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沙量

  • 模拟降雨条件下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及特征研究
    产流时间及产流产沙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明表明:草地坡面植被覆盖度越大,减沙减流效果越明显。本文总结以上研究的减流减沙措施,并深入研究自然草地和裸耕地的产流产沙过程,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对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自然草地和裸耕地的径流特征和不同坡度条件下,裸耕地的产沙特征进行分析。2 试验材料及方法2.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属西北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地势东高西低,区内黄土层结构松散,抗侵蚀能力较差,在长期风化剥蚀和流水侵蚀作用下,被逐渐切割成沟壑纵横、山丘交错

    陕西水利 2023年11期2023-11-11

  • 黄土高原现状产沙情势评价
    河主要产沙区的产沙量占黄土高原总产沙量的94%。图1 研究区范围1.2 数据采集与处理为真实反映林草植被和梯田状况,利用分辨率为30 m的遥感影像,配合大量野外样方核对,解译了1998年前后、2010年、2013年、2016年和2018年的土地利用和植被盖度;利用分辨率为2.1 m的遥感影像,提取了2012年和2017年梯田面积;利用分辨率为250 m的遥感影像,提取了2000—2021年植被盖度。为科学描述植被梯田对流域水土流失的影响,本文采用刘晓燕等创

    水利学报 2023年1期2023-02-16

  • 黄河流域甘肃段主要一级支流水土流失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流域,径流量与产沙量开始改变,导致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提高[3]。流域产沙量、径流量、降水量与土地利用方式都在时空尺度上发生着不可忽视的相互影响[4-6]。研究人类经济发展对流域产沙量、径流量的影响,能够为流域内生态、经济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依据。黄河流域承载着我国西部相当量的经济活动,甘肃省作为流域内重要省份,位于黄河上游,黄河流经甘肃省干流全长913 km,占流域长度的17%左右,黄河流域甘肃段覆盖14.4万km2,占全流域面积的19%左右。由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2年5期2023-01-08

  • 不同降雨强度与小流域水土保持的关系研究
    均降雨量、平均产沙量、减流效益以及减沙效益的影响。2 工程概况与研究方法2.1 工程概况某一山区小流域周边多山,山地最大海拔差距43 m,且该流域水资源主要来自降雨天气。试验选取地存在10°左右坡度,占地面积为40 km2。而该试验土壤为该区域0cm~10cm表层土,呈灰棕色,且存在一定杂质,土体的孔隙度为0.45。含水率则由FDR自动记录仪采集,并每4 d观察并取走室外地表地下水体,得出降雨后土体基本力学变化和化学成分变化。2.2 研究方法该研究在土保持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2年19期2022-12-28

  • 植被配置方式对侵蚀性降雨下径流的影响
    少坡面径流量和产沙量。许玉姣等[4]对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径流产沙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设置不同植被配置模式,能有效减少土壤径流产生,增加了水土保持效益。孙一等[5]对坡面植被覆盖度对泥沙输移的影响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坡面植被覆盖能有效减少流水的输沙能力,覆盖度越大,减沙效果越明显。石智宇等[6]对沂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演变及其与径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越大,地表径流减少越显著,能有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孙佳美等[7]对植被覆盖坡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2年12期2022-12-26

  • 降雨条件下灌草配置方式对褐土坡面径流泥沙特征的影响
    ,用烘干法测定产沙量。为了确保试验精确性,对每次降雨试验重复2次。减沙率、减流率计算公式为:(1)(2)式中:BRS为减沙率(%);为裸坡的产沙总量(g);为灌草配置下的产沙总量(g);BRR为减流率(%);为裸坡的产流总量(mL);为灌草配置下的产流总量(mL)。1.3 数据处理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17软件进行整合计算,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用Origin 2021软件进行图表绘制。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灌草配置方式下

    水土保持学报 2022年5期2022-10-10

  • 坡度对紫色土坡耕地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
    件, 径流量和产沙量的大小不仅取决于降雨强度和降雨量, 还主要受坡度[3-11]的影响。韩旭等[12]研究发现土壤侵蚀程度随坡度增加而增大,坡度超过20°后土壤侵蚀严重加剧。产沙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植被盖度的增加明显降低产流产沙量[13]。Dai等[14]研究发现在细沟填筑的前提下,产沙量随坡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加,且细沟填筑与坡度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对降雨强度和坡度对沟垄作土壤和产流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加,土壤表面将会发生严重的细沟侵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22年4期2022-09-08

  • PAM 和PG 对土壤入渗及坡面产沙的调控效应
    能显著减少坡面产沙量及溶质的流失量、增加土壤水分入渗量;杨永辉等[18]的研究表明,虽然PAM 对提高黄绵土和黑垆土的持水量均有明显效果,但对水土保持作用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王丽等[19]对黑垆土进行的室内人工降雨试验表明,施用PAM 使5°和15°坡面产流量增加而减少了25°坡面产流量,PAM 对坡面产沙的抑制作用有8 ~10 min 的滞后效应。 目前,施用PAM 和PG 对黄土坡面入渗、产沙过程的调控规律仍是需要研究的课题,因此笔者采用野外径流小区人

