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蟹

  • 肥药双减 稻蟹双收
    文/君扬盘山县稻蟹综合种养科技特派团详细记录稻蟹生态种养模式下河蟹生长情况稻田养蟹是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将种稻与养蟹有机融合为一体,高效利用稻田水土资源,可同步实现水稻生产与河蟹养殖以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协同提高,近20 年来在辽宁省得到了快速发展。盘锦市水稻种植面积170 万亩,稻蟹综合种养面积现已发展到80 万亩,是该地区的优势特色产业。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种养技术已经严重制约盘锦市稻蟹综合种养产业健康发展

    共产党员(辽宁) 2023年24期2024-01-11

  • 不同稻蟹共作模式下寒区稻田土壤微生物的高通量测序研究
    [4,5]。全国稻蟹综合种养面积占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的4.97%,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6]。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省区之一,种植面积达400 多万公顷,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潜力巨大,稻蟹综合种养也是目前黑龙江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之一。关于寒区稻蟹综合种养目前多集中于通过机体生长、水质理化因子、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等参数来评价种植、施肥和投喂等技术层面的研究[7-11],缺乏种养系统土壤微生物评价等的基础研究[12,13],尤其对寒区不同稻蟹

    水产学杂志 2023年5期2023-11-16

  • 辽宁滨海盐碱稻区稻蟹模式评价与效益分析
    稻主要病虫草害,稻蟹有机无机专用肥减量一次性深施技术,秸秆还田协同河蟹取食杂草、水生生物、饲料等过腹还田缓释养分,最终实现氮肥减量30%左右、化学农药施用大幅度减少,已成为稻田养蟹和水稻化肥农药生态减施的经典模式[5]。尽管稻蟹生态种养模式在东北地区具有较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仍存在水稻生育期较短、积温较低、河蟹规格较小等问题[6-7]。已有研究表明,通过优化稻田水域空间结构提升稻田光温效率和通过结合稻蟹生态种养使蟹苗提前进田,能实现北方稻蟹生态种养生

    中国稻米 2023年5期2023-10-22

  • 稻蟹共生对稻田病草害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定性也遭到破坏。稻蟹共生模式是在辽宁省盘锦市发展起来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稻田种养模式。在稻田内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河蟹,形成稻蟹互惠共利的复合生态农业模式。水稻为河蟹提供脱壳生长、躲避敌害生物等行为活动的庇护场所,河蟹取食稻田杂草、害虫等动植物过腹还田,为水稻提供有机养分,河蟹在稻田内的不间断活动起到中耕松土的作用,提高了养分利用效率[2]。因此,利用稻蟹共生模式食物链、生态位和种间互惠共生理论来发挥稻田生物间的互作效应,实现对稻田病、虫、草害的控制,是一种绿色高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9期2023-10-17

  • 天津市宁河区稻蟹综合种养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及建议
    .1 优势互补,稻蟹综合种养面积逐年递增。2018年以来,随着水稻面积不断增加,为合理利用稻田空间,提升农产品综合质量和效益,宁河区大力发展稻蟹综合种养,面积逐年递增。其中2018 年2.78 万亩,2019 年 3.5 万亩,2020 年 13.1 万亩,2021 年 13.7 万亩,4 年累计发展33 万余亩。至2021 年,宁河区稻蟹综合种养户达到150 户以上,亩增加效益300 ~500元,达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稳粮增效、稻蟹双赢”的综合效果。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4期2023-08-04

  • 浅谈稻蟹种养生态养殖技术
    社会的广泛关注,稻蟹种养生态养殖技术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水稻的养殖,给许多水稻种植企业和机构带来良好的经济价值。本研究主要从稻蟹种养生态养殖技术稻田的选择要求、投蟹前期准备工作、蟹苗放养、饲养管理、日常管理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关键词:稻蟹;種养;生态养殖稻蟹种养主要是依据稻养蟹、蟹养稻、稻蟹共存的养殖方法,这种养殖方法实现了水稻和螃蟹之间的互利共生,饲养出来的水稻达到纯天然绿色的效果。稻蟹种养过程中要对池塘进行改造升级

    新农民 2023年18期2023-07-06

  • 放养密度对寒区稻-扣蟹共作模式中河蟹生长及水质的影响
    有效途径[1]。稻蟹综合种养是稻渔综合种养的重要模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2019 年在全国的应用面积为1.37×105hm2[2]。与水稻单作模式比较,稻蟹综合种养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一田两出[3]。目前对稻蟹综合种养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4]、底栖生物[5]、浮游动物[6]、稻田水质变化[7,8]、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肠道微生物和环境微生物[9]、经济和环境效应评估[10]、氯虫苯甲酰胺类农药的风险评估[11]、甲烷

