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蛾

  • 荣成市苹果园主要害虫发生动态
    查的平均每诱捕器诱蛾数量为纵坐标,以调查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出梨小食心虫成虫在2019年和2020年的发生动态图。本研究调查发现,2019-2020年梨小食心虫在荣成市每年有3个发生高峰期。梨小食心虫第1个高峰期自4月上旬开始发生,在4月中旬进入高峰,于5月中下旬基本结束;第2个高峰期自6月上旬开始发生,在6月下旬进入高峰,于7月中旬结束;第3个高峰期间隔时间变长,自8月中旬开始发生,在9月下旬进入高峰,于10月下旬结束。从发生数量来看,2019年梨小食心虫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2期2023-02-27

  • 苏州地区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发生规律初探
    ,每年有4~5个诱蛾高峰期,高峰期多集中在秋季,最大高峰值出现在9月中下旬。其中2014年斜纹夜蛾于4月1日始见,全年出现5个诱蛾高峰期,最大高峰期出现在9月1日~10月6日(7 d单瓶诱虫量为16.72~190.84头),9月22日达最高峰值,10月27日为次高峰值(7 d单瓶诱虫量为189.05头),随后种群数量下降;2015年斜纹夜蛾始见期为4月15日,稍晚于2014年,全年出现4个诱蛾高峰期,前期诱虫量增长缓慢,8月25日~9月29日诱虫量较多(7

    上海蔬菜 2022年6期2022-12-31

  • 不同诱芯对稻纵卷叶螟的诱捕效果比较
    不同厂家诱芯日均诱蛾量进行比较分析,并绘制图表。不同厂家诱捕蛾量方差分析采用SPSS 22.0,多组平均数间的比较采用S-N-K(S)法进行分析,原始调查数据不做任何转换。性诱捕器日诱蛾量为3个诱捕器累加蛾量。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诱芯诱蛾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生产的稻纵卷叶螟诱芯均有较好的诱集效果,按3个诱捕器累计诱蛾量计算,试验期间,安徽中昆诱芯诱蛾597头,中捷四方诱芯诱蛾1 465头,宁波纽康诱芯诱蛾2 018头,中国农科院动物所诱芯诱

    湖北植保 2022年6期2022-12-17

  • 贺州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及性诱效果评价
    点】由于性诱剂的诱蛾效果不但受有效成分浓度的影响,同时还受地域差异、气象因子的影响,在不同地区的诱蛾效果也存在差异[13],而广西用性诱剂诱集草地贪夜蛾及发生动态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拟解决的相关问题】对贺州地区玉米田的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进行周年监测,明确其种群动态和发生规律,并筛选出诱集效果最佳的性引诱剂,以期为当地及周边地区草地贪夜蛾的预报和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贺州市农业科学院信都镇基地,位于东经110.43

    贵州农业科学 2022年12期2022-12-15

  • 松滋市三季玉米劳氏粘虫的性诱监测
    441头,性诱剂诱蛾动态见图1。松滋市劳氏粘虫成虫性诱捕的第一个高峰在5月上中旬,即5月2~20日,共诱捕193头,占总诱捕量的43.76%;第二个高峰期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6月21日至7月9日共诱捕147头,占总诱捕量的33.33%。图1 春玉米试验区劳氏粘虫的诱集效果2.2 夏玉米田诱捕动态整个夏玉米生长期,试验区共诱集劳氏粘虫雄成虫1 016头,性诱剂诱蛾效果见图2。夏玉米田劳氏粘虫雄成虫在诱捕器下存在世代重叠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世代。在春玉米田

    湖北植保 2022年5期2022-10-20

  • 不同生产厂家和不同放置密度性诱捕器对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研究
    发现桶形诱捕器的诱蛾量最高。为了筛选出适合在如东县玉米生产上应用的性诱捕器,笔者进行了不同生产厂家和不同放置密度的性诱捕器对草地贪夜蛾的诱集效果比较,以期为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在如东县掘苴垦区进行,试验田玉米长势均匀,田块管理条件与当地保持一致,地势平坦,肥力中等。供试玉米品种为“中江2号”,于2021年6月25日播种。1.2 试验材料供试的草地贪夜蛾诱捕装置分别为宁波纽康生物技术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5期2022-10-19

  • 5种性诱剂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诱集效果比较
    异。这3种诱芯的诱蛾总量高于NL,而NL的诱蛾总量高于ZL,差异不显著(图1)。在下半年的秋季玉米期(9—12月),除ZL外,各诱芯的诱捕草地贪夜蛾总量与上半年的春季玉米期(5—8月)相比,均上升了5倍左右。从诱捕草地贪夜蛾的专一性来看,NK、NL、BLB在上半年和下半年试验中的总体表现较好。NK在上半年春季玉米试验中,草地贪夜蛾诱捕比例达到96.80%,下半年达到100%(表1)。NL和BLB在上半年和下半年中的专一性表现与NK相比无显著差异(图1)。S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9期2022-09-08

  • 性信息素迷向剂对苹果园桃小食心虫的防效评价*
    动态发生规律,从诱蛾量、迷向率、蛀果率3 个方面的调查结果综合评价分析性信息素迷向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并分析了迷向剂的释放密度、性诱剂的悬挂高度及其交互作用对防治效果的影响,以求为实际生产中性信息素迷向剂使用的最佳生态和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上戈镇南约3 km 处的上果农业公司苹果园内(东经111°16′8.44″,北纬34°19′28.61″),在洛宁县西北部,崤山南麓,海拔约783 m,

