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洋

  • 五峰渔洋关万里茶道上的古镇明珠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河畔的渔洋关古镇,在历史上是鄂西南、湘西北的茶叶集散地和宜红茶加工、运输、贸易中心,通过万里茶道与俄罗斯等欧洲大陆相连。2018 年,渔洋关镇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茶旅古镇”称号。茶道四通八达,形成交通枢纽渔洋关镇是万里长江连接鄂西南、湘西北的交通要冲,古茶道纵横密布,主要线路与宜都、松滋、长阳、鹤峰、巴东和石门等县市相连。清朝初期,五峰白茶(绿茶)经渔洋关、白马溪、九道河运抵枝江县城(现为宜都市枝城镇),清代诗人顾彩在所著的《容美

    民族大家庭 2023年6期2023-12-29

  • 举神韵旗 续清远风
    渔洋的主要成就是文学创作。他是清初诗坛神韵派的领袖。主盟清初诗坛50年,以神韵为旗帜,开清初一代清远冲淡诗风。他不但写诗,还研究诗。他的《带经堂诗话》,集中阐述古代诗歌美学。针对当代诗词在创作上还存在着板实、泥滞、拙直、寡味等方面的问题,我们有必要激活王渔洋所继承和发展了的以清远为至境的诗学传统。兹就王渔洋诗论本身并结合其创作实践,对其诗学的审美特征作一简要论述。一、水流花开 诗风清远王渔洋的成名作《秋柳》,是有感而发的佳构。他23岁游历济南,邀请在济南

    东坡赤壁诗词 2023年4期2023-08-24

  • 一个知青的耕耘史
    国历史遗产与故乡渔洋文化的挚爱。一、一个土博士与两位恩师天将暖花未开的初春,我慕名来到现属于殷都区的安丰乡渔洋村,采访龙振山。“听说你读书入迷,下地干活也带着书?”“这要叩谢我的恩师牛广德,他的话我终生难忘。”龙振山这批初中生回乡前,班主任牛广德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响应号召支援农业,很光荣。但是你们要切记老师言,不要忘了读书,不能丧志。”龙振山先在渔洋学校教书,又在生产队、生产大队当会计。民办教师、村里会计,还是农民,一样种地、栽树、喂猪、养蜂。不管干

    时代报告 2022年12期2022-08-15

  • 释“神韵”: 钱锺书的诗贵清远说 ——古典今释的地缘语境
    。这落在王士禛(渔洋)的“神韵说”身上,至少生出这一“悬疑”: 神韵说有否因沿袭沧浪“以禅喻诗”而导致理路“枯寂”?(郭绍虞521)声称渔洋因沿袭沧浪“以禅喻诗”而令神韵说理路“空寂”“愈讲愈糊涂”(郭绍虞538)乃至让后世费解者,其代表拟数郭绍虞(1893—1984年,下简称郭)。郭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首席奠基人资深可敬,然当他浸润于权威路径而让神韵说扯上“唯心论”时,反倒模糊了其民国版史著的明晰史述,此亦事实。这不是说郭自鼎革后对渔洋本人兀生偏见,

    文艺理论研究 2022年3期2022-07-15

  • 他们,不仅仅是一名志愿者
    起来,在河南安阳渔洋村这片土地上,他身体力行,发掘研究,坚定守望。40多年3000多件“宝贝” “俺在1974年偶然拾到一块商代陶坯,并在村庄临漳河处发现很多类似的陶片,为了弄清它是啥朝代、有啥考古价值,就到安阳市博物馆请教专家,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了俺40多年的文物搜集考论和整理工作”。龙振山,1946年2月出生于安阳县安丰乡渔洋村,当过村办学校的老师、村会计、村党支部副书记,回忆起最初迷上文物收集的点滴,龙振山津津乐道。 迷上文物收集后,别人一下雨都往

    华声文萃 2022年6期2022-07-05

  • 从近代鄂西渔洋关茶叶贸易看全球化与区域经济的联动*
    奠定了重要基础。渔洋关是五峰县(清代称长乐县,1914年改称五峰县,今称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商业贸易重镇,且为湘鄂西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是四川与湖南往来的重要“商业支站”,“各地货物多集于此,盖一繁盛市镇也”[1]。民国时期,时人即认识到渔洋关的重要性曰:“渔洋关虽小,它是整个鄂西的缩影。”[2]茶叶贸易为该地贸易大宗,其中外销红茶贸易在湖北省占重要地位,“渔地实业素推茶厂为巨擘,所制红茶行销英、俄有年,为我国茶叶著名产地,亦为本省第二产茶中心”[3]

    农业考古 2021年5期2021-11-04

  • 渔洋《唐人万首绝句选》之自序、凡例与提要解析
    代“诗坛圭臬”王渔洋(王士禛)一方面大量写诗,另一方面通过编纂选本来宣扬自己的诗学主张,尤其喜好编纂唐诗选本。王渔洋晚年的《十种唐诗选》《唐贤三昧集》两部唐诗选本及迟暮之年编选的《唐人万首绝句选》,都体现出其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之后对唐人唐诗的无限推崇[1]。《唐人万首绝句选》的自序、凡例与提要对研究该选本具重要价值,因此有必要对它们进行一些解读,下面分别论析之。一、《唐人万首绝句选》的自序解析首先通过王渔洋《唐人万首绝句选》的自序①本文中《唐人万首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3-07