    水产学杂志 2023年2期2023-05-01

  • 太仓地区稻蟹(扣蟹)共生技术示范初报
    215400)稻蟹(扣蟹)共生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该技术根据水稻的生态特征和河蟹(扣蟹)的生理习性,将传统的水稻种植与河蟹养殖有机结合,不仅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河蟹的粪便等代谢物为水稻生长提供肥料,水稻生产中的害虫为河蟹生长提供动物性饲料),还充分利用了稻田空间,使稻田生态系统从结构和功能上都能得到合理利用,达到了稻蟹互利共生的目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同时,太仓市浮桥镇濒临长江,有着扣蟹养殖传统优势,培育的优质扣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2期2023-04-14

  • 基于稻蟹综合种养的半干旱区水田水分管理模式对比研究
    在北方水稻种植区稻蟹共生田的面积在逐年增加[1]。稻田综合种养[2-7]是一种传统的将植物种植和动物养殖相结合的复合系统[8],在同一块稻田同一个生长季节里,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河蟹的一种生产方式[9]。该种植模式充分利用稻蟹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利用河蟹在稻田觅食活动,翻动土壤,破坏水草幼苗,灭杀害虫幼体,减少农药和除草剂使用[10];同时,稻蟹共生[11,12]可以改善稻田水生态环境、增加土壤有效养分、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对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种植结构、增加

    农业与技术 2023年4期2023-03-08

  • 稻蟹生态种养模式水稻栽植方式筛选研究
    宁省盘锦市进行了稻蟹种养研究[6]。经过多年研究,稻蟹种养技术通过减肥减药综合措施降低了稻田的农药污染,促进了稻蟹种养的快速发展,目前稻蟹种养模式面积已占辽宁省水稻种植面积的10%[7]。稻蟹种养具有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稻蟹共生等生态作用[6],促进了土壤中有效物质的利用率[8-9],提高了稻米品质[10-12]。随着水稻全程机械化的普及和农村务农人员的匮乏,“盘山模式”中的环沟、大垄双行栽插水稻模式[13-14]已成为机械化操作推广应用的瓶颈。为解决稻蟹

    中国稻米 2023年1期2023-02-08

  • 不同稻蟹共作模式下的氮磷平衡及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作模式日趋成熟,稻蟹[2]、稻虾[3]等共作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使得稻蟹/虾养殖系统的潜在时空价值和营养结构得到充分利用,为农户带来水稻和水产品的双丰收[4]。这种稻渔共作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有着高效的资源利用,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因而备受农户喜爱。相关研究表明,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生产上能够提高田间土壤养分[5],增加氮磷含量,促进水稻生长;相对水稻单作,稻渔共作能有效减少60%以上农药和20%以上化肥的使用,减少环境的污染[6],丰富田间生物多样性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1-19

  • 不同稻蟹生产模式对稻蟹产量的影响
    。目前河蟹是我国稻蟹养殖中利用率最高的蟹品种之一,和水稻一起种植可以为稻田除虫、除草、松土,同时河蟹的排泄物可以为稻田提供肥料[4];稻田的环境可以为河蟹提供营养丰富、含氧量高、阴凉避暑的生长环境,通过采用这种种养相结合的模式实现稻蟹的高效生产[5];目前关于稻蟹生产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还较少,所以本研究通过采用常规稻蟹、有机稻蟹和单作水稻这3 种模式,研究不同的稻蟹生产模式对稻蟹产量的影响,旨在为稻蟹生产提供合理的生产模式作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江西水产科技 2022年6期2023-01-16

  • 不同中华绒螯蟹放养密度对稻蟹综合种养生产性能的影响
    鱼、稻鳖、稻虾、稻蟹等典型的模式;稻蟹综合种养模式作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之一,是将水稻种植和中华绒螯蟹养殖结合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是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引入中华绒螯蟹形成的稻蟹共生生态系统[1]。据统计我国稻蟹综合种养的应用面积为1.37×105hm2,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地区[2]。该模式能充分的利用稻田资源,但是对于这种稻蟹共生生态系统,如何做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广大养殖户极为关注的问题。有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合理的养殖密度可以提高生产性能,本研究就对稻

    江西水产科技 2022年6期2023-01-16

  • 稻蟹共生系统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养蟹为主[3]。稻蟹种养在温度相对冷凉的东北地区及宁夏黄河罐区发展较快,尤其是以辽宁盘锦为主要代表,形成了稻蟹双赢的“盘山模式”[2],带动了我国北方地区稻蟹种养新技术的发展。2018年辽宁省稻蟹种养面积全国排名第一[2]。稻蟹综合种养是以水稻生产为主体,同时适量放养中华绒螯蟹(河蟹),达到一田两用,一田两收的效果。稻渔综合种养可以改善稻田土壤的理化性状,延长水稻生育期,增加生物量[4-6]。土壤微生物是物质循环的调节者,在土壤有机物的分解和养分循环中起重

