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根

  • 另一个世界
    队领军人物卡尔·萨根的小说改编的科幻巨制。主人公艾莉是一位天文学研究者,从小就对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其他文明感兴趣。然而,最懂她的人——她的父亲在年轻时就去世了。在电影的后半部分,登上太空船的艾莉穿越虫洞,穿越时空,在一片蔚蓝的大海边再次遇见了她最爱的父亲——他就站在白色的沙滩上。这其实是地球外的生命体以她父亲的姿态出现,但艾莉仍然因为这次“重逢”获得了救赎。在这个广阔的宇宙中,我们并不孤单——这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卡尔·萨根是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教授,我想以他的

    读者 2024年5期2024-03-04

  • 科学结论为何需要重复验证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的一次从太空观测地球以证明地球上有生命的实验,或许值得参考。萨根是以零结论的态度和方式来验证已得到认可的科学结论。地球上有生命,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除了人类,这里还有大量的动植物、微生物。然而,明知一个确切结论也要进行重复验证,这就是对地球上有无生命持零结论的态度。在一些人看来,这种论证方式纯属画蛇添足,但是,萨根的支持者认为,这种方式除了可以重复验证已有的科学结论—地球上有生命,还能用于验证其他星球上有无生命。萨根不仅是美国著名天文学

    百科知识 2024年3期2024-02-23

  • 脆弱的蓝点
    系飞去了。卡尔·萨根是一位行星科学家,也是“旅行者号”小组成员之一。他曾坚持数年,不断催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旅行者1号”的摄像头掉个头,看一看它走过的路。1990年2月14日,卡尔·萨根终于如愿以偿,“旅行者1号”的摄像头掉转方向,看了身后的太阳系一眼。于是,“旅行者1号”拍下了科学史上标志性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可与“阿波罗8号”拍的那张地球从荒寂的月球地面升起的照片媲美,也能和DNA双螺旋结构图比肩。乍一看这张照片,人们首先注意到的是暗黑的宇宙背景上

    读者 2024年1期2024-01-03

  • 《蔚蓝的思维》导读
    因斯坦》,卡尔·萨根的《在时间里航行》《搜寻外星人》,凯恩斯的《牛顿其人》,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丽》等。这些值得反复诵读的经典名篇的着眼点都是人,而不是单纯传播知识,旨在展现科学家的人文情怀和人格魅力。《蔚蓝的思维》能让我们了解科学家(尤其是科学大师)对人文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以这种视角去普及科学,有意为开创科学与人文相互沟通、相互敬重的健康格局所做的努力不啻一種创新。这些文章都探讨了科学的社会角色以及科学的社会责任,传递着科学在造福人类的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3年44期2023-11-19

  • 以好奇促发展,以责任担时代
    域的探索。卡尔·萨根曾经说过:“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诚哉斯言,对于陌生事物,我们往往抱以好奇的心态去探索,好奇心是前提,在拥有了对外界的好奇心之后才会有更多的对于世界的情感,不可否认,好奇心引领的是一个人的兴趣方向,有兴趣了,自然就探索了。这样说来,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显然不是。驱使一个人去探索世界的原因,往往是由多方构成。一种是末路求生,在走投无路之时只能探索全新的道路,这样的探索是迫于生计的,

    美文 2023年16期2023-08-18

  • 永 恒
    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对应写过一段话,“看看那个光点,是的,那就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一切。你所爱的每一个人,你认识的每一个人,你听说过的每一个人,曾经有过的每一个人,都在它上面度过他们的一生”。这是阅读邵镇炜《永恒》这首诗时,第一时间自然联系到的。在这首诗的背面,有着恢弘而热切的宇宙观,人类之所以去思索去探求某种“永恒”,是因为物质或精神的“短暂”,就像死亡本身,让活着或存在变得有价值而饱满,而某种意义上,死亡或消失也只是相对的,只是物质另换了一种形式存在。

