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盆

  • 基于联合建模匹配衰减技术的莺歌海盆地多次波压制方法研究
    制技术。1 莺歌海盆地多次波概况莺歌海盆地早期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1 200 ms左右的莺歌海盆地东方某气田,该区域压力主要随埋深变化,为常规压力地质环境[7]。随着莺歌海盆地勘探开发往中深层复杂区域黄流组、梅山组开展,开始面临高温高压地质环境的挑战[8]。经研究发现,莺歌海盆地沉降速率很快,沉积物的快速堆积使得岩石极易形成欠压实,沉积物中的大量流体无法排出,在上覆地层的压力下,孔隙流体形成超压,使速度降低,造成速度倒转(图1)。有效地层与多次波在速度上基本

    科技和产业 2023年1期2023-02-13

  • 高温-超压-高CO2背景下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特征 ——以莺歌海盆地LD10 区新近系梅山组—黄流组为例
    珠江口盆地、莺歌海盆地、四川盆地、松辽盆地以及准噶尔盆地等多个含油气盆地内广泛分布[1-3]。近年来,莺歌海盆地天然气勘探在底辟波及带LD 区中深层取得了重大突破。LD10-1-P/Q 井含气显示标志着莺歌海盆地LD 区中深层勘探取得初步成功,LD10-1-R井黄二段试气成功证实LD10 区高温超压、低孔、低渗储层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与国内大多数致密砂岩气藏相比,莺歌海盆地东部LD10 区中新统梅山组—黄流组致密砂岩气藏兼具“三低”(低孔、低渗、低含气饱和

    岩性油气藏 2023年1期2023-01-18

  • 苏禄—苏拉威西海内孤立波动力参数时空变化特征
    波及大部分苏禄海海盆(张涛 等, 2020)。图1b 显示了苏拉威西海一个典型的在锡布图岛附近激发的南—东南向传播的内孤立波。此外, 苏拉威西海还存在大量受苏拉威西海东南部海脊激发的西向传播内孤立波(Zhang et al,2020)。两个源地激发的内孤立波亦可波及广阔的苏拉威西海盆。苏禄海和苏拉威西海是沟通南海与印尼海的两大主要通道之一(Han et al, 2009; Qu et al, 2009;Du et al, 2010; Gordon et a

    热带海洋学报 2022年6期2022-12-05

  • 莺歌海盆地乐东10区新近系黄流组储层天然气充注与超压演化史
    更高的精度。莺歌海盆地是中国南海北部海域重要的高温、高压含油气盆地[17-18]。目前在莺歌海盆地莺东乐东10区发现了乐东10-1、乐东10-2和乐东10-3气田等含气构造,证实了乐东10区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19]。乐东地区黄流组储层异常高压非常发育,实测压力系数最高可达到2.3。但是对于乐东10区压力演化过程尚未开展相关研究,限制了莺歌海盆地超压环境油气成藏机理研究。本研究以莺歌海盆地乐东10区新近系黄流组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流体包裹体和激光拉曼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2年6期2022-11-28

  • 南海东部次海盆南侧基底结构与沉积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张旭东南海东部次海盆南侧基底结构与沉积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赵 斌1, 2, 王利杰1, 2*, 张宝金1, 2, 耿明会1, 2, 秦绪文2, 3, 张如伟1, 2, 杨 振1, 2, 陈 玺1, 2, 吕文超3, 张旭东1, 2(1. 中国地质调查局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东 广州 510760; 2.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广东 广州 511458; 3. 中国地质调查局, 北京 100037)南海东部次海盆经历了完整的海底扩张过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22年5期2022-11-02

  • 帕里西维拉海盆岩浆-构造过程及钻探建议
    制?对于西菲律宾海盆的成因目前共有3种模型,包括弧后扩张成因、捕获的洋壳片段成因以及弧后扩张和地幔柱共同作用成因[10,13-15]。(3)菲律宾海板内岩浆作用的动力学机制?目前存在两种认识,一种是过量残余岩浆成因,另一种是地幔柱成因[10,14-16]。(4)俯冲过程中的物质循环[11]?图1 菲律宾海板块及主要构造单元Fig.1 Philippine Sea plate and the main tectonic units菲律宾海板块由一系列的弧后盆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2年5期2022-10-26

  • 南海共轭大陆边缘发育演变时空特征的非均性与目标钻探井位
    西北和东部3个次海盆。中生代以前南海及东亚大陆主要伴随着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俯冲停止与后撤的构造过程,亚欧大陆东南缘由主动大陆边缘转变为被动大陆边缘,然而对于中生代俯冲带在南海的具体位置还存在不确定性[5]。南海周边,包括东南亚地区,新生代主要受三大板块活动和重组事件的影响。新生代南海起源于华南大陆裂解,继而发生海底扩张、板块俯冲、陆陆碰撞,近乎囊括了威尔逊旋回的所有过程。大洋钻探揭示,东部次海盆约33 Ma 开始扩张,在约23.5 Ma发生一次扩张轴的跃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2年5期2022-10-26

