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浅予

  • 张江舟:热爱生活、衷于生活、表现生活的叶浅予
    叶浅予先生为代表的上一代画家在创作上一直紧随时代,他们关注生活、忠于生活、热爱生活继而表现生活。在漫画时期,叶先生以自己切实的生活经历为基础,塑造出了以“王先生”为代表的漫画形象,在当时的上海甚至全国范围都引起了轰动。在漫画创作中,他表现出了非凡的编排人物故事的能力,也逐渐训练出了在短时间内捕捉人物动态和生活化场景的能力。这两者对他后来画速写、画国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叶浅予先生的速写成就非常突出,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超过同时期的画家,对他来说,

    艺术品鉴 2023年25期2024-01-30

  • 摄影之外的庄学本
    的这册影集,是叶浅予的旧藏——庄学本1945年9月来到成都后所赠。庄学本与叶浅予年龄相仿,唯成名稍晚。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两人都有到访印度的经历。1943年夏天,经爱泼斯坦介绍,叶浅予作为访问记者前往印度兰姆伽,参观中国远征军受训,并绘制漫画宣传抗战。兰姆伽距离佛教圣地菩提伽耶不远,叶浅予向郑洞国借了吉普车,参观了摩诃菩提寺。叶浅予回到加尔各答后,举办了重庆、香港题材的作品画展,当地书店选取其中的二十二幅作品编印了一册名为《今日中国》的画集。庄学本和叶浅予

    书屋 2024年1期2024-01-20

  • 影像
    9 年4 月,叶浅予在美协坐谈会本页下图:叶浅予 80 年代对页上图:民国廿八年于香港 吴润荪、叶浅予、戴少夫对页下图:叶浅予1981 年在建德新安江本页左上:1989 年春节与周思聪摄于北京本页右上:叶浅予访何香凝本页左下:美苗子(左)、齐白石(中)、叶浅予(右)1949 年在齐白石画室本页右中:1992 与黄永玉于香港《叶浅予画展》本页右下:1993 年,北京师生联合画展,学生献花本页左上:叶浅予与孩子们本页右上:叶明明(右)与父亲叶浅予(中)本页左下

    艺术品鉴 2023年25期2024-01-11

  • 舞蹈人物
    在舞蹈速写上,叶浅予造诣独到,善于用简练、灵动的线条,艺术地再现舞蹈者的身姿、神情,充满个性魅力。叶浅予舞蹈速写的美妙身姿,是照相机无法摄取的。舞蹈人物速写难画,因为它是动中之动,特别是用毛笔在渗晕性极强的生宣纸上直接写画,难度更大,如果没有对舞蹈人物的深刻理解和长期观察以及对中国画笔墨语言的熟练掌握,是难以胜任的。本页左图:叶浅予《凉山》60×46cm 1961 年本页右图:叶浅予《凉山舞步》68.7×45.3cm 1963 年对页上图:叶浅予《鄂尔多斯

    艺术品鉴 2023年25期2024-01-11

  • 旅居成都
    45 年初夏,叶浅予偕同戴爱莲访问印度归来,双双来到成都,在张大千家中住下,一来向张大千学习中国画笔墨技法,二来在成都等待摄影家庄学本,并约张大千同往康定采风,张大千欣然应允。叶浅予6 月初来到成都,一直到9 月初去康定,整整住了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中,叶浅予几乎天天看张大千作画。张大千作画有个习惯,旁边要有人陪他说话,叶浅予就在旁边一边看他作画,一边听他谈画,从而使自己在中国画的造型要旨和笔墨技法上获益甚多。本页图:叶浅予《青城滑竿夫》17×11cm 19

    艺术品鉴 2023年25期2024-01-11

  • 叶浅予的『民族学』
    1951 年,叶浅予创作了第一件反映新中国政治主题的中国画《中华民族大团结》。1990 年,他将不同民族的舞姿融合在一个画面里,创作出了《中华民族大团结之舞》。虽然题材相似,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在《中华民族大团结之舞》中,叶浅予不是表现时代政治所需要的思想主题,而是体现各民族日常生活中的淳朴感情,没有叙事,没有情节,突出的是各民族人民热爱生活、纯真爽朗的民族性格。本页图:叶浅予《中华民族大团结之舞》画稿上图:叶浅予《苗岭踏青》画稿 31.5×21cm 197

    艺术品鉴 2023年25期2024-01-11

  • 理论名家
    叶浅予的口袋中常备的速写本随时记录着眼前的人物和风景,他的思绪和双手同时也在不停地记录自己对绘画、对婚姻、对人生的态度与感悟。边走边看,边写边画,是叶浅予『游戏人间』的方式,也是他作为一位艺术家从实践到理论的不懈钻研。叶浅予曾告诫学生『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是相辅相成的,只行路不读书可不行』,他的确在学习、实践、积累、创作的过程中,完成绘画与理论研究相融的探索。仅1982年至1988年的7年间,叶浅予所写的文章就超过了10万字,『画思未稀文思健』是对叶浅予晚年

