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齐

  •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与“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克罗齐对柯林武德的影响
    姚汉昌克罗齐(Benedetto Croce, 1866—1952)和柯林武德(Robin George Collingwood, 1889—1943)都是著名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两人在历史哲学领域均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克罗齐的“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与柯林武德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经典命题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历史哲学方面,克罗齐和柯林武德都强调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不同以及思想在历史学中的重要性,他们的历史观念是19 世纪以来观念论者反对实证主义

    学术研究 2023年10期2023-12-18

  • 比较文学两份经典文献的误读与正解
    份经典文献——克罗齐的《比较文学》和韦勒克的《比较文学的危机》——被认为是击中了法国学派的要害,开创了学科发展新局面。实际上,上述文献体现出的中心思想是神学——形而上学对实证主义哲学的敌意,体现出二者似乎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上述文献实际上是站在欧洲传统思想的立场上彻底否定法国学派的思想合法性,彻底否定法国学派的文学研究实践。可以说,我们通常理解的比较文学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可能实质上是两个学科: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关键词:克罗齐 韦勒克 《比较文学》 《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1期2023-06-07

  • “心灵赋形”与“挤葡萄汁” ——对“杜威—克罗齐之争”的回顾与反思
    哲学家,杜威与克罗齐的“错位”交流曾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自1934 年杜威出版《艺术即经验》到1952 年克罗齐发表《杜威的美学与认知理论》,二人的“错位”交流持续了整整18 年。这一方面与二人的相互误解有关,一方面也归咎于杜威拒绝对话的态度。因此这场争论与其说是交流,实际更像是相互攻讦。二人的交流始于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中对克罗齐美学的评价。在“对哲学的挑战”一章中,杜威将克罗齐看作“用哲学支配美学”的代表。杜威表示,克罗齐之所以将“直觉”这个“整个思想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11-22

  • 克罗齐表现主义美学的符号论解读 ——从“语言学与美学的统一”谈起
    433)本文从克罗齐“语言学与美学的统一”的论断出发,试图从三个方面证明:克罗齐已经自觉地运用符号思维建构自己的美学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一,通过改造“直观”概念,克罗齐将人类的先天认识能力视作一种符号能力,人只能以符号化的思维认知世界,而这一认识过程本身就是表现,表现就是符号。第二,克罗齐通过对“情感”的四次理论修正,最终将艺术定义为一种融化了情感的意象符号,悬置了意象符号所指涉的客观世界。他用情感将理论与实践、当下与历史有机统一,描绘出人类精神通过符号不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2-11-21

  • 再谈“文学性”
    临的问题。参照克罗齐美学的理论逻辑,艺术与概念、经济、道德的不同,促使我们需要首先对艺术作一个界定,让艺术成为艺术;但相异不是相斥,艺术与其他三者的区别不会成为艺术拒斥他者的理由。而同样隶属于“艺术”范畴的“文学”其实亦如此。它既不是“技巧”,亦不是“政治”,“如何维护作家精神独立”才是“更为迫切的问题”。而这,并不必然将导向拒斥他者的封闭性结果。关键字:文学性;主体精神;直觉;表现;传达关于“文學性”,当下最为基本的观点似乎都源于世纪之初学界普遍对于19

    当代文坛 2022年4期2022-07-06

  • 朱光潜与克罗齐思维特点比较 ——基于“艺术即直觉”的讨论
    在探讨朱光潜与克罗齐关系时,认为朱光潜对克罗齐思想存在一定的误读。国外如20 世纪七十年代意大利学者沙巴蒂尼曾指出,朱光潜在写《文艺心理学》由于知识的片面导致“误读”,在1936年翻译克罗齐《美学原理》后对克罗齐认识加深使得朱光潜“自觉地摈弃了克罗齐的某些基本命题”[1]。国内学者王攸欣在《选择·接受与疏离》中指出,朱光潜对克罗齐思想产生误读大致可以总结为三点原因:一是朱光潜只选择接受对其有用合理的克罗齐思想,以此作为自身理论的基础,本身就不够客观;二是克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03-17

