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洞

  • 隧道浅埋偏压洞口段施工力学分析与加固措施探讨
    步:(1)开挖左洞左导坑;(2)施工左洞左导坑初期支护,设置中壁墙临时支撑;(3)开挖左洞右导坑;(4)施工左洞右导坑初期支护,设置中壁墙临时支撑;(5)左洞拱部及核心土第一次开挖;(6)左洞拱部初期支护;(7)左洞核心土第二次开挖;(8)左洞仰拱混凝土灌筑及隧底填充;(9)拆除左洞中壁墙,整体浇筑二次衬砌;(10)开挖右洞右导坑;(11)施工右洞右导坑初期支护,设置中壁墙临时支撑;(12)开挖右洞左导坑;(13)施工右洞左导坑初期支护,设置中壁墙临时支

    福建交通科技 2023年9期2024-01-25

  • 双连拱隧道无导洞施工技术及变形特征研究
    单口掘进,以隧道左洞作为先行洞。当先行洞施工进展到100 m时,开始从出口向进口施作右洞。在右洞进尺达到40 m,开始施作仰拱;为减小右洞爆破对左洞二衬的影响,右洞进尺达到70 m时,左洞二次衬砌开始施作,左洞二次衬砌浇筑完成50 m开始施作右洞二次衬砌。隧道具体施工进尺如图4所示。图4 无导洞法施工进尺示意Fig.4 Schematic diagram of construction footage without guide hole在开挖左洞下台阶接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3年11期2023-12-12

  • 连拱隧道三导洞和台阶法施工工法的比较
    墙浇筑→4 开挖左洞上台阶→5 左洞上台阶初支施作→6 开挖右洞上台阶→7 右洞上台阶初支施作→8 开挖左洞下台阶→9 左洞下台阶初支施作→10 左洞二衬施作→11 开挖右洞下台阶→12 右洞下台阶初支施作→13 右洞二衬施作。(2)三导洞法施工步骤次序为:1 开挖中导洞→2 中导洞初支→3 中隔墙浇筑→4 左洞左导坑开挖→5 左洞左导坑初支→6 右洞右导坑开挖→7 右洞右导坑初支→8 左洞右导洞开挖→9 左洞右导洞初支→10 左洞二衬施作→11 右洞左导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23年4期2023-12-03

  • 预裂光面综合爆破在层理发育隧道中的应用
    岩体稳定性一般,左洞拱顶围岩较完整,右洞拱顶层理发育较破碎,层理发育较明显,拱部无支护时可能产生坍塌、冒顶,爆破开挖后,找顶过程中拱顶出现较大超挖,拱顶右侧局部出现“平顶”现象。集中降雨时,洞室可能出现点滴状或淋雨状出水。2 爆破机理与预裂爆破原理2.1 爆破机理2.1.1 动力学理论炸药爆破时,强大的冲击波冲击和压缩周围的岩体,在岩体中激发成强烈的应力波。当应力波达到自由面时,从自由面反射而形成拉伸应力波,当拉伸应力波的强度超过岩体的极限抗压强度时,则产

    中国公路 2023年12期2023-08-04

  • 特大跨隧道在双侧壁岛坑法施工下的数值模拟
    析右洞分步开挖对左洞初期支护的影响规律,以及右洞开挖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规律。(1)左洞先行施工模拟隧道整体模型中,左洞先行施工,采用开挖后对模型整体位移清零进行模拟[4]。(2)右洞浅埋暗挖模拟对于特大跨的开挖方式及支护工艺,多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本次设计吸取双侧壁导坑法成功经验,隧道采用导坑分6 步开挖,左右侧导坑先行,而后开挖中部导坑上台阶,最后开挖中部导坑下台阶,初期支护及时封闭、落底[5]。双侧壁导坑法用于V 级围岩右线隧道施工,描述如下:一个全断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3年2期2023-03-12

  • 三步梯隧道出口端右洞病害成因分析
    日完成二衬施工。左洞:ZK70+780—ZK70+465段于2020年7月14日—2021 年 9 月 27 日完成开挖,2021 年 4 月 4 日——2021年10月10日完成二衬施工。该隧道为三车道大断面隧道,设计为低瓦斯隧道,开挖揭露后经鉴定为高瓦斯隧道,出口端地质条件异常复杂,加之采空区影响,右洞347m 历时20 个月才完成开挖支护。1.2 病害出现过程(1) 2021 年 4 月 13 日,左洞开挖至 ZK70+645 时(出口向进口掘进),

    交通世界 2022年19期2023-01-08

  • 既有单线隧道扩建方案优化及施工力学行为分析
    二次衬砌;⑧开挖左洞上台阶;⑨左洞上台阶支护;⑩开挖左洞下台阶;左洞下台阶支护;施作左洞二次衬砌①开挖支护既有隧道;②修建中隔墙;③开挖右洞侧壁导坑;④右洞单侧壁导坑支护;⑤开挖右洞上台阶;⑥右洞上台阶初期支护;⑦右洞下台阶开挖;⑧施作右洞二次衬砌;⑨开挖左洞侧壁导坑;⑩左洞单侧壁导坑支护;开挖左洞上台阶;左洞上台阶初期支护;左洞下台阶开挖;施作左洞二次衬砌①开挖支护既有隧道;②修建中隔墙;③开挖右洞第一层;④右洞第一层支护;⑤开挖右洞第二层;⑥右洞第二层