    人民黄河 2022年6期2022-06-10

  • 云南松林计划烧除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林火的径流量和产沙量高于低强度或未烧区域。滇中区域是云南省森林防火的重点地区,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分布面积广[10],具有广泛生态适应性与强大的自然更新能力,是当地的人工造林的典型树种;因此,以云南松计划烧除林分为研究对象,通过定位观测有无计划烧除径流小区的径流量、泥沙含量变化,探究计划烧除对云南松林坡面径流泥沙调节能力的影响,可为计划烧除生态环境效应的科学评价以及烧除后的生态恢复提供重要理论支撑。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云南省玉溪市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22年2期2022-05-07

  • 黄河流域砒砂岩区多动力侵蚀交互叠加效应研究
    侵蚀类型及侵蚀产沙量等方面[33],而在多动力交互侵蚀的叠加效应方面却是研究的薄弱环节。复合侵蚀不是多种单一侵蚀过程的简单线性相加,而是一个多动力侵蚀相互耦合的复杂体系,其耦合效应表现为:①通过下垫面特征的改变而产生耦合作用;②通过形成高含沙水(风)流产生耦合作用[34]。因此,通过量化侵蚀边界和侵蚀过程的变化,研究多动力因子耦合作用机制,实现对复合侵蚀系统叠加效应的揭示,是深入认识这一地区土壤侵蚀产沙机理的关键。为此,本文利用人工降雨-室内风洞-冻融过程

    水利学报 2022年1期2022-03-21

  • 不同坡度下的坡面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产生的坡面产流产沙量往往具有较大差异[1]。近年来,中国许多学者探索了坡面产流产沙量与坡度间的关系,如张兴奇等[2]通过现场实测黔西北地区径流小区数据发现,随坡度增加坡面产流产沙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变化特征,但坡面径流量的增加幅度相对较小;和继军等[3]结合现场实测径流小区产流产沙量,探讨了不同场次降雨下随坡度增加坡面产流产沙量的变化特征。考虑到坡面产流产沙受坡度的影响比较复杂,不同研究对象、方法所得到的结论具有明显差异,故进一步研究坡面土壤侵蚀受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2年12期2022-03-01

  • 降雨强度对农业耕作措施水土保持作用的影响
    达到降低坡面总产沙量以及总径流量的根本目的。目前,我国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类型主要包括横坡耕作、秸秆覆盖、等高种植以及水平梯田等。其一,横坡耕作。横坡耕作又被称之为等高耕作,主要是指在平行于等高线的方向设置大量的蓄水沟,切实增加土地的透水性,对现有水源进行有效涵养。横坡耕作不仅能够增加农业生产的实际产量,同时还能有效减少种植区域的水土流失,从而达到水土保持的根本目的。其二,秸秆覆盖。秸秆覆盖是一种集环保、生态、有机以及节水于一体的耕作方式,目前已经在我国很多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3期2021-12-26

  • 黄土区沟道阶梯状边坡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与机理探讨
    发生的产流量、产沙量。试验结束后统计发生侵蚀深度大于10.0 mm区域的表面积与总表面积的比值作为坡面破坏指标。2 试验结果及分析2.1 雨强与产沙量根据试验数据显示在A、B、C三种不同程度降雨强度下,径流小区的产流量与时间变化呈现正比,流速分别为567 g/min、712 g/min、1157 g/min;产沙量方面A、B条件下产沙速率分别为8.5 g/min、15.1 g/min,较为稳定,但在C条件下产沙量趋势具有显著的变化,在试验的前30 min、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1年5期2021-10-21

  • 香樟林地枯落物的截流减沙效应分析
    8.17%)和产沙量(11.08%~65.08%)。张芝萍等[8]对北亚热带毛竹林枯落物水土保持功能进行研究,发现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降雨强度为10~50 mm/h时,有枯落物覆盖的土壤侵蚀量比裸露坡面减少35.58~256.16 g/m2。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枯落物层能够调节水文功能的研究,大多是采用浸泡法或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测定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持水率和持水过程[9-10],而涉及枯落物减蚀能力以及不同枯落物覆盖对土壤水蚀过程影响的研究较少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21年2期2021-05-20

  • 岩溶槽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坡地产流产沙规律
    度的增加,产流产沙量先增加再减小。Peng等[18]基于径流小区研究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产流产沙量由大到小为:放牧地、火烧地、耕地、混合植被地和幼林地。另外,研究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不同[19-20],合理的土地利用,不仅能够提高土地生产力,增加经济收益,还能有效控制和减缓水土流失。此外,还有许多学者进行了室内模拟试验,如Fu等[21]根据在室内模拟了降雨对亚热带白云岩岩溶坡地产流的影响,对比低强度降雨,坡面产流和地下产流对高强度降

