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体

  • 一君万民 ——近代日本宪政与国体的互生共融
    实施王政复古,以国体标榜天皇统治的独自性,同时学习西方宪政,使民参政,历经大正德谟克拉西、政党政治,终在持续扩大的对外侵略中趋向法西斯统治。通常认为,近代日本政治是民众、政党、众议院等民主宪政势力与天皇、枢密院、贵族院、军队等封建保守势力并存与对抗的过程,宪政体制与国体精神作为异质的内容此消彼长。而且对于宪政的考察,通常在于民众参政、政党发展、宪法条文等方面,对于国体的考察,则常在于思想文化或社会史研究之中,如支撑天皇大权的精神力量、蒙蔽民众的教化宣传以及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3-01-09

  • 国体概念在日本宪法学的引进 ——明治15年的宪法学序论*
    要的概念之一是“国体”,对此大致没有什么异议。梳理有关“国体”的涵义,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法律性涵义,它认为“国体是根据主权之所在而划分的”(1)穗积八束:《憲法提要 上巻》,有斐阁书房1910年版,第52页。本文在引用时,原则上将旧字体汉字改为新字体汉字。。相对立的另一种是历史性、伦理性涵义,它认为“国体观念是表示我帝国自开辟以来,万世一系之皇统居上的历史性事实,以及国民对皇室怀有举世难以比拟的崇敬忠顺感情的伦理性事实的观念”(2)美浓部达吉:《逐条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22年2期2022-11-26

  • 谭人凤人民主体观述论
    政治因素是国家的国体、政体问题;经济因素即民生状况,是国家以人民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因此,谭人凤论述人民主体观也就涉及国体、政体及民生等政治、经济问题。1912年2月6日,参议院通过了清帝退位的《优待条例》,其中有“清帝称号不变”的条款。2月8日,谭人凤在《致孙中山黄兴等反对保留清帝尊号电》中提出:“查优待清帝条件第一款,逊位之后尊号仍存云云,貌袭文明,实伏乱源,窃不敢取。夫君主、民主国体绝不相容,总统、皇帝名称自不能两立。今总统之外,再拥皇帝,非驴非马……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03-18

  • 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性地实现了三个完美结合
    本质与民主形式、国体民主与政体民主、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三个方面完美结合,从而创造了民主的新型范式——中国范式,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明中国特色和优势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一、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性地实现了民主本质和民主形式的完美结合任何类型的民主,都包含着外在的民主形式和内在的民主本质两个方面。从民主的构成要素来说,全过程人民民主由两个方面要素构成:一是人民民主,这是民主的本质,说明中国民主是人民的民主;另一个方面是全过程民主,这是民主的形式,说明中国

    理论探索 2022年6期2022-02-16

  • 全过程人民民主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优势
    和优势之二,是将国体民主与政体民主结合了起来,避免了西方民主不讲国体只讲政体或将国体与政体混同起来的弊端国体是指国家的性质,政体是指国家的形式,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服务于国体国体与政体共同构成一国的政治体系。通常情况下,国体是相对稳定的,而政体则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会有所变化,但这种变化一般不能改变国家性质;一旦政体变化影响到国家性质,原有的国体就会发生改变。如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影响到国体时,资产阶级专政就有可能被无产阶级专政所代替;反之,如果社会主义国家政体危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2年12期2022-02-03

  •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关于新型国家制度的理论主张与实践演进
    ;新型国家制度;国体;政体;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统一战线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378(2021)05-0034-18一、问题的提出国家制度作为围绕国家政权归属和国家权力运行问题而形成的各方面制度的统称,是一国保持良好政治秩序、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石。2019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国家制度建设的历程,指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1年5期2021-05-10

  • 南昌九龙湖隧道总体设计
    北向交通性主干道国体大道南延伸下穿九龙湖工程,隧道北起环湖路(北),南至环湖路(南),位于环湖路所围成的区域内。本工程的建成可加快南昌市赣江西岸南北向交通性主干道丰和北大道-丰和中大道-丰和南大道-国体大道城市干线性道路的建设进程,完善合理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为九龙湖新城的开发建设提供交通配套支持。其工程位置见图1。图1 工程位置图2 过湖形式的选择本工程主要目的为实现九龙湖南、北两岸国体大道的连通,需跨越的地区即为九龙湖水域。连接水陆交通,穿越水域的工程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11期2019-11-23