    江南诗 2022年4期2022-12-27

  • 从“蓝色弹珠”到“暗淡蓝点”
    和科普作家卡尔·萨根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建议,不妨让“旅行者1号”转一下身,以便最后能够拍上一张太阳系的“全家福”。这事办成了,时间定格在1990年2月14日,场景同样令人震撼。不过,这回地球不复是“阿波罗17号”(从近月球处)看上去那样充满整个镜头——远在64亿公里之外的它,只是悬浮在太阳系漆黑背景中的小小的一个点。这张照片虽然没有“蓝色弹珠”那么靓丽,但因由萨根别有深意首创的一个命名——“暗淡蓝点”(Pale Blue Dot),它也赢得了盛名:特指从

    小康 2022年34期2022-12-15

  • 用一张照片推动太空探索
    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有个长项,就是特别擅长把复杂的科学知识介绍给外行。众所周知,要向大众讲清复杂的科学知识,做好科普,是非常困难的。举个例子,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为了让大众最大程度地了解他的科学成果,写作了著名的《时间简史》。在他写书时,编辑就告诉他,书里不能有数学公式,因为只要出现一条公式,读者就可能减少一半。可是结果,大家还是很难看懂《时间简史》,即使里面没有公式。但是卡尔·萨根就不同了,他有本事让人理解复杂的科学知识。比如,我们常听到一个生动的表述:如果

    青年文摘 2022年8期2022-12-10

  • NASA将向太空发射人体图片
    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萨根的主要贡献就是对地外生命的研究。他闻名于提出了一个公认的假说,即金星表面的高温可以归因于温室效应,并可以利用温室效应进行计算。萨根对于伯吉斯的请求非常感兴趣,当时的美国航天局也同意了这个计划,并给了他们三周的时间做准备。最后,萨根和另一个科学家共同设计了一块印有人体的牌匾,然后由萨根的妻子做出成型的艺术品。这个牌匾叫做先驱者镀金铝板,有两块,一块于1972年3月2日与先锋10号一同推出,第二块牌匾于1973年4月5日与先锋11号一

    奥秘 2022年10期2022-12-06

  • 科学方法比科学发现重要得多
    卡尔·萨根天文学家 天体物理学家 宇宙学家 自然科学科普作家卡尔·萨根(1934—1996)解释了金星令人费解的高温,也为火星表面的高度差和木星大气中的有机分子找到了证据,在行星物理学领域取得许多重要成果,一颗小行星以其姓氏“萨根”命名。他在科普方面取得巨大成功,激发了公众参与科学的激情,也极大推动了人类科学史的发展。对从事科学普及的人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向公众讲清楚科学中大发现、误解和科学的实践者偶尔顽固地拒绝改变研究方向的真实而曲折的发展历史。许多(甚至

    飞碟探索 2022年5期2022-03-17

  • 44年前,人类往宇宙中扔了两个漂流瓶
    了宇宙学家卡尔·萨根设计的一块带有图案的镀金铝板——先驱者金属板,它们分别在1972年和1973年踏上宇宙征程。而更新的这第二版——旅行者金唱片,比起第一版来说,它不只是一块金属板,还是一张可被读取更多信息的唱片。那么在这张唱片里到底放了什么?唱片的正面收录了55种语言的问候(包含了我们的粤语、吴语、闽南语和现代标准汉语)、12分钟来自大自然和人类文明的各种声音、90分钟来自世界各地文化的音乐(管平湖先生的古琴演奏《流水》代表中国音乐被选入其中)。而唱片的

    青年文摘(彩版) 2021年19期2021-12-30

  • 脆弱的蓝点
    系飞去了。卡尔·萨根是一位行星科學家,卡尔·萨根也是“旅行者号”小组成员之一,他曾坚持数年不断催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旅行者1号”的摄像头掉个头,看一看走过的路。1990年2月14日,卡尔·萨根终于如愿以偿,“旅行者1号”的摄像头掉转方向,看了身后的太阳系一眼。于是,“旅行者1号”拍下了科学史上标志性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可与“阿波罗8号”拍的那张地球从荒寂的月球地面升起的照片媲美。乍一看这张照片,人们首先注意到的是暗黑的宇宙背景上几道彩色的平行光带,这不

