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菌

  • 南京农业大学揭示RIN基因驱动根际免疫形成机制
    够抑制土传病原青枯菌的有益微生物,组装抑病型根际微生物组,形成根际免疫。该研究首先比较了野生型番茄(WT)和RIN基因突变体番茄(rin)在灭菌土和自然土中土壤青枯菌生物障碍发生的严重程度,发现除了影响果实成熟外,RIN基因还参与调控番茄抵御土传青枯菌的入侵。在自然土壤中,随着植物生长和果实成熟,相较于先天免疫,微生物介导的根际免疫在维持番茄健康中的贡献逐步增大。随后,结合宏基因组、代谢组、培养组等研究方法进一步发现,WT植株在根际微生物组分类和功能上与r

    蔬菜 2023年9期2023-12-21

  • 青枯病对植物的为害及其生物防治研究
    科雷尔氏菌又名青枯菌,是一种土壤传播的细菌病原体,是世界上许多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该菌是马铃薯褐腐病,番茄、烟草、茄子的细菌性枯萎病或南方枯萎病的致病因子。整个物种的宿主范围很广,但物种内不同的致病种会根据宿主的偏好发生。通常病原菌会侵染包括44 科在内的数百种植物,以及茄科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寄主植物[1]。由于茄科雷尔氏菌的众多致病性决定因素、广泛的宿主范围和强大的生存能力,使得控制青枯病变得困难,特别是应用化学品和物理治疗。铜化合物和其他农用化学

    种子科技 2023年2期2023-03-21

  •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感染青枯菌番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及有益菌属相对丰度
    rum) 亦称青枯菌,是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病害程度最高的十大病原菌之一,可通过植物根系伤口进入维管束组织,导致植物感病。青枯菌对包括马铃薯、番茄、辣椒和烟草等在内的茄科作物危害尤为严重,每年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难以量化[2–3]。番茄 (Solanum lycopersicum)是我国种植最广泛的经济作物之一,番茄青枯病是番茄栽培中发生普遍和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据统计,轻病田块减产10%~30%,重病田块减产超过50%甚至绝收,严重制约了番茄种植业的发展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3年1期2023-02-22

  • 土壤湿度对番茄青枯病侵染进程和光合特性及根系生长的影响
    度和湿度有利于青枯菌在田间存活[9],但国内外关于土壤湿度对番茄青枯病发生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青枯菌通过寄主根的机械损伤部位侵染寄主植物的根,在无机械损伤时,侧根是青枯菌繁殖和侵入的优先位点[10-11],青枯菌的传染是从根部向顶部逐渐扩散的[12]。感染青枯菌后,致病菌株侵染原生木质部导管降解细胞壁,约25%的木质部导管定殖足以引起番茄植株的部分萎蔫[13]。电镜观察发现,青枯菌强致病力菌株能以游离形式存在于番茄感病品种根部细胞间隙,降解细胞壁,破坏原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2-20

  • 福建青枯雷尔氏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生防放线菌的筛选
    arum(简称青枯菌)可导致多种重要经济作物毁灭性枯萎[1],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中国危害极大,严重威胁世界农业经济发展[2]。青枯菌因其侵染性强,寄主范围大,地域分布广,生存能力强,被认为是世界上危害最大植物病原菌之一[3]。由青枯菌引起的茄科作物青枯病在我国南方地区普遍发生,其中以福建、广东、湖南、浙江及广西危害最为严重[4]。随着全球气侯变䁔,世界范围内青枯病发生危害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青枯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类群,呈现出高度种下分化的多态性。例如,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2年5期2022-11-18

  • 草酸青霉和棘孢木霉对青枯劳尔氏菌的生防效果
    arum(简称青枯菌)引起的病害,该菌被公认为最具侵染力和破坏力的土传病害之一[1-2]。侵染后引起植株维管束堵塞,严重时导致植物枯萎死亡。据估算,由青枯病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高达30万元·hm-2,山东、新疆、河北、河南、云南、江苏等地都是番茄青枯病的重灾区[3]。目前,对于番茄青枯病的防控措施主要有:抗病品种筛选,如BHN466和FL7514[4-5],但其果实普遍比正常果实小[6],且筛选抗病品种周期长;采用嫁接方式,虽能增强植物抗病能力,但经济成本较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2年4期2022-08-18

  • 生物质炭载体联合有益菌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的效果研究*
    致病菌(,简称青枯菌),且能够侵害200 多种重要的作物,被视为最严重的细菌性土传病害。根际是土传病原菌入侵植物的关键位点,病原菌通常利用寄主植物根际丰富的资源大量增殖,进而入侵作物根系。大量研究表明,土壤中丰富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等能够有效抑制病害的发生,它们通过竞争、寄生、捕食等多种方式构筑了抵御病原菌入侵植物根系的防线。有益菌芽孢杆菌因其较强的拮抗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土传青枯病的防治。但土壤环境复杂多变,温度、湿度、养分等均