  • “好兄弟”不敌“做皇帝”
    外面听说您要变更国体,不知这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我们在地方上应该如何布置,能否预为密示?”袁世凯一听,反问道:“华甫,你我是多年的兄弟,像这样的谣言,别人相信,怎么你也信呢?确实,辛亥革命成功得过于容易,共和政体来得太快,如今三年多过去了,党人还在到处捣乱,使全国不得安宁,因此,就人心趋向而言,共和政体未必适宜我国。如今,有人组织了筹安会,准备研究一下国体问题,我也很想听听他们的意见,不知华甫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冯国璋进一步问道:“假如国体要变,总

    特别文摘 2019年11期2019-07-19

  • 梁启超与杨度:“人各有志不相强”
    制的运作。要变更国体,必须舆论先行,袁世凯深知,领导舆论者非梁启超莫属。1915年初,由袁克定出面,与杨度在北京小汤山宴请梁启超。当时,梁已退出政府,受聘清華学堂演讲写书。梁接到袁克定邀请赴宴,颇感意外,到达饭店后,他发现,仅这两位熟人在等他。袁克定解释:“没有外人,为的是可以随便谈一谈,不受任何约束。”谈来谈去,梁听出味道:袁不断地批评目前的共和国体不合乎中国国情,希望梁能够附和赞同变更国体之意。这本来就不符合梁启超的一贯主张,所以他力陈推翻共和变成帝制

    读书文摘 2019年4期2019-04-18

  • 国体的提出及其概念解析
    修修补补。2. 国体概念的提出国体就体育学术范畴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名词。概而言之国体是中国固有的、本有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的运动等不同叫法的统称。国体这一概念提出的初衷是把这些叫法不一而性质趋同的民族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民间传统体育、传统运动、传统体育运动、民族传统运动等等整合到国家层面的高度,聚沙成堆,形成类似于“国画”、“国医” “国乐”、 “国学”的表达方式。其实凡此种表达,一般具有两层涵义,一是此内容非常重要,可以说触及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5期2019-01-18

  • 对“人民共和国”的审视思考
    共和国” 政体 国体 政治愿景 审视思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之际,对人民共和国进行审视思考,并对政治愿景作一般性展望,对于总结历史经验、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大进程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人民和历史选择了人民共和国列宁说:“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对中国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驱使

    文教资料 2018年1期2018-04-09

  • 博采与调适:清季民初梁启超的“国体”“政体”认知
    中介大规模引进“国体”“政体”学说。因缘欧美日本不同时期的国家组织变化多端,各国学者关于“国体”“政体”的意涵指称及联系分别的理论各殊。“国体”“政体”纷歧复杂的关系不仅给国人带来认识上的困扰,更持续引发政见、立场互异的各方人士对如何取舍调适外来“国体”“政体”以适应本国国情的探索与争论。作为维新变法的急先锋,梁启超东渡日本后广泛吸收各种“国体”“政体”知识,并运用以指示中国政治改革的方向与路径。仔细考察梁启超纷繁驳杂、前后多变的“国体”“政体”认知,正可

    学术研究 2018年11期2018-02-21

  • 国体”与“夷夏”:鸦片战争前中英观念冲突的历史考察*
    方经验”。三、“国体”与体制:1830年前后中英冲突中的制度问题在阿美士德使团的使命失败后,东印度公司放弃了寻求与清廷直接交往的努力,在“广州体制”之下维持对华贸易。东印度公司董事部要求在广州的特选委员会“在与中国这样的政府进行的一切讨论中采取最为谦恭和克制的态度”。因为要使贸易持续下去,“就要忍受广州那些讨厌的限制”。e转引自Herbert John Wood, Prelude to War, The Anglo-Chinese Conflict 180

    学术研究 2018年6期2018-02-20

  • Polity的东方际遇—一个观念史的考察
    时,也有人使用“国体”和“政体”这两个古老的东方词汇来创造性地迻译Polity,使它兼具古老的东方意蕴与现代宪法学语境的双重意义,这便产生了Polity的两元论。两元论中的“国体”概念用以建构与维护君权至上的国家,而政体则保存了Polity的原意,用以型构现代政府,使Polity成为推进东方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概念工具。两元论率先产生于明治维新前后的日本,以将天皇制度纳入西方的宪法学概念体系,建构现代君主政体国家。中国学界最早译为政体,清末立宪运动中引入了日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8年3期2018-01-29