  • 转义理论视域下的克罗齐历史哲学
    家海登·怀特对克罗齐的思想有一段复杂的接受史。20世纪60至70年代,怀特曾赴意大利留学,并经常拜访克罗齐的弟子卡罗尔·安东尼(Carlo Antoni),对克罗齐的哲学思想不乏赞美之词。1963年,怀特曾发表《克罗齐永恒联系的历史观念》,他强调克罗齐历史观的核心在于,人类历史活动的复杂性不能以任何一套意识形态模式去框定,也无法为未来创造一个乌托邦蓝图,人只能在自己的活动中创造历史本身[1]。不过此时,怀特对克罗齐思想的阐发仍集中于后期历史哲学著作,对其美

    文化学刊 2021年12期2021-03-07

  • 克罗齐“哲学是历史学的方法论”
    王 利 红克罗齐在其自传《自我评论》中谈到如何阅读经典作家的著作并获取其智慧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智慧靠单纯阅读他们的著作并不能获取,只有在生活的激励下,在自身重复他们的思想脉络时才能获得。”①克罗齐:《自我评论》,第22 页,第110 页。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我们对克罗齐史学理论的研究。一、艺术与历史:艺术普遍概念下的历史毫无疑问,当克罗齐提出“哲学是历史学的方法论”这一命题的时候,他所说的哲学和历史学,都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哲学和历史学。因此,必

    历史教学问题 2020年6期2021-01-19

  • 独立性和依存性:克罗齐艺术与道德关系思想重释*
    150080)克罗齐的艺术与道德关系思想不仅对康德以来的艺术自律观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理论分析,而且为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奠定了坚实的美学基础。他立足于自己的精神哲学体系的框架强调艺术活动与道德活动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灵活动,艺术独立于道德,同时艺术与道德互为前提、彼此依存,在人性的基础上实现了艺术的独立性与艺术家的道德责任的统一。一克罗齐建立了自己的精神哲学体系并以此为前提阐述了艺术活动与道德活动。克罗齐受到了黑格尔的绝对的、普遍的精神是世界万物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12-30

  • 从纯诗意象到文学意象的演进 ——论克罗齐的意象观
    姜智慧克罗齐在《美学》的开篇就谈到:“人类的知识总是分为两种:要么是直观的知识,要么是逻辑的知识;通过想象获得的知识或者通过智力获得的知识;个人的知识或者宇宙的知识;关于个别事物的知识或者关于不同事物之间关系的知识。事实上,知识要么是意象,要么是概念。”①Benedetto Croce, Aesthetic as Science of Expression and General Linguistic, London: Macmillan and Co.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2020年6期2020-12-05

  • 论滕固对克罗齐美学思想的借鉴与发展
    的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却极少提及。本文将通过具体史料的分析与理论的阐述来探讨滕固对克罗齐艺术美学思想的借鉴与发展。一、引进与传播:滕固在20世纪中西文艺理论交流中的特殊贡献滕固于1920年9月赴日本留学,进入德法语言学校,开始学习德语并阅读英文书籍,在此期间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欧洲文艺思潮的影响,对文学、艺术美学研究兴趣浓厚,并积极向国人译介、传播西方艺术美学新思想。在1920年11月20日发表的《对于艺术上最近的感想》中,滕固表达了对于当时中国文艺贫乏的担忧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2020年3期2020-12-02

  • “永恒的圆” : 克罗齐美学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李鑫【摘要】 克罗齐的心灵哲学自成一个系统,美学是开端,历史学说是他全部“心灵哲学”的总汇。从《美学原理》的思想出发,克罗齐对其历史理论进行了深入性探索和系统性建构。从艺术的整体性与历史的统一性、艺术的个别性与历史的当下性、艺术的独立性与历史的本体性三个方面,克罗齐在一个圆圈内建构出具有统一性的哲学体系。克罗齐的美学观与历史观建立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但他思想的闪光点和独特性却启发着研究者不断开拓思路,不断求索。【关键词】 克罗齐;美学观;历史观;《美学原理

    今古文创 2020年29期2020-09-10

  • 独立性和依存性:克罗齐艺术与道德关系思想重释
    研究。摘 要:克罗齐对艺术与道德关系的论述是以他的精神哲学体系为基础。克罗齐认为,艺术与道德有着本质的差异,艺术属于心灵活动的认识阶段,本质上是一种直觉活动,是情感的成功表现;道德属于心灵活动的实践阶段,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来源于意志,具有理性的目的。基于此,克罗齐强调艺术活动独立于道德活动,而道德活动也独立于艺术活动。因而,克罗齐反对艺术活动预先存有道德教化的目的,反对以道德的标准衡量审美的意象。同时,克罗齐肯定艺术作品可以暗含着道德倾向,虽然艺术活动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07-11

