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

  • 桐城张氏私家刻书及其文化价值研究
    要:以张英、张廷玉父子为代表的桐城张氏举业不断,名宦迭出,遍为人知。文章通过梳理张英、张廷玉的著述、编修成果以及桐城张氏私家刻书情况,分析了桐城张氏家刻对持家治国、立身做人、传先贤家训、教学子孙立身行事所起到的刻书泽人作用,以及对文化传承和传播产生的重要影响。关键词:张英;张廷玉;张氏家刻;文化价值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3-0133-03桐城张氏以出版本人、本族和本学派先人先师的著作为主,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3期2023-05-30

  • 那些中过“配享”之毒的大臣们
    狂。2清代大臣张廷玉,是唯一一个获得“配享太庙”资格的汉族大臣。张廷玉是典型的学霸型官员,升官速度堪比火箭,年纪轻轻就官至吏部左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官员。雍正皇帝时期,他在官场上更是高歌猛进,绝对是皇帝的心腹重臣。雍正皇帝对张廷玉十分信任,曾对他说,咱俩虽然是上下级的关系,但从感情上说却是最亲密的朋友。这话虽有忽悠的成分,但能够出自皇帝之口,也算十分难得了。所以在雍正皇帝驾崩前,特意留下遗诏:让张廷玉配享太庙。张廷玉激动得不要不要的,心心念念想着死后享

    中学生博览 2023年2期2023-03-15

  • 张有权:一片森林两代人三位护林员
    ,张有权的父亲张廷玉带着家人从猴场乡来到坪上镇丰林村,张廷玉负责保护周围2000亩的林地。护林员的担子,张廷玉一挑挑了20年。张廷玉去世后,张有权的大哥张有光从父亲手里接过护林员的接力棒,成为第二代护林员。2016年,张有光病重,张有权毅然决然地接过了护林员的担子。两代人三位护林员,见证了火焰山森林从小树丛长成大森林的动人故事。丰林村,因为植被丰富,树林茂盛而得名。从普定县坪上镇出发,约莫半小时的车程就到丰林村村委会,继续往山上开约20分钟车程,走到通组路

    晚晴 2022年4期2022-06-01

  • 张廷玉《明史 · 兵志》与万斯同《明史 · 兵卫》 比较研究
    ,规模宏大,为张廷玉《明史》的最终成书奠定了坚守的基础。两者在内容上既有前后承袭,又有某些差异,尤其在军事制度方面差异甚大。张廷玉《明史·兵志》与万斯同《明史·兵卫》在编纂体例、内容详略、思想情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关键词】 张廷玉;万斯同;《明史·兵志》;《明史·兵卫》【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7-0041-03【DOI】10.20024/j.cnk

    今古文创 2022年17期2022-05-20

  • 既有林泉志 何复恋明堂
    二十来人,其中张廷玉最为特殊,因为他是唯一的汉臣。然而,张廷玉的从祀之路走得极为艰难,所谓的无上荣耀却成为他晚年最大的梦魇,其中的曲折坎坷,令人每生浩叹。康熙十一年(1672)九月,张廷玉生于京师,其父是备受圣祖赏识的大学士张英。虽出身名门,但张廷玉还是走了读书仕进的正途,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考取进士。在康熙朝,张廷玉逐步崭露头角,仕途走得比较顺利,康熙末年擢为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康熙六十一年(1722)冬,圣祖崩逝,胤禛登极。刚刚五十岁、年富力

    书屋 2022年1期2022-01-18

  • 张廷玉治政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家族中,张英、张廷玉父子二人,侍值内廷,执掌揆席,政绩卓著,深得康雍乾三帝的青睐。尤其张廷玉,“登朝垂五十年,长词林者二十七年,主揆席者二十四年,凡军国大事,奉旨商度”,被雍正誉为“第一宣力”的汉大臣。他对雍乾政治的参与和影响,绝非其他满汉臣僚可比,其为政主张及实践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强化及清初政权的稳固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其治政思想略作探讨,以期对当今的行政治理提供参考借鉴。1 张廷玉治政思想主要内容1.1 勤修官德,公正自守张廷玉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12-30

  • 张廷玉
    748),桐城张廷玉这位毕生精明、谨慎低调的两朝元老,已经七十七岁了,正所谓风烛残年。张廷玉致仕一事,本已尘埃落定,不意风飙突变,刹那间换了一个谁也未曾料到的结局。原因是鬼使神差,张氏居然哭哭啼啼地去找皇上,免冠叩首,乞求皇上给他一个公开承诺:虽然退休,配享的待遇不会取消。高宗很生气,配享是我爸的遗命,我这天字第一号大孝子,当然惟父命是从,但这是我个人的主动选择,别人拿这说事,就是要挟我!生气归生气,一时还真没什么借口可以拒绝张氏的无理要求,千万个不愿意,

    领导文萃 2021年23期2021-12-16

  • 留得余福还子孙
    。雍正十一年,张廷玉的长子张若霭参加廷试高中一甲第三名“探花”。张廷玉闻知此事,当即奏请皇帝将儿子从一甲降为二甲。雍正问:“他作弊了?”张廷玉答:“不敢作弊。”雍正皇帝便问:“那么,为啥要改考试成绩呢?”张廷玉答:“为了天下的公平。天下人才众多,官宦之子不应占天下寒士之先。”雍正听从了张廷玉的意见,将张若霭改为二甲第一名。三朝宰相这样做,是怕张家势力太强,敌对面太多,这叫“留得余福还子孙”。【原载《文萃报·周二版》】