    西部交通科技 2022年6期2022-09-30

  • 双连拱隧道下穿既有地铁结构预加固方案及开挖工法比选研究
    法进行对比研究,左洞为先行洞,开挖循环进尺为3 m。图5 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步骤图6 CRD法开挖步骤工况1: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①中洞开挖及中墙施作;②左洞左导洞上部开挖初支及临时支撑支护;③左洞左导洞下部开挖及初支施作;④左洞右导洞上部开挖及初支及临时支撑施作;⑤左洞右导洞下部开挖及初支施作;⑥左洞中导洞上部开挖及初支及临时支撑施作;⑦左洞中导洞下部开挖及初支施作;⑧左洞拆撑及二衬施作(右洞开挖时序同左洞)。工况2:采用CRD法开挖。①中洞开挖及中墙施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2年4期2022-09-06

  • 南寨隧道进口端左洞偏压支护技术应用
    影响,隧道进口端左洞出现偏压现象[1]。针对隧道偏压这一问题,专家学者已经开展并得出了不少研究成果。文献[2]提到以回头沟隧道工程为例,对回填法、削坡法、地表注浆法等偏压隧道地表处理措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地表处理措施对隧道偏压产生的影响。采用注浆法注浆后,拱顶及左、右拱肩的竖直位移均比注浆前降低90%以上,但注浆区域水泥-水玻璃浆液使围岩密度增大,引发了应力场的重新分布。文献[3]建立考虑实际地形状况的隧道三维计算模型,分别采用台阶法和分步开挖法,以不

    广东公路交通 2022年2期2022-05-14

  • 小净距隧道爆破施工对先行洞二次衬砌混凝土的控制措施
    经项目部研究决定左洞先行组织施工,做好围岩分级开挖、洞身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等施工工序,右洞根据征拆进展情况及时组织施工。该施工部署方案面临先行洞(左洞)二次衬砌混凝土工程先于后行洞(右洞)围岩爆破施工,后行洞(右洞)洞身爆破开挖产生的震动波对先行洞(左洞)二次衬砌混凝土结构安全及实体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为将该影响消除或降至最低,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予以控制。2 隧道施工工艺流程寨头隧道围岩开挖采用控制爆破施工方法,施工中严格遵守“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2年1期2022-03-15

  • 衬砌背后空洞对连拱隧道结构受力和破坏的影响研究
    分别位于连拱隧道左洞拱顶、右拱肩以及中墙顶部,重点研究连拱隧道结构安全性及破坏规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拱顶空洞尺寸(深度和角度)变化时连拱隧道结构整体渐进破坏的过程。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揭示连拱隧道衬砌背后空洞病害机制奠定基础。1 模型试验方案1.1 试验设备及材料配制1.1.1 试验仪器设备试验装置主要包括台架自身、加卸载装置和监测仪器。台架内部空间尺寸为3 m×0.3 m×1.6 m,由基座、定制钢板、已开孔的有机玻璃板等组成。6台千斤顶下方放置压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22年1期2022-02-24

  • 福建省山区高速公路弃土对隧道安全性的影响分析
    长970 m, 左洞长916 m, 左右洞平均长943 m,属于中隧道,弃土场设置于右洞右上方(图1)。郑坊隧道为双洞四车道隧道, 其中左洞长1100 m,右洞长1062 m,平均长1081 m,为长隧道,弃土场设置于左洞左上方(图2)。 七宝峰隧道为双洞四车道隧道,其中左洞长4454 m,右洞4419 m,平均长4436.5 m,弃土场设置于右洞右上方(图3)。图2 郑坊隧道典型断面计算模型图3 七宝峰隧道典型断面计算模型1.2 项目地质条件3 个弃土场

    福建交通科技 2021年9期2021-12-28

  • 上覆路堑开挖对既有下卧大断面隧道影响研究
    看出,下沙溪隧道左洞在DK0+620附近出现最大影响区,总位移极值达7.025 mm;右洞在DK0+580位置出现最大影响区,总位移极值达4.218 mm。左洞与挖方边坡的距离较右洞近,位移也显著大于右洞。3.2 隧道关键位置剖面变形规律左洞DK0+620剖面变形情况如图5所示。图5 左洞隧道变形规律 从图5(a)可以看出,上方边坡开挖完成后,既有隧道主要变形是向正上方(z轴正方向)隆起。将隧道沿底部仰拱中心点断开,展开成直线,得到该隧道随着开挖过程变形发

    铁道勘察 2021年6期2021-12-27

  • 中隔壁法开挖工序对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稳定性影响研究
    下四种开挖工序:左洞先行、正向开挖;左洞先行、反向开挖;右洞先行、正向开挖;右洞先行、反向开挖。其中左洞一侧为沟侧,右洞一侧为山侧。正向开挖,指的是先开挖左洞右侧、右洞左侧,再开挖左洞左侧、右洞右侧;反向开挖的工序则相反。小净距隧道四种开挖工序如图2所示。图2 中隔壁法四种不同开挖工序4 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开挖有限元模拟以笔架山隧道为背景,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计算,探讨中隔壁法四种不同的开挖工序对隧道围岩和初期支护结构的变形影响。4.1 工程概况笔架山隧道位