    黑龙江水产 2022年5期2022-10-22

  • 稻蟹共生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排效果[16]。稻蟹共生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典型综合种养模式,占我国稻田综合种养面积的5.94%[11]。然而,目前关于稻蟹共生系统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还较少。因此,本研究选择我国东北地区典型的稻蟹共生模式,以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实验基地为依托,设置持续淹水水稻单作、晒田水稻单作和稻蟹共生3种模式,开展不同稻田生态系统下N2O 和CH4排放特征研究,对比分析稻蟹共生与不同水分管理措施水稻单作系统之间的温室气体排放差异性特征及关键环境因子,以期为阐明稻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2年5期2022-09-25

  • 稻蟹共作田不同生育期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分析
    [6-12],对稻蟹共作田根际细菌群落在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变化规律知之甚少。为此,作者设计了本试验,以期为水稻不同生育期专用菌剂开发奠定理论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方法以粳稻品种越光为试验材料,试验地点设在辽宁省东港市北井子镇盖家坝农场,试验稻田面积700 m2。水稻于2020 年5 月10 日进行移栽,栽插规格30 cm×15 cm。于3 月份和7 月份施用日照益康有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海藻生物有机肥,用量均为1.35 kg/hm2。4 月

    中国稻米 2022年4期2022-07-28

  • 湖南益阳市大通湖区大闸蟹苗就地培育成功
    发展了池塘养蟹和稻蟹套养。到年底全区共发展大闸蟹养殖6 100亩,其中池塘养蟹3 600亩、稻蟹套养2 500亩,总产量达37万千克,实现产值1亿元。但在此之前所有大闸蟹苗都要从上海、江苏等地引进,不但成本较高,而且由于长途运输,对蟹苗的成活率带来了极大影响。为此,去年11月,大通湖区与上海海洋大学开展深度合作,决定就地培育大闸蟹苗。通过技术攻关,不仅顺利完成了大闸蟹的配种繁殖,更重要的是解决了蟹苗安全过冬的技术难题。在区省级稻蟹特色产业园里,100亩蟹苗

    科学养鱼 2021年3期2021-12-24

  • 稻蟹模式下水层深度、追肥量、放蟹密度及饲料投喂量最优组合试验研究
    ,闫新房,2,3稻蟹模式下水层深度、追肥量、放蟹密度及饲料投喂量最优组合试验研究曲兆凯1,田军仓1,2,3*,闫新房1,2,3(1.宁夏大学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银川 750021;2.宁夏节水灌溉与水资源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银川 750021;3.旱区现代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银川 750021)【】解决宁夏贺兰县稻蟹模式下水肥利用率不高,放蟹密度、饲料投喂量不明确等问题。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水层深度(5、8、11 cm)、

    灌溉排水学报 2021年11期2021-12-16

  • 兴安盟稻蟹综合种养技术
    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稻蟹综合种养的生产实践,介绍了扣蟹暂养和稻商品蟹育肥、稻蟹综合种养等技术措施,并指出兴安盟稻渔综合种养应选择辽蟹。稻蟹综合种养技术既不是简单的“稻田养蟹”,也不是“蟹池种稻”,而是建立起水稻种植与河蟹养殖有机结合的多元生态系统。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在推广稻蟹综合种养技术时,不仅注重“一水两用、一地双收”,更从稻蟹共生理论出发,不断探索高质量水稻和高品质商品蟹的生产,在我国北方高寒地区逐渐摸索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稻渔综

    中国水产 2021年4期2021-12-08

  • 中国稻蟹养殖的发展近况与存在的问题
    产量最大的国家。稻蟹养殖是属于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一种创新与探索。稻蟹养殖是对稻田进行一定改造并辅以基础设施和人工管理,既进行水稻种植又进行蟹种养殖的综合种养技术。该文从稻蟹养殖的现状、生态影响和存在的问题等角度出发,为稻蟹养殖技术的完善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1 稻蟹养殖的兴起与现状20 世纪80 年代,我国的水产品种类少,产量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稻田养殖作为解决办法之一,开始在全国各地兴起,当时主要是养殖鱼类。而现在,稻田养殖方兴未艾,而养殖模

    水产养殖 2021年3期2021-12-07

  • 稻蟹共生,水田成为“聚宝盆”
    水稻田松土施肥,稻蟹共生,相互给养,每667平方米稻蟹至少增收5000元以上……”在益阳市大通湖区千山红镇湖南宏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湖南省稻蟹特色产业园,公司董事长熊姣军如是告诉笔者。大通湖区具有良好的农业基础,且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优势明显,土壤无铅、镉等重金属污染,非常适合发展优质稻产业。2011年,熊姣军怀揣着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愿望,毅然放弃了城市优越的工作与生活,回到益阳市大通湖区千山红镇,成立了以研发、生产、销售生物有机肥和测土