    土壤学报 2022年2期2022-06-09

  • 不同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诱导番茄防御相关信号途径基因的表达分析
    arum,简称青枯菌)引起的番茄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1],在全国各番茄种植区域普遍发生,尚无有效的药剂防治,主要依靠抗病品种、嫁接苗、栽培措施等。青枯菌在自然界中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2-4],其无致病力突变株可以侵染植株,不引起寄主植物产生病害,具有重要的生防应用潜力[5]。【前人研究进展】青枯菌无致病力菌株及其作用机制有许多报道[6-9]。Frey等[6]用hrp-突变体防治番茄青枯病,病情指数比对照降低80%,并推迟25 d发病。杨宇红等[7]

    福建农业学报 2022年1期2022-03-22

  • 不同烤烟品种对青枯病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性分析
    盆栽试验研究了青枯菌侵染胁迫下不同抗性烤烟品种(系)发病情况、生物量、激素、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系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易感品种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高于抗病品种,红花大金元和翠碧一号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达到80%、68.89和70%、41.11;与未接种青枯菌烟株(CK)相比,接菌后所有品种(系)的生物量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下降,抗病品种(系)生物量降幅均显著小于易感品种,633K生物量降幅最小为37.47%,红花大金元降幅最大为84.0

    中国烟草科学 2022年6期2022-03-08

  • 赣南地区番茄青枯菌菌系多样性分析
    earum俗称青枯菌,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植物病原细菌[1],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寄主范围极广[2]。青枯菌侵染番茄引起的番茄青枯病,在我国南方番茄产区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3-4]。青枯菌具有高度变异性及适应性,菌系分化明显,不同菌株间基因组变异性较强。明确不同来源青枯菌的致病力分化,探索青枯菌的种内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关于青枯菌的种下分类,Hayward等[5]、华静月等[6]根据3种双糖和3种己醇的利用能力不同,划分出5个生化变种或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01-14

  • 病原青枯菌土壤存活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韦 中†病原青枯菌土壤存活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马 超1,杨欣润1,江高飞2,张 勇3,周开胜4,韦 中2†(1. 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合肥 230036;2. 江苏省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高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作物免疫重点实验室,国家有机类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 210095;3.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 400715;4. 蚌埠学院土木与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安徽蚌埠

    土壤学报 2021年6期2021-11-15

  • 枯菌的不同生理小种及生物型对桉树的侵染风险
    展为害[7]。青枯菌是一种由许多遗传群组成的物种复合体,具有广泛的寄主范围和地理分布,在土壤中能存活较长时间[8-9],可侵染53个科的450多种植物[10-11],但其在寄主范围、分布区域、致病能力和生理生化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国际上公认的2种分类方法分别是依据青枯菌对寄主植物的致病能力或对三糖三醇的氧化能力将其分为5个生理小种和5个生物型[12-14]。青枯菌生理小种1号的寄主范围较广,可侵染番茄、烟草、辣椒等茄科植物及许多其他科的植物;生理小种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1年2期2021-06-24

  • 基于RAPD分子标记的烟草青枯病菌特异引物筛选及效果评价
    据已公布的5个青枯菌全基因组比对结果,筛选并验证得到3对引物能对土壤中烟草青枯菌进行特异性检测。郭淼淼等[16]分别以R. solanacearum染色体上的16S rDNA ITS以及毒性质粒携带的致病性相关基因fliC为靶点,筛选获得特异性扩增青枯菌的引物对RaITS-1/2和RalfliC-F/R,均能够稳定、快速、灵敏地检测青枯菌DNA。青枯雷尔氏菌存在明显的生理分化,根据寄主范围差异,可分为5个生理小种[17,18]。根据生理小种划分标准,烟草青

    中国烟草学报 2021年2期2021-06-05

  • 番茄青枯菌遗传多样性及砧木品种抗性评价
    用贵州本地番茄青枯菌株系筛选出抗病砧木品种,不仅丰富抗青枯病砧木品种资源,更有利于番茄青枯病的综合防治。在我国,已经有15个省份对番茄青枯病进行报道[7]。Xue等[8]曾报道了贵州5株番茄青枯菌株分属演化型I,其中3株菌株为生化变种4,2株菌株为生化变种3,并明确其中1株菌株为序列变种14。徐莉莉等[9]报道,贵州分离自番茄、茄子、辣椒和烟草的22株青枯菌中有17株青枯菌属于生化变种3,3株青枯菌属于生化变种4,2株青枯菌属于生化变种5。此外,番茄青枯菌