    艺术品鉴 2023年25期2024-01-11

  • 叶浅予“写”舞
    马明宸对页图:叶浅予《倮倮之舞》纸本设色30.5×31.5cm 私人收藏叶浅予是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大家,他以自己独特的少数民族舞蹈题材人物画独树一帜、闪耀画坛,尤其是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大写意人物画,更成为现当代中国画坛上的奇葩。他笔下轻歌曼舞的少数民族人物形象,为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坛增添了几分人性、几多光彩。叶浅予画舞其实是有一个艺术探索过程的,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一些偶然的社会契机促成了叶浅予的探索转向与艺术奇境,从社会学的角度

    艺术品鉴 2023年25期2024-01-11

  • 画舞高峰
    世纪六十年代,叶浅予的舞画进入了创作高峰期,有动态轻盈的《扇子舞》、表现异国风情的《神曲》《印度舞》、粗犷而豪放的《凉山舞步》、用笔恣肆而传神的男女西藏舞等等。此件《高原之春》创作于1964 年,尺寸较大,表现了一片春景中,少数民族男女载歌载舞的热闹景象。叶浅予在《细叙沧桑记流年》一书中曾写:“也巧,河北省广宗县文化馆的施胜辰给我送来1966 年在邢台创作的《民兵大演习》大幅,加上曾在1981年参加过中国画研究院展的另一大幅《高原之春》一共凑成八大件,在美

    艺术品鉴 2023年25期2024-01-11

  • 以“线”造型叶浅予的中国画转型路径
    文=张敏对页:叶浅予《傜人之舞》前言漫画时期的叶浅予受美国连续漫画影响,侧重表现画面的叙述和批判功能;由速写始,叶浅予开始真正释放出“线”的张力,在传统绘画中领会到了“目识”“心记”“意测”的“心法”表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叶浅予在绘画上,尤其是舞蹈人物画上开始解放笔墨,寻求自由的表达,其将速写方法与墨色相结合,呈现出其速写与国画之间紧密的关联性,最终达到“以线造型”“以形写神”的艺术境界。左图:美国连续漫画《教教爸爸》中图:叶浅予连续漫画《王先生》右图:

    艺术品鉴 2023年25期2024-01-11

  • 由诗乡画城往摩登都市 ——叶浅予的艺术之初
    熟知的艺术大师叶浅予叶浅予的家乡桐庐原是浙江的一个闭塞的小县城,地方不大,人口不多,但其山水之景冠绝天下,更有“画城”之美誉,自古以来便是孕育诗文书画之地,只一条富春江便引来无数文人墨客之赞颂,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这样得天独厚的风光,为叶浅予的童年赋上了一层天然的艺术色彩,也为他后来转向国画创作埋下了伏笔。叶家住在桐庐县的太平桥一带,桥头的太平庙每逢特定节日便演起热闹的芦茨戏,叶浅予耳濡目染,打小便是戏迷。戏曲人物的扮相身段,可以说

    艺术品鉴 2023年25期2024-01-11

  • 邢台之行
    对页图:叶浅予《邢台民兵演习》1966 年叶浅予艺术馆藏“1965 年秋季开学,全校师生开赴河北邢台参加农村四清整社运动……画完村史,调回南石门(南石门有误,应为大路村)画民兵组建史,最后调到邢台市画阶级斗争史。在南石门(大路村)时,遇到邢台大地震,地震中心在铁路东,我们在铁路西,震动不大,这时我们正在画民兵史,为了安全,民兵指挥部为我们挖了一个防震大地窖,工作和休息全在地窖里……我画民兵史特别来劲。我被分担画一幅民兵大演习场面。试用壁画构图法,打破时空限

    艺术品鉴 2023年25期2024-01-11

  • 苗区转型
    日军攻陷香港,叶浅予与客居香港的大量文化人士一祥,纷纷撤回内地。沿途先后在衡阳、桂林举办个人漫画展。1942 年10 月初到达贵阳。在《在苗区作画》一文中,叶浅予写到:在苗区住了两个月,白天出门采访画速写,晚间在住处琢磨如何表现苗区生活。首先考虑的是形式问题,还用《战时重庆》那种漫画速写形式吗?尽管那套画已经开始运用中国画的笔法,造型仍带有夸张变形的漫画气质,显然不符合我在苗区感受到的自然而质朴的美。几次尝试,逐渐明白漫画手法已不适用,新的表现方式必须另辟

