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猿

  • 疯狂进化人
    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地进化成了人类,所以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他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这部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森林古猿中的一支,在第一个进化人“爱德华”的带领下,从树上生活改为地上生活,逐渐进化为人。人类的第一步—直立行走达尔文认为,由森林古猿发展为人类,迈出的第一步是直立行走。长期以来关于人究竟是怎么“站起来”的,学界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2023年4期2023-06-20

  • 人是从哪里来的
    近亲,人类可是从古猿进化来的哦。”阿U更奇怪了:“那古猿又是从哪里来的呢?”U爸解释道:“大约35亿年前,海洋中出现了最早的生命体——原核细胞,15亿年前,一些原核细胞开始释放出氧气。然后,大约4.5亿年前,原核细胞进化成了海洋中的新物种。再到后来,生命终于登上了陆地。”阿U的脑袋里闪过很多神奇的画面:小小的原核细胞,慢慢地变成了好多鱼,在海里游啊游,突然,有一条鱼从海里站起来,朝岸边走去。阿U被自己想象的画面给逗乐了:“这太有意思了!”U爸继续解释道:“

    智慧少年 2022年1期2022-06-23

  • 猎食古猿的“杀手”很可能是剑齿虎
    齿虎很可能是捕食古猿的“杀手”。 在云南元谋古猿产地,科研人员曾发现了数以千计的蝴蝶禄丰古猿化石。这些化石成为研究中国古灵长类、古猿、古人类的重要窗口。在这一古猿化石点,古生物学家最新发现了同时期多种类型的剑齿虎化石。 该成果主要研究者、北京大学博士后江左其杲介绍,距今900万至700万年的晚中新世是猫科动物的繁盛期,孕育出了种类多样的剑齿虎。它们占据食物链顶端,维系着生态平衡。过去,在欧洲和我国北方的地层中,曾出土过大量猫科动物化石,但在我国华南地区,猫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19期2022-05-13

  • 动 物
    53118)禄丰古猿牙齿化石反映其食性变化禄丰古猿(Lufengpithecus lufengensis)是中新世晚期生活在我国云南的一种大型猿类,其化石发现与研究对探讨东亚地区大型类人猿的演化与灭绝、早期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禄丰古猿牙齿化石保存丰富,蕴含着许多尚待揭示的信息。科学家基于丰富的禄丰古猿臼齿化石,利用显微CT技术构建禄丰古猿及现代人、现生三类大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牙齿的虚拟模型,对上下颌臼齿釉质厚度及其分布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并

    生物进化 2022年1期2022-04-12

  • 我们为什么恐惧失败
    和黑猩猩差不多的古猿时,他们面临的失败恐惧要具象得多。如果外出打猎未果,一家人就要挨饿;如果不能成功逃脱吃人猛兽的袭击,自己就会命丧当场。而在这样的群居社会里,每只古猿都有具体的分工,社会也很可能存在原始的等级制度,就像现在的类人猿种群一样。如果不能完成社会分工任务,古猿很可能被其他同族瞧不起,也就无法获得其他同族的帮助。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处于底层的古猿会向上层发起挑战,如果失败了,很可能会遭到无情的放逐——失去了社会支持的古猿,很可能会被危机四伏的大自然

    中学生天地(B版) 2022年1期2022-03-14

  • 我们为什么恐惧失败
    和黑猩猩差不多的古猿时,他们面临的失败恐惧要具象得多。如果外出打猎未果,一家人就要挨饿;如果不能成功逃脱吃人猛兽的袭击,自己就会命丧当场。而在这样的群居社会里,每只古猿都有具体的分工,社会也很可能存在原始的等级制度,就像现在的类人猿种群一样。如果不能完成社会分工任务,古猿很可能被其他同族瞧不起,也就无法获得其他同族的帮助。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处于底层的古猿会向上层发起挑战,如果失败了,很可能会遭到无情的放逐——失去了社会支持的古猿,很可能会被危机四伏的大自然

    中学生天地(B版) 2022年1期2022-03-07

  • 海洋,生命的摇篮
    上了树,成了树栖古猿。从“树栖”这两个字,你能看出来,这些古猿喜欢在树上待着。人类学家说,树栖古猿生活在非洲的热带雨林里。那是个好地方,古猿吃饱了,就在树上荡秋千,生活非常惬意。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地球的气候说变就变,古猿们正享受树栖生活呢,地球突然变冷了!被迫下树!气温骤降!地球上很多的水被冻成了冰,然后水蒸气就少了,雨也跟着少了;再加上温度降低,非洲东部的热带雨林慢慢枯萎,变成了树木稀少的草原。现在,树少古猿多,供古猿们攀爬的树已远远不够。于是,他

