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

  • 秩序之轴连通城市古今
    托的,位于后来元大都的西南方。元大都的建设则依托了积水潭水系,这个位置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金中都的具体位置在今天的北京老宣武区一带,而元大都则更靠北一点,与金中都没有什么交集。元朝时,金中都旧城中还有人居住,他们到元大都最近距离的路线是斜着朝东北方向走,老宣武区有许多斜街,就是从那时候遗留下来的。到了明代,朝廷开始扩展南城,才让元大都和金中都有了交集。《中国收藏》:北京中轴线上每座建筑的名称,体现了哪些文化内涵?高红清:这些建筑的名称主要体现了传统政治理念

    中国收藏 2023年6期2023-06-08

  • 中轴线前世今生:北京何以成为北京
    线,其位置是在元大都时确定的。元灭金后,放弃沿用金中都城,而是在东北方向另选新址,建造元大都城。“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这种《周礼·考工记》中提到的模式很早就出现了,“但是要在一座拔地而起的都城里体现这种理想,非常困难。”在王岗看来,直到元大都,统治者才第一次把这种理想的模式变成现实,并且建造了一条前无古人的都城中轴线。按照侯仁之的观点,对《周礼·考工记》的规划思想体现得最为彻底的当属元大都城。在元大都的建造中,钟、鼓楼被放在了全城的中心位置,这是以往的都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37期2022-10-24

  • 中轴线前世今生:北京何以成为北京
    京中轴线尽管自元大都以来,北京中轴线就已经存在,但第一个提出北京中轴线概念的是建筑学家梁思成。梁思成1942 年编写、1944年完成的《中国建筑史》中,在论述中国建筑平面布局的特点时,开始使用“中轴线”一词,“紫禁城之全部布局乃以中轴线上之外朝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朝会大典所御也”。自那以后,“中轴线”成为梁思成普遍使用的概念,尤其是在提到北京的规划时。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因城市化建设的需要,北京的城门和城墙逐渐被拆除。位于北京中轴线最

    新传奇 2022年41期2022-10-20

  • 二十四节气元素如何影响北京城门命名
    。这两座城门在元大都时期分别名为崇仁门和齐化门。当时元大都的东墙比明代北京城的要向北多出五里左右,而在这条延长线上还有一座城门名为光熙门,至今地铁13号线还有一座以光熙门命名的车站,标识着这座城门当年所在的大概位置。以这三座城门来看,无疑光熙门代表十二个月中的一月,所从属的节气为立春和雨水,这和东汉洛阳城的上东门是一致的,“光熙”也即指的是阳气逐渐兴盛,无论是“光”字,还是“熙”字的四点底,都代表着“火”这个元素,一年四季中阳气从此开始复苏。崇仁门相对四季

    科学大观园 2022年15期2022-07-29

  • 大都城,源自一个梦
    汗八里——就是元大都的宫殿。艾德丁在这本书里写道:“忽必烈在上都之东修建一座宫殿,宫殿设计图样是其梦中所见,记在心中的。”忽必烈取《周易》中的“大哉乾元”之义,改蒙古国号为“大元”,表现出要遵循儒家传统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他把国都设在汉人农耕文化圈的“天下之中”地区,按照中国古代都城的理想模式进行设计和建造,在元大都城的几何中心东侧(即今钟鼓楼地区)建齐政楼以宣示自己继承尧舜受命于天,表达了遵行“汉法”大政方针的决心和对国家发展的总体思考。也正是有感于大都

    北京纪事 2022年11期2022-05-30

  • 中轴御路
    ,然而,起源于元大都,发展完善于明、清的北京城市以南北向的经线为中轴、两侧有序对称的城市建筑群落布局,并且这个城市的空间布局是以凝聚、浸润着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化底蘊和哲学思想为根基,在人类城市发展史中却是独有的、唯一的、卓然的。公元1215年,北方的蒙古军队攻陷金中都(即燕京地区,在今北京市莲花池一带)。深受汉族知识分子影响的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懂汉法,信儒术,他重用信佛崇儒的汉人刘秉忠等人。1267年,令任职中书省高官的刘秉忠主持兴建新宫殿和京都城。已有两

    北京纪事 2022年8期2022-05-30

  • 北京中轴线:万宁寺、中心阁与中心台
    是一二六七年。元大都南北中轴线穿桥而过,与钟鼓楼相对。据说桥下有线刻子鼠和“北京”二字的石桩,与正阳桥下出土石马构成子午线,如一九三四年张江载《燕京访古录》、徐国枢《燕都杂咏》。靳麟在《漫谈后门大街》(收入文安主编《名街踏迹》,中国文史出版社二00五年,79—108页)中称,一九五0年什刹海清淤,他曾亲眼目睹过这件石桩。万宁寺,始建年代比此桥晚三十八年,先有桥,后有寺。四、中心台在中心阁西十五步,其台方幅一亩,以墙缭绕。正南有石碑,刻曰:“中心之臺”,寔都

