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

  • “父母六子”与“八卦相错”:帛书《周易》形态谱系新探
    宫卦体系。关于《易传》,宋代开始就有学者提出不是孔子所作,到了当代否定孔子作《易传》甚至成为学界主流观点,于是又有一些学者另辟蹊径提出易传道家主干说,从帛书《易传》来看,这样的观点是难以成立的。基于此,本文拟对帛书《周易》经传的形态与谱系做出新的探讨,以期推进帛书《周易》及相关问题的学术研究。一、帛书《六十四卦》的文本形态帛书《周易》,1973年12月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本篇帛书与其他帛书放置于“东边箱的57号长方形漆奁的下层”[1]42-43。

    学术交流 2023年8期2023-11-04

  • “利不是不好”:朱熹对《易传》之“利”的解读
    利的谨慎;而从《易传》讲“利者义之和”“利物足以和义”,又可看出儒家对于利的肯定。汉唐儒家讲《易传》之利,但对于利仍然较为谨慎。宋代朱熹重视《易传》之“利”,对利有较多的肯定,尤其是朱熹讲“利不是不好”“利非不善”,同时又讲“以利为心则有害”,反对求利之心,反对惟利是求。他们对于利的肯定,尽管还较为消极,讲“不求利而自无不利”,但在后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重要的是,或许可以为今天提供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一、 从《易传》“利者义之和”说起当今不少学者讨论儒家义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11-23

  • 程颐《易传》的心灵和谐思想
    摘要】 程颐在《易传》中对心灵和谐问题的阐述,源自其对“圣人境界”的追求。他延续了“《易》《庸》互释”的思路,在对“心”加以诠释的前提下,将赋予了理学色彩的“中”运用于心灵和谐的思考,提出由“中体”以达“心和”的观点。为了能使这种理念真正有助于心灵和谐而不是流于浮泛,程颐进一步提出了心灵和谐的方法,即视“居敬”为实践原则,视以经学撰述为主要载体的“集义”为实践内容,而其《易传》以心灵和谐视角对卦爻辞所做的众多疏解,也反映了程颐对自己思想的践行。【关键词】程

    今古文创 2022年6期2022-02-25

  • 域外《易经》传
    “三易”;二是《易传》,即“十翼”,相传为孔子所作。后世学者多对此存在质疑。不过,郑吉雄和傅凯瑄指出,自欧阳修始疑《易传》作者非孔子,经过崔述、康有为等人推波助澜,质疑声浪在20 世纪前半叶的疑古运动中达到顶峰,近年来学者们又重新肯定《易传》与孔子之关系;目前对《易传》作者的考辨尚无令人信服的答案。 《易传》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七种,其中,前三种各分为上、下篇,与后四种加起来共十篇,故称“十翼”。再加《周易

    传记文学 2021年11期2021-11-11

  • 易传》天人观的伦理维度探析
    释《易经》时,《易传》从天人观中拓展了关乎人伦道德的思想理念,使传统伦理道德的内容日趋完备,促进了古代伦理道德的制度化,以致内化成了民族的文化意识和印记,至今余韵犹存。【关键词】 《易传》;天人观;伦理道德【中图分类号】B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7-0058-02《易传》的解释让《周易》实现了由卜筮向哲学化的过渡,使得最初隐晦的“天人合一”和俗世生活产生了紧密关联。“ 《易

    今古文创 2021年17期2021-09-10

  • 马王堆《易传·系辞》篇的形成与抄写
    键词:马王堆;《易传》;《系辞》;《系辞传》DOI:10.16346/j.cnki.37-1101/c.2021.03.08《系辞》篇,在马王堆《易传》六篇中位于第二篇。《系辞》篇编集成书的目的,我认为就是通过撰写一篇新的解释,把原来仅为占筮专书的《易》,变得既能够包摄旧有的占筮要素,同时又能将其拉向儒家,使之道德化。一、马王堆《系辞》篇的内容及其成书年代(一)《易》之起源包含《系辞》篇在内的马王堆《易》全七篇的抄写年代,目前学界已形成定论:即西汉文帝时期

    文史哲 2021年3期2021-07-28

  • 《易》是中国古代营造项目管理规范
    错误的书。由于《易传》对《易》的错误解读,致使《易》长期处于被失传状态。《易》所含文字的可读性和准确性、六十四“卦”内容的协调性和体系化,说明了《易》的文字部分是中国古代正式制定和颁布实施的营造项目管理规范。《易》的文字部分所展示的古代项目管理理论和技术至今仍然作为基础的项目管理理论和基本的项目管理技术在应用。关键词:《易》、《易传》、错书、营造项目管理、规范一.《易》和《易传》1.《易》和《易传》的关系《易传·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易传·