  • 王士禛“渔洋说部”研究综述
    人,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是康熙时期的文坛领袖。王士禛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笔记杂录,这些笔记杂著被王士禛自己及他人称为“说部”。王士禛说部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体例独特,传播广泛,在当时及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又其体例与王世贞“弇州说部”很相似,所以清代学者称其为“渔洋说部”。“渔洋说部”是王士禛文学成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说部文体发展史上关键的一环,有较高的社会意义与学术研究价值。“渔洋说部”从其问世以来,就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但是相比其极高的说部地位与学术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1-03

  • 渔洋唐人五种唐诗选集选删选诗考析
    圭臬”王士禛(号渔洋)对唐人所编的唐诗选本几乎都进行过删汰与重新编纂,许多选本对于理解王渔洋诗学的观念主张具有参考价值,对于选本学及诗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故本人不揣浅薄对王渔洋编纂《箧中集选》《搜玉集选》《御览诗集选》《极玄集选》及《又玄集选》这五部选本的删选诗情况试作考析。一、《箧中集选》删选诗考王渔洋《箧中集选》①本文王士禛《箧中集选》内容均据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康熙三十一年刻本《箧中集选》,见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整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39

    凯里学院学报 2021年5期2021-01-02

  • 智对权贵
    一天,新城王渔洋设宴庆寿,蒲松龄身着布衣赴宴。宴席上,一些穿绸披缎的权贵想奚落蒲松龄一番。一个矮胖子怪声怪气地说:“久闻蒲先生文采出众,怎么老不见先生金榜题名呢?”蒲松龄微微一笑,说:“对于功名我已心灰意冷,最近我弃笔经商了。”另一个瘦高个子装出吃惊的样子,说:“经商可是挺赚钱的,可蒲先生为何衣着平平,是不是亏了本呢?”蒲松龄叹了口气,说:“大人说得不错。我最近跑了趟登州,碰上从南洋进来的一批象牙,大都是用绫缎包裹,也有用粗布包的。我原以为,绫缎包的总会名

    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 2020年5期2020-12-16

  • 博山区:开展“守初心,感党恩,担使命,跟党走”主题党日活动
    员干部赴桓台县王渔洋纪念馆、淄川区双杨镇赵瓦村开展“守初心 感党恩 担使命 跟党走”主题党日活动,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成文,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赵德,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孙锋参加活动。在桓台县王渔洋纪念馆,全体党员对王渔洋毕生践行的为官准则,及其家族立家训、树家风、加强自律的传统有了深入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大家廉洁自律意识,把“清慎勤”作为日后工作和生活的要求;在淄川区双杨镇赵瓦村,学习了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全国人大代表李久存带领下,赵瓦村一步步

    齐鲁周刊 2020年14期2020-07-27

  • 渔洋河与“宜红”古茶道往事
    宜都古陆城,沿着渔洋河逆流而上直达渔洋关,最后可一直通往五峰、鹤峰、来凤、宣恩、咸丰进入湖南。小时候,隔三岔五地就见有成群结对的骡马驮着大包大包的货物,叮叮当当地从屋旁一路经过。那时,我们一直都把屋旁那条蜿蜒悠长的青石板官道称作“大路”——五峰县到宜都县的大路,听大人们讲,隔不远的渔洋河也是行走有往来于五峰至宜都的小货船的。不过,那木船也就只能行走到渔洋关,再往上,河水太浅就行不通了。船与骡马是连接五峰与宜都的最好运输工具。不论是旧时渔洋河水道上的木船,还

    寻根 2020年2期2020-05-07

  • 论“渔洋说部”与清代笔记
    宋世瑞论“渔洋说部”与清代笔记宋世瑞(阜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王士禛的“渔洋说部”是宋代笔记经典化的产物,它产生于清初经世致用的思潮之下,本身具有体例上摹写唐宋笔记、内容上诗话与笔记体小说兼具的特征,是清初杂家笔记的代表。王士禛在寻求“国事、学术、文学”三者平衡的过程中,创作出了一系列后世称之为“渔洋说部”的笔记作品,对清代中后期的笔记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涌现出一批如王应奎《柳南随笔》、梁章钜《浪迹丛谈》、金武祥《粟香随笔》为代表的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02-25

  • 渔洋《唐文粹诗选》删选诗考析
    刘宝强王渔洋《唐文粹诗选》删选诗考析刘宝强(凯里学院 人文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王渔洋喜欢删纂唐人唐诗选本,而在其删纂的《十种唐诗选》等众多唐人唐诗选本中,《唐文粹诗选》较为特殊,它是王渔洋对姚铉《唐文粹》中的唐诗进行的删纂。姚铉968年出生,北宋960年建国,因此姚铉应当被视为宋人。本文主要考察王渔洋《唐文粹诗选》对宋人姚铉《唐文粹》中的唐诗的删纂情况,通过这种考察使学界能了解宋人与清人眼中的唐代古体诗之面貌,对古代诗学及选本学研究也具有一定价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2020-01-18