    杂文选刊 2021年11期2021-11-10

  • 张廷玉养脾胃吃海参粥
    著名的军机大臣张廷玉,享年84岁。据说,张廷玉先天不足,少年时体质很差,弱不禁风,时常生病,平时言谈举止无力,步行500米路就感到疲惫不堪。其父张英,清朝大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常为他担忧,以为他活不到成年就会夭折。然而,张廷玉为何会长寿呢?奥妙就在于他十分重视养护脾胃,以强固后天之本来弥补先天不足的缺陷。养护脾胃,张廷玉并不是靠鹿茸、人参之类的补品,而是只爱海参一味。每日早朝之前和晚朝之后他都要服一碗海参粥。古代医家很早就提出了“补肾不如补脾”的理论。肾为

    恋爱婚姻家庭 2021年27期2021-09-23

  • 张廷玉养脾胃吃海参粥
    著名的军机大臣张廷玉,享年84岁。据说,张廷玉先天不足,少年时体质很差,弱不禁风,时常生病,平时言談举止无力,步行500米路就感到疲惫不堪。其父张英,清朝大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常为他担忧,以为他活不到成年就会夭折。然而,张廷玉为何会长寿呢?奥妙就在于他十分重视养护脾胃,以强固后天之本来弥补先天不足的缺陷。养护脾胃,张廷玉并不是靠鹿茸、人参之类的补品,而是只爱海参一味。每日早朝之前和晚朝之后他都要服一碗海参粥。古代医家很早就提出了“补肾不如补脾”的理论。肾为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21年9期2021-09-22

  • 张廷玉一一明白回奏
    七四八),桐城张廷玉这位毕生精明、谨慎低调的两朝元老,已经七十七岁了,正所谓风烛残年。张廷玉出身名门,其父为康熙朝内阁大学士张英。其仕途一帆风顺,二十九岁中进士,点翰林,不到五十即出任正二品的刑部侍郎。在雍正朝更得清世宗胤稹赏识,飞黄腾达,官拜正一品的保和殿大学士。他与鄂尔泰是胤稹晚年最宠信的两位大臣,而且的的确确劳苦功高,世宗在位十三年所取得的政绩,背后几乎都有两人的身影。所以胤稹遗诏,两人均得配享太庙——这意味着,只要大清不亡,死后将年年得当朝皇帝本人

    读书 2021年9期2021-09-07

  • 留得余福还子孙
    。雍正十一年,张廷玉的长子张若霭参加廷试高中一甲三名探花。张廷玉闻知此事,当即奏请皇帝将儿子从一甲降为二甲。雍正问:“你作弊了?”张廷玉答:“不敢作弊。”雍正皇帝便问:“那么,为啥要改考试成绩呢?”张廷玉答:“为了天下的公平。天下人才众多,官宦之子不应占天下寒士之先。”雍正听从了张廷玉的意见,自将张若霭改为二甲一名。三朝宰相这样做,怕张家势力太强,敌对面太多,这叫“留得余福还子孙”。(摘自《当代青年·我赢》)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13期2021-04-18

  • 最幸运大臣张廷玉
    已47年的老臣张廷玉在漫长仕途上第一次遭遇了处分。这年九月,“皇家出版社”文颖馆修成了皇帝的《御制诗集》,进呈御览。皇帝翻阅一遍,发现了几处错别字,勃然大怒,遂命将大学士、文颖馆总裁官张廷玉等三人“交部议处”。这是张廷玉有生以来第一次被“议处”,虽然处分不重,已足使他惊心。这一年冬至,翰林院按惯例,为去世不久的孝贤皇后写祭文,文中用了“泉台”二字。尚未从丧妻之痛中解脱出来的皇帝又吹毛求疵,认为这两个字不够“尊贵”,用于常人尚可,“岂可加之皇后之尊”,以大学

    领导文萃 2021年3期2021-03-18

  • 张氏“海阔天空”之家风
    心。他教导儿子张廷玉如何为人处世时,说:“与人相交,一言一事,皆须有益于人,便是善人。” “能处心积虑一言一动皆思益人而痛戒损人,则人望之若鸾凤,宝之如参苓,必为天地之所佑,鬼神之所服而享有多福矣。”张廷玉牢记父亲教导,从小就熟读经书,待人宽厚恭儉,后任职大学士、军机大臣。张家人曾与邻居争地,而邻居也有家人在朝中做大官。当闹得不可开交时,告到当地县衙,县令根本就不敢受理。于是张家有人认为可以找张英来摆平此事,便修书一封,添油加醋一番,告诉张英,快来帮帮家里

    科教新报 2021年3期2021-03-15

  • 乾隆驭臣术
    用的就是大学士张廷玉和鄂尔泰。登基第一天,乾隆就下令,让庄亲王、果亲王、鄂尔泰、张廷玉辅政。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还将鄂、张二人封为伯爵。在此之前,这种超出品级的高含金量爵位只赏给有军功的大将。也在这一年,乾隆为雍正服丧期满,恢复办理军机处建置,将鄂尔泰和张廷玉任命为军机大臣。乾隆对老臣以礼相待,就连对贪官污吏都多有包容。上位之后,乾隆下令查明各地亏空公款的案件,“其情罪有一线可宽者,悉予宽免,即已入官之房产未曾变价者,亦令该衙门查奏给还”。简言之,