  • 清末“国体”“政体”区分说的源起与变异*
    莹清末以来,“国体”“政体”的涵义所指及其异同长期聚讼纷纭,难得一是,以至毛泽东1940年初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感慨“这个国体问题,从前清末年起,闹了几十年还没有闹清楚”①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年,第18页。。“国体”“政体”概念闹不清楚,其源起及关节在于《明治宪法》颁布后日本学者基于君主主权论、旨在尊崇天皇的“国体”“政体”区分说传入中国,由此衍生“国体”“政体”异同的无穷争论。近年来,学界对“国体”“政体”区分说在近代中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6期2018-01-19

  • 英国分权思想:从国体到政体的转变
    的关注点经历了从国体到政体的转变。关注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加深對于英国历史和分权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关键词:英国;分权思想;国体;政体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几百年的风雨洗礼中屹立不倒。在朝代更迭之际,流血的革命让英国人深深的恐惧。最终他们清楚的认识到,各阶级必须进行妥协,王权必须得到限制,并且做出更大的让步。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探索出政府权力运作的一整套体系,分权思想在其中发挥了指导作用。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理论,分权思想对于各个国家的政治分工的建设仍然具

    大东方 2017年4期2017-10-14

  • 成本效益视角下江西省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实证研究
    2015年南昌市国体中心的成本与收入明细数据,预测2016年——2018年三年的收入与支出,实证研究表明:与收入关联影响较大的是成本因素,同时对江西省大型综合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成本效益 运营管理 灰色系统 体育场馆一、引言近些年我国体育场馆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很多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举办,促进了体育场馆建设并成为城市开发的基础设施。然而当下普遍存在着体育场馆管理意识淡薄、运营模式保守、入不敷出、社会效益和成本效益日渐矛盾等问题,这些问题造

    财会研究 2017年4期2017-05-16

  • 日本“国体论”的内涵与机制浅析
    0871)日本“国体论”的内涵与机制浅析康家昕(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 100871)在现代西方经典政法理论看来,“国体”作为一个原生于东方国家日本的政法概念,其内涵具有多义性,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具有复杂性。这是由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日本乃至整个东亚的特殊民族背景和历史背景所决定的。可从现代西方经典政法理论的视角对“国体”概念进行观照与研究,以揭示“国体”概念的核心内涵及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挥作用的机制。国体;民族主义;主权决断“国体”一语源自中国古籍,最早

    长沙大学学报 2017年1期2017-03-25

  • 关于新民主政治
    东这里所谈的是“国体”问题。这个国体问题,从前清末年起,闹了几十年还没有闹清楚。其实,它只是指的一个问题,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资产阶级总是隐瞒这种阶级地位,而用“国民”的名词达到其一阶级专政的实际。这种隐瞒,对于革命的人民,毫无利益,应该为之清楚地指明。“国民”这个名词是可用的,但是国民不包括反革命分子,不包括汉奸。一切革命的阶级对于反革命汉奸们的专政,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要的国家。……至于还有所谓“政体”问题,那是指的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指的一定的

    领导月读 2017年11期2017-03-12

  • 国体明征”与近代日本宪法学的法西斯化*
    510275)“国体明征”与近代日本宪法学的法西斯化*张东(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广东广州510275)美浓部达吉的天皇机关说力图对明治宪法作民主化解释,这为近代日本政党内阁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却遭遇了以蓑田胸喜为代表的右翼学者的攻击,随着日本军部企图掌握政治主导权,以国体明征运动为契机,冈田启介内阁两次发布声明,抹杀天皇机关说,而与此同时,穗积八束、上杉慎吉等人的天皇主权说也一同受到批判,之后形成了以里见岸雄为代表的国体宪法学,国体完全凌驾于宪法规则,宪法学研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7年6期2017-03-11