    水土保持通报 2021年1期2021-04-16

  • 水沙耦合模型在辽宁小流域水土流失模拟的适用性分析
    都未能考虑坡面产沙量,而坡面沙量主要随水流进入河道内,需要结合水文模型对水量进行模拟,在水量模拟的基础上,实现坡面沙量的计算。为此本文建立水沙耦合模型,实现降雨侵蚀量和坡面产沙量的模拟,提高水土流失预测的精度。2 水沙耦合模型原理相比于传统单一考虑降雨侵蚀模型,水沙耦合模型在通过土壤侵蚀方程的基础上,增加了水文因子,计算方程为:S=11.8×(Qsurf·qpeak·A)·K·C·P·L·R(1)式中:S表示为预测的水土流失量,t;Qsurf表示为场次降雨

    陕西水利 2021年2期2021-04-12

  •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坡面产流产沙效应研究
    °时,林地平均产沙量(4.55 t/km2)最小,牧草地(11.54 t/km2)次之,农地(35.44 t/km2)最大;坡度15°时,牧草地(7.76 t/km2)最小,林地(14.47 t/km2)次之,农地(67.98 t/km2)最大;坡度20°时,林地(2.01 t/km2)最小,牧草地(6.71 t/km2)次之,农地(20.19 t/km2)最大。农地在各坡度小区中平均产沙量均为最大,总产沙量分别是林地和牧草地的5.88倍和4.75倍。林地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3期2021-03-17

  • 典型喀斯特区侵蚀性降雨特征及坡面生物措施水土流失防控效应
    且牧草地的产流产沙量最大。目前的研究已证实生物措施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但是研究喀斯特区降雨类型与生物措施共同作用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较少,仍需要更多的实测资料研究其规律,以指导实际生产。鉴于此,本文基于长期野外径流小区定位观测试验,利用贵州省蚂蟥田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站2014—2018年的径流小区观测数据,挑选出产生土壤侵蚀的侵蚀性降雨场次,分析侵蚀性降雨特征并对其进行分类,并探讨不同侵蚀性降雨类型下喀斯特坡面不同生物措施的产流产沙量。本文旨在研究降

    生态环境学报 2021年1期2021-03-09

  • 黄土缓坡片蚀过程及其水力参数适宜性试验研究
    量即可为该时段产沙量。由于主要研究坡面片蚀过程,因此径流量和含沙量的监测时段为坡面产流后至细沟形成前。试验前后采用环刀法分别测取坡面土壤容重和含水率。(2) 流速。待坡面水流稳定后,用颜色示踪法(KMnO4溶液)测量坡面径流流速,流速测定区长度为0.5 m。5 m土槽的测速区范围位于距坡顶距离4.0~4.5 m,10 m土槽的测速区范围位于距坡顶距离9.0~9.5 m,径流流速测定间隔与径流量的采样间隔保持一致,每次径流采样时间内连续测量3次流速,并计算平

    水科学进展 2021年1期2021-01-28

  • 坡度对农业耕作措施水土保持作用的影响
    加,大大降低了产沙量和总径流量。2 土地坡度对产流量与产沙量的影响农业耕作坡面的产沙量以及产流量不是固定的,是随着坡度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表现出来的特点也不同。对于产流量来说,耕作坡面比较小的话,高耕作和人工锄耕所呈现的趋势逐渐减少。耕作坡面比较大的话,所有区域的产流量都比较大,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随着坡度的不断增加,耕作土地的有效蓄水能力就会减弱,在强降水的时候地表径流量会大大增加。因此,坡度越大,耕作方式和产流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小。如果只是针对流量大小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8期2020-12-18

  • 降雨对不同坡比边坡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
    可知,整体上产沙量不随降雨量大小的变化而变化,各次降雨下产沙量差距悬殊,存在阈值。降雨量小于15 mm,产沙量较少,降雨量大于15 mm,产沙量明显升高,且B8产沙量比其他植被配置径流小区增长量更大。王蕙[14]、黄俊[15]、钟壬琳等[16]试验表明坡面产沙随雨强增大产沙量也增大。6月和7月次降雨下的产沙量较高,一方面由于径流小区建成初始,土壤容重、紧实度、稳定性等变化而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由植被根系发育不完全,固土能力弱导致的,占海歌研究表明植物根系能

    农学学报 2020年11期2020-12-02

  • 不同坡位的植被缓冲带对坡面侵蚀产沙来源的影响
    著差异,次降雨产沙量误差可以控制在10%以内。根据产流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确定径流历时为30 min。试验进行时,水沙样品每1 min采样1次,测量径流量;泥沙经过24 h静置后分离,在105℃下烘干8 h后称重。将坡面均分为13个1 m×1 m的坡段,每个断面径流表面流速采用染料示踪法确定。雷诺数由径流深、径流平均流速和动力粘性系数(与温度有关)计算。根据径流流态对流速进行修正,最终求得平均径流流速[13]。使用扫描仪测量降雨前、后坡面三维地形。测量精度

    水土保持研究 2020年6期2020-10-21

  • 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坡面产流产沙规律试验模拟
    泥沙含量计算出产沙量。3 试验结果与分析3.1 不同雨强条件下坡度对坡面产流过程影响由图1 看出,在产流后9min 内随降雨时间变化产流量快速增大,然后缓慢增大直至平稳,其中5°40mm/h 差异较大,随时间变化产流量增大,其主要原因是雨强、坡度较小时,随时间的推移,入渗量渐渐减小,径流量渐渐增大,使产流量呈增大趋势。40mm/h 雨强产流量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10°较5°增大33.3%,15°产流量较10°增大9.2%;雨强为60mm/h 时,10°产流