    党员生活·中 2021年12期2021-01-06

  • 张廷玉晚节考
    230001)张廷玉(1672—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卒谥“文和”,为清代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历官康雍乾三朝凡五十年,为清朝前期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政德操守也多为人称道,主要体现在勤勉、谨慎、清廉等品质上,如汪由敦称其“凝重安和”“恪勤匪懈”(1)汪由敦:《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致仕谥文和桐城张公墓志铭》,张秀玉、陈才校点:《松泉集》下册,黄山书社2016年版,第88

    安徽史学 2020年6期2020-12-07

  • 云顶山下
    热血沸腾。他叫张廷玉,是一名游侠,身手不凡。10天前,四川钓鱼城陷于蒙古国10万大军的重重围困之中,他受好友南宋名将、四川安抚制置使余阶之嘱,深夜潜入敌营,提三尺青锋,成功刺杀了蒙古国的大汗蒙哥。可惜离营之际,被敌人发现,派出最精锐的“龙骑营”,数十名高手不分昼夜追杀于他。余阶曾告诉他刺杀蒙哥后便投奔川西云顶石城,可保平安。他一路经历了数场生死血战,终于在10天后来到了云顶山下。一手扶剑,张廷玉走上了上山的那条长长的石阶。石阶长达数百阶,两边是幽深的槭树林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2020年7期2020-08-04

  • 留余才能长青
    。雍正十一年,张廷玉的长子张若霭参加廷试高中一甲三名探花。张廷玉闻知此事,当即奏请皇帝将儿子从一甲降为二甲。雍正问:“你作弊了?”张廷玉答:“不敢作弊。”雍正皇帝便問:“那么,为啥要改考试成绩呢?”张廷玉答:“为了天下的公平。天下人才众多,官宦之子不应占天下寒士之先。”雍正听从了张廷玉的意见,将张若霭改为二甲一名。三朝宰相这样做,是怕张家势力太强,敌对面太多,这叫“留得余福还子孙”。一位做领导干部的老兄,边讲故事边读着自己的诗:“蒿易康宅留余名,水满必溢道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4期2020-05-09

  • 雍正奖错治“懒政”
    去。”户部尚书张廷玉对此坚决反对,要求朝廷向江南多贩运一些小米,还质问田文镜:“那么好吃的小米,你久居北方咋知道南方人不喜欢吃呢?”田文镜和张廷玉各执一词,大臣们一看谁也惹不起,不敢选边站队,索性装聋作哑。雍正帝觉得田文镜和张廷玉的话似乎都有道理,将两个人的意见各采用一半,从山东贩运些小米,从河南贩运些小麦。结果,在南方小麦大卖,小米却无人问津,无奈之下只好降价处理,朝廷收入折损过半。为此,雍正帝对田文镜喜爱有加,加官晋爵,赏田万亩。就在大臣们认为张廷玉

    华声 2019年11期2019-11-28

  • 雍正奖错
    去。”户部尚书张廷玉坚决反对,相反他要求朝廷向江南多贩运一些小米,还质问田文镜:“那么好吃的小米,你久居北方,如何知道南方人不喜食呢?”田文镜和张廷玉各执一词,大臣们一看谁也惹不起,索性装聋作哑。雍正帝觉得田文镜和张廷玉的话似乎都有道理,将两人的意见各采纳一半,从山东贩运些小米,从河南贩运些小麦。结果,在南方小麦大卖,小米却无人问津,无奈之下只好降价处理,朝廷收入折损过半。为此,雍正帝对田文镜喜爱有加,加官进爵,赏田万亩。就在大臣们认为张廷玉将要大祸临头时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9年9期2019-09-24

  • 雍正奖错治“懒政”
    去。”户部尚书张廷玉对此坚决反对,要求朝廷向江南多贩运一些小米,还质问田文镜:“那么好吃的小米,你久居北方咋知道南方人不喜欢吃呢? ”田文镜和张廷玉各执一词,大臣们一看谁也惹不起,不敢选边站队,索性装聋作哑。雍正帝觉得田文镜和张廷玉的话似乎都有道理,将两个人的意见各采用一半,从山东贩运些小米,从河南贩运些小麦。结果,在南方小麦大卖,小米却无人问津,无奈之下只好降价处理,朝廷收入折损过半。为此,雍正帝對田文镜喜爱有加,加官晋爵,赏田万亩。就在大臣们认为张廷玉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19年9期2019-09-10

  • 张廷玉配享太庙风波
    田文镜、李卫、张廷玉这样的汉人重臣,满汉之别还不是很明显。待到乾隆皇帝即位后,江山稳固,满汉之别突显。天下是满洲人打下来的,统治江山自然该由满洲人来唱主角,此观念横亘于乾隆脑海中,无法消弭。他表面上对汉人大臣亲信有加,加以任用,前提却是必须保证满人亲贵在朝中占优势地位。对清廷扶持满人亲贵、压制汉人官僚的做法,汉人知识分子一直是有怨言的,但慑于皇权的专横,不敢过于流露,对此乾隆也心知肚明。就满人亲贵而言,怎么也难以接受张廷玉配享太庙。满汉双方,一个内心不满,