    读书 2022年5期2022-05-06

  • 基于空间句法的元明清北京城市功能时空演变分析
    都莲花池水系向元大都高粱河水系的转变[5]。明朝建立后改大都为北平府,永乐元年(1403年)改称北京,明朝对北京进行了较大的改建,并于嘉靖年间(1553年)营建外城。清朝取代明朝仍以北京为都城,未进行太大的改动,并于清初1648年开展移城,驱汉人到外城居住,形成满城(北城)和汉城(南城)。基于以上论述,以封建时期北京城市功能空间发展演变的主要历史事件为切入点,分为元、明、清北京城。2 研究数据与方法2.1 研究数据本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于历史文献即北京历史地

    地理空间信息 2022年2期2022-03-11

  • 中国古代马拉松:“贵由赤”长跑赛
    世祖忽必烈分设元大都和元上都两座政治中心,为促进政治稳定,维护其统治,忽必烈进一步扩充卫戍部队,加强安保力量。其中一支队伍叫作“贵赤卫”,他们是专守皇宫的警备力量,“贵赤”其实就是卫戍军士的称谓。当时,元大都和元上都之间有很多重要文书往来,加之军情需要,忽必烈在“任职”皇帝之后,重点发展交通建设,相继开辟和建设了四种驿路,用来传递消息。按照当时的“交通规划”,以十里、十五里、二十五里为限设急递铺,负责传送消息的人被称为铺卒。你以为他们是骑马传递公函?不不不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22年2期2022-02-28

  • 元大都:蒙汉文化交融的都城规划
    珂以现今人们对元大都的知晓程度,其影响力虽不如明清北京城,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元大都不仅是明清北京城的前身,还是当时世界闻名的大都市。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描述元大都:“全城中划地为方形,划线整齐,建筑房舍。每方足以建筑大屋,连同庭院园囿而有余……方地周围皆是美丽道路,行人由斯往来。全城地面规划有如棋盘,其美善之极,未可言宣。”可见元大都整体规制整齐,都城构成单位井然,城市干道清晰,都市繁荣,引人遐想。其上承宋辽金都城,下启明清北京城,在城市规划

    科学24小时 2021年11期2021-11-25

  • 明知不能成功,为什么还去做?
    俘虏,被押解至元大都。元丞相孛罗亲自劝降文天祥,并许以富贵尊荣。但是,文天祥却嗤之以鼻。孛罗见状,怒而讥讽说:“你们立了两个小皇帝,不是没有成功吗?”文天祥回答說:“立皇帝是为了保存社稷,有皇帝在一日,为臣的就尽一日责任,管什么成功不成功呢!”孛罗冷笑道:“明知不能成功,还费这些功夫干什么?”文天祥回答说:“就像父母得了重病,虽然不一定治得好,但是做儿女的怎么能不为父母寻医问药?尽儿女之义呢?如果真是救不了,那就是天命。今天我文天祥就等着一死,何必多言!”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45期2021-11-20

  • 和义门旁后英房
    史最早可追溯到元大都时期。现在的西直门就是元大都时期的和义门,以城门和水系作为参照,可以看出当时与现在的街巷机理仍有相似之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对后英房胡同附近的元大都遗址进行了挖掘,考古成果《北京后英房元代居住遗址》一文发表在《考古》1972年第6期。文章中提到“后英房元代居住遗址在今北京西直门内后英房胡同西北的明清北城墙基下。1965年和1972年两次的发掘工作表明,这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居住遗址”。元大都时代这个地方不叫“后英房”,但是,凡是研究元大

    北京纪事 2021年11期2021-11-14

  • 一桥一树定北京
    北京城,本来是元大都,被明朝皇帝改造成了今天的模样。那么元大都又是怎么来的呢?今天的宣武门外,曾经是中国北方最辉煌完美的城市之一——金中都。但是当元世祖忽必烈占领这里时,已经烧成一片废墟。他只得暂住在北郊的离宫,也就是今天的北海团城,招来座下最牛的谋事刘秉忠,商量建新城的事。这位刘秉忠满腹经纶,在忽必烈不是大汗的时候就跟着他,以和尚的身份为他卜算疑难,出谋划策。此时的他早已脱掉僧袍,成为“光禄大夫”“太保”。对于忽必烈的问题,他早已经走遍每个角落,自是胸有