    中国果树 2022年9期2022-09-06

  • 草地贪夜蛾成虫活动与气象因子关系初探
    诱捕器,调查每日诱蛾数,通过中国天气网(http://www.weather.com.cn/weather1d/101300405.shtml#input)下载武宣县每日24 h整点天气数据,分析温、湿、风、雨等气象因子对草地贪夜蛾成虫活动的影响,为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在全县10个乡镇设立40个草地贪夜蛾成虫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安装桶型诱捕器1个、筒型诱捕器2个,40个监测点共安装120个诱捕器。桶型诱捕器诱芯为

    广西植保 2022年2期2022-07-01

  • 诱捕器颜色、悬挂高度与位置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评价
    1 诱捕器颜色对诱蛾效果的影响设置4种诱捕器颜色处理,每种颜色1 个诱捕器,计4 个诱捕器为1 组,4组重复;组内不同颜色诱捕器间距约15 m。在土壤种植温棚(地膜覆盖畦面),诱捕器悬挂于株间。以番茄长势和番茄潜叶蛾发生程度基本一致的4个温棚(试验开始时番茄物候期为开花坐果初期,株高1.5~1.8 m),分别记为温棚1、温棚2 、温棚3和温棚4作为4 次温棚重复。每次记录完当日数据之后,将4种不同颜色的粘板所在位置进行调换。1.2.2 诱捕器悬挂高度对诱蛾

    新疆农业科学 2022年5期2022-06-15

  • 性诱剂防治枣园桃小食心虫试验
    观察记录诱捕器诱蛾数量,每次调查完清理粘虫板。迷向试验每个处理随机标记枣树3 株,每株枣树固定3 个枝条,试验前将固定的枝条上虫果全部摘除,从7 月15 日开始每3d 调查诱捕器内诱蛾数量,至8月25 日结束。隔15d 更换诱芯1 次,每周一更换粘虫板。试验结束后,统计固定枝条上所有果实数量及虫果数,分析不同处理的迷向率、虫果率及防治效果。2 结果与分析2.1 桃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消长规律根据田间诱蛾结果,绘制出桃小食心虫成虫消长动态图(图1)。诱蛾结果

    现代园艺 2022年1期2022-02-11

  • 桃蛀螟性诱剂的筛选及其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种群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比和不同剂量下的诱蛾效果;利用筛选出的诱集效果最佳的桃蛀螟性诱剂对黄淮海夏玉米田桃蛀螟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桃蛀螟性信息素成分顺反比Z ∶E为1 ∶9、剂量100 μg的诱芯对桃蛀螟雄蛾的诱蛾效果最好,2017年和2018年的总诱蛾量分别为140头/诱芯和186.3头/诱芯。2018年和2019年在黄淮海夏玉米区不同地点的监测结果发现,黄淮海夏玉米穗期桃蛀螟在8月下旬-9月上旬出现发生高峰,但高峰出现的时间和发生量因地域不同而存在差异。该配方可在

    植物保护 2022年1期2022-02-10

  • 2020年广德市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与防控措施
    量突增,当日单灯诱蛾17 头,6月14日—18日单灯分别诱蛾30 头、21头、12 头、41 头、28 头,截至6月20日观察区累计单灯诱蛾216 头,为近五年来同期最多的一年(近五年同期均值为35 头);观察区大田赶蛾自6月12日初见,当日平均蛾量24 头/亩,6月15日大田蛾量突增(平均692 头/亩、最高2 000 头/亩,6月18日平均亩蛾量达1 892 头(最高5 600 头/亩),截至6月20日观察大田赶蛾累计亩蛾量达7 200 头,其中,蛾量

    广东蚕业 2021年6期2021-12-03

  • 二化螟性诱剂测报与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初探
    录1次诱捕器内的诱蛾数量1次,并将诱捕器清理干净;以佳多测报灯为对照,同样每天清晨记录1次诱蛾数量。依据两种方式的诱蛾数量制作二化螟成虫发生消长趋势图,并统计分析两种方式对二化螟的诱蛾效果(即测报效果)。1.2 二化螟性诱剂防治效果示范试验1.2.1 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20年6月2日—9月30日在宿城区蔡集镇田洼村三组的田块进行。试验田前茬作物为小麦,土壤类型为砂土,肥力中等,pH为7.1。供试水稻品种为“徽两优882”,于5月3日播种,6月14日移栽,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5期2021-10-12

  • 马尾松毛虫性信息素微胶囊林间生物活性及稳定性评价
    ]。因此,要提高诱蛾活性,必须减少信息素异构化和氧化降解的发生。本文采用微胶囊制成诱芯对林间诱捕活性进行评价,与复合橡胶塞制作的诱芯进行对比,综合评价微胶囊缓释载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活性和稳定性,以此指导仿生诱芯载体的选择,提高诱蛾活性及马尾松毛虫种群监测防治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性信息素成分马尾松毛虫合成的性信息素成分Z5,E7-12:OH和Z5,E7-12:OAc的纯度均为94.5%,Z5,E7-12:OPr的纯度为93.2%,以上3种成分的微胶

    广西植保 2021年3期2021-10-06

  • 基于性信息素和糖醋酒液的改良诱捕器对桃园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
    2.1 对成虫总诱蛾量的影响由图2可知,4月15日至6月10日,除P1处理外,实蝇诱捕器诱芯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处理对诱蛾量无显著性差异,P1处理诱蛾量少于P2~P5处理,而P2~P5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实蝇诱捕器诱芯中性信息素含量的增加,其诱蛾量呈现出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状态。从诱蛾效果及经济成本考虑,P2为最佳处理。但P处理均显著低于K处理,而在P2处理基础上增加糖醋酒液装置的N处理,其诱蛾量显著高于其他诱捕器处理,诱蛾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9期2021-09-15