    治淮 2020年5期2020-06-29

  • 基于改进的SWAT 模型的山地流域吸附态总磷负荷模拟
    的污染,因此,产沙量的模拟是吸附态污染负荷模拟的基础。由于被侵蚀的土壤在迁移过程中会产生部分沉积,因此最终进入水体的泥沙量总是小于被侵蚀的土壤量。在SWAT模型中,产沙量的模拟采用的是修正的土壤流失方程(MUSLE)。在该方程中,涉及到陆面泥沙输移比(陆面上被侵蚀的土壤进入水体的比例)的因子“峰值流量”和“地表径流量”,其通常采用小流域出口值,出口值不能反映泥沙输移比的空间异质性或空间分布,仅能反映整个流域形成的地表径流随时间变化所引起的泥沙输移比的变化,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年6期2020-06-29

  • 保水剂施用方式对花岗岩红壤坡面水土保持的影响分析
    壤坡面产沙特征产沙量是研究坡面侵蚀程度的重要指标,不同施用方式对坡面产沙量影响,见图3。可以看出CT未施用保水剂坡面产沙量波动最大且产沙量最大,施用保水剂产沙量前期出现波动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趋于稳定,另外随着雨强的增大,不同施用方式坡面产沙量波动均更加明显。当雨强为1.0mm/min时,产沙量波动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CT、R1、R2、R3,可以证明保水剂采用混施产沙量波动最小,土壤稳定性更强。当雨强为1.5mm/min时,产沙量波动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CT、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0年5期2020-06-11

  • 2016年“8·17”暴雨西柳沟土壤侵蚀产沙量分析
    流域的坡面侵蚀产沙量、沟道侵蚀产沙量和土壤侵蚀强度等。结果表明:“8·17”暴雨洪水中流域侵蚀产沙总量为893.80万t,其中坡面产沙量为477.56万t、沟道产沙量为416.24万t,平均侵蚀强度为7 672.10t/km2.淤地坝拦沙量380.80万t,龙头拐水文站输沙量为539.00万t。该次暴雨洪水的侵蚀强度和侵蚀产沙量与历史典型暴雨洪水的相比明显变小,说明近年来西柳沟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分析表明,沟道是西柳沟流域侵蚀产沙的重要地貌部位

    人民黄河 2020年1期2020-04-17

  • 喀斯特地区不同降雨和植被覆盖的坡面产流产沙特征
    ,得出降雨量与产沙量相关性较高,并且呈正相关。陈伟等[15]通过对径流小区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出,有效的水土保持综合技术集成模式可显著减少地表径流。张文安等[16]对黔中黄壤丘陵旱坡地的水土流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侵蚀与降水径流同步发生。纪启芳[17]研究贵州遵义浒洋水小流域得出不同地类坡面径流深和产沙量与降雨量之间有良好的幂函数关系。另有研究通过划分为不同次降雨类型,研究旱坡地降雨侵蚀过程,最终得出土壤侵蚀与坡度、径流量与产沙量之间的关系[18-19

    水土保持通报 2020年1期2020-04-15

  • 喀斯特坡地不同地表微地貌产流产沙模拟研究
    (裂)隙径流、产沙量的变化特征Tab.4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on the surface and underground porosity地表、地下累积产沙量也同样存在差异。由表4 可知,4 至6 号土槽地表累积产沙量明显高于其他土槽,地下累积产沙总量总体高于其他类型的土槽。1至3号土槽与7至9号土槽的地表累积产沙量相差不大,但是7至9号土槽地下累积产沙量明显低于其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19年3期2019-09-10

  • 模拟降雨条件下红壤坡面侵蚀产沙水动力学特征
    )〕;Ms——产沙量(g)。弗洛德数Fr可用Fr1分别表示缓流和急流。雷诺数Re临界值为500,用来确定试验条件下水流是层流还是紊流。弗洛德数Fr和雷诺数Re数据根据下式计算。(3)(4)(5)U=αVs(6)式中:Fr——弗洛德数;Re——雷诺数;U——径流平均流速(m/s);v——运动黏滞系数(m2/s);g——重力加速度(m/s2);h——径流深(cm);Vs——径流表层流速(m/s);α——修正系数,取0.75。达西—韦斯巴赫阻力系数f反映了由降雨

    水土保持通报 2019年2期2019-06-03

  • 降雨强度对农业耕作措施水土保持作用的影响
    面总径流量和总产沙量的作用[11]。但是,由于耕作形成的地表微地形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其水土保持作用具有一定差异,甚至有可能加剧土壤侵蚀发生[12-13]。降雨是诱发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李桂芳等[14]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降雨强度对黑土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土壤流失量随之增大;田风霞等[15]的结果表明降雨强度对黄土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呈幂函数变化;霍云梅等[16]的研究指出降雨强度与黏土坡面土壤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9年2期2019-05-17