  •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论家贝内德托·克罗齐提出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命题,谈论了在历史研究要有思想内容,需要探究历史事件和进程背后的因素,要有精神上的链接,而不仅仅是“编年史”,其对于历史性质的思考和对以往历史学形式的分析,在整个20世纪影响甚大,不但在英国学界造成影响,而且也被正在寻求走出兰克史学模式的美国“新史学”史家引为同道,并汲取其中的思想元素。关键词:克罗齐;当代史;编年史;史学思想一、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理解一般而言,历史在时间上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

    青年时代 2020年8期2020-06-03

  • “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
    摘  要:克罗齐的美学思想充满了哲学气息,他认为精神才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万物需要由心灵进行转化之后才能变成现实。他对于心灵活动非常重视,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精神创造的。在此基础上克罗齐建立起自己的美学理论体系:他认为通过直觉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和感受才是美的,直觉是艺术的,在创造艺术的过程中也可以同时欣赏艺术;艺术是脱离现实而存在的。克罗齐的表现主义美学思想体系庞大,其中包含的内容和思想相当丰富,在西方产生了相当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关键词:直觉;表现;艺术;克

    美与时代·下 2020年1期2020-03-18

  • 克罗齐论黑格尔哲学中的“活东西”和“死东西”
    上,贝内德托·克罗齐(Benedetto Croce)以其在哲学、美学、文学、历史学等领域的杰出贡献而彪炳史册。他不仅理论上是新黑格尔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而且实践上力图促进意大利文化重新回到欧洲主流文化阵营。1895—1900年,克罗齐在拉布里奥拉的影响下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并经由历史唯物主义开始接近黑格尔及其辩证法,后来又受到另一位意大利新黑格尔主义者金蒂莱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到黑格尔哲学中的丰富历史具体性。克罗齐仿照黑格尔建构了自己的“两度四阶”精神哲学

    武陵学刊 2019年2期2019-12-26

  • 克罗齐和马克思历史观的比较
    张含克罗齐和马克思的历史哲学都受黑格尔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自然有相似之处。因研究的结果有所不同,从而走向不同的历史哲学阵营。他们继承并批判着黑格尔哲学的思想内容,各自创立了各自的理论王国。其中因克罗齐研究过马克思的著作,他的思想也有马克思的痕迹。虽然受到马克思思想的影响,但也不妨碍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克罗齐被认为是分析的历史哲学开创者之一,所以我们应该在历史哲学的关系上对克罗齐与马克思进行比较,以便进行思考和探索。历史哲学一直是哲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一部分。

    知识文库 2018年22期2018-05-14

  • 比较克罗齐与柯林伍德的历史理论
    要:柯林伍德与克罗齐均从反对客观主义的立场出发,要求改变历史研究消极呆板的状况,重建历史与哲学的统一。柯林伍德借助历史哲学建构历史学;克罗齐从历史认识本身出发,认为历史与哲学同一,但二者的思想体系有着宏观上的差别。本文主要从思想在“思想史”和“当代史”中的不同含义、历史哲学与历史-哲学、历史学的价值与历史的知识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对我们深入了解20世纪以来的西方哲学思想起了重要而深远的作用。关键词:克罗齐;柯林伍德;历史理论比较克罗齐与柯林伍德在西方史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9期2018-05-14

  • 论意大利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与实践哲学 ——一种交织的思想史
    学者贝内戴托·克罗齐(Benedetto Croce,1866~1952年)、乔瓦尼·真蒂莱(Giovanni Gentile,1875~1944年)以及更年轻的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1891~1937年)等。在这一思想脉络中,“实践哲学”成为他们讨论的共同焦点。在下文中,笔者将首先回顾拉布里奥拉与其“实践哲学”的提出,之后考察“实践哲学”所引发的克罗齐与真蒂莱的讨论。由于三人并非纯粹的理论哲学家,他们关于理论哲学的讨论与实际历