    北方交通 2021年11期2021-11-27

  • 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进洞工序分析
    顶5.1 m, 左洞上表面距离洞顶17.8 m,左、右洞间距10 m,隧道单洞宽度12 m,偏压角度为30°。1.1 围岩及支护参数本次模拟选取2 种围岩参数, 上部围岩较差,下部围岩为基础, 围岩较好, 计算选用Morhcoulomb 强度准则进行计算, 模拟隧道开挖完成后围岩的变形及初期支护的受力情况,计算所用围岩的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 所示, 初期支护情况如表2所示,初期支护物理力学参数如表3 所示。表1 围岩物理力学参数表2 初期支护情况表3 初期支

    福建交通科技 2021年5期2021-09-14

  •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山体滑坡综合治理
    况寒山口隧道出口左洞洞门桩号为ZK78+266,明暗分界桩号为ZK78+256,隧道出口左洞边仰坡开挖施工时间段为2018年5月27日~2018年6月5日,进洞时间为2018年7月23日。截至2018年11月4日,隧道出口左洞掌子面里程为ZK78+185,仰拱施作里程为ZK78+266~+232,二衬施工里程为ZK78+246~+234(第一板)。1.3 滑坡情况11月5日左洞爆破后监控量测数据显示洞内收敛、沉降突然发生明显增大,最大沉降达3cm/d,初支

    安徽建筑 2021年9期2021-09-10

  • 偏压小间距隧道施工力学行为及围岩破坏规律
    距D=0.4B,左洞隧道拱顶距离地表线20.75 m,右洞隧道拱顶距地表线42.5 m,隧道明显受偏压作用,因地质作用岩体主要分为强风化岩层及粉质砂岩两部分,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如图1所示。由设计规范[1]可知隧道开挖的影响范围一般为0.5~2.5倍的洞径,隧道左侧边界取34 m,右侧边界取62 m,下部边界取57 m,纵向计算长度取40 m。位移边界条件在隧道左右两侧x轴方向约束,隧道底部固定约束,在隧道前后沿z轴方向约束,顶部为自由面不进行任何约束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1年9期2021-09-06

  • 车行横通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
    ,长1032m;左洞起止桩号为ZK19+179~ZK20+191,长1012m。车行横通道左洞桩号为ZK19+440,右洞桩号为YK19+449,车行横通道一侧有另一人行横通道,外轮廓距离人行横通道外轮廓仅3m。施工横通道需破坏原有主洞隧道的衬砌,且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围岩产生扰动。车行横通道采用上下台阶法施工,每循环进尺为1榀工字钢的间距。采用开挖台车作为作业平台,手持风钻钻孔,楔形掏槽,光面爆破。根据现场情况,需增加一定的超前支护措施及锁脚锚杆。Ⅴ级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6期2021-06-04

  • 特长岩溶隧道斜井段涌水应急处置
    并进入正洞施工,左洞小里程施工至ZK46+464,大里程ZK48+966;右洞小里程YK46+958,大里程YK48+483。左洞小里程掌子面围岩为Ⅳ(SF4C),采用全断面法,左大里程Ⅲ级(S3JT),全断面。涌水时,左洞累计开挖2502m,右洞累计开挖1505m。1#斜井正洞段反坡排说明:采用多级接力反坡排水装置,及时将掌子面的积水梳理、收集至临时集水池,并用管道输送到斜井与主洞交叉口泵站位置,采用185kW大功率泵站集中将水引排到洞外,通过四级沉淀池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8期2021-04-10

  • 双隧洞盾构开挖过程中卵砾石层变形离散元分析
    开挖分2个过程:左洞开挖与右洞开挖。在数值模拟过程中,先开挖左线,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设置盾尾空隙,待上部地层沉降完成后再开挖右线。(1) 左洞开挖。在距场地模型中轴线左侧8.80 m位置开挖左洞左洞中心位于距模型中心线8.80 m处,洞底距模型底边3.00 m。图3为左侧隧洞尺寸及盾尾空隙设置图,其中盾壳外径为9.07 m,衬砌外径为8.80 m,盾壳外壁与衬砌外壁在底部相切。初始场地模型生成后导入盾壳外壁,删除盾壳外壁内所有卵石颗粒,但不在盾壳外壁处设

    人民长江 2021年3期2021-04-02

  • 城区大断面浅埋小净距隧道全断面开挖条件下围岩力学特性分析
    示意图其中:Ⅰ—左洞隧道;Ⅱ—左洞道系统锚杆支护区域;Ⅲ—右洞隧道;Ⅳ—右洞道系统锚杆支护区域;Ⅴ—中夹岩柱。整个施工过程主要分为2 施工步骤:(1)对左洞隧道Ⅰ进行开挖,同时进行左洞隧道初期支护Ⅱ,每次循环进尺;(2)对右洞隧道Ⅲ进行开挖,同时进行右洞隧道初期支护Ⅳ,每次循环进尺;2 计算模型的建立2.1 基本假定本文数值模拟计算采用有限差分数值平台FLAC3D建立数值分析模型,以此来模拟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压力的变化情况。岩土材料在物理力学特性上存在较大