  • 桑螟、桑尺蠖的成虫消长数据在测报中的应用*
    月下旬盛末,单灯诱蛾总量226~577头,一般有2~3个较为明显的蛾峰,单日最高蛾量33~58头,单日20头以上蛾量天数分别为3 d、13 d、5 d、6 d、7 d。表1 2013~2017年桑螟各世代成虫灯诱数量和每667 m2桑园幼虫发生量第1代桑螟幼虫一般5月中旬开始孵化,5月下旬为孵化高峰,发生量在1120~5671头/667 m2,由于5月下旬正值春蚕五龄期,此时大量用叶,大部分桑螟幼虫在低龄期就随采叶进入蚕室,并不能完成幼虫期,因此一般不会造

    蚕桑通报 2021年2期2021-09-01

  • 三角形诱捕器和粘板的应用技术与诱捕效果
    诱到的蛾量换算成诱蛾量占比。诱蛾量占比(%)=每处理诱蛾数/各处理诱蛾总数×100试验数据处理采用Excel 2010 进行处理。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诱芯高度对梨小食心虫成虫诱捕量的影响由表1可知,诱芯置于粘板上方8 cm处的诱蛾量占比最高,为31.37%;最低的为诱芯置于粘板上(0 cm)的,为16.87%;诱蛾量占比次高的为置于粘板上方2~4 cm的,占比为24%以上。因此,诱芯不应放在粘板上,应适当悬空,以充分发挥诱芯的吸引力。表1 三角形诱捕

    北方果树 2021年4期2021-07-16

  • 诱捕器颜色和悬挂高度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的影响
    捕器61 d平均诱蛾量从高至低依次为蓝色2 548.3头、黄色2 065.8头、绿色1 998.3头、白色1 072.7头/诱捕器。不同颜色诱捕器逐日诱蛾量占比中,蓝色和黄色诱捕器显著高于绿色和白色,依次为蓝色和黄色>绿色>白色,差异明显;逐日诱蛾量中,蓝色诱捕器最高,依次为蓝色>黄色和绿色>白色诱捕器,差异显著;诱蛾效果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蓝色>绿色和黄色>白色诱捕器。5种悬挂高度性信息素诱捕器37 d平均诱蛾量依次为0 cm(直接放于地面上)332.2头

    中国农业科学 2021年11期2021-06-16

  • 寄主中萜类挥发物质对梨小食心虫的引诱作用
    活性,但在田间的诱蛾量偏少[7]。目前国内外关于梨小雌蛾引诱活性物质的研究多集中于寄主挥发物中的天然混合物,且田间诱蛾效果较差。针对寄主挥发物中的单一挥发性萜类在梨小寄主定位中的作用及机制并未开展研究。大量研究指出,短链萜类(C5-C20)化合物是植食性昆虫远距离通讯的重要化学物质[8]。因此,探索寄主挥发物中的萜类化合物在梨小雌蛾寄主定位中的作用,并开发梨小雌蛾的植物引诱剂势在必行。本研究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桃梢挥发物中的萜类物质进行分析,通过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11-14

  • 施秉县烤烟4种夜蛾科害虫的田间消长规律
    1-3月斜纹夜蛾诱蛾量较低,除上嗡哨(750 m)2月4日诱到3头、半河(1 000 m)3月18日诱到4头外,4个调查点基本未诱到。4月后诱蛾量开始增加,各调查点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诱蛾量达第1个高峰期;6月上旬至8月下旬诱蛾数量相对稳定,但有不同的诱蛾小高峰,9月下旬至12月初诱蛾量进入第2个高峰后开始迅速下将。其中,上嗡哨出现4个诱蛾高峰,分别是4月11日、5月9日、9月19日和10月31日,其峰值为52.5头、34.5头、27.5头和224.5头;

    贵州农业科学 2020年9期2020-10-21

  • 性诱剂在草地贪夜蛾监测和防治上的运用
    捕器不同布设方向诱蛾效果,旨在提高性诱设备的使用效果,发挥其在监测和防控上的作用。1 性诱捕器在草地贪夜蛾监测上的运用1.1 性诱捕器的布设1.1.1 时间和地点2019年9月~10月中旬,分别在掇刀区白庙街办江山村玉米交叉田、荆东村秋玉米田布设草地贪夜蛾性诱设备。1.1.2 性诱设备厂家分别为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百乐宝诱捕器+性诱芯、浙江宁波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草地贪夜蛾专用诱捕器+专用诱芯。1.1.3 性诱设备布设方式在同一块田布设相

    湖北植保 2020年1期2020-05-16

  • 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在斜纹夜蛾监测中的应用研究①
    个监测期逐日调查诱蛾情况,每日11:10左右调查,统计诱捕器在24 h 内的诱蛾数量,计数后及时清空监测工具中的虫体,登陆闪迅TM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查阅对应的监测数据,做好详细的记录。1.2.5 气象条件试验期间,日平均温度19℃~30.2℃,平均相对湿度56.8%~99%,日降水量最高68.9 mm,降水量0 mm 有51 d,5.1~68.9 mm 有23 d。平均风速最高10.3 m/s,风速0.7~2 m/s有58 d,4.1~10.3 m/s有