  • 黄土丘陵区坡面植被盖度及其配置格局的水蚀效应模拟
    下部时,其侵蚀产沙量比植被其分布于坡中和上部要明显减少[12]。对于黄土高原沟-坡系统,丁文峰和李勉[13]研究发现,植被分布位置对坡面侵蚀产沙的影响并非通过改变径流来实现,侵蚀强度呈现上部植被覆盖>中部植被覆盖>下部植被覆盖。苏远逸等[14]定量比较了距离坡顶不同位置处的蓄水保土效益,发现当草本距离坡顶2 m时,蓄水效益最好,其值可达19.07%;距坡顶6 m时,减沙效益最大为69.02%。徐海燕等[15]考虑植被组合配置,研究坡耕地与草地组合方式为上坡

    生态学报 2018年22期2018-12-20

  • 初始解冻深度对冻融坡面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
    3-6]、侵蚀产沙量变化[7-8]等方面,而对于冻土解冻时期土壤侵蚀的研究相对较少。受季节温度的影响,冻土层在温度升高时表土解冻,土壤侵蚀效果显著增强[9-13]。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解冻期的未完全解冻层和土壤中存在的不透水土层是造成冻融侵蚀区强烈片蚀、沟蚀等的主要原因[14-16],未完全解冻层的阻水作用会随着解冻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当冻土消融时,土壤的抗剪强度减弱,可蚀性增大,更容易发生土壤侵蚀[17]。因此,为揭示黄土丘陵沟壑区冻土解冻期未完全解冻层对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18年3期2018-10-29

  • 堆积土水土流失特征及关键影响因子分析
    的累计径流量和产沙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但产沙率随时间呈逐渐降低的特征;相同试验时间下,新弃土(2a以下)的累计径流量和产沙量变化幅度最大,其次为老弃土(2a以上),最后为自然土。新老弃土的径流量和产沙量明显高于自然土,新弃土由于堆积时间短,还处于比较松散的状态,抗冲蚀能力降低,因而产沙量最大;表明土壤经过人为扰动之后,更易发生水土流失,要对新老弃土进行拦挡和植物固沙措施。图2 堆积时间对水土流失特征影响2.2 坡度的影响分析相同类型堆积土(新弃土)下,不同

    水利技术监督 2018年5期2018-10-19

  • 侵蚀环境下植被恢复的水文效应分析 ——以江西兴国潋水流域为例
    入来模拟水量和产沙量的变化,Zuo等[7]通过统计检验、水文模拟和土地利用图的综合使用,发现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均对皇甫川流域产沙量的影响大于产水量。黎云云等[8]利用SWAT水文模型,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在年和季的尺度上对渭河流域径流的影响。在地理过程(产水、产沙)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研究中,利用校正的过程模型结合情景分析是常用和较为准确的方法。本文利用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开发的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

    水土保持研究 2018年5期2018-10-12

  • 不同植被措施下坡耕地产沙规律研究
    壤和植被土壤的产沙量,g。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坡度对坡耕地产沙的影响不同农作物在10°和15°坡的产沙量,如图1所示。图1 不同农作物在10°和15°坡的产沙量对比图已有研究表明:坡度与水土流失量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坡度增大,流速大,冲力强,雨滴溅起的泥浆容易被带走,径流含沙量多,径流量和冲刷量相应增加[1]。2.2 不同坡度对坡耕地产沙的影响从图1可以看出,各个处理随着坡度的增加,坡耕地的产沙量显著增加,增加的顺序为:花生2.3 不同农作物对坡耕地产

    水利技术监督 2018年3期2018-06-19

  • 红水河流域地区马尾松和红椎混交林水土流失特征研究
    主要为产流量和产沙量。产流量测定时,用钢尺在桶内不同3点测定水位深度,取平均值作为径流桶水位数,根据径流桶水位数采用体积法计算产流量;产沙量测定时,把径流桶内的水搅匀取泥沙浓度样,并在室内把泥沙浓度样放入105 ℃烘箱烘烤至恒重,测定径流泥沙浓度,根据泥沙浓度和产流量计算产沙量。2 结果与分析2.1林龄对马尾松纯林水土流失特征的影响2014—2016年,对径流小区DH12(造林时间为2012年)、DH13(造林时间为2005年)共进行了48次有效的径流泥沙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4期2018-02-02

  • 不同植物措施对南方红壤丘陵坡地地表径流系数和产沙量的影响
    条件下红壤坡面产沙量和地表径流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种植物措施中,竹子保留地被小区的水土保持效果最好、最稳定,其次是竹子全面抚育小区,最差的是落叶经济林全面抚育小区。关键词:植物措施;红壤丘陵坡地;径流系数;产沙量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22-0071-02坡面产流是指坡面上降雨和下垫面综合作用产生径流的过程。南方丘陵区红壤坡地降雨强度较大,土壤抗侵蚀不足,再加上人类过度开发造成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22期2018-01-17