    江西建材 2020年12期2021-01-05

  • 隧洞钻爆法开挖方案比选
    度[3]。方案一左洞的振速最大为0.15cm/s,满足规程要求,但是左洞拱顶监测点振速达到了29.47cm/s,超出规程要求的最大值。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台阶法爆破方案下各部分岩体存在较大的开挖跨度,布药量随之增加,导致爆破过程中同时产生的压缩应力波重叠作用大大增强,浅振面切线向拉伸应力明显增大。应力的增高导致周围岩体振速加大,引发裂缝。方案二左洞的振速最大为0.17cm/s,满足规程规定,左洞振速最大值18.24cm/s位于拱底,而且从拱顶至拱底的各点振速逐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0年10期2020-11-05

  • 基于流固耦合作用的偏压连拱隧道稳定性分析
    果1) 连拱隧道左洞沉降监测根据实际施工过程,双侧导洞开挖工法在左洞开挖中,对拱顶监测主要分为6 个阶段:多孔钽金属加强块重建II、III型Paprosky髋臼骨缺损主要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区感染、假体无菌性松动、髋关节脱位和血管神经损伤是较常见的并发症,在围手术期应该多加防范。第一阶段(1~12 d),左、右上导洞开挖完成至下导洞开挖前,此阶段产生的左洞拱顶沉降变化值,占左洞总沉降值的6.5%。第二阶段(13~22 d),左、右下导洞开挖完成至左洞上台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20年3期2020-10-24

  • 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力学效应分析
    坑施工法,在隧道左洞掌子面完成支护(工序③)时,拱顶沉降a为-7.92 mm,c点沉降为-9.88 mm,b点的位移相对较小。左洞右边墙的a2水平方向位移相对较大,累计达到-8.79 mm,但均小于规范要求累计100 mm。(2) 左洞掌子面开挖支护(工序⑤)完成后,拱顶下沉a点变化最大,为-16.48 mm,隧道拱顶左侧的c点变化值相对较大,为-14.77 mm,右侧的b点变化位移较小。左洞右侧水平向位移值较小,a2水平向的位移值为-8.14 mm,a1

    中外公路 2020年4期2020-09-14

  • 佛岩寺隧道陡峭大角度斜交进出洞施工技术
    证进出洞安全,对左洞出洞施工技术进行优化,采用“右洞先进洞,由横洞挑顶进入左洞,反向小导洞出洞”方案。经过实际工程的监测和验证,本施工方案大大降低了交叉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1 工程概况兴延高速公路佛岩寺隧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隧道进出洞洞口位于梯子峪沟西沙路北侧山体中部。该洞口段地形起伏变化较大,且分布有危岩体,微地貌特征为陡崖与陡坡。隧道洞口段地面高程介于400~560 m,其中洞口与沟谷谷底高差达60 m,在紧邻陡崖坡脚部位,洞口与陡崖坡顶高差达1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7-07

  • 高原地区特长隧道洞口冻土冻融力学特性及施工控制技术
    控制性工程。隧道左洞全长12 790 m,右洞全长12 782 m。隧道为80 km/h一级分离式双洞四车道公路隧道,隧道路面设计高程为4 248 m(进口)~4 117 m(出口),隧道最大埋深约1 152 m。图1 隧道进洞口隧道进洞口如图1所示。隧道进洞口位于两沟交汇山脊处,左洞位于山脊居中偏西南位置,右洞位于山脊偏西南斜坡。洞口上覆盖第四系冲积卵石土,厚度为15.50~18.50 m。由于岩土层强度较低,大规模的开挖容易使土体失稳,从而产生崩塌或者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07-02

  • 偏压连拱隧道渗流-应力耦合分析及处治技术研究
    果3.1.拱隧道左洞沉降监测隧道拱顶沉降向下取正值,左洞断面沉降曲线见图1。图1 ZK112+665 断面拱顶沉降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23~40d 由于上台阶开挖过程中较为严重的破坏了围岩稳定性,锚喷会逐步稳定拱顶位移沉降;41~55d 开挖过程中引起沉降但随着二次衬砌的及时闭合成环,抑制了拱顶位移,沉降时态曲线已成收敛趋势;56~75d 由于右洞上台阶的开挖引起左洞“断崖式”沉降位移。在右洞开挖过程中,对左洞的位移场产生扰动,致使左洞沉降收敛稳定的状态破

    江西建材 2020年3期2020-04-14

  • 大跨隧道穿越浅埋偏压段处理方案探讨
    洞长407 m,左洞长478 m。隧道净宽14.50 m,近期为双向四车道通行(含硬路肩),远期可升级为双向六车道隧道,隧道单洞最大开挖跨度为17.06 m,最大开挖高度为11.49 m,属大跨扁平隧道。琅琊山隧道主要穿越粉质粘土、强~中风化千枚状页岩、强~中风化硅质页岩等软弱地层,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整体稳定性差,隧道围岩级别为Ⅴ级~Ⅳ级,其中Ⅴ级围岩约占71%。琅琊山隧道右洞定远端洞口K13+703~K13+765段与自然冲沟斜交,冲沟长130 m