  • 九州-帕劳海脊中段及两侧盆地构造沉积特征及俯冲起始:多道反射地震综合研究
    画,对从西菲律宾海盆打开-俯冲起始(发育岛弧)-岛弧裂离(发育弧间盆地)-弧后伸展(发育弧后盆地)的完整过程尚缺乏系统认识,从而导致对菲律宾海板块俯冲起始机制、动力学演化过程及控制因素的认识仍存在争论。2021年,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利用大容量气枪震源、长排列接收电缆在九州-帕劳海脊中段及两侧的海盆施工了5条共1700余千米的深反射地震剖面。反射地震数据清晰地揭示了九州-帕劳海脊中段和两侧盆地的浅部构造沉积特征及深部壳幔结构特征,这为开展板块构造演化过程及俯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2年5期2022-10-26

  • 菲律宾海板块俯冲与岛弧演化的钻探靶区研究
    原和海脊地区,深海盆区仅有零星钻孔分布,制约了诸如花东海盆基底属性、俯冲起始过程与岛弧演化等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针对前期大洋钻探工作的局限,预研未来该海域钻探选址与井位建议,不仅可揭示制约菲律宾海构造演化与沉积效应认知的关键地球科学问题,而且对未来我国自有大洋钻探船钻探井位储备具有重要意义。1 区域地质背景菲律宾海板块呈南北向狭长的菱形走向,东部边界为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海沟、雅浦海沟、帕劳海沟和阿玉海槽,西部边界为南海海槽、琉球海沟、马尼拉海沟和菲律宾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2年5期2022-10-26

  • 莺歌海盆地天然气运聚成藏条件与分布富集规律
    570100莺歌海盆地位于南海北部西北边缘,盆地总体以菱形带状沿北北西向展布,是南海西北部大陆边缘中非常独特的新生代走滑伸展盆地(何家雄等,2008;杨东辉等,2019)。勘探早期,主要聚焦于中央坳陷带浅层的上新统莺歌海组常温、常压领域。“十二五”以来,盆地中深层中新统黄流组高温高压天然气勘探取得新突破,发现了东方13-1和东方13-2两个高温超压气田(刘志杰等,2015)。东方13-1、13-2高温超压气田的发现共同揭示了莺歌海盆地中央泥底辟带及围区中深

    地质力学学报 2021年6期2022-01-08

  • 南海西南次海盆被动陆缘构造单元划分及伸展演化过程
    主。在南海西南次海盆,DING et al[16]通过对横跨海盆的多条地震测线进行解释,将海盆区域划分为洋陆转换带、大陆地幔剥露区和正常洋壳区域三个构造单元。WU et al[17]以穿越南海西南次海盆内的地震剖面数据和钻井数据,计算得到西南次海盆沉积通量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具有不同变化特征,沉积过程也受到大型区域构造事件的影响。总体而言,对于南海西南次海盆被动陆缘洋陆转换带的构造特征及演化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横跨南海西南次海盆的多道地震剖面以及自

    海洋学研究 2021年3期2021-12-03

  • 南海三维热岩石圈结构及地表构造响应
    框架,并发现南海海盆的热流基本满足随洋壳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规律和中沙—西沙地区属于中等偏高热流区(何丽娟等,1998;He et al.,2001;施小斌等,2003);在南海北部陆缘,洋-陆过渡带的热流高于陆缘一倍,是海底火成岩喷发影响所致(Anderson,1978);对南海西部海域,认为从西沙海槽到琼东南海盆中部NE向存在高热流带,这条热流高带主要和南海西沙和中沙海槽拉张破裂有关,是深部热流上涌的结果(徐行等,2006).这些成果为我们认识南海深部热结

    地球物理学报 2021年11期2021-11-15

  • 印度洋多金属结核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
    。印度洋内发育深海盆地、活动的洋脊和扩张中心、海沟、增生楔、走滑断裂带、弥散型变形带、洋底高原、无震海岭、海底扇、微陆块和陆缘盆地等多种大型构造地貌单元(李江海等,2020)。其中,印度洋内占地面积最广的十多个大小不一的深海盆地是发育多金属结核的理想场所。但到目前为止,包括牙买加蓝矿矿业有限公司在CCZ刚申请到的约7.5×104km2的勘探合同区在内(ISA,2020),国际海底管理局(ISA)共批准了19处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除印度在2002年于中印度