    锦绣·上旬刊 2021年10期2021-03-15

  • 中正通变:《易传·象传》中的国家治理思想
        要] 《易传》中蕴藏着丰富的国家治理思想,六十四卦代表着社会政治秩序的不同状态,书中观点精辟有据,尤其是对兴衰治乱的历史规律阐述极为深刻。其中贯穿了中正治国的核心理念,然后由此展开为为政之德、施政要方、通时之变等内容,为今天的治国理政提供了经验借鉴和智慧启示。[关键词] 《易传》;《象传》;为政;国家治理;兴衰治乱[中图分类号] B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1)03-0033-08《易经》在中国传统文化

    决策与信息 2021年3期2021-03-11

  • 易传》“和合”美学思想的三重向度
    102488)《易传》借助于《周易》本经的框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同时深度整合道家的天人观,建立了一个以“和合”学说为核心的哲学体系。它不是一部专门论述美及文艺问题的著作,亦不具备成熟的美学体系,但后世很多重要的美学概念、范畴皆滥觞于此。特别是以“阴阳和合”“天人和合”“保合太和”为理论向度构建而成的“和合”之美学思想足以沾溉后世。此种思想,究其形成原因,可以说纷繁复杂、见仁见智,大体而论主要原因有三:第一,观物取象。阴阳观念形成于古人对自然界最直感的观察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1-16

  • 论《易传》的自然哲学与道德哲学
    [关键字]易经;易传;自然哲学; 道德哲学一、问题的提出《周易》作为经,其内容为卜筮之书,也就是一种因于人事变迁而寻求咨询之书,以实用性为主而哲学性甚微,且亦不重道德义而只重事实义与应用义。《易传》作为对《周易》之诠释在此有重大的差异与转向,《易传》对圣人、大人、君子等德性概念甚为重视,此即与卜筮之重吉凶利害之诉求不同,甚至有某种意义之排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乃儒家之基本信念,义之价值远较一般的利为优先。因此,《易传》对卜筮之吉凶利害的超越与安顿,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2020-12-27

  • 也论《周易》经传的法哲学思想 ——兼与任国杰、关梅二同志商榷
    及其博士论文《〈易传〉法哲学思想研究》(以下简称关博文)[3]。笔者认为,关文对《易经》法哲学思想的研究是富有创造性、启发性的,当然,其有关《易经》法哲学的一些观点还是值得商榷的。同样,任文对关文的一些批评也不无道理,但不少地方有失偏颇。故笔者不揣拙陋,对《周易》经、传关系及其法哲学思想进行深入探研,同时就相关问题与任、关二同志商榷,亦就教于易学界、法学界方家。二、《周易》经、传的关系及《周易》法哲学研究路径探讨要研究《周易》的法哲学,首先要弄清《易经》与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12-14

  • 即事即理,以程解程 ——《周易程氏传译注》评介
    》(以下简称为《易传》)为主要参考教材。笔者和何瑞麟是2010 级本科生,通过对《易传》的学习,快速理解程颐从卦爻象到卦爻辞,从卦爻辞再到儒家义理、经世致用的逻辑推演过程,把握儒家义理易学的脉络。为了能够让国学专业的大学生及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更清晰地理解程颐《易传》的思想精髓,由孙劲松教授拟定写作框架和总序,指导笔者与何瑞麟在读本科期间就开始从事《周易程氏传译注》的编写工作,历时数年,于2018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是武汉大学国学院珞珈国学教材丛书之一。

    哲学评论 2020年2期2020-11-30

  • 司马迁“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新解
    词]《周易》 《易传》 文本层次 形成时期 排列次序一、《彖》《象》形成于孔子之前经历代学者考订,《周易》的卦爻辞形成于殷末周初已成共识。而关于《易传》中的彖、象,被普遍认为和十翼的其他篇章一样形成于战国时期,则有很大的商榷余地,本文认为,彖、象应当形成于孔子之前。《左传·昭二年》:“春,晋侯使韩宣子来聘……观书于大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杜预注:“《易·象》,上下经之《象辞》”,又说:“《易·象》、《春秋》,文王、周公之制。”孔颖达疏:“(韩宣

    北方论丛 2020年3期2020-08-23

  • 从“生”“仁”互通看《易传》对宋明理学的影响
    发展阶段能够和《易传》中的3个命题相匹配。文章将从“生”“仁”互通的角度举例分析《易传》对宋明理学的影响,并提出个人见解。关键词:“生”;“仁”;《易传》;宋明理学“仁”大多是指“仁爱”,核心是人与人相亲相爱。《易传》中指出“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大多是指旧事物不断变化,新事物不断产生或者是指遵循自然规律进行养生。从“生”“仁”互通的角度来分析,《易传》对宋明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1    “生”“仁”的概念《易传》中指出“天地之大