    红领巾·探索 2021年11期2021-12-24

  • 恐猫
    ,人类的祖先南方古猿(yuWn)生活在非洲大陆。在那个时代,南方古猿的生存环境很艰难:食物来源不稳定,同时还要面对来自猛兽的威胁。狡猾(jiAohuW)的恐猫就是其中之一。生存时间恐猫生活在上新世的早期至更新世的早期,距今500万年前~120万年前。速度和花豹、美洲豹一样,恐猫擅长爬树,但它不够快速敏捷(mJnjiR),不能依靠自身的速度去追击猎物。體型恐猫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和北美洲。它的体型类似于现代的美洲豹,体长约1.5米,高约70厘米,体重约

    红领巾·探索 2021年9期2021-09-14

  • 南非又发现早期人类新物种
    万年前,属于南方古猿的一种。她有一只胳膊受过伤,有点轻微骨折。另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她的下肢比上肢长,而出现在南方古猿之前稍早些的人类始祖——地猿(生活于大约500万年前,已能直立行走),则是手臂比腿长。“小脚”搬东西的能力可能比我们差,但是她爬树的本领比我们强。这适合她生活的环境,因为她的栖息地是由热带雨林、零碎的林地和草地混合组成的。多年来,克拉克一直认为,从南非斯蒂克方丹洞穴挖掘出的“小脚”和其他骨骼并非来自任何已知的一种南方古猿物种。不仅在头骨上,而

    科学之谜 2021年10期2021-01-03

  • 金沙江中游楚雄地区史前考古发现与反思
    新世晚期的“禄丰古猿”到其后的旧石器、中石器、新石器、青铜时代考古均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果,对其史前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和反思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厘清当地古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面貌。一、禄丰古猿的发现开创了金沙江中游楚雄地区史前考古的序幕关于宇宙的起源、人类家园地球的起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人类自身的起源,长期以来一直是科学界的重大研究课题,尤其是人类从何种猿类进化演变而来和现代人的直接祖先是哪种古人类,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1]1。随着古猿化石及其地层伴出的相关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0年6期2020-12-11

  • 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 Skeleton from Ethiopia
    nsis (南方古猿法種). She was the first nearly complete skeleton recovered for the species, found in 1974 at the Afar Locality (AL) 228, a site in the Hadar archaeological region on the Afar Triangle of Ethiopia. Lucy is about 3.18 milli

    考试与评价·高二版 2020年6期2020-09-10

  • 基于“精准教、多元学、显性评”的教学尝试 ——以初中生物学“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一课为例
    :概述人类起源于古猿,概述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制作人类的进化过程示意图;形成关于人类进化的科学的生命观念。2.重点:概述人类起源于古猿,概述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3.难点:概述人类起源于古猿,形成关于人类进化的科学的生命观念。二、多元活动提升素养“精准教”主要体现在备课阶段,而“多元学”则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多元学”是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多样化,注重自学、互学、展学等多种学习活动的深度融合,将学校内外、学科内外、课堂内外的学习活动融合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

    初中生世界 2020年24期2020-06-27

  • 2084
    倾注毕生心血的《古猿经》重新校正一遍,然后安心养一段身子,以便在秋凉时分好好生养我那对可爱的小宝贝,但是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一件事情发生了。2084年地球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说来也不玄乎,20世纪就有人担心了:盛夏的这天凌晨,全球机器人成功联合起义,一举掌握了全人类的命运。全球混乱,事态严重。你想我们一切倚赖机器人,现在他们突然造反,我们能怎么办?暴动刚发生时,我和别人一样心慌意乱。后来我想,反正我已经活了一百岁,这一百年来,我爱也爱过,恨也恨过,作为一个人,

    百花园 2020年4期2020-05-06

  • 为什么不可以佝着背
    当咱们的祖先还是古猿的时候,大家都是四肢着地走路的。时不时也有几只古猿,偶尔能拾起前半身,向着远处张望一下,但坚持不了一会儿,就会落回地面。后来,随着进化,有几只比较爱学习的古猿,学会了站得更久:再后来,又开始学习直立行走。这一下可厉害了:因为站直了,大家看得更远了,一眼就能看到哪里有食物,哪里有正在偷偷逼近的野兽:前肢空了出来,大家开始用它们敲打石块、制造工具、打手势、威吓敌人,以及抱起刚出生的猿宝宝……可以说,咱们人类能有今天,那几只最早学会站立行走的