    种子 2021年4期2021-05-19

  • 一株青枯菌专性噬菌体的分离及应用效果研究
    用。不同类型的青枯菌专性噬菌体,如巨型肌尾噬菌体ΦRSL1[4]、肌尾噬菌体ΦRSA1[5]、短尾噬菌体ΦRSB1[6]和丝状噬菌体ΦRSM1[7]均能从环境中分离获得,部分噬菌体也完成了基因组测序分析,不断丰富了噬菌体库。这些青枯菌专性噬菌体对土传青枯病具有一定的防控效果。Fujiwara等[8]利用3株噬菌体ΦRSL1、ΦRSA1和ΦRSB1抑制青枯菌,结果发现ΦRSA1和ΦRSB1单独或与其它噬菌体组合处理,都能快速降低病原菌的数量。利用噬菌体抑制土

    生物技术通报 2020年9期2020-12-21

  • 天然化合物防治茄科青枯劳尔氏菌研究进展
    尔氏菌()俗称青枯菌引起的茄科植物萎调病,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经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青枯菌寄主范围广泛,地理分布广泛,青枯菌能够在没有寄主的情况下长期存活于土壤中[1]。青枯病一旦暴发就难以控制,造成作物的大面积萎蔫死亡甚至绝收[2]。是作为全世界危害最大的土传病害之一。现有的防控措施如化学防治、嫁接轮作、土壤改良和抗病品种培育等效果均不理想,并且存在污染环境和引起病菌抗性等诸多隐患。因此发展环境友好型的防治措施、开发新型天然抗菌化合

    中国果菜 2020年1期2020-12-15

  • 作物青枯病研究进展
    氏菌、茄科茄科青枯菌(简称青枯菌),属薄壁菌门β-变形菌纲雷尔氏菌属(Ralstonia),为革兰氏阴性、好氧棒状杆菌。该病原菌由Smith(1896)最先鉴定,并定名为茄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E.F.Smith, www.ncbi.nlm.nih.gov/Taxonomy)。1992年,Yabuuchi等[1]根 据 DNA-DNA、DNA-RNA分子杂交,以同源性分析为基础将其归入伯赫氏属,命名为青枯伯克霍尔德

    广东农业科学 2020年12期2020-11-20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降解菌对烟草青枯病的抑制作用
    酸类物质有利于青枯菌在烟株根际定殖;李石力等[23]研究发现,烟草根系分泌的有机酸通过增强青枯菌成膜基因的表达,可促进烟草青枯病的发生。可见,烟草根系分泌物中的芳香族或有机酸具有促进青枯病发生的作用。另外,烟草根系分泌的阿魏酸、肉桂酸、苯甲酸、香草酸、对羟基苯甲酸等自毒物质是烟草连作的障碍因子[24-28],而且连作土壤中阿魏酸及肉桂酸等化感自毒物质含量高于轮作土壤[29-30]。因此,化感自毒物质的积累是诱导青枯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已报道邻苯二甲酸酯具

    烟草科技 2020年4期2020-06-06

  • 生物炭对根际土壤微生态的调控及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作用
    研究了生物炭对青枯菌生长、运动性及吸附作用的影响,以及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生物炭防控烟草青枯病提供技术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供试烟草品种为小黄金1025,供试菌株为烟草青枯菌1 号生理小种生物型Ⅲ,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植物保护中心提供。供试土壤为烟田土壤与育苗基质(m : m=7:3)混合后的土壤,取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即墨试验基地,基本理化性质为:pH 5.26,有机质107.79 g/kg,速

    中国烟草学报 2020年6期2020-03-03

  • 4种噬菌体对寄主青枯菌的敏感性及作用受体分析
    arum,俗称青枯菌,引起的烟叶青枯病是烟草生产中的重要细菌病害,该病在我国大多数烟叶种植区普遍发生且为害严重,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烟草青枯病的防治主要以轮作和化学防治为主,但效果不理想。噬菌体是侵染细菌的病毒,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及快速裂解宿主(寄主)的能力,可用于动物和人体细菌疾病的治疗[1-4]。由于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日趋增强,“超级细菌”对细菌病害防治具有严重的潜在威胁,利用噬菌体来防治植物细菌病害受到广泛关注,已有较多的相关研究[5-13]。例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0年2期2020-01-17