    江海学刊 2018年3期2018-04-14

  • 克罗齐“直觉即表现”
    名的美学评论家克罗齐艺术观点的核心。在他的观点中他认为精神世界是世界的本源,在众多的艺术语言中只有经过心灵的掌握才是现实的。经过对他观点的研究与分析,可以得出,在艺术创作时要从肯定与否定中,使自己的“直觉即表现”得到具体的表达。在他的观点中,艺术无关客观事实、功利行为、道德准则也无关概念逻辑,同时艺术也是不可分类的。通过对现代艺术作品的分析,进而深刻全面的了解克罗齐的艺术观念。关键词:克罗齐;直觉;表现;艺术;唯心主义一、克罗齐“艺术直觉”观念的分析克罗齐

    北方文学 2018年6期2018-03-31

  • 小坚果之中的美学任燕妮
    艺术”的立场,克罗齐试图为艺术寻找最牢固的地位。在《美学原理》一书中,克罗齐几乎以非黑即白的方式,毫不留情地批驳了历史上将艺术不同程度地混同于哲学、历史、道德的种种观点,进而条分缕析地将人们历来视为十分错综复杂的艺术创作活动概括为一个明确而简洁的公式: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把艺术定位在最纯粹的“直觉”层面,把美压缩在一个情感为内容,形象为形式的小坚果中,从而构建了极具克罗齐特色的表现主义美学思想体系。关键词: 克罗齐 直觉 表现 艺术贝内戴托·克罗齐(B

    文教资料 2017年32期2018-03-27

  • 克罗齐和柯林武德关于历史概念的解读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提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英国历史学家柯林武德则进一步提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可以说是两人关于历史哲学思想的核心命题。二者都认为历史并不是简单的陈述过去,而是将历史置于研究中所处的时代去探索包含历史学家某种思想的人性的发展,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历史充其量就只能称之为“编年史”或者“准历史”,而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关键词:历史;克罗齐;柯林武德;当代史;思想史中图分类号:K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学理论·下 2017年11期2018-03-26

  •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认识论意义
    代史的两个前提克罗齐认为,“当代”一词只能指那种紧跟着某一正在被做出的活动而出现的、作为对那一活动的意识的历史……是在时间之外的。克罗齐面对人们对于“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最明显的时间一维性的质疑,提出在时间之外所进行的精神活动才是真历史。这样摆脱了时间的束缚,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就可能往下展开了。克罗齐的“当代史”本身也是包含着“当代”这个时间观念的,然而它是在“历史时间中”——过去、现在、未来,如果不是在自然界而是在人类认识活动中,那它更多地表现为相互

    文化学刊 2018年1期2018-03-07

  • 比较克罗齐与柯林伍德的历史理论
    华学院 李亚男克罗齐与柯林伍德在西方史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二者的思想都强调主观因素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和印象,并分别以“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和“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为国内学者熟知。柯林伍德与克罗齐均从反对客观主义的立场出发,要求改变历史研究消极呆板的状况,重建历史与哲学的统一。柯林伍德借助历史哲学建构历史学;克罗齐从历史认识本身出发,认为历史与哲学同一,但二者的思想体系有着宏观上的差别。一、思想在“思想史”中的不同含义柯林伍德认为:思想不只在主体中存在,还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3期2018-03-05

  •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要:本文通过对克罗齐的代表作《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一书的深入解读,分析了本书的主要观点和国内一些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进行了哲学思考。关键词: 《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真历史 克罗齐一、《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的作者简介《歷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一书的作者克罗齐(Benedetto Croce, 1866 —1952)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史学家、哲学家、美学家。克罗齐是意大利人,出生于维柯的故乡、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的一个地主家庭。188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1期2018-01-25

  • 试论朱光潜《诗论》中的“我们的表现说”
    《诗论》提到与克罗齐表现说相对的“我们的表现说”,本文拟结合朱光潜的其他著述对“我们的表现说”的概念进行解释和梳理,并探讨其理论优点和局限,研究其学术影响。关键词:朱光潜 表现说 克罗齐一、“我们的表现说”的概念梳理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并未单独对“我们的表现说”进行单独论述,而是将其与克罗齐的表现说进行差别比较。因此,当我们想对“我们的表现说”进行概念梳理时,势必要先对克罗齐的表现说有所了解。“直觉即表现”是克罗齐的核心思想。他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