    艺术品鉴 2023年25期2024-01-11

  • 名家谈
    2 年4 月 叶浅予在广州美院创作40岁时到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任教,47岁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74岁任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他在美术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渡过了四十多个春秋。退休后仍专注写作与创作,与学生办艺术研讨会、艺术行路团……多方面的艺术成就让诸多名家钦佩敬仰,他的学生美术家、文艺研究学家傅以新始终怀念着恩师顽皮有神、好奇观察世界的炯炯双眼,徐悲鸿称:『中国倘有十个叶浅予,便是文艺复兴大时代来临』,范迪安评叶浅予:『他对现实世界永

    艺术品鉴 2023年25期2024-01-11

  • 没骨法
    法。众所周知,叶浅予先生人物画创作最突出的成就便是“以线造型”,但早在上世纪40 年代他已开始实践以没骨的方式来画人物。这件速写作品《昌都舞步》凸显出他熟练、精准的用线能力,《巴安弦子》却突出了“块”和“面”的效果,以墨色直接写出。本页图:叶浅予《昌都舞步》16×11cm 1945 年 图片来源:中国嘉德对页图:叶浅予《巴安弦子》37×25cm 纸本设色 1946 年 私人收藏

    艺术品鉴 2023年25期2024-01-11

  • 张仃:传统、技法、生活
    1992 年 叶浅予与张仃1949 年的春天,解放战争的胜利,激动人心,东大军入关,北京解放……当时我正在沈阳,从北京报纸上,看到文化界欢迎解放军入城的消息中,有老朋友的名字—叶浅予。已经有十几年未曾见面了,在战争中的十几年,尤其感到长久。在抗日战争初期,上海和南京的一群漫画家,组织了一个漫画宣传队,叶浅予是领队。从上海到南京,到武汉,开抗日漫画展览会,画街头抗日宣传画。当时我还是个青年,而叶早已是成熟的、著名的漫画家了。他在团体中,由于艺术成就、社会经历

    艺术品鉴 2023年25期2024-01-11

  • 范迪安:留住生命 ——叶浅予速写谈片
    校庆的日子里,叶浅予先生的亲属遵照叶老生前的遗愿,将他的大批作品捐赠给他执教过半个多世纪的学院,其中就有好几箱速写。我和壁画系主任孙景波教授代表学校前往接受捐赠,清点作品。那日,好几位同学埋头工作了大半天,才将成本成札的速写清点完毕,共有近8000 张。景波先生当即决定,他正在主编的《中国素描经典画库·叶浅予》这一本就主要选用这批捐赠中的作品。叶浅予先生生前已出版多种由他自己选定或同意的速写集,由于这次捐赠的机缘,便有了他去世后新的一本且收入许多未出版作品

    艺术品鉴 2023年25期2024-01-11

  • 国画宗师
    图』一卷初稿。叶浅予《苗乡山水》纸本 1945 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1977年70岁再次回桐庐故乡,沿富春江,登山涉水,完成『富春山居新图』第二稿。1980年73岁五月,完成第三稿『富春山居新图』。1982年75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1985年78岁桐庐县人民政府为先生修建一所十四间房的画室,先生题名画室为『富春画苑』。1990年83岁上海美术馆举办『叶浅予画展』;完成《富春江人物画谱》一百幅。1992年85岁在香港举办叶浅予个人画展;『叶浅予师生艺术行

    艺术品鉴 2023年25期2024-01-11

  • 叶浅予:香港历险记 ——我在抗日期间的一段经历
    撰文=叶浅予 图片提供=广汇美术馆前言抗战爆发后,叶浅予是“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负责人及“上海漫画宣传队”领队,1938年6月成立的中华全国漫画界抗敌协会,他当选为理事,是当时漫画界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叶浅予先生性格耿直,疾恶如仇,曾带队慰问淞沪抗战将士,亲眼目睹日军的暴行。在1938年2月作于武昌的一幅漫画上题写“不要忘记我们的世世仇敌!”表现出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深刻仇恨。《香港受难图》(又名《“逃出香港”组画①叶浅予《逃出香港组画》年份待考 册页十六开

    艺术品鉴 2023年25期2024-01-11

  • 叶浅予的转折点
    王尧礼对画家叶浅予来说,一九四二年的贵阳之行是忘不了的,因为此行改变了他的艺术道路。以前他画漫画、速写,以后他画中国人物画。一九四一年底,日军攻陷香港,他与客居香港的大量文化人士一祥,纷纷撤回内地。沿途先后在衡阳、桂林举办个人漫画展。一九四二年十月初到达贵阳。十月七日在富水路商友俱乐部举办“叶浅予漫画展”,票价两元,内容是两组画,“重庆小景” 五十四幅,“逃出香港”二十幅。有对敌人的控诉、嘲弄,有对社会不平等的揭露,有对前线将士的颂扬,有对逃亡途中种种困