    科学大众 2019年11期2019-10-21

  • 理雅各《易传》翻译的哲学中立化:一种自证和互证方法
    ,尤其是其中的《易传》部分。英国汉学家理雅各在翻译这一经典时就受到了这种文本歧义性的影响。理雅各在哲学层面上会重新赋予译文以相异的歧义性,或者消除了歧义性,抑或将译本的哲学内涵中立化。发生这些变化的可能性是因为《易传》原文文本中儒家特征和道家特征同在所产生的紧张关系。本文运用中国传统经学中的自证(或本证)和旁通的诠释手段,尤其是后者的两种派生手段即同例和同旨,旨在考察理雅各的《易传》翻译与他的《老子》和《庄子》翻译所发生的互文关系。通过对《易传》部分的理雅

    孔学堂 2019年3期2019-02-03

  • 论《诚斋易传》的现实政治意义
    17年完成《诚斋易传》20 卷,以具体的史实来论证抽象的易理,针砭时弊,阐发自己爱国爱民、关注现实的忧患意识,“以历史的态度来整合易卦,以达到史《易》合一的地步,从而形成自己带史证特色的史易互动的易学系统,实践指向明显”[1,p5]。《诚斋易传》蕴含着治国安邦思想,政治色彩鲜明,本文从这个层面出发,对其政治思想做出简要的概述。一、论用人之道《周易》“假象以显义”[2,p51],“象”本身包孕深广之义,故其义无法确切地用卦辞道尽。杨万里《诚斋易传》是倾向于以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01-20

  • 《苏氏易传》版本源流考
    其诗文争辉。然《易传》历经父子两代,三人合力所撰,实乃三苏治易之大成的体现。苏洵晚年好易,由文入道,希望通过撰写《易传》来表达自己的易学思想,以纠前人之弊。欧阳修在《苏君墓志铭》中提到:“(苏洵)晚而好《易》,曰《易》之道深矣,汩而不明者,诸儒以附会之说乱之也。去之,则圣人之旨见矣。”[1]他耗时数年,对《周易》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写下了《易传》十卷,凡百余篇,为《易传》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可惜书还未成,人便辞世了。于是苏轼、苏辙兄弟继承父亲遗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2018-11-22

  • 从帛书《易传》看春秋战国《周易》使用者的变化
    刘彬等著《帛书〈易传〉新释——暨孔子易学思想研究》,以通行字写出[1]):“夫《易》,明君之守也。吾慧不达问,学不上与,恐言而贸易,失人之道。不然,吾志亦愿之。”又说:“夫《易》,上圣之治也。”又说:“夫《易》,圣君之所尊也。吾庸与焉乎?”刘彬先生认为:“夫《易》,明君之守也”,谓《周易》乃圣明君主守护不失的对象。[2]“夫《易》,上圣之治也”,“上圣”犹明君,指高明的圣王,谓禹汤文王。“治”,治理。此言《周易》是高明的圣王治理天下的宝典。[3]“夫《易》

    长江丛刊 2018年2期2018-11-15

  • 从帛书《易传》看《周易》对战国晚期社会各阶层的指导意义
    潇马王堆帛书《易传》包括《二三子问》《系辞》《要》《衷》《缪和》《昭力》六篇。关于《缪和》《昭力》的成书问题,廖名春、金春峰、王化平等先生认为其成书于战国晚期,其分析有理有据,可从。本文拟从《缪和》《昭力》中传《易》先生和弟子的答问,分析《周易》对战国晚期社会各阶层的指导意义。其一,《周易》对君主的指导意义。《昭力》篇(引文中难字、讹字、借字,参考刘彬等著《帛书〈易传〉新释——暨孔子易学思想研究》,以通行字写出)传《易》先生曰:“夫《易》,明君之守也。”

    长江丛刊 2018年4期2018-11-14

  • 现代性视域下的冯友兰易学思想*
    研究的重点放在《易传》的研究上。在冯友兰看来,《易经》本是周人创立,以代替或补助卜法的,卦爻辞是掌卜的人视兆而占得者,本身没有什么思想。《易传》就不同,它是人们对卦爻辞的意义加以引申,以为立说的根据,久而久之,就汇集成一有系统的哲学书。他说:“《易传》之作者,非止一人;然皆本此观点以观《易》,本前人之说,附以己见,务与《易》之卦爻及卦辞爻辞以最大的涵义,以使《易》成为一有系统的哲学书也。 ”因此,冯友兰认为《周易》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于《易传》之中。至于《易