    湖南农业 2021年9期2021-11-30

  • 稻蟹共作对稻田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124010)稻蟹共作是一种立体种养生态农业模式,其有效地将水稻生产和水产养殖结合在一起[1]。 目前,苗微等[2]和王勃然等[3]分别综述了稻蟹共作对田间生态环境和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进展,其中都涉及到了田间生物多样性。 同时大部分研究认为,稻蟹共作能丰富田间生物多样性[4-5]。稻蟹共作下的稻田有一个完整的生物链, 目前稻蟹共作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生物上, 对多种生物考虑较少。 本文总结稻蟹共作对稻田生物的影响,旨在进一步增强生物多样性,协调稻

    北方水稻 2021年5期2021-11-23

  • 伊通满族自治县稻蟹种养产业发展现状探析
    伊通满族自治县稻蟹种养产业优势1.1 地理气候优势伊通满族自治县地处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地处北纬43°世界黄金水稻带。属于北温带季风性气候区,四季温差较大,无霜期140 天左右。5-9 月份太阳总辐射量64 911 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为632.3 毫米,满足优质稻米发育期高温、成熟期低温的气候需要,是东北水稻最佳的生产区域。1.2 水土资源优势伊通满族自治县境内有三大水系派生出152 条支流,伊通县处于伊通河上游,水量充沛、水质清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9期2021-11-22

  • 稻蟹生态种养产出量及经济效益试验研究
    曾文晓摘要:稻蟹种养是一种能够丰富土壤多样性,提升土壤微生态的一种复合系统,不仅有利于生态环保,还有利于提升产量,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对于提升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都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现代农业经济中广受好评,以下将针对其种植技术和产量等展开分析,并评价其经济效益。关键词:稻蟹;生态种养;产出量;经济效益引言:稻蟹种养的模式下,经济效益能够得到大幅提升,应用这种种植模式,对于环境的保护力度也得到了提升,促进了可持续发展。通过这样的种植模式对于土壤肥力的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8期2021-11-14

  • 生态农业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助力①——以稻蟹共生和葡萄草鸡模式为例
    然选择。本文分析稻蟹共生和葡萄草鸡种养模式,主要以安徽“夹沟香稻”和湖南“山地葡萄”+“草鸡”为例,分别探讨实施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建议。稻蟹共生模式是利用稻蟹互利共生原理而进行的一项系统养殖工程,是在稳定水稻生产的基础上,利用稻田适度开展蟹类养殖,能够提高稻田综合产出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山地葡萄+草鸡”的种养结合模式,是指在单独种植葡萄的土地上增加草鸡饲养,不仅能够调整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还相应地强化了生态

    热带农业工程 2021年4期2021-10-20

  • 稻蟹共作对水稻土性质的影响
    34)0 引 言稻蟹共作以水稻为主体,利用河蟹的生活习性和稻田独特的空间环境和水体资源[1],有效地将水稻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结合起来进行科学管理[2],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我国稻蟹共作已发展近40年,稻蟹种养面积约为1.967×105hm2,占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的4.97%,而产量为4.27×104t,占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量的1.83%[3]。稻蟹共作不但可以生产出消费者喜食的河蟹,还可以改善稻田土壤的理化性状,延长水稻生育期,增加生物量[4-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10-18

  • 东北稻区有机和稻蟹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0%以上[6]。稻蟹复合生态模式在东北地区颇具典型性,仅辽宁省稻蟹种养面积已经发展到80 000~100 000 hm2[7]。另一方面,我国有机水稻的生产面积已达到3.4万 hm2左右, 每年可产稻谷20万~22万 t。尤其在东北的大型农场中,有机水稻种植面积已占据很大的比例[11]。国内围绕稻田经济效益评价开展的研究并不少见,尤其是针对复合生态系统[9~13]、有机水稻种植模式[3, 14]、科学施肥[5,15~18]、新型肥料研发[19]等。但是这些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8期2021-10-14

  • 辽宁滨海稻区稻蟹种养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
    126.com)稻蟹种养在辽宁省滨海盐碱稻区水稻生产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年推广面积6~8万hm2,面积较大的有盘锦市、营口市、丹东市等3个地级市,东部山区抚顺市和本溪市部分地区近些年也引入该模式,中部稻区的沈阳市、鞍山市和铁岭市也有一定的面积。其中,盘锦市面积最大,占全省稻蟹种养稻田面积的65%,产出的优质河蟹和蟹田米在国内外市场上极为畅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绿色农业发展的需要及科技进步都为稻田综合种养提供了有力支撑,稻蟹