    山西建筑 2019年20期2019-11-18

  • 拱顶背后空洞影响下非对称连拱隧道结构裂损规律
    )[19]设计,左洞为三车道,右洞为两车道,将隧道初期支护、二次衬砌视作整体,具体断面尺寸如图2所示。模型长×高为120 m×47.23 m,左洞拱顶埋深h为17 m,模型左右边界设置水平约束,底部施加竖向约束。图1 数值计算模型Fig.1 Numerical calculation model图2 隧道断面尺寸Fig.2 Cross-section size of tunnel围岩采用Mohr-Column 模型,采用模型试验中围岩材料的原型参数,模型下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7期2019-08-13

  • 穿越高层建筑群浅埋软弱岩体隧道施工力学数值模拟研究
    衬施作完毕后开挖左洞,施工步序与右洞相同。采用midas GTS软件进行模拟施工。表1 模型计算参数表2 模型材料截面特性2.1 支护结构力学分析根据midas GTS软件计算结果得到右洞开挖完成时初支最大压应力与拉应力云图见下图4。由图4可知右洞初支完毕后右洞最大拉应力为1.88 MPa,最大压应力为5.97 MPa,压应力集中于右洞左侧拱肩拱脚部位,左洞开挖时右洞受扰动最大拉应力为1.88 MPa。左洞开挖过程中,最大拉应力位置逐步改变至中夹岩侧拱肩部

    中国锰业 2018年6期2019-01-02

  • 高速公路某隧道变形监测
    。2016年3月左洞也出现了衬砌、路面开裂现象,为准确掌握某隧道衬砌裂缝的动态变化,对某隧道裂缝进行了变形监测。1.2 隧址区地质情况1.2.1 地形地貌隧址区地形地貌极为复杂,因地质构造、岩性特征、风化剥蚀差异,明显分为两大地貌景观。即东部盖层为主的构造剥蚀低中山区;中西部老变质岩出露的构造剥蚀中山区;其间穿插洪积平原区、河谷平原区、黄土丘陵区、中山峡谷区、黄土覆盖中山区、黄土覆盖梁峁区、山间河谷区。总体地形中部高,两翼低。1.2.2 工程地质隧址区跨越

    山西交通科技 2018年5期2018-12-06

  • 富水软弱围岩隧道工程施工方案分析
    左右洞同时开挖、左洞超前右洞10 m、20 m、30 m、40 m、50 m,及左洞贯通后再开挖右洞等7种不同计算工况。同时,对比研究了5 m厚帷幕注浆圈和不设帷幕注浆方案。计算工况情况见表2。表2 计算工况表2.3 计算结果及分析数值计算中通过逐步移除开挖轮廓线范围内的岩土体模拟隧道开挖过程,开挖完成后进行初期支护施工,同一隧道进出口端同时开挖。整个计算过程分为初始平衡和开挖支护两个主要阶段,其中第1步为初始平衡步,获得初始应力场与渗流场,后续隧道分步开

    西部交通科技 2018年2期2018-06-14

  • 下穿建筑物及浅埋近接隧道施工力学行为分析
    移量明显的不同,左洞拱顶位移量比右洞拱顶的位移量要少50 %。图5 围岩最小主应力云图(单位:Pa)图6 围岩竖向位移云图(单位:m)3.2 衬砌内力分析(1)上部隧道未开挖前与开挖后轨道交通六号线衬砌结构内力比较分析(图7~图10)。图7 六号线衬砌在上部隧道开挖前弯矩(单位:kN·m)图8 六号线衬砌在上部隧道开挖后弯矩(单位:kN·m)图9 六号线衬砌在上部隧道开挖前轴力(单位:MN)图10 六号线衬砌在上部隧道开挖后轴力(单位:MN)(2)桩基础处

    四川建筑 2018年1期2018-03-08

  • 城市浅埋隧道近接桩基的施工力学行为分析
    二衬支护完毕后,左洞侧导坑开始开挖2 m;(11)左洞侧导坑初支施作2 m;(12)左洞上导坑开挖2 m;(13)左洞上导坑初支施作2 m;(14)左洞核心土开挖2 m;(15)左洞临时支护拆除,二衬浇注2 m(图1)。图1 直中墙连拱隧道横断面2 数值模拟分析2.1 计算模型根据围岩条件和隧道结构型式,采用Flac3D仿真模拟软件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模型纵向长56.5 m,房屋前后各约20 m。将独立桩基单独建立模型(实体单元),桩基按平面图设6×10

    四川建筑 2017年6期2018-01-05

  • 研究浅埋偏压隧道下穿桥梁的施工方案
    浅后深,即先施工左洞后施工右洞;工况2:先深后浅,即先施工右洞后施工左洞)。表1 围岩力学参数取值2 计算结果和处理分析2.1 沉降沉降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4#~6#桥墩范围内,工况1和工况2沉降曲线相似,地表位移最大值出现在两洞的拱顶上部,先行洞上部沉陷受后行洞施工影响程度较小;产生沉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中导洞施工与两侧弧导洞施工,基本可以形成所有沉降量;5#~6#桥墩范围内,工况1和工况2沉降量与范围都比4#~6#桥墩范围大,要求在此处加密设置沉降观测点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7年10期2017-12-27