    文教资料 2017年35期2017-09-25

  • 克罗齐美学的矛盾性
    艺术即表现”是克罗齐美学的核心论断,他以此证明了艺术的独立性和纯粹性,试图排除一切物理的、概念的、功利和道德的因素对艺术的僭越。然而,在具体阐述过程中,又陷入了其对立面。主要表现在:艺术时而完全独立,时而与其他精神形式相互显现;时而完全是精神的产物,时而又需要借助物理事实进行表现;艺术无等差,但克罗齐还是陷入了经验的区分。这些都反映出克罗齐美学思想存在的矛盾性。这些矛盾既是克罗齐自身的局限所在,也是其思想不断修正的结果,但都可以为我们今天思考艺术的问题提供

    江淮论坛 2017年3期2017-05-26

  • 浅谈克罗齐表现说
    ◎潘树林浅谈克罗齐表现说◎潘树林克罗齐是对西方美学影响较大的人物之一,他的“直觉即表现”的艺术理论对整个西方美术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克罗齐的美学观来自于一个基本的观念,即“直觉即表现”,要想研究他,就得从这一观点出发。这个观点必然有它的两面性,然而笔者认为,我们今天必须站在新的角度对克罗齐的表现说进行新的理解。克罗齐 表现说 美学思想 意义“直觉即表现”是克罗齐的核心思想,他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感,直觉即表现。说起克罗齐的美学思想,就必须

    参花(下) 2017年7期2017-03-24

  • 浅析克罗齐艺术观中的直觉思想*
    30024浅析克罗齐艺术观中的直觉思想*任婧辰**王颖斌**太原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24克罗齐“艺术即直觉”一思想对现代西方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试图从“艺术即直觉”思想的生成、具体路径及贡献三方面进行探讨来论述艺术与直觉的同一性问题。艺术;直觉;贡献“任何人把艺术理解成什么,艺术就是什么。”①而克罗齐将艺术定义为是一种直觉。通过“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等核心思想,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等式:艺

    山西青年 2017年6期2017-01-30

  • 克罗齐“直觉说”与“情景交融”说之比较
    要:本文试将克罗齐的“直觉说“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情景交融”说相比较。综述“直觉说”在文学审美与艺术创作中的主要主张,分析其与“情景交融”说之间的异同,借中国古典美学概念对“直觉说”进行更深入的阐述与分析。关键词:克罗齐;直觉说;情景交融作者简介:张镇麒(1994.10-),男,汉族,辽宁大连人,山东大学20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本科生。[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1前言:意大利著名美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3期2016-08-01

  • 克罗齐后期美学的若干变化
    止中国学者在对克罗齐美学的理解上几乎不存在实质性分歧,这与其在西方的境遇大异其趣。在西方,关于克罗齐美学究竟是什么一直存在根本的分歧。克罗齐美学包含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一点学者们是公认的。克罗齐的学生路易吉·鲁索(Luigi Russo)认为,存在四种克罗齐美学:“第一种是1900年的《基本命题》(按:全称为《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之基本命题》——引者);第二种是1912年的《美学纲要》,1920年的《美学新论集》也要归入这一类;第三种是1928年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5-17

  • 直觉与表现——基于朱光潜与梁宗岱的争辩
    规定性,但是对克罗齐心灵的客观唯心倾向认识不够充分;梁宗岱则没有分清楚哲学的直觉和艺术的直觉的区别,但是对于直觉的超越性质有着不自觉的感受。而他们二人实际上都不赞成克罗齐抹杀传达的物理事实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的观点。这些对诗歌以及诗歌理论不同的理解与价值判断,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现代诗学的建构。关键词:朱光潜;梁宗岱;克罗齐;直觉;表现争论不一定都是双方观点相差甚远,也不一定争论都会伤了和气。重要的是在论辩的过程中呈现出所讨论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有趣性;也往

    学习与探索 2016年1期2016-04-13

  • 朱光潜《谈美》中的西方美学思想接受
    潜美学思想中对克罗齐以及心理学美学的接受。关键词:朱光潜谈美克罗齐心理学美学一、受克罗齐美学的影响哲学和美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纵观近现代西方美学领域,我们不难发现处于这一时期的杰出美学家绝大部分都是哲学大家。贝内戴托·克罗齐就是具有着美学家和哲学家双重身份的杰出人物。首先克罗齐传承了康德将“美学哲学化”的思想成果,在传承这一思想理念的同时,又建构了一个独特的美学体系。克罗齐强调直觉的重要性,他构建的美学体系的核心就是直觉。并且克罗齐认为艺术家仅凭直觉就能