    北京纪事 2021年10期2021-10-31

  • 元明清时期的佛像
    的“梵像”,即元大都宫廷造像风格。元大都造像又可分为南方元大都风格造像和北方元大都风格造像。宫廷造像造型规范,装饰繁缛,用材独特,工艺讲究,整体风格体现了汉藏融合但又呈现汉风的鲜明特点。到了明代,佛像造型更加生動,面相圆润丰盈,细眉长目,宽额头,大耳垂,高鼻薄唇,表情严肃但不失柔和,身材比例协调匀称,衣着轻薄贴合,衣服边缘刻细碎的花纹,线条流畅,衣褶转折自若。菩萨造型通常肩宽腰细,袒露上身,身材多呈S形,体态婀娜,璎珞、佩饰精密繁复。发展到清代,文化变得多

    理财·收藏版 2021年8期2021-10-12

  • 北京市植物群落的植被覆盖率对绿地温度的影响
    点。本研究选取元大都遗址公园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绿地中的不同植物群落进行统计分析,定量其内部植被覆盖率对温度的影响程度,探讨公园内部植被覆盖率对温度的影响,为绿地植物群落的规划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意见。1 研究区概况元大都遗址公园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适中,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8~12 ℃。冬季寒冷干燥,时有风沙;夏季潮湿多雨。大数据显示,在20世纪70年代,北京夏季(6—8月)平均气温为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09-18

  • 探寻元大都遗址之“城垣怀古”
    树。”——题记元大都是中国元代的都城,由忽必烈所建,据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都城。700多年后,都城逐渐消失,只剩下一些遗址。后来,政府在遗址上建起了公园。去年三月末,我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北京,探寻了元大都遗址公园。公园很大,共有20多个景点,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城垣怀古”。经历了700多年的沧桑巨变,城垣看上去就是一个大土堆。城垣周围有一圈平台,站在平台上,在导游的指引下,看着已经变为山丘的都城,我仿佛跌进了时光机,穿越至数百年前的元大都,看到了元

    小星星·阅读100分(高年级) 2021年4期2021-08-09

  • 西土城车站小导洞施工安全技术管控分析
    00污水管线、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华索影视制作中心主楼三个风险源的具体情况及过程管控措施为例进行阐述。1 新建西土城车站概况新建西土城车站总长212.3m,断面宽25.0m,高22.25m,覆土12.23~13.04m,底板最大埋深34.94m。采用三层三连拱结构,四导洞PBA工法施工。共设计3个出入口,3个安全出入口,2个风道,2条与既有地铁10号线西土城车站的换乘通道。同时新建西土城车站沿学院路南北敷设,处在北三环外,属于北京市“八大院校”腹地,人流多

    建材与装饰 2021年18期2021-06-25

  • 关汉卿:人间是我的剧场
    整个世界,包括元大都在内,都是他生命的风尘场,他在那里目睹人间万象,以及不同命运的人物。他懂得忙里偷闲,懂得穷快活,杂耍般的生活经历,让他的生命格外饱满。明代臧晋叔《元曲选·序》说关汉卿“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就在元大都的深巷中,他“旧酒投,新醅泼”,在油灯下为这些萍水相逢的人抒写着万千故事,解读那风尘中难以驾驭的命运。他的戏本子写的是喋喋不休的鸡毛蒜皮事,写的是人情世故,写的是江湖人物、凡间苦楚,写的是洒脱不羁的性情。断壁残垣、瓦砾废墟,在他的笔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1年12期2021-01-19

  • 北京出土元代景德镇瓷器管窥
    名窑美瓷汇大都元大都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因此不仅皇室贵族、文人贤士等纷纷聚居于斯,而且各地的名优特产、珍奇制品等亦均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汇集于此,尤其是荟萃了全国名窑精品。这些瓷器生产于全国南北方的各大窑场,如北方有河北省的定窑、磁州窑,河南省的钧窑,山西省的霍窑等,南方有浙江省的龙泉窑,江西省的景德镇窑等,这其中又以江西景德镇窑最为引人注目。元代统治者很重视瓷器生产,元世祖忽必烈在他统一全国后的第八年,即至元十五年(1278),便在江南的景德镇设立了浮

    收藏家 2021年10期2021-01-17

  • 明北京城中轴线形成原因探析
    中轴线没有沿用元大都宫城中轴线,两者并不重合,而是发生东移,并依据古代堪舆定向理论形成自子午线北西偏转2 度多的现象。北京城中轴线规划设计有其特定时代的指导原则,富含传统文化内涵,开创了新的都城规划制度,奠定了今日北京城雄伟庄严、恢弘气派的文化格局。一、关于北京城中轴线研究的几种学术观点(一)关于元大都中轴线和明北京城中轴线关系的几种研究观点1.明北京城中轴线较元大都中轴线东移,元大都中轴线在旧鼓楼大街一线朱国祯《涌幢小品》记载:“文皇初封于燕,以元故宫为