    江淮论坛 2018年6期2018-11-12

  • 易传》“明德慎罚”观解析
    谈及,但是对于《易传》的“明德慎罚”观则研究较少,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一、《易传》“明德”与“慎罚”的关系“明德慎罚”直接被提出是在《尚书·康诰》中:“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一般说来,“所谓‘明德’,就是尚德,即对民众提倡德教,要求其要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治;所谓‘慎罚’,就是对刑罚的适用,采取审慎的政策。”(韩星:《由明德慎罚到德主刑辅——西周明德慎罚思想及其历史影响》,《观察与思考》,2015年第9期)对“明德”具体分析分三个方面:首先,“明德

    华夏文化 2018年3期2018-10-11

  • 儒家生命哲学视域下对阿伦特政治哲学的考察 ——以《易传》与《康德政治哲学讲稿》为基础文本
    的善之中。正如《易传》的阴阳观念一样,《易传》虽然既说大哉乾元,又说至哉坤元,既说健行不息,又讲厚德载物,但阴阳之间并非完全对等,而是着重推出一个乾阳之道。这一观念其实在《周易古经》中卦爻辞之吉凶悔吝断语中已有雏形,经过《易传》的原创性解读更加凸显出来,《系辞》开篇就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大致而言阳为善,阴为恶*就具体情境而言,当然也有阳恶阳善,阴恶阴善,乃至更为微妙的分别。,但是并非在阳之外别有一个阴,而是阳气消减之时也就是阴气生

    东岳论丛 2018年9期2018-09-14

  • 浅析《易传》中的“变”
    大程度上影响了《易传》。《周易》是圣人“探赜索隐、极深研几”的学问,可以帮助人们把握规律,预查先兆。《易》之教,可以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使人“絜静精微而不贼”。《易》又是一门讲“变”的学问,《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的思想不仅体现在《易经》中的主旨思想是靠卦爻的变化来实现,而且在《易传》之中也被极力强调。本文从浅谈《易传》中的“变”、哲学原理以及如何应对变化这三个方面来浅析《易传》中的“变”,以期帮助人们认清本质、应对变化,从而指导人生、安顿生

    法制与社会 2018年20期2018-08-21

  • 易传》德育思想的内在逻辑与主要内容
    100083)《易传》德育思想的内在逻辑与主要内容许 慎(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易传》是儒、道、墨、阴阳等思想的集合,德育思想是《易传》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易传》以精炼的语言和成熟的思维探讨了德育的起源、明确了德育的目标、归纳了德育的基本内容,并首次对德育问题做出了总结性论断,构建了一个维护统治秩序的德育规范。研究《易传》的德育思想,对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传统德育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易

    文化学刊 2017年11期2017-12-09

  • 易传》的制作时代及作者再探 ——兼评郭沫若易学史研究的相关问题
    277100)《易传》的制作时代及作者再探 ——兼评郭沫若易学史研究的相关问题王宁(枣庄广播电视台,山东枣庄277100)儒家开始传习《周易》是在秦始皇三十四年焚书之后,最早一位靠讲习《周易》延续本门学说的人物是秦汉之际的齐人田何,他是出自荀门的儒生,《易传》多是其弟子或其再传弟子的作品,故田何才是儒家易学的鼻祖;《易传》均是秦始皇三十四年以后到西汉初年的作品。说孔子晚而好《易》以及田何以上的儒家易学传授系统均是秦汉间儒生所伪造,不足据信。郭沫若认为《周易

    郭沫若学刊 2017年1期2017-11-14

  • 西柏坡统战思想的文化溯源 ——“同心”思想与儒家经典《易传》“和同”思想的契合
    思想与儒家经典《易传》“和同”思想的契合王天旺,丁万英(张家口市社会主义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西柏坡“同心”思想,为调动全国一切积极因素建立新中国发挥了重要的凝聚作用!为什么西柏坡“同心”思想会发挥如此大的作用呢?因为这种思想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的渊源,特别是儒家经典《易传》中的“和同”思想,西柏坡“同心”思想是“和同”思想的灵活应用。同心;统战文化;和同2011年1月30日下午,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就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4期2017-03-07