    消费导刊 2016年3期2016-04-13

  • 克罗齐对葛兰西实践哲学建构的影响探析
    100871)克罗齐对葛兰西实践哲学建构的影响探析薛方圆(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1)意大利新黑格尔主义哲学家克罗齐的精神哲学体系,对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葛兰西首先将克罗齐着重强调的精神能动原则置于特定的历史现实中,从以头立地到以脚立地完成了对克罗齐哲学的颠倒;其次在关注哲学与政治生活的相互联系和作用过程中,实现哲学与政治实践的辩证统一;在此基础上,通过文化霸权的建构使哲学与大众集体意志的形成统一起来,进而指导群众的行动,

    武陵学刊 2016年4期2016-03-16

  • 杜威与克罗齐美学表现理论的分歧
    072)杜威与克罗齐美学表现理论的分歧周斌1,魏华2(1.中国地质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武汉大学 哲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表现在杜威和克罗齐的美学中都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对照他们对表现问题的阐述可以发现,两者确实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克罗齐也质疑杜威与他的表现理论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但是,两者在表现的媒介与过程性上存在着显著分歧:克罗齐认为表现主要在主体的心灵中完成,成功的表现是霎时间被感受到的;而杜威则认为材料媒介介入了

    湖北社会科学 2016年6期2016-03-14

  • 历史文本的符号学阐释 ——论德拉-沃尔佩对克罗齐美学观的批判与超越
    德拉-沃尔佩对克罗齐美学观的批判与超越张碧(西北大学 文学院, 陕西 西安710127)摘要: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德拉-沃尔佩在检审克罗齐直觉主义美学观时,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立场,结合符号学方法,从“历史”维度的文学观、隐喻观和文体论角度,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批判性阐释,从而使得20世纪意大利美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超越。关键词:德拉-沃尔佩;克罗齐;美学观;批判;超越在西方近现代美学史上,意大利美学家、历史学家贝内德托·克罗齐(Bened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2-20

  • 克罗齐与杜威的主要美学观比较*
    10023)克罗齐与杜威的主要美学观比较*庞飞(浙江工业大学 之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同样都是对20世纪西方美学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克罗齐与杜威之间的争论无疑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显然,二者的美学无论是在思维方法、艺术功用、艺术本质论等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论争的焦点及主要差异在于:谁的思想更好地克服了二元论的缺陷、是否存在独立于生活以外的艺术、艺术是否是非功利的活动、艺术活动与逻辑活动是否就是天然对立的等等,以至于他们均不认为二者之间有任何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01-23

  • 维柯的美学读法与新时期美学热
    、贝奈戴托 ·克罗齐的《维柯的哲学》和以赛亚 ·伯林的《启蒙的三个批评者》等。这些研究著作的译介在拓宽汉语学界的维柯认识的同时,也提供了回顾朱光潜及其维柯解读的契机。一、汉译维柯及其三种读法对于维柯的汉译工程而言,朱光潜可谓厥功甚伟,他不仅是维柯学说在汉语世界的引介人,也是维柯最主要的著作《新科学》的翻译者。一九八○年春,朱光潜以八十三岁高龄开始从英译本翻译《新科学》,夜以继日,耗时两年有余才得以完成,甚至于临终前也还在病床上校对清样。这段汉语翻译史上广为

    读书 2016年1期2016-01-16

  • 柯林武德思想渊源的语境论阐释
    唯心主义哲学家克罗齐更多地是间接地即通过金蒂利与鲁吉奥影响柯林武德“历史化”思维方式的形成。[关键词]柯林武德;思想渊源;黑格尔;约翰·罗斯金;克罗齐一、黑格尔与柯林武德柯林武德关注历史学研究发展,通过追问“历史知识何以可能?”这个问题评价与总结史学史中存在的“活东西”与“死东西”。但他并不仅仅通过评述历史学研究证明历史思维方式即“历史地思考”的必要性。他也通过评判西方哲学发展史证明这一论题。在他看来,西方哲学史中存在的非历史思考方式使哲学研究自身的合法性

