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士钊

  • 章士钊擅长“新旧调和”
    李聪聪章士钊和辜鸿铭、杜亚泉、张东荪、李大钊、李剑农、高一涵、张君劢、梁漱溟等是近现代中国政治和文化领域倡言“调和论”的代表。早在1917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成立二十周年纪念会上,章士钊的“调和”思想便已初露端倪。1919年9月章士钊为寰球中国学生会所作的演讲,及同年10月在《新闻报》发表的《新思潮与调和》,则进一步强化了他的“调和”观念,至此章士钊形成了较为系统和明晰的“调和”理论。其后,无论是“以农立国”方案的提出,与新文学阵营的“文白”之争,还是晚

    书屋 2024年1期2024-01-20

  • 章士钊:为祖国统一奔走至生命最后一刻
    一定要有所成就章士钊(1881-1973),湖南长沙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以及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等职。1972年下半年,91岁的章士钊提出去香港再为祖国统一大业尽最后一份力的想法。次年5月25日,周恩来亲自到机场为他送行。章士钊顿时眼眶湿润,他握着周恩来的手,表示这次赴港,一定要完成总理交给的任务,一定要有所成就。在港期间,章士钊病情恶化,他自知时日无多,示意家人拿来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3年4期2023-04-21

  • 鲁迅状告“顶头上司”章士钊始末
    ”、教育部总长章士钊。平政院受理此案后,章士钊即以教育部名义进行答辩。一时间鲁迅与章士钊的互辩你来我往,成为一起夺人耳目的“下告上”诉讼案。1912 年2 月,鲁迅经好友许寿裳的推荐,进入蔡元培任总长的教育部工作。同年8 月,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任命他为教育部佥事。在北洋政府时期,政府各部的最高首长为总长,副职为次长,以下设参事、司长、佥事、科长、主事、科员。当时不设处这一级,司下面便是科,而“佥事”是司长的助手,相当于副司长或司长助理。1925 年8 月15

    新传奇 2023年9期2023-03-23

  • 从《柳文指要》看章士钊的古文观
    5年8月5日致章士钊的信中提出来的,意为称扬柳宗元、贬抑韩愈。关于《柳文指要》的扬柳抑韩倾向,笔者在《论〈柳文指要〉的扬柳抑韩》一文中有详细论述。该文刊于《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倾向。在《柳文指要》中,章士钊对柳宗元在文学上的才华和成就,佩服得五体投地,称柳宗元“能使骈体、古文合为一家”(2)章士钊:《谢除柳州刺史表》,《柳文指要》上部卷三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第1209页。,文笔兼擅,骈散俱工,为“文林之高手”(3

    关东学刊 2022年4期2022-12-18

  • 1925年,鲁迅状告“顶头上司”章士钊
    任教育部总长的章士钊一事,如一块大石头投入水中,激起了浪花。因支持学生“驱杨”而被免职事情要从1925年8月4日说起。这天,刚刚再次出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的章士钊正要走进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却看到校门口贴着“教员不得出入”的一纸布告。这个令人有些匪夷所思的布告,源于一年前的一场风波。1924年,杨荫榆出任女师大校长。杨荫榆是著名学者钱锺书的夫人杨绛的姑妈,她笨拙地穿梭于世俗政治与教育之间,希望自己的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反对他们涉足政治。然而那时的女生,比如许广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38期2022-07-04

  • 章士钊的国家观
    的种种论争中,章士钊通过一系列文章,对国家、主权、政府权力等关键概念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他在国家观方面的种种主张:人民意志、国家和主权是三位一体的;政府不同于国家,政府权力是有边界的;真正的“强有力政府”是权力有限但功能有效的责任政府。章士钊的国家观在理论上沟通了国家、主权与人民,并区分国家与政府、国家权力与政府权力,既倡导“强有力政府”,又与国家主义保持了距离。关键词: 章士钊;国家;主权;政府权力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

    克拉玛依学刊 2022年3期2022-07-01

  • 章士钊 游走于“猛人”之间的“调人”
    来了。此人正是章士钊章士钊是一个与国共两党上层领导人物都有很深交情的人,是一个奇特,复杂,多面,善变,独具思想,我行我素,有棱角而又不欠圆滑,命运多舛的人物。他既可以与黄兴共事,也可以促成孙中山与黄兴联手;既可以做袁世凯的座上宾,也可以与岑春煊联合反袁;既可以与蒋介石、杜月笙、戴笠之辈把酒言欢,也可以与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友好相处。他穿梭往来于不断更迭的军阀、政要、党魁、豪雄、伟人等“猛人”之间,条陈谏言,如鱼得水;虽备受责骂(比如鲁迅曾骂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2年5期2022-05-18

  • 《柳文指要》论柳骚赋
    者、社会活动家章士钊在晚年撰写的一部研究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学术专著,洋洋百万余言,出版后影响很大。在书中,章士钊对柳宗元的骚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高度评价了柳宗元在骚赋方面的成就,揭示了柳宗元骚赋的几个特点。①柳宗元文集里有“十骚”“九赋”。“十骚”是《乞巧文》《骂尸虫文》《斩曲几文》《宥蝮蛇文》《憎王孙文》《逐毕方文》《辨伏神文》《愬螭文》《哀溺文》《招海贾文》;“九赋”是《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牛赋》《佩韦赋》《瓶赋》《解祟赋》《愈膏肓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3-17