    意林原创版 2021年7期2021-08-03

  • 格致书架
    亿亿万万:卡尔·萨根的科学沉思与人文关怀》,[美]卡尔·萨根著,丘宏义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该书是卡尔·萨根在病床上完成的遗著,他用睿智的眼光审视了那些关乎21世纪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文章既展现了宇宙的浩瀚无垠,又触及人类心灵柔软的角落。从环境保护到堕胎权益,从限制核武器到太空探索,整本书围绕着一个问题展开: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在科学的帮助下,迎接21世纪的挑战?《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叶文玲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年6月出作者在书中动

    科学导报 2021年19期2021-04-19

  • 做一个苹果派
    妮可拉·尹卡尔·萨根说,假如要从无到有做出一个苹果派,你必须先创世。卡尔·萨根的“无”意思是什么都没有,也就是指世界尚不存在的时候。假如要从天地皆无开始做个苹果派,你必须从大爆炸和宇宙膨胀开始,从中子、离子、原子、黑洞、太阳、月亮、海潮、银河、地球、进化、恐龙、灭绝级事件、鸭嘴兽、直立猿人、克罗马农人等开始。你必须通通从头来。你必须创造火。你需要水、种子、肥沃的土壤。你需要奶牛,需要擠牛奶的人类,还需要另一帮人把牛奶做成黄油。你需要小麦、甘蔗、苹果树。你需

    读者 2021年4期2021-02-01

  • 太空中的“漂流瓶”
    中有一本是卡尔·萨根的《外星球文明的探索》。在那本书里,我第一次见到了两个“先驱者”探测器所携带的致“外星人”的信息。带着那些信息飞向深空的探测器,如同太空中的“漂流瓶”,让人遐想。如今,距离“先驱者”探测器的发射已近半个世纪,距离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斥资制造那两个探测器则正好半个世纪。这半个世纪以来,若以冥王星轨道这一早年的太阳系边界来衡量,先后已有五个探测器飞出了太阳系。飞出太阳系不过首先,我们要对“飞出太阳系”这一概念作个界定。如今的读者都

    南方周末 2020-12-172020-12-17

  • 进步五句话
    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在谈到进步的要义时说2.辩论,或者说讨论的目的,不应该是胜利,而是进步。——约瑟夫·朱伯特3.纵观古今,乌托邦和反乌托邦都未有过快乐的故事。美好的企盼总是一次次被击碎;最好的意愿常常踏上通往地狱的道路。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永远不要尝试修正自己的错误,矫正被灾难扭曲的事业,清除掉道德败坏的恶臭,减轻生活中的种种苦痛呢?当然不是。假如我们不维护修理,对实际状况做一点提升,所有的事情都会迅速地一落千丈。——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其他的世界》4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0年18期2020-06-22

  • 望尽太阳系,真是人类难以实现的愿望
    体物理学家卡尔·萨根将其命名为“暗淡蓝点”。它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张照片。因为它让最骄傲的人也顿感自卑——60亿千米外的直径1.2万千米的地球只是一个像素的暗淡蓝点。比地球更小的水星和火星在照片上根本找不到图像,这使卡尔·萨根备感失望。回望太阳系看来的确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目前,“旅行者1号”业已远离地球近200亿千米,但以光速传播的通信信号,从“旅行者1号”到达地球大约需要18.5小时,而从太阳出发的光只需要大约8分钟就能到达地球。太阳系与最

    科学24小时 2020年4期2020-05-14

  • 和孩子们一起筑梦太空
    的家园正是卡尔·萨根(编者注:卡尔·萨根是美国天文学家、天体物理學家、宇宙学家、科幻作家)描述的“暗淡蓝点”——地球。终归有一天,我们不得不离开地球。也许是因为地球火山群爆发,也许是因为小行星撞地球。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发达到可以控制火山、小行星,不到50亿年之后,太阳最终要成为红巨星,这时候地球将不再适宜人类居住,所以我们要离开地球。晚离开不如早离开,所以,人类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我国呢?2004年,我国开始“嫦娥”探月工程,计划2025年