  • 试论《易传》中关于“神”的美学观点对后世“传神论”构建的影响
    444)试论《易传》中关于“神”的美学观点对后世“传神论”构建的影响陈雅婧(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 200444)“神”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也是长期影响中国美学及艺术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核心问题。早在《周易》一书的《易传》部分就有诸多关于“神”的理解,其中某些观念涵盖着一定的审美视角,成为后世“传神论”构建的雏形。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易传》中几种关于“神”的概念,及这些概念与“传神论”体系构建的联系,由此总结出其哲学性背后的美学含义,以及这种美学含义

    齐鲁艺苑 2017年2期2017-02-14

  • 易传》道德哲学新探
    李佩桦,徐孙铭《易传》道德哲学新探李佩桦,徐孙铭《易传》通常被认为是释《易》之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道德哲学思想,但目前的中国伦理思想史教科书多不见对《易传》伦理道德思想的阐述,这与《周易》“群经之首”的地位是不相称的。有鉴于此,本文从三个层面上对《易传》的道德哲学思想进行了新的系统的阐释:一、依据儒家天人合一的思维架构,阐述《易传》阴阳相反相成而为“易”(即“变”)、“生生之谓易”的生命本体论,人道本于天道,故人要成就自己,就必须“继善成性”,人之所以能够

    伦理学研究 2017年5期2017-01-28

  •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Zhuan(〈易传〉)”, in which I focus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perspective and objects and the role they play in generating cohesive meaning in the text.Finally, we are pleased to include 14 letters from two prominent scholars of Compar

    文贝: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 2016年1期2016-11-14

  • 帛书《易传》五篇对《汉语大词典》的订补价值
    715)帛书《易传》五篇对《汉语大词典》的订补价值张文玥(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 400715)大型语文辞书影响广泛,更应确保书证的全面性、释义的准确性和词汇的丰富性,出土材料对此极具价值。仅以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新刊材料五篇为参考,便可对《汉语大词典》进行十四例书证、义项、词条上的订补,可见大型语文辞书在编纂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出土文献;也说明了以《周易经传》五篇为代表的马王堆汉墓帛书新刊材料本身具有重大的价值。帛书;马王堆;汉语大词典;辞书《长沙马

    丝绸 2016年8期2016-04-07

  • 秦焚《易传》考
    165)秦焚《易传》考王云鹏(曲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65)《易传》最早见于春秋战国之际,经历代编排,变化颇大。秦出于政治目的,必须对有悖自己政治统治的书籍如《诗》《书》、百家语等进行焚毁。我们传统观念上视为卜筮之书的《易传》因与百家思想联系密切且与秦统治思想相诘难,同样遭到焚禁。秦; 焚; 易传1 《易传》题解《易传》之名最早见于《战国策·齐宣王见颜斶》:“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据慢骄奢则凶从之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3-17

  • 凡益之道 与时偕行
    与时偕行。——《易传·彖传》【原文释义】《彖传》说:益卦,减损上方而增益下方,百姓的喜悦没有止境。从上方来到下方之下,它的道德大放光明。适宜有所前往,如此则居中守正而有喜庆。适宜渡过大河,是因为木舟之道从此可以通行。益卦一行动就能顺利,每日进步没有止境。天体旋转,大地生养,增益并没有固定的方式。凡是增益的法则,都是随着时序而运行的。【经典简介】此段文字是《易传》中的一部分——《彖传》,主要内容为解释六十四卦卦辞。《易经》一书包括《周易》本经和《易传》两部分

    前线 2016年3期2016-03-08

  • 论汉儒易象观与茶山的易象体系
    摘要:汉儒本之《易传》,凭借当时自然科学知识,转换话语系统,提出了新的易象理论,重建了偏于天道的象学体系。丁茶山一方面坚持汉易立场,反对王弼义理之学;另一方面通过反思检讨汉代易象学说,实行了对汉代易象的重建,推动了汉代象数易学乃至整个易学的发展。茶山之象学研究,与中国清代乾嘉前后易学研究遥相呼应,形成了东亚汉易复兴的思潮。关键词:《易传》 汉儒 茶山 易象说 反思 重建作者:林忠军,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特聘专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05

  • 朱熹对苏轼《易传》《书传》不同评价原因的探析
    )朱熹对苏轼《易传》《书传》不同评价原因的探析段天姝(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上海200433)摘要:朱熹对苏轼《东坡易传》和《东坡书传》的评价截然不同,其原因复杂多样。本文试从内容及思想内涵角度,围绕朱熹于《东坡易传》驳斥最力的“善”和于《东坡书传》关注最多的“心”两个概念,剖析朱熹对二书截然不同的评价之原因。关键词:《东坡易传》;《东坡书传》;苏轼;朱熹;善;心引言在经历长期贬谪生活之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北归途中的暮年苏轼对于自己毕生的