  • 政体、国体与国家类型学发轫
    240)政体、国体与国家类型学发轫○张绍欣(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上海200240)政体和国体的分类及构造问题,是现代国家类型学的主要谱系。国体指的是国家的性质和统治的实质,政体指的是政府形式和统治的实现方式。西方政体学说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法开始,到20世纪的凯尔森的民主与独裁二分的理想型为止,经历了一系列损益变迁,却有着内在的谱系学逻辑。在现代主权理论和国家理论诞生之前,只有政体概念而没有国体概念。在现代主权理论和国家理论诞生之后,国体

    学术界 2016年10期2016-11-10

  • 文体与国体
    。关键词:文体;国体;民族国家;自由民权运动;言文一致中图分类号: K31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6)05-0070-06在日本近代民族国家转型的过程中,文体变革顺应了政治运动重心下移的趋势,政治运动也推动着文体的普及化和世俗化的进程。近代之前的日本社会,书面语的流行与统治阶层的偏好倾向有密切的关系。因为统治阶层手中掌握着政治权力,他们在获取了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垄断着文化教育阵地[1]。由于日本对中华文明的学习与吸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10-20

  • 国体与政体:中国外交战略的理论困境
    而且更进一步混淆国体与政体的区别,进而导致无法构思对内对外有前瞻性有说服力的崛起大战略。亡国与亡天下的差异中国在清末以前面对的外来威胁,包括过去五百年日本呈现的威胁,都是对政权或政府的威胁,而非对中国文明的威胁,所以,清初,在汉人政权的朱明亡国后,顾炎武可以痛定思痛,在《日知录》“正始”一条里,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差异。他说“易姓改号,之谓亡国”,又说: “仁义充塞,而至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2],天下在此处不是指高于国家位阶的世界或国际关系,不

    文化纵横 2016年2期2016-04-15

  • 文体与国体 ——日本近代民族国家转型中的文体变革
    641)文体与国体 ——日本近代民族国家转型中的文体变革靳志朋1,2(1.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2.日本爱知大学中国研究科,名古屋4618641)摘要:日本近代的文体变革与民族国家的转型是相辅相成的。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迈向了民族国家的征程。在国家意识的支配下,日本以东京话为标准建立“国语”来统合全体国民。随着民族主义的盛行,日本知识界在书面语系统着意削减汉字、增加假名,建构与“汉文脉”不同的“言文一致体”。通过报纸杂志的传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03-23

  •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统一战线国体
    毛泽东的统一战线国体观鲁法芹蒋锐摘要: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和人民共和国国体思想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与我党统一战线理论与政策的不同发展阶段相联系,毛泽东关于人民共和国国体的构想也分别经历了“人民的统治”“工农民主专政”“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等不同发展阶段。这并非巧合,它表明统一战线确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政治现象和政治生态,是毛泽东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勾画未来新中国国体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事实上,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中华人民共和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16年1期2016-03-19

  • “政治文明、政体与中国的立宪历程”主题研讨
    制变迁中的政体与国体问题。政体与国体问题,既是当代政治学的理论主题,也是当代宪法学的理论主题,这一主题尤需要政治宪法学路径的深入探索。“政治文明”的历史演进,不仅仅是我们直观理解的现代法治的发生史和中西立宪史问题,更包括理论上的制宪权难题在中西立宪史上的各自展开问题。本次主题研讨,就围绕着上述三大问题,组织了四篇文章。第一篇文章《政治宪法学视野下的“文明政体论”》,通过检点思想史的一个个案———休谟的“文明政体论”的来龙去脉,揭示现代立宪政府的权威来自从强

    学术界 2016年10期2016-02-26

  • 江西省第七届城市运动会赛后场馆经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① ——以南昌国际体育中心为例
    营现状,找出当前国体中心体育场馆运营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使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其中、提高南昌国体中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七届城运会 体育场馆 经营现状 效益体育场馆的建设为提高运动竞技水平和全民健身提供了场所,也是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载体,然而赛后体育场馆如何长期有效的经营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难题;该文以南昌国际体育中心为例,从消费者角度调查其自第七届城市运动会结束以来场馆经营状况,针对其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使其在提高经济效益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3期2015-12-05

  • “论证式”教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利器——以《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教学为例
    模块核心知识有“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国际组织”等,而就“国体”知识而言,又可引伸出“民主”“专制”等第二层级的知识等等,从而支撑起“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核心知识体系。在这个意义上,教学就必须体现核心知识,聚焦核心知识。二、“论证式”教学需要一个明晰的内涵论证过程内涵论证过程就是围绕命题探究论证命题的特征、本质、属性的过程,这是一种纵向的探究论证命题内涵的活动,而这种论证性的活动就是逻辑推导活动、思维启悟活动、观点 (看法)碰撞活动,通过论证性活动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04-18