    孩子 2020年1期2020-04-09

  • 最早人类祖先长啥样
    首次发现湖畔南方古猿化石遗迹近25年后,这个沉默的人类祖先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刻。在埃塞俄比亚工作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几乎完整的古人类(包括智人及其灭绝的近亲)的头盖骨。这块化石可追溯至380万年前,揭示了人类尚未见过的南方古猿面孔,这一人种此前主要通过颌骨、牙齿和少量头部以下的骨头而为人所知。现在,标本上明显的特征暗示,人类的家谱可能需要修改。根据一些记载,湖畔南方古猿是最古老的古人类,一些化石可以追溯到420万年前。多年来,作为阿尔法南方古猿的直系祖

    科学大观园 2020年1期2020-02-12

  • 发现南方古猿“小脚”
    为止最完整的南方古猿化石“小脚”,揭示了有关早期人类进化的新信息。同年9 月,罗纳德·克拉克夫妇受邀到河北师范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交流活动,在此期间,罗纳德教授给我们讲述了他在南非斯特克方丹洞穴多年来的发掘研究成果。通过他精彩的讲解,有关“小脚”的发现、发掘与研究的故事逐渐展现在我们面前。意外的发现1994 年9 月的一天,50 岁的罗纳德在观察来自斯特克方丹洞穴的动物化石标本时,意外发现了四枚与众不同的化石。通过辨认,他发现这些化石应属于同一个南方古猿的部分

    大众考古 2019年6期2019-12-18

  • 发现380万年前湖畔南方古猿头骨
    已知最古老的南方古猿物种,这一新发现使过去关于南方古猿的进化假设蒙上一层疑云。湖畔南方古猿的头骨(左)及化石面部重建图对人类进化的研究经常考验现代人的想象力,不只是因为我们从保存完好的化石上还原了一些已灭绝的古人类亲属,并赋予这些化石迷人的爱称。例如,阿法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的部分骸骨被命名为“露西”(Lucy),非洲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的头骨(没有下颌的颅骨)被称为“

    世界科学 2019年11期2019-11-21

  • 相关链接:NASA“露西号”2021年踏上小行星之旅
    现的一具阿法南方古猿化石的名字。古猿“露西”是一名女性,生活在距今320万年之前,被认为是第一个直立行走的人类,是目前所知人类的最早祖先。这一名字也彰显了科学家们的热切期望。他们希望对这7颗小行星的研究能进一步揭示太阳系最早期的“模样”。在旅行过程中,“露西”将经过太阳系内多个不同的地方。首先,2025年,它将停靠在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上,然后继续向木星方向行进,在2027~2033年间,“露西”将飞掠6颗小行星,其中包括3颗来自不同子类的小行星和

    太空探索 2019年2期2019-04-09

  • 寻寻觅觅人类起源之地
    在东非发现的南方古猿阿法种被认为是南方古猿属和人属的祖先,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露西”,她曾被视为“人类最早的祖先”。后来,考古学家的目光逐渐转向南非,意外发现了“人类摇篮”遗址,它位于南非约翰斯内堡西部的一片寂静的山谷中,在这里发现的人类祖先化石数量约占全球总数的一半。并且,在“人类摇篮”中发现的古人类化石挑战着“东非起源说”。 “小脚”化石横空出世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早期,“人类摇篮”曾是矿场,矿工们将石灰石挖出,卖到当地的石灰厂,

    奇闻怪事 2018年10期2018-10-23

  • 一种—被忽视的成种作用 ——元祖变异
    要的环境,一部分古猿被迫下地,从而直立行走。直立行走,解放了古猿的双手,而双手的大量使用,变得更加灵活,促进了大脑的进化。最终,这些下地行走的古猿与那些依旧生存在森林里的古猿分道扬镳,进化成为人类,而森林里的近亲则成为现代的黑猩猩。且不说这一理论有着早已被抛弃的"用进废退"思想,只说其本身存在了很多无法解释的地方。例如:这些被迫下地行走的古猿,在草原上如何才能躲过擅于奔跑的大型肉食动物的猎杀?森林中的古猿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其就是最擅长爬树的大型哺乳类了。