    学术探索 2016年2期2016-02-28

  • 《史记》载孔子“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考辨
    术界关于孔子与《易传》关系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史记·孔子世家》相关叙述。本文认为先秦时期传本《易传》的主要内容已经存在,孔子将先前的解易资料整理为《彖》、《系》、《象》、《说卦》、《文言》五种,是《易传》早期的整理者或编纂者。传本《易传》是儒家后学进一步厘定篇目,编校文字的结果。《易纬》出于神话孔子的目的,裂《系辞传》为上下篇,分《说卦传》为三篇,增篇目《序卦传》、《杂卦传》,始立“十翼”说。中国哲学;《周易》;《易传》;易学一、关于孔子与《易传》关系的相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6年3期2016-02-18

  • 略述《周易》“中”的含义
    包含《易经》和《易传》两部分,两部分都涉及到对“中”的讨论,两书中出现的“中”字共计155次,除了有两处“中”与“行”连成“中行”表示人名外,其他的“中”都有实际的含义。从《易经》和《易传》对“中”含义的界定来看,存在着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易经》对“中”含义的界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从时间、空间上看,“中”指中间。“中”就是从时间上来说的,首先指事情进行到中间、中途。《讼》卦的卦辞有“有孚窒惕,中吉,终凶”,“中”与“终”相对应。对于这句话的解释有

    华夏文化 2016年1期2016-02-02

  • 帛书《易传》五篇对《汉语大词典》的订补价值
    715)帛书《易传》五篇对《汉语大词典》的订补价值张文玥(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 400715)大型语文辞书影响广泛,更应确保书证的全面性、释义的准确性和词汇的丰富性,出土材料对此极具价值。仅以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新刊材料五篇为参考,便可对《汉语大词典》进行十四例书证、义项、词条上的订补,可见大型语文辞书在编纂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出土文献;也说明了以《周易经传》五篇为代表的马王堆汉墓帛书新刊材料本身具有重大的价值。帛书;马王堆;汉语大词典;辞书《长沙马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8期2016-01-16

  • 周易君子学与古典生命伦理观的奠基
    》奠基并最终在《易传》中系统完成,自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阴阳之变,象征了生命间的交互作用关系;乾坤之德,确立了“生生”的古典生命伦理原则。在周易君子学理论系统中,乾坤两卦德、八卦德、六十四卦德和九卦德,共同确证了君子德性学的生命伦理价值,形成了古典中国独有的生命伦理观念。关键词:易经;易传;周易;君子学;生命伦理一、从《易经》到《易传》:周易君子学的理论建构“周易君子学”,是一个特别有价值的伦理学概念,显示了中国古典伦理学的独特思想智慧。由于这一概念还没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6期2015-12-04

  • 马王堆帛书《易传》的哲学思想
    四新摘要:帛书《易传》大抵上反映了战国末季至汉初的易学思想,一方面它与今本《易传》存在很大的共通性,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孔子的易学思想。在《周易》解释上,《要》、《衷》二篇提出了“以德知《易》”和“以德占《易》”、“拟德而占”的观念,反映了孔子先其德义而后其祝卜的思想。《衷》提出了“《易》之义萃阴与阳”的命题,不但与战国末至汉初人们对《易》义的概括相合,而且纳入了“五行”的概念。帛书《易传》的阴阳说属于宇宙论性质,它将天地、阴阳、动静、刚柔和文武等

    江汉论坛 2015年1期2015-11-05

  • 张载对《易传》“易简”概念的解读及其哲学史意义
    》,程颐的《伊川易传》,张载的《横渠易说》,邵雍的《皇极经世书》,均能说明北宋易学的繁荣兴盛。应时代及学术发展的需要,宋代易学家在继承以往易学思想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对《易》进行重新注解,阐发新的哲学思想,运用易学来建构新儒学的哲学体系,以应对当时的儒学发展的困境。关学宗师张载在对《易》的不断思辨和注解中,构建了理学中磐石般的哲学体系。在《易说》中,张载通过对《易传》“易简”的解读提出了许多丰富且有价值的哲学思想,为儒学与易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 “易简”的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8-15

  • 试论《易传》的德育思想及现代启示
    1116)试论《易传》的德育思想及现代启示王 棋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摘 要:《易传》强化德育的传播力与教育功能离不开其由象而德的哲学思维以及一套取象方法。《易传》通过卦象对物象的象征与关联,论证生命的道德本性与社会律则的统一性,它把德性德育与规范德育、道德理性与道德感性的关系问题置于天人合德的天人哲学运思境域,把德性德育、理性德育提升到道德信念的高度。《易传》把德育方法、路径与原理统一起来,论证了“天人合德”的德育依据和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2期2015-03-20