  • 惠栋《渔洋山人精华录训纂》考论
    223300)《渔洋山人精华录》是清初诗人王士禛的诗集。王士禛(1634-1711),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诗论创“神韵”说。1 王士禛《精华录》及其初注王士禛24岁的成名作《秋柳四首》影响巨大,和者云集,注者也不少,从屈复、王祖源、徐寿基、高丙谋、李兆元、郑鸿等人为之专门作注,到各种诗话、笔记的谈艺论旨,论者不下百人,尤其是四诗的主旨,说法不下十数种,盛况堪比《锦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1-18

  • 《聊斋志异》西传研究中的两个问题再探*
    传第一人”与“王渔洋千金市书说”两个颇具争议性问题再做一番推说与呈示,以之就教方家。一、谁为聊斋西传第一人?关于谁当属聊斋西传第一人之问题,目前学界在德国传教士郭实猎与美国传教士卫三畏之间颇有争议,结论尚不够明朗,诚为聊斋西传史上的一大憾事。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王丽娜先生为国内较早关注聊斋外传史与研究史的学者,其曾较早整理相关外文文献,考证出“最早发表《聊斋志异》单篇译文的译者是卫三畏。他的两篇英译文《种梨》和《骂鸭》,收在他1848年编著的两卷本《中国总论

    国际汉学 2019年1期2019-12-16

  • 诗人的表演:渔洋山人与“自我画像”①
    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十一月,王士禛拜刑部尚书。翌年六月,蒙赐御书“带经堂”匾额,一时备受荣宠。然而,王士禛却激流思退,于康熙四十年(1701)四月请假归里迁葬。《居易录》记载此事如下:“辛巳春三月,经筵事毕,士禛即病且剧,伏枕四十馀日,恐部务废阁,具疏乞假。奉温旨:‘卿才品优长,简任司寇,正资料理。览奏以迁葬援例请假,准给假五月,事竣速来供职,不必开缺。该部知道。’且有‘老成忠厚,人品学问俱好’之褒。”[2]440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9年4期2019-09-17

  • 渔洋及清诗的地位
    与300多年前的渔洋先生(注:王士禛,号渔洋山人)再做一次时空的对话,先生:我不能对面聆听您的教诲,只能在文字的沙海里爬梳剔抉、参互考寻,为的是一步步接近您,探寻那些时空中稍纵即逝的灵光、幽奥和悬微。我知道,我是站在研究您的众多学者的肩膀上与您对话的,我用键盘敲出的这些字,用这些字拼成的大餐,酸咸之间,是否合乎胃口?您说,诗的韵味在酸咸之间,其妙处在于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而评传却必须明昏启聩,做结论性的判断。好在,我是尽力的,那个飘渺无定的神韵诗说,我自感

    齐鲁周刊 2019年28期2019-08-07

  • 王士禛、叶燮与乾隆诗学的逻辑起点
    的起步阶段,对王渔洋诗学的反思和批评是一个逻辑起点。神韵诗学流于趣味化的倾向催生了性灵论诗学的主体表达意识。而叶燮自成一家的思想则取消了艺术理想和典范的预设,直接影响到袁枚有工拙而无古今的诗学观的形成。正是以对王渔洋神韵诗学的反思和补救为出发点,格调、性灵、肌理各派形成了自己的发展路径,共同构成了乾隆诗学的理论格局,也完成了古典诗学理论框架的建构。王士禛;叶燮;乾隆诗学;逻辑起点乾隆诗坛一方面是个诗派林立、各种主张杂陈的喧哗空间,一方面又是个缺乏领袖群伦之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06-11

  • 蒲松龄智对权贵
    一天,新城王渔洋设宴庆寿,蒲松龄身着布衣赴宴。席间,一些穿绸披缎的权贵想奚落蒲松龄一番。一个矮胖子怪声怪气地说:“久闻蒲先生文才出众,怎么老不见先生金榜题名呢?”蒲松龄微微一笑说:“对于功名我已心灰意冷,最近我弃文经商了。”另一个瘦高个子装出吃惊的样子,说:“经商可是很赚钱的,可蒲先生为何衣着平平,是不是亏了本?”蒲松龄叹口气说:“大人说得不错。我最近跑了趟登州,碰上從南洋进来的一批象牙,大都是用绸缎包裹,也有用粗布包的。我原以为,绸缎总会名贵些吧,就多要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9年2期2019-04-15

  • 相看两不厌
    三十多年前,初见渔洋山风物时,我仿佛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那个桃之夭夭,其华灼灼,落英缤纷的桃花源。这儿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辽阔,更有春花、秋月、夏荷、冬雪的四季美景。望着一碧万倾的太湖之水,看着山间渔洋里古村的缕缕炊烟,留连忘返。从此每年在不同季节,我常去静谧山中观赏四时风光,澄心涤虑,放松身心。渔洋山名源自于《赠山报恩》的故事,据说春秋时伍子胥蒙冤受辱,被楚国悬赏通缉时,有位老渔翁不为重金所动,冒险渡他过江,来到吴国。伍子胥破楚报仇后,寻找对他有恩的老