    矿床地质 2021年5期2021-10-24

  • 深海地形对声传播特性的影响
    同时存在大量的“海盆”和海沟,因此,研究深海海底地形对声传播的影响和声呐的使用尤为重要,人们对此开展了大量的工作[1-6]。杨家轩等通过BELLHOP模型仿真不同高度海底“山体”对声传播的影响,通过仿真发现深海中声线传播对于“山体”地形变化的敏感性很强,“山体”越高,对水下声传播的多径时延影响越大[7]。同时仿真了不同掠射角和声线数量对声传播的影响,发现合适的掠射角、声线数目均对水下声场有重要影响[8];胡治国通过实验研究了海底“山体”和小山丘对声传播的影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21年4期2021-08-26

  • CMIP6 模式对北冰洋海洋热含量的模拟能力评估
    月达到最小值。在海盆内部,Timmermans 等[13]研究发现,在1987-2017 年的30 年里,加拿大海盆热含量增加了几乎1 倍,主要原因是海冰减少导致上层海洋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M.S.和Thompson[14]利用同化资料研究了1958-2005 年间北冰洋上层1 000 m 热含量的长期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北冰洋热含量的季节循环主要受上层海洋净热通量的正负控制,而年际变化主要与北大西洋的经向热平流有关。Lique 和Steele[15]利用

    海洋学报 2021年7期2021-08-21

  • 海盆沉积“源-汇”系统分析:南海北部珠江海谷-西北次海盆第四纪深水浊积扇
    佳实验室[9],海盆作为陆源沉积物的最终汇聚地,其沉积作用受控于沉积物源、输送体系、相对海平面变化、沉积古地理面貌和沉积过程等[10]。沉积物输送体系及其变化控制着沉积分布,古地理面貌也必然控制沉积作用和分布[10],深水沉积的流态形式更使得深水扇的岩石学和储层性质有很大的不同。突破单纯研究汇聚区域扇体沉积形式的分析方法,全面考虑深水沉积的沉积物来源、输送渠道和沉积形式等诸因素,即“源-渠-汇”的综合研究,能更加清楚地认识深水扇系统[11]。随着深水油气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1年2期2021-04-16

  • 晚白垩世以来白令海构造成因及大地构造演化
    块残余形成阿留申海盆, 经历复杂的构造变形变质作用形成希尔绍夫海岭的雏形; (3)晚始新世至渐新世, 阿留申海盆向鲍尔斯海岭下俯冲形成鲍尔斯岛弧, 弧后扩张形成鲍尔斯海盆; (4)中新世, 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到阿留申岛弧之下, 形成右行走滑断裂, 发生板片撕裂软流圈上涌, 导致堪察加海盆打开。边缘海 白令海 阿留申海盆 捕获板块 构造演化0 引言白令海位于北美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汇的大地构造位置, 由水深小于200 m的浅海陆架区和水深3 000~4 000

    极地研究 2021年1期2021-03-27

  • 浅海海底地形对吊放声呐探测距离的影响
    海底盆地(简称:海盆)对声传播规律的影响,并仿真得到了两种典型地形下的声呐设备作用距离,对水声装备的研制和使用有重大的影响,但本文献没有研究不同高度或深度的两种地形对声传播的影响。针对上述文献的不足,本文研究了不同高度和深度的海底山体和海盆对声线传播特性的影响,并通过仿真得出了主动声呐的作用距离,为吊放声呐设备的设计,操作和作战使用提供了参考。1 射线声学模型2 浅海不同地形下吊放声呐探测距离仿真分析在本文的研究中,海底山体和海盆的形状服从均值为10 km

    声学技术 2021年1期2021-03-10

  • 西太平洋海山区构造分区图编制及玄武岩Nd同位素填图
    隆起和东马里亚纳海盆之间,主要依据是大洋钻探58站位和59站位的基底分别为渐新世和中生代(图1),因此板块界线可能在两站位之间[49]。另外,卡洛琳高原(卡洛琳隆起区西部)玄武岩具有低Sm/Yb等地球化学特征,推断其下方的卡洛琳板块年龄更小、岩石圈更薄,可能位于新的卡洛琳板块上。而卡洛琳群岛的Truk、Ponape和Kusaie岛则位于古老的太平洋板块上[43]。但是,卡洛琳隆起和东马里亚纳海盆之间不存在海沟地形,不符合板块边界的基本条件。结合本研究搜集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1年1期2021-03-02