    黑龙江史志 2015年5期2015-11-07

  •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原典解读
    3)意大利史家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观点有其特定的思想逻辑和内涵,只有仔细品读原典方能理解。实际上,克罗齐笔下的“历史”、“当代史”和“编年史”等都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史学概念,而是其创新思维的思想结晶。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辩证地理解历史的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大有裨益。克罗齐;历史;当代史;编年史;精神意大利著名历史学家贝奈戴托·克罗齐(Benedetto Croce)在《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中提出的一个著名观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引发后人的无数解读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2015-04-10

  • 从美学原理看博尔赫斯的《永生》
    表现主义美学 克罗齐 分析美学 博尔赫斯被称为“作家中的作家”,不仅仅是因为他知识的广博和文辞的深邃,更因为他在作品中总是蕴含着独有的价值观和思想性。从他的《永生》中,我们可以看到藏在句里行间那浓郁的哲学观念:不管是“永生即死、死即永生”“芥子纳须弥”的对立统一论,还是对历史与人类自我存在意义的反复追寻,无一不体现出了博尔赫斯轮回式的人生态度及迷宫化的思辨方式。通过结合克罗齐表现主义美学和丹托分析美学的理论,本文将着重从《永生》来观察博尔赫斯关于人生万物的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5年1期2015-01-05

  • 好的形象直觉说的接受 ——论克罗齐对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的影响
    的接受 ——论克罗齐对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的影响杨瑞(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文从思想观点和思维方式两方面入手,将朱光潜在其早年著作中提出的形象直觉说观点与克罗齐进行比对,从中发现克罗齐对他影响的痕迹。这对于我们理清朱光潜美学思想源头,更深刻地认识他一生的学术道路以及学术选择有重要意义。克罗齐 朱光潜 直觉 接受一贝尼季托·克罗齐 (Benedetto Croce,1866-1952)是意大利哲学家、美学家、历史学家、文艺批评家和政治家。他一生著述甚丰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4期2014-12-12

  • 想象使翻译成为可能 ——克罗齐文学翻译思想再解读
    成为可能 ——克罗齐文学翻译思想再解读赵颖(河南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克罗齐认为,逻辑的方法和机械复制思想所追求的原文与译文间的“同一”会使翻译成为不可能;不过,艺术作品之间类似点的存在,又会使翻译具有相对的可能性。后者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审美鉴赏中想象的“设身处地”可以保证原文与译文之间的相似与“相通”;第二、基于“相通”基础上的想象的再创造能够让译文获得独创的艺术价值。有鉴于此,将想象引入翻译,弃“同”取“通”,翻译

    山东外语教学 2014年2期2014-04-09

  • 邓以蜇的心画理论与克罗齐的表现说
    蜇的心画理论与克罗齐的表现说⊙王建英[中北大学艺术学院,太原030051]邓以蜇的艺术思想具有中西融通的特点。他始终站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吸收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他注意到了克罗齐的哲学美学思想,是因为他发现克罗齐的表现说与中国心画理论相似,本文将重点探讨邓以蜇的心画理论对克罗齐表现说的继承与发挥。邓以蜇心画克罗齐表现说推介语该系列论文取自王建英博士的博士论文《邓以蛰艺术思想的形成路径研究》,王建英博士2010年就读于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为艺术教育、艺

    名作欣赏 2014年14期2014-03-29

  • 石涛“受识论”与克罗齐“直觉说”相同点的比较
    涛“受识论”与克罗齐“直觉说”相同点的比较邓 斌(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本文对石涛与克罗齐的美学观点加以比较,进行探讨。石涛与克罗齐;“受识论”;“直觉说”;比较研究在众多的解读画语录当中,吴冠中先生的《我读石涛画语录》比较新颖,他突出的贡献之一是发现了石涛语录中的现代意识,比方说:他认为石涛所说的受与识,实际上是开了十九世纪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Crose)“直觉说”的先河。然而,吴冠中先生只是提出了这一发现,并没有进一步,深入的把这些美学思想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1年6期2011-08-15

  • 史学的回归——评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著名的历史学家克罗齐首先对这种倾向进行了批驳。他认为,历史并不是科学,并提出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命题。可以说,克罗齐的反驳是十分有力的,然而,由于史学观念、史学研究方法等的差异,学界在对于克罗齐的认识上存在一些分歧。笔者根据《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一书,从下面三个方面对他的史学思想进行述评。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是克罗齐最核心的命题,即只有被我们正在思索的历史才是历史。几千年前的历史,只要我们正在思索它,那也会成为当代史,