    领导文萃 2019年14期2019-07-13

  • 乾隆驭臣术
    用的就是大学士张廷玉和鄂尔泰。这两位都是帮助他荣登帝位、稳定朝野的老臣。雍正皇帝驾崩那天,张廷玉第一个赶到,指挥宫人找到密诏副本,当场宣读。在场的还有鄂尔泰。他因“深夜无马,骑煤驴而奔,拥今上登极”。登基第一天,乾隆就下令,让庄亲王、果亲王、鄂尔泰、张廷玉辅政。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还将鄂、张二人封为伯爵。这此之前,这种超出品级的高含金量爵位只赏给有军功的大将。也在这一年,乾隆为雍正服丧期满,恢复办理军机处建置,将鄂尔泰和张廷玉任命为军机大臣。在《乾

    幸福·悦读 2019年5期2019-07-08

  • 乾隆驭臣术
    用的就是大学士张廷玉和鄂尔泰。这两位都是帮助他荣登帝位、稳定朝野的老臣。雍正皇帝驾崩那天,张廷玉第一个赶到,指挥宫人找到密诏副本,当场宣读。在场的还有鄂尔泰。他因“深夜无马,骑煤驴而奔,拥今上登极”。登基第一天,乾隆就下令,让庄亲王、果亲王、鄂尔泰、张廷玉辅政。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还将鄂、张二人封为伯爵。这此之前,这种超出品级的高含金量爵位只赏给有军功的大将。也在这一年,乾隆为雍正服丧期满,恢复办理军机处建置,将鄂尔泰和张廷玉任命为军机大臣。在《乾

    幸福 2019年14期2019-06-03

  • 张廷玉的退休报告
    朝最尊贵的老臣张廷玉毕竟越来越老,侍奉了玄烨、胤禛两位精力充沛的英主之后,又开始为乾隆朝操心,他的元气正一点点耗尽。他渐渐有些易怒、急躁和把持不住,接二连三向皇帝提交他的退休申请,仿佛手续办得慢了,他就要死于非命。他的退休申请终于在弘历那里激起了一场凶险的风波。然而这风波,真好似,在杯中。清雍正年间,一次皇帝殿试,当看到第五卷时,发现一位考生的文章字迹端楷,文笔洒脱,于是欣然将其列为一甲第三名,即探花。后来拆開卷封,发现该考生竟然就是当朝宰相张廷玉的儿子张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9年3期2019-03-22

  • 桐城派视域下张廷玉与方苞交游考论
    本文试图通过对张廷玉与方苞仕途发展之间关系的考察,揭示张廷玉对方苞后期发展的巨大影响作用,揭示桐城张氏家族与桐城文派兴起之间的勾连。一、张廷玉和方苞在康熙年间的交游情况1.早年皖城偶遇张廷玉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于京师,随父母一直生活在京城。直到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父亲张英为营葬张秉彝事,请假归里。带廷玉、廷璐等回桐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张英“奉召赴阕”,廷玉侍母家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三月,张廷玉兄弟随先太夫人入都[6]161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03-16

  • 张廷玉养脾胃吃海参粥
    著名的军机大臣张廷玉,享年84岁。据说,张廷玉先天不足,少年时体质很差,弱不禁风,时常生病遭灾,平时言谈举止无力,步行5OO米路就感到疲惫不堪。其父张英,清朝大学土,官至礼部尚书,常为这小生命担忧,以为他活不到成年就会早早夭折。张廷玉之所以长寿,奥妙就在于他十分重视养护脾胃,以强固后天之本来弥补先天不足的缺陷。养护脾胃,张廷玉并不是靠鹿茸、人參之类的补品,而是只爱海参一味。每日早朝之前和晚朝之后他都要服一碗海参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医院院长王新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9年5期2019-03-07

  • 想要退休非易事
    重大决策里都有张廷玉的影子,但是没人知道他到底起了什么作用。说得不好听一点,张廷玉真的是一只“老狐狸”,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给乾隆家干活,什么都不争。雍正死后,乾隆登台。一朝天子一朝臣,张廷玉该倒霉了吧?没有。因为乾隆登基的时候还很年轻,只能倚重鄂尔泰和张廷玉张廷玉已老,而乾隆还年轻,他总要扶持自己的班底。乾隆十年,鄂尔泰病死了,乾隆起用了一个30多岁的讷亲当首席军机大臣,张廷玉只能靠边。乾隆十一年,乾隆给张廷玉下了一道诏旨,说:“老先生你身体不好,我

    特别文摘 2019年1期2019-02-28

  • 张廷玉少说多做会干事
    康雍乾三朝重臣张廷玉张廷玉的爹张英是大学士, 而张廷玉28岁才中进士,从他的履历来看,也非天资聪颖的人。可在康熙驾崩的时候,张廷玉已经是顾命大臣了。这短短十几年,从一个进士怎么混上去的?当时机要处刚成立,张廷玉在那里的工作相当于如今的文员。康熙这个人平时比较随便,有时也四处溜达,一方面散散心,另一方面看看大伙有没有卖力干活。这年夏天特别热,一过中午,办公室几个人一合计,把长衫脱了,横桌子上的,歪椅子里的,补午觉。这炎热的天气,谁也没想到皇帝会来。可康熙这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19年8期2019-01-19

  • 雍正奖错治『懒政』
    去。”户部尚书张廷玉对此坚决反对,要求朝廷向江南多贩运一些小米,还质问田文镜:“那么好吃的小米,你久居北方咋知道南方人不喜欢吃呢?”田文镜和张廷玉各执一词,大臣们一看谁也惹不起,不敢选边站队,索性装聋作哑。雍正帝觉得田文镜和张廷玉的话似乎都有道理,将两个人的意见各采用一半,从山东贩运些小米,从河南贩运些小麦。结果,在南方小麦大卖,小米却无人问津,无奈之下只好降价处理,朝廷收入折损过半。为此,雍正帝对田文镜喜爱有加,加官进爵,赏田万亩。就在大臣们认为张廷玉

