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面

  • 浅谈阜阳出土商代青铜酒器带来的酒文化启示
    。其中的龙虎尊、兽面纹尊、兽面纹斝均为中国青铜酒器中难得的重器珍品。龙虎尊(图1),通高50.5厘米,口径45厘米,足径24厘米,器口侈大,直径过肩,颈部较高,下部收缩,呈大喇叭状。肩部微鼓,下折为腹,呈弧形收敛作圜底,圈足,上饰“十”字形镂孔。器肩部饰3条曲身龙纹,圆雕龙首探出肩外;腹部以云雷纹为地,装饰3组虎食人纹;圈足饰兽面纹。图1 龙虎尊 商 1957年阜南县朱砦小润河北岸出土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兽面纹尊(图2),通高47厘米,口径39.3厘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5期2023-10-24

  • 商代青铜器兽面纹内涵探析
    代青铜器上常以“兽面纹”为主纹饰。原本,许多学者将其称作“饕餮纹”,取自《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铸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自身,以言报更也。”然自宋代以来,亦有学者称其为“兽面纹”,其中,马承源先生为最重要的推广者。他指出,大量的兽面纹都是有首有身,并非有首无身,说它们是饕餮纹,未免名实不符,“兽面纹”这个名词则适用范围更广。(1)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组:《商周青铜器纹饰》,文物出版社,1984年,第3页。杭春晓先生也指出,“饕餮纹”的定名原本就

    殷都学刊 2023年2期2023-07-22

  • 提纲挈领
    个社会问题。商 兽面纹龙首提梁卣 山西博物院藏卣(yǒu)是商周时期的一种盛酒器,形状一般为扁圆体或圆体,有盖子,大多带有把手(学名是提梁),方便人们提握。这件兽面纹龙首提梁卣大约是商代晚期制作的,它的把手是龙首形的,上面装饰了方格纹。腹部上的花纹你看出来是什么了吗?它其实是一种倒着的兽面纹,是由雷纹、目纹、夔(kuí)纹和蝉纹等组成的。//造句挑战//尝试用“提纲挈领”造个句子吧!调侃一角『略略略』名称:青铜神兽时代:春秋时期馆藏地点:河南博物院这是一只

    奇妙博物馆 2023年6期2023-06-29

  • 试论良渚文化玉器神人兽面纹原型
    一系列装饰有神人兽面的玉器,引起了国内外的瞩目,正确解读神人兽面纹,有助于了解良渚先民的信仰与思想,揭示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状况,并进一步为探讨良渚文化与中国文明的起源提供更多的证据。1 良渚文化玉器与神人兽面纹太湖地区史前考古文化中的玉器始于马家浜文化,到了崧泽文化时期人们开始认识玉,将玉与石区别开来。良渚文化时期采用的玉材是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的软玉,采用线切割和锯切割两种方式开料,纹饰雕刻方式主要有阴线刻、半圆雕、减地浮雕和透雕等。“技术上掌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3期2023-03-30

  • 鸟兽纹觥
    鹿角形的龙盖后饰兽面纹,器前腹饰鸮纹,尖喙突出,鸮爪置于觥足器,后部饰兽面纹,兽面的口部咬住觥的后足,足饰人首蛇身纹,鋬作兽首衔立鸟的形式,通体纹饰以雷纹为地,层次丰富。此器仿商代鸟兽纹觥,容酒器在商周时代的神话和美术中青铜礼器具有宗教和仪式上的意义,如饕餮、龙、夔、凤,怪兽等,在祭礼中被规作神奇力量,扮演沟通天地的助手。荣获2012年苏州第五届中国“子冈杯”玉石雕作品展“金奖”。

    中国宝玉石 2023年1期2023-02-23

  • 良渚时期“神人兽面”纹对青铜器饕餮纹的影响
    渚文化玉雕“神人兽面”纹余杭反山出土的“玉琮王”是最为有名、最具有代表性的良渚玉器,现存于浙江省考古研究所,通体呈黄白色,有规则紫红色瑕斑,四面皆刻有“神人兽面”纹饰。玉琮中神秘莫测的“神人兽面”最为引人入胜,阴线雕刻和浅浮雕完美相组合,属于那个时代南方玉雕的最高水平代表。上为神人、下为兽面。[1]神人纹刻:神人头戴高耸宽大的羽冠(羽翎),有人认为这“介”字形羽冠,是鸟首的重要标志;内层帽沿线刻卷云纹;脸面作梯形,重圈圆眼,表情冷静凝重;用弧线勾出宽大的鼻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0期2022-11-20