    小康 2019年34期2019-12-19

  • 光帆2号奔向太空
    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一直梦想驾乘由太阳光推动的风帆(简称光帆或太阳帆)环游太空,从我们的太阳飞向另一颗恒星。如今,由奈比尔担任首席执行官的美国行星学会,希望运用一颗鞋盒子大小的人造卫星来帮助萨根实现梦想。迄今为止这类太阳帆只测试过几次,但太阳帆有朝一日真的有可能搭载飞船抵达其他行星,甚至抵达其他恒星系统。2019年6月24日,美国太空x公司的猎鹰号重型火箭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台升空。该火箭的巨大前锥体内除了装着其他24颗人造卫星外,还装着一

    大自然探索 2019年10期2019-12-13

  • 把宇宙历史压缩成1年什么样?(下)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在《伊甸园的龙》中提出的宇宙年历,会让你惊掉下巴。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宇宙、地球和人类的大事件,都出现在什么时刻吧!如果把138亿年的历史压缩到1年里,很明显时间加速了。在这个日历里,每一秒相当于438年,每一小时相当于158万年,每一天相当于3780万年。在这个宇宙年历里,一个人活到80岁,宇宙才过去了0.18秒。在这个宇宙年历中,孔子在12月31日午夜前5.8秒诞生,牛顿则在午夜前0.76秒横空出世。在午夜前的0.02秒时(按萨根

    奥秘(创新大赛) 2019年6期2019-07-06

  • 把宇宙历史压缩成一年(上)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在《伊甸园的龙》中提出的宇宙年历,会让你惊掉下巴。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宇宙、地球和人类的大事件,都出现在什么时刻吧!如果把138亿年的历史压缩到1年里,很明显时间加速了。在这个日历里,每一秒相当于438年,每一小时相当于158万年,每一天相当于3780万年。在这个宇宙年历里,一个人活到80岁,宇宙才过去了0.18秒。▲ 1月1日,大爆炸▲ 5月1日,银河系诞生▲ 12月14日,多细胞生物诞生▲ 11月15日,真核生物(具有细胞核核的第一

    奥秘(创新大赛) 2019年5期2019-05-15

  • 语丝
    冷漠。——卡尔·萨根只要我能拥抱世界,那拥抱得笨拙又有什么关系。——加缪生活里重要的是生活,而非生活的结果。——苏珊·桑塔格一个人越有思想,发现有个性的人就越多。普通人很少看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布莱兹·帕斯卡尔独处是种特别的能力,有这种能力的人并不多见。——费德里科·费里尼当两个人有默契,就能闭嘴享受片刻的沉默。——电影《低俗小说》台词说实话,生活中所有能使我脱离常轨的小事,我都十分喜欢。——维利·罗尼世界本来就是迷宫,没有必要再建一座。——博尔赫斯好

    读者 2019年10期2019-05-08

  • 卡尔·萨根和上帝的对话
    王晋康卡尔·萨根死了,死于上帝之子耶稣诞生2000年后,公元1996年12月20日。他的灵魂,或曰他的精神,或曰他的思维,缓缓离开了那具肉体,那具使用了62年后被骨髓癌毁坏的躯壳,开始向天界升去。实际上,“升”和“降”的词语用在这儿已不合适,冥界没有上下左右之分,没有过去未来之别。无数亡魂拥挤着,碰撞着,纠结着,向那个不可逃避的归宿奔去。只有卡尔·萨根的“思维包”还保持着独立,保持着清醒。他尽力团紧身体,抵抗着周围的压力和亲和力,进行着必要的拓扑变形,但最

    科普创作 2019年1期2019-03-19

  • 又来了一波外星人
    也叫卡尔达肖夫—萨根分类,因为萨根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我们现在依据卡尔达肖夫的分类标准,审视一下地球文明,看它究竟处在什么样的水平上。根据卡尔达肖夫分类,文明不光是人类文明,还包括外星人的文明,甚至是其他什么形式的文明。他将文明分成三级。处于第一级的,称为一类文明,可以控制整颗行星的能源,即控制整颗行星所有的能量形式。二类文明,可以控制整颗恒星的能源。我们生活在太阳系,就是要控制太阳辐射出的全部能量——因为太阳系的能源,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第三类文明比