    文史博览 2019年4期2019-01-10

  • 留余才能长青
    。雍正十一年,张廷玉的长子张若霭参加廷试高中一甲三名探花。张廷玉闻知此事,当即奏请皇帝将儿子从一甲降为二甲。雍正问:“你作弊了?”张廷玉答:“不敢作弊。”雍正皇帝便问:“那么,为啥要改考试成绩呢?”张廷玉答:“为了天下的公平。天下人才众多,官宦之子不应占天下寒士之先。”雍正听从了张廷玉的意见,将张若霭改为二甲一名。三朝宰相这样做,是怕张家势力太强,敌对面太多,这叫“留得余福还子孙”。一位做领导干部的老兄,边讲故事边读着自己的诗:“蒿易康宅留余名,水满必溢道

    中外文摘 2018年24期2018-11-21

  • 想要退休不容易
    重大决策里都有张廷玉的影子,但是没人知道他到底起了什么作用。说得不好听一点,张廷玉真的是一只“老狐狸”,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给乾隆家干活,什么都不争。雍正死后,乾隆登台。一朝天子一朝臣,张廷玉该倒霉了吧?没有。因为乾隆登基的时候还很年轻,只能倚重鄂尔泰和张廷玉张廷玉已老,而乾隆还年轻,他总要扶持自己的班底。乾隆十年,鄂尔泰病死了,乾隆起用了一个三十多岁的讷亲当首席军机大臣,张廷玉只能靠边。乾隆十一年,乾隆给张廷玉下了一道诏旨,说:“老先生你身体不好,我

    爱你 2018年22期2018-11-14

  • 张廷玉训子
    侯美玲张廷玉为官47年,深得雍正皇帝信任,荣耀时官至首席军机大臣。因为任职年久,且长期处于机要之地,故而受到众多官员的追捧。许多人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向张廷玉送礼行贿,以便升官。不过,张廷玉为官清廉,总是避而不受。儿子张若霭入朝为官后,亲眼目睹了官场的腐败,特别不理解父亲的行为。一次,张廷玉和张若霭一同前往一官员家祝寿。休息时,墙上一幅名家山水画吸引了张廷玉的注意。仔细欣赏一番后,张廷玉连呼:“好画。”当天晚间,张廷玉回家,发现那副画赫然懸挂在自家墙壁上。张廷

    文萃报·周二版 2018年5期2018-10-21

  • 浅析清代秘书张廷玉的秘书理论
    之一,清代秘书张廷玉为官多年,一直深受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研究发现,从张廷玉秘书生涯成功的背后可总结出三个方面的秘书理论:一是秘书主体理论,即张廷玉个人的秘书素养;二是秘书客体理论,即张廷玉参与的秘书工作;三是秘书环境理论,即张廷玉所处的秘书环境。关键词: 张廷玉 秘书理论 秘书主体 秘书客体 秘书环境清代大臣张廷玉是中国秘书史上著名的人物之一,他为官五十余载,常年就职于清廷中枢机构,以内阁大学士的身份辅佐帝王的工作,历经“康雍乾”三朝而不衰,最后获得“配享

    文教资料 2018年16期2018-10-20

  • 留余才能长青
    。雍正十一年,张廷玉的长子张若霭参加廷试高中一甲三名探花。张廷玉闻知此事,当即奏请皇帝将儿子从一甲降为二甲。雍正问:“你作弊了?”张廷玉答:“不敢作弊。”雍正问:“那么,为啥要改考试成绩呢?”张廷玉答:“为了天下的公平。天下人才众多,官宦之子不应占天下寒士之先。”三朝宰相这样做,是怕张家势力太强,对立面太多,这叫“留得余福还子孙”。凡事讲究适可而止,愿意吃亏才四方和谐,失中看到得才会百年兴旺。(摘自《当代青年》)

    华声文萃 2018年8期2018-09-18

  • 想要退休不容易
    重大决策里都有张廷玉的影子,但是没人知道他到底起了什么作用。说得不好听一点,张廷玉真的是一只“老狐狸”,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给乾隆家干活,什么都不争。雍正死后,乾隆登台。一朝天子一朝臣,张廷玉该倒霉了吧?没有。因为乾隆登基的时候还很年轻,只能倚重鄂尔泰和张廷玉张廷玉已老,而乾隆还年轻,他总要扶持自己的班底。乾隆十年,鄂尔泰病死了,乾隆起用了一个三十多岁的讷亲当首席军机大臣,张廷玉只能靠边。乾隆十一年,乾隆给张廷玉下了一道诏旨,说:“老先生你身體不好,我

    爱你·心灵读本 2018年8期2018-09-10

  • 当心口头禅
    也就随之而来。张廷玉是清代康雍乾三朝重臣,晚年韬光养晦,遇有下属报告工作,动辄以“好,好”搪塞。一日,有小吏来请假。张廷玉问所为何事,小吏回报说家中老父去世,需料理丧事,张廷玉顺口说“好,好”。在场人等都掩口而笑,张廷玉却懵然无知。比张廷玉稍晚的陈宏谋在乾隆朝中期担任东阁大学士,当时的政府首揆是尹继善。陈宏谋处处礼让尹继善,遇事必说“还让中堂”,让尹继善居先。尹比陈大一岁,二人都是雍正元年(1723年)恩科进士,又同朝为官多年,感情深厚。晚年陈宏谋病重,尹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18年7期2018-08-04