    生物进化 2018年3期2018-10-22

  • 神奇生命
    露西是典型的南方古猿,群居,生命中的一半时间都在树上度过。她的身上披满毛发,所以更像猴子而不像我们人类。不过,露西懂得用双腿直立行走。南方古猿出现在约400万年前,于150万年前灭绝。之所以叫南方古猿,是因为其化石最早是在非洲南部发现的。人类大家庭的诞生人类的历史并不是一条直线。从250万年以前到今天,有若干族群交替或者共生。能人南方古猿出现的150万年后,能人出现了——这是我们已知最早的人类。他们比南方古猿更高大,大脑更发达。最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使用石头

    小学科学 2018年6期2018-08-15

  • 寻寻觅觅人类起源之地
    在东非发现的南方古猿阿法种被认为是南方古猿属和人属的祖先,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露西”,她曾被视为“人类最早的祖先”。后来,考古学家的目光逐渐转向南非,意外发现了“人类摇篮”遗址,它位于南非约翰斯内堡西部的一片寂静的山谷中,在这里发现的人类祖先化石数量约占全球总数的一半。并且,在“人类摇篮”中发现的古人类化石挑战着“东非起源说”。“小脚”化石横空出世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早期,“人类摇篮”曾是矿场,矿工们将石灰石挖出,卖到当地的石灰厂,而

    科学之谜 2018年5期2018-07-26

  • 打哈欠会传染吗
    餐时间更晚一些,古猿社群中某个精力弱些的家伙打了一个大哈欠。旁边看到或听到哈欠的古猿相继模仿,传递着“有伙伴需要休息”的消息,一时间哈欠四起,社群成员达成共识,停止跋涉,找地方休息……这就是哈欠“传染”的由来,它是我们从社群生活的祖先那里沿袭下来的一种肢体语言。随着进化的演进,古猿社群发展出了让沟通更顺畅、能表达更多含义的语言,表达“我困了”只要说一句话就可以,再也不用一个接一个地打哈欠來传递信息了。但这种自祖先继承下来的肢体语言,今天却仍然存在。这要感谢

    科学导报 2018年48期2018-05-14

  • 行走:人类的原始本能
    林里,一部分深林古猿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不得不改变以树栖息的生活习惯,到地面上来寻找食物。这支到达地面的古猿由臂行慢慢变为利用下肢直立行走。直立行走的划时代意义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來,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便更加灵巧,于是,古猿慢慢地进化成了人类。手足分工、直立行走使人们的视野逐渐开阔,从自然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大脑容量加大,促使大脑渐渐发育。在以后漫长的过程

    中老年健康 2017年9期2017-12-13

  • 行走的力量
    生存环境的改变让古猿学会了直立行走,从而进化成人类。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具取代了人類的肢体劳动:燃气灶免去了生火的繁冗,洗衣机解脱了清洗衣物的双手,汽车更是让“日行千里”成为可能。难怪有人这样调侃:科技其实就是让人越变越懒。当然,适度的“懒”意味着生活品质的提升,而在运动方面的“懒”却着实不可取。无论何时,运动都是不可摒弃的健康基石。行走,这项适应人群最广的运动,在人类历史上,如何一步步演化而来?我们该如何为自己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并最大程度地避免

    中老年健康 2017年9期2017-12-13

  • 从猿到人过渡时期的发现我国探索早期人类起源的历程
    类猿,命名为南方古猿,同样遭到英国权威学者的反对,也由于北京猿人发现的“光环”,这一发现长期被遗忘。汤恩幼儿头骨侧面(作者摄)人类起源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早期人类起源,即两足直立行走的最早人类开始。过去这一判断标准是能否直立行走,以及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但后来发现黑猩猩也具有有目标地使用工具的行为,因此制造和使用工具这一标准被抛弃,直立行走成为判别的唯一标准。围绕早期人类起源的争论,形成了“亚洲起源说”和“非洲起源说”。根据这一标准,最早的已经确认的人

    大众考古 2017年4期2017-11-01

  • 早期人类演化过程中的关键变量及相互关系
    3倍,从最早南方古猿的400毫升,到现代人类的1300~1400毫升。人类化石的证据表明人脑量的大幅度提升发生在距今200万—170万年的早期人属阶段。距今400万—150万年的南方古猿的脑量为430~530毫升;而距今190万—160万年的能人的脑量大于600毫升;距今180万—150万年的直立人的脑量为800~900毫升[10]。虽然直立人的身高也有所增高,但是脑量的增幅明显大于身高增幅。同时,直立人的脑形成等级比今天所有的人类之外的现生灵长类都要高[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17年9期2017-10-11