  • 马里亚纳“沟-盆”深水沉积环境稀土元素特征与物源约束
    周被深海沟包围的海盆会因岛弧和海脊的限制,形成陆源碎屑物质匮乏的近封闭海盆环境,例如西太平洋的帕里西维拉海盆。它地理位置特殊,东临西马里亚纳海脊,南部是复杂的沟弧和断裂带系统,西连帕劳海脊,北接四国海盆,与四国海盆连接处的索夫干断裂又阻挡了大部分从北而来的沉积物输送[18]。因而研究和对比帕里西维拉海盆与马里亚纳海沟的物质来源有助于我们认识西太平洋复杂地形控制下的深水沉积过程。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Tb、Dy、Ho、Er、Tm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1年1期2021-03-02

  • 基于滑动窗口导纳技术反演西太平洋中部岩石圈的有效弹性厚度
    之一。区内发育有海盆、海槽、海沟、不活跃和活跃的洋中脊、裂谷以及活跃的岛弧,其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构造过程极为复杂。尽管通过一些地球物理资料,对于西太平洋中部的部分区域的地壳构造和年龄进行了研究[2-4],但对整体的岩石圈结构和流变性的了解相对较少。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是一个表征岩石圈长期强度和动力学响应的重要参数,其对应于一个理想的弹性板的厚度,在相同的荷载作用下它可以产生与岩石圈相同的弯曲程度[5]。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主要与幂律蠕变参数有关,例如温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1年1期2021-03-02

  • 雅浦-马里亚纳海沟附近海域的精细地貌特征研究
    0]。在西菲律宾海盆内和帕里西维拉海盆内存在类似于海底扩张所产生的构造地貌,大量学者则通过这些海底构造地貌的特征来探索和推测海底扩张的过程[11-12]。前人对西太平洋菲律宾海海域地貌的研究通常与区域性大范围地质构造与演化等相结合,对于海底精细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有关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力图采用最新的全覆盖多波束数据对雅浦-马里亚纳海沟附近海域进行精细地貌的解译和分析,借此为研究西太平洋板块构造、多圈层构造、生物多样性、环流起源等关键科学问题和矿产

    海洋学研究 2020年1期2021-01-27

  • 南海西南次海盆两侧陆缘新生代构造沉降特征及演化过程
    直至破裂以及南海海盆的形成,中—西沙以及南沙等微地块与华南大陆分离并逐渐向南漂移至现今位置[11]。在这期间,南海地区先后发生了礼乐运动、西卫运动、南海运动和南沙运动等4 次重要的区域构造运动[12-14],并且发育形成了一系列新生代裂陷盆地。然而,由于南海不同部位边界条件和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特征存在明显差异[15-16],使得南海不同部位的沉积盆地具有不同的构造特征和演化历史,因而精准地了解各个盆地新生代构造沉降特征及演化过程对各个盆地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尤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0年6期2020-12-31

  • 大洋最深处也变暖平均升温0.02℃
    大西洋西部阿根廷海盆的海水进行了测温。2009年至2019年,科研小组在阿根廷海盆西北部、乌拉圭海岸附近设置了4个测量点,使用海床温度计每小时测温一次。来自其中两个最深处的测量数据,显示了过去10年中明显的变暖趋势。数据显示,海平面4540米以下的平均温度,从0.209℃增至0.234℃;而4757米深处的平均温度,则从0.232℃增至0.248℃,平均增加了0.02℃。梅能指出,大洋底部温度上升,是否因为人类活动或自然变异造成,目前还需继续观察。————

    科学大观园 2020年23期2020-12-03

  • 基于改进的FA2BOUG法研究北极美亚海盆区域的布格重力异常特征
    )为界,分为欧亚海盆(Eurasia Basin)和美亚海盆(Amerasia Basin)。欧亚海盆是北极地区地质年龄最小的海盆,具有明显的磁异常、重力异常特征,其构造演化历史较为清晰。与欧亚海盆不同,美亚海盆地质年龄大、面积广,并且由于缺乏可靠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在认识其构造演化历史等方面存在很大争议[1]。美亚海盆的主要海岭、海盆(如阿尔法-门捷列夫海岭(Alpha-Mendeleev Ridge)和波德沃德尼科夫海盆(Podvodnikov Bas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11-12

  • 南海中央海盆之东部次海盆后扩张期地层特征与影响因素
    边缘海之一。南海海盆地势从周边向中央倾斜,具有洋壳性质的中央海盆位于中部,地壳厚度6~8 km,呈NE-SW 展布。根据中央海盆的构造特征,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西北次海盆、东部次海盆和西南次海盆,以东部次海盆面积为最大。东部次海盆呈不规则长方形,长轴方向为S-N向,南北距离大于1 500 km,东西宽大约500 km(图1)。其北部边缘均与南海北部陆坡坡脚相接壤,南部边缘连接南沙群岛,东缘被马尼拉海沟所限,西界与西北次海盆、中沙地块和西南次海盆相接壤(图1)。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0年5期2020-11-06