  • 留余才能长青
    。雍正十一年,张廷玉的长子张若霭参加廷试高中一甲三名探花。张廷玉闻知此事,当即奏请皇帝将儿子从一甲降为二甲。雍正问:“你作弊了?”张廷玉答:“不敢作弊。”雍正皇帝便问:“那么,为啥要改考试成绩呢?”张廷玉答:“为了天下的公平。天下人才众多,官宦之子不应占天下寒士之先。”雍正听从了张廷玉的意见,将张若霭改为二甲一名。三朝宰相这样做,是怕张家势力太强,敌对面太多,这叫“留得余福还子孙”。一位做领导干部的老兄,边讲故事边读着自己的诗:“蒿易康宅留余名,水满必溢道

    杂文选刊 2018年5期2018-05-09

  • 四川“女谐”第一人张廷玉:谐剧是干干净净的
    发成熟的表演,张廷玉终于能体会,20年前自己在四川首届曲艺大赛表演《迎巨星》时,师父王永梭在台下手舞足蹈的那种兴奋。此时,牡丹奖获奖名单已落定,新人奖经历了长达5个月的层层角逐,吴丹最终止步于新人奖提名。但她的参赛作品,是唯一被选入颁奖晚会的节目,与众多大师同台,对此张廷玉深感殊荣。这是2016年,她69岁,距离她本人获得中国曲艺牡丹奖已有16年,其间没有一名女谐剧演员再次登上这个领奖台。一人一台戏这间两层内跃式住宅不新也不奢华,但迎门可见木质装潢映衬芝兰

    廉政瞭望 2018年2期2018-04-14

  • 外圆内方张廷玉
    惯。长此以往,张廷玉养成了一个工作习惯:在皇上午睡时,准备好票拟,以待皇上醒后裁决。都不得罪一天中午,皇上突然醒来,从帐篷里走出来,看见张廷玉在烈日下一边默读折子,一边做条目登记。康熙一见张廷玉汗流浃背的样子,觉得作为天子近臣,如此做法,有失朝廷体统,便训斥张廷玉说:“那些无关痛痒的折子,不是让李光地在京城票拟吗?为何送到围场?也不知道胤是怎么监国的。看看你这个狼狈样,朕的颜面给你丢尽啦!”张廷玉吓得跪地磕头,不停地念叨说:“微臣罪该万死,有损朝廷体面。”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8年2期2018-03-02

  • 当心口头禅
    也就随之而来。张廷玉是清代康雍乾三朝重臣,晚年韬光养晦,遇有下属报告工作,动辄以“好,好”搪塞。一日,有小吏来请假。张廷玉问所为何事,小吏回报说家中老父去世,需料理丧事,张廷玉顺口说“好,好”。在场人等都掩口而笑,张廷玉却懵然无知。比张廷玉稍晚的陈宏谋在乾隆朝中期担任东阁大学士,当时的政府首揆是尹继善。陈宏谋处处礼让尹继善,遇事必说“还让中堂”,让尹继善居先。尹比陈大一岁,二人都是雍正元年(1723年)恩科进士,又同朝为官多年,感情深厚。晚年陈宏谋病重,尹

    益寿宝典 2018年27期2018-01-26

  • 为官者,张廷玉 —— 浅谈大型新编黄梅戏《大清名相》人物塑造
    塑造了一代名相张廷玉。笔者认为无论是从编剧创作的层面,还是在导演的二度呈现上,《大清名相》都给黄梅戏剧种带来了尝试和创新。在这里,我想谈谈这部戏的“戏魂”,即“为官者”张廷玉的人物塑造。该戏对张廷玉的塑造集中在两个方面,即谦让和反腐。谦让,以亲生儿子为祭礼。“一纸书来只为墙,让它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流传在桐城六尺巷的民谣几乎和六尺巷一样不朽,同时也定了《大清名相》 “谦让”的基调,在谦谦君子之风中,大清相爷张廷玉献出他的一腔热

    黄梅戏艺术 2018年3期2018-01-24

  • 乾隆驭臣术
    用的就是大学士张廷玉和鄂尔泰。这两位都是帮助他荣登帝位、稳定朝野的老臣。雍正皇帝驾崩那天,张廷玉第一个赶到,指挥宫人找到密诏副本,当场宣读。在场的还有鄂尔泰。他因“深夜无马,骑煤驴而奔,拥今上登极”。登基第一天,乾隆就下令,让庄亲王、果亲王、鄂尔泰、张廷玉辅政。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还将鄂、张二人封为伯爵。这此之前,这种超出品级的高含金量爵位只赏给有军功的大将。也在这一年,乾隆为雍正服丧期满,恢复办理军机处建置,将鄂尔泰和张廷玉任命为军机大臣。在《乾

    领导文萃 2018年24期2018-01-15

  • 南炳文“迈注”之“迈”何许人也
    》,是迄今所知张廷玉《明史》现存数种篇幅长、价值高拟稿中的一种,但学界对之研究相对较少,至今只知其于乾隆后的流传状况。文章通过对该书所保存的一个校对题签中“迈注”二字之研究,从该书乾隆嘉庆时曾存海宁拜经楼、海宁人许汝霖之家于康雍年间曾存《明史》拟稿之明朝大臣传部分之抄本、海宁人朱尔迈与许汝霖是好朋友、朱许二人与康熙时《明史》总裁陈廷敬也是好朋友、康熙二十八年至三十年以上朱许陈三人曾同处《明史》纂修馆之所在地北京、康熙二十二年纂修各官撰写的《明史》列传拟稿已