    广西植保 2020年1期2020-04-15

  • 性诱剂监测蔬菜害虫种群数量消长动态的研究
    cm。1.3 诱蛾量调查记载田间监测期间每隔2~5 d 调查1 次诱蛾量并清理干净。每枚诱芯放置时间15~25 d 后再更换新诱芯,夏季高温放置时间短一些,冬季低温则长一些。2 结果与分析2.1 性诱剂诱蛾量数据分析从每月诱蛾情况来看(表1),2016—2017年的3—11月份,每月均能诱集到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发生动态较一致,3—4月份是全年诱蛾量的低峰期,从5月份开始诱蛾量激增,诱蛾高峰出现在10月份,次高峰在8月和9月份;小菜蛾

    生物灾害科学 2019年4期2020-01-16

  • 不同二化螟性诱剂的诱蛾效果研究
    诱捕器中的二化螟诱蛾数,调查后清空诱捕器中的蛾子。试验时间共计3个月。二、结果与分析1、各诱芯诱蛾效果由表1可知,编号CSR20184B4与CSR20184D4的两组处理在试验期间的诱蛾总量为985頭和860头,而诱蛾总量排第三的是编号CSR20184G4处理的699头,前面两组处理的诱蛾总量超过第三20%以上,这说明编号CSR20184B4与CSR20184D的2个处理的诱蛾效果在各处理中较好.而编号CSR20184A4的处理组诱蛾总量只有35头,说明此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28期2019-10-21

  • 斜纹夜蛾诱芯的制作及其在贵阳地区的应用
    贵阳地区进行田间诱蛾试验,旨在提高斜纹夜蛾诱芯的田间使用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1.1.1 斜纹夜蛾性信息素 人工合成性信息素A(顺9-反11-十四碳烯醇醋酸脂,纯度>96.4%)和性信息素B(顺9-反12-十四碳烯醇醋酸脂,纯度>97.4%),上海优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1.2 仪器与设备 缓释载体毛细管(内径0.45 mm、外径1.2 mm)分别用自制载体(Y1)和PVC(Y2)树脂委托浙江余姚朗驰塑料有限公司加工定做,天然橡胶塞(Y3)

    贵州农业科学 2019年7期2019-08-03

  • 性诱剂在稻纵卷叶螟监测技术上的应用探讨
    虫灯和田间赶蛾的诱蛾量和诱蛾趋势,结果表明:性诱与灯诱、田间赶蛾诱蛾高峰基本吻合,性诱的诱蛾量在不同代次间诱蛾效果差异性较田间赶蛾显著,更能反应稻纵卷叶螟的田间消长动态,且性诱具有峰次更多、峰期略早的优点,完全能够取代灯诱、田间赶蛾作为稻纵卷叶螟田间监测预报的一个重要手段。稻纵卷叶螟;性诱剂;监测预报稻纵卷叶螟[(Guenee)]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世界性的迁飞性害虫[1],为江西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稻纵卷叶螟在江西年发生6~7代[2-3],赣南7代,赣

    生物灾害科学 2019年2期2019-07-17

  • 二化螟固体性诱剂诱芯的诱捕率与持效性
    展二化螟固体诱芯诱蛾量和持效期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试验共进行2年。2017年在瑞安市塘下镇东洲村(27°48′24.68″N,120°43′47.22″E)的双季水稻田进行,试验时间为6月22日至11月2日,计134 d。2018年在塘下镇鲍五村(27°47′51.33″N, 120°44′56.50″E)的双季稻田进行,试验时间从4月21日开始至11月6 日止共计199 d。2017 年供试的二化螟性诱剂固体诱芯为 PVC800、PVC100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6期2019-06-24

  • 苹果蠹蛾性信息素不同配方在田间诱蛾效果
    同配比性诱剂田间诱蛾动态从图1可以看出,在宁夏中卫苹果蠹蛾第一代成虫的发生期是6月下旬到7月下旬,持续30 d。在此期间,苹果蠹蛾成虫羽化有2个较明显的高峰,分别为6月底和7月中下旬。从不同配比性诱剂田间诱蛾效果看,所有配比的性诱剂均有一定的诱蛾效果,在6月底这个高峰期,配方Ⅹ和I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配方;从7月中下旬总体来看,配方Ⅺ和Ⅹ的效果较好,配方Ⅸ次之,其他配方的效果均较差。图1 不同配方性诱剂在田间对苹果蠹蛾诱捕趋势Fig.1 Field trap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7期2019-04-11

  • 李杏混栽园食心虫种类及其种群动态调查
    群数量最多,占总诱蛾量的60.15%,为优势种群;其次为李小食心虫和桃小食心虫,依次占总诱蛾量的26.4%、13.44%;桃蛀螟只诱捕到3头,可以忽略不计。表1 李杏资源圃食心虫种类调查情况2.2 梨小食心虫消长动态从图1可以看出,李杏资源圃梨小食心虫雄成虫的发生情况,总体来看,前期诱蛾量小,后期诱蛾量大,即前期蛾量高峰不明显,后期蛾量高峰明显。成虫发生一直持续到9月24日,之后再未诱集到。蛾量高峰与低谷难以准确界定,表明李杏资源圃梨小食心虫发生世代重叠现

    北方果树 2019年1期2019-01-18

  • 性诱剂在河北省玉米主要害虫测报上的应用研究
    害虫进行了性诱剂诱蛾预测预报研究,以期为今后自动化性诱监测设备等新型测报工具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小地老虎、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的性诱监测工具为飞蛾类通用型性诱监测器(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二点委夜蛾的性诱监测工具为传统水盆诱捕器,诱芯类型均为橡皮头诱芯(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对照监测工具为自动虫情测报灯(河南省佳多科工贸有限公司生产)。1.2 试验方法分别在安新县、阜城县、宁晋县、沧县和滦县(表1)进行

