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砚

  • 浅谈端砚的制作技艺与传承
    。从汉唐到现代,制砚工匠对端砚的制作费尽心血,历尽艰辛。端砚的制作考验的是制砚工匠的技术。从采石到选料制璞,再到雕刻,都对制砚工匠有较高的要求。采石需要进行选址,而且必须要人工开采,对制砚工匠的经验和体力的要求较高,开采难度大。选料制璞则要求制砚工匠会“相石”,能分辨砚石好坏,需去除不好的部分,并分成不同形状的砚石。雕刻十分考验制砚工匠的刀法,其通过深浅来划分空间,即通过深雕表现层次,浅雕表现线与面之美。砚石制作的成功与否,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雕刻。制砚

    天工 2023年18期2023-11-17

  • 古法油烟
    次发现了红丝石,制砚简单,磨平即成砚。如有雅趣及雕艺,可在砚台上雕上诗词雅句,亦可描梅画竹,文人之喜好,龙凤太俗,一般不会雕于砚上。扬州八怪之一高凤翰曾著有《砚史》,对红丝砚也是十分钟爱,尽管他是歙县丞,歙砚易取,但并不影响他喜好收藏红丝砚,并在砚上刻有“芙蓉井”诗句。高凤翰老家胶州,离青州很近,也许这是他喜好红丝砚的一个原因。古人好玩,一方砚台也要弄出许多花样,研墨似乎还要找一个红袖佳人——立于书生身旁,满目深情。正宗古法徽墨油烟,用在红丝砚上,才更古雅

    山东文学 2023年5期2023-09-01

  • 砚韵拓影 ——历代古砚全形拓展
    舞台,三台遗瓦改制砚也在唐代开始出现。宋辽金部分到了宋代,砚式不像唐代那样追求丰满,而是更注重于线的体现,线条简练,纯朴自然,簸箕砚由唐至宋逐渐演变成抄手砚,这一砚式的出现,更是统制了砚形上千年。柳公权《论砚》曰:“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从端、歙、临洮。及好事者用未央宫铜雀台瓦,然不及端,而歙次之。”端、歙、澄泥在宋代都有长足的发展,各地砚台作坊大量出现,印款澄泥砚发展迅速,洮河、方城石、鼍矶石等各类砚石也初登砚史舞台,砚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继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3年7期2023-08-31

  • 石头上的云朵
    。完成一方美砚的制砚师,低声沉吟:希望人间遍植兰花!古斫吟一柄古斧能唤醒一块更古的石头。一块石头能敲醒沉睡的脑袋吗?不知道。石头说,至少可唤醒一池浓墨。宿墨已腐,要扔掉。水生墨,清水研出的墨才见光泽。墨身讲究直正,重按轻转,稠而不结,很快,砚边清香四溢。提笔,入墨三分。一幅有血性的字,从一滴有生命的墨开始。好墨一定出自好砚,好砚出自好石。好石等待一柄好斧,一柄好斧等待一位通会古心的制砚师。于是,才有了这一场千年的知音际会吧。不敢问石头的年龄。若它脱口说出:

    特区文学·诗 2023年4期2023-08-27

  • 绵绵瓜瓞砚
    者就是一代传奇女制砚师——顾(GM)二娘。顾二娘本姓(xKng)邹(ZTu),顾是她丈夫家的姓,顾家是制砚世家。由于对制砚很感兴趣,顾二娘就跟丈夫学起了制砚的技艺。谁知,丈夫英年早逝(shK),顾二娘不得不撑(chEng)起了顾家的家业。她既有天分,又肯(kDn)下苦功,很快就成长为当时的制砚名家。传说,她仅凭(pIng)脚踩(cAi)就能判断石材的好坏。绵绵瓜瓞砚是顾二娘中晚期的作品。这时候,她的制砚技艺已经炉(lP)火純(chPn)青了。可就算如此,制

    红领巾·萌芽 2023年3期2023-04-03

  • 流芳千年的长岛砣矶砚
    入内陆。民间采石制砚是在明末清初,由私塾先生首始,后由民间大户征集内陆制砚工匠,进行小规模的开采加工。因金星雪浪石料仅存于高崖下泉眼周围,矿量很少,世代制砚者无论采石还是制砚,都极为珍重讲究,流传下来,就形成了既有匠心独运的审美眼光,又有精巧熟练雕刻技术的审石、相石、画石、雕石、磨石一整套独特严谨的操作规程和加工工艺。审石。主要体现在矿洞开采和海边拾取石料阶段。在开采之前,制砚师傅首先要审视好石料纹理的走向及整体结构,然后寻石缝打入凿子,再按层理撬下板材。

    走向世界 2023年8期2023-03-23

  • 匠心制砚 砥砺传承 ——记青年制砚人刘刚
    沉下心思。出生于制砚世家的刘刚,从小耳濡目染,大学毕业后一头扎进砚海,决心把家族制砚技艺传承下去。他常常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挑灯夜战更是家常便饭。凭着这股不服输的精神,仅用两年时间,他的刻砚技艺便突飞猛进,成为当地青年刻砚者中的佼佼者。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为提高制砚技艺,刘刚对自己严格要求,在家如在学堂,把每天的学习计划排得满满当当。从选料、构思、粗雕、精雕到打磨、上蜡,每个环节,他都认真琢磨。为了选一块石料,他常常冒着酷暑严寒,跋山涉水;在精