  • 梁启超对国体与政体问题的研究*
    800)梁启超对国体与政体问题的研究*龚 培1,张 国2(1.武汉大学 哲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2.鹤峰县人民检察院,湖北 恩施 445800)梁启超研究国体与政体问题的理论建树,构成了梁启超宪政中国化理论的重要部分。该问题作为中国宪政模式的核心问题渐次展开,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发展成型,进而成为梁启超为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国设计现代政治制度的开端。以政治哲学为视角,以梁启超宪政思想为对象,以清末民初为历史背景,对梁启超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路线——国体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3-18

  • 1834—1898年间“国体”与“政体”概念的演变
    —1898年间“国体”与“政体”概念的演变邓华莹道咸以降,伴随译介西学而来的史地著作、“公法”书籍、报刊文章当中,“国体”与 “政体”各有不同的涵义,时人并未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后来日本的 “国体”、“政体”辗转传入中国,“国体”主要是论述推崇天皇的观念,较为少见,“政体”则内涵不一,常见的用法是指称立宪、共和等政治形式。总体而言,“国体”、“政体”到1898年仍是相对独立的两个概念。此后,日本法政知识中关系错综复杂的 “国体”、“政体”二词迅速影响国人的认

    学术研究 2015年3期2015-02-25

  • 1915年国体讨论中的学理问题探析
    34)1915年国体讨论中的学理问题探析李云波(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 200234)1915年关于君主制和共和制何者更适于中国的国体讨论是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讨论中各界学人为论证自己所提出的君主抑或共和主张的合理性,着重就国体政体的概念、国体讨论的合法性等基础学理性问题展开探讨,虽当时其政治智识还不成熟且意见不一,但讨论中多数论者基本都意识到西方先进政治理论和法理常识在该问题上的运用,为国人进一步明晰国体问题的本质和法理属性,并为进一步开展有

    泰山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02-13

  • “宪政为体,君主为用”:1915年国体讨论中的君主立宪主张
    为研究君主、民主国体何者适于中国,专以学理之是非与事实之利害为讨论范围,此外各事,概不涉及。[1](P130-131)以此为标志,民国史上对后来国家政治走向产生深远影响的国体讨论运动走进人们的视野。在此次政治思潮运动中,以杨度为首的一批君主论者基于当时中国的政治困境和历史传统,引证西方先进政治理论和长期的政治实践,认为辛亥革命后仓促建立的共和制度不适合中国,须通过改行君主制的途径来谋求宪政的实现。尽管此种主张囿于其自身认识的局限和当时中国急遽转型的大环境最

    泰山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2-13

  • 国体宪法学亚洲宪法学的先驱形态
    林来梵一、为何“国体宪法学”如所周知,“国体”一语是我国宪法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但殊不知,从当今国际宪法学的情形来看,这几乎仅限于我国宪法学而已,其他国家的宪法学一般不采用类似的用语。尽管如此,作为宪法学概念,“国体”并非我国所创生。正如当代加拿大学者John S.Brownlee所指出的那样,它是“日本历史上发展出来的一个最具有原创性的政治观念”。〔1〕See John S.Brownlee,Four Stages of The Japanese Kok

    中外法学 2014年5期2014-12-03

  • 坚持民主集中制,建设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动原则,还关系到国体,关系到国家结构形式,关系到党的领导。因此,学生要学好《政治生活》,理解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的内涵,必须全面把握民主集中制。关键词:民主集中制;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党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5-087-1一、坚持民主集中制就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所谓民主,就是指在统治阶级内部,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物的国家制度。当我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后,当时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2014年15期2014-09-16

  • 国体政体之分的两种版本
    510320)国体政体之分的两种版本涂四益(广东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大陆学界一般认为国家的阶级性质为国体,政府的组织形式为政体,台湾地区的学术界则认为国家采取共和制抑或君主制为国体,采取立宪制抑或专制统治为政体。这两种对于国体和政体的区分都有逻辑上的困难。政体不过是对于政权典型特征的概括,国体、政体概念之分,应该予以抛弃。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体”的意思,为根本、本性,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体”。以“国体”、“政体”、即国家或政府的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2期2012-04-12