    小康 2019年4期2019-02-20

  • 宇宙138亿年压缩成1年什么样?(下)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在《伊甸园的龙》中提出的宇宙年历,会让你惊掉下巴。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宇宙、地球和人类的大事件,都出现在什么时刻吧!如果把138亿年的历史压缩到1年里,很明显时间加速了。在这个日历里,每一秒相当于438年,每一小时相当于158万年,每一天相当于3780万年。在这个宇宙年历里,一个人活到80岁,宇宙才过去了0.18秒。在这个宇宙年历中,孔子在12月31日午夜前5.8秒诞生,牛顿则在午夜前0.76秒横空出世。在午夜前的0.02秒时(按萨根

    奥秘 2018年12期2018-12-19

  • 做影响社会的科普勇士
    个人物——卡尔·萨根(Carl Sagan)。他生前是康奈尔大学的一名天文学教授,也是科学家做科普的典范,一生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但是萨根在学术界的发展却备受挫折,他遭到了科学同行们明里暗里的排挤和耻笑,失去了很多重要的学术机遇。比如,他没能得到哈佛大学的终身教职,他申请美国科学院院士也被拒之门外。理由是“人们认为他花在科普上的时间比科研还多”。后来,人们把科学家因日益增长的公众知名度,导致在学术圈内被孤立的现

    中国科技教育 2018年2期2018-12-03

  • 宇宙138亿年压缩成1年什么样?(上)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在《伊甸园的龙》中提出的宇宙年历,会让你惊掉下巴。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宇宙、地球和人类的大事件,都出现在什么时刻吧!如果把138亿年的历史压缩到1年里,很明显时间加速了。在这个日历里,每一秒相当于438年,每一小时相当于158万年,每一天相当于3780万年。在这个宇宙年历里,一个人活到80岁,宇宙才过去了0.18秒。▲ 1月1日,大爆炸▲ 5月1日,银河系诞生▲ 12月14日,多细胞生物诞生▲ 11月15日,真核生物(具有细胞核核的第一

    奥秘 2018年11期2018-11-13

  • 天文学令人谦卑
    [美 ]卡尔·萨根 撰文 □ 叶式辉 黄一勤 编译1990年2月初,当“旅行者号”探测器接近太阳系边缘时,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建议,不妨让“旅行者号”转一下身,拍一张太阳系“全家福”。地球在发回的照片中,仅仅是一个光点——“暗淡蓝点”,这是萨根别具深意的首创词语,特指从太空中遥望地球所见之形象。关于这个光点,萨根说过下面的话。看看那个光点,它就在这里。这就是家园,这就是我们。你所爱的每一个人,你所认识的每一个人,你所听说过的每一

    中外文摘 2018年13期2018-06-28

  • 酷爱星辰,何惧夜幕
    响了宇宙。卡尔·萨根的《宇宙》,原以之为科普,然而读着读着,便被其深邃的哲思、开阔的格局、厚重的历史底蕴、妙趣横生的文笔所吸引,同时也钦佩其活泼的文字中蕴含的鲜明的批判意识——为地球呼吁。萨根仿若有三只眼,一只探索星空,一只回望历史,一只探测社会现实。他引导读者既仰望星空,又关切现实,既回望歷史,又关切未来。合上书本,忍不住抬头仰望,那浩瀚的星空究竟有多少生命体在创造着与人类迥异的文明,看见的,看不见的,了解的,不了解的,都在传达一种生命的回响。蜉蝣一世,

    党员生活·中 2018年8期2018-06-11

  • 天文学令人谦卑
    卡尔·萨根 叶式辉 黄一勤1990年2月初,当“旅行者号”探测器接近太阳系边缘时,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建议,不妨让“旅行者号”转一下身,拍一张太阳系“全家福”。地球在发回的照片中,仅仅是一个光点——“暗淡蓝点”,这是萨根别具深意的首创词语,特指从太空中遥望地球所见之形象。关于这个光点,萨根说过下面的话。看看那个光点,它就在这里。这就是家园,这就是我们。你所爱的每一个人,你所认识的每一个人,你所听说过的每一个人,以及曾经存在过的