    走向世界 2023年1期2023-01-12

  • 案头佳砚 ——烟台市博物馆馆藏砚台精品赏析
    明和书画的发展,制砚的工艺水平明显提高。汉代人是坐着书写,所以汉代的石砚多为圆形三足砚或方形三足砚,砚台本身保持一定高度,方便使用者书写。此时的砚台砚盖多为圆雕鸟兽。魏晋时期,多见三足砚或多足圆盘砚,制造业发展迅速进而使制砚技术不断发展,出现瓷砚、铜砚、漆砚、铁砚等各种材质的砚。唐宋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发展异彩纷呈,砚台的流行款式增多。在材质上,各地相继发现适合制砚的石料,石砚成为主流。在形制上,盛行抄手式、凤式、龟式、屐式、箕式等。砚的制作进入鼎盛

    收藏与投资 2022年10期2022-11-04

  • 绚丽多彩的湖南石砚
    胜枚举。历代用来制砚的主要是湘西芷江的明山石砚、长沙浏阳的菊花石砚和永州祁阳的祁阳石砚等。本人出于二十年藏砚经历和对家乡本土的特殊情感,想以己之拙笔与同行们分享我所收藏的湖南多种石砚的一点鉴识体会,请专家和藏友指教同赏。一、明山石砚明山石砚古时亦称黎溪石砚、沅州石砚。明山地处云贵高原东缘,武陵山南麓及雪峰山西脉之间,延绵数十公里,沅水环绕,溪流纵横。明山石属粘板岩,结构均匀,石质细腻,硬度适中,清雅莹润,色调艳美,有紫、红、青、绿、黄等天然色彩和多色层叠的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1年8期2021-09-18

  • 绚丽多彩的湖南石砚
    胜枚举。历代用来制砚的主要是湘西芷江的明山石砚、长沙浏阳的菊花石砚和永州祁阳的祁阳石砚等。本人出于二十年藏砚经历和对家乡本土的特殊情感,想以己之拙笔与同行们分享我所收藏的湖南多种石砚的一点鉴识体会,请专家和藏友指教同赏。一、明山石砚明山石砚古时亦称黎溪石砚、沅州石砚。明山地处云贵高原东缘,武陵山南麓及雪峰山西脉之间,延绵数十公里,沅水环绕,溪流纵横。明山石属粘板岩,结构均匀,石质细腻,硬度适中,清雅莹润,色调艳美,有紫、红、青、绿、黄等天然色彩和多色层叠的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1年8期2021-09-18

  • 个中妙趣谁人知
    上了巅峰,它会在制砚者“点石成金”的本领下完成华丽的蜕变,或记录一段历史,或截取一段时光;或励志,或平和,无论最后成为什么样子,总能吸引来无数目光。洪潮就是一位制砚者,刻苦钻研,小有成就,偶有奇思,让人惊叹。创作是需要灵感的,而灵感虚无缥缈,需要大量的积累与思考。积累经验、积累文化,这些积累在思考中慢慢蜕变为灵感,蜕变成形象的画面,然后决定了一块砚石的蜕变之路。作品《赤壁怀古》就来源于苏东坡的故事与作品。雕刻这一题材,很好地将砚中散落的绿豆点加以利用,尤其

    名家名作 2021年8期2021-09-06

  • 守砚如磐 ——访北易崔家砚坊名家崔小超先生
    此。易县台坛村以制砚闻名,又以崔氏制砚大家居多。崔氏易砚第七代传人崔小超出生在制砚世家,从小在叮叮当当的刻砚声中成长,那铁与石的撞击声如同悦耳的音乐伴随着他入眠,又在晨曦中将他唤醒。13 岁时,崔小超就尝试制砚了,不过那时候,当制砚厂厂长的爸爸觉得自己的孩子能够去考大学,或许能在其他方面有更大的发展,就刻意不让他靠近制砚车间,可越是这样,崔小超就越是痴迷制砚工艺。爸爸不让学,他就偷偷在一位最有名气的师傅旁边看,可是这位师傅受到旧社会思想的影响很深,总觉得“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21年6期2021-09-04

  • 蒲会英《山村霞飞早》
    过程。作者以传统制砚为基石,以产品多样化为特点,所制的每一个作品都要求精细、精美,富有创作者自己的思维。涪城制砚展示厅涪城制砚展示厅位于涪城制砚技艺工作室内,主要陈列蒲会英女士的砚石工艺品,蒲会英在传统制砚技艺的基础上,经过多年摸索创新,将材质延伸到雕刻苴却石、涪江石、珊瑚玉化石等石材。同时秉承传统制砚技艺的理念,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思维。涪城制砚技艺所创作出的作品,观赏性和实用性并存,作品经久耐用,既可用来做书画用品,也可作为家居装饰、收藏礼品

    现代艺术 2021年5期2021-07-01

  • 砚说当下
    ,我们为当下的人制砚,自然是要从当下不同的人的需求出发的。正所谓以古为师,以今为用。不同的人用砚,自然有不同的需求,为当下人制,则必须清楚当下人如何用砚,亲近砚。比如当今的职业书画人用砚,用墨的需求与古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又比如写小楷要用的砚和写榜书要用的砚,自然也是大不相同的。如果笼统来讲则又会陷入迷茫。当下的制砚人多数不用砚,对砚缺乏体验,也不注意观察用砚人的空间和使用情景,对砚的理解又能深入到几分?这本身就是当今砚林的一个大问题。以图1为例,就砚而言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1年3期2021-05-18