  • 不同抗性短枝木麻黄种源苗木接种青枯病菌后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
    种源木麻黄接种青枯菌后,小枝中缩合单宁含量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但高抗种源的缩合单宁含量均显著高于易感种源,增加70.33%。抗性种源黄酮含量呈S型上升趋势,易感种源则持续缓慢升高。这表明接种青枯病菌后,抗、感短枝木麻黄种源表现出不同的防御特征,次生物质含量增幅越大,抑菌抗氧化能力越强,短枝木麻黄表现出的抗性越强。短枝木麻黄;青枯病菌;接种;单宁;黄酮木麻黄抗风、耐瘠薄,是我国华南地区营建沿海防护林的先锋树种,在一些立地条件较差的前缘沙质地带,木麻黄甚至是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9年3期2019-06-11

  • 枯菌铜抗性基因copA的功能
    徐进,曹坳程青枯菌铜抗性基因的功能王晓宁,梁欢,王帅,方文生,许景升,冯洁,徐进,曹坳程(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目的】植物细菌性青枯病(bacterial wilt of plants)是由茄科雷尔氏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重大土传病害。作为防治青枯病等细菌性病害的重要杀菌剂,铜制剂的广泛使用造成多种植物病原细菌群体中出现了铜抗性菌株。青枯菌Po82菌株大质粒上携带了丁香假单胞菌中的铜抗性编码基因

    中国农业科学 2019年5期2019-03-29

  • 利用MTT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青枯菌活菌的方法
    光度值[8]。青枯菌(Ralstoniasolanacearum)是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危害的重要植物病原细菌,可侵染50多个科的数百种植物,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危害最重且最难防治的重大细菌性病害。本研究的目的是对MTT法检测青枯菌活菌进行优化,建立一种有效快速检测青枯菌活菌的方法。通过研究MTT用量、反应时间、最佳检测波长和甲臜晶体溶解等过程,得到更准确、稳定的吸光度值。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细菌活菌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菌

    生物学杂志 2019年1期2019-02-15

  • 水稻离体叶片纹枯病接种样品菌量检测方法研究
    稻分蘖末期接种纹枯菌的田间抗性鉴定方法[4],具有鉴定结果比较稳定可靠的优点,但是工作量大,试验周期长,且易受季节限制。Jia等[5]针对苗期水稻纹枯病的接种,建立了用可乐瓶营造接种植株微环境的“微室”接种法。但总体而言,该方法在温室接种条件下还存在不精细、不稳定等问题,水稻的接种苗龄、接种操作步骤、病情评价体系等尚不统一,试验数据的可重复性有待提高。由Prasad等[6]建立的离体叶片接种方法,虽然取材方便、操作快速简便,但是依赖目测病斑面积,难以对病菌

    浙江农业学报 2018年10期2018-11-01

  • 江西和广东烟草青枯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及聚类分析
    arum,俗称青枯菌)是世界性重要植物病原细菌,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以及部分温带地区,能侵染 54 个科450 余种植物[1-2]。青枯菌是一个多变的复合种(species complex),其寄主范围、地理分布、致病性以及生理特性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1,3],因此,对其种下分类研究较多,包括传统的生理小种(race)和生化变种等(biovar)[4-5]。Fegan[6]和Prior[7]提出以演化型分类框架来描述青枯菌种以下的差异。中国青枯菌具有丰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8年4期2018-09-14

  • 生姜青枯病防治药剂室内筛选及评价
    0种药剂对生姜青枯菌的毒力,结果显示乳酸环丙沙星、盐酸环丙沙星、土霉素的毒力最强,其EC50分别为1.75、1.81和2.21 μg/L;而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链霉素、头孢曲松钠、中生菌素次之,EC50分别为11.17、11.23、19.23和24.20 μg/L;姜瘟净、硫酸多黏菌素B和大蒜油的EC50最高,分别为549.61,1 223.22和2 064.33 μg/L。通过盆栽试验,采用药剂浸种、先灌药后接种病原、以及先接种病原后灌药等处理方式评价了这

    植物保护 2017年6期2017-11-29

  • 不同pH下胞外多糖和脂多糖对烟草青枯菌根部定殖的影响
    和脂多糖对烟草青枯菌根部定殖的影响王贻鸿1,2,赵云峰3,孔凡玉1,王新伟1,王振华4,张晓阳4,彭德元4,王 静1*(1.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烟草行业病虫害监测与综合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青岛 266101;2.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81;3.青岛农业大学,青岛 266109;4.湖南省烟草公司张家界市公司,湖南 张家界 427000)通过设定不同pH梯度,研究烟草青枯菌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和脂多糖

    中国烟草科学 2017年5期2017-11-07

  • 木麻黄青枯病抗性鉴定方法比较及抗病种质筛选
    设计8种木麻黄青枯菌人工接种方法,系统探讨水培生根苗、嫩枝、绿梗小枝、褐梗小枝、青枯菌粗毒素及盆栽小苗伤根接种、盆栽小苗无伤接种等接种方法对木麻黄青枯病抗性鉴定的影响。【结果】不同无性系利用盆栽幼苗伤根接种法接种后的死亡率介于25.79%~83.06%,无性系K18、A14与G1、30差异极显著(P0.05),不能有效区分抗、感无性系。绿梗小枝接种后症状变化小,不易分级,容易出现观测误差;青枯菌粗毒素接种存在浓度难以控制等问题。利用褐梗小枝室内水培接种法,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7年4期2017-08-07