  • 出国学习要立足“学以致用”
    方。外国与中国,国体不同,政体不同,学外国以施政,我则不知道这“政”该如何“施”,这“夷”如何“师”?如今的社会似乎求才若渴,为培养人才可谓是费尽心思:省外学习不够,国外学习不够,还非要到豪华的一流国家学习不可。省外挂职不够,国外挂职不够,还非要到世界强国挂职不可。一个区每年的投入是5000万元,一省呢?一国呢?又该花多少?有的人总以为学习就要花大钱,难道自古至今,有才华、有本事、有作为的人都是用钱造就出来的?学习是否有成,关键靠的是学习的专心致志精神,外

    党政论坛 2011年3期2011-08-15

  •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的民主思想初探 ——从国体和政体的视角
    思想初探 ——从国体和政体的视角●陈仕伟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粗线条地阐述了国体的民主和政体的民主。国体的民主就是指国家政权必须牢牢掌握在人民的手中,实现人民的自主;政体的民主就是指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后必须运用民主的手段,建立相应的民主制度。马克思的这个独特视角对于我们现在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马克思;《法兰西内战》;国体的民主;政体的民主;意义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以下简称《内战》)中全面总结了存在八十余天的巴黎公社的政治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0年11期2010-12-26

  • 战前日本的极端民族主义——以“国体明征运动”为中心的考察
    的“神之国”和“国体”发言,一时间舆论哗然。“希望国民牢记日本国是以天皇为中心的神国”(5月),日本“共产党……不承认天皇制,要解散自卫队,也不承认日美安保条约。与这样的政党一起,如何能保卫日本的安全、日本的国体?”(6月)。森喜朗的发言受到了国内外舆论界的严厉批判,但与其说舆论的反对是由于发言中的迷信色彩 (“神国”)和保守立场,不如说是因为战前曾与军国主义和天皇制法西斯主义有密切联系、战败后已从言语层面上消失的“国体”一词,却在战败半个世纪之后,从日本

    外国问题研究 2010年1期2010-08-15

  • 梁启超为何反“革命”
    在相对的意义上,国体显示国家的性质,比如君主制的国家姓“君”,民主制的国家姓“民”。政体不然,它不问国家权力握在谁手,它问的只是这个权力如何运作在晚近中国近代史的大裂变中,梁启超是个反暴力的改良派。他的改良主张,包括他身为一个政治活动家和政论家的一生行止,都可以标榜为他自己揭橥的八个字:“只问政体,不问国体。”当年孙中山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梁启超反对;但,后来袁世凯要推翻共和恢复帝制,他又起而反对。看起来,梁启超惯于以今日之我攻昨日之我,时人乃至后人亦常以

    中国新闻周刊 2009年10期2009-03-30

  • 现代日本的新画像
    明评介白著《日本国体的远景》战后日本经济以其惊人的高速发展而傲视全球,至六十年代已成为“经济大国”。日本国内外解释日本成功之道的书汗牛充栋,“日本经济模式”成为举世学习的“秘方”,在这方面日人可谓吐气扬眉。可是在政治和外交上便通然不同了。战后日本在国际政坛扮演的角色每每受人非议,认为日本战后的政治姿态被动、暖昧、退缩、自私,因而嗤之为“政治侏儒”。战后日本一直担当“经济巨人”和“政治侏儒”这二个不大协调的角色,但曾获得国内人民支持。踏入了七十年代,日人逐渐

    读书 1984年10期1984-07-15

  • 梁启超与《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长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孟祥才同志在《梁启超传》中评论此文说:“细读全文,人们将会发现,文章的字里行间,跳动的仍然是出自肺腑的娓娓规劝,文章的要害作在‘称帝选错了时候。”评论进一步说,“梁启超比任何人都更痛心中国君主政体的覆灭,比任何人都更想在中国恢复君主政体,也比任何人都热望今大总统袁世凯黄袍加身,登基称帝。”而且说,梁启超还在此文中唱出了“满洲皇帝万岁曲。”因此,“他不是什么反帝制派,而是货真价实的帝制派;他不是主张清室复辟的旧帝制派,而是倡导袁

    读书 1981年12期198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