    读者 2018年10期2018-04-26

  • 天上星星知多少
    学天文学家卡尔·萨根的研究结论。萨根曾撰写过一本畅销书,叫做《千亿的千亿》。他在书中指出,宇宙空间共有1000億个星系,每个星系拥有1000亿颗恒星。在估计恒星总数时,萨根的假设是,所有星系中矮星(这是宇宙中最常见的恒星)的比例都与螺旋形的银河系一样。他说:“我们对宇宙的很多了解,大都基于我们在自身所处的银河系内部所做的、然后推广到其他星系的观测和结论。”答案之三:3乘以10的23次方萨根教授的上述结论公布不久,即招来美国耶鲁大学天文学家彼得·范多库姆和哈

    科学24小时 2018年2期2018-03-28

  • 影响人类世界观的卡尔?萨根
    学传播大师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1.09—1996.12.20),是科学家做科普的典范,是科学传播的教父级人物。在中国,我们已经在市面上看到了很多卡尔·萨根的作品,也有一批卡尔·萨根的粉丝。但根据我在受教育人群的小范围调查发现,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霍金,大部分人知道阿西莫夫,但只有小部分人知道卡尔·萨根。所以,要让读者理解《宇宙》这本经典科普著作,先要科普一下作者其人。他是谁?他因何而伟大?他改变了什么?他为现在留下了什么?萨根短暂人生

    中国科技教育 2017年8期2018-01-24

  • 科学历程
    生物学先驱卡尔·萨根诞生1934年11月9日,美国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在纽约出生。萨根是天文生物学的先驱,也是搜寻地外智慧生物项目(SETI)的创始人之一。8岁的时候,萨根就认为在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上一定存在着生命。1960年,他获得天文学和天文物理学的博士学位,毕业之后,萨根曾在哈佛大学任教。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没有人知道金星表面到底是什么样子。萨根根据金星自身的辐射特征,计算出金星表面是一个酷热的世界,甚至可以融化铅,这是萨根的科学成就之一。

    百科知识 2017年21期2017-12-05

  • “旅行者”身上的人类名片
    天文科学家卡尔·萨根领衔的美国宇航局小组负责的,这个小组挑选了115张图像以及很多地球自然界录制的长达90分钟的声音,其中有中国古曲《高山流水》、莫扎特的《魔笛》和日本的尺八曲等,也包括海浪拍岸、风、闪电、鸟、鲸以及其他动物发出的声音。除此之外,卡尔·萨根的小组还精心选择了尽可能代表全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化社会中,在历史上不同时期诞生的经典音乐作品,超过55个地球上不同民族的问候语,包括四种中国的方言(普通话、闽南语、粤语、吴语),甚至还收录了当时的美国总统

    太空探索 2017年9期2017-09-18

  • 卡尔·萨根想象中的火星
    塔莎·戴利卡尔·萨根从小就对火星着迷,这位未来的科学家从小便是埃德加·赖斯·伯勒斯科幻小说的忠实读者,他常常在夜晚躺在空地上仰望星空,想象着自己穿越到那颗闪烁红光的星球上。他幻想着火星人的模样:他们的身体有着千变万化五彩斑斓的奇异色彩(伯勒斯笔下的火星比地球多两种原色),他们的头可以摘下来,但仍然是人类的模样。“当年我不懂事,不知道让火星人长成地球人的模样也是一种沙文主义。”1965年第一次飞越火星任务发回的照片上显示,那里只有原始的岩石,毫无生命迹象。毫

    华夏地理 2017年8期2017-08-16

  • 地球很孤单
    率。科学家卡尔·萨根曾经谈到过,生命起源没有那么困难,否则生命不会在地球刚变得适宜居住时就立马出现。不错,我们可以追溯到地球在35亿年前生命的存在。但是,萨根的论证却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本身就是我们研究的地球生物过程的产物。除非生命很快出现在地球上,否则在太阳温度变得非常高,足以将地球烤熟前,人类是不可能及时演化出来的。由于这个不可避免的选择偏差,我们从地球单个样本是得不到有统计意义的结果的。另一个常见的论证就是,宇宙如此浩瀚无边,肯定在某处会存在生命