  • 非洲出土最古老人类颌骨化石
    家只能推测由南方古猿演化的早期智人来自东非,但“至今没有化石能予以佐证”。据了解,“露西(Lucy)”是如今最知名的南方古猿,其骨架的估算年龄约有300万年,并且已经出现人类特征。但迄今缺乏的是连接“露西”和早期智人之间的演化过程证据。如今的这项新发现,将使相关研究有所突破。古茨指出:“现今发现的化石,约比过去发现的最古老人类化石提早了40万年。”此前的一项理论认为,人类演进的时间大约是在200万年前的南非。古茨认为,新发现的化石推翻了这项理论。外媒的有關

    百姓生活 2017年2期2017-02-27

  • 好险啊
    个时候,还有很多古猿留在树上,它们惧怕地上有很多未知数,惧怕这些未知数会带来未知的危险,虽然它们知道树上的日子并不好过。本来原始森林一望无际,有着似乎吃不完的果子、嫩叶等“蔬菜水果”,根据对古猿牙齿的研究,它们还时常吃一些小动物“开荤”。而且,古猿也很聪明,并不像大多数四肢动物那样,只会靠自己的“身体武器”,包括爪子、牙齿、尾巴、力量、速度……来获得食物,古猿已经会用身边找得到的现成工具:棒子啊、石头啊等等,来获得食物,还能用树枝、树叶等在树杈间弄个窝什么

    儿童时代 2016年6期2016-09-14

  • 为人类的祖先森林古猿提供了到地面上活动的条件,逐渐由树居生活向着地面生活过渡。在剧烈的生存斗争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体质特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体型变大,骶骨也变得厚大,骶椎数增多,髋骨变宽,内脏和其它器官也相应地变化了,从而为直立行走创造了条件。立的身体导致他们的前肢可以自由活动,下肢更适于直立行走,双手日益灵巧。他们已经学会了使用工具,并且还会制造一些简单的工具,对工具的使用远超出其它任何物种,而对工具的使用也加速了大脑的发展,发展后的大脑让他们制作出

    创作 2016年4期2016-09-09

  • 人类的摇篮
    人被命名为“南方古猿鲍氏种”。这一发现可谓惊天动地,不仅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也极大地鼓舞了利基夫妇,很快他们把儿子、儿媳妇也接来加入了发掘队伍。全家人齐心协力,整天拿着工具在炎炎烈日下埋头苦干,不知疲倦地挖掘着。1960年,利基的儿子乔纳森发现了一个10岁或者11岁小孩的部分头盖骨和下颌骨,此外,还有一个成年人的手骨、锁骨和近乎完整的足骨。通过检测,这是189万年前出现的一种猿人,脑容量有600立方厘米,有证据证明他们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因此被

    天天爱科学 2015年8期2015-05-30

  • 我们要认新祖宗了?
    容量偏小,和南方古猿差不多,应该是向进步人类演化的过渡类型。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是,为什么只在这个石室中有这么多化石,而在洞穴的其他部分却一块化石也没有?这些化石是怎么来的?科学家发现这些人的体态都非常相似,似乎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所以这极有可能是一个家族的墓地。若是如此,纳勒迪人已经有了丧葬习俗,这意外得有点早啊!改写中的进化史事实上,近15年来,古人类化石的出土速度大为加快,这些发现一方面进一步确认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理论,另一方面也对原有的演化路线提出了

    知识窗 2015年12期2015-05-14

  • 我的考古之旅
    进化的过程:南方古猿阿法种——南方古猿粗壮种——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现代人。古猿人的进化过程激起了我强烈的探求欲望,他们是怎样生活和进化的呢?接着,我去参观了马坝人的居住地——狮子岩。哇!好高的山哪!我不由自主地问了问身旁的导游姐姐:“姐姐,这么高的山,我们能爬上去吗?”导游姐姐笑着说:“小妹妹,既然你没有尝试过,为什么不试一试呢?”听了她的话,我怀着一颗忐忑的心,沿着古朴的石阶开始了攀爬。大约过了十五分钟,我们进入了狮子岩里面的桂花