  • 砚说当下
    ,我们为当下的人制砚,自然是要从当下不同的人的需求出发的。正所谓以古为师,以今为用。不同的人用砚,自然有不同的需求,为当下人制,则必须清楚当下人如何用砚,亲近砚。比如当今的职业书画人用砚,用墨的需求与古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又比如写小楷要用的砚和写榜书要用的砚,自然也是大不相同的。如果笼统来讲则又会陷入迷茫。当下的制砚人多数不用砚,对砚缺乏体验,也不注意观察用砚人的空间和使用情景,对砚的理解又能深入到几分?这本身就是当今砚林的一个大问题。图1(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1年3期2021-04-24

  • 观陈端友先生砚作之我见
    苏常熟人,近现代制砚大家,海派砚雕开创者。先生早年师从苏州雕刻碑帖和石砚的行家张太平先生,在其门下勤学苦练,几年以后,其刻砚技艺已大有长进。后于1912年又随师迁至上海,七个月后,张太平先生去世,其子遂将店铺交与陈端友经营,然而不善经营之道的陈端友勉强维持几年后便关门歇业。1917年冬起,先生便在家中制砚,随后参加了“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有缘结识了吴昌硕、松泉、商笙伯、贺天健、张石国等书画界名家,并求学于任伯年之子任堇随之学习书画方面知识。余之刻砚风格

    消费导刊 2020年39期2021-01-28

  • 优中选优 精益求精
    米之炊”,石料是制砚艺人展示自己能力和水平的舞台,没有质地优良的石料,即便有再高的技艺也无法施展出来。制砚艺人需根据自己的雕刻风格和雕刻内容来选择适合的砚石材料,不同艺人选料的出发点和方法不尽相同。制作洮砚的艺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只会雕刻传统龙砚的;第二类是可以雕刻龙凤花鸟砚的;第三类是什么样式的砚都可以制作的。第三类制砚艺人不管遇到怎样的砚石都可以展示出自己的才能,他们与砚石“对话”,巧妙利用砚石自身具备的特点扬长避短,并独具匠心地在砚石上添加各

    科学之友 2020年12期2020-12-23

  • 浅谈本溪松花石砚石材产地及现状
    王雪松用松花石制砚始于明,盛于清。其因少有的石品和花色一度被封为“御砚”,一直专供宫廷使用。康熙赞誉松花砚:“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溢毫,故其宝也。”以宫廷砚式为主的松花砚,出现在各个历史时代的砚谱图集中,比肩端歙,风行一时。而在近年多个文房用品大型拍卖中,松花石宫廷砚也常以天价成交,傲视砚林。因为皇家御用,所以松花砚的石料长期被封禁,自清末后少有开釆,消失二百余年。20世纪80年代起,吉林白山一带开始有序开釆并制作松花砚。松花砚得以重见天日,再次复

    名家名作 2020年10期2020-11-22

  • 探究徐公砚的制砚艺术与创新
    不断推陈出新,在制砚技术上得到了较大的创新,在世界上都有了极大的影响力,但徐公砚的制砚技术始终得不到创新,长期没有新砚推出,如何提高徐公砚工艺传承的创新能力,是当前需思考的问题。一、徐公砚的特点和存量(一)徐公砚的特点徐公砚的品质优良,制砚时均选用上乘材料,其砚石纹理较为细密,且质地较为温润,下墨时发墨如油、遇寒不结冰。徐公砚最大的特别之处是其自然的外形,制作徐公砚的砚石形色并非后续加工而成,而是自然形成,稍微磨制就可形成砚台,所制砚台形状未有重复。制砚

    天工 2020年5期2020-11-14

  • 中国砚台传统造型及样式概述
    台传统造型样式是制砚者应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砚台收藏者应了解的基本常识。此文试图对砚台的传统造型样式做一系统归纳,以便制砚者在设计与制作砚台时思路更加清晰,收藏者在鉴定与收藏砚台时目的更加明确。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谈砚台的样式,主要指砚台的造型,不是指砚台的纹饰。就砚台的设计与制作来说,造型是基础,纹饰是附加,一方砚台如果造型完美,即便没有纹饰同样是一方好砚台。经过上千年制砚艺人的不断创造,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砚台造型样式林林总总,面貌繁多,概括起来讲可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0年8期2020-11-06

  • 婺源砚山北宋歙砚作坊遗存
    发现宋代较大规模制砚作坊遗址。它不仅遗留产品数量大,残砚款式丰富,砚料材质优良,而且还有许多与制砚生产、生活相关的产品,对研究北宋歙砚开采、选料和加工制作等,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研价值。这批藏品,将成为上饶市博物馆馆藏的最大亮点和特色。”专家组成员、歙砚传统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汪鸿欣介绍:“这批藏品从砚式上看,既有不规矩的唐代箕形砚,但更多的是宋代典型的抄手砚、双履砚、琴砚、行囊砚、圆形和椭圆型砚等,涵盖了北宋歙砚的各种主要款式。在近万件藏品中,有三分之一是古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0年7期2020-11-02