    艺术品鉴 2023年25期2024-01-11

  • 《王先生》到《天堂记》 ——漫画大家叶浅予
    才漫画家的出现叶浅予是以长篇故事漫画《王先生》成名的。王先生单名一个“盛”字,20 世纪前期的上海市民,瘦长条、尖鼻子、两撇胡子,长袍马褂,太阳帽,像个半土半洋的乡下财主。他有个矮胖的太太,有个爱打扮的女儿,还有个朋友小陈—一位短小粗壮、蒜头鼻子厚嘴唇、怕老婆、喜欢趋炎附势的年轻人。他们的故事由家庭而社会,参与其中的有达官贵人、太太小姐、警察小偷,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小故事连续不断,滑稽而引人入胜。《王先生》的创作,最初借鉴英文报纸所刊一个美国胖子惧内的漫

    艺术品鉴 2023年25期2024-01-11

  • 徐悲鸿:叶浅予之国画
    页图:徐悲鸿向叶浅予发出的北平艺专聘书叶浅予先生素以漫画著名,驰誉中外, 近五年来,方从事国画,巡礼敦煌,漫游西南西北,撷取民间生活服饰性格及景物。三年以前曾在重庆中印学会公开其随盟军军中及至印度旅行之作与新国画一部陈列展览,吾时赴观,惊喜非常, 满目玲琅,爱不忍去,即定购两幅,但最重要之幅,已为人先矣。漫画家之观点在捕捉物象之特著性格,从而夸张之,其目的在于人以更深之刺激,此杜米埃( Daumier )之所以伟大也,浅予在漫画上之成功当然握有此种能力;而

    艺术品鉴 2023年25期2024-01-11

  • 叶浅予笔下的桐庐味道
    余暇捕鱼佐餐/叶浅予摄(选自《富春江游览志》)本页中:富春江鲥鱼/叶浅予摄(选自《富春江游览志》)本页右:七里泷中垂钓客/叶浅予摄 (选自《富春江游览志》)中国美术界一代宗师叶浅予(1907-1995),是土生土长的桐庐人,18 岁以前一直居住生活在桐庐县城,因而从小烙下故乡的饮食习惯。此后对家乡美味总是念念不忘、津津乐道。因而晚年每每回家乡桐庐小住时,寻味美食也成了他情系故土的必修课。而且他还把桐庐味道,融入其诗文与画稿。叶浅予画中的桐庐味道叶浅予是中国

    艺术品鉴 2023年25期2024-01-11

  • 叶浅予的中国画
    撰文= 刘曦林叶浅予1907 年生于浙江桐庐,在山明水秀的富春江边度过了童年。他1925 年始赴上海谋生,直到抗日战争期间,主要从事漫画创作,是一位高产的漫画家,最有名的作品是长篇漫画《王先生》和《小陈留京外史》。在旧中国,他凭直观表现生活里的种种现象,披露官场的腐败,社会上的丑态,趣实兼到,发人深省,也带有当时小市民的欣赏趣味。那些漫画反映了他当时对社会的认识程度,显示了画家的聪明才智,但并没有完全体现他最初的艺术兴趣。他只是在1944 年所作的组画《我

    艺术品鉴 2023年25期2024-01-11

  • 从《富春山居新图》到《富春人物画谱》叶浅予献给故乡桐庐“两尽其美”的精神文化财富
    1991 年 叶浅予于富春画苑作为桐庐籍著名画家、原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叶浅予(1907-1995),在三四十年前相继创作过的《富春山居新图》和《富春人物画谱》。可以说,这一轴山水长卷和百幅人物画谱,是叶老献给故乡桐庐“两尽其美”的精神文化财富,是他晚年故乡情的别样表达和集中呈现。叶浅予的《富春山居新图》,是他回应清朝诗人王修玉“今日已无黄子久,谁人能画富春山”之问,从1976 年至1980 年历时五个年头,三易其稿,用心创作的山

    艺术品鉴 2023年25期2024-01-11

  • 难忘的康定之行
    撰文= 叶浅予左图:叶浅予《康川道上·马帮伙计》16×12cm 1945 年右图:叶浅予《康川道上·马帮头》16×12cm 1945 年9 月16 日……约五里,渡过急流湍湍的雅水,回到川康公路。三十里,飞仙关午餐,第一次看见“溜索”渡河的惊险场面。一条直径两寸粗的竹索,扎紧在两岸岩石上,渡河的人自备一个特制的对剖木筒,套在竹索上,用棕绳绑紧,绳的另一头绑在自己腰部,出发时耸身一跃,可以溜过竹索的一半,后一半就得使用腕力,抓住竹索,一手倒一手攀缘过去,直达