    河北农业科学 2018年1期2018-05-11

  • 不同诱源对水稻螟虫诱集效果的试验研究
    二化螟、三化螟总诱蛾量分别比常规灯多6.6倍、8.97倍,各月佳多灯的二化螟、三化螟诱蛾量分别比常规灯多6.6~8.1倍和8.7~10.0倍;1台佳多灯诱集的二化螟数量明显多于3个诱芯共诱集的二化螟数量,4-9月佳多灯的二化螟总诱蛾量比性引诱剂多9.2倍,各月诱蛾量差异很大,佳比灯比性引诱剂多2.8~26.0倍,且倍数逐月增;常规测报灯诱集的二化螟数量与性引诱剂诱集的二化螟数量相比,4、5月少50%,6月相当,7-9月多0.7~2.7倍,4-9月总诱蛾量多

    江西农业 2018年5期2018-04-23

  • 性信息素粘胶诱捕器和频振式杀虫灯诱捕二代亚洲玉米螟成虫数量的比较
    玉米螟有着更高的诱蛾效率,但变化规律不明显,频振式杀虫灯对二代亚洲玉米螟的诱蛾高峰在 7 月13—25 日之间,而性信息素粘胶诱捕器的诱蛾高峰在 7 月 20 日—8 月 3 日之间。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粘胶诱捕器;频振式杀虫灯;成虫玉米螟(Pyrausta nubilalisHubern),属于鳞翅目,螟 蛾 科 ,俗 称 钻心 虫[1-2],是 我 国 玉 米 生 产 上 的 第 一大害虫,分布范围广、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3]。常年造成玉米减产 1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7年3期2017-07-06

  • 马灯魂
    送一盏灯到田间做诱蛾灯,捕杀蛾子。每天清早,生产队长都要到田间里,给每家农户的诱蛾灯,统计捕杀蛾子的数量,计录工分。我家的那盏马灯,每晚一过,诱捕的蛾子居多,为家里挣来过不少工分。记得在我十一二岁那年一个夏日的傍晚,农户把自家的诱蛾灯点亮的时候,玩皮捣蛋的我,想让自家的诱蛾灯捕杀到更多的蛾子,便悄悄地溜到田野里,将附近几家送去的诱蛾吹熄了,让大批的蛾子飞到我家诱蛾灯下盛有油水的盆内。后来,隔壁家的张大伯发现几家的诱蛾灯不亮的情况,不一会儿就赶到了田间,将我

    新农村 2017年3期2017-04-10

  • 不同性诱剂诱捕器类型与剂量对亚洲玉米螟的诱蛾效果
    量对亚洲玉米螟的诱蛾效果刘双禄, 苏志芳, 王海伟, 马晓君 (河套学院,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目的]筛选巴彦淖尔地区亚洲玉米螟防治效果较好的性诱剂诱捕器类型和剂量。[方法]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研究4种类型和4种剂量的性诱剂诱捕器对亚洲玉米螟的诱蛾效果。[结果]不同类型性诱剂诱捕器的诱蛾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水盆式和三角式诱捕器的诱蛾效果显著优于瓶水式和飞翼式;不同剂量性诱剂诱捕器的诱蛾效果也存在极显著差异,在一定范围内,诱捕器剂量越大,诱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30期2016-12-26

  • 新型飞蛾诱捕器预测预报稻纵卷叶螟初探
    性,导致测报灯下诱蛾量低,因此一直以来稻纵卷叶螟蛾量发生动态监测主要依靠人工田间赶蛾的方法。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和规模化生产的要求,田间赶蛾测报法显得费工费力,且标准化程度和准确性不高,迫切需要探索新的高效标准化测报技术。笔者曾于2007年开展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和诱捕器田间筛选试验,虽然筛选出了效果较好的诱芯,但黏胶式和夜蛾类通用型诱捕器整体诱蛾效率较低,难以将其作为预测预报工具[1-5]。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于2012年研发了新型高效飞蛾诱捕器,笔者再次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7期2016-09-09

  • 桃园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群集诱捕效果试验报告
    诱捕器。粘板根据诱蛾量的多少和使用时间长短同时进行更换。1.3 试验设计共设3项试验,分别为:试验1,诱捕器不同放置密度试验。设3个处理区和1个对照区。处理区为常规防治+性诱剂诱杀,设在王建才的3 hm2连片桃园内,该园由果园作业道路分成东、南、北3个区域,每个区域1 hm2。处理①、②、③分别为每667 m2设置3套、6套、9套诱捕器,每套诱捕器安装1枚诱芯,诱捕器全部悬挂于桃树背阴面;对照区为常规防治,不悬挂诱捕器。设在离处理区500 m远的王建才的0

    果树资源学报 2016年4期2016-03-04

  • 巧用沼气灯? 养殖效益增
    朱广凯利用沼气灯诱蛾养鸡、鸭和鱼,既环保又省饲料,可谓一举两得,现将其应用技巧介绍如下:一、诱虫喂鸡、鸭在沼气灯下放置一个盛水的大盆,水面上滴少许食用油,害虫大量拥来时会落入水中,被水面浮油粘住翅膀无法脱身而被淹死。等害虫聚集到一定数量后,捞出饲喂鸡、鸭。二、补充蛋鸡光照若蛋鸡在产蛋期光照不足,可利用沼气灯做光源进行补充。方法是每15平方米鸡舍点一盏沼气灯,在日出前或日落后,将当天光照时间补足到16小时,切忌点长明灯,否则易造成母鸡的调节机制紊乱。三、诱虫