    跨世纪 2021年1期2021-01-13

  • 隐秘角落:不为人知的故宫点滴
    你去慢慢了解。元大都的皇宫在哪里?我们知道,明朝并不是第一个定都北京的朝代。明北京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而元大都的前身则是金中都。那么金中都和元大都的皇宫在什么地方呢?金贞元元年三月二十六日(1153年4月21日),金国正式迁都,改元贞元,改燕京为中都,定名为中都大兴府。中都仿照北宋汴京的规制,在辽南京城基础上扩建。而蒙古帝国灭了金国之后,1267年,在金中都东北营造新都即大都城,1276年基本建成。元大都又名汗八里城,位于北京市旧城的内域及其以北

    新民周刊 2020年36期2020-10-13

  • 《南村辍耕录》存《经世大典》
    三0年发表的《元大都宫苑图考》(《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一九三0年第一卷第二册)中指出:“吾人今日,得于元大都之宫苑,从事实体之研究者,赖有元陶宗仪《辍耕录》二十一之《宫阙制度》(下称《陶录》)及明萧洵之《故宫遗录》(下称《萧录》)两书。《陶录》不过四千四百余言,据后幅所载,史官虞集跋语,知本于《经世大典》将作所疏《宫阙制度》之文。而《大典·工典》第一曰《宫苑》,次二曰《官府》,与《陶录》合。特以《经世大典》久佚,顾炎武《历代宅京记》所引,即据《辍耕录》。然《

    读书 2020年10期2020-10-13

  • 漫话北京之兴
    阶段的金中都与元大都,都是由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所兴建,但方位却并无重合。笔者现就所知展示其来龙去脉,以飨读者。气象初显金中都金中都以辽南京为基础兴建,一方面必然会受其制约,而另一方面,因其以宋汴京为蓝本,使宫城位置更居中,从而更接近《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的对王城的总体布局。主其事者,乃中原文化修养极高的重臣张浩、苏保衡等。金中都采用三重格局,即大城、皇城与宫城。大城即外城,呈方形,原有城门十二,南面居中为丰宜,左为端礼,右为景风;东面居中为阳春,左为宣曜,右

    百科知识 2020年12期2020-06-29

  • 北京,城与门的故事
    们哦!公式:从元大都到明北京城八臂哪吒城的故事虽有趣,但毕竟只是个传说,因为明成祖朱棣修建北京城的时候,那里已经是元大都了,而且并没有东便门和西便门。明清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不断地改建和修建,才有的后来北京城的基础轮廓。但是明北京城是怎么修的呢?小朋友可以先记住一个公式:元大都-5+2=明初北京城。明朝初建时,没有选择北京当首都,而是选了南京。所以,那时候的北京虽然在元朝是首都,到了明朝,就变成了北方的一座普通城市,叫北平府,由皇帝的儿子朱棣驻守。既

    父母必读 2020年4期2020-05-18

  • 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演变及文脉传承创新
    中轴线,起始于元大都,成型于明北京城,发展于近现代。历经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多个历史时代,见证了北京700多年的城市发展历史。北京的地理区位。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蒙古高原和东北松辽平原三大地理单元交汇之处,以及太行山东部华北平原与西部黄土高原的交汇之处,地处中国地貌三大台阶的第二、第三级台阶相接地带,自古以来就处于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牧业经济文化区和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的南北、东西民族交融、文化交汇的前沿地带。北京城市发展历史阶段。西周到战国时期

    工会博览 2020年6期2020-03-23

  • 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演变及文脉传承创新
    中轴线,起始于元大都,成型于明北京城,发展于近现代。历经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多个历史时代,见证了北京700多年的城市发展历史。北京的地理区位。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蒙古高原和东北松辽平原三大地理单元交汇之处,以及太行山东部华北平原与西部黄土高原的交汇之处,地处中国地貌三大台阶的第二、第三级台阶相接地带,自古以来就处于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牧业经济文化区和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的南北、东西民族交融、文化交汇的前沿地带。北京城市发展历史阶段。西周到战国时期

    工会博览 2020年5期2020-03-20

  • 文化融合下元大都宫殿空间装饰艺术研究
    硕士生导师1 元大都宫殿历史背景13 世纪下半叶,蒙元政权在统一中国后建立元朝,一座规模宏伟的帝国统治首府—元大都出现在我国华北地区,元大都是当时的世界之都,是元朝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元大都的建造上衔北宋、辽金,下启明清时期。马克·波罗曾在行记中将之称为“汗八里城”,细致描绘了大都的繁华和元宫殿的雄伟富丽。虽现今元大都早已难寻原貌,宫殿的空间装饰形制也不可挖掘探析,但是从大量的历史记载和资料来看,元大都宫殿具有自身独特的装饰艺术特征,其宫殿装饰艺术具有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0年10期2020-01-15