    艺术品鉴 2023年25期2024-01-11

  • 叶浅予:香港历险记 ——我在抗日期间的一段经历
    撰文=叶浅予从事国画教育,以舞蹈、戏剧人物为主的国画创作。擅人物、花鸟、插图、速写等。曾为茅盾小说《子夜》、老舍剧本《茶馆》等书插图,出版个人画集多种。创作长篇漫画《王先生》《小陈留京外史》、组画《天堂记》等,著有《画馀记画》和《十年恶梦录》。叶浅予主题创作与插图艺术研究展展览现场前言:抗战爆发后,叶浅予是“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负责人及“上海漫画宣传队”领队,1938 年6 月成立的中华全国漫画界抗敌协会,他当选为理事,是当时漫画界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叶浅

    艺术品鉴 2023年13期2023-08-22

  • 叶浅予佚简及佚文
    发,香港沦陷。叶浅予从港脱险,与戴爱莲、徐迟、盛舜、罗寄梅等人历尽艰苦,于1942年2月抵达桂林,准备由桂转赴渝。1942年4月26日,中华全国美术协会桂林分会成立,叶浅予当选为理事,理、监事会决定筹开美展,出版刊物,举办研究会、作品观摩会,计划组织美术家俱乐部等。6月27日至6月29日,叶浅予假依仁路社会服务处举行个人漫画展。1942年7月12日,贵阳版《中央日报·今日谈》第四版上刊登了叶浅予写给“××兄”的一通信,题为《漫画家叶浅予来信》。“编者案”云

    书屋 2023年1期2023-05-30

  • 叶浅予在上海时期的职业实践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的职业实践,是叶浅予人生经历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叶浅予没有受过专门的美术教育,主要靠自己边工作边学习,将工作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逐渐深化,总结出“目识、心记、臆测”的写生规律和“漫画-速写-中国画”的创作体系。本文通过分析这一时期叶浅予的职业经历、社会背景、艺术观念,探讨多种职业实践对其艺术创作的影响。一、叶浅予在上海时期的职业经历叶浅予上海时期的职业经历主要是围绕美术相关行业,这个过程是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借鉴学

    大众文艺 2023年6期2023-04-10

  • 试论叶浅予的漫画生涯
    412000)叶浅予是我国当代中国画大师,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叶浅予在画坛上的名声首先是因他的漫画成就而确立的,因此他又被人们称为中国漫画的先驱。综观叶浅予的漫画创作,对我们了解当代中国漫画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冲锋陷阵”的早期创作1925年,叶浅予从桐庐赴上海去三友实业社当练习生,畸型繁荣的上海、世态各异的市民阶层、自身频繁的就业与失业以及艰难的生存环境,使他对人生和社会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味。由叶浅予创作并发表在《三日画报》上的第一幅漫画作品《两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11-26

  • 从美国样式到中国经典:叶浅予连续漫画《王先生》本土化实践研究①②
    了读者的视线。叶浅予的连续漫画《王先生》于1928年4月第一次与读者见面,它比公认最早连载(共一年多)的连续漫画《改造博士》晚了4个多月,却“风头始终不衰,而因着后起之秀的推挤,反而成为连续漫画的老前辈。”[1]43作为中国近现代连续漫画的经典之作,也是最早系统移植国外连续漫画的成功之作,《王先生》无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对于该作的研究多在历史回顾的基础上聚焦漫画内容的解读与社会功能的评价,而艺术本体的研究则相对薄弱。个别涉及漫画技法与风格样式的研究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21年3期2021-07-21

  • 叶浅予与徐悲鸿的过往
    叶浅予广阔的“朋友圈”中,徐悲鸿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两人都是中国现代人物画的大家,相识较早,也曾一起在中央美术学院共事五六年,但过往并不密切。按照作家包立民的看法,两人“是一种不远不近、不亲不疏的关系,始终保持着一段无形的距离”。而横亘在两人间的障碍物,便是艺术观念的不同。《凉山舞步》叶浅予20世纪30年代中期,经著名作家、出版人邵洵美介绍,叶浅予与徐悲鸿在南京相识。而初次见面,徐悲鸿无意中给叶浅予留下了狂傲自大的印象。交谈中,徐悲鸿认为中国画的造型基础是

    老年教育 2021年1期2021-02-02

  • 民国影星王人美两段婚姻皆传奇
    一位是著名画家叶浅予,可谓两段婚姻皆传奇。在电影中邂逅爱情王人美出身于湖南浏阳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教育。1927年,王人美来到了上海,加入了明月歌舞社团。次年,她被电影导演孙瑜慧眼选中,担任电影《野玫瑰》的女主角。由此,她迎来了生命中的辉煌时刻。王人美所拍电影的走红,不仅仅给她带来了经济上的巨大收获,还让她收获了爱情——当时的“电影皇帝”金焰自此走进了王人美的生活。金焰原名金德麟,生于朝鲜长在中国,后来加入中国国籍。那时的金焰,不仅仅是“电影皇帝”,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45期2020-12-07