  • 法尔维海盆构造特征及演化
    )1 引言法尔维海盆位于西南太平洋区域,整体呈NW-SE走向。由两条大型走滑断裂——巴库-伊丽莎白-法尔维断裂带(BEFL)和贝罗纳-奥荼断裂带[1]将其划分为北、中、南3部分。海盆南部又名塔拉纳基深水海盆[2],新西兰研究者又将其命名为奥荼海盆[3]。该地区主要受到白垩世以来冈瓦纳大陆裂解的影响,产生一系列NW-SE向的海盆和海岭,如豪勋爵海丘、法尔维海盆、新喀里多尼亚海盆和诺福克海岭等(图1)。法尔维海盆位于豪勋爵海丘和诺福克海岭之间,属于典型的弧间海

    海洋学报 2020年7期2020-08-06

  • 宁镇地区五峰组-高家边组页岩U-Mo协变模式与古海盆水体滞留程度
    2-3]。障壁性海盆水体的滞留程度与海平面的升降直接相关:低水位时期,障蔽作用增强,水体封闭性也相应增强,流动性减弱,从而加重水体的滞留程度;海平面上升期,障蔽作用削弱,水体封闭性减弱,流动性增强,滞留程度降低[4]。同时滞留环境下可以抑制有机质的损耗,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因此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富集和保存都与海盆的滞留程度相关[5]。痕量元素作为重建古环境指标时,应当挑选以自生为主的元素,它们能够准确反映沉积时期的环境特征。氧化-还原敏感元素U和Mo多以自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07-28

  • 南海莺歌海盆地XF13区块不同成分气体充注引起的成岩差异
    不清楚。南海莺歌海盆地XF13区块黄流组上部储层为CO2和气态烃充注,为定量研究不同成分充注气体所引起的成岩差异提供了理想的机会。本研究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包括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地层水的化学分析、稳定同位素分析和流体组分检查。分析表明,在底辟带附近的井中,富含CO2的热流体后期充注改变了孔隙度、渗透率、温度、流体pH 值及K+、Na+、Mg2+、Fe2+等离子含量。底辟带附近的XF13A井和XF13B井存在高成熟度、高CO2含量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0年5期2020-05-20

  • 莺歌海盆地新近纪以来古构造地貌恢复
    24057)莺歌海盆地油气资源非常丰富[1-2]。已有的勘探成果表明,莺歌海盆地新近纪以来沉积了3大套泥岩,即三亚组上段、梅山组上段和莺歌海组下段,其中三亚组上段泥岩和梅山组上段泥岩是良好的烃源岩,生烃潜力巨大[3-4],但对烃源岩的分布特征和规律的认识,目前还没有明确。烃源岩的形成和分布受沉积环境的控制,古构造和古地貌形态是控制沉积相发育的主要因素,要进行烃源岩分布特征和规律的研究,必须对古构造和古地貌形态进行恢复。前人对盆地(包括莺歌海盆地)古构造和古

    石油实验地质 2020年2期2020-04-27

  • 揭开“南海之谜”
    。南海东西两个次海盆哪个老?南海是从哪里打开的?南海深部水怎样流动?南海深部沉积物是从哪里来的,如何搬运?南海深水和沉积物中,有什么样的微生物,起什么作用?“8年前,我们对这些问题一概不知,只能猜测或者照搬国外教科书。”汪品先院士回顾道。“南海深部计划”执行以来,极大地点燃了我国科学家研究南海的热情,一系列新发现表明:我国科学家在南海深部重大科学问题上,取得了南海深部研究的科学主导权。8年来,我国科学家对南海深部进行了系统观测,从海盆成因与演变机制,到深海

    科学之友 2019年12期2019-12-11

  • 南海海盆中南—礼乐断裂带研究进展*
    , 朱荣伟南海海盆中南—礼乐断裂带研究进展*徐子英, 汪俊, 高红芳, 孙桂华, 孙美静, 聂鑫, 朱荣伟自然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东 广州 510075文章首先论述了中南—礼乐断裂带的研究现状, 然后基于重力、磁力、地震剖面和地形等地球物理资料, 综合分析了中南—礼乐断裂带在南海海盆中的空间展布和内部构造形变特征。研究表明: 该断裂带在海盆中由北至南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北段(西北次海盆与东部次海盆北部之间)断裂带宽15k

    热带海洋学报 2019年2期2019-04-11

  • West Antarctica is melting.Is the east in danger,too
    e basin(海盆)like a giant(巨大的)ice cube frozen into a bowl.The edges of the ice sheet spill(溢出)over the edges of the bowl and poke out(涌出)into the ocean like a mushroom cap,floating on top of the sea that surrounds the continent.That