  • 基于重标极差(R/S)和小波分析的黄土坡耕地产流产沙特征研究*
    0.798],产沙量时间序列的赫斯特指数变化区间为[0.632,0.861],两者均大于0.5,呈现长程正相关。因此,坡耕地下一时段的径流量和产沙量时间序列与过去时段变化趋势相同;4种耕作措施的径流量最大峰值均出现在28~29 min,部分耕作措施的产沙量序列可能存在30 min以上的长周期,需要更长的时间序列验证。用R/S分析法结合小波分析,预测未来的产流产沙趋势,结果具有可靠性。该研究丰富了径流和泥沙输移理论,对农业生产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土壤学报 2017年6期2017-12-11

  • 沈阳地区天然降雨雨滴特征对坡面产沙量的影响
    雨滴特征对坡面产沙量的影响盛世博1, 王 瑄1, 盛思远2, 张 凯1(1.沈阳农业大学 水利学院, 沈阳 110866 ; 2.鞍山市千山区水资源办公室, 辽宁 鞍山 114000)为了探究沈阳地区天然降雨雨滴特征与产沙量的关系,在天然降雨条件下,使用滤纸色斑法计算雨滴特征,利用野外径流小区(长8 m,宽1 m)采集沙样。运用相关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模糊贴近度分析法分析了降雨强度、雨滴动能、雨滴中值粒径、雨滴终点最大速度和雨滴质量与产沙量的关系。结果

    水土保持研究 2017年2期2017-09-12

  • 凯掌喀斯特小流域不同植被措施的减沙功能
    措施下径流小区产沙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林与经济林差异不显著(P=0.754>0.05),与坡耕地差异显著(P=0.022<0.05),与撂荒地差异显著(P=0.008<0.05);经济林与坡耕地差异显著(P=0.046<0.05),撂荒地差异显著(P=0.003<0.05);坡耕地与撂荒地差异显著(P=0.000<0.05)。年平均产沙量最少为撂荒地29.57 g·a-1;最多为坡耕地 1 436.59 g·a-1;水土保持林与经济林相差不大,分别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7年4期2017-08-16

  • 安家沟流域坡沟系统坡面径流泥沙特征的研究
    系统地表径流和产沙量指标数据,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地表产流产沙特性,并分析了时间尺度上地表径流与产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径流量、产沙量的均值存在差异,且呈现规律性,即在同等降雨条件下灌木小区径流量和产沙量均最小,坡耕地径流量和产沙量均最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区产流、产沙次数均为坡耕地>人工草地>乔木林地>荒草地>灌木林地;模拟研究时间段内径流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径流量和产沙量变化均呈现y=ax+b(a关键词:径流量;产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10期2017-06-09

  • 松土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研究
    耕地的产流量、产沙量与坡度、松土位置显著相关,产流量与松土深度显著相关,产沙量与松土深度关系不明显。在各坡度上,产流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产流量与各松土位置的关系为松土中部坡度; 松土位置; 松土深度; 产流; 产沙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严重,雨季降雨强度大历时短,坡面超渗产流,坡面径流带走细颗粒土壤,表层松土可增加土壤入渗,减少坡耕地产流和产沙[1]。坡耕地是我国重要的耕地资源[2,3],也是我国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之一[4],对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5-16

  • 施加PAM和PG对坡地产流产沙的影响研究
    显减少产流量和产沙量,施加1、2 g/m2PAM处理分别比CK总产流量减少58.6%和21.2%,总产沙量减少41.7%和54.1%;单独施加PG对产流量影响不明显,而且产沙量会增加,施加100、200 g/m2PG处理比CK总产沙量增加7.8%和10.3%;PAM与PG混施可提高土壤的稳定入渗率,具有比单独施加等量PAM更佳的减流效果,但产沙量会有所增加;1 g/m2PAM和200 g/m2PG混施具有最优的减流、减沙综合效果,相比CK总产流量减少71.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4期2017-04-24

  •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延河流域泥沙影响的定量分析
    —2010年的产沙量、降雨量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累积距平法分析其变化趋势及产沙量突变点,分析汛期和全年产沙量与径流量的关系,使用水文分析法分离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流域产沙量的影响,最终结合景观指数阐述植被与泥沙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该流域产沙比较集中,主要在6—9月份。研究时段内研究区的产沙量显著下降(P关键词:延河流域;产沙量变化;Mann-Kendall累积距平法;水文分析法;景观格局指数中图分类号:S157.1文献标识号:A文章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3期2017-03-29

  • 植物篱措施下工程堆积体坡面减流减沙效益研究
    趋势;根据产流产沙量在不同坡段上的对比情况可知,植物篱措施的合理配置应着重加强中间坡段的防治;55 L/min流量下的累计减沙量显著大于另外两个流量的累计减沙量,累计减沙量与时间呈三次函数关系;时段产沙量随着时段产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二者呈幂函数关系;累计产沙量与累计径流量呈二次函数关系,累计产沙量存在最大值,且二者的函数关系存在定义域。该研究可为工程堆积体坡面防治措施的优化配置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植物篱; 工程堆积体; 放水冲刷; 减流减沙效益20世纪80