  • 不同培养条件对烟草青枯病菌生长的影响
    和pH值对烟草青枯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阳离子对烟草青枯菌生长的影响具有差异,在1 mmol/L浓度条件下,Ca2+、K+、Mg2+、Mn2+、Fe2+、Fe3+等离子间对青枯菌生长影响差异较小,而与Cu2+、Al3+差异较大;在10 mmol/L浓度条件下,Mn2+、Fe2+、Fe3+、Cu2+、Al3+等离子显著抑制青枯菌生长;在30 mmol/L浓度条件下,Ca2+、K+明显抑制青枯菌生长,而Mg2+在60 mmol/L浓度下,仍青枯菌生长良好

    广东农业科学 2017年2期2017-04-27

  • 烟草青枯菌Tn5突变体库的构建及突变位点分析
    1000)烟草青枯菌Tn5突变体库的构建及突变位点分析李小杰,李淑君*,李成军,陈玉国,王海涛,邱 睿,胡亚静(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烟草研究所,河南 许昌 461000)为了从烟草青枯菌全基因组范围内发掘致病性相关基因,采用电转化法构建了一个Ez-Tn5转座子介导的烟草青枯菌TXLLJ14-3菌株插入突变体库,该突变体库包含1.2万个突变子,经烟草上的致病性检测,共得到216个无致病力或弱致病力突变菌株。利用TAIL-PCR扩增获得其中15个无致病力烟草青枯

    河南农业科学 2017年4期2017-04-13

  • 枯菌Po82菌株Ⅵ型分泌系统基因簇功能研究
    3)研究报告青枯菌Po82菌株Ⅵ型分泌系统基因簇功能研究罗亚婷, 许景升, 徐 进, 张 昊, 冯 洁*(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Ⅵ型分泌系统(type Ⅵ secretion system, T6S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中新近发现的分泌系统,控制细菌的毒性和蛋白泌出。本试验构建了植物青枯菌Po82菌株的T6SS基因簇完全缺失菌株,从全局水平初步分析了T6SS的功能。与野生型菌株相比,T6SS基

    植物保护 2016年6期2016-12-06

  • 重庆烟区青枯雷尔氏菌生化变种及序列变种的特性研究
    确重庆烟区烟草青枯菌的遗传及生化特性,采用生化变种分类标准及演化型复合PCR、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对重庆10个烟草青枯病发生区县青枯雷尔氏菌的种下分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6株烟草青枯雷尔氏菌均属于生化变种3和亚洲分支菌株(演化型Ⅰ)。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gl)和DNA修复蛋白基因(mutS)部分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表明:46株供试菌株可聚类到青枯雷尔氏菌演化型Ⅰ的3个序列变种,分别为序列变种15、17和44,其中序列变种17和44为优势菌株。表明重庆烟

    中国烟草学报 2016年4期2016-11-16

  • PMA-PCR方法快速检测VBNC状态青枯菌
    测VBNC状态青枯菌于小龙1,2,徐进2,张昊2,许景升2,黄雯2,胡晓梅2,冯洁2*,王学利1*(1. 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天津300384; 2.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93)青枯菌为应对逆境胁迫,可进入活的但非可培养状态(viablebutnon-culturable,VBNC)。本文利用叠氮溴化丙锭(PMA)与PCR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区分青枯菌死活细胞的分子检测方法。基于hrc

    植物保护 2016年1期2016-09-14

  • 烤烟青枯病田间发生动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
    d后,统计具有青枯菌特点的菌落(流动,平滑,带有乳白色晕圈的粉红色菌落,底部呈马蹄形)。1.4青枯病菌RT-PCR检测按照操作说明,用试剂盒(Ultra Clean DNA Isolation kit,MOBIO)提取和纯化土壤DNA。参照陈巧玲方法[11]进行青枯病菌RT-PCR检测。将纯化的土壤样品DNA为模板,扩增反应体系:10×Buffer 2.5 μL,dNTP(2.5mmol/l)2 μL、引物(10 mmol/L)1 μL、MgCl2(25