  • 河南博物院里的珍宝
    走进河南博物院。兽面乳钉纹铜方鼎兽面乳钉纹铜方鼎又被称作杜岭二号方鼎,1974年在河南省郑州市张砦(zhai)南街出土,现摆放在河南博物院第二展厅。它是目前年代最早、铸造最为完美、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之一。兽面乳钉纹铜方鼎通高87厘米,口长宽61厘米,耳高17厘米,足高25.5厘米,重64.25千克,是迄(qi)今发现的商代早期最大的青铜器之一。兽面乳钉纹铜方鼎周身装饰有兽面纹与乳钉纹,铸造年代约为公元前1400年,是研究商代青铜冶铸的宝贵资料。玉柄铁剑

    小雪花·成长指南 2022年4期2022-07-20

  • 泾州古城佛教遗址出土瓦当研究
    ,主要为莲花纹和兽面纹;从形状上看,绝大多数为圆形;从材质上看,以泥质灰陶为主,个别为“青掍瓦”,当面呈黑色并略带光泽。以下仅对2014~2018年出土的可辨别形制的瓦当进行类型划分和分期研究。一、类型划分泾州古城佛教遗址出土瓦当按照主体纹饰不同可分为莲花纹瓦当、兽面纹瓦当、兽面莲花纹瓦当和云纹瓦当四类。其中莲花纹瓦当和兽面纹瓦当根据具体纹饰和当面布局差异又进行了型和式的划分。(一)莲花纹瓦当遗址出土的莲花纹瓦当大部分为泥质灰陶,少量为灰黑陶,表面磨光,略

    敦煌学辑刊 2022年1期2022-07-18

  • 敦煌莫高窟北朝兽面图像浅议
    285窟所出现的兽面图像,是在中原新风影响下,不同文化背景的工匠在已有佛教艺术传统上,融合河西地区魏晋十六国壁画墓的照墙兽面构成法则和墓室壁画创作传统,产生的具有敦煌地域特色的新样式,其本质是以汉代艺术语言组织画面的方式来改造外来的佛教主题图像,在信仰的形式和内容方面体现了向中原及本土转化的历史性变革。关键词:莫高窟;兽面;中原新风;魏晋墓壁画 中图分类号:K8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2)03-0021-10A

    敦煌研究 2022年3期2022-07-11

  • 敦煌莫高窟北朝兽面图像浅议
    285窟所出现的兽面图像,是在中原新风影响下,不同文化背景的工匠在已有佛教艺术传统上,融合河西地区魏晋十六国壁画墓的照墙兽面构成法则和墓室壁画创作传统,产生的具有敦煌地域特色的新样式,其本质是以汉代艺术语言组织画面的方式来改造外来的佛教主题图像,在信仰的形式和内容方面体现了向中原及本土转化的历史性变革。关键词:莫高窟;兽面;中原新风;魏晋墓壁画 中图分类号:K8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2)03-0021-10A

    敦煌研究 2022年3期2022-07-11

  • 虢国墓地出土兽面纹铜钲的保护修复检测分析
    国家二级文物,即兽面纹铜钲。铜钲,是中国最早的青铜打击乐器之一,主要用于军旅奏乐,形状相似钟比较狭长,配置有长柄可执,口部向上可以用物体敲击发出声音,因常用于行军时敲打,又称之为大铙。故《说文解字》曰:“钲,铙也,似铃,柄中上下通。”又曰:“铙,小钲也。”韦昭注:“丁宁,谓钲也。”后来钲不单单用于军旅,而且还可以和其他乐器相配合使用在不同场合。兽面纹铜钲出土于虢国墓地虢仲墓,其残高为 25.8厘米,铣间为13.4厘米,鼓间为9.4 厘米,柄部残长9厘米,重

    理财·收藏版 2022年6期2022-06-25

  • 浅析殷墟青铜觚爵的制作工艺
    芯构成。3.扉棱兽面纹爵,考察了5件。M120:3的形制特征:长流尖尾,菌状柱头饰火焰纹,卵状腹,兽首鋬,锥足,流、尾下均饰蕉叶纹,口下饰三角纹,对鋬、具鋬侧各饰一组兽面纹。范铸特征与弦纹爵大多一致,但观察对鋬侧兽面纹的扉棱,其上端面有明显范线(图7), 并且经过扉棱上部三角纹贯通到口,由此可以说明,在该扉棱兽面纹爵的铸造工艺环节中,其对鋬侧要比弦纹爵对鋬侧多分一次型,上段应垂直分成4块范,即对鋬侧2块、具鋬侧2块。(二)觚1.简易兽面纹觚,考察了7件。形

    理财·收藏版 2022年6期2022-06-25

  • 纹饰里的幻想世界
    想类纹饰”,例如兽面纹(饕餮纹)、龙纹、凤鸟纹等。这些可是青铜器纹饰中的主角,经常能占据“C 位(中心位)”呢!兽面纹,过去常被称作饕餮纹。“饕餮”的名字来自《吕氏春秋》,据说它是一种只有脑袋没有身体,喜欢吃人的怪兽。仔细观察青铜器上的兽面纹,你会发现它们中确实有一些只有一张动物的脸,没有躯干;但多数兽面纹中的动物除了脑袋,還有躯干,所以学者们认为用“饕餮纹”指代所有带有兽面的纹饰不够全面,还是叫“兽面纹”更为妥当。兽面纹中的面孔虽然千千万,但它们长得都很