    艺术交流 2018年4期2018-11-28

  • 山东省桓台县泓基农业专业合作社:金谷风露凉 葡萄田园美
    收节暨2018“渔洋紫”葡萄节也于9月8日拉开序幕,活动为期1个月。这也是主办方——泓基农业专业合作社对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献礼,吸引了淄博及周边地市近万名游客的到来。在葡萄园里,游客提着篮子、拿着剪刀,在葡萄架下采摘圆润饱满的成熟葡萄。据了解,泓基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8月,是一家集种植养殖培训、技术推广服务、生态旅游观光服务及农产品种植、加工、贮藏、运输、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生态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生态园区内建有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生态果园示

    中国合作经济 2018年9期2018-11-01

  • 福建省霞浦渔洋边防派出所:边防执法办案平台助力执法规范化建设
    7年12月,霞浦渔洋边防派出所成功查结“信诚拖”号船出海人员变更未按规定备案,这是该所使用边防执法办案平台办理的第一起边防行政案件。据了解,随着边防执法办案平台的正式启用,该所第一时间组织官兵通过理论讲解、模拟操作、观摩学习等方式,对该系统的功能作用、操作流程进行全面介绍,重点对系统中的接处警模块、案件办理模块中的创新功能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组织官兵轮流对执法办案平台进行实际操作,由法制员和其他官兵现场“找茬”,指正不足,提升全体官兵对系统操作的熟知程度

    派出所工作 2018年2期2018-09-10

  • 渔洋山人的三大癖好 ——成功男士必备
    名“说唱歌手”王渔洋一生有三大癖好。说与朱彝尊齐名的清初知名“说唱歌手”王渔洋一生有三大癖好。山水癖王渔洋自云有山水癖,《居易录》云:“予自少癖好山水,尝忆古人身到处莫放过之言,故在扬州日,于金陵京口梁溪姑苏诸名胜皆于簿书期会中不废登临,而公事亦无濡滞者。”王渔洋的山水癖也产生了巨大的“名人效应”,有些山水经他游历之后更益身价。如济南大明湖畔的秋柳园,因王渔洋所做《秋柳》四章而闻名天下;瘦西湖景区中的红桥,因当年王渔洋与诗友的二次游历与唱和而名扬天下;太湖

    艺术品鉴 2018年1期2018-06-19

  • 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
    人员认真参观了王渔洋故居和忠勤祠,通过一件件珍贵的实物、图片资料和讲解员的细致介绍,详细了解了王渔洋一生吟咏不辍的诗词造诣和王氏名门望族经久不衰背后蕴藏的治世治学治家的理念。王渔洋一生坚持以“清、慎、勤”为做官准则和王氏家族一贯秉承的“忠勤报国、门庭清肃、洁己爱民、清正严明”家风家训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了更深领悟。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广大党员干部对王渔洋的廉政思想、为官准则、家风家训,对“忠勤报国、洁己爱民”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参加学习活动的

    齐鲁周刊 2018年14期2018-04-20

  • 渔洋家书《手镜》的现代解读
    景刚 荣若飞(王渔洋文化研究保护中心,山东桓台 256400)作为清康熙时期的文坛领袖与政坛精英,王渔洋不仅以其诗文兼优被誉为“一代正宗”,而且因其突出的廉政成就与政治素养深获康熙皇帝倚重,成为备受人们尊崇的“一代廉吏”。这位清新城县(今淄博市桓台县)的文化名人离我们很近,不论从地域上还是从时间上,王渔洋的故事都在淄博甚至更广的地域流传,成为一代代淄博人喜闻乐见的经典回忆。今天,我们要重点解读的是他的一封流传至今的写给三子王启汸的家书——《手镜》。《手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6期2018-03-07

  • 1660年济南的高考落榜生
    。他想到了同乡王渔洋,24岁的王渔洋在大明湖畔组织秋柳诗社,即景赋秋柳诗四首,名冠全国,发表、获奖、入作协,一路凯歌。凭着这次逆袭,王渔洋成为少年天才的代名词,名声赛过韩寒。而蒲松龄,不光高考失利,就连写诗投稿也石沉大海,连退稿信都没有。他一辈子都在想,我什么时候能像人家24岁时的样子,也就死而无憾了。大明湖的烟波里,落榜生蒲松龄的身影显得孤单寂寞,若有一个夏雨荷聊聊人生也好啊,可惜,那些后来进入他小说里勾引书生的美女,现实中一个也没出现。他只有一个丑妻刘

    齐鲁周刊 2018年45期2018-01-03

  • 漫游茶都五峰
    白鹿庄、长乐坪、渔洋关爱上你的长茂司、红渔坪、苦竹坪、小河村五峰,宜昌的明珠五峰、祖国的茶都五峰诱惑着黄皮肤、白皮肤、黑眼睛、蓝眼睛在五峰,我要脱胎换骨、静气安神好好做几天你的子民,从清晨到夜深一点一点吮吸你,丝丝缕缕的茶香我要把你们,含在嘴唇和瞳孔里我要把你们,安在舌尖和心坎上在五峰,我悠哉悠哉、飘飘欲仙穿着休闲衫,四处走走,看看看一看祖国的茶都、茫茫的茶园我爱上采花毛尖的圣地我慕上天麻剑毫的王国我迷上向师傅茶的宝库我恋上水仙春毫的乐园