    疯狂英语·新悦读 2018年12期2018-12-14

  • 太平洋东马里亚纳海盆多金属结核成因及品位控制因素
    点,如西南太平洋海盆的多金属结核;氧化成岩型多金属结核富Ni、Cu、Mn,如CC区多金属结核;弱氧化成岩型多金属结核富Mn、Ni,贫Co,如秘鲁海盆的多金属结核[4]。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了太平洋南部、中部和东部的多金属结核。其中,CC区多金属结核的研究最为系统,例如,郭世勤 等[6]、许东禹 等[7]和鲍才旺 等[8]研究了其成矿的地貌特征、沉积环境、水文环境、矿床特征,以及多金属结核的形成机制;MORGAN[9]评价了CC区的多金属结核资源潜力;周怀阳[

    海洋学研究 2017年4期2018-01-15

  • 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区域重力场特征及异常分析
    分界线,在中央次海盆和东部次海盆海山处形成两个异常高值圈闭,异常值最高为150×10-5m/s2。莫霍面深度以弧后扩张中心为最低值,向南设得兰群岛和南极半岛两个方向递增,深度从12 k m递增至陆坡位置的24 k m。重力场特征;均衡改正;异常分析;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1 引言南极半岛以北的南设得兰群岛、南设得兰海沟和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共同构成南极大陆边缘现存唯一的“沟-弧-盆”构造体系[1-2]。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为一新生代形成的裂谷系[3],呈NE走向,

    海洋学报 2017年12期2017-11-29

  • 六套海洋模式模拟热带西太平洋深层环流结果的对比分析*
    主要由东马里亚纳海盆(East Mariana Basin, 简称EMB)、西马里亚纳海盆(West Mariana Basin, 简称WMB)、东卡洛琳海盆(East Caroline Basin, 简称ECB)、西卡洛琳海盆(West Caroline Basin, 简称WCB)和菲律宾海盆(Philippine Basin, 简称PB)等几个主要海盆组成(图1), 海盆之间可以通过深水通道(T1、T2、T3、T4和T5)进行海水交换(Teramoto

    海洋与湖沼 2017年6期2017-03-31

  • 西菲律宾海盆的构造沉积特征及对海盆演化的指示 ——来自地球物理大断面的证据*
    的重要结构单元-海盆扩张中心与岛弧, 其构造特征不仅能够反映俯冲系统的演化历史(Uyedaet al, 1974; Lachenbruch,1976; Zhaoet al, 1997; Talwaniet al, 2013), 而且可以印证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过程, 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意义。西菲律宾海盆是菲律宾海板块内最大的盆地(图1)。海盆中部的裂谷是西菲律宾海盆的古扩张中心,呈北西-南东向; 九州-帕劳海脊是海盆的东部边界,近南北向伸展。中央海盆裂谷与九

    海洋与湖沼 2017年6期2017-03-31

  • 西太平洋若干沟-弧-盆体系及板内岩浆成因研究进展*
    所致。西太平洋的海盆, 除了与已知岛弧的弧后拉张有关以外, 一些则并没有对应明确的现代岛弧。如菲律宾海盆、加洛林海盆、南海海盆等(图 1)。由于这些海盆都位于现代西太平洋岛弧靠陆地一侧, 通常认为这些海盆的形成也与弧后拉张有关(Sunet al,2016; Deschampset al, 2002)。弧后拉张形成的岩浆主要反映了上地幔源区的组成。西太平洋弧后盆地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组成显示, 岩浆的地幔源区广泛存在Dupal异常。Dupal异常是指地幔的Pb同

    海洋与湖沼 2017年6期2017-03-31

  • 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中新世海底扇识别及其形成控制因素
    ,分析中新世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海底扇的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中新世中央坳陷海底扇主要发育水道砂、水道间、天然堤和浅海滩坝等微相,具有非典型鲍玛序列AB段;海底扇由内部分支水道频繁迁移摆动形成的多个朵叶体组成;与东方区海底扇相比,乐东区海底扇具有物源供应更充足、规模更大的优势。中新世中央坳陷海底扇沉积体系的发育主要受海平面升降、物源及古地貌的控制,可以作为该区下一步勘探的重点。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中新世海底扇识别及其形成控制因素裴健翔, 陈 杨, 郝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6年5期2016-12-02

  • 莺歌海盆地富CO2气藏形成的有利条件及分布规律研究
    4047)莺歌海盆地富CO2气藏形成的有利条件及分布规律研究刘江涛1,2,黄志龙2,童传新3,朱建成3(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101; 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 3.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 湛江分公司,广东 湛江 524047)以莺歌海盆地富CO2气藏地球化学特征为基础,结合地质条件分析,探讨了CO2的成因类型,分析了富CO2气藏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和分布规律。结果表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8-16