  • 砚之江湖 以刻问心
    风骚。周家是思州制砚的世家。古代龙凤乃祥瑞,私雕乃是大罪,所以民间匠人多以山水花鸟兽果为题材。周永平祖上却因技艺了得,龙卷祥云,昂首威武,神出鬼没。凤翔太虚,轻舞飞扬,栩栩如生而获得雕刻宫廷龙派御砚的殊荣。当地也流传下“周氏善雕‘二龙抢宝’,聂氏爱刻‘喜鹊含梅’,王氏喜雕‘松鼠偷葡萄’”的童谣。五岁时,周永平就对制砚好奇不已。叔叔牵着他的手,给他讲祖上给帝王将相,风流名士雕砚的趣闻,给他说晚清聂心华师傅立下制砚规矩的不易,民国时王伯麟师傅以瓜果入砚的创新,

    乡村地理 2020年2期2020-09-10

  • 婺源砚山北宋歙砚作坊遗存
    发现宋代较大规模制砚作坊遗址。它不仅遗留产品数量大,残砚款式丰富,砚料材质优良,而且还有许多与制砚生产、生活相关的产品,对研究北宋歙砚开采、选料和加工制作等,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研价值。这批藏品,将成为上饶市博物馆馆藏的最大亮点和特色。”专家组成员、歙砚传统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汪鸿欣介绍:“这批藏品从砚式上看,既有不规矩的唐代箕形砚,但更多的是宋代典型的抄手砚、双履砚、琴砚、行囊砚、圆形和椭圆型砚等,涵盖了北宋歙砚的各种主要款式。在近万件藏品中,有三分之一是古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0年7期2020-09-08

  • 苍莽辽海割紫云
    巡结束后所作的《制砚说》中,康熙皇帝记载了此行的收获。这种“质坚而润,色绿而莹”的石头,后来被称作“松花石”。在康熙看来,它的品质比绿端还要好得多,偏爱之情溢于言表。《制砚说》后来收录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至康熙三十六年(1697)编纂完成的《康熙皇帝御制文集》中,具体的写作时间已不可考。可以推测,大概就在结束第二次东巡回到北京不久,康熙开始搜求工匠琢制砚台。康熙三十年(1691),皇帝下令内务府造办处成立专门负责开采、运输和制作松花砚的部门,至此,大

    共产党员·下 2020年8期2020-09-02

  • 苍莽辽海割紫云
    巡结束后所作的《制砚说》中,康熙皇帝记载了此行的收获。这种“质坚而润,色绿而莹”的石头,后来被称作“松花石”。在康熙看来,它的品质比绿端还要好得多,偏爱之情溢于言表。《制砚说》后来收录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 至康熙三十六年(1697) 编纂完成的《康熙皇帝御制文集》中,具体的写作时间已不可考。可以推测,大概就在结束第二次东巡回到北京不久,康熙开始搜求工匠琢制砚台。康熙三十年(1691),皇帝下令内务府造办处成立专门负责开采、运输和制作松花砚的部门,至此

    共产党员(辽宁) 2020年16期2020-08-27

  • 端砚,肇庆人的“石饭碗”
    山峦叠嶂,为采石制砚提供了天然便利。砚工用刻刀在砚台上雕刻花纹(左)。厂排街上的包公祠,纪念其廉洁,“不持砚归”(右)。白石村位于肇庆端州区黄岗镇,面向北岭山,背靠西江,毫不夸张地说,在村子里,随便走几步就能见到村民埋头制砚的场景。这里有90%以上家庭从事制砚制砚的大作坊超过50家。村民常在屋门前、瓜棚下、村道旁制砚。因为技艺熟稔,他们练就了独有的技艺,比如“看石”。他们的眼力特别好,能一下就分辨出有杂质、裂痕的细小部位,并将其切掉,剩下的即“石肉”,然

    环球人物 2020年6期2020-03-27

  • 浅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以肇庆端砚文化为例
    弱。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柳新祥表示,目前的砚雕人员大都是20世纪80、90年代来广东打工的外省籍人员,这些从业人员学历只有初中水平,美学基础差,缺少创新能力。(二)传承方式狭隘,入门难度高文化具有传递性,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活动。端砚文化的教育具有严重的空间局限性,端砚制作技艺的传承绝大多数为祖传业,这其中包含几个原因:1.主要传承模式为家族传承。由于担心外来人在学成之后会成为竞争对手,端砚制作技艺传承主要以家族传承为主。有小部分外乡人通过学艺进修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2020-01-09

  • 砚遇“前卫派”
    》系列体现程振业制砚推崇自然、拙朴的风格。砚堂保留砚石最精华部分,细腻而光滑。砚额、砚边则采取随形设计,并将其雕刻成木纹,颇具根雕艺术的趣味。《岁月留痕》将雕刻的着力点放在木纹的质感表现上,其线条流畅婉转却不失自然,并最大程度逼近自然,木纹的细腻质感让人仿佛感受到岁月留下的痕迹。《岁月留痕》端砚正面端砚,自古因名贵的石材与精工而备受文人乃至帝王的推崇,成为文房中奢侈品般的存在。在砚早已淡出人们书写工具的范畴时,如何让这门古老工艺品适应当代需求,成为所有制砚