    江河文学 2017年3期2017-11-13

  • 试论渔洋关在鄂西茶叶发展史上的地位
    43002)试论渔洋关在鄂西茶叶发展史上的地位黄祥深(三峡大学 民族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渔洋关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奠定了渔洋关成为鄂西地区茶叶生产、加工、中转中心的基础。鄂西红茶通过渔洋河进入汉口茶叶市场,并从兹走向世界。红茶制造商纷涌而至,将渔洋关变成全国著名的红茶制造区,这个地位在抗战时期尤其突出。渔洋关还设有红茶业同业公会、茶叶管理机关、茶叶改良场、茶叶金融机构,这些机构的成立、设置也证明了渔洋关在鄂西茶叶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渔洋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5期2017-10-16

  • 渔洋的“神韵”论及“神韵”诗
    : 清初诗坛,王渔洋以其“神韵”论及“神韵”诗名噪一时,执吟坛牛耳者几五十年。王渔洋的诗以“沉着痛快为底,清幽淡远为表”。作者的感情借平淡的景物抒发出来,含蓄蕴藉。所谓“自然天成”,又有作者情感的参与。王渔洋的“神韵”论是不同于前人的有自己特色的“神韵”论,于平淡中见真性情。关键词: 王渔洋 “神韵”论 “神韵”诗王渔洋的诗笼盖百世,囊括古今,尤浸淫于陶孟之间,所谓“山水清音”。作诗讲究神韵,追求清幽淡雅的风格。不拘泥于文字,崇尚“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含

    文教资料 2017年12期2017-07-07

  • 蒲松龄智驳权贵
    高。一次,新城王渔洋设宴庆寿,蒲松龄身着布衣应邀到场。宴席上,一些穿绸披缎的权贵想奚落蒲松龄一番。其中一個人说:“听闻蒲先生久试不第,弃笔从商。经商应该挺赚钱的,可蒲先生为何衣着平平,是不是亏了本?”蒲松龄明白这是在嘲讽自己,叹了口气说:“大人说得不错。我最近跑了趟登州,碰上从南洋进来的一批象牙,有的用绫缎包裹,有的用粗布包裹。我原以为,用绫缎包裹的总会名贵些,就多要了一些,同时又要了少许用粗布包裹的。谁知带回来一看,用绫缎包的竟是狗骨头,用粗布包的倒是真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7年3期2017-04-07

  • 渔洋对《赤嵌集》的评点述略
    嵌集》后记载了王渔洋共59条评点,王渔洋对此诗集的喜爱程度可见一斑。但目前学界对此现象并未给予足够关注;学界对孙元衡《赤嵌集》的相关研究虽提及王渔洋的评点,但也只是流于简单罗列,并未深究,对《赤嵌集》中王渔洋评点的研究仍付诸阙如。台湾与大陆诗学关系密切。中国很早便出现了歌咏台湾的诗作,但数量不多且质量不佳。直至孙元衡《赤嵌集》收录360首诗歌,轰动一时。《赤嵌集》不仅为台湾诗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范本,也扩展了同时期大陆诗歌的描摹空间。本文拟从王渔洋评点《赤嵌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2017-03-11

  • 渔洋“神韵”说 ——以《唐贤三昧集》为中心
    210000)王渔洋“神韵”说 ——以《唐贤三昧集》为中心李小雨(南京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王渔洋所倡“神韵”,主要体现为诗歌“清”“远”的艺术风格。正因为以“神韵”来概括盛唐诗歌气象,故而《唐贤三昧集》不取李、杜二家诗。此外,王渔洋自作诗虽喜用僻事、多用地点,然而他自觉追求诗歌创作的“清”“远”风格,因此与“神韵”说并不相悖。王渔洋;唐贤三昧集;神韵王渔洋论诗以“神韵”为则,历来受人重视。查其“神韵”说之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目前普遍认为他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3-09

  • 王士禛神韵说例析
    “典远谐则”已启渔洋先生诗论核心“神韵”之门。神韵者,得其神、传其韵也。它既是一种创作手法,一种审美理想,也是一种接受原则。正是这种“神韵”,导致对《秋柳》诗的多样解读甚至误读。王士禛;《秋柳》;神韵王士禛(1634-1711),今山东淄博桓台人,因自号渔洋山人,世称渔洋先生。他主盟诗坛四十年,长期执康熙朝诗坛之牛耳,不仅著述宏富(仅流传至今的诗作即有近五千首),且提出了中国诗学史上一种重要的诗学理论“神韵”说。神韵说的内涵历来众说纷纭,但若结合具体作品特

    淄博师专论丛 2017年4期2017-01-27

  • 宜红茶略考
    清朝和民国时期,渔洋关是湘鄂西最大的茶叶集散地,素有小汉口之称。作为一个山区小镇,形成宜红茶最大的集散地和加工中心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特殊的历史条件。虽说经历两三个世纪的变迁,渔洋关集镇上的古街、古茶庄、古码头许多已不复存在,但得到保护和利用的那些遗址遗迹,仍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和探寻这里生产的宜红茶的历史足迹。一、渔洋关是宜红茶的集散、加工中心1.茶商开设茶庄据《湖北贸易志》和《中国茶讯》1950年第10~11期记载,“在前清道光年间(1824)有广东

