被认为是书法。赵之谦在《致胡培系札》中谈到自己书法时称:“弟于书仅能作正书。篆则多率,隶则多懈,草本非擅长,行书亦未学过,仅能稿书而已。”这里所谓“行书”即指挂轴条幅的大字行书,所谓“稿书”即指翰札的小字行书。在挂轴书法流行以后,这小字“稿书”在赵之谦包括他同时代人眼中曾不被认为是书法的,因科举时代谁人不会小字科考应用呢?因之成为一个很大的

    艺术品 2016年9期2016-11-22

  • 从《论书》看唐太宗书学理论与军事思想的关系
    艳如?摘 要:《论书》是唐太宗李世民从军事角度出发,以其对军事思想的把握和对戎马生涯的深切体会融合其丰富的书法实践经验而悟出的书法理论著作,在此篇中唐太宗以兵喻书,使两者建立了深切的联系,较同时代的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等以文学见长而无实战经验的文士而言别有一番建树,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系统,而且在书法实践上也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将从该篇论著入手,同时结合唐太宗其它论书著作,梳理太宗对书法和军事的相关论述,以期揭示其书学理论与军事思想之间的关系。关

    今传媒 2016年7期2016-09-07

  • 桂棹兰桨 中流击水 ——蔡显良博士书学艺韫摭谈
    长奖。著有《宋代论书诗研究》《康有为》等。主持教育部科研项目《元明清论书诗整理与研究》。蔡显良博士作为广东高等书法教育的殿军人物,集学术与艺术于一身,是一位遍涉诸家、旁参九流的学者型书家。他在书法研究方面,学术视阈甚宽,上溯汉简,下逮明清之季的书学无不精研探赜。其曾撰有《从尹湾汉墓简牍中的隶书说起》一文,介绍了汉简的笔画波磔分明、笔势流畅的特点及其字形在隶变中的意义。另外他在古人论书诗研究方面,宏辞博论,成果斐然。从唐宋诸家的诗赋中撷珠,掀示了古人精粹文笔

    书画世界 2016年6期2016-03-23

  • 论书绝句·评齐白石(1864-1957)
    文|李 一论书绝句·评齐白石(1864-1957)文|李 一李一 论书绝句·评齐白石长枪大戟世同惊,满纸天机逸态成。却笑老翁无计较,自高诗册掩书名。白石翁身世寒微,少以木作自给,初不甚识字。后得胡沁园识拔,始稍稍解书。晚岁自谓诗第一,其次则印,则书,则画,世不之信。观其自传,于毕生绘事、篆籀、诗文之嬗变记述綦详,独不及书,亦事之不可解者。察其书迹,从心之年面目方具,与暮齿尽变画法,同一机杼。白石之书固难胜其画其印,然情自心出,态随逸成,掇俗入古,以欹为正,

    传记文学 2016年12期2016-03-22

  • 王僧虔《论书》思想探微
    要]今存王僧虔《论书》应分为《论书》条目和《答竟陵王萧子良书》两部分。《论书》条目深刻地反映了南朝时期“上自天子,下自臣庶,互相陶淬,浸成风俗”的尚书风气 ,明确地提出了“天然与工夫”、“力与媚”等书法批评概念,初步建立了南朝时期的书法批评理论体系。[关键词]王僧虔 《论书》 思想王僧虔是中国南朝宋齐年间的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其曾祖王洽是王羲之的从弟,二人“俱变古形”,创新书体,为一代书坛领袖,祖父王珣,亦为东晋名家,为后代留下了著名的晋人法书真迹《伯

    艺海 2014年2期2014-03-28

  • 张宗祥、启功《论书绝句》研究
    用诗歌的形式来议论书法、评论书家,根据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著录统计唐朝以前的咏书辞赋约有三十篇,论述与书法相关的诗歌有梁武帝《咏笔》、梁简文帝《咏笔格》、梁宣帝《咏纸》等等。唐朝是诗歌的全盛时期,题材完备、诗作宏富、诗人众多,其众多的题材之中就有论书诗,据蔡显良在《唐代论书诗研究》中统计共有93首,还有咏书诗歌50首。①用诗歌的形式论述书法,在唐代以后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在宋代。这种以诗论书的形式在后来的发展中数量渐多,特征逐渐凸显,尤其到了

    文艺评论 2011年8期2011-08-15

  • “发矢中的兼听弦声”
    宋 远《论书绝句》一百首,首首论书,又不惟论书。知书与不知书,读者,莫不展卷粲然。作者以书法名世,且为赏鉴大家。一双善别真伪的慧眼,移以知人论事,却又极是通达。昔年阮文达启南北书派论之端,是后论家聚讼纷纭。作者乃从容言道:“六朝书派,至大小欧阳,始臻融会贯通。端重之书,如碑版、志铭,固无论矣。即门额、楹联、手板、名剌,罔不以楷正为宜。盖使观者望之而知其字、明其义,以收昭告之效耳。”而“书札简帖,只需授受两方相喻即可,甚至套格密码,唯恐第三人得知者亦有之,故

    读书 1991年4期199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