  • 苏轼《苏氏易传》的文学思想
    0041)《苏氏易传》是“三苏”通力合作的结晶,是苏轼晚年总其成方才定笔的学术专著[1]。作为中国文学史及文化史上近乎全能型的大师, 较乎诗词、书画与文章,苏轼本人对其学术著作是最为重视乃至自负的。其《答苏伯固四首(三)》言:“某凡百如昨,但抚视《易(传)》《书(传)》《论语(说)》三书,即觉此身不虚过。如来书所谕,其他何足道!”[2]可见三书在其心中之地位。“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在其《答傅彬老简》中也评价说:“苏氏之道,最深于性命自得之际;其次则器足以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03-19

  • 论《易传》“生”学说的伦理意蕴及现代意义
    21116)论《易传》“生”学说的伦理意蕴及现代意义□王棋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在生命的二重性世界里,人㈦㈩宙感通的大生命指向终极之道,引导个体生命不断自我反思㈦提升。实现生命的完整性、生态的人文性、生生的超越性等,离不开科学理性㈦人文理性、生态伦理原则㈦社会道德原则的有机统一。从《易传》“生”的学说我们认识到,建设生态伦理的同时,加强社会道德伦理的建设,提高社会道德伦理的认同度,肯定㈦向往有理想、有境界追求的生活态度。以缓

    理论月刊 2015年11期2015-03-17

  • 《杨氏易传》研究现状述评
    0000]《杨氏易传》研究现状述评⊙刘 洋[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京 210000]近年来学术界已出现不少有关《杨氏易传》的研究成果,这些作品重视通过该书来剖析杨简的心学和易学观念,展示出了该领域研究的重大进展。但总体来看,学界目前对《杨氏易传》的研究还远不够充分,可供开掘的地方还有很多。杨简 《杨氏易传》 心学 易学 研究现状杨简是上承陆九渊,下启王阳明的重要心学家,他的被普遍认作心学家解易的首要作品。由于学术界近年来越发重视对杨简思想和作品的解读,与

    名作欣赏 2015年20期2015-01-28

  • 易传》政治伦理思想的理论根基阐微
    100091)《易传》是一部具有丰富政治伦理思想的著作,当代学者从多个维度对其进行了研究。中央党校教授王杰对《易传》的政治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认为《易传》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吸收了道家思想,其政治思想有浓厚的儒道结合的色彩;[1]北京大学教授陈来对帛书《易传》的政治思想进行了精辟的阐发,认为《易传》以君道为核心,提倡忧患意识,注重守谦之道,警惕“亢龙有悔”,同时主张以德治国,正确处理君臣关系等;[2]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徐松岩认为《易传》是以阴阳对立统

    运城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08-15

  • 易传》“性命”思想论
    大融合的产物,《易传》将原本《易经》中的阴阳宇宙论概念与孔孟、《中庸》的性命思想相贯通,进而建立起更加完备的天道性命思想。①徐复观、劳思光认为《易传》引入阴阳观念以言天道性命不能建立起道德的形上根据。徐氏认为,阴阳的变化“毕竟是偏于自然性质的规律性、法则性;由此而来的对人的道德的启发,只是拟议性的、间接性的作用。《易传》则把这看作有如母之生子样的生发作用,这如何可能呢?”“人真要知天命,知天,若不是出于迷信虚妄,便非在‘自立’上立基不可。”所以,孔孟、《中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4年3期2014-03-24

  • 易传》政治伦理思想特点诠释
    包括《易经》与《易传》两部分,《易经》具有浓厚的卜筮文化色彩,而《易传》在继承了《易经》卜筮文化的同时,具有非常明显的人文文化倾向,其中包括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尤其是政治伦理思想。《易传》政治伦理有别于其他著作,具有比较鲜明的特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可见,“推天道以明人事”是《易传》最别具风格的特点,人间的诸多伦理形态都来自于天道的启示,人道本于天道;阴阳之间具有等级差别,阳尊阴卑的同时,阴阳互补,两者缺一不可,可见阴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03-20

  • 《周易》考证二题
    317000)《易传子曰》考释孔子与《周易》的关系是一个古老而犹新的话题。自司马迁提出孔子“晚而喜《易》”后,[1]孔子作《易传》之说流行了近千年,“先儒更无异论”。[2]然而,欧阳修《易童子问》破天荒提出质疑,旧说遂已动摇。在近现代疑古思潮中,更出现了180°大转变,一些学者竟断言孔子与《易传》无关。比如,郭沫若就说:“《易传》中有大部分是秦时代的荀子的门徒们楚国的人所著的。著书的时期当得在秦始皇三十四年以后。”[3]冯友兰则说:“所谓《十翼》非孔子所作