    当代工人·精品C 2016年6期2017-01-12

  • 星际唱片:地球的呢喃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向他的朋友弗兰克·德雷克等人提到了当时正准备发往太空、探测木星的宇宙飞船“先驱者10号”和“先驱者11号”。“受到木星的引力加速,(它们)将获得足够的速度冲出太阳系,飞入无穷无尽的太空。”“既然这将是第一次人造物体飞出太阳系,为什么不携带一些信息送给有智慧的外星生命呢?” 弗兰克·德雷克建议。卡尔·萨根对此极为兴奋,“他向航天局提出申请,在宇宙飞船上固定一块带凹刻图案的金属板。即使在太空中飞行数亿年,金属板上面的图案仍可清晰辨认。”然而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40期2016-11-23

  • 5个古怪的计量单位
    会变得大有用处。萨根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在电视节目里形容宇宙中的恒星、行星或星系数量特别多时,常常说“数以十亿”。这样,“数以十亿”就成了萨根的口头禅。于是就有了“萨根”这个计量单位,用来形容数量特别多的事物。香蕉等效剂量先说一个你想不到的事实:香蕉会产生核辐射。因为香蕉里含有大量的具有天然放射性的钾-40。你吃下一根中等大小的香蕉,受到钾-40产生的辐射剂量就称为“香蕉等效剂量”,大致为0.1微西弗。当然你不必对此惊慌,核辐射需要达到3500万香蕉

    意林·少年版 2016年14期2016-09-09

  • 科学史上的非主流事件
    萨根勇闯核试验场饮誉全球的科普大师、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不仅敢说而且敢做,有时还会不计后果。1983年,萨根在《核冬天:大规模核武器爆炸后的结果》这篇论文中预测,一旦核战爆发,世界上一半的人会因此丧生,剩下来的另一半则会陷入茫茫黑暗,因饥饿在死亡线上挣扎。当时,苏联已经决定终止核试验。但美国还不打算放弃。萨根积极投入到各种反核抗议中。在一次示威活动中,他在众目睽睽之下勇闯禁区,进入内华达地下核试验场并因此被捕。爱因斯坦没有严格证明质能方程式1905年9月

    晚报文萃 2016年4期2016-07-23

  • 画由心生
    继续摸索……他叫萨根·曼,是一名画家。35岁那年,视力越来越不好,医生建议他做了白内障摘除手术。6年后,他的双眼视网膜相继脱落,不得不再次到医院接受手术。后来,他又经历了数次眼部手术,甚至连大部分虹膜都被切除了。1989年,萨根被眼科医生确定为“盲人”,此时,他的左眼还残存着一点点视力。他恳求医生帮帮他,医生给了他一个8倍的单眼放大镜,这让他十分欢喜。他用这个放大镜观察物体,用录音机录下自己所理解的物体空间分布,之后再听着录音把它们画下来。2005年,萨根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6年2期2016-02-16

  • 仰望《星穹》
    的天文学家卡尔·萨根(Carl Sagan)。是萨根第一次打开我的眼界,让我认识到宇宙苍穹之浩瀚无边,尤其意识到了“天体音乐”的概念。萨根八十岁生日时,梅纽因专门邀约了一系列还在世的作曲家们为萨根谱写作品。很多时候,当我在创作音乐时,我当年的想法才得以验证,我也需要花很多时间进行研究、了解。我一直对星空感到好奇,当我要验证之前的一些想法时,我可能需要对一些数学的问题有所了解,这是一个很难的探索,不仅像一个因果循环。有一天我在伦敦开车时,听到广播里两位数学家