    求是学刊 2017年6期2018-01-10

  • 张廷玉训子
    侯美玲张廷玉为官47年,深得雍正皇帝信任,荣耀时官至首席军机大臣。因为任职年久,且长期处于机要之地,故而受到众多官员的追捧。许多人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向张廷玉送礼行贿,以便升官。不过,张廷玉为官清廉,总是避而不受。儿子张若霭入朝为官后,目睹官場的腐败,特别不理解父亲的行为。一次,张廷玉和张若霭一同前往一官员家祝寿。休息时,墙上一幅名家山水画吸引了张廷玉的注意。仔细欣赏一番后,张廷玉连呼:“好画。”当天晚间,张廷玉回家,发现那幅画赫然悬挂在自家墙壁上。张廷玉明白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7年12期2018-01-02

  • 张廷玉:太庙的冷猪肉不易吃
    沉浸于悲痛时,张廷玉回想起康熙帝龙驭宾天的情形,也就是在雍正元年,雍正帝因为莫须有的传位遗诏引起坊间非议,为了杜绝皇子们因夺嫡而引发兄弟相残的悲剧,雍正帝立下了用满汉两种文字密诏立储的规定,将密诏封藏在朝堂龙椅上方的“正大光明”巨匾的背后,另外将密诏的副本随身携带,藏于宫中内廷,以备查验。张廷玉大声劝阻众人哭丧:“诸位王爷、大人,现在不是哭丧的时候,得立马册立新君,传位密诏,大行皇帝先前与我和鄂大人都提起过,密诏副本就藏在大行皇帝寝宫。国不可一日无君,现在

    中外书摘 2017年7期2017-07-17

  • 君子之风 山高水长 —— 观黄梅戏《大清名相》有感
    》通过清朝宰相张廷玉之子张若松借古画引起的风波为线索,讲述了张廷玉面对古画中裹挟的银票凛然拒绝、连夜带着儿子逐家敲门退礼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一代名臣张廷玉豁然坦荡、光明磊落、不为金钱所动的君子之风。《大清名相》是一部惊心动魄、发人深省、充满正义感、充满人性温暖、歌颂高尚德行的抒情正剧,是一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戏,是观众呼唤与期待的好戏。《大清名相》在六尺巷中拉开帷幕,六场核心戏后又在六尺巷中以皆大欢喜、圆满的场景谢幕,“

    黄梅戏艺术 2017年1期2017-07-04

  • 张廷玉的从政素养
    王兆贵提起张廷玉,知情者多半会联想到“六尺巷”的故事。其实,修书劝家人退让宅基地的是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时任礼部尚书。有道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到了张廷玉考中进士、入京做官后,家学与家教在他身上传承得更为出色。因其“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居官五十年,历经康雍乾三朝,开文臣封侯伯之先例,而且是清廷汉臣唯一配享太庙的人。直到今天,人们仍称他是史上最成功的秘书型人才。这里所谓秘书型人才,并非指单一的文秘,仅仅是起草发布文告,承担上情下达与下情上达的二传手,

    当代党员 2017年10期2017-05-18

  • 宰相子弟的科考事儿
    陶易除了张英、张廷玉这对父子宰相以外,张氏家族六代共出了12位翰林,进士、朝官更是指不胜屈。二张皆以公忠勤勉立朝,敦厚忠恕传家。《熙朝新语》卷八载有他主动让出儿子探花一事,由此可见其肚量不凡。张廷玉是雍正、乾隆两朝的大学士和军机大臣,极受皇帝的信赖和倚重,曾10多次担任会试的主考官、同考官和殿试的读卷官,但每逢有子弟参试,他都主动按规定回避。他担任考官时也公正取士,绝不徇私。康熙四十五年,张廷玉任会试同考,有位同僚欲向他求人情,他作诗婉拒曰:“廉前月色明如

    中老年健康 2016年11期2017-02-05

  • 周大璋与张廷玉关系考
    龙/文周大璋与张廷玉关系考·周巨龙/文“周大璋引以为豪的是教育宰相张廷玉。”这是近年来经常出现在网络与报端的一句话,说的是大清进士周大璋曾为父子宰相的儿子宰相张廷玉的塾师。周大璋系雍正二年 (1724)甲辰科三甲进士31名,是鹞石周氏的一位代表性的人物,现安徽省枞阳县周潭镇人。张廷玉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考中进士,是为三甲152名,当时二人均为桐城县人。周大璋真的是张廷玉塾师吗?笔者近来偶尔翻到一本残缺的疑为竹纸的线装书,书皮及前后内页均已缺失,书角卷

    志苑 2016年4期2016-09-24

  • 张廷玉不攻人短
    郝金红清朝张廷玉当刑部侍郎期间,他的朋友程廷祚一次酒后嫖妓,被人发现。当天,程廷祚从青楼出来时,恰好穿着张廷玉平时也经常穿的一件紫色长衫,而且他的身材与张廷玉一般高,目击者只看到程廷祚的背影,就误将程廷祚当作了张廷玉。于是,外面就传言张廷玉某月某日进青楼嫖妓。张廷玉很快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但没有做出任何反应。他的儿子张若霭却对此非常生气,对张廷玉说:“我们必须马上澄清事实的真相,否则人家还真的认为父亲是个喜欢寻花问柳的人呢。”张廷玉却显得十分的平静:“程廷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6年9期2016-09-21