    中国烟草科学 2016年3期2016-08-03

  • 豫南烟区烟草青枯病菌的致病力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差异。目前有关青枯菌致病力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何自福等[9]利用鉴别寄主的方法将31个茄科青枯菌菌株分为强致病力、中等致病力和弱致病力3个组群,表明其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黎妍妍等[10]、王国平等[11]、陈晓敏等[12]根据烟草青枯病菌在不同烟草品种上的致病力强弱,将其分为不同的致病型或致病力类群。正因为青枯雷尔氏菌的致病力分化如此显著,从而导致青枯病的防治更加困难,因此对青枯菌进行致病性分析对病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植物青枯菌菌株间的致病性差异的本

    中国烟草科学 2016年3期2016-08-03

  • 烟草青枯菌FQY_4宿主特异性候选基因分析
    3003)烟草青枯菌FQY_4宿主特异性候选基因分析蔡刘体1,陆 宁1,沈子霞2,石俊雄1(1.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81;2.贵州省烟草公司遵义县公司,贵州遵义563003)为青枯菌与烟草的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宿主特性候选基因,在烟草青枯菌FQY_4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采用基因组及同源基因比较,分析青枯菌株系GMI1000、Po82、CFBP2957、CMR15、PSI07和FQY_4的核心基因及FQY_4宿主特异性候选基因。结果表明:FQY

    贵州农业科学 2016年10期2016-04-11

  • 烟草青枯病灾变原因剖析
    有发生[2]。青枯菌通常通过伤口或自然孔口侵染植株的根部,然后寄居在维管束中,导致叶片退绿,茎杆的一侧常出现萎蔫症状,维管束变褐直至死亡[3-4]。在我国,烟草青枯病发生区域一直在扩展,严重威胁着我国烟叶生产。笔者主要从青枯劳尔氏菌菌系分化特性、烟草基因型、土壤与气象环境条件、技术措施等方面入手,分析了烟草青枯病灾变流行原因,以期为青枯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1 青枯劳尔氏菌菌系分化特性1.1 遗传背景复杂 青枯菌具有高度的菌系多样化,所以被描述为一个复合种[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29期2016-03-17

  • 安徽铜陵白姜姜瘟病病原鉴定
    rDNA以及青枯菌特异性鞭毛基因(fliC)检测表明,导致2种不同姜瘟病症状的病原菌均为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但二者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铜陵;白姜;姜瘟病;青枯雷尔氏菌;病原鉴定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简称青枯菌)侵染造成的细菌性青枯病是世界性重要病害之一,该菌可侵染54个科的450多种植物[1],但以茄科作物,如番茄、马铃薯等,受害最为严重。生姜青枯病,因其发病快、死亡率高、

    长江蔬菜 2016年24期2016-03-15

  • 我国植物青枯菌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济损失[3]。青枯菌不同的分离株在寄主范围、地理分布、致病性、流行特征和生理生化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多态性。为了描述青枯菌的种内变异性,各国学者对其进行了种以下的分类或分型的各种研究,提出了几种分类体系来鉴别青枯菌,以此来明确青枯菌的演化过程[4]。传统的分类体系是根据青枯菌的寄主范围和对3种双糖与3种己醇的氧化利用能力,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生理小种和生化型[5-6]。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引入了分子生物技术对不同地理起源的青枯菌进行划分和鉴定。通过多方面的基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4期2015-12-22

  • 烟草青枯菌FQY_4基因组中原噬菌体生物信息学分析
    50081烟草青枯菌FQY_4基因组中原噬菌体生物信息学分析蔡刘体,刘艳霞,孟琳,罗正友,石俊雄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81为了解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基因组中原噬菌体和噬菌体元件的信息,在烟草青枯菌FQY_4全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分析了FQY_4染色体上的原噬菌体,结果显示FQY_4染色体上有1个具有完整噬菌体特征的原噬菌体,3个噬菌体元件。比较青枯菌GMI1000和FQY_4中的原噬菌体的序列信息,结果

    中国烟草学报 2015年1期2015-11-27

  • 外源茉莉酸甲酯诱导竹根姜对青枯菌的抗性
    酯诱导竹根姜对青枯菌的抗性周大祥1,2,熊 书3(1重庆三峡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万州404100;2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市基因功能与调控重点实验室,重庆400300;3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部,重庆万州404120)以竹根姜幼苗为材料,采用室内水培试验和茎基部注射接种姜青枯菌方法,探讨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竹根姜产生姜瘟病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机制。结果显示:外源MeJA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竹根姜的病情指数,提高对姜瘟病的抗性,而对青

    西北植物学报 2015年7期2015-06-27

  • 烟草青枯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66101烟草青枯菌遗传多样性分析周训军1,2,杨玉文1,王静3,赵廷昌1,高必达21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193 ;2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技学院,长沙 410128;3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青岛 266101为阐明中国主要产烟省区烟草青枯菌的种内遗传多样性,揭示烟草青枯菌种内遗传多样性与烟草品种、地理来源等的关系,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研究方法对采自我国11个主要产