    水土保持研究 2016年6期2016-11-14

  • 基于SWAT模型的不同土地利用结构对流域水沙的影响
    用结构下的产流产沙量相比,极端情景下,林地和梯田可分别减少径流56.86%、11.97%,减少泥沙达80%以上;2)林地集中分布较分散分布的水沙量最大可分别减少4%、27%左右,但集中程度可能存在一个阈值,大于该阈值后流域产流产沙量无太大变化;3)相同面积比例的土地利用类型在流域中分布位置不同,流域出口的产沙量也较1995年有不同程度减少,最大可减少26.79%,产流量无明显差异,但流域内部产流产沙过程有所不同,林地分布在上游时,流域上中游的水沙量最低。因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6年4期2016-09-20

  • 渭北台塬区新增坡耕地土壤侵蚀产沙模拟试验研究
    土壤容重越大,产沙量也越大,容重 1.6 g/cm3较1.2 g/cm3,1.4 g/cm3的坡耕地产沙量明显增大;坡度越大,土壤侵蚀越剧烈,在5°坡时,产沙量存在临界值;放水流量越大,产沙量越大,当放水量超过6 L/min时,增加趋势更加明显。 [结论] 渭北台塬区新增坡耕地的易侵蚀程度与土壤容重和坡度密切相关,为减少侵蚀,应控制容重在1.4 g/cm3左右,坡度不宜超过15°。渭北台塬区; 坡耕地; 土壤侵蚀; 产沙量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

    水土保持通报 2016年6期2016-02-21

  • 坡度和降雨对西南土石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的影响
    3个径流小区总产沙量分别为5.41、62.19、268.96 kg,小区S2、S3 的总产沙量分别为小区S1 的11.50 倍、49.72 倍;小区S2、S3 的单位体积径流泥沙含量分别为小区S1 的3.09倍、5.63 倍。随着坡度的增加,径流小区产流量、产沙量都明显增加,但产沙量增加的幅度更大,即随着坡度的增加,径流小区单位体积径流泥沙含量明显增加。2.2 坡度对坡耕地产流量和产沙量年内分配的影响表1 不同坡度坡耕地水土流失从表2 中可以看出,3个小区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10期2015-10-10

  • 人工降雨条件下耕翻面积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翻面积的增加,产沙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坡度为10°时,耕翻面积对产沙量的影响表现最为明显,翻耕的产沙量平均为不耕翻的8.66倍。15°坡度下径流量对累积产沙量的影响最显著。不同耕翻面积下的产流率在产流开始后10 min左右趋于稳定。在不同坡度下全耕的产沙率均最大,不耕翻的最小。[结论] 随着耕翻面积逐渐增大,初始产流时间逐渐延后,径流量逐渐减小,产沙量逐渐增大。耕翻面积; 水土流失; 人工降雨免耕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减少了土壤的人为扰动和机械压实,

    水土保持通报 2015年5期2015-06-27

  • 黔西高原坡面次降雨产流产沙特征
    ,5—8月坡面产沙量占总产沙量的99.2%,产流量占总产流量的95.8%;3)坡面产沙量与降雨量存在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其指数方程为M=0.346e0.109P;4)坡面产流产沙与中、高降雨强度型大雨和暴雨密切相关,4次暴雨事件产生的径流量占总径流量的57.3%,产沙量占总产沙量的91.5%。水土流失;次降雨;降雨侵蚀力;径流;泥沙贵州喀斯特地区因其复杂的地貌形态、丰沛的降雨、突出的人地矛盾等问题,水土流失十分严重[1]。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坡面表土大量流失,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5年1期2015-06-23

  • 官麦地小流域径流场产流产沙特征
    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沙量,对各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沙量、降雨与产流产沙量、下垫面条件与产流产沙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小区产流量为坡耕地(11.479 m3)>荒草地(8.109 m3)>坡改梯(6.488 m3)>新造水保林(3.119 m3)>经果林(2.937 m3)>水保林(2.695 m3);产沙量为坡耕地(213.916 6 kg)>荒草地(47.077 3 kg)>坡改梯(32.816 9 kg)>新造水保林(13.686 2 kg)>经果林(4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9期2015-03-23

  • 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坡面产沙规律及侵蚀泥沙颗粒特征研究
    3)模拟降雨;产沙量;侵蚀泥沙;颗粒特征利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坡面产沙规律及其与径流的相关关系,并对比分析了侵蚀泥沙与原土壤的颗粒特征。结果表明:①产流时间受降雨强度与坡度共同影响,降雨强度和坡度越大,产流时间越短,随降雨强度增加坡度对产流时间的影响越加明显。②不同降雨强度作用下,产沙量(4 min产沙量)均随降雨历时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峰值不同,降雨强度越大峰值越大。③累计产沙量与累计径流量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可用方程y=AxB来表达,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4期2015-03-22

  • 喀斯特地区不同坡度径流小区水土流失特征分析
    流小区径流深、产沙量达到最大值;坡面产流产沙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加总体呈增加趋势,特别是暴雨时产沙量显著增加;前期降雨对坡面径流有一定影响,前期降雨越多,土壤含水量越接近饱和,降雨产生的径流产沙量就越多。应根据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特征,合理设计小区集雨设施断面尺寸,使小区径流泥沙观测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1 研究区概况毕节石桥小流域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东南部的鸭池镇境内,土地总面积35.93 km2;属山坡谷地地貌,最高海拔1 742.3 m,最低海拔1 400.0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8期2015-02-22