  • 张廷玉:退休怎就这么难
    ,有位老干部叫张廷玉,安徽桐城人。张老干部是军机处的第一批成员,又是总理事务的大臣,不仅负责抓吏部和翰林院的工作,还负责几条战线的工作,老干部身上的担子不轻;而且,他这样操劳也不是一两年的事了。他给康、雍、乾爷孙三代打工,从雍正时就开始一直坚持在几个部门上班,尤其在担任军机处机要秘书期间,基本上是二十四小时全天候值班,随叫随到,哪怕是刚刚躺下,雍正一个口令下来,他马上又得到宫里去听指示、写报告。每天二更睡,下班途中,坐在车里还要批阅文件,到了家里,还得处理

    公务员文萃 2015年3期2015-06-02

  • 张廷玉为享太庙屡受辱
    侯成成大清名臣张廷玉深谙为臣之道,步入仕途47年从未有过闪失,未受过一次处罚。特别是在雍正王朝时深得皇心,令雍正帝留下遗诏,身后配享太庙。太庙乃皇帝供奉祖宗牌位之地,最初只奉皇帝祖先,后在太庙东西配享殿供奉宗室亲王和对江山社稷有过重大贡献的非宗室大臣。整个大清王朝200余年,共有26人配享太庙,而非宗室功臣仅有12人。张廷玉是所有配享太庙的臣子中唯一一位汉人。这是至高无上的恩宠和政治荣誉。足可见雍正帝对张廷玉是多么器重,更说明张廷玉的“臣道”功夫修炼得多么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5年4期2015-05-20

  • 《明史》辨误二则
    緖《明史稿》、张廷玉《明史》错误漏写或删改。因此,有时应当更加重视万斯同《明史稿》的史料价值,万斯同《明史稿》与张廷玉《明史》二书应当是一种互补关系。[关键词]明史;辨误张廷玉的《明史》,向来备受称赞,其错误也常见,今辨误二则。一、明世宗被缢杀于“嘉靖二十年”吗张廷玉《明史》卷二百九十九《方伎·许绅传》记载:“又有许绅者,京师人。嘉靖初,供事御药房,受知于世宗,累迁太医院使,历加工部尚书,领院事。二十年,宫婢杨金英等谋逆,以帛缢帝,气已绝。绅急调峻药下之,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5期2014-11-10

  • 张廷玉:三朝政坛不倒翁
    ■宋国庆如果将张廷玉50年的为官生涯比作一条长河的话,那康熙朝就是他从政的源头,雍正朝则是他为官风生水起、大江奔流的时期,到了乾隆时期,这条河流虽也奔流,但场面已是缓缓流淌,再难掀起什么浪花来。历史上为君主抛头颅、洒热血,最终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功臣良将数不胜数;因为倦于官场生活,而归隐田园的官员也不在少数;但能在官场上打拼数十年,历数朝不倒的官员却少之又少,而张廷玉算是一个。张廷玉(1672~1755),安徽桐城人。自康熙晚期入仕以来,历康熙、雍正、乾隆三

    决策 2013年4期2013-09-21

  • 清代的三朝元老张廷玉
    的治世能臣——张廷玉。但是,历史上对张廷玉具体政绩的记载并不多。与其他直接处理朝廷政务的大臣不同,张廷玉只是参与典章制度的修改、编纂等文字处理工作,因而没有什么卓著的功勋可记。然而,正是因为做的是这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小事,使得张廷玉成了清代三朝皇帝特别是雍正皇帝的左膀右臂,一日离不得的“首席秘书”。一、张廷玉其人张廷玉生于1672年(康熙十一年),字衡臣,号研斋。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考取进士,先后担任过检讨、直南书房、洗马、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职位。康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23期2012-08-15

  • 君臣合璧
    群雍正皇帝初见张廷玉就觉得他“气度端凝,应对明晰”,特别欣赏他,把他破格升为礼部尚书。雍正皇帝每天都要张廷玉进宫,什么事都他和商量,“口授大意,(廷玉)或于御前伏地以书,或隔帘授几,稿就即呈御览。每日不下十数次,皆称旨。”张廷玉记录得准而快。第二年,张廷玉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管理翰林院。雍正四年,晋升为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雍正六年,兼吏部尚书。雍正七年,成为首席军机大臣,进入国家决策核心层。雍正皇帝甚至在遗嘱中写道:“大学士张廷玉器量齐全,抒诚供职……朕

    幸福·悦读 2015年4期2010-11-18

  • 不倒翁倒了
    四十七年的老臣张廷玉在漫长仕途上第一次遭遇到了处分。十三年九月,“皇家出版社”文颖馆修成了皇帝的《御制诗集》,进呈御览。皇帝翻阅一过,发现了几处错别字,勃然大怒,遂命将大学士、文颖馆总裁官张廷玉等三人“交部议处”。这是张廷玉有生以来第一次被“议处”,虽然处分不重,已足使他惊心。这一年冬至那一天,翰林院按惯例,为去世不久的孝贤皇后写祭文,文中用了“泉台”二字。尚未从丧妻之痛中解脱出来的皇帝又吹毛求疵,认为这两字不够“尊贵”,用于常人尚可,“岂可加之皇后之尊”

    当代 2008年5期200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