  • 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城市遗址公园提升策略 ——以北京市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提升项目为例
    本文将以北京市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提升项目为例,阐述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遗址公园应获得的进一步提升方式。2 城市遗址公园生态文明建设的切入点随着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的改善,生态红利终将演变为对城市竞争力起决定性作用的人才红利。因此,遗址公园应从本身具有的特点入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提升公园环境效益、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增进精神文化传承。2.1 改善区域生态不论是在圆明园这样的封闭式遗址公园或明城墙这样的开放式遗址公园中。园区绿化均占主要面积,它们是区域生

    花卉 2020年24期2020-01-09

  • 北京地区蒙元瓷器纹饰研究
    国的政治中心。元大都建筑“承上启下”,上承金中都,下启明清北京城。在城市格局方面如此,手工业发展亦是如此。蒙元政治引导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促进手工业进步,手工业推动蒙元文化的更新。自20世纪下半叶起,北京地区的城市逐渐开始扩建,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可喜的考古发现:1959年,西单商场北出土钧窑带座花口双耳瓶;1964年,德胜门外黄寺修配厂出土三彩龙凤琉璃釉香炉、白釉褐彩等;1974年,安定门煤厂居址出土青花梨形执壶、白釉黑彩四系扁壶;2007年,玉河B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2期2019-12-14

  • 北京城垣变迁
    元朝的大都城。元大都城并不是在金中都城旧基重建,而是另选新址。《北京护城河》一文中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征服金王朝后,抛弃中都城,而以大宁宫(今北海)为中心,规划了一座新的大都城,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筑而成。”金世宗大定十九年(1179)曾修建了一座离宫,起名大宁宫。修建离宫时,将原有湖泊加大疏凿,并推筑了湖中的小岛,叫做琼华岛。就是现在的北海公园的白塔山,白塔山下东北隅,有一石碑刻有“琼岛春荫”四个大字。1215年蒙古兵攻打中都时,大宁宫处于中都城的郊外,有幸

    北京档案 2019年9期2019-10-10

  • 北京胡同,你好
    清北京城又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展、改造而成的。反映在街巷、胡同的格局和宽度上也各有不同。可以这样说,北京老城的街巷、胡同,不仅存在有内外城的不同,而且即或是内城和外城也存在有东西的差异和南北的不同。一东西长安街以北至安定门、德胜门这一区域包括故宫、皇城和“三海”地区,原是元大都城的旧街区,也是北京街巷、胡同中最整齐规范的地区。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徐达、常遇春两位大将率军北上,并突破齐化门(今朝阳门),攻下大都城。洪武初,大都改为北平府,缩其城

    北京观察 2019年8期2019-09-23

  • 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展示利用研究
    100044)元大都作为元朝都城,其城墙规模宏大,东西长5 555 m,南北长3 333 m,共有11个城门。元代城墙以夯土分层夯筑,截面成梯形,底阔上窄,底宽、高、顶的比例为3∶2∶1,大都城墙的尺度大致为底宽24 m,高16 m,顶宽8 m[1]。至今留存的部分遗址,俗称“土城”。如今的元大都遗址公园是2003年在大都遗留西北段和北段城墙遗址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的,即西土城和北土城。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明光村附近向北到西土城地铁站,向东经健德门、北土城地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8期2019-09-06

  • 元明清时期北京城的“穷汉市”
    池街市》记载,元大都中的穷汉市一共有6处,“一在钟楼后为最,一在文明门外市桥,一在顺承门南街边,一在丽正门西,一在顺承门里草搭儿”,[1](P5)另一处在“大悲阁东南巷内”。[1](P6)可惜,此文献仅对穷汉市的位置作了说明,没有记载其更多信息。刘侗、于奕正等著的《帝京景物略》是一本记载明代北京名胜古迹的重要文献,据其“城隍庙市”一节中记载,明代北京城的穷汉市有1处,“京师市各时日:朝前市者,大明门之左右,日日市,古居贾是也。穷汉市者,正阳桥,日昃市,古贩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3期2019-07-27

  • 在冬天,在废墟上……
    。而在《废墟:元大都》中,我们又看到诗人“站在废墟之上”,在与废墟对峙——“当时间安排我出场,我站在废墟上”“枯藤、老树、昏鸦。/斜阳下,我站在废墟之上。/怀揣一壶烈酒”“我和废墟注定会对抗”。我很惊叹和服膺于诗人的锐利与深刻,他很清楚地知道,“车水马龙”的都市繁华,“不过就是曾经的元大都”。因此在紧接着的《废墟散思》中,诗人洞悉和揭示着废墟的真相,甚至说自己“是废墟中不屈不挠的真相”,“因为我无法想象废墟如何在未来重建,所以我总是认真地强调废墟的从前”。