    中国烟草学报 2014年4期2014-11-24

  • 链霉菌菌株F-1的鉴定及其对水稻纹枯病防效的初步测定
    板中央接种水稻纹枯菌菌丝琼脂块。28℃培养24 h,观察在菌株F-1菌落和纹枯菌菌落之间产生的抑菌带。分别挑取受抑制的纹枯菌顶端菌丝和对照纹枯菌顶端菌丝,乳酚棉兰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丝特征。1.3.2 菌株F-1液体培养滤液对水稻纹枯菌的抑制效果从菌株F-1菌落表面洗下孢子(孢子浓度为107个孢子/mL),按0.1%(V/V)的比例将菌株F-1孢子液接种至PDB液体培养液中,28℃振荡培养(200 r/min)3 d后离心(10000 r/min,10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7-07

  • 马铃薯青枯病病原的鉴定
    病原物菌落符合青枯菌菌落形态特征,包括菌落圆形,隆起,中间红色,乳白色分泌物,并伴有褐色物质;显微观察16个病原物中仅有6个病原物具有短杆状、两端钝圆的特点;而其中能够通过PCR扩增得到鞭毛序列的病原物仅有源自武汉的HZ4-14和HZ5-1,序列比对发现两者序列一致且与GMI1000等已测序青枯菌株同源性达到99%;演化型测定结果显示HZ4-14和HZ5-1均能得到144 bp的目标条带,为演化II型;利用四种不同马铃薯材料试管苗伤根接种鉴定结果显示两个菌

    中国马铃薯 2014年2期2014-02-10

  • 湖北恩施地区烟草青枯菌的生理分化研究
    印尼首先报道了青枯菌对烟草的毁灭性危害。此后,该病逐渐成为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许多产烟国家烟草重要的细菌病害[2-3]。烟草青枯病在我国主要产烟区普遍发生,其中以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及贵州烟区危害最为严重[4]。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该病的发生范围在我国有由南向北蔓延之势[5]。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烟草青枯病最有效的措施,但由于不同地理起源或寄主来源的青枯菌具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6],极易导致筛选的抗病品种丧失抗病性。因此,进行烟草青

    中国烟草科学 2014年5期2014-01-17

  • 桉树组培苗潜伏期和轻基质中青枯菌的PCR快速检测
    伏期和轻基质中青枯菌的PCR快速检测王 艳1,吴志华1,李国清1,谢耀坚1,周旭东1,2(1.国家林业局 桉树研究开发中心,广东 湛江524022;2. 富优基尼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235)桉树青枯病是由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类土传病害,具有发病快速不易防治等特点。为了实现桉树组培苗和轻基质带菌情况的早期快速检测,将不同浓度青枯菌悬液人工接种于桉树组培苗和轻基质中,利用特异性寡核苷酸引物OLI1/Y2,能快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3年9期2013-12-28

  • 壳聚糖对青枯劳尔氏菌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在不同时间段对青枯菌的抑菌效果,了解壳聚糖对青枯菌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为壳聚糖控制植物青枯病提供更有利的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壳聚糖的制备将脱乙酰度为75%的壳聚糖粉末(购自Sigma公司)溶解于体积分数为1%的乙酸中,配制成浓度为10 mg/m L 的 壳 聚 糖 溶 液,调 p H 至 5.6[3],121℃灭菌20 min,待用。同时将p H为5.6,体积分数为1%的乙酸溶液灭菌待用。1.2 青枯菌菌悬液的制备试验所用青枯菌Rs-91

    植物保护 2013年1期2013-09-28

  • 枯菌种内分型研究进展
    赵准备 石俊雄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一种土传性的细菌性病原菌,属于革兰氏阴性细菌,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及一些温带地区,它具有广泛的寄主,可以侵染 50多个科的 200多种植物[1],包括烟草(Nicotiana tabacum)、芝麻(Sesamum indicum)、花生(Arachishypogaea)、大豆(Glycinemax)、萝卜(Raph-anus sativus)等多种农作物以及一些贵重药材和花卉植物,严

    生物技术通报 2013年7期2013-09-13

  • 烟草青枯菌在杂草根部的定殖和传病作用
    350002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E.E.Smith)具有广泛的寄主范围,迄今已发现的寄主超过50多个科数百种植物,且不断有新的寄主被发现[1,2],但该病菌的侵染能力较复杂,多数植物不表现症状[3]。这些寄主在病菌存活的生命循环中所起的作用如何,在缺乏感病寄主的条件下青枯菌以何种形式在何种场所越冬,都是青枯病综合治理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1965年Dukes等报道美国南佐治亚州新开垦的处女地首次栽培的几种经济作物发生青枯病,