    奇妙博物馆 2022年6期2022-06-24

  • 中国绘画欣赏(七)
    图一:兽面图纹 殷墟晚期 青铜画像商周时期的绘画,我们目前只能在青铜器上看到。图一兽面图纹,出自商代殷墟出土的父辛尊。人们把这种兽面纹也称作饕餮纹,是一种幻想出来的、具有威严的神秘气息的形象。图二是战国时期的一幅水陆攻战图纹。战囯时代出现了新的图像创作,描绘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场面:宴饮、弋射、采桑、狩猎等。此图中有武士在有鱼的水中划舟前行,有的架云梯奋勇攻城,有的在引弓射杀,有的在对峙格斗。我们看到当时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艺术出现了新面貌。圖二:水陆攻战图纹

    视野 2022年7期2022-04-26

  • 青铜绘画·兽面图纹、水陆攻战图纹
    李恒滨图一:兽面图纹 殷墟晚期 青铜画像商周时期的绘画,我们目前只能在青铜器上看到。图一兽面图纹,出自商代殷墟出土的父辛尊。人们把这种兽面纹也称作饕餮纹,是一种幻想出来的、具有威严的神秘气息的形象。图二是战国时期的一幅水陆攻战图纹。战囯时代出现了新的图像创作,描绘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场面:宴饮、弋射、采桑、狩猎等。此图中有武士在有鱼的水中划舟前行,有的架云梯奋勇攻城,有的在引弓射杀,有的在对峙格斗。我们看到当时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艺术出现了新面貌。图二:水陆攻

    视野 2022年7期2022-04-25

  • 商周时期青铜大铙研究述评
    潭市就出过1 件兽面纹铙。1949 年之后,对青铜大铙又有了新的发现,其中,以湖南宁乡地区最为集中,1959 年在老粮仓杏村湾师古寨一土坑中,出土5 件叠放的兽面纹铙。1973 年在黄材三亩地一椭圆形坑内,出土1 件云纹铙;1974 年唐市陈家湾出土1 件兽面纹铙;之后在1978 年、1983 年、1993 年分别出土了兽面纹铙、象纹铙和师古寨铜铙。除宁乡地区外,1964 年湘乡狗头坝商代遗址中出土1 件兽面纹铙,1971 年岳阳黄秀桥费家河边出土1件兽面

    艺术品鉴 2022年5期2022-04-12

  • 青铜器中的铺首衔环探析
    饰原型由青铜器上兽面纹发展而来,从商代至明清发展不曾中断,在青铜器、陶瓷器、木器、画像石、画像砖、墓葬棺椁和建筑的门上均有考古遗存。从文献记载上看,至唐代有“铺首”和“衔环”两个概念,并没有合称“铺首衔环”,而且从铺首衔环主体造型和环具两部分的不同艺术特点和功能可见,其兽首和环具应有不同的起源且独立发展到最后融合。关于铺首衔环何时定名的,文献记载尚不明确,汉代《汉书·哀帝纪》《长门赋》等文献记载均是建筑和门上的装饰,器物上的铺首衔环文献记载罕见,马承源、朱

    理财·收藏版 2021年11期2021-12-20

  • 大名鼎鼎——西周兽面纹五耳鼎概述
    姚永柱兽面纹五耳鼎俗称淳化大鼎,是一尊西周时期的青铜鼎,1979年12月10日被发现于陕西省淳化县石桥镇史家塬村。1996年6月5日,国家一级历史文物鉴定专家组确定此鼎为一级文物、国宝级,并命名为兽面纹五耳鼎。现在此鼎权属淳化县文博馆,寄藏于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一、大鼎出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豳风》,即豳地的歌谣,记录着农耕生活、劳作情景。明代文翔凤《豳谷考》云:“淳化盖南豳,豳之腓。”地处南豳的淳化,西周遗存较多,有西梁家遗址、黑豆嘴遗址等,

    百花 2021年7期2021-11-05

  •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兽面纹骨匕
    端残,正面雕刻有兽面,背面两端突起,中间下凹,应该是用肋骨等长骨磨制而成。骨匕残长9.27厘米,宽2.5厘米,厚0.3厘米。正面的兽面整体较为完整,按照左右对称的原则可以复原出整个图像。骨匕上的兽面像以浮雕、阴刻线等技法雕刻而成。兽面的两眼呈卵圆形,两眼之间由一正一反三尖状的火焰形构成鼻子。嘴角往下,以三条凹线勾画出牙齿。两侧为倒卷角的额饰,单看一侧似一趴伏的龙形。兽面的顶端有冠饰。这样的图像在二里头遗址中尚属孤例,之前并没有出土有类似图像的器物,其与商代