    中国茶叶 2017年10期2017-01-12

  • 朝鲜后期诗坛对唐宋诗学的宗尚 ——以金正喜的 《精华选存》为例
    存》收录了清人王渔洋、田雯以及宋代词家的诗词作品。从这部选本所录诗词的內容、文献来源和选诗特征可以反映出金正喜对唐宋诗学的宗尚态度。金正喜作为朝鲜五百年间在学艺方面成果最为杰出的文人,他的诗文编选活动以及所反映的诗学宗尚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可以让我们从这个视角来洞悉朝鲜后期诗坛的诗文创作活动和批评实态,以及中国诗学在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下对朝鲜文人影响的具体环节。金正喜 翁方纲 王渔洋 《精华选存》 唐宋诗学 诗学批评朝鲜后期诗坛对唐宋诗学的宗尚呈现出多元化的

    杜甫研究学刊 2016年3期2016-11-26

  • 渔洋关记事(组诗)
    温新阶雨后渔洋河也许最需要水的滋润的是河流本身昨夜的一场大雨让渔洋河变得丰润和光鲜就有了杨玉环般的韵味和妖娆雨水滋润了渔洋渔洋河滋润了我的梦境茶博馆陆羽泛舟而来一片茶叶是他的舟楫碧绿的河水飘逸出板栗的芳香他在渔洋关上岸足迹所到之处茶树疯长采花毛尖一片树叶在陶罐中翻滚风从河边吹来阳光油漆了窗棂唐诗的意境魏晋名士的风骨谢灵运的山水诗张大千的写意一片树叶就是一个世界苦涩和甘甜让你左右逢源青岗岭茶梯站在这里总是想到阿秀她还没有看到过如此美丽的诗行没看到过如此壮丽

    江河文学 2016年4期2016-08-17

  • 从诗学实践看王渔洋诗学理念的转变
    )从诗学实践看王渔洋诗学理念的转变刘宝强(六盘水师范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贵州 六盘水 553004)[摘键要] 王渔洋诗学理念复杂而富于变化,经历过四个阶段的重要转变,对其详实考究才能真正理解王渔洋诗学理念的发展与“神韵说”的确立。诗学理念的转变是王渔洋诗学研究的本源问题,结合王渔洋的仕宦经历及具体丰富的诗学实践可知,其早年的诗学理念并非“神韵说”,而是经历了由“博综该洽,兼采众长”转变为“重唐音,韵胜于才”,继而转变为“越三唐而事两宋,唐宋兼取”,直至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3-16

  • 五峰古茶道与“万里茶道”
    道源源不断地运到渔洋关镇集散、精制、包装后,经水路转运至汉口,再出口到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古茶道也因此成为湘鄂西茶区连接中俄蒙万里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路险山高远 幽幽古茶道2009年,在五峰县发现了一条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古茶道,被称为湖北十大新发现之一。鹤峰县五里坪、留驾司和五峰县采花台、星岩坪至渔洋关段300余千米沿线,古石桥、骡马店、客栈、碑刻、摩崖石刻遗址遗迹众多。关于古茶道最早的文字记载是1693年容美土司田舜年亲自撰写的《新改荒路记》

    民族大家庭 2016年6期2016-03-02

  • 王士禛与桐城诗学
    之境。这些都与王渔洋的神韵诗学甚为吻合。尽管清代后期王士禛在桐城派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其对桐城诗学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王士禛;《古诗选》;神韵诗学;桐城诗学王士禛神韵诗风对清代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诗风契合清初统治者的需求,为他赢得“一代正宗”之美誉;王氏乐交游,与当时的诗人往来频繁;喜奖掖后进,门生后学众多。由此,其神韵诗学得到身前身后多数诗人的鼎力推戴。桐城诗学乃至文学理论中的某些因素与王渔洋主张非常接近,这并非偶然,考察桐城人士与他的密切交游,桐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12-16

  • 乾嘉文人与王士祯画像
    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故世人亦称之王渔洋,青州诸城人(即今山东诸城)。原名士稹,雍正时期避“胤稹”讳改“士徵”,乾隆三十九年(1774)诏改“士祯”。王士祯主要有两种身份名世,一为文人,清代诗论家朱庭珍在《筱园诗话》中说:“王阮亭诗为昭代雅音,执吟坛牛耳者几五十年。”在清诗史上,王士祯是引领诗风演进的关键人物。一为仕清的汉人官员,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历官扬州推官、礼部主事、户部郎中(兼翰林院侍读)、国子监祭酒、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户部