    科学种养 2016年1期2016-02-19

  • 斜纹夜蛾性诱剂不同使用方法对诱蛾量的影响
    m,每日观察记录诱蛾量,7 d后统计总诱蛾量。②诱捕器不同悬挂间距比较试验 2014年8月8~14日,在丝瓜种植区域外围以1.7 m的高度悬挂诱捕器,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分别以10、20、30、40、50 m的诱捕器间距,每个处理3个诱捕器,每日观察记录诱蛾量。为观察不同风向诱捕器悬挂对诱蛾量的影响,从8月16~22日,在同一区域同等高度自东向西将诱捕器顺时针方向排列,除原有处理间距相同外增加了80 m的处理,每日观察记录诱蛾量,7 d后统计总诱蛾量。③性诱

    长江蔬菜 2015年6期2015-12-08

  • 气象因素对二代粘虫迁入及发生危害的影响
    据糖盆(测报灯)诱蛾、草把诱卵和虫害发生实况,综合5个大发生年份气象资料,侧重分析总结了2012、2013年气象因素对二代粘虫迁入及发生危害的影响,以期为提高二代粘虫短期预报准确率和科学指导农民适期开展综合防治奠定基础。二代粘虫;气象因素;防治粘虫 [Mythimna separata(Walker)]属鳞翅目夜蛾科[1],又名五彩虫、剃枝虫、行军虫、夜盗虫,是文山州农业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玉米、陆稻、甘蔗、水稻、小麦、蔬菜等作物。该虫具有迁飞性

    云南农业科技 2015年3期2015-12-08

  • 不同密度诱捕器对烟草害虫的诱杀效果
    对斜纹夜蛾性诱剂诱蛾效果的影响2.1.1 各处理单次诱蛾量的比较 从表1 中可以看出,性诱剂放出后不久就出现了斜纹夜蛾高峰,处理A 的单次诱蛾量最多达195 头,处理B 和处理C 分别为118 和98 头,蛾峰过后诱蛾量逐渐减少。性诱剂设置密度不同,单次诱蛾量有较大的差异,放置密度越大单个诱捕器诱蛾量呈减少趋势,但是单位面积的诱蛾量还是高密度的较多。表1 斜纹夜蛾性诱剂单次诱蛾量 (头)2.1.2 各处理诱蛾总量的比较 由图1 可知,随着密度的增加,单诱捕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3期2015-10-09

  • 性诱剂监测丘陵地区稻纵卷叶螟的效果
    .2.1 性诱剂诱蛾监测 2014年5月26日~9月26日,在试验区距离测报灯超过500 m 处,选择长势均匀,肥水管理较好,有代表性的水稻田(同时将该田块作为人工赶蛾田块),安装3个诱捕器,呈正三角形排列,两两之间相距30 m,每个诱捕器与田边距离不短于15 m,性诱剂放置高度根据水稻高度而定,保持高于水稻冠层0~20 cm,每日8:00~9:00 观测记录诱蛾总量。每30 d 更换1 次诱芯,并清理诱捕器内的虫体,同时调节诱捕器高度,7月初将诱捕器移至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6期2015-10-09

  • 二点委夜蛾性诱试验及其监测效果评价
    2.1 性诱监测诱蛾效果从2012年性诱剂试验结果看,1号诱芯见蛾天数为7d,累计诱蛾量为21头,有明显的蛾峰日(6月19日),日诱蛾量达12头;2号诱芯见蛾天数为8d,累计诱蛾量为30头,有明显的蛾峰日(6月19日),日诱蛾量达13头;3号诱芯见蛾天数为3d,累计诱蛾量为3头,无明显蛾峰日。从见蛾天数、累计诱蛾量和日诱蛾量上看,1号和2号诱芯诱蛾效果明显好于3号诱芯,其中2号诱芯略好于1号诱芯。从2013年性诱剂试验结果看,1号诱芯见蛾天数为6d,累计蛾

    天津农林科技 2014年1期2014-12-30

  • 应用黏胶型性诱捕器对玉米大螟的监测效果及发生期预测研究
    集的雄蛾数量制成诱蛾动态图。结合性诱调查,对当地田间第1代大螟的发生为害情况进行调查,了解验证预测效果及准确性。越冬代成虫诱集结束后,将灯诱雌蛾、总诱蛾量的逐日累计诱蛾百分率(下称诱蛾进度)分别绘成“S”形曲线图,再将此诱蛾进度“S”形曲线图和性诱测雄蛾诱蛾动态图绘成一张对应图,以分析两种诱集方法在各时期的相互对应关系,探讨和研究确定性诱测大螟发生期的预测方法和技术。2 结果与分析2.1 性诱测和灯诱测监测大螟越冬代成虫的效果比较2.1.1 始见期、终见期

    生物灾害科学 2014年3期2014-11-14

  • 诱芯混用和诱捕器颜色对甜菜夜蛾性诱剂诱捕效果的影响
    纹细蛾单一诱芯的诱蛾效果均显著优于复合诱芯的诱蛾效果[7],斜纹夜蛾与甜菜夜蛾性诱捕器在田间同时使用,其诱蛾效果不如两种诱捕器单独使用时的诱蛾效果[8-9]。目前,国内外关于诱捕器颜色与不同害虫诱芯同器混用对性诱剂田间诱捕效果影响的研究已有相关报道。例如:绿色的苹果蠢蛾诱捕器诱捕效果显著优于其他颜色的诱捕效果[10];而不同颜色诱捕器对棉铃虫、亚洲玉米螟的诱捕效果差异不显著[11-12]。生产中甜菜夜蛾、小菜蛾、斜纹夜蛾常混合发生,其中甜菜夜蛾与斜纹夜蛾同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24期2014-09-28