    大众考古 2021年4期2021-10-12

  • 湖南高庙文化兽面纹的风格演变和内涵研究
    艺术学院一、引言兽面纹旧称“饕餮纹”,是殷商时期礼器上的纹饰。20世纪90年代之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兽面纹的原型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东部沿海的半月地带。如李学勤的《良渚文化玉器与饕餮纹的演变》中指出,商周青铜器兽面纹与良渚文化玉器上的兽面纹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而张懋镕先生则认为其纹饰渊源为龙山文化。但是随着史前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在中国南北部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兽面纹,如华南地区湖南洪江市高庙遗址的白陶残片(图1)、中原地区陕西临潼马陵遗址出土的彩

    天工 2021年8期2021-09-08

  • 青铜酒器
    禁酒令商代后期 兽面纹兕觥 通高15cm,宽20cm,重0.72kg左图:商代前期 兽面纹觚 通高15.1cm,宽10.7cm,重0.37kg右图:商代后期 受觚 通高26.4cm,宽14.8cm,重0.93kg酒食乐器一方面是服务于日常的生活器具,另一方面部分精美的酒食乐器和车马器又是礼器一部分,它们既是礼敬上天的载体,又是享乐生活的玩物,具体使用起来社会不同阶级又有着严格的规格和数量限制。因此,商周贵族在酒食器类型上十分丰富,仅酒器就有角、觥、斝、尊、

    艺术品鉴 2021年19期2021-08-02

  • 尚白视野下,商周兽面纹的图式源流探究
    湘潭大学艺术学院兽面纹旧称“饕餮纹”,研究至今,相关论文和著作可谓汗牛充栋。而对其原型和寓意的探究,始终是困惑着学界的一个难题。如李缙云、刘淑娟、吕军等人认为兽面纹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红山文化玉器中的“带齿兽面纹佩”。日本学者林巳奈夫(Hayashi Minao,1925—2006)则认为兽面纹最早可以追溯到河姆渡文化的太阳鸟纹饰。周苏平、张懋镕等人认为其渊源可追溯到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文化。李学勤先生则指出商周青铜器兽面纹与良渚文化玉器上的兽面纹有明显的继承

    天工 2021年7期2021-08-01

  • “国之重器” 商周时期的青铜兽面纹鼎
    铜器纹饰主体已是兽面纹,以粗犷的勾曲回旋的线条构成,全是变形纹样,除兽目圆大,以为象征外,其余条纹并不具体表现物象的各个部位,纹饰多平雕,个别主纹出现了浮雕,二里冈上层尊、罍等器肩上已有高浮雕的牺首装饰。所有的兽面纹或其他动物纹都不以雷纹为地,是这一时期的特色。兽面纹又有饕餮纹之称,在商代、西周的早期最为盛行,是商周青铜器中最为常见的一类纹饰。青铜鼎是一种新石器时代进行广泛使用的由陶鼎所发展而形成的食器,至商周时便成为了能象征权威的一种重要礼器,在当时时代

    炎黄地理 2020年4期2020-08-25

  • 新乡市博物馆藏辉县出土青铜器
    等。(一)鼎1.兽面纹深腹空足铜鼎(一级文物,图1)。商代中早期,通高18.8、口径14.9、腹径13.4厘米,辉县褚邱出土。双环状立耳,侈口,平折沿,深腹圜底,四棱锥形足,足部中空,腹上部一周饰兽面纹和联珠纹。腹壁近平直。2.夔龙纹铜鼎(二级文物,图2)。商代中期,通高20.6、口径15.7、腹径16厘米,辉县褚邱出土。立耳,柱足,侈口,口沿下饰有三对夔龙纹,龙首相对,各组间有扉棱。腹部一周饰有蝉纹,腹壁内部上侧饰有铭文亦或族徽。3.束颈水波纹空足铜鼎(

    东方收藏 2020年1期2020-02-12

  • 中国文物纹饰叙词表构建探索 ——以兽面纹为例
    如“春秋战国玉器兽面纹”。而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发布的先秦纹饰资料库,因只需考察商周纹饰就以“兽面纹”而称。第二,当前对纹饰知识的组织通常基于单维度的特征,如图案主题、年代顺序或器物类别等,这种方式无法呈现纹饰与其他相关概念间的复杂内在关联,面对大量的文物研究资料,难以全面揭示资源的多样属性。由此可见,当前对文物信息的提炼尚缺乏统一标准,单维度的知识组织方式也未能充分挖掘文物资源的丰富内涵,造成了用户检索与使用的不便,不利于文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而构建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12期2020-01-15