    中国稻米 2021年5期2021-10-09

  • 稻蟹共作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影响
    果与分析2.1 稻蟹共作对水田生态系统生产功能价值的影响本试验养蟹区与对照区的种植面积各为225 m2,养蟹区水稻产量为7 120 kg/hm2, 对照区水稻产量为6 970 kg/hm2,河蟹产量为334 kg/hm2。 秸秆的产量根据水稻与稻草产量比1.0~1.2,取平均值1.1 计算,养蟹区秸秆产量为6 473 kg/hm2,对照区秸秆产量为6 336 kg/hm2。 根据2008 年水稻1 930 元/t、秸秆60 元/t 和河 蟹24 元/kg

    北方水稻 2021年3期2021-07-02

  • 稻蟹生态种养模式优质食味粳稻的稻米营养品质分析*
    强, 孙富余**稻蟹生态种养模式优质食味粳稻的稻米营养品质分析*马 亮1, 李跃东1, 田春晖2, 张 悦1, 张 睿1, 董立强1, 孙富余2**(1. 辽宁省水稻研究所 沈阳 110101; 2.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沈阳 110161)本研究选用优质食味粳稻品种‘辽粳433’和‘五优稻4号’(稻花香2号)为材料, 设置了稻蟹生态种养(ecological rice-crab, ERC)和水稻单植(rice monoculture, RM)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1年4期2021-04-15

  • 利辛县“四动举措”促进稻蟹共作领跑特色产业
    举措”创新探索“稻蟹共作”新模式,既保住“米袋子”,又鼓起“钱袋子”,实现“一水两用、一稻双蟹、一田三收、一举多赢”。目前,已建成2000亩蟹苗孵化基地,辐射推广种养面积1.1万亩,示范带动贫困户210户518人创收,实现人均增收3500元。一、政策推动,促进特色产业高效发展。2020年,该县出台《利辛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利政秘〔2020〕4号)、《利辛县2020年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利政办〔2020〕9号),制定沿茨淮新河、西淝河流

    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15期2020-12-20

  • 天津市稻蟹混养面积今年增至30万亩
    津市发展30万亩稻蟹、稻虾、稻鱼等立体综合种养混养,财政每亩补贴200元,按照每亩增收500元估算,30万亩小站稻蟹(鱼虾)混养可以增收1.5亿元。稻蟹(鱼虾)混养是一种绿色生态生产方式,通过在稻田养殖螃蟹(鱼虾)水产苗种,可以肥沃稻田土壤,促进水稻生长;与此同时,稻田中的幼虫等又为螃蟹(鱼虾)等提供了绿色饲料,生产绿色水产品,一举两得。为确保螃蟹(鱼虾)健康生长,这种稻田不打农药,可使小站稻米更加安全优质,优质优价。近年来,宁河区、宝坻区很多稻农都在积极

    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11期2020-12-19

  • 辽宁省本溪市开展推进稻蟹综合种养工作
    来本溪市桓仁县就稻蟹种养推进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组首先听取了桓仁县农业综合发展服务中心2020年桓仁县开展稻蟹综合种养试点工作情况汇报,汇报指出,桓仁县人民政府为推进稻蟹综合种养试点工作,在资金特别紧张的情况下,安排70万元专项资金,为养殖户做防逃工程,免费供养饲料,极大地调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2020年桓仁县在省级下达1000亩稻蟹综合种养的基础上,扩大到1200亩。随后,检查组到雅河乡雅河村、桓仁镇刘家沟村稻蟹综合种养实验基地现场检查,通过与养殖户现场交

    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16期2020-12-18

  • 盘锦地区稻蟹种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1.1 发展现状稻蟹种养是推动盘锦市养殖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盘锦市稻蟹综合种养目前已取得了巨大突破,许多技术为国内首创,使盘锦成为我国优质河蟹苗种的基地。最大的稻蟹养殖基地,支撑了天下第一河蟹市场,成为我国北方河蟹的交易中心。到2018 年底, 盘锦市稻蟹种养面积约3.87 万hm2,占全市水稻播种面积的37%,其中成蟹养殖面积约1.87 万hm2,扣蟹养殖面积2 万hm2;稻田蟹产量2 360 万kg,实现产值8.1 亿元;稻蟹种养水稻产量34.8

    北方水稻 2020年3期2020-12-11

  • 黄河三角洲重度盐碱地稻蟹生态种养模式研究及效益分析
    257000)稻蟹生态种养模式,将水产与水稻种植有机结合,是一种一水两用、互利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1]。利用稻田及环沟的浅水环境进行中华绒螯蟹养殖,既能保证水稻的种植面积,又能发展水产养殖[2];既实现了水稻与水产的效益,又能减少对有机肥料和农药的依赖性。这种聚焦优化利用生态农业系统的循环内生作用,可通过生态反哺的形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3]。在稻蟹共生模式下,蟹可以有效除去红线虫、白线虫、稻水象甲等地下害虫,还可除幼草、疏松土壤增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7期2020-08-31