  • 性诱剂在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测报上的应用
    瓶,每天记录瓶中诱蛾数量,计算平均值,每5 d作为一个统计单位,以此来观察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发生动态[2,3]。2 结果与分析2.1 斜纹夜蛾的发生动态从4 a的性诱剂诱虫观察结果可知,宜兴市的斜纹夜蛾始见于5月上旬,图1~4为本地区斜纹夜蛾的发生动态(5月诱虫量极少,未纳入统计作图)。由图1可知,2009年6~11月诱蛾量出现6个峰,第1个在6月11~15日;第 2个在8月 11~15日;第3个在9月21~25日,诱蛾量8 493头,是全年诱蛾量的最高

    长江蔬菜 2013年6期2013-11-12

  • 二化螟性诱剂诱蛾效果试验
    共20台诱捕器的诱蛾数量,每次查虫时间为8:50时~9:30时,并取出杀死的二化螟成虫。试验期间因遗失或毁损,仅存7个诱捕装置,诱蛾数量见二化螟性诱剂记载表(见表1)。3 结果分析3.1 诱芯的专一性及持效期测定从调查的二化螟诱蛾情况看,性诱剂田间持效期可达50d,完全可以满足一个世代的诱杀需要。两种类型诱捕器除个别有极少量二化螟雌成虫外,未见其它鳞翅目成虫,说明二化螟性诱剂诱芯对该雄成虫专一性极强。3.2 两种诱捕器诱蛾量变化曲线表1 两种不同诱捕装置诱

    湖北植保 2013年5期2013-10-10

  • 小菜蛾性诱剂半形和整形诱芯的田间诱蛾性能比较
    其与整形性诱芯的诱蛾性能,为提高诱蛾效果和改进小菜蛾性诱剂剂型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2种性诱芯的载体均为绿色天然橡皮塞,反口钟形,长1.5 cm(图1)。整形诱芯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相关项目组近年筛选确定的类型,经各地试验表明其诱效高且稳定(王红托 等,2008;谢圣华 等,2010;李振宇 等,2011),在本试验中作为对照。将1个整形诱芯纵切得到2个半形诱芯,但半形诱芯的有效成分、配比及剂量与整形诱芯保持相同。2种诱芯同时制作。标准

    中国蔬菜 2013年4期2013-02-24

  • 不同性诱剂对棉铃虫诱集效果评价
    日晒1 d后用于诱蛾。1.2 试验处理试验设以下处理:水盆诱捕器+灰色橡皮头性诱剂诱芯 (简称水盆灰橡皮头);水盆诱捕器+红色橡皮头性诱剂诱芯 (简称水盆红橡皮头);水盆诱捕器+毛细管性诱剂诱芯 (简称水盆毛细管);蛾类通用型诱捕+毛细管性诱剂诱芯 (简称诱瓶毛细管);常规树枝把诱蛾 (CK1);田间卵量调查(CK 2)。1.3 试验方法试验在同一典型连片种植棉田生态区域内进行,各处理区间隔50 m,防止处理间相互干扰。每处理放置3个诱捕器 (即3个重复)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10期2012-12-24

  • 不同性信息素诱芯诱集豆荚螟试验初报
    ,记载每个诱捕器诱蛾量,每次调查后将诱捕器中的虫全部清理。试验结束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同种诱芯不同处理间诱蛾数量,用新复极差法测验差异显著性。2 结果与分析通过田间48d试验调查,性信息素对我地豆荚螟诱集作用结果如表1。所选12种性信息素诱芯都对豆荚螟有不同程度诱集作用。表1 性信息素诱集豆荚螟试验数据统计分析表EZ20095A-F诱蛾量总体高于EZ20095A1-F1,前者48d共诱蛾246头,高于后者133头,近一倍。两种诱芯不同处理、同种诱芯不

    湖北植保 2012年2期2012-10-10

  • 竹螟种群动态与预测预报技术
    方法1.1 灯光诱蛾法 2010—2011年在溪口林场杨家山林区地势开阔、方便观察的竹螟常发区空地设置佳多频振式自动虫情测报灯(JDB2-Ⅲ型)1盏。诱蛾时间为5月1日至9月30日,共123 d,每天收蛾1次,并将收集到的成虫按种类和雌雄分别记录。1.2 卵、幼虫调查 竹林内卵、幼虫期调查在6月5日—7月3日进行,每隔3 d调查1次,共11次。每次选取12株竹梢统计卵数、幼虫数。根据不同坡向、坡位随机选取12株新竹,钩取竹梢,每梢至少要保留14盘小枝,清点

    中国森林病虫 2012年2期2012-01-22

  • 斜纹夜蛾性诱剂载体对田间诱蛾效果的影响
    换。1.3.1 诱蛾灵敏度比较不同载体诱芯的诱蛾灵敏度采用下式来测定[9]。式中实际有蛾日系指在试验中,只要有1只诱捕器诱到了蛾子,当日即定为实际有蛾日。1.3.2 诱杀效果比较平均诱捕量: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区间 (每日、每周、每旬等)内,某试验处理中各诱捕器捕获的斜纹夜蛾雄蛾总量的每日平均值,用于分析不同时间区间内不同载体诱芯的诱捕效率。最高诱捕量: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区间内,某试验处理中各诱捕器单日捕获的斜纹夜蛾雄蛾数量的最大值,用于分析不同时间区间内不同载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3期2012-01-19