  • 从文化视角考察“饕餮纹”的命名之争
    鼎文作龙虎,中有兽面,盖饕餮之象也”。吕大临所说的“饕餮”来源于《吕氏春秋》中“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及《春秋左氏传》中“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之民谓之饕餮”。在这两本古籍中记录饕餮是一个贪婪的、食人的恶兽,但这两本古籍的记录又是从何而来目前还不得而知。“饕餮”二字写法复杂,并未在青铜器铭文中发现。随着青铜纹饰的研究越来越多,有学者对“饕餮纹”这一命名提出了疑义。1 “饕餮纹”与“兽面纹”以及其他称谓之争近几年中,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1期2019-12-26

  •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蕝”部小议
    □辛宇一、兽面纹的“蕝”部商周之际的青铜器上常以兽面纹作为主要装饰纹样,常见的有“有首无身”与“一首两身”①“有首无身”者等同于北宋以降金石学所谓饕餮,容庚在《商周彝器通考》中有较详细界定;“一首两身”者又曰“肥遗”,李济依据相关记载,倡用其指称铜器上正面兽面两侧都有较细长的向外延展躯体的花纹。两种表现形式。二里岗期至殷墟早期是兽面纹系统的发展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兽面造型简单,常以勾曲的粗线条构成,两侧有延展的躯体,有的用联珠纹分出上下栏。殷墟中晚期是兽面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19年11期2019-12-11

  • 西周早期青铜兽面纹簋西泠印社春拍成交价105.8万元
    场,西周早期青铜兽面纹簋成交价105.8万元,这是众多百万级青铜拍品中比较平常的一件。虽然大家都知道青铜器具有极好的收藏前景,但是根据《文物法》规定,青铜器是不准买卖的,因为青铜器一般都是汉代以前的文物,大多数是国家一级甚至特级文物。目前市场上所有可以销售的青铜器,一般分为两种,一类是存在国内,但在国家文物法、拍卖法颁布以前就已经存在藏家手中,而且流传有序;另一类就是历史上由于各类原因,流散到世界各地后被征集回国内市场的,此类品种在进入中国境內时有海关证明

    投资与理财 2019年10期2019-12-01

  • 良渚“神人兽面纹”在插画设计中的应用
    表,在今天“神人兽面纹”拥有着不同的解读。本文本文在寓意上主要将“神”、“人”两部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在将其应用于插画设计时,也为了视觉效果强调统一性。1.浅析“神人兽面纹”在距今有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中下游地区诞生了良渚文化。经过八十多年的考古发掘,学者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里曾经存在过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她的等级制度森严,而且神权与王权是高度统一的。提起良渚文化,就不得不赞叹其在制作玉器方面的精湛工艺,那些雕刻在上面的图案,给予了

    广告大观 2019年5期2019-09-10

  • 西夏瓦当纹饰探析①
    美的纹饰,主要有兽面纹、莲花纹、菊花纹等。这些瓦当纹饰为研究西夏社会审美观念、文化内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也为以后判断建筑遗址、墓葬所属时代是否是西夏时期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关于西夏瓦当纹饰的研究较少,在众多古代瓦当研究成果中,关于瓦当纹饰的研究多集中在秦汉、隋唐、宋辽金元时期,西夏时期的几乎没有。至今仅见陈育宁、汤晓芳、雷润泽《西夏建筑研究》[1]中介绍了宏佛塔、西夏3、6号陵和拜寺口双塔寺庙出土的西夏兽面纹瓦当,氏著认为其受到了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8年4期2018-10-23

  • 南北朝兽面图像源流考辩
    中出现一种特殊的兽面图像,并且位于石窟龛楣(图1)、碑首、头冠、墓门门额(图2)正中间的显著位置。在建康地区墓葬和陵墓石刻上也有发现(图3),同时洛阳、大同、邺城、建康地区寺院遗址也出土大量饰有兽面的瓦当。兽面图像分布区域广泛,且北朝地区较多,附着载体种类多样,结构组合形式丰富,显然成为这一时期佛教艺术和墓葬装饰中重要的装饰母题。图1 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龛楣帷幔图2 山西太原北齐徐显秀墓石门门额兽面图(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王馆长提供)图3 南朝(梁)大通三年

    齐鲁艺苑 2018年4期2018-09-14

  • 浅析殷周时期复合兽面纹饰
    罗甘兽面纹是殷周时期主要纹饰,最早由良渚玉器文化发展,经历了从兽面纹到人面纹的发展过程,到殷商周时期在青铜器上大量运用。早期兽面纹饰概括性强,表现方式多样且并无严格纹饰结构要求,运用范围也较为广泛,有各类玉器、陶器等。发展到殷时期在青铜器上运用以后,兽面纹开始复杂并有相对统一的纹样结构形式,如图1纹饰属于殷后期青铜器上装饰的兽面纹饰,结构严格对称,包含眼睛、鼻、嘴、耳、四肢、躯干、尾巴等结构以外,还包含表现动物的符号以及表现身份地位的“蕝”的结构。除开具体