  • 林风眠与叶浅予仕女画之现代性比较分析
    画家,林风眠与叶浅予很典型地代表了同时代中国艺术家的两种成长历程。此二人一位出身学院,留学西洋;一位自学而就,本土长成。对于这两位人生境遇截然不同的艺术家,他们同为仕女画题材的作品在现代性特征上的差异颇有意趣,具体可表现在其色彩之地位、线条风格及情感投射等方面。关键词:林风眠;叶浅予;仕女画;现代性中国的传统绘画容易留给我们水墨淡然不见色的印象,而事实上中国的绘画从来不缺少色彩传统,在唐朝及其之前,传统绘画的色彩是绚烂如霞的。从古至今,中国民间绘画一直保持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8期2020-11-16

  • 西竺剪影映温情
    可贵的是,这是叶浅予旧藏的一册签赠本。庄学本在封二上认认真真地写下:浅予我兄 教正作者敬赠卅四.九.成都庄学本签赠叶浅予之《西竺剪影》(部分)立志摄影介绍边疆庄学本(1909年至1984年)是上海浦东人,中国纪实摄影大师、中国影像人类学先驱。当现代观众惊讶于庄学本摄影中人物表现出来的自然、温暖和友好时,他们也许想像不到,这位被誉为“横空出世的摄影天才”,因为家贫,初中辍学后在洋行、公司中当练习生和小职员。他高超的摄影、冲洗技术,是因为纯粹的爱好,通过自学长

    中国收藏 2020年1期2020-04-15

  • 浅谈速写在中国画中的应用
    语言,以黄胄和叶浅予为首的画家主张速写入画并强调了速写的重要性,讲究绘画中国画是要从最基础的书法入手,主张“写”的重要性,强调在绘画过程中要体现出书写的高觉,要与其他的绘画从根本上区分开来,笔法与墨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关键词:造些基础;速写;黄胄;叶浅予1 速写与其他造型基础形式的异同1.1 造型基础的分类造型基础是源自于西方绘画的一个独立绘画体,其包含有素描、速写、默写等强调绘画时物象形体的相似度和对内在结构的准确把握,我们从观看西方绘画作品时就可以直

    世界家苑 2020年1期2020-04-10

  • 随笔:细腰肥臀,犹如蜜蜂
    梁白波 漫画 叶浅予 蜜蜂小姐梁白波的漫画根植于艺术场域以外。一方面,她对社会问题具有敏感性,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于20年代末考进了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油画系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左翼美术家联盟;在学院里,梁白波通过专业学习掌握了油画创作所必须的技巧与知识,又在这一过程中认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从学院毕业后,她加入过苔蒙画会、決澜社等油画团体,后来为上海的一些商业杂志创作都市漫画、小说插图,还有杂志封面。抗日战争爆发后,这位见惯了十里洋场风花雪月的上

    西部论丛 2019年17期2019-10-14

  • 不仅仅是速写
    摘要:叶浅予先生在艺术海洋里的探求穷其一生,从早年自习绘画到画广告、漫画,然后学习速写,画舞蹈人物画,最终以中国画与舞蹈速写的结合创作出他自己的“民族学”。本文将从叶浅予早期的艺术经历出发,探求其创作的心路历程以及使其艺术道路产生转折的几个重要事件,以还原叶浅予妙趣横生的艺术世界。关键词:叶浅予 “民族学” 艺术叶浅予先生画速写,是从1933年陪同墨西哥画家珂弗罗皮斯观光上海开始的。從那时起,先生就随身携带着小本子,用速写记录生活中有趣的人和事。1925年

    参花(上) 2019年7期2019-07-16

  • 大雅宝胡同甲2号的艺术圈与齐白石
    可染自不必说,叶浅予、黄永玉、张仃、王朝闻、范志超等也都与老人相熟。李苦禅为齐白石大弟子众人皆知,刚入门时,这位徒弟白天学西画,晚上学国画,结果几年间画艺精进,让老师高兴不已,溢美之词屡屡可见。李苦禅最擅大写意花鸟,白石老人曾有“英也过我,英也无敌,若老死不事大名,是无鬼神矣”的赞誉。如此师生可堪名师高徒中的典范了。李可染入门虽晚,却是老人晚年最为倚重的徒弟。1947年,他在李可染的《牧童双牛图》上题:“中国画后代高出上古者在乾嘉间,向后高手无多。至同光间

    艺术品鉴 2019年2期2019-04-13

  • 《上海漫画》中的旗袍与改良(1928—1930年)
    》的主要作者有叶浅予、张光宇、张正宇,以及特约供稿人黄文农、鲁少飞等,而与服装有关的漫画作者主要为叶浅予、鲁少飞、黄文辳、徐进、方雪鸪等。以现在的观点分析,叶浅予等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时装画,严格意义上很难归属到漫画类别中,应该将其视为中国时装设计画的滥觞。《上海漫画》创刊时,叶浅予才21岁,是漫画版编辑,负责第一、四、五、八版的调度。他除了要创作连载漫画《王先生》外,还在四、五版创作漫画和女性时装设计图。文中从叶浅予的60余幅时装设计画,以及其他作