  • 姜屯隧道浅埋段冒顶原因分析及处治对策
    路纵七线姜屯隧道左洞进口浅埋段冒顶坍塌事故为例,分析了隧道发生冒顶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治方案,实践证明,采取的处治措施是可行的。隧道施工冒顶处治措施1 前言南平市地处山岭重丘区,具有南方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特征。近年来随着国家及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原有的交通设施已无法满足交通量增长的需求,根据规划要求,及受地形、水文、地质等条件限制,或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保护自然环境,在普通公路建设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隧道工程,由于隧道施工都在山体内进行,二衬之前均属于

    福建交通科技 2017年3期2017-07-05

  • 基于数值分析的大跨度隧道拓宽沉降规律研究
    0+680里程处左洞拱顶处开挖沉降曲线图图14 K0+680里程处左洞拱腰处开挖沉降曲线图图15 K0+680里程处左洞拱底处开挖沉降曲线图从图10可看出,两个开挖方案拱顶的趋势与沉降值基本一致,原开挖方案最大沉降量为4.7mm,新开挖方案为4.6mm,隧道施工过程中,开挖阶段沉降约占总沉降量的75%~78%,拆除临时支护后沉降增加约25%~30%,但总体沉降量较少。施工过程中除应控制好开挖过程中的沉降外,拆临时支护后,二衬应及时制作,并加强对拱顶沉降的监

    福建交通科技 2017年3期2017-07-05

  • 非对称结构偏压小净距隧道施工工法数值分析
    双侧壁导坑法,分左洞先行和右洞先行两种情况共6种工法进行数值模拟。对比6种工法下洞周位移、中间岩柱水平位移和应力、地表位移及初衬轴力的变化。小净距;非对称结构;偏压隧道;数值模拟;中间岩柱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本文研究的隧道为某在建小净距隧道,围岩级别分布为Ⅲ~Ⅴ级,以Ⅴ级为主。隧道左洞为三车道,最大开挖宽度17.7 m,最大开挖高度11.65 m;右洞为两车道,最大开挖宽度13.2 m,最大开挖高度10.55 m。隧道埋深20 m,偏压角度30°。为减小边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7年3期2017-05-13

  • 边坡作用下连拱隧道施工方案比选分析
    一次完成。先开挖左洞的动态数值模拟∶先开挖左洞的开挖方案分为14 个施工步,具体施工步为:(a)中导洞开挖;(b)中导洞锚喷支护;(c)施作中墙;(d)中墙顶部回填与横撑加固;(e)左洞上台阶开挖;(f)左洞上台阶锚喷支护;(g)左洞下台阶开挖;(h)左洞下台阶锚喷支护;(i)左洞施作内衬;(j)右洞上台阶开挖;(k)右洞上台阶锚喷支护;(l)右洞下台阶开挖;(m)右洞下台阶锚喷支护;(n)右洞施作内衬。主要施工步网格图如图3:图3 先开挖左洞施工过程模拟

    福建交通科技 2015年2期2015-04-24

  • 特长隧道施工通风技术
    空气流通通道,因左洞设计标高大于右洞1.56 m,洞内污浊空气易汇集于左洞流出,所以考虑右洞作为新鲜空气供应通道,左洞作为污浊空气排出通道。通过风机前的横洞和左洞组成风流循环系统,在左洞沿线设置多台射流风机,将污浊空气排出洞外,在右洞相应位置安装轴流风机,抽取新鲜空气送入洞内。5.2 通风流量计算(1)计算参数按供给每人新鲜空气量m=3 m3/min;坑道施工通风最小风速Vmin=0.25 m/s,正洞最大开挖面积SZ=96 m2;开挖爆破一次最大药量a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5年6期2015-03-21

  • 渝广高速全线首条隧道 ---清平隧道贯通
    程---清平隧道左洞近日顺利贯通,这意味着清平隧道成为渝广高速全线首条贯通的隧道。清平隧道为全线第二长特大分离式隧道,全长7 251 m,其中,左洞长3 653 m,右洞长3 598 m。清平隧道地质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隧道建设过程中,建设方克服多次突水、突泥和瓦斯等地质灾害,于今年年初实现右洞贯通。按计划,今年底,除华蓥山隧道外,渝广高速重庆段的其它土建工程将基本完工。目前渝广高速四川段也在顺利推进,全线有望在2017年前后建成通车。待全线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5年7期2015-02-23

  • 基于围岩特性的黄土隧道力学性能分析
    洞在开挖时滞后于左洞5个开挖步,每个开挖步开挖0.7 m。图1 乔原隧道计算模型表1 模型计算参数3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考虑到边界效应的影响,选取隧道左洞开挖至y=24.5 m,右洞开挖至y=17.5 m处的模型进行分析,首先考察了隧道开挖后左右洞的应力场分布情况。3.1 不考虑结构性影响时的隧道变形分析图2 双洞开挖后塑性图双洞开挖后的塑性图2说明,隧道开挖后其洞周发生了明显的塑性破坏,且呈现出规律性。左洞周围基本为过去发生的塑性破坏,而右洞周围靠近左洞

    山西交通科技 2015年4期2015-01-12

  • 三导洞施工法对偏压连拱隧道周边围岩的影响
    洞开挖;Ⅲ为开挖左洞上半断面核心土;Ⅳ为开挖左洞下半断面核心土;Ⅴ为右导洞开挖;Ⅵ为开挖右洞上半断面核心土;Ⅳ为开挖右洞下半断面核心土;①为施工中导洞临时支护、锚杆及中墙;②为施工左导洞支护;③为施工左洞上半断面锚杆支护;④为施工左洞仰拱和回填土,并施工左洞二次支护使左洞闭合;⑤为施工右导洞支护;⑥为施工右洞上半断面锚杆支护;⑦为施工右洞仰拱和回填土,并施工右洞二次支护使右洞闭合。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为了反映出实际施工对隧道和围岩的影响,整个开挖模拟尽量接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4年2期2014-09-21