  • 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蛾试验及测报技术探讨
    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蛾试验及测报技术探讨马 祺,章云斐,尹国娟(浙江省上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上虞 312300)通过性信息素诱捕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试验,比较性信息素诱测与人工赶蛾监测结果,发生高峰期的时间段基本吻合,在稻纵卷叶螟测报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性信息素;稻纵卷叶螟;人工赶蛾;诱测;监测结果稻纵卷叶螟是上虞市水稻上需要重点防控的害虫之一,准确开展病虫预测预报是抓好防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昆虫性信息素已经在蔬菜害虫的测报和防治上得到应用,效果明显。为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3期2011-02-01

  • 小菜蛾黏胶板性诱捕器诱蛾试验研究
    两种类型性诱剂诱蛾数量比较春季3个橡皮头性诱剂诱蛾18 d,共诱集小菜蛾8838头,单诱捕器日均诱蛾163.7头;毛细管性诱剂诱蛾18 d,共诱集小菜蛾5192头,单诱捕器日均诱蛾96.1头,诱蛾量比约为1.7∶1。秋季3个橡皮头性诱剂诱蛾60 d,共诱集小菜蛾280头,单诱捕器日均诱蛾1.6头;3个毛细管性诱剂诱蛾60 d,共诱集小菜蛾165头,单诱捕器日均诱蛾0.9头,诱蛾量比约为1.8∶1。橡皮头性诱剂诱捕效果明显优于毛细管性诱剂。见表1、表2。2

    天津农林科技 2010年6期2010-10-19

  • 应用 SPSS软件研究桑螟羽化进程的累积频率模型
    第4代桑螟成虫灯诱蛾量的累积频率进行了模拟,拟合效果良好。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虫情测报灯(JDA型,使用黑光灯管)5台,由河南汤阴佳多科工贸有限公司生产。1.2 试验方法将 5台虫情测报灯分布在震泽、平望、七都、盛泽和桃源镇这 5个重点镇的桑园中(桑园面积达3149hm2,占全市桑园面积的 90%),于 2006—2008年对吴江市 5个测报点的第 1代到第 4代桑螟成虫种群动态进行监测。1.3 分析方法采用 SPSS软件(SPSS软件交互性好,

    中国蚕业 2010年1期2010-07-25

  • 两种诱捕器诱蛾效果的比较试验
    共10台诱捕器的诱蛾数量,每日查虫时间为 9:30~10:00,并用长摄子拿掉当天的诱蛾数,第 2d重新记数,结果见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记载表。3 结果分析3.1 诱芯的专一性及持效期测定从每日调查的第 2代至第 4代稻纵卷叶螟诱蛾情况看,稻纵卷叶螟性诱剂田间持效期在 30d以上,可以满足一个世代的诱杀需要。两种类型诱捕器除个别粘胶板上有极少量的二化螟成虫外,其它粘胶板上未见其它蛾类成虫,说明稻纵卷叶螟毛细管状诱芯对该成虫专一性较强。3.2 两种诱捕器每日诱蛾

    湖北植保 2010年1期2010-06-04

  • 性诱剂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示范总结
    示范结果2.1 诱蛾情况每个诱捕器每天调查 1次,调查时拿下袋子,数清蛾子数量后,清理袋子重新系在诱捕器上。从2009年9月 26日开始到 2009年11月 1日,20个诱捕器(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各 10个),其中斜纹夜蛾 10个诱捕器均调查 38次,共诱蛾 3 712头,单个诱捕器最少诱蛾 38头,最多 200头,平均每个诱捕器每天诱蛾数量 9.77头。甜菜夜蛾 10个诱捕器均调查 38次,共诱蛾 579头,单个诱捕器最少诱蛾 4头,最多 38头,平均每

    湖北植保 2010年4期2010-06-04

  • 甜菜夜蛾性诱剂组分添加对诱蛾量的影响
    性诱剂组分添加对诱蛾量的影响李惠明1,朱佩瑾2,杨银娟3,沈红然2,陈志贵2,卢会祥2,汤海军3(1.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103;2.上海市光明食品集团;3.上海市奉贤区蔬菜技术推广站)为探索更高效的甜菜夜蛾性诱剂用于田间防治,在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援助下,在已选定的高效性诱剂组分中添加增效活性组分,通过田间实际应用的对比检验,结果表明,科学的添加组分和合理配比能增加诱蛾效果,增效4.5%~35.8%,如果添加组分的配比不合理,反而

    长江蔬菜 2010年18期2010-04-23

  • 小地老虎性诱剂的筛选及适用诱捕器的评价
    要采用灯诱和糖醋诱蛾,但由于城市的灯光干扰,糖醋诱蛾因气味挥发、雨水冲淡诱液浓度等,使得测报数据的稳定、精确性存在不可靠隐患。为精准测报,试探开发、筛选适用的性诱剂,改进、革新该虫测报技术迫在眉睫,同时一代小地老虎的蛾量消长调查测报在低温期,适用的诱芯基质、诱剂的释放速率、诱捕器的适用性也需要探索。小地老虎虽是迁飞性害虫,据中国科学院的文献介绍却存在地理区系型,所以筛选当地适用的诱芯十分必要。在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下,上海市光明食品集团在全市

    长江蔬菜 2010年24期201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