    服装学报 2019年1期2019-03-07

  • 言及“叶浅予” ——众生相与现形图(二)
    艺术光辉。言及叶浅予,早在读书时代,叶浅予就接触到上海的一份中文名为《大陆报》的英文日报China Daily,并对其中的漫画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筹划《上海漫画》时,他为了吸引读者,决定汲取《大陆报》每周附送一份美国长篇漫画专版的经验,创作一个中国的漫画长篇。叶浅予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说:“《上海漫画》为了吸引读者,打算仿照这个长篇,创作一个中国的漫画长篇。最初定名为《上海人》,王敦庆说,这个题目在已失败的《上海漫画》中见过,太狭窄,又不吉利,干脆把它改为《

    山西青年 2019年13期2019-01-15

  • 时代与生活孕育的“浅予三绝”
    ……”在为纪念叶浅予所作的歌曲《回家》的歌声中,人们再一次陷入了追忆叶浅予的思绪中。去年底今年初,在为纪念叶浅予诞辰110周年,由中国美协主办、浙江省美协和桐庐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纪念叶浅予诞辰110周年——‘潇洒桐庐’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在浙江桐庐叶浅予艺术馆举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青山画不知。”自古以来,桐庐便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富春江水风光闻名。近代以来,桐庐这片文化沃土培育出了许多书画名家,著名画家叶浅予就是其中之一。前人评优秀的画家,常喜欢

    收藏界 2018年4期2018-10-12

  • 叶浅予的民族美学
    央美术学院接受叶浅予家属捐赠的6000余件作品以来,学院美术馆即有计划、分阶段、分重点地对这批涉及速写、草图、画稿、创作等涵盖叶浅予不同艺术时期的藏品,除了开展一系列长期的基础性整理,也逐步完成了信息采集和数据化工作。由此,除兄弟馆协商外借叶浅予个别藏品参与全国重大美术展览之外,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也依托这批馆藏,或聚焦叶浅予直面生活的速写艺术,或侧重叶浅予不同题材的绘画创作,先后举办叶浅予藏品个展。敦煌宝库上世纪50年代,因建立中国画系培养后备人才之需,叶

    检察风云 2018年17期2018-09-19

  • 留住生命:叶浅予速写谈片
    平艺专任教起,叶浅予先生开始了长达几十个春秋的艺术教育工作。速写不仅是其创作素材和独立艺术,历经摸索,他充分利用速写,创立了“传统、生活、创造”三位一体及“临摹、写生、创作”三结合的现代中国画教学体系,对中央美院的中国画教学产生重要影响。在“叶浅予个案研究展”展出之际,中央美术学院(微博)院长范迪安以此旧文,致敬在漫画、速写、中国画艺术创造和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上作出卓越贡献的叶浅予先生。在1998年中央美术学院80周年校庆的日子里,叶浅予先生的亲属遵照

    公关世界 2018年12期2018-09-10

  • 从人物画类型解读叶浅予的舞蹈人物
    建成体系的,非叶浅予先生莫属了,在此领域,叶浅予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人物。从人物画的创新和发展来看,叶浅予的舞蹈人物画在艺术形式和题材内容两个方面是比较成功的。由于受到西方写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影响,很多艺术家都采用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来为中国画开拓新道路,这些形式和手法总会与作品所表现的题材或对象有关,叶浅予的舞蹈人物画正是这种探索的体现。一、舞蹈人物画的可行性(一)画舞蹈之前舞蹈人物画的开创确实是叶浅予的得意之作,但他开始并不是从事国画。叶浅予先生说“我

    大众文艺 2018年15期2018-07-12

  • 叶浅予的苗乡速写
    顾朴光 顾雪涛叶浅予(1907—1995),浙江桐庐县人,从小自学绘画,深受民间艺术影响。18岁到上海,从事舞台美术和时装设计,20岁与张光宇、黄文农等创办《上海漫画》,以长篇漫画《王先生》名噪一时。抗战爆发后,叶浅予辗转于南京、武汉、桂林、香港、重庆等地,以漫画为武器宣传抗日,其间两次途经贵州。1940年春,他与妻子戴爱莲从桂林经贵阳赴重庆,见黔地少数民族服饰,留下深刻印象。1942年10月初,他在贵阳富水路商友俱乐部举办个人画展,展出《重庆小景》《走出