    收藏·拍卖 2019年10期2019-10-21

  • 曹加勇:把握新时代脉络构建砚文化体系
    造就了一批近现代制砚艺术大家和一大批砚雕新秀,同时也造就了一批砚雕理论家及收藏家,并逐渐形成了一个集生产、销售、研究、收藏于一体的良性市场环境。然而,近一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消费群体的日益增长,砚雕队伍也随之迅速壮大,尤其是前几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更是呈迅猛发展之势,就生产规模和从业人数而言,在我国的制砚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所未有。由于现代经济格局和生活形式的不断改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当代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人们的内心也开

    现代艺术 2019年8期2019-09-10

  • 委蜕 ——津逮楼拓风堂砚记
    学画,五十岁后始制砚、画瓷烧瓷,涉猎颇广,如今书、画、印、砚、瓷艺皆自成一家。甘熙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园中有甘福、甘熙父子仿宁波“天一阁”所建的藏书处“津逮楼”。原楼毁于“洪杨”兵燹,新楼为近年复建。惟楼前一泓清池、一老朴树、一苦楝树,犹存依稀古风。这里曾收藏过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的《金石录》。现在藏书当然是没有了,楼上陈列着风堂先生制作的数十方砚台,还有他的画作、书法、瓷器等。楼梯口,贴着一幅风堂先生的照片和自述对联:“读诸子,书魏晋,得空种点花;写山水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9年2期2019-04-26

  • 委蜕
    学画,五十岁后始制砚、画瓷烧瓷,涉猎颇广,如今书、画、印、砚、瓷艺皆自成一家。甘熙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园中有甘福、甘熙父子仿宁波“天一阁”所建的藏书处“津逮楼”。原楼毁于“洪杨”兵燹,新楼为近年复建。惟楼前一泓清池、一老朴树、一苦楝树,犹存依稀古风。这里曾收藏过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的《金石录》。现在藏书当然是没有了,楼上陈列着风堂先生制作的数十方砚台,还有他的画作、书法、瓷器等。楼梯口,贴着一幅风堂先生的照片和自述對联:“读诸子,书魏晋,得空种点花;写山水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9年2期2019-04-12

  • 抚石问道
    功,砚外得是要求制砚者不但有超高的雕刻手法,还要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古代学者多一专多能,孔子精于“六艺”,六朝文人多精于琴、棋、书、画、医、佛。千年来,中国画家的主流是文人画家,他们文、史、哲相通,儒、道、释兼修,书、画、论并善,所以出于他们之手的画作,淳古雄厚,深邃自然,可阐释的空间大,给人的启发大,细细品味,意趣无穷。制砚之道与书画同流,制砚包含有书画理论,追求古意,生拙,简率、生机、生趣、气韵,神似等旨趣,力斥匠气,这都与道家的真朴思想有关,东坡诗云“

    收藏界 2018年4期2018-10-12

  • 徐公砚的工艺传承与创新研究
    、安徽的歙砚都在制砚文化和技能上有了极大地创新,新砚品种不断地涌现,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有了较大的影响。反观徐公砚的创新力度不足,新砚品种很少,如何提高徐公砚的工艺传承与创新,使徐公砚跻身于名砚品类之前茅,是我们当前要思考解决的问题。一、徐公砚当前的制砚现状(一)徐公砚石的特点与储量情况徐公砚石有两个特点:一是石质是做砚台的上乘材料。石质细密才能蓄水不枯,利于下墨才能发墨如油,质地温润才能墨不结冰。二是砚石的自然外形成就了徐公砚最大的特点,古人称之为“天砚”

    大众文艺 2018年20期2018-07-12

  • 浅谈砚台收藏
    ,秉性各异。所以制砚讲究石材,所谓“孩儿面,美人肌”就是指砚材的温润可人。石材因产地不同,出产坑口不同都会造成色质差异。比如贺兰石前山与后山色泽就有差异,连硬度也有微妙的变化。欲使顽石生灵,唯一不变的就是文气,我们知道,气有阳刚阴柔之别,有沉厚飘逸之风,但所有这一切都关乎于人也就是作者的气质。对雕砚来说,砚石巧思,刀锋含情就是这种气质的外现载体。砚与文房息息相关,有着书写使用和文人赏玩的双重性,赏玩自是和美不可分割,雕砚就是雕刻刀和石头的事,呈现出来的信息

    收藏界 2018年6期2018-05-30

  • 青州红丝石砚收藏市场分析
    周边地区。红丝石制砚,历史上称之为“青州红丝砚”,由于其特殊材质,使得红丝石砚不渍磨,不损毫,曾被文人推崇的红丝石砚台居“四大名砚”之首,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在《砚论》写道:“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论端、歙。”宋代唐询(彦猷)《砚录》、李石撰《续博物志》及清代“扬州八怪”高凤翰等都有著录记载红丝砚的收藏及鉴赏文章。随着青州红丝砚资源的日渐减少,在宋朝以后只有零星的开采,石材弥足珍贵。逐渐被后来的洮、端、歙、澄泥砚所取代。随着