    快乐作文·中年级 2015年4期2015-05-06

  • 人类进化的古老家园
    猿出现在地球上,古猿们生活在温暖而茂密的森林里,就像如今的猩猩和长臂猿一样。但在1500万年前,地球气候突变,森林已经不能满足古猿的生存,于是,一部分猿类勇敢地走出了森林,开始在草原上生活,他们逐渐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进化;而另一些猿类仍然在森林里繁衍下来,成为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长臂猿。云南是一个暗藏人类进化密码的神奇之地。“我们从哪里来?”人类对自身起源的探索千百年来从未间断。当我们梳理在云南发现的古猿与古人类化石时,我们会发现:开远

    云南画报 2014年4期2015-03-18

  • 从云南虫到你的路
    黑暗岁月,去体验古猿直立起身躯走出森林的刹那芳华……这一切都被深深地埋入地壳,在亿万年的时光中变成化石。你能想象人类最初的祖先是一只3-4厘米长的小虫吗?而且这只小虫的名字是用云南命名的。生活在5.3亿年前的“云南虫”,在它细小的体内,长出了一根脆弱的脊索,构造出了中枢神经,最终进化成我们的脊椎。美国《纽约时报》说:“如果云南虫夭折,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将永远得不到发展,地球将像遥远的月球一样永远寂寞冷清。”你能想象我们的另一个祖先是一条长约一尺的小鱼吗?这

    云南画报 2014年4期2015-03-18

  • 考古学家:人脸是被“打”成这样的
    400万年间南方古猿骨骼化石的分析表明,南方古猿的脸部最坚硬之处也是在争斗过程中最容易受击打并受伤的地方,包括下颚、颧骨、鼻梁和眼眶骨架等。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这些地方朝着尽量减少伤害的方向发展。比如,与黑猩猩和大猩猩相比,南方古猿的下颚长度缩短,而硬度与强度增加;颧骨尺度增加,硬度也增加;眼眶骨架增大等。论文第一作者卡里尔说,南方古猿进化出一系列有助打斗的特征,比如它们的手可以握成拳,手部肌肉骨骼系统也有助于更有效地击打。而在人类的徒手搏斗中,脸部通常是

    大众考古 2014年6期2014-11-16

  • 遥望古猿
    新出炉面包的香甜古猿,你的光辉如越过高山的晨光,饱含每一天的热烈与新鲜,如一枚永恒的月亮,悬在孩子们出门或回家的路上二孩子们在图画本上,放牧无边的青草与牛羊放牧湖泊、河流、森林、海洋和高山孩子们在课本上,游历埃及金字塔中国古长城,游历人类在岁月无情剥蚀中幸存的一切而玛雅人遗存的巨石,阻塞了智慧的通道楼兰古国辉煌的梦,在无垠的流沙下沉潜孩子们,从一只沙盘走失无法超越自己指划间构设的重重迷宫谁在谛听,耶路撒冷的唱诗和阿拉伯沙漠的经诵,这梦想天国的高音与低音。谁

    草原 2014年7期2014-09-21

  • 猩猩会造舒服床
    之间的某个时段,古猿的睡觉地点从树枝上搬到了专门的睡觉平台上,这为它们带来了更好的睡眠。对人类和猩猩的研究表明,拥有更长快速眼动期、质量更好的睡眠,有助于提高认知和记忆能力。由此可见,古猿的睡眠改善有可能导致了演化出更大的大脑。当然,情况可能相反:更大的大脑需要更多的睡眠。无论真相如何,认知能力的提升都赋予了猿类和人类一种进化性优势,正所谓“大脑袋须配大枕头”。

    大自然探索 2014年11期2014-09-10

  • 延绵五十年的“能人“之争
    。古人类是由南方古猿进化产生,是上世纪20年代古人类学家在南非发现的。按照以下的思维推理,南方古猿被亚洲的直立人取代(直立人的身材更高,脑容量更大),直立人进入欧洲后,进化成尼安德特人,继而进化成智人。然而,南方古猿或直立人,是第一个已知的人类吗?人类始祖在非洲直到上世纪60年代,考古学家只在亚洲发现过直立人。但在坦桑尼亚奥都维峡谷发现了原始的石制砍斫器之后,利基开始相信,在这里能找到最早的石器制造者,而且应该是真人属。也许,像南方古猿一样,我们人类的祖先