    诗歌月刊 2019年5期2019-07-02

  • 漫话元大都的起源与都城构建布局
    城的历史地位。元大都设有三重城垣、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有九经九纬的街道和纵街横巷制的街道布局,是中国古代建城史上的经典之作,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元大都建城前的“两府”辽金时代,是北京城市发展史上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在此之前,北京一直是以北方军事重镇的面貌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之上,自辽代起,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南京析津府,金代更是将首都定在北京,称为中都大兴府。从此,北京开启了其作为都城的历史,实现了城市职能和历史地位的重大飞跃。1.辽代的南

    北京档案 2019年5期2019-06-16

  • 五月,赏花踏青正当时
    符轩元大都海棠花溪。奥森公园春花塔影奥森公绣线菊。奥森公园杏梅。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春花节喜迎游客从3月中旬至5月3日,“第八届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花卉观赏季——春花节”为游客献上一场百花吐艳、万木争春的春花大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中轴线的北端,是北京市内最大的城市生态公园,植被资源十分丰富,素来享有北京市“绿肺”的美誉。当京城春天的脚步来临时,公园内的山桃、迎春、玉兰等早春观赏性花卉植物已是含苞欲放,悄悄向世人展露出了春天的第一抹微笑,拉开了春花节的序

    旅游 2019年5期2019-06-14

  • 马可·波罗描绘的大都城
    利旅行家至少在元大都度过了九年时光。由于马可·波罗在元大都有过这么一段不寻常的阅历,对大都相当了解和熟悉,因此在他回故乡意大利后,经他口述、别人帮助整理而成的《马可·波罗行纪》(也译作《马可·波罗游记》,以下简称《行纪》)便自然留下了他对大都城的许多美好回忆,我们今天仍能从他绘影绘声的描述中,看到元大都当年的壮丽景象。美善之极“汗八里”城在《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中,元大都被称为“汗八里”,第84章《大汗太子之宫》解释道:“古昔此地有一名贵之城名称汗八里,汗

    人民周刊 2019年8期2019-05-23

  • 空间修复与元大都遗址
    二、空间修复与元大都遗址根据哈维自己介绍,发表在1975年的《对蹠》(Antipode)杂志上的《空间修复:黑格尔、杜能与马克思》一文,是他最初正式使用“空间修复”这个概念,意在重构马克思的资本积累地理学。冯·杜能(Johann Heinrich von Thünen)是德国19世纪经济学家、农业地理学的创始人。在哈维看来,马克思是用注重实际的历史唯物论,来对抗冯·杜能的边界唯心论,即以城市为中心,区位上由里向外,依次发展自由式农业如易腐烂难运输的蔬菜牛奶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6期2019-02-22

  • 漫步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
    敏正元大都地面城垣遗存约9公里,1957年被公布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园,并命名为“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改造后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是北京市跨度最大的一座遗址性园林公园,总面积达110余万平方米。公园建设立足于将古城遗迹、历史河道、园林绿化融为一体,以土城遗迹展示为中心,以园林小品为衬托,从而建成以保护遗址、展示历史、改善环境、丰富景观、方便市民、利于休闲的大规模的街区公园。沿小月河漫步以元大都土城遗址为依托的土城遗

    旅游 2018年5期2018-05-15

  • 科学家偶然发现中轴线偏离子午线探源北京中轴线偏离之谜
    建设元朝国都一元大都,也就是明清北京城的前身,这时的中轴线以城南丽正门至城北中心阁,也就是今天的天安门到钟楼,总长3.75公里。于今天来说,通常我们说的中轴线,总长约7.8公里,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有“北京脊梁”之誉,从南往北依次坐落着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神武门、地安门九座门,沿途还点缀着数十处皇家园林和民宅四合院。梁思成先生曾点评说,北京中轴线是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中国”的“中”字,是对于古代城市中轴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7年41期2018-03-07

  • 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植物景观配置分析研究★
    同人们对于回顾元大都历史的条件和环境,进而充分展现公园的价值所在。1.3 保护园内古树文化脉络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公园设计中,古树是历史的见证,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对元大都遗址公园原址中古树的保护,不仅使整个环境更加珍贵,更具有历史文化传承之感,更好的展现历史气息。还是对于历史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设计者重视古树及名木的保护,能够为城市的文化增添厚重的一笔。园内保留了近百株古树,多为高大的乔木,在这些保留的古树之间多利用片植的手法来种植各式的花灌木

    山西建筑 2018年1期2018-01-17

  • 城市回望
    回。废墟的故事元大都城垣遗址,这一名字给人以遐想,漠上的雄壮或者是马可波罗描述的繁华。然而现实世界中不见曾经的繁盛,留下的是园林式的景致。如今,元大都遗址公园全长 9 公里,满目风光。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位于北京中轴路东西两侧北临土城北路,南与土城南路相接,小月河横穿园内,将带状公园分为南北两部分。从土城的树林往西走,就能看见“蓟门烟树”的碑牌,跟爬长城比起来,来元大都遗址公园的多是远近居民,不为凭吊元史辉煌,只是遛遛弯、锻炼身体,在约定俗成的地点唱上一段京