  • 基于盾构扩挖法的地铁联络线施工力学分析
    :a盾构施工;b左洞上部开挖、喷混凝土、安锚杆;c左洞下部开挖、喷混凝土;d左洞施工二次衬砌;e右洞左上部开挖、喷混凝土、安锚杆;f右洞左下部开挖、喷混凝土;g右洞右上部开挖、喷混凝土 、安锚杆;h右洞右下部开挖、喷混凝土;i右洞施工二次衬砌。双侧壁导坑法扩建的模型见图3,其施工工序为:a盾构施工;b左洞上部开挖、喷混凝土、安锚杆;c左洞下部开挖、喷混凝土;d左洞施工二次衬砌;e右洞施工右导洞、喷混凝土;f右洞上部中心开挖、喷混凝土、安锚杆;g右洞上部右侧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4年7期2014-07-05

  • 大跨度小间距偏压隧道施工模拟
    际情况进行简化,左洞偏压相对标高为60 m,右洞相对标高为25 m。左右边界和下边界受到法向位移约束,上边界为自由面。计算模型见图1。2.2 模型参数及基本假定为了简化计算,做出以下假定:⑴采用平面应变和圣维南原理,不考虑空间效应。⑵隧道围岩和支护为各向均质、同性、连续。⑶采用摩尔-库伦模型,材料处于弹塑性。⑷初始应力场只有岩体本身重力。⑸本文研究隧道开挖对岩体的扰动情况对比,不考虑二次衬砌的作用。⑹开挖顺序的模型不考虑空间效应的影响,开挖瞬间释放40%地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3-18

  • 非对称小净距隧道合理施工方法和工序分析
    壁导坑法4种,分左洞(小洞)先行和右洞(大洞)先行两种施工顺序,计算分析所采用的工法按表2进行。计算围岩使用标准ANSYS提供的理想弹塑性本构关系,其屈服准则为D-P(Drucker-Prager)准则,其他如锚杆、喷混凝土等均使用弹性本构关系。边界条件按照隧道力学理论分析结果确定。考虑边界效应,隧道的左右边界选取5倍洞径,隧道横断面方向为175m,底部选取3倍洞径,考虑实际埋深,隧道垂直方向为123m,左右边界约束水平位移,下边界约束竖直位移,上边界为自

    山西建筑 2013年29期2013-08-20

  • 大断面小净距公路隧道现场监测分析研究
    拱顶下沉度来说,左洞比右洞稍微大一些,左右洞的下沉值分别是15 mm 和11 mm,洞口变形大于洞身段,这表明了开发右洞对左洞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表1 中,数据显示出围岩变形和稳定的时间跟地质的条件也有着一定的关系,拱顶下沉的变形程度和地质条件成反比的关系,和稳定时间成正比。有了锚喷的支护的五级围岩,开挖的初期拱顶下沉增长较快,下沉速率减小,变形缓慢增长,之后基本达到稳定,对于三、四级的围岩来说,锚喷支护后能更快达到稳定,下沉速率也会有所减缓。图2 拱顶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3年12期2013-08-05

  • 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的力学特性及方案比选研究
    物理力学参数隧道左洞埋深20m,右洞埋深12m,偏压角从左至右依次约为46°、15°、8°,模型中有节点1315个,单元1529个。 分四种开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如图2-图5。图3 第二种开挖方法(工况二)图4 第三种开挖方法(工况三)图5 第四种开挖方法(工况四)2.3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计算分别模拟重力场和隧道开挖施工过程。通过对重庆南山隧道出洞口冲沟浅埋偏压段工程实例模拟计算,对比分析了隧道施工力学响应行为,得到以下一些主要结论。2.3.1 围岩位移特

    重庆建筑 2013年1期2013-02-09

  • 明月山特长隧道通风竖井联络道施工技术
    cm。通风竖井与左洞送风、排风通道交叉口位于K8+690~K8+600 段,左线排风通道口位于K8+680 处,送风通道口位于K8+620 处,右线消防排烟口位于YK8+676.58 处。左洞排风道长68.56m,左洞送风道长68.56m,右洞消防排烟通道长61.26m,通风联络道总长198.38m。2 工程特点2.1 联络巷道断面大小不一,总共有9 种大小不同的衬砌断面,所需衬砌模具多、测量放样困难。2.2 右洞消防排烟道与左洞正洞立体交叉,左洞洞项最厚

    河南科技 2012年24期2012-11-07

  • 节理岩体中双向八车道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优化分析
    期工程A3标段,左洞桩号为ZK10+841~ZK11+586,隧道长度为 745 m,右洞桩号为 YK10+818~YK11+565,隧道长度为747 m,左右两洞基本为平行设置。该隧道设计内空断面净宽为19.9 m、拱高为10.94 m、含仰拱总高度为12.84 m,单洞标准断面内轮廓面积(路面以上)为128.97 m2,含仰拱面积为 159.49 m2(见图 1)。开挖毛洞中间岩柱净距11.7~15.3 m,即(0.59~0.77)B(B为隧道最大开挖