  • 菲律宾海北部四国海盆全新世沉积物源分析
    菲律宾海北部四国海盆全新世沉积物源分析韩卓尘1,高抒1,2*,李艳平2(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2.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3)对IO DP333航次四国海盆北部地区C0011站位表层样品进行粒度和Sr-Nd同位素分析,并与前人发表的邻近海域同位素数据进行比较。经分离自生碳酸盐组分,四国海盆全新世沉积物呈现较好的陆源、火山源二端元组分特征。从地理位置看,四国海盆北部主要物质来源包括伊豆-小笠原

    海洋学报 2015年2期2015-10-22

  •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中深层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京1049)莺歌海盆地东方区中深层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童传新1,2,马 剑3,裴健翔2,徐新德2,刘 平2 (1.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武汉430074;2.中海石油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524057;3.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为查明莺歌海盆地底辟带东方区中深层天然气成藏规律,在底辟活动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天然气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对高温高压带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分布差异及其与成藏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方区高温高压带存在成熟

    新疆石油地质 2015年3期2015-10-12

  •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U-Mo协变模式与古海盆水体滞留程度的判识
    00)0 引 言海盆的水体滞留程度会影响沉积环境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是海洋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1]。利用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重建古海洋的氧化还原状态时,由于盆地滞留状况会影响大洋对海盆的微量元素补给, 因此会影响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富集, 从而影响微量元素指标对古氧化还原条件的正确判断[2–3]。障壁性盆地中水体滞留程度跟海平面升降有直接关系: 降低的海平面由于水深低于盆地边缘障壁而增加其滞留程度, 相反升高的海平面则会减轻滞留程度。而海平面的升降会影响有

    地球化学 2015年2期2015-07-02

  • 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高温高压天然气富集条件、分布规律和成藏模式*
    10005)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高温高压天然气富集条件、分布规律和成藏模式*谢玉洪1李绪深1童传新1刘 平1吴红烛2,3黄志龙2(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广东湛江 524057; 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 102249;3.浙江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 浙江杭州 310005)谢玉洪,李绪深,童传新,等.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高温高压天然气富集条件、分布规律和成藏模式[J].中国海上油气,2015,27(4):1-12.Xie Yuh

    中国海上油气 2015年4期2015-06-23

  • 莺歌海盆地含气储层地震相识别技术完善及应用*
    50016)莺歌海盆地含气储层地震相识别技术完善及应用*裴健翔1潘光超1汪 洋1马德蕻2(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广东湛江 524057; 2.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河南郑州 450016)裴健翔,潘光超,汪洋,等.莺歌海盆地含气储层地震相识别技术完善及应用[J].中国海上油气,2015,27(4):30-36.Pei Jianxiang,Pan Guangchao,Wang Yang,et al.Improvement and appli

    中国海上油气 2015年4期2015-06-23

  • 加拿大海盆北部营养盐限制作用研究
    0012)加拿大海盆北部营养盐限制作用研究李宏亮1,陈建芳1,2*,高生泉1,卢勇1,金海燕1,2,白有成1,庄燕培1,张海生1(1. 国家海洋局 第二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310012;2. 国家海洋局 第二海洋研究所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310012)利用2008年夏季中国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获得的营养盐、叶绿素a、温度和盐度等数据资料,结合现场营养盐添加实验的结果讨论西北冰洋加拿大海盆北部营

    海洋学报 2015年11期2015-01-05

  • 莺歌海盆地压力封存箱的形成、演化及与成藏关系
    在1978年莺歌海盆地莺2 井就钻遇了异常高压地层,后又相继在LD30-1-1A、DF1-1-1和LD8-1-1等井钻遇异常高温高压地层。莺歌海盆地是一个典型的高温高压盆地[2]。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在盆地中有机质的热演化、油气运移和聚集都与温压场密切相关[3]。莺歌海盆地属于超压盆地,在盆地的油气成藏研究中,开展压力封存箱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前人在研究“压力封存箱”时均以目前盆地中超压的分布特征为基础[4-7]划分出“压力封存箱”的分布,并研究“压力封存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6期2014-08-15

  • 北欧海主要海盆海面热通量的多年变化❋
    24)北欧海主要海盆海面热通量的多年变化❋赵进平1,Ken Drinkwater2(1.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100;2.挪威海洋研究所Bergen,N-5024)北欧海有暖流和寒流注入,又发生大量回流,水团特性异常复杂。由于北欧海的环流受地形控制,其水团的分布与4个海盆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本文研究各个海盆热通量变化的差异,以研究获取对北欧海海气相互作用区域差异的认识。北欧海的热量夏季以太阳短波辐射为主,冬季以来自海洋的长波辐射、感热和潜热通量为主。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0期2014-06-24