    焦点 2017年12期2017-12-11

  • 延伸阅读:元宫城︵大内︶
    为大内,这里是元大都宫阙的主体和元代王朝的统治中心。以南崇天门、北后载门、东东华门、西西华门为宫墙经纬而构成宫城区。根据元代陶宗仪《辍耕录》记载,宫城阙门以及四隅角楼的规格形制,和今日所见明清紫禁城相近似,局部有些许差异。复原后的元宫城南北长约一千米,东西宽约七百四十米,与《辍耕录》所记步数经过折算基本相符。元宫城的故址,和今日的紫禁城在南北界上有所不同,大体上为南从太和殿北至今景山公园少年宫南侧。至于东西界,目前学者多认为和紫禁城相同,但有的认为也有变化

    紫禁城 2017年5期2017-05-19

  • 北京胡同的区域特色
    海”地区,原是元大都城的旧街区,也是北京街巷、胡同中最整齐规范的地区。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徐达、常遇春两位大将率军北上,并攻破齐化门(今朝阳门),攻下大都城。洪武初,大都改为北平府,缩其城之北五里,废东西之北光熙、肃清二门,其余九门仍旧。大将军徐达命指挥华云龙经理元故都,新筑城垣,南北取经直,东西长一千八百九十丈(约合6048米),又令张焕计度元皇城,周围一千二百六丈(约合3859米),指令指挥叶国珍计度南城,周围凡五千三百二十八丈(约合17

    北京观察 2017年4期2017-05-10

  • 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浅析
    100044)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浅析李梦磊(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44)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建成于2003年,城墙遗址为元代遗址。对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的研究,在元代城墙历史研究、元明清三代城墙演变以及城市内部的遗址公园模式探讨等方面有很强的价值意义。文章通过对元大都城墙和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的发展历程进行考证,并对城墙遗址公园的现状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对元大都城墙遗址的价值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处于城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2期2017-05-03

  • 北京元大都应急避难场所中国城市避难场所建设的开端
    洪敏 董赟北京元大都应急避难场所中国城市避难场所建设的开端罗华春满洪敏董赟元大都应急避难场所介绍2003年10月1日,在北京市地震局和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共同努力下,我国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元大都应急避难场所在北京试点建成。它是以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朝阳段为依托,在公园改造时引入防灾避险理念,使之成为平时百姓休闲游览的场所,灾时百姓疏散安置的场所。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位于北京城北部三环、四环之间,西起海淀区学院南路明光村附近,沿小月河向北,至黄亭子一带折向东,经

    城市与减灾 2016年6期2016-12-07

  • 从北京之胃到北京之味六百年南新仓
    新仓,不得不从元大都说起。公元1260 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称帝。后组织民工,历时9 年,在华北平原上建成了一座当时世界上最伟大、最壮丽的都城——元大都。随着元朝的强盛,元大都逐渐成为北方最大的商业中心,人口快速增多。随之而来的是粮食供应的问题。这是由于在元朝以前,始建于隋朝的南北大运河在北部主要是呈东西走向的,给南粮北运的元初漕运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元朝迫切希望能开凿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公元1275 年,元代著名水利专家郭守敬肩负起了这个任务,他沿着江淮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9期2016-10-14

  • 昌平线 南邵站
    水进京,来满足元大都的用水需求。他率众在白浮泉边建了白浮堰,先将泉水引到翁山泊,再经和义门导入海子。这是个大胆的计划。说这个计划大胆,是因为元大都鼎盛时人口超过百万,百万人的用水要由一眼泉水解决谈何容易。翁山泊就是现在颐和园的昆明湖,这是一个占地3000多亩的巨大的湖。海子是蒙古话大湖的意思,古代北方民族也称大湖为海。北京城里有六海,分前三海、后三海。前三海是中海、南海和北海。后三海是前海、后海、西海。虽然这几个水面算不上什么大湖,但要填满它们也不是易事。

    旅游 2016年3期2016-03-29

  • 藏传佛教在元大都的发展及其成因的探析
    词:藏传佛教;元大都;发展科研项目: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cx2015sp201元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确提出宗教信仰自由的王朝之一,无论信仰什么宗教,只要不影响蒙古人的统治地位,都不会受到太多限制。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处于政治上的考虑,他封藏传佛教萨迦派领袖八思巴为“国师”,赐玉印。1270年封“帝师”,大宝法王。自此,一直到元朝败北,历代皇帝都封有帝师。元朝统治者对佛教内各派系也有厚薄之分。13世纪前期,蒙古皇