  • 流量及坡度对崩岗崩积体侵蚀的影响
    坡下方浅沟侵蚀产沙量的影响,试验表明,上方来水引起的侵蚀产沙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加可增加4.4%~83.5%。张乐涛等[5]利用模拟径流对工程堆积体陡坡土壤侵蚀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产沙量随放水流量的增大而增大。Fox等[4]利用模拟降雨对不同坡度下浅沟侵蚀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沙量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大,而Fu等[7]的研究结果认为坡度对产沙量的影响存在临界值,且这个值是波动的。由于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众多且复杂,崩岗上方来水对崩积体的侵蚀机理研究还没有开展。因

    水土保持研究 2014年2期2014-02-11

  • 三峡库区小流域产流产沙试验研究
    2.1 总产流产沙量分析分别于2012年10月27日、11月1日及11月10日完成3种雨强(60,90,120mm/h)条件的降雨试验。从表1可以看出,产流量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但是增加幅度相差较大,虽然3次降雨强度均相差30mm/h,但与60mm/h雨强降雨试验相比,90mm/h雨强试验的产流量增加了325.12kg,120mm/h雨强试验相对于90mm/h雨强试验只增加了261.62kg,增幅减少了19.53%。分析认为,60mm/h雨强降雨试验

    水土保持通报 2014年4期2014-01-26

  • 不同降雨模式下石灰土坡地地表侵蚀特征
    蚀量(也称延续产沙量)是指在延续产流的过程中,在雨滴分离或径流冲刷下,土壤移动的总量。延续产流只收集降雨完成后15 min内的地表径流,同样进行土壤流失量的测定。将采集到的水样充分摇匀,分别取50 和100 mL 放入事先经干燥器干燥并称量过的烧杯中,再将烧杯放到电热板上蒸干,待水分蒸干后,再将烧杯放入干燥器内干燥20 min,然后经冷却后称量,通过所得数据算出泥沙体积浓度,即单位体积泥沙质量。计算公式[17]为式中:ρ 为泥沙质量浓度,g/cm3;V 为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3年6期2013-01-02

  • 模拟降雨条件下不同颗粒级配工程弃土的侵蚀实验
    降雨对径流量和产沙量的影响,且便于获得更多的土壤颗粒,进行试验前先把除去杂质的土润湿,待自然晾晒风干后置于一套标准筛(筛孔尺寸分别为0.15、0.30、0.60、1.18、2.36 和4.75 mm)过筛,得到7 种不同粒径范围的土样。将这7种粒径的土样按照5 种不同比例(表1)均匀混合后,采用分层回填土样法进行填土,每5 cm 为一层,填装2 层土样,在填装上层土料之前,抓毛下层土壤表面,以达到混合均匀并防止分层现象。表1 5 组土样不同粒径颗粒组成比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2年2期2012-01-02

  •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植被恢复的产流产沙效应初步研究
    林和坡耕地产流产沙量最大,因此,除了加强坡耕地治理外,控制经果林水土流失也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植被恢复的重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植被恢复;产流产沙南水北调中线方案70%的水量来自陕南秦巴山腹地的汉江、丹江流域。由于植被破坏和严重的水土流失,人口激增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加大,以及不合理的管理和利用体系等诸多因素导致该区生态环境失衡,生态系统脆弱,生态屏障[1]功能遭到削弱、水源涵养能力低,加之本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引起的环境灾害诸如土壤污染、水污染等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0年11期2010-08-09

  • 黄土区野外模拟降雨条件下坡面径流—产沙试验研究*
    蚀产沙特征侵蚀产沙量在不同下垫面情况下的变化也需要进一步分析,雨强为90 mm/h和120 mm/h时4种下垫面产沙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图3-4)。图3 雨强90 mm/h时不同下垫面产沙过程图4 雨强120 mm/h时不同下垫面产沙过程从图3中可以看出,荒地和原生地的产沙量要明显大于林草地和天然草坡的产沙量。荒地产沙量为49.07~133.05 g,其波动幅度最大且产沙量始终最大,天然草坡与林草地的产沙量始终处于最小值且几乎没有波动,林草地产沙量保持为2

    水土保持研究 2010年1期2010-06-21

  • 草被覆盖度对黄土坡面径流产沙影响的试验研究
    出坡面产水量和产沙量。换算式为上三式中:W总为径流泥沙样品总质量,g;V总为径流泥沙样品总体积,mL;W沙为泥沙质量,g;V沙为泥沙体积,m L;W水为产水总质量,g;V水为产水总体积,m L;1.65为泥沙密度,g/cm3。观察组防护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为24、9、3例,患者急性和远期手术并发症发生1例,并发症率2.78%;对照组患者防护显效8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患者急性和远期手术并发症发生2例,并发症率5.56%。两组患者的急性和远期手术并发症率

    中国水土保持 2010年9期201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