  • 太平洋夏季水对加拿大海盆海冰的影响
    洋夏季水对加拿大海盆海冰的影响宋雪珑1,2,周生启1*(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30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近年来,北极海冰发生了大面积减少,减少的原因仍存在着争议。基于2003-2011年的水文和遥感卫星数据,对北冰洋加拿大海盆的太平洋水和海冰进行研究。通过对比2006年和2007年太平洋水位温与海冰密集度的空间分布,发现太平洋水暖异常于2007年1-3月进入加拿大海盆的中部,并可能导致

    海洋学报 2014年11期2014-06-01

  • 北冰洋楚科奇边缘地的地球物理场与构造格局
    局则可能与加拿大海盆相边缘地俯冲作用停止后的均衡调整有关。楚科奇边缘地;地球物理场;构造单元;构造演化1 引言楚科奇边缘地(Chukchi Borderland)是北冰洋独特的地理单元,位于楚科奇陆架和加拿大海盆结合部位,是一个向海盆突出的水下高地。边缘地向南正对白令海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中国历次北极科学考察的必经之地。北冰洋由于常年被海冰覆盖,海上调查资料获取困难,致使对其地质历史的认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楚科奇边缘地构造位置特殊[1],其成因演化是在

    海洋学报 2014年10期2014-06-01

  • 莺歌海盆地底辟多期活动证据及其与含气性关系
    24057)莺歌海盆地是一个受印藏陆-陆碰撞和南海海底扩张等多重因素控制而形成的北西向新生代大型走滑-伸展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1-3].盆地凹陷中心分布着5排轴向近南北雁行式排列的大规模底辟构造(图1).盆地90%以上的储量和100%的产量来自这些底辟构造[4].底辟构造是莺歌海盆地成藏的主控因素.本文以莺歌海盆地的昌南6-1和乐东22-1底辟构造为例,分析底辟活动的过程及其对不同类型底辟的含气性的影响,以期为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区今后的勘探工作提供指导.

    地质与资源 2013年1期2013-05-08

  • 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油气垂向运移通道研究
    湛江分公司)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油气垂向运移通道研究韩光明,李绪深,童传新,宋瑞有,曾少军(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及钻井资料,结合天然气勘探研究成果,识别了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底辟构造地震反射模糊区中的裂隙—微裂隙通道,并联合应用相干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和镂空技术等落实了中央底辟构造带上各底辟构造垂向运移通道的展布情况。研究区垂向运移通道分为底辟通道、断裂通道以及底辟外裂隙通道三大类。底辟通道是研究区最主要的烃运移通道,它由

    海相油气地质 2013年3期2013-02-28

  • 莺歌海盆地高温超压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过程
    部重点实验室莺歌海盆地高温超压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过程谢玉洪1刘平1黄志龙2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莺歌海盆地高温超压天然气勘探的突破,使得该区域已成为勘探的热点,但关于其天然气成藏规律还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为此,对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以期确定该盆地高温超压环境下游离天然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结果发现:①莺歌海盆地烃源岩质量高、烃源灶范围大、生烃期时窗长、排烃期

    天然气工业 2012年4期2012-12-15

  • 南海瑞雷面波群速度层析成像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结果显示:① 海盆速度较高,且速度分布很好地勾勒出海盆的轮廓.浅层较高的横波速度说明海盆都具有洋壳性质,而深部较高的横波速度则可能对应扩张中心生成洋壳后残留的高速物质.不同海盆速度上的差异与它们的热流值和年龄大小一致.海盆下的高速异常在60km以下消失,且在一定深度范围内由低速区替代.在低速区下200km深度,在南海海盆观测到一条NE-SW走向的高速异常,可能与古俯冲带有关.② 环南海出现明显的高速区,对应俯冲带特征,且这些高速区速度差异明显且有间断,说

    地震学报 2012年6期2012-12-08

  • 莺歌海盆地构造演化动力学机制探讨
    10080)莺歌海盆地构造演化动力学机制探讨万志峰1,2,夏斌1,2,徐力峰3,李建峰2(1. 中山大学海洋学院 广东 广州 510275;2.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640;3. 广东有色工程勘察设计院 广东 广州 510080)莺歌海盆地是在印支地块与华南地块缝合线上发展起来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其奇特的地质现象与复杂的动力学背景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关于其形成机制,目前主要有四种观点:“中国东部裂陷

    海洋通报 2010年6期201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