    岩土力学 2012年3期2012-11-02

  • 浅埋小净距偏压隧道地震响应特性与承载力安全分析*
    双洞分离式隧道,左洞起讫里程K24+080~K24+413,长333 m。其中洞身IV级围岩250 m,V级围岩83 m;右洞起讫里程YK24+080~YK24+410,长330 m,其中IV级围岩270 m,V级围岩60 m。隧道左右洞净距从闻喜端向济源端逐步扩大,闻喜端16 m,济源端19.5 m,整个隧道按照小净距隧道考虑。隧道隧道内轮廓采用三心圆形式,单洞净跨约13.5 m。隧道洞身基岩为太古界混合花岗片麻岩,遭受过多次地质构造运动,根据《中国地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2年4期2012-08-08

  • 某超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分析及研究
    图2中反映得知:左洞拱顶下沉值在工况10~13,17~18、右洞拱顶在工况14~18增大趋势较为明显。这说明左、右洞拱顶在各自中导洞开挖支护过程中及临时支护拆除时围岩变形较大。这一变化规律较容易理解,但需指出的是,对于临时支护的拆除过程需密切关注拱顶下沉的监测,并禁止较大范围同时拆除临时支护,这要求在拆除部分临时支护后应及时施作二衬,只有二衬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继续拆除临时支护。左洞拱顶最终下沉值大于右洞拱顶,这是因为左洞为先行洞,后行洞右洞开挖时会对左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2年1期2012-06-29

  • 非对称地表荷载对浅埋大断面隧道影响分析
    )。第三步:隧道左洞上部开挖(图4中1),临时支护及永久初期支护(图4中2)。第四步:隧道左洞中部开挖(图4中3),临时支护及永久初期支护(图4中4)。第五步:隧道左洞下部开挖(图4中5),临时支护及永久初期支护(图4中6)。第六步:隧道右洞上部开挖(图4中7),临时支护及永久初期支护(图4中8)。第七步:隧道右洞中部开挖(图4中9),临时支护及永久初期支护(图4中10)。第八步:隧道右洞下部开挖(图4中11),临时支护及永久初期支护(图4中12)。第九步

    重庆建筑 2012年5期2012-03-29

  • 南京地铁小净距隧道施工力学及工序优化研究
    ,支护结构受力与左洞先行正好相反,并且安全系数最小值更小,支护最大压应力会增大。综合考虑轴力、弯矩、安全系数、压应力及塑性区,宜先施工左洞(断面小),利用施工偏压消除或减弱非对称小净距结构偏压作用。④隧道宜采用非对称设计,加强左洞中岩墙侧支护参数,而后行洞背离中岩墙侧支护需加强参数,与先行洞规律相反。小净距隧道 力学行为 施工工序 中岩墙 结构偏压随着我国城市地铁的飞速发展,小净距隧道由于其占用空间小、彼此互通的特点得到了大量应用[1-2]。在地形和地质条

    铁道建筑 2012年1期2012-02-02

  • 双洞八车道小净距公路隧道七步台阶法开挖数值模拟
    接钢筋等。(3)左洞各导坑步开挖完成后,初期支护最大压应力为9.7 MPa,最大拉应力为0.104 MPa,当右洞开外完成时,最大压应力为11.6 MPa,最大拉应力0.227 MPa,最大压应力增加量为19.6%,最大拉应力增加量为118.3%。(4)隧道初期支护结构最大主应力满足规范[9]要求,初期支护处于安全状态。5.2 初期支护轴力为了解初期支护内力随施工步序变化情况,设置了以下内力监测点位,如图4所示。图4 隧道支护结构内力监测点布置隧道初期支护

    铁道标准设计 2012年8期2012-01-27

  • 客运专线单双线过渡段分岔隧道施工效应三维数值分析
    施工部分,先开挖左洞,并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右洞开挖20 m以后,开挖左洞,并对分界里程掌子面进行初期支护。支护均为每一循环开挖结束后立即支护,但是由于实际中初期支护施作后,各种原因造成的支护并不能马上受力,因此初期支护滞后开挖掌子面一个循环进尺,即每一循环开挖时让上一循环的初期支护刚度发展到100%。3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3.1 连拱段围岩稳定性分析3.1.1 围岩受力特性研究隧道围岩材料一般为拉压异性体,其抗拉和抗压强度相差极大。围岩的抗拉强度都比较低,

    铁道建筑 2011年4期2011-05-08

  • 茜阳隧道出口病害处治技术研究
    5+245;隧道左洞进口桩号为ZK24+ 774、出口桩号ZK25+231。两洞轴线之间的线间距为33.15 m。茜阳隧道出口位于山脊上,右洞横向地面线坡率为30°(即偏压30°),如图1所示。隧道区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山坡较陡,自然坡度35~50°,上覆坡残积土(Qd1+r1)和强风化变质砂岩,厚度为30~50m,下伏基岩为震旦系楼子坝组变质粉砂岩,其产状为180°∠40°。隧道区上部地下水主要为风化基岩中的裂隙-孔隙水,水量贫乏,受大气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11年3期2011-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