    当代贵州 2018年16期2018-05-04

  • 叶浅予的异域舞蹈人物画
    沙伟叶浅予(1907—1995),原名叶纶绮,笔名初萌、性天等。浙江桐庐人。作为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奠基人,以及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和中央美院教授,其画作共分为漫画、速写和舞蹈人物画三个大类,且舞蹈人物画又有异域和中国少数民族两种。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他主要从事绘画教学和以舞蹈、戏剧人物为主的国画创作。其中他对异域舞蹈人物揣摩研究数十年,用线条表现了翩翩起舞的人体美,用线条勾勒出意态表情的灵魂美。对此张大千曾高度评价“奇姿逸态,如将飞去。余爱

    东方收藏 2015年4期2015-10-21

  • 寄情画面,意笔工写
    摘 要:叶浅予创作的写意舞蹈人物实现了速写造型与笔墨意蕴的有机结合,具有明显的寄情画面、意笔工写的风格特征,奠定了他在中国写意人物画中的重要地位。以叶浅予舞蹈人物画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1954年后的代表作品。通过对这些舞蹈作品的表现形式与方法的论述,揭示出叶浅予舞蹈人物画的创作风格,即表现内容的寄情性和表现形式的意笔工写性。关键词:叶浅予;舞蹈人物画;意笔工写中图分类号:J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4)03010003收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5-02-03

  • 叶浅予和他的漫画
    干人物鲁少飞、叶浅予。鲁少飞有《改造博士》《陶哥儿》。叶浅予以绘制家庭喜剧(《王先生》及政治闹剧《小陈留京记》等一批连环漫画,受到漫画界的赞赏和群众的欢迎,为中国漫画艺术奠定了基础。叶浅予学名叶纶绮,浅予是笔名,1907年出生于浙江桐庐,自幼喜欢绘画。1925年,18岁的叶浅予辍学了,闯到上海南京路上站柜台卖布,后成为三友实业社门市部的广告绘图员。1927年,与漫画界的黄文农、张光宇等创办了漫画刊物《上海漫画》,开始创作长篇连续漫画(《王先生》,漫画主角王

    百年潮 2014年2期2014-09-03

  • 寄情画面,意笔工写:叶浅予舞蹈人物画风格研究
    232038)叶浅予(1907—1995),浙江桐庐人,画家,美术教育家。其一生创作了大量艺术作品,尤以漫画和舞蹈人物画最为明显。本文以叶浅予的舞蹈人物画创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1954年后的代表作品。叶浅予此时作品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画家在写实的基础上开始探索“迁想妙得”所呈现的抒情画面,即画面具有寄情性;二是画面线条开始达意,墨色开始塑型,形体和墨色已经完全融合并相得益彰,画面中表现出明显的意笔工写的绘画风格。六十年代前后,舞蹈人物画中寄情性的意笔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8-15

  • 叶浅予舞蹈人物画创作缘由探究
    232038)叶浅予(1907-1995),浙江桐庐人,画家,美术教育家。叶浅予的艺术创作历程按其创作内容和表现方法可以分为三个比较明显的阶段:二三十年代的漫画;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人物速写;四十年代中期后的国画舞蹈人物。第三阶段的舞蹈人物画,实现了速写造型与国画笔墨的有机结合,是叶浅予国画人物创作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叶浅予舞蹈人物画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社会生活、速写创作方法和文论修养三个方面揭示其舞蹈人物画创作的过程及原因。一、创作素材来源于社会生活通过叶浅予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6期2013-04-12

  • 也谈叶浅予的两位伴侣
    民编著的《漫话叶浅予》(学苑出版社2011年10月版),其中有叶浅予自述的《婚姻辩证法》,感慨多多。兹仅就有关婚恋生活略谈浅见。叶浅予一生中曾有过四位情人,即罗彩云、梁白波、戴爱莲、王人美是也。他在文中叙之颇详,耐人寻味。罗彩云与叶浅予可谓是结发夫妻,应该说也是合法夫妻,叶浅予称两人的结合是“父母之命”。罗彩云本来也是乡里望族出身,与叶府不相上下,出嫁时嫁妆充实,可谓风风光光,观者如潮。可惜的是,罗彩云未嫁时,常陪老祖母打麻将,读书不多,成了个半文盲。不过

    博览群书 2012年10期2012-06-05

  • 我为何私淑叶浅予
    ○包立民叶浅予是现当代的大画家——既是漫画大师,又是国画名家。他是我敬重的美术前辈,也是我未拜过门、未学过画、未上过课的私淑老师。私淑什么?私淑他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私淑他自强不息的治艺精神,私淑他对现当代美术家及其作品的精当评述。也许有人要反问:叶是当过中央美术学院的国画系主任,但教的是中国画创作,从来没有听说他开过现当代美术史论课,你这个自称私淑叶老的弟子从何而来?不是冒牌货又是什么?当今冒牌货——冒名牌大学、冒名牌教授、冒名人名家名流的学生,不胜枚举

    博览群书 2012年5期201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