    卷宗 2016年1期2016-03-21

  • 站在残垣断壁的古迹旁
    比如,北京有处元大都城垣遗址,遗址公园内立有《元大都城垣遗址》碑,简要介绍了元大都城墙七百余年沧桑变迁,成为人们追忆元大都当年盛景的好去处。最怕的是拆旧建新,天天琢磨着怎么把老祖宗的东西变现,怎么把千百年留下的文物变成自己的聚宝盆、摇钱树,拆掉真文物,建个不伦不类的假古董,实在是眼光太短浅了些。站在古迹即使是残垣断壁的古迹旁,欣赏历史的沧桑,说到底,少不了一种心平气和看待历史与文明的心态。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历史演进到今天,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好好珍惜它,我

    工会信息 2016年11期2016-03-15

  • 梁思成先生与北京中轴线
    设元朝国都──元大都,即明清北京城的前身。中轴线的划定,对元大都的规划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规划师利用北京什刹海、北海一带天然湖泊的辽阔水面和绚丽风光营造这个城市。为了使中轴线不湮没于湖水之中,元大都的设计师在圆弧状湖泊的东岸划出了一条南北与湖泊相切的直线,切点就是今天的后门桥,切线就是今天的中轴线。”梁思成先生以极大的热情赞美北京中轴线。他说北京中轴线建筑布局上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我们试将中国的建筑和绘画在布局上的特征和欧洲的作一个比较。我觉得西方的建筑

    北京档案 2013年1期2013-04-01

  • 这城这人
    郭佳琦元大都遗址也被人们叫做土城。忽必烈金戈铁马的大元在今天早已灰飞烟灭,元大都铁血要塞般的城也早已倾颓倒塌,绕河耸立的连绵土山就是古老传说中的城墙。游人并不多,只有三三两两的老人在路边亭子里练习笙笛,悠扬的笛声与葫芦丝曲调沾染了空气里一丝凄凉。陪伴这些老人的是一些苍凉的树,时值深秋,寒风中它们挺立着,伸直了躯干和着仿佛从七百年前的古城传来的笛声起舞。这些树早已是光秃秃的了,寒风裹挟着最后几枚枯黄叶片跌跌撞撞地扑到结实的大地上,汇入千片万片落叶的海洋。它们

    意林绘阅读 2012年2期2012-08-15

  • 蒙、汉文化影响下的元代都城建设
    城,分别是首都元大都和陪都元上都、元中都以及元末的最后都城应昌路。元大都建于至元四年(1267年),即明清北京城的前身;元上都初名开平府,由忽必烈建于宪宗蒙哥汗六年(1256年),位于今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敦达浩特镇东北18公里处,1260年忽必烈在此登基,继蒙古汗位,这里遂成为临时都城;元中都由武宗建于大德十一年(1307年),位于今河北省张北县;应昌路故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尔罕境内的达里诺尔湖西畔,又名鲁王城,正式建置于元朝二十二年(公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4期2011-12-09

  • 通往元大都的内河船队
    河方面开通了从元大都至杭州的运河,并与山东等地的黄河水系贯通;在海运方面开通了从长江口到天津再到元大都的水上航线,设立了元大都与天津的专门管理漕运的直属机构,以便对漕运船只实行垂直的监查管理,这一切为元大都成为经济、军事和政治文化中心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天津内河漕运船元代开始,直沽(今天津)成为海上漕粮的转运中心,天津出现南北舟车聚集、商贾云汇的状况。漕粮在大直沽转运,通过北运河运入大都。海河的三岔河口码头,是元朝国家日用必须品的集散码头,停泊着大量船只

    中国船检 2011年7期2011-08-04

  • 古代城市遗痕的追随者
    学界称道的,是元大都的发掘工作。元明清时期虽然遗留了一些关于北京城的古代文献,但古人缺乏对城市规划的完整概念,关于元大都的记载是断片的,尤其看不出整个城市规划的概貌。于是,考古学便成为古代城市规划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基础。20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市文物管理处联合组建了元大都考古队,由刚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不久的徐苹芳领衔,开始了对元大都的探查工作。为配合地铁工程,北京市开始大规模拆除明清内城城墙和建筑

    中国报道 2011年6期2011-01-21

  • 中轴线——京城的灵魂线
    刘秉忠设计修建元大都开始,一直到现在四通八达的新北京,北京城都保留着这个特点。一条中轴线贯通城市的南北、主要建筑都对称坐落其上。什么叫中轴线?中国古代把大建筑群平面中统率全局的轴线叫做“中轴线”,它既显示出“天地之中”的布局,又营造了一种气势浩大的庄严气氛,可以说是整座城市的灵魂线。中轴线从小方面讲是当初的设计者刘秉忠儒家思想的呈现,从大方面来讲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中心”思想,以及封建帝王皇权至上的大一统思想在古代都城布局中的形象体现。北京城的这条中轴线

    北京档案 2010年12期20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