    中国烟草学报 2013年5期2013-03-14

  • 木麻黄青枯病研究进展
    氏菌属[9]。青枯菌菌体呈短杆状,两端钝圆,大小为(1.5~ 2.5)μm×(0.5 ~ 0.7)μm,多数无鞭毛,少数具1 ~ 3根极生鞭毛,无芽胞,无荚膜,革兰氏阴性菌。青枯病菌的种内变异十分丰富,青枯菌的分类对木麻黄青枯病的研究与防治大有裨益。传统的分类方法多是以下两类分类方法的结合。Buddenhagen等按寄主范围将青枯菌分为5个生理小种:生理小种1侵染烟草、马铃薯、众多茄科寄主和某些二倍体香蕉;生理小种2引起香蕉莫科病和海里康青枯病;生理小种3

    浙江林业科技 2013年1期2013-01-25

  • 枯菌Po82菌株Ⅲ型分泌系统调控基因hrpB的功能研究
    100193)青枯菌Po82菌株Ⅲ型分泌系统调控基因hrpB的功能研究刘 蕾, 徐 进, 许景升, 陈匡宇, 张丽勍, 张 昊, 冯 洁*(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本文以青枯菌致病力分化菌株Po82的Ⅲ型分泌系统调控基因hrpB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源重组双交换法,构建获得青枯菌Po82菌株的hrpB基因缺失突变株Po82ΔhrpB及其互补菌株Po82ΔhrpB-pML123-hrpB,并对野生型菌株、

    植物保护 2012年5期2012-08-27

  • 植物青枯菌Po82菌株Ⅵ型分泌系统中hcp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
    0193)植物青枯菌Po82菌株Ⅵ型分泌系统中hcp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宋莎莎, 徐 进, 许景升, 陈匡宇, 张丽勍, 张 昊, 冯 洁*(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Ⅵ型分泌系统(typeⅥsecretion system,T6SS)是新近报道的细菌蛋白分泌系统。基于植物青枯菌致病力分化菌株Po82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其大质粒中存在T6SS的同源基因簇。本文通过基因敲除的方法构建了Po82菌株

    植物保护 2012年5期2012-08-27

  • 福建及贵州等地烟草青枯菌系统发育分析
    的分类框架根据青枯菌的寄主范围或对3种双糖和3种己醇的氧化利用情况,将其划分为5个不同的生理小种(race)或5个生化变种(biovar)[4-7]。烟草青枯菌包括青枯菌1号生理小种的生化变种Ⅰ、Ⅲ和Ⅳ(即R1/Bv1、R1/Bv3和R1/Bv4菌株)。2005年,Fegan和Prior[8]提出了青枯菌演化型分类框架(phylotype classification shemes),青枯菌被划分为与地理起源密切相关的4个演化型—即演化型Ⅰ、Ⅱ、Ⅲ和Ⅳ型,

    植物保护 2012年1期2012-02-28

  • 植物青枯菌Ⅵ型分泌系统核心基因vasK突变株的构建及其致病性的测定
    0193)植物青枯菌Ⅵ型分泌系统核心基因vasK突变株的构建及其致病性的测定张丽勍, 许景升, 徐 进, 冯 洁*(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目的]通过测试vasK基因突变株对番茄的致病力变化,评价该基因在青枯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根据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中存在的Ⅵ型分泌系统基因簇中的核心基因vasK序列设计PCR引物,扩增并克隆vasK基因,将庆大霉素抗性基

    植物保护 2011年4期2011-08-27

  • 52种热带药用植物抗烟草青枯菌的体外活性筛选
    病严重[1]。青枯菌寄主范围广泛,可侵染54个科的450余种植物[2]。烟草青枯病的防治长期依赖化学防治,病原易产生抗药性,故防效不明显,化学药剂的毒性强,对环境危害严重,且影响着烟叶的产量,是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所以寻找有效防治青枯病的技术与方法,是当今植物病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3-4]。从植物中寻找对有害生物有抑制活性或杀伤作用的物质是开发新农药的一个主要方法[5]。海南岛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有维管束植物4 500多种,药用植物3

    微生物学杂志 2011年6期2011-01-11

  • 防治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药剂筛选
    的杀菌剂对水稻纹枯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发现,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抑菌效果比较好,EC50分别为0.270 1 mg/L和0.766 2 mg/L;其次为菌核净、多菌灵和三唑酮;抑菌效果最差的是福美双,其EC50值达到5.392 5 mg/L。水稻纹枯菌;生长速率;防治水稻纹枯病是世界各产稻区普遍发生的病害之一。 近几年来,随着施氮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稻纹枯病的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目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为井冈霉素。井冈霉素在我国使用已经有二十多年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0年5期201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