  • 稻蟹共生种养模式的探索
    朱婷摘要:稻蟹共生种养模式是一项以水稻为基础,运用田蟹的生活习惯,将合适数量的田蟹投入到稻田里饲养,明显提高经济价值及生态效益的新型种养方式。本文以稻蟹共生种养实验为基础,寻找制约产业发展的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关键词:稻蟹共生种养;效益分析;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00630008稻蟹共生种养模式是将水稻种植与田蟹养殖有机融合起来的方式[1],稻田给予田蟹空间和水环境,而田蟹在为其除虫除草的同时,

    农业与技术 2020年12期2020-07-04

  • 辽粳401 稻蟹生态种养模式产量和品质构成因素分析
    110161)稻蟹种养是一种典型的水稻和水产相结合的农业模式,在我国北方已有40 多年的历史[1]。 稻蟹种养面积不断扩大, 辽宁省盘山县经过多年的稻蟹种养实践已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盘山模式”[2]。 稻蟹种养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保护生态环境[3-5],在水稻的生育期可以为螃蟹活动提供场所,同时螃蟹活动可以灭杀害虫幼体,减少农药的使用[6],螃蟹的排泄物又可以为水稻生长提供营养物质, 是一个水稻和螃蟹互惠互利的生态模式。辽粳401 是辽宁省近年来育成

    北方水稻 2020年3期2020-06-23

  • 泰来县稻田培育扣蟹模式示范研究
    色产业,重点发展稻蟹共作模式,推动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泰来县水产养殖向高产、高效、优质方向发展。2019年黑龙江省泰来县水产总站选择泰来县月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泰来农场的稻田综合种养基地作为泰来县稻蟹综合种养示范區,开展稻田培育扣蟹模式示范,亩产扣蟹55kg,亩利润967元,达到了预期目标。1 示范区基本情况示范区地点位于泰来县两棵农场二队,距离县城30公里,交通便利。示范园区内有水稻种植面积200亩,暂养池两处,30kva独立变压器一台,高压线路2公里

    黑龙江水产 2020年2期2020-05-26

  • 水稻—扣蟹共作模式与扣蟹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对比试验
    环境条件,其中“稻蟹共作”是根据稻蟹互利共生的原理发展形成的一种生态型种养技术。扣蟹是指是由蟹苗(大眼幼体)培育而成的性未成熟的一龄幼蟹,是成蟹养殖的苗种来源,扣蟹常见的养殖方式包括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稻蟹共作”)等。该研究通过对水稻—扣蟹共作和扣蟹传统池塘养殖两种模式进行比较,对两种模式下水产品生长、产量、产值和效益进行差异性分析,旨在为该种养模式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和试验池准备试验地点位于无锡市锡山区。该试验选取2个水

    水产养殖 2019年11期2019-11-14

  • 稻蟹共作模式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沙410128)稻蟹共生技术是一项以水稻为主体,利用河蟹的生活习性,在水稻田中投放适量的河蟹饲养,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得到显著提升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1]。水稻为河蟹提供空间和水体环境,而河蟹帮助水稻中耕松土,还为水稻除虫除草[2]。这一共作模式有效地将水稻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物质循环和能量守恒原理将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联系起来,最后为农户带来水稻和河蟹双丰收[3]。随着稻蟹共作模式这种新型稻田种养技术的兴起,凭借其产生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近

    作物研究 2019年5期2019-09-12

  • 稻蟹共作与常规稻田蜘蛛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王井士, 桑海旭稻蟹共作与常规稻田蜘蛛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马晓慧, 车喜庆, 王井士, 桑海旭**(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 盘锦 124010)稻蟹共作是一种新型的稻田生态种养殖技术, 对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稻田蜘蛛的研究仅限于常规稻田, 而关于稻蟹共作系统蜘蛛方面的研究尚少见报道。本试验旨在研究稻蟹共作田与常规稻田中蜘蛛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特点, 探索稻蟹共作田蜘蛛的发生特点, 为进一步研究稻蟹共作系统生物多样性特征奠定基础。试验采用吸虫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年8期2019-08-06

  • 稻蟹生态种养对水稻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110034)稻蟹生态种养模式以水稻生产为主体,同时适量放养蟹。稻渔共作可改善稻田土壤的理化性状,延长水稻生育期,增加生物量[1-3]。稻蟹生态种养模式经济效益显著,稻田生态环境条件亦有所改善。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表征[4-8]。水稻根际微生物具有丰富的多样性[9-13],具有良好的促生作用[13-15]。稻蟹种养生产模式中河蟹养殖及相关农事操作引起水稻根际微生态变化,势必引起微生物区系改变。本文研究了稻蟹生态种养对水稻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可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07-04