    中国书画 2015年6期2015-05-30

  • 渔洋《十种唐诗选》中的诗学理念
    553004)王渔洋《十种唐诗选》中的诗学理念刘 宝 强(六盘水师范学院 中文系,贵州 六盘水 553004)“清初诗宗”王士禛(号王渔洋)为了扩大自己的文学主张与影响,除了作诗为文之外,也喜好编纂诗歌选本,而其中又以编纂唐诗选本为多且成就最高。诗人诗学实践反映诗学理念,而王渔洋的诗学实践包括诗歌创作与选本编纂二部分,故通过王渔洋唐诗选本能够发掘其部分的诗学理念。王渔洋;《十种唐诗选》;诗学理念《十种唐诗选》①本文中《十种唐诗选》的内容均据1997年齐鲁书

    许昌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2-28

  • 王士祯“神韵说”意蕴的再考察
    真,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其云:“渔洋山在对尉之南,太湖之滨,与法华山诸山相连缀,……乃自号渔洋山人云。”[1]卷七王士祯是吴伟业之后康熙时的文坛领袖。其论诗本司空图、严羽之说,倡导妙悟。其云:“余于古人论诗最喜钟嵘《诗品》、严羽 《诗话》、徐祯卿 《谈艺录》,而不喜皇甫汸《解颐新语》、谢榛 《师说》。”[1]卷二:58又云 “司空表圣作诗品,凡二十四,有 ‘冲淡’者曰 ‘遇之匪深,即之愈稀’;有谓‘自然’者曰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有谓 ‘清奇’者曰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2014-08-15

  • 查慎行与王渔洋交游及相关诗史问题考辨
    士禛,字子真,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查慎行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浙江海宁人,生于顺治七年(1650),时渔洋年17岁。顺治十四年(1657),渔洋倡大明湖“秋柳唱和”,诗名远播。翌年成进士,任扬州推官五载,与东南名士相唱和,风华映于一代。康熙十七年(1678),以诗文兼优擢翰林侍讲,未任,转侍读,自此主盟坛坫数十年,成为清王朝认可的诗歌“开国宗臣”[1]。相比渔洋的仕宦显达、才名早播,慎行可谓僻居乡野、声闻不彰了。30岁前,他南行不过钱塘,北行不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4-17

  • 渔洋《唐贤三昧集》选诗特征探微 ——兼与《唐诗别裁集》比较
    04)王士禛(号渔洋)与沈德潜(号归愚)都是清代诗歌创作与选本编纂上享誉盛名的大家,渔洋选本以《唐贤三昧集》为学界所重,而归愚选本以《唐诗别裁集》最为著名。两部选本时代相近,又都是唐诗选本中的佳作。通过比较二选之差异,可挖掘渔洋《唐贤三昧集》一选的选诗特征。一渔洋《唐贤三昧集》选录诗人诗作与归愚《唐诗别裁集》相较规模要小许多,该选是清人选本中规模较小的选本之一。唐代选诗家的唐诗选本相较唐以后的诗歌选本,规模都不大。目前尚留存的唐代选诗家唐诗选本仅有8种,规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4-05

  • 渔洋与明遗民诗人姜埰的交往
    49)清初诗人王渔洋与明遗民诗人姜埰的交往,还是一个较为隐秘的学术问题,研究王渔洋交游的学者尚未注意及此,研究明遗民诗人的学者也尚未注意及此。对于这一问题的揭示,无论对于王渔洋研究,还是对于明遗民诗人研究,都是有一定意义的。一王渔洋与姜埰是否相识?两人是否有交往?直接的记载几乎没有,但尚有线索可寻。线索一是来自王渔洋,一是来自姜埰。王渔洋没有写给姜埰的诗歌作品,自撰年谱中也无两人相识的记载,文集杂著中虽记及姜埰,也并没有直接说到两人的相识。但王渔洋的《感旧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5期2014-04-03

  • 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选诗特征与诗学思想考析
    臬”王士禛(号王渔洋)编纂的最后一部唐诗选本,该选本是对赵黄选本②进行的删纂,对于清代诗学思想的研究极有价值,本文拟在数理统计的基础上对该选本进行初步的探讨。一、王渔洋《唐人万首绝句选》的选诗特征渔洋选本保留了初唐十八位诗人二十八首绝句、盛唐五十二位诗人一百八十四首绝句、中唐一百位诗人三百七十七首绝句、晚唐六十六位诗人二百六十二首绝句。分别而言,在五言绝句方面,渔洋选本中保留赵黄选本中各时期诗人诗作数为:初唐十四人二十三首诗;盛唐二十八人七十八首诗;中唐三

    铜仁学院学报 2014年3期2014-02-12

  • 从“王渔洋现象”仰视明清山东文学崛起
    250022)王渔洋,名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是清初著名的多产作家, 著述诗文、小说、诗话等作品共计36种560多卷。渔洋生逢明清王朝交替、社会动荡之际,明王朝随着崇祯皇帝驾鹤西去已寿终正寝,清王朝凭借铁蹄席卷华夏而蓄势待发,在上思国泰、民求安康的时代潮流下,他未及而立即以《秋柳四章》惊誉全国,继以“神韵”理论开拓诗学,毕生以“一代诗宗”主盟诗坛,将明清时期山东诗学推向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度,这是山东文学史、文化史