    西部皮革 2018年11期2018-06-27

  • 青铜兽面纹鼎:商周时期的“国之重器”
    沙伟兽面纹亦称饕餮纹,其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為商周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饰之一。《吕氏春秋·先识览》中有“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其及身,以言报更也”之记载,说明饕餮是种贪吃的野兽。饕餮是人们通过艺术的夸张和抽象的手法,并综合多种动物特征而形成的幻想中之怪兽,令人有神秘威严之感;其兽目炯炯有神、不怒自威,是它最主要的特征。而商周青铜器上此类纹饰的构图形式(图1),或有首有身,或有首无身,或无目有身等,纹饰有多种组合,明显与饕餮“有首无身”的史载严重

    东方收藏 2018年5期2018-05-14

  • 许昌汉画像砖人面铺首形象探析
    些铺首已经失去了兽面的威武凶猛形象,变成了起着装饰作用的人面形象,是门户的象征,或是代表着不同年龄的墓主身份。一、许昌汉代实心画像砖人面铺首的造型人面铺首模印在画像砖建筑物楼阁、厅堂的正面,作为门上的装饰。根据建筑造型及人面铺首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四型。1.A型。双阙、厅堂在高台之上。砖面正中为厅堂,两侧是双阙和常青树,把台基作为建筑物的基础部分,既起到防水、防潮的作用,又使建筑物显得雄伟壮观,是主人身份的象征。依据砖面整体画像及布局的不同,又可分为三个亚型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18年4期2018-04-25

  • 浅谈商周青铜器兽面纹(饕餮纹)
    纹饰,商周青铜器兽面纹(饕餮纹)及其涵义的研究也就成为学术界的焦点。一、兽面纹及其命名在商周青铜器中,兽面纹(饕餮纹)最为引人注目,而其涵义的研究也是颇受学术界关注。要研究其涵义,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其定义以及具体纹饰的名称。具体来讲,商周兽面纹(饕餮纹)的构图方法是:以兽头的鼻梁为中线(有的鼻梁有扉棱),在两侧分别布置双眼、眉、角以及面颊、颚、吻等。有身躯者再向两侧布置展开的身躯、足及尾等。然而关于兽面纹的命名上学术界显得颇为凌乱,没有统一的称谓,而且许多概

    丝路艺术 2018年9期2018-04-01

  • 纹饰与文明—商周青铜器兽面纹释例
    文明—商周青铜器兽面纹释例文/舒清运图五 大禾方鼎兽面纹作为器物装饰图案,最早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李学勤先生在《良渚文化玉器与饕餮纹的演变》一文中,将浙江反山、瑶山等良渚文化考古发掘的玉琮(图一)、玉梳(图二)上兽面的形象,与商代青铜器饕餮纹进行对比,从兽面的形态、兽角、兽眼、兽口等部位及辅助纹饰等8个方面展开分析,认为良渚玉器与商代青铜器饕餮纹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不过李先生也客观的认为:“良渚文化玉器与商代青铜器饕餮纹之间的关系,不尽是直

    艺术品 2017年8期2017-09-29

  • 夏商瑰宝 礼乐华章
    时代为商代中期。兽面纹爵(图二),通高39.6厘米,流口径22.5厘米,底径8.2厘米。束腰平底,腰腹分段,颈腹间置一錾。体较高,流狭长,流末端二柱合一形成高大的帽形单柱,柱上饰涡纹。深腹较直,下腹部稍大,平底,三刀形足。腹部上下各饰两组兽面纹。兽面纹觚(图三),高30.5厘米,口径16.9厘米,底径10.8厘米。形体细长,喇叭形口,束腰,喇叭形圈足。腰部饰两组兽面纹,上下各有三周凸弦纹,下部弦纹上饰三个十字形镂孔,圈足饰兽面纹。兽面纹斝(图四),高55.

    文物天地 2017年4期2017-06-23

  • 良渚文化玉琮之神人兽面纹饰的演变特征研究
    渚文化玉琮之神人兽面纹饰的演变特征研究王旭玮(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 510300)良渚文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在良渚文化发掘的器物中,尤以玉器最具特点,其中玉琮更是良渚文化的代表,良渚的所有玉琮均刻以繁简不同的神人兽面纹饰,可以说,玉琮完整表现了神人兽面纹的发展过程。在良渚文化的研究中,玉琮与神人兽面纹是两个密不可分的元素。良渚文化;玉琮;神人兽面纹以浙江余杭良渚村为中心的“良渚文化”距今已有5300—4300年,良渚文化对中国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年3期2017-03-28