    东方收藏 2018年10期2018-05-14

  • 唐诗三百砚
    分雕七分磨”用在制砚上再合适不过。好的砚台能够反映砚本身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制作者的学识和修养。刘克唐向老师学习,向各类砚种学习,从书籍里学习。“那时候书是稀罕物,想买都买不到,只能手抄。”《工艺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甲骨文汇编》《钟鼎字源》……好几万字的书籍,全部都是刘克唐手抄的。正是这段学习和积累的时期,他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得以在日后的创作中,写字、画画都能信手拈来。在40余年的制砚过程中,刘克唐总结出了自己的砚道。“砚台追求的是内敛、中庸之道

    中华手工 2017年4期2017-06-05

  • 刻砚五题
    素式,蝉形,有利制砚,为的是能更好的做砚。手头功夫做砚,讲手头功夫,是个讲功夫技能的手艺活儿,这活有粗,有细,有精,有绝。大家都在刻砚,人家刻东刻西,刻得像,你刻如何也能如人家那般刻得像,如何还能比别人刻得更好更像。別人下刀精细,你刻,你的下刀如何能超越别人,刻的一应物象,能比别人更加见工精,得细腻。制砚功夫,首重在“工”。工,是砚雕者成长的必经阶段、必由之路。工,是严谨、到位,训练有素。工,讲的是做砚的砚内规矩,是能方能圆,见方见圆,是规矩之后的方圆。刻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7年4期2017-05-11

  • 方永兴
    研歙砚雕刻技艺,制砚期间朝石暮研,凌寒溽暑,辛勤耕耘,孜孜不倦。短短几年间依料构思、设计定型的制作理念以及平雕、立雕、阳雕、阴雕的雕刻手法已然熟能生巧,且在继承父辈的雕刻风格中又大量参考前辈艺术家所制名砚,筛选构思后再创作,去繁芜求雅洁,去陈俗求清新,去浮华求浑朴,作品集诗书画于一体,基调高雅,气象正大,风格庄重,含蓄沉稳,意欲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做到统一,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正式学习制砚两年后小试牛刀,参加由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的第三届

    书画世界 2017年2期2017-04-15

  • 刻砚五题
    素式,蝉形,有利制砚,为的是能更好的做砚。手头功夫做砚,讲手头功夫,是个讲功夫技能的手艺活儿,这活有粗,有细,有精,有绝。大家都在刻砚,人家刻东刻西,刻得像,你刻如何也能如人家那般刻得像,如何还能比别人刻得更好更像。别人下刀精细,你刻,你的下刀如何能超越别人,刻的一应物象,能比别人更加见工精,得细腻。制砚功夫,首重在“工”。工,是砚雕者成长的必经阶段、必由之路。工,是严谨、到位,训练有素。工,讲的是做砚的砚内规矩,是能方能圆,见方见圆,是规矩之后的方圆。刻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7年4期2017-03-24

  • 大师是什么
    师的层级,可是,制砚鲜有证明,不知上哪去考评这个证明,现在,终于有个大师证,多少可以证明一下自己,有何不好?况且,评上了大师,若能因此可以多卖几方砚作,可以提升一下自己的生活质量,多好。不过,拿到大师证,或许有助进步,有益于名利,但是不等于就是大师。制砚,面一砚石,得造出砚,这砚,首要的不是雕出了什么如画场景美丽境象,而是对路的正确的砚。对路的正确的砚,看什么呢?最根本的,还在制砚本身的一些要素。比如砚池,开个砚池,你总不能说该开多深、多大,砚池的线条该怎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7年2期2017-03-11

  • 大师是什么
    师的层级,可是,制砚鲜有证明,不知上哪去考评这个证明,现在,终于有个大师证,多少可以证明一下自己,有何不好?况且,评上了大师,若能因此可以多卖几方砚作,可以提升一下自己的生活质量,多好。不过,拿到大师证,或许有助进步,有益于名利,但是不等于就是大师。制砚,面一砚石,得造出砚,这砚,首要的不是雕出了什么如画场景美丽境象,而是对路的正确的砚。对路的正确的砚,看什么呢?最根本的,还在制砚本身的一些要素。比如砚池,开个砚池,你总不能说该开多深、多大,砚池的线条该怎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7年2期2017-03-02

  • 润色无声 君子端雅
    与观赏性共存。而制砚,更是一种艺术的诞生。赵磊先生作为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州红丝砚制作技艺传承人,他的另一方作品《顺风得路砚》,方正大气,寓意美好。赵磊大师在《顺风得路砚成砚记》中记载:喜逢友一红丝砚料,石面满帆高挂,旭日初升,古有海上丝绸之路,今又逢盛世一带一路,与红丝砚史相似也,随重金购得,刻之,取名“顺风得路砚成砚”以记之。帆行千里,顺风得路。《顺风得路砚》,深得人心,更深得赵磊大师的心,是赵磊大师的心血,今得见之,甚感荣幸

    天工 2016年5期2016-11-23

  • 随 意 赋 形—论松花砚的俏色巧雕
    石英等,是极好的制砚材料。用松花石制砚始于明代末年,盛行于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都对松花砚十分欣赏,康熙还封它为“御砚”,专供宫廷使用。清末后松花砚因种种原因而销声匿迹,近年又被重新发现,使得这一瑰宝重放异彩。如何推出新品种,是摆在每位松花砚制砚人面前的迫切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借鉴玉雕中的“俏色巧雕”,根据砚台本身的纹理雕琢出合适的物象,或许能为松花砚制砚人提供一些新思路。一、因材施“雕”,随意赋形松花砚的天然纹理适合巧雕,而且其色系丰