    世界科学 2014年6期2014-05-05

  • 人类祖先是食草动物
    附近大草原的南方古猿骨骸中的碳-13含量非常高,而南方古猿是以莎草和短草为食的典型物种,这是人们食用大草原植物的最早证据。在此之前关于人类食草的最古老证据大约为28 0万年前,而44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拉密达猿人并不食草。研究人员认为,南方古猿很可能以树根和块茎为食,而非坚硬的草叶。在某种程度上很可能也促使他们离开祖先在东非的家园而前往乍得湖地区。这一转变的时间比科学家之前预想的还要提前50万年。也就是说,生活在300~35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主要从草类获得

    河南科技 2012年19期2012-08-15

  • 从猿到人
    经论证人类起源于古猿,但由于当时已经出土的人类化石还很稀少,且受传统思想的制约,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并未被学术界普遍接受。其后随着不同时期人类化石的陆续发现,人们对人类进化的历程获得越来越多的认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也修成正果。在古人类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的共同努力之下,人类进化历程的轮廓已经被勾画得越来越清楚。随着约6500万年前恐龙时代的结束,哺乳动物迎来了进化的春天,迅速演化出不同的类群。最古老的灵长类也在那时产生。1983年,德国梅塞尔化石遗址出土

    生物进化 2011年1期2011-09-27

  • 人类
    南方古猿的"出嫁"风俗”出嫁“一词是指女性与男方结婚,并到男方家组织家庭生活的行为。这种行为最早起源于何时,依然是个谜。一个多国研究小组,对南非两个山洞中出土的一些南方古猿化石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其牙齿化石中的锶同位素含量。一些幼年动物的牙齿在生长时会摄入当地环境中的锶,因此其含量特征是由幼年所处地域决定的。不同地域环境中的锶同位素含量特征并不一样,可以由此判断牙齿化石所属者是从小就生活在化石出土地,还是从”他乡“迁移至此。对两个山洞的南方古猿牙齿化石分析

    生物进化 2011年3期2011-01-17

  • 人类祖母“露西”亮相非洲联合馆
    俄比亚发现的南方古猿阿法种的古人类化石的代称。这是一具完整性40%的女性骨架(脑容量为400毫升,当时脑容量的平均值为300~500毫升,男性比女性略高一些。现代人类的脑容量平均值为1300~1500毫升。)‘Lucy’is believed to be the first human to walk upright,and she s the earliest ancestor of human beings,as we have known so fa

    中学生英语 2010年27期2010-08-15

  • 人类
    897)源泉南方古猿人类起源于非洲,这是一个被绝大多数研究者接受的观点。在上新世至更新世,非洲出土了丰富的人科动物化石,但人属的祖先和它们与近亲南方古猿之间的进化关系一直没有解决。最近,来自南非金山大学的李·伯杰(Lee Berger)教授和澳大利亚昆士兰詹姆斯·库克大学保罗·德克斯(Paul Dirks)教授等研究人员,在南非马拉帕(Malapa)的洞穴沉积物中发现了两副骨架,经过对这些遗骨进行分析,发现它们属于南方古猿属的一个新种,可能是非洲南方古猿(

    生物进化 2010年2期2010-01-17

  • 人类曾在海底生活?
    展的时间表,即:古猿,生活于1400万至800万年前;南猿,生活于400万至190万年前;猿人,生活于170万至20万年前。不幸的是,在这条漫长的时间链上,有两段化石空白期:古猿与南方古猿之间空缺400万年,南方古猿与猿人之间空缺20万年。在这两段空缺时间里,没有找到任何有关人类起源的过渡性生物的化石,这就给传统的人类起源理论——人是从灵长类生物进化而来的——留下了疑团。1960年英国人类学家阿利斯特·哈代提出:化石空白期的人类祖先,不是生活在陆地上,而是

    知识窗 2009年8期2009-09-05

  • 哪一种古猿是人类的祖先?
    竟是起源于哪一种古猿,多年来却一直存在分歧和争论。最近人类学家皮尔比姆在美国杂志《自然历史》中介绍了这一问题的动态。在地层历史的化石档案材料中,科学家曾经找到过大量的古猿化石。根据化石的记载,我们可以推断出二千万年前(中新世初期)一些古猿活动的情景。这些古猿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非洲古猿。这种猿个子和狒狒差不多大小,它们衍息在树上,行动异常敏捷和迅速,以吃水果度日。许多科学家认为各种高等灵长类并包括我们人类是由其演化而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一千七百万年前(中新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5年4期1985-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