    文教资料 2011年6期2011-03-20

  • 克罗齐史学思想初探
    230039)克罗齐史学思想初探张笑龙(安徽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39)克罗齐是意大利著名的史学家,新黑格尔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在哲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克罗齐在历史学方面有突出的贡献,所著《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一书是体现其史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本文欲以此书为中心,对克罗齐的史学思想作一初步的探讨。克罗齐 历史 精神哲学西方历史学发展到今日,已经是门类齐全,名家辈出,很大程度上还深刻影响着中国史学界。然而一个多世纪前的西方史学理论的光辉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期2010-08-15

  • 克罗齐和科林伍德的表现主义美学观异同论
    100089)克罗齐和科林伍德的表现主义美学观异同论邓 敬(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89)作为表现主义美学的代表克罗齐与科林伍德都坚持"艺术即表现"的主张,都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艺术是一种想象活动。但两者的观点并不完全相同,科林伍德在继承了克罗齐的基本思想,并对其进行了补充和发展,使表现主义美学理论更趋完善。克罗齐;科林伍德;表现;继承;发展尼代托·克罗齐(1866-1952)意大利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克罗齐美学在20世纪前五十

    红河学院学报 2010年5期2010-08-15

  • “表现即艺术”不是克罗齐的美学命题
    “林语堂误解了克罗齐‘表现即艺术的命题,可跟道家人生哲学结合起来,却产生了‘生活的艺术……”应当指出,关于克罗齐的艺术命题,该文所使用的概念是不准确的。在克罗齐的美学著作中没有出现过“表现即艺术”的命题。他说过,直觉是“抒情的表现”;此观念通常被简单表述为:“直觉即表现”。朱光潜先生曾用“直觉即艺术”来概括克罗齐的美学观点。朱先生又用推论的方法概括克罗齐的基本美学观点为:“直觉即表现亦即艺术”。“直觉即表现”的意思是克罗齐明确表示过的,朱先生由此推出“直觉

    读书 1986年7期1986-07-15

  • 历史的精神 精神的历史
    义。贝奈戴托·克罗齐,这位本世纪意大利著名思想家,便是其中的一位代表。而一九一五年出版的《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则是他历史哲学著作中的代表作。把界限弄模糊将历史发展进程看作是一种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进程,历史学家通过鉴定历史事实(主要是文献史料)来求得对这种进程的认识,然后形成著作,再现历史,这是迄至十九世纪西方历史学家的普遍认识。实际上,这也体现了西方哲学的一种认识水平。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学家对着历史事实顶礼膜拜,深信在这里面隐藏着历史的真相。于是,从

    读书 1986年6期1986-07-15

  • 艺术、直觉与表现
    美学讨论中,对克罗齐美学思想,许多同志持全盘否定或者不屑一顾的态度。我读克罗齐的《美学原理·美学纲要》,却觉得作为哲学—美学史大“圆圈”上的一个小“圆圈”,克罗齐美学自有其独到之处和存在价值,亦自有其内部矛盾和局限弱点。克罗齐的最著名的美学观点是:艺术(审美)=直觉=表现。这一观点中最有价值的,依我看,就是它看到了带有直觉性的艺术、审美与“表现”的联系与统一。所谓“表现”——Ex-pression,指的是事物刺激感官形成感受,进而在心中掌握它的完整的形象,

    读书 1986年4期1986-07-15

  • 克罗齐的历史哲学
    学派的著名代表克罗齐从唯心史观的角度,试图加以解决。他反对将理性的真理与事实的真理、将观念与事实二元化,嘲笑所谓“历史的本义是知,哲学的本义是懂”的浅陋之见。一方面,他把某些毫无生气、从文献到文献、没有精神连结、逻辑思维匮乏的历史著作,贬为不足道的外在的僵死的“编年史”,驳斥那种“历史家的思想只想事实,不想理论”的陈腐之论。另一方面,他又极不赞成贫乏抽象、空洞无物、令人生厌的“一般哲学”,反对仅仅靠哲学著作培养哲学家。换言之,历史家不可不懂哲学,不可不在历

    读书 1983年9期198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