    天工 2016年5期2016-11-23

  • 时光为刀,“砚”遇千年不朽
    崇尚“天人合一”制砚理念的山东省鲁砚制砚名家王修兵。他说,一块石头,一方砚台,背后兴许就是一段历史。从古至今,砚台深受文人雅士喜爱,被收藏家视为珍品,它们穿越远古的洪荒直接与今人对话,让人在观赏之余不胜赞叹、唏嘘。矢志不渝:千年不朽嫣然于上“石不能言最可人”,看着王修兵先生的砚台,不由得想起这句诗。他雕制的砚透着灵性,有了生命,有了芬芳的呼吸,带着千年不朽的古雅气息嫣然于上。为了磨练技艺,他四处拜师,学习绘画、雕塑等技艺。他曾花了两三年时间,到深圳、广东、

    天工 2016年5期2016-11-23

  • 青州红丝砚技艺
    能完成,同时需要制砚艺人有深厚的美学和文化修养。青州市是红丝砚的发源地,自古就是名城重镇、经济文化中心,素有“海岱明珠”之称,数千年来,作为历代山东地区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贸都会、四方通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寇准、范仲淹、宗泽、张叔夜等朝廷重臣,郑道昭、欧阳修、王世贞等文坛巨匠,都曾居官青州;王曾、邢玠、钟羽正、冯溥等一代名臣,燕肃、于钦等学术巨擘,都诞生在青州;还哺育过郦道元、黄庭坚、李清照、冯惟敏等一代名流。如此多的历史名人贤士,为青州红

    科学中国人 2016年8期2016-10-12

  • 歙砚,集徽文化之大成者
    成了宣纸。这样,制砚对他来说,就变成了小菜一碟:一幅刀为笔、石为纸的立体山水画而已。在制砚上,风堂是快枪手,一方砚,别人做起来少则半个月,长则数年,而他则只需几天便一气呵成。这是因为,风堂制砚,大多数走的是 “大巧不工”的路数。虽然在制砚时一簇而就,但是在寻石材时他却煞费苦心。在风堂眼中,砚是“寻”出来的,不是“雕”出的。因为,砚台之美,美在石材。而石材之美,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结晶。而自己做砚,首先是用心灵感受大自然之美,然后用眼睛发现美的石材,最后,才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6年7期2016-08-11

  • 青州红丝砚技艺
    能完成,同时需要制砚艺人有深厚的美学和文化修养。青州市是红丝砚的发源地,自古就是名城重镇、经济文化中心,素有“海岱明珠”之称,数千年来,作为历代山东地区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贸都会、四方通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寇准、范仲淹、宗泽、张叔夜等朝廷重臣,郑道昭、欧阳修、王世贞等文坛巨匠,都曾居官青州;王曾、邢玠、钟羽正、冯溥等一代名臣,燕肃、于钦等学术巨擘,都诞生在青州;还哺育过郦道元、黄庭坚、李清照、冯惟敏等一代名流。如此多的历史名人贤士,为青州红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2期2016-07-20

  • “文房砚为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房制砚技艺精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在恭王府举办
    遗产——传统文房制砚技艺精品展”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精品馆拉开帷幕。作为 201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系列活动之一,本次精品展汇集了洮河砚、澄泥砚、端砚、歙砚四大名砚传统制砚技艺的代表作品,小器中闪耀出大匠之精神,厚土里淘出唐宋的金声玉振。同日下午,“振兴传统工艺”学术论坛第 3场——“传统文房制作技艺分类保护传承学术研讨会”也在恭王府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就传统文房分类保护与传承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恭王府管理中心供稿

    艺术评论 2016年7期2016-05-14

  • 彩砚纷飞攀枝花
    发现石质细润,并制砚供军前使用,而诸葛亮喜得七星砚。唐末更有南昭的云南王取材苴却石制砚,宋时发展至经由时设的泸州进贡朝廷,史称“泸石砚”或“泸州砚”。宋高拟孙(公元1223年)所著《砚笺》还曾专门介绍泸石砚。但据笔者所知,关于苴却砚的最早明确记载始见于清代;由于在明清之际,此地属于“苴却”管辖,因此出产于此地的砚台被称为苴却砚。“苴却”是用汉字表注彝音,“苴”字当地读作zuǒ,在彝语中含有勇猛、壮大、显赫等意。但在民国初期后,苴却砚因矿源难寻就又基本销声匿

    中国收藏 2016年6期2016-05-14

  • 失传千年后 石末砚重现砚魁风采
    襄河边镇68岁的制砚大师惠东存掌握了石末砚的烧制方法,目前烧制成功率已达到30%。惠师傅的石末砚被中国著名书法家尹瘦石称赞为“砚中珍品”,天津名家华非先生称之为“砚魁”。多年积累,曾成功制澄泥砚1973年,定襄外贸局接了一个石狮子的订单。因为货物量大,需要人手,制砚能手惠东存参与了制作。“我们河边是‘砚台之乡’,明清时起就有师傅制作五台山石砚(简称台砚),浮雕、立体等雕刻手艺代代相传,我生在河边,打小就接触制砚。”惠东存说,那时他没师傅专门教,但自己喜欢,