  • 盘锦稻区稻蟹共养对优势杂草的防控作用研究
    技术相结合,形成稻蟹共养模式,不仅能增加稻农的经济收入,同时由于河蟹养殖对水质等环境要素较高的要求,客观上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提升稻田生物多样性程度,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稻蟹共养田中杂草的发生及变化情况鲜有报道,本文对稻蟹田中几种本地优势杂草密度变化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考察稻蟹共养对杂草的防控作用,以期为水稻无公害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试验于2018年在辽宁省盘锦市进行,试验区设在唐家镇、胡家镇、二界沟3处具有代表性的稻区,分

    北方水稻 2019年1期2019-02-20

  • 稻蟹共生系统的功能及发展策略 ——以夹沟香糯生态种植为例
    京211100)稻蟹共生系统的种养模式是绿色农业生态经济模式的一种,这种生态种养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减少了对有机肥料和农药的依赖性,聚焦优化利用生态农业系统的循环内生作用,通过生态反哺的形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1]。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水稻种植产业的发展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稻种植历史源远流长,水稻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地革新[2]。从宏观层次看,我国稻作技术的演变主要呈现出稳定的保守革新模式。随着近几年生态可持续、绿色农业的不断推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1期2019-01-15

  • 家庭农场“虾蟹横行”增产增收
    017年开始尝试稻蟹共养。”吴慧说,螃蟹在每年9月底成熟,中秋节前后批量上市。自从采用稻蟹共养,效益明显高了很多。“前年螃蟹亩产75公斤左右,去年达到110公斤。”他说,关键是稻蟹综合种养可以实现互补,水稻为蟹提供遮阴栖息的地方,蟹的排泄物可以为水稻提供养分,从而确保生态有机。稻蟹共养成功后,吴慧又在2018年开始尝试稻虾共养。他按去年收益算了一笔账:稻谷的亩产量达到400公斤,一公斤大米价格在6元左右;三四月份小龙虾还没成熟上市前,可以先卖小龙虾苗,价格

    农民文摘 2019年9期2019-01-14

  • 稻蟹综合种养模式化肥农药生态减施技术应用*
    显著改善。但是,稻蟹种养是寓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于一体的综合种养模式,涉及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等多学科的交叉,由于各行业间相互协调不够,如渔业与水利的矛盾,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矛盾等,其中水稻种植和河蟹养殖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关键技术有待解决.传统养蟹稻田水稻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1.适宜稻蟹种养的水稻优质高产多抗养分高效利用的品种不多,更无专门品种选育。2.生物防治、农艺管控、理化诱控、水肥管理、生态调控等手段利用不够。3.对养蟹安全的水稻施肥技术及水稻病虫草害

    农业经济 2019年1期2019-01-09

  • 湖北汉川:“稻蟹共生”直通式气象服务获养殖户称赞
    产养殖业,探索“稻蟹共生”养殖新模式,汉川市气象局主动与南河古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里潭乡稻蟹养殖大户联系签订服务协议,开展先行先试,于去年7月安装了稻蟹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实时实地开展气象观测和数据共享,提供个性化、直通式、智慧型水产气象服务。据初步统计,2019年近一年来,气象局共制作稻蟹专题气象服务产品10期,通过QQ、微信平台及公司自主平台及时发布气象信息50余条,邀请有关专家授课两次,开展宣传咨询服务3次,受到了相关乡镇场领导、螃蟹养殖户和营运商

    水产养殖 2019年12期2019-01-06

  • 稻蟹生态种养技术
    的水质条件,发展稻蟹生态种养,既能生产出优质生态水稻,又可保证河蟹的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种养双赢,是发展优质高效、生态节约和质量安全的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一、稻田改造与建设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保水性强、周边环境较为安静的稻田,将选好的稻田进行改造,在稻田四周底部开挖环沟,要求沟宽1.5~2.5m,沟深0.6~1m,便于施肥、撒药和捕捞;要设置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对角设置;进水口要设置有过滤装置,防止鱼卵、小杂鱼、青蛙等敌害生物和杂物进入,排水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12期2019-01-06

  • 盘锦大米抱团推进标准化进程
    认优质品种、推广稻蟹模式、降低化肥农药施用、筹建有机肥厂、建设追溯体系、发展精深加工,积极探讨大米产业发展趋势,推进盘锦大米迈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新阶段。据了解,盘锦大米产业联盟先后多次组织参加稻蟹优质品种品鉴会和推介会,目前已确定试种10个优质水稻品种,种植亩数8.22万亩。同时,联盟与域外水稻种子公司进行洽谈合作,根据试种情况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满足中高端市场需求。近年来,盘锦大米产业加快生态品牌建设,还通过大力推广标准化种植、建立健全检验检测