    山东社会科学 2013年7期2013-04-07

  • 论王渔洋的诗歌美学观
    10600)论王渔洋的诗歌美学观肖义成(宁乡玉潭中学,湖南 长沙 410600)作为一大诗歌理论,王士祯(王渔洋)的神韵说历来众说纷纭。论文从神韵说的产生、含义、在诗中的体现及对此说的评价等四方面重新解读神韵说。与成说相反,认为将《秋柳》四首作为王士祯神韵诗的代表作是不合理的。王士祯;王渔洋;诗歌美学;神韵;意境王士祯(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官至刑部尚书。他少年即负诗名,长大后因其创作丰富、理论新颖,又因官高位显而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3期2012-04-07

  • 草根的守望
    官至刑部尚书的王渔洋。在我看来,还有一个隐居山水之间的诗人徐夜。徐夜生于名门望族,14岁即能赋诗,所作《闻歌》意境悠远,谱曲后传唱一时。生于官宦世家、自幼聪颖的徐夜,本应走上一条读书仕进之路,然而明清易代的战乱和家世消衰的磨难,同时降到他的身上。崇祯壬午年,清军袭破济南,进逼新城,徐夜参与了抗击清军的战斗,新城陷落后,清军残酷屠杀城内民众,徐氏家庭中有十余人遇害,徐夜的母亲也投井殉难。国仇家恨,使他痛不欲生,从此拒绝功名仕进之路,在系水之东过起了隐居生活。

    散文百家 2011年8期2011-11-21

  • 民国时期神韵义旨阐说
    论诗拈出神字,而渔洋更拈出韵字。进而说明实则渔洋所神韵,单言之也只一“韵”字而已。《师友诗传续》录中说“格谓品格,韵谓风神”。谓风神可,谓韵致可,谓神韵也可;单言之,只称为“韵”,也何尝不可。“沧浪只论一个神字,所以是空廓的境界,渔洋连带说个韵字,则超尘绝俗之韵致,虽犹是虚无缥缈的境界,而其中有个性寓焉。”而朱东润认为:“神韵之义,盖单言曰韵,重言曰神韵,又曰风神,累言之则曰兴会风神,指实言之则曰清远,而其义则与雄浑、豪健对待者也。”他《王士祯诗论述略》长

    名作欣赏 2011年36期2011-08-15

  • 赵执信与清初诗学之终结
    的内容:一是对王渔洋的批评,二是《声调谱》的诗歌格律研究。其中既有独到的理论贡献,也充斥着偏见和武断之辞。但无论从那个角度看,他都是清初诗学和乾隆诗学之间的一座桥梁,引发了乾隆诗学对神韵论的反思和深入钻研诗歌声律的风气。赵执信;清初诗学;终结;声调谱康熙末年,国初前辈渐次凋零,诗坛当红的诗人大多是王渔洋门人,如查慎行、黄叔琳、汤右曾、顾嗣立、林佶、张大受、缪沅、王式丹等。从他们的诗集中,我们可以看到康熙、雍正之交这一集团彼此交往的密切和在诗坛上的活跃。其中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6期2011-04-08

  • 《续金瓶梅》中的“王推官”即王渔洋考 ——兼论《续金瓶梅》成书于1661年
    的“王推官”即王渔洋考 ——兼论《续金瓶梅》成书于1661年刘洪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济南 250014)《续金瓶梅》第53回有“扬州府王推官”,从这个“王推官”的籍贯、仕历、才学,可断定这个“王推官”为清初著名诗人王渔洋(士禛)。丁耀亢、王渔洋还在1654年同时给张缙彦的诗集作过序,这段经历罕为人知,这样不但可以考见丁耀亢与王渔洋的关系,而且还证明了《续金瓶梅》成书于1661年。《续金瓶梅》;丁耀亢;王渔洋丁耀亢《续金瓶梅》的成书年代当下约有四种说法,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7期2010-04-04

  • 千年古城探神韵
    “诗坛领袖”的王渔洋之故乡。城西南隅,坐落的是为纪念王渔洋之高祖王重光而建的“忠勤祠”。这组明代建筑群气势宏大,古色古香。现今的桓台县王渔洋纪念馆就坐落于此。往东偏北数百米处,有王渔洋故居,渔洋祠,牡丹祠等一组清代建筑,给人以建筑考究、环境幽深古朴典雅之感。再由此东去百余米路南,是四世宫保坊。它是为表彰时任兵部尚书的王象乾(渔洋故祖)保卫明王朝有功而建造的。建坊时,王正在兵部任上,其曾祖祖父,父亲共三代为“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因此被称为“四世宫

    祝你幸福·午后版 2009年11期2009-01-08

  • 蓬屋说诗
    凡 木王渔洋“神韵”之说,多可见于其五、七言绝句。如“悼亡诗”二十六首,可见真性情,风神绰约,上跻晚唐,仍为传统正轨。诗毋妨“绮”,然“靡”则不可。其“冶春”绝句十二首,一时和者亦多,则稍伤于“靡”矣。其最可见“神韵”者,如《再过露筋祠》,名篇也。——“翠羽明尚俨然,湖云祠树碧于天。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祠祀女神,属民间神话。“露筋”或“路经”,“路金”之转音,或古秋胡之类故事。正如孟姜女至今关外有祠,有其万里寻夫故事。“孟姜”一名,早见《

    读书 1994年6期1994-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