    天工 2016年3期2016-02-09

  • 人如秋水玉为神 红丝石上走云烟
    时今日如此喜秋的制砚大师—冯曰宝先生。作为小辈,我的胆子够大,未曾谋面拜会却来卖弄,不说出个一二是不成的。我曾有幸得见先生自书的一篇个人小结。先生为小结取名“走在红丝砚雕刻艺术的道路上”,开头讲道:“从艺二十余载,对砚雕的热爱不言而喻。”荣誉盛名当道,先生却谈及“热爱”一词,这是何等情怀,不由让人心生敬意。尔后,先生谈起一路走来与红丝砚的渊源,简单的四个字“勤学苦练”字字传神,透着山东人特有的憨厚。可想而知,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2000年,十多年间先生韬

    天工 2015年5期2015-07-25

  • 鲁砚的重生与复兴
    张志制砚,是艺术里的冷门。但在制砚艺术家刘克唐看来,砚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其他任何方式都替代不了的。“绘画、书法、篆刻,甚至音律、舞蹈的舞姿,都可以融入于一方砚台之中。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笔墨纸砚之中,砚乃文房四宝之首。而“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历史上柳公权、苏易简、唐彦猷都对红丝石给予很高的评价;宋代欧阳修《砚谱》亦云:“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青州红丝砚,何物也?古人为何如此推崇这种砚?其又为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如今又

    小康 2015年11期2015-06-13

  • 陈端友:海派砚雕开山鼻祖
    距离观赏陈端友的制砚作品,一下子就被他的鬼斧神工所吸引了。那方九龟荷叶形端砚,神出鬼没,盖上龟背的砚盒,活脱脱就是一只大乌龟,打开,砚台背面藏着九只乌龟,败叶下,残荷间,若隐若现,太奇妙了,不愧是近世巨匠,海派砚雕开山鼻祖。上海博物馆近期推出的特展“惟砚作田——上海博物馆藏砚精粹展”,是上海博物馆自建馆以来首次举办以“砚”为主题的展览。展示上博收藏自战国秦汉至近代96件各朝古砚,其中,陈端友的作品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收藏古砚的专业机构之一

    财富堂 2015年9期2015-05-30

  • 辽砚的历史与传承
    统称为松花石,所制砚台皆称为松花石砚,当时在宫廷盛行一时,用于宫廷使用、赏玩和赏赐大臣。现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大量遗存。民国时期松花石砚因参加西湖博览会而定名辽砚。当今辽砚有了众多美术大师的传承,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辽砚 青云石 紫云石 制砚活动 传承辽宁本溪桥头附近出产的沉积岩经过上亿年的演变,形成紫云石和青云石,此砚石素有“滑而不流墨,涩而不磨笔,养墨为群砚之首”的雅誊,为砚台的创作和雕刻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天然资源,备受历代文人雅士的珍爱

    文教资料 2014年20期2014-11-15

  • 藏书澄泥砚的形制及其演变
    记载: “这里的制砚业后因大吏封禁,被迁到善桥西乡即今藏书镇人民政府治所善人桥镇”。藏书琢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2 4 0 0多年前的春秋吴国时期。公元前5 6 0年,当时的吴王诸樊从无锡梅里迁都到苏州以后,苏州便成了吴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文化人需要质地优良的砚台,于是便有人就近采取灵岩山优质的石料制砚,不过当时多为自制自用,并未形成商品生产,而且制砚的技术也不成熟,砚的形制不很规整。到秦朝时,当地的石匠在灵岩山区采石,制作秦瓦,兼做石

    上海工艺美术 2014年2期2014-07-28

  • 一方宝砚世代相传 ——藏砚赏石的风华岁月
    one文/五花肉制砚业inkstone industry砚务官inkstone official降样造形customization“宫作”royal style——《丛书集成新编·瓯公试笔》The government appointed inkstone artisans as the ninth grade officials with monthly salary.These officials make inkstones for the roya

    质量与标准化 2014年12期2014-06-01

  • 清.顾二娘制洞树砚考
    推敲而定其为清代制砚名家顾二娘所制,名之日洞树砚。顾二娘制砚,流传至今,目力所及竟无一真者,故宫博物院有所谓顾二娘洞天一品砚,而据笔者考证,实系赝品。其砚有“吴门顾二娘造”篆书款,有黄任“非君美无度。孰为劳寸心。康熙己亥六月任”铭文,并刻“黄”、“任”篆书印,另有“莘田真赏”、“十砚轩图书”二方黄任之印。还有余甸与林佶各一铭。考林佶之子林在莪《砚史》载有黄任美无度砚。黄任、余甸之铭全同,然黄任铭下无今砚“黄”、“任”二印。而林佶铭文竟是《砚史》所载赵国麟为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09年10期2009-01-20

  • 砚台的起源
    砚台等品种。唐朝制砚工艺有了长足的进步。宋朝则把端砚、歙砚、澄砚、洮砚作为我国的四大名砚。而尤以端砚为最佳,成为文人墨客们的心爱之物。后来许多书画家自己动手选石、制砚、刻铭,使砚台的制作成为一门独特的刻砚艺术。明清两代出现了许多制砚名家,砚台也由实用品逐渐演变成工艺品而被收藏家珍藏起来。(摘自1986年6月12日《解放日报》)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6年9期198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