    食品安全导刊 2019年21期2019-01-05

  • 蟹塘边的“微党课”
    进1000多亩的稻蟹养殖项目,农户获得土地租金收入100多万元,村里增加收入24万元……”1月10日,淮安市淮安区复兴镇田桥村党总支书记袁志尧把固定党日的会场搬到了村里的蟹塘堤上,给全体党员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微党课”。2017年初,因集体经济薄弱,该村被列为软弱后进党组织进行整顿。为了摘掉后进帽子,村里召开了党群议事会,请党员群众建言献策。“现在村里不少人外出,很多地还闲着。我有一个亲戚在兴化那边做稻蟹养殖,搞得很不错。”老党员张克洪一席话引来了热议:田

    党的生活(江苏) 2018年3期2018-11-23

  • 河蟹新品种养殖模式完整形成
    培育、苗种培育、稻蟹综合种养技术上,围绕稻田种植、扣蟹养殖、成蟹养殖、虾蟹养殖、安全越冬等环节开发一系列配套技术,形成了完整的养殖模式。”李晓东说。9月8日,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第四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辽宁盘锦召开,活动期间还同步举办了2018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院士专家论坛。本次论坛由国家河蟹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沈阳农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共同主办。论坛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分别围绕利用循环水零排放养蟹、养殖过程中青苔的消除、稻田

    今日农业 2018年18期2018-10-20

  • 稻蟹复合模式不同区位浮游生物多样性分析
    092)近年来,稻蟹种养结合作为一种渔农复合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模式基于稻蟹互利的生态作用原理,即中华绒螯蟹为稻田除草、灭虫、疏土及增肥,稻田为蟹提供水资源,以及杂草、小型水生动植物、昆虫与其他物质、能源[1-4]。目前,关于稻蟹复合模式的研究多集中在蟹稻种养技术上,对于稻蟹复合模式浮游生物的研究较少。王昂研究了精养蟹稻田、普通养蟹稻田、种稻不养蟹田3种模式下水稻不同生长期浮游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1];李岩研究了稻蟹共生稻田、常规稻田模式下水稻不同生长期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12期2018-07-18

  • 稻蟹生态种养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技术要点
    养方法,为了保证稻蟹生态养殖取得成功,必须要注重采用生产技术,并且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才能够真正的实现稻蟹生态种养生产技术的集成与示范。1 稻蟹生态种养殖技术要点分析一是要进行科学的选址。优质的稻蟹示范区应该选择优质的稻蟹品种,才能够保证产量,通过选用优良品种为高产达效奠定良好的基础。一定要保证水质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这就需要对水稻进行水肥控制和防治水稻的病虫害发生,最终才能够达到稻蟹共同生长,而不会因为水稻的病虫害影响其质量,所以在选择地址时,尽量选择一些

    吉林农业 2018年15期2018-01-18

  • 稻蟹立体种养项目分析
    301800)稻蟹立体种养项目分析陈士良(宝坻区南仁垺兽医站,天津 301800)稻田养蟹是一种高效立体生态农业,是根据盘锦水稻生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与河蟹的生活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立体种养模式。本文根据本地稻田养蟹的基本情况,做出详细的项目分析。稻蟹;立体种养;项目分析1 项目对推动农业发展的意义近年来,通过各地的实践,一大批以特种经济品种为主导,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开发,产业化经营为特征的稻田种养模式不断涌现,并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以及种稻农民的积极响应。

    兽医导刊 2016年2期2016-04-06

  • 稻蟹共生应用技术研究
    展的方向[1]。稻蟹共生技术则是目前在北方水稻种植中广为推行的一项生态、高效农业的集成技术。稻田养蟹体系利用稻蟹共生,使能量和物质向有利于水稻、河蟹的方向流动,使稻蟹共生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和能量进行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增加收入和合理利用资源[2]。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地区有约4 133.3 hm2的水稻种植面积,具有进行稻蟹共生技术的条件,笔者于2012~2013年对稻蟹共生进行了田间试验,以期为稻蟹共生技术在该地区的推广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18期2014-08-15

  • 沿黄稻区稻蟹立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试验
    906)沿黄稻区稻蟹立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试验刘善勇1,徐兴学1*,丁风霞2(1.山东省滨州市农业局,山东滨州 256600;2.无棣县柳堡镇政府,山东无棣 251906)通过单独种植水稻与稻蟹立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对比试验,研究两者经济效益、收获后土壤理化性状及有益菌群状况、稻米品质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稻蟹立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比单独种植水稻经济效益高;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有益菌群的数量;稻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水稻;蟹;立体复合生态种养;沿黄稻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7期2014-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