    音乐爱好者 2014年2期2014-04-01

  • 人类可能“穿越”吗?
    年代中期,卡尔·萨根在他的小说《接触》中首次重提了虫洞。作为一个科学家,萨根希望尽可能科学而准确地描述虫洞。为此,他专门请教了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基普·德隆。最后,在萨根的小说中,主人公艾莉·阿萝薇经由一个虫洞到达了银河系的中心。然而,萨根的小说毕竟只是科学幻想,而现实才是检验科学理论的地方。据说二战期间,美国海军为了让军舰不被雷达发现,他们在一艘名为“爱尔德里奇号”的军舰上,用磁场发射器产生了很强的磁场,结果这艘军舰突然消失了。而不久后,它又出现在了几

    中学语文 2012年32期2012-08-28

  • 风语
    毙你!就是为了给萨根下个套,居然惹出这么大一堆事来,毁了一个军工厂,还死了那么多人,而且大都是无辜的平民百姓啊!我不枪毙你,那些死者的亡灵也不放过你!”陆所长垂头肃立,任其怒斥。杜先生接着骂:“更荒唐的是,你付出了那么大代价,竟还一无所获,萨根照样逍遥自在,我们照样奈何不了他。说。你还有什么高招可以治他?不要出馊主意,搞什么暗杀活动,你想杀他不如先杀我。告诉你,他必须活着,但同时又必须给我滚蛋,滚回美国去!”此刻哪有什么高招,还没有完全从噩梦醒过来,陆所长

    人民文学 2010年7期2010-07-22

  • 卡尔·萨根和他的《接触》
    的评价用在卡尔·萨根(1934-1996)身上,也许再合适不过了。很多人会下意识地拒绝这样的评价。因为在他们看来,当明星和做科学研究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工作——前者几乎不可避免地与浮躁和名利相关,而后者恰恰需要的是严谨和淡泊。所以,科学家就是科学家,明星就是明星。再有名气的科学家也只能是科学家,不能称之为明星。而一个明星更不可能会是一个科学家。这样的观点很难说毫无道理。想象一下,一个成功的电视名嘴自我介绍说“我的职业是科学家”,你会是什么感觉?问题是,在现

    博览群书 2010年10期2010-06-04

  • 贩毒:头号“业务”
    欧洲十国所组成的萨根自由区近年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毒品市场。萨根是欧洲小国卢森堡南部一小镇,1985年西欧的比、荷、卢、法、德、葡、西一共七国在该地签署一项协议,赞同成立萨根区,区内国民可免签证自由出入七国边镜,货物亦可免关税过关。1996年意、希及奥三个南欧国家加入,于是形成了一个包括十个国家的“自由流通区”。对于国际贩毒集团来说,欧盟十国组成一个如此庞大的自由流通区,区内有经济繁荣的德、法、荷,又有黑手党势力未消的意大利,简直如鱼得水,因此他们视萨根区为

    海外星云 2001年10期2001-07-09

  • 社会的人
    到美国学者卡尔·萨根所著《伊甸园的飞龙》一书的中译本(河北人民版)。作者在书中论证说:人脑是爬虫复合体、边缘系统、新皮质三位一体的混合物,它执行着原始的和现代的功能;我们大脑的一切活动,比如礼仪等级、利他主义及感情、理性,都可以追溯到大脑的某个领域。初次读毕,我为该书那瑰丽的言辞、富于想象的推测迷住了。当时我马上写了一篇短评投寄《读书》。但时间过去很久,却一直未见刊出。最近重温马克思的下述意见:“人,就其现实性上来说,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思想提高了一步

    读书 1984年1期1984-07-15

  • 在瑶去埋头苦干的人
    到了我们广西的‘萨根(注 一)地方哩!不过,我相信不到十年,一定会绿遍全瑶山,那时,你再到这个‘萨根地方,你会另有一番心情的。”记得,我们临别时,他拿出两块矿石,托我带到北京来化验,他再三地嘱咐我:“同志,不要忘记我委托的任务呵!如果它是有价值的矿藏,它一定会加速我们‘萨根地方的发展的。”我离开瑶山,一路上,我想到瑶区,想到瑶区里的同志们,我情不自禁地抚摸这两块矿石。啊!矿石!多少人为着兄弟民族的利益在深谋远虑。大瑶山瑶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设在金秀。金秀,瑶族

    中国青年 1953年15期195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