  • 良渚文化玉琮纹饰刍议
    加多组重圈,组成兽面纹。在人面纹和兽面纹的左右两侧 各刻一只飞鸟。(二)“同眼”神人兽面纹该类型是神人纹和兽面纹的组合,都具有重圈眼的特点。如反山M20:122玉琮:上部神人纹,顶部由繁杂的卷云纹和横纹共同构成,双圈眼,三角形眼角,宽鼻内刻满卷云纹;下部兽面纹,与神人纹构成相似,但在双圈眼外刻卷云纹组成椭圆形眼睑,宽鼻上刻椭圆形纹饰。(三)“异眼”神人兽面纹该类型同是由神人纹和兽面纹组成,但神人纹为单圈眼,兽面纹为重圈眼。如寺墩M3:43玉琮:其分上下两段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2期2017-01-24

  •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与饕餮纹的名实
    探寻。商周时期“兽面纹”因它那狰狞的面容,常常会唤起人们沉重、压抑、神秘和恐怖的感觉,以它为青铜器的主题纹样,为礼器增添了神秘而令人畏惧之感。祭祀时既以通天神祖先,又体现出那些礼器的主人是有令人恐惧的权威,恰是兽面纹日趋流行的原因。商周青铜器上“兽面纹”所呈现的形式、内容多样性,远远超出传统“饕餮纹”概念。因此,我们仅用“饕餮纹”来涵盖所有兽面纹,或者把兽面纹等同于饕餮纹,其“名”与“实”则有待商榷。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艺术,是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的缩影,其种

    收藏·拍卖 2016年10期2016-12-26

  • 19 良渚文化“神徽像”的含义研究
    ”由“神人”和“兽面”两部分组成,“神人”是鸟神的形象,也是“鸟族”的徽号,也可释读为“太阳神”的象征;“兽面”是崇拜“猫头鹰”族类的徽号。“神徽像”的形成,可能源于猫头鹰族对良渚文化发展过程中一个异常事件的纪念,这个事件同战争有关。猫头鹰族经济、文化较为发达,它在战胜、兼并其他鸟族后,建立了统一的氏族联盟,这个图像就是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在纪念过程中,它也被宣告作为统一联盟的新族徽。因此,这个族徽也是权力、权威的象征,它是部族统一和认同的象征,彰显

    设计艺术研究 2016年3期2016-09-09

  • 上海出土古代象牙雕刻器和权杖鉴赏
    牙镯二、良渚文化兽面纹象牙雕刻器(距今5400-4300年)此器出土时位于墓主人骨架的左腿旁,质地已经酥松,状如木屑,一碰就散,经专家精心修复加固,才保持原状。它用纵向剖开的象牙雕刻而成。凸面朝上,牙面朽蚀严重,刻纹大部不清,凹面朝下,显现一片繁复的兽面纹;兽面轮廓粗犷清晰,地纹纤细致密。兽面的口、眼、鼻和獠牙内都填刻云纹和横直线组成的几何形图案,一大一小两对獠牙用弧线构成,长25.4厘米。兽面纹是动物构图比较原始的一种图象,盛行于商周时代。福泉山出土的这

    收藏家 2016年8期2016-09-08

  • 兽面纹瓦当收藏浅谈
    ,对应的莲花纹、兽面纹逐步兴起成为瓦当的主流纹饰。随着历史的沧桑,当时的建筑已不复存在,而这些小小的瓦当便成了记录珍贵历史记忆的物质载体。瓦当收藏源自金石学,早在宋代就已经开始,清代达到一个高峰,现在更是有无数的收藏爱好者加入了进来。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从几千年的读字时代进入的读图时代,图案纹饰的瓦当欣赏起来更直观更容易被接受。今天我们来谈谈兽面纹瓦当收藏。这是一个新兴的收藏门类,原来一直被冷落,很少有人问津,对兽面纹瓦当的研究也略显不足。其原因有二:一、

    收藏·拍卖 2016年8期2016-05-14

  • 镇墓兽浅析
    见的一种怪兽,有兽面、人面、鹿角,是为镇摄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而设置的一种冥器。《周礼》记载说,有一种怪物叫魍象,好吃死人肝脑;又有一种神兽叫方相氏,有驱逐魍象的本领,所以家人常令方相氏立于墓侧,以防怪物的侵扰。还说这种方相氏有黄金色的四只服,蒙着熊皮,穿红衣黑裤,乘马扬戈,到墓圹内以戈击四角,驱方良、魍象。从考古发现的情况考察,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期,五代以后逐步消失。镇墓兽的制作,早则为木、骨质、陶质极少,后主要為陶质和唐三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6期2016-05-14

  • 常州出土良渚文化玉器赏析
    美玉器进行介绍。兽面纹玉琮(图一):高3.7、上端射径7.2、下端射径7、上端孔径6.8、下端孔径6.45厘米。该玉琮上大下小,外方内圆,整体呈镯形,部分残缺。乳白色,有灰黄色斑块,器壁较薄,孔大,孔壁光滑。玉琮外表面分为4组兽面图案,每组图案以均分的4条竖向棱线为中心,兽面的双眼和嘴的一半分列棱线两侧,眼睛为环状,由小圆管琢磨而成,嘴为凸起的长方形,整体形成一个圆眼、阔嘴的兽面形象,眼睛上方有两组弦纹。兽面纹玉琮(图二):高5.6、上端射径8.2、下端射