    台州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10-17

  • 帛书《易传》理性精神内在架构蠡测
    吕相国帛书《易传》由六篇文章组成,按帛书先后排列顺序分别是《二三子》、《系辞》、《衷》、《要》、《缪和》、《昭力》六篇。帛书《易传》六篇自出土起就伴随着这样一个问题:六篇文字是否是一个在思想上具有同构性的作品系列?这一问题已经被多人论述,概括言之,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帛书易传五篇之间存在着种种联系,反映出其作者知识和思想观念的一致性,这可能经过一人之手整理写定。”①另一种观点认为其在“核心观念、诠释方法和具体内涵上都具有一致性”②,故而认为六篇

    中州学刊 2013年5期2013-02-01

  • 从管理学名著《第五项修炼》看《易传》哲学
    思想精髓,联系《易传》思想体系,在“真实的宇宙”、“德性原则”“生命的意义”个面向上展开比较和讨论,以深化对《易传》思想的理解。关键词:易传;系统思维;四项修炼;忠于真相;德性原则中图分类号:B270;B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82(2010)06-0085-06《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以下简称《第五项修炼》)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圣吉博士在1990年出版的代表作。该书“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过去二十五年来五本最有

    周易研究 2010年6期2010-03-22

  • “误读”与新义
    尤其《易经》与《易传》的关系上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有着突出的解释力。关键词:易经;易传;误读中图分类号:B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82(2010)05-0028—07一、“传”与“误读”中国的文本诠释学产生于战国时期。从文本诠释的内容、性质和体例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义理诠释学,一般称为“传”。另一类是语言诠释学,一般称为“训诂”或“诂训”。唐颜师古说:“传,谓解说经义者也。”(《汉书·古今人表》注)清马瑞辰说:“诂训,第就经文所言

    周易研究 2010年5期2010-01-17

  • 《老子》与《易传》损益思想的异同及意义
    思想角度考察,《易传》与《老子》有相似的一面,都重视“反”的功能和作用,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关系。但《易传》思想明显有进一步的成熟与发展。《易传》在解《损》、《益》两卦时,《彖辞》侧重上下。《象辞》侧重己人、过善,从而将《老子》、《论语》等所探讨的天人之间的损益观念,吸收融会并进一步具体化起来,更加突出修养论。随着后世学术史的演进,《易传》与《老子》的相互结合与分辨形成了新的思想和观点。[关键词]《老子》;《易传》;损益[中图分类号]B221[文献标识码]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3期2009-09-25

  • 浅议《周易》智慧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几点启示
    价值追求。尽管《易传》以阴阳之道的对立变化来揭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肯定矛盾双方的斗争与转化,但保持阴阳双方的和谐统一,形成事物最佳的和谐发展状态,却依然是其最高的价值理想和社会管理的最高价值目标。“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贞”。(《易传·彖·乾》)天道生生不息,变化日新,使万物各得其所,和谐通泰,此是利物之正道,也是平衡有序、融合有度的理想的管理体系。在《周易》之中,“和”与“中”紧密相联,“中”才能得“和”,不“中”则不“和”,“中”是实现“

    消费导刊 2009年23期2009-06-29

  • 从《易传》“神”对“阴阳”的超越看其德性领域开启的必然性
    神”。“神”在《易传》中既是一个客观的自在之物,同时又具有主体意义。从作为客观的自在之物的“神”转化为主体意义下的“神”,必须通过道德践履;而道德践履所以可能,正在于“神”的保障。这样一个双向过程正是《易传》本体论和工夫论合一的德性领域的开启过程。关键词:易传;阴阳;神;自在;道德践履中图分类号:B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82(2008)01-0008-06On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enlightenmen

    周易研究 2008年1期2008-03-28

  • 论《易传》的象数、义理合一模式与天人合一的理论架构
    摘要:《易传》是现存系统解释《周易》古经的最早典籍,对后世历代学人诠解《周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周易》古经由卦爻符号和卦爻辞组成,卦爻符号与卦爻辞之间的关系便成为后世《周易》研究的关键问题。在《易传》作者看来,《周易》的卦爻辞是由圣人“观象”而来,圣人通过“观象系辞”来揭示易道。换句话说,《周易》所阐发的义理乃以象数为基础。象数蕴含着义理,义理脱胎于象数,二者如水乳之交融而不可分。而《易传》象数与义理合一的模式是以“三才之道”为其理论架构的。开天道以

    周易研究 2008年2期2008-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