    文物天地 2015年11期2016-03-09

  • 湖南省博物馆藏商代动物纹青铜器赏析
    (léi)、牺首兽面纹铜尊等动物纹饰青铜器,以及人面纹铜方鼎人面纹饰青铜器,则尤其彰显湖南商代青铜器的地方特色与神秘意味。为弘扬湖湘文化,笔者现以湖南省博物馆藏的本地出土商代青铜器为研究对象,以岳麓书社出版的《湖南出土殷商西周青铜器》为参考文献,结合郑曙斌所著《湖南商代青铜容器的动物纹饰背后的祭祀文化》一文,对湖南省博物馆藏商代动物纹青铜器进行整理并略作分析,以飨读者。动物造型的商代青铜器根据笔者考察发现,湖南省博物馆藏的动物造型类青铜酒器不拘泥于形式而勇

    东方收藏 2015年9期2015-06-11

  • 西泠秋拍为十周年庆生
    。涵盖有商晚期的兽面纹觚、聿鼎、辛爵,西周时期的兽面纹簋、提梁卣、鬲以及妊小簋。妊小簋同时也是民国古董收藏大家卢芹斋旧藏,专场中一件商晚期兽面纹斝亦为卢氏旧藏。陈介祺、敬修堂递藏的噩侯驭方鼎,为西周厉王时代的王侯重器。另有早年自美国购回的商末周初龙纹盂、周庆基旧藏兽面纹卣等,值得青铜器藏家关注。晚清六大家篆刻汇聚一堂除了首届青铜器礼器专场外,“晚清六大家”篆刻专场也值得关注。流派印始自明代,至晚清时进入全盛时期,名家辈出。在高手如云的晚清印坛,吴让之、赵之

    中国收藏 2014年12期2015-03-11

  • 十二生肖人身兽面纯金摆件套组
    这组十二生肖人身兽面纯金摆件,估计很多藏家看到都很陌生,包括许多专业的鉴赏家也很少有机会看到。这种器形类似于1979年于青岛崂山县一座西汉夫妇合葬墓出土的一套陶俑,由于当时出土的时候破损比较严重只抢救修复了三个,现存放于山东博物馆。这大概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人身兽面十二生肖了吧?记得1996年,笔者亲自旁观了这类金像的出土,当时带队的顾问是著名文物专家马承源,当时的我是刚毕业的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出土的墓葬位于绵山镇的长风公路旁,属于半丘陵地带,当时是在清理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4年7期2014-08-16

  • 兽面纹中的图腾
    摘 要:关于兽面纹原型地探讨,一直是没有得到确切统一的结果。李泽厚先生对于兽面纹提出的“狞厉的美”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这对于早期兽面纹特点给出了一个肯定性的特征描述。每个时代的兽面纹,根据其阶段不同,其特征也有不同,这对于我们对其原型地探讨提供了原始的依据。关键字:兽面纹;图腾;演变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提到了兽面纹所表现的“狞厉的美”,他基本同意兽面纹是牛头纹。“各式各样的饕餮纹样及以它为主体的整个青铜器其他纹饰和造型,特征都在突出这种指向一种

    卷宗 2014年2期2014-03-31

  • 礼玉精神的代表 ——良渚文化的审美解读
    中,诸多玉器均有兽面纹或神人兽面纹。兽面纹出现得最多,它的基本形制是两只大眼,有一横梁连接,类似眼镜的横梁,横梁中部连一短柱,类鼻,柱下连一横梁。两横梁夹一柱,类工字。工字下有一横梁,较长。此种造型,大致类似兽面兽面纹最具特征的两个部件,一是眼,为两圆圈;二是横梁。有的只有一道横梁,或连接两眼,或处于眼下,类似嘴唇。兽面纹广泛出现在各种玉器上,形状大同小异。这种纹饰,从形象来看,的确很像是兽面抽象的结果,它让人首先想到的是虎面。虎有一双锐利的大眼,兽面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3年2期2013-12-18

  • 商、西周青铜器兽面纹发展脉络及其功能和美学价值
    地位。动物纹又分兽面纹、龙纹、凤鸟纹等,商、西周青铜器中兽面纹最为发达,绝大多数器物都以兽面为主体纹饰,兽面纹的研究也因此具备特殊的价值。一、兽面纹发展概述宋代起青铜器研究者多把商周彝器上那些夸张的动物称为饕餮纹。《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又据《吕氏春秋·先知贤》记载:“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极更也”。[2]卷十六,先识览由此可知,饕餮是一种有首无身,吃人不用咽的贪食动物,这种传说中的神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201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