  • 李大钊敬语遇伯乐
    在国内就很喜欢章士钊主办的《独立周报》,于是,一听说章士钊在东京创办了《甲寅》月刊,他随即以“守常”署名,投寄了一篇题为《风俗》的文章。章士钊读后,觉得该文有欧阳修之风,欣喜之余,就按所留地址约见面。寒暄时,得知“守常”是李大钊的字而非名,章士釗便好奇地问:“你向《甲寅》投稿,为什么不署本名而用字号?”李大钊则不假思索:“先生名讳中有‘钊,我怎么敢再署‘大钊之名?”听罢这个既谦逊又幽默的回答,章士钊对李大钊顿时好感倍增。1917年1月,时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图

    做人与处世 2021年13期2021-11-04

  • 基于形式逻辑的术语认知
    要:“逻辑”是章士钊《逻辑指要》的核心术语之一,《逻辑指要》十分重视“定名”。在给“逻辑”定名的过程中,体现了章士钊的术语学思想。《逻辑指要》阐述了逻辑的认知功用,明确提出“逻辑者所以求知也”的论断,章士钊对逻辑认知功用的描写和解释可供当今认知科学镜鉴。《逻辑指要》明确指出术语不同于常语,术语有特定的学科归属,务求精准,在表义上不可浮泛,用语上不可暧昧。章士钊较为全面地考辨了术语音译和意译的得失,主张术语翻译宜先音后意,形义可兼顾,应音译“逻辑”等术语。翻

    江淮论坛 2021年4期2021-09-23

  • 李大钊和他的北大好友们
    例证。一生挚友章士钊1914年,二次革命失败后,章士钊流亡日本,在东京创办《甲寅》杂志。之后,章士钊接到一封“温文醇懿”的来稿,署名赫然写着“李守常”(李大钊字守常)。章士钊马上写信,请李守常来见。第二天,李守常果然来了,章李二人自此开始了长达13年的友谊。在日本的两年多中,李大钊与章士钊每个月都要见一次面。章士钊回国后,希望先入北大为李大钊铺路。果然,1918年8月,入职仅半年的章士钊便向北大校长蔡元培和文科学长陈独秀推荐李大钊接任自己的职务,担任图书馆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20期2021-07-11

  • 毁誉平生章士钊
    左文章士钊享年92岁,一生跨越两个世纪,处身政、学两界,所交者,三教九流,无所不有。一生命运,波澜起伏,所具思想,繁复驳杂。终其一生,名满天下,谤亦随之,虽晚年得以善终,然毁誉参半,却是他难以逃脱的命运。章士钊幼年入私塾,青年流亡日本、留学英国、22岁因《苏报》案为天下瞩目。继而与陈独秀等创办《国民日日报》、编译《大革命家孙逸仙》、与黄兴等创建华兴会。1905年流亡日本,与闻筹建同盟会,但坚辞入会,并终其一生再未加入其他任何政党。武昌起义后,章士钊应孙中山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期2021-04-01

  • 忘却饥饿的读书人
    他们是陈独秀、章士钊和苏曼殊。 三个人在一块儿研究學问,得逢知已,可也有发愁的时候:他们经济拮据。 一次,三个人断了炊,肚子饿得咕咕叫,前胸贴住后背,到处翻找也没找出吃的东西。三人互相望望,从各自身上看到经济来源:天气已渐渐变暖,外衣显得多余。陈独秀认为,可以拿外衣去当钱,换食物吃。 章士钊与苏曼殊听了,全力支持。 他们脱下外衣,一人穿着一套单衣。 谁去当衣服呢?三人商量后,最终一致认为,苏曼殊年龄最小,理应由他去当衣服。苏曼殊答应了。陈独秀和章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21年10期2021-02-14

  • 毛泽东与章士钊的交往情谊
    梁奎章士钊,字行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1919年,经杨昌济介绍,结识毛泽东。从此,两人开始了半个多世纪的交往和友谊。言而有信,“还债”十年1920年,毛泽东为筹备共产党的成立、开展湖南革命运动以及援助一批青年赴法勤工俭学,急需一笔数目较大的银款。资金紧张、走投无路的他,来到上海,寻求章士钊帮助。章立即答应,并发动各界名流捐款。章士钊利用当时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很快筹集2万元,并将这笔钱全部交给毛泽东。章士钊雪中送炭的义举,毛泽东一直铭记于心。1937年,他向

    红岩春秋 2020年1期2020-08-31

  • 章士钊与陈独秀的诗书唱和
    颜坤琰章士钊与陈独秀两人交往密切,早年曾一起革命,陈独秀创建中国共产党后,两人因政见不合而分道扬镳,但在个人感情上仍然彼此关心,诗书往来不绝,私谊长存。1932年,陈独秀被捕,章士钊多次出庭为陈独秀辩护,时人称章士钊“有古义士之风”。章士钊晚年在《与黄克强相交始末》一文中曾说:“吾弱冠涉世,交友遍天下,认为最难交者有三人:一陈独秀,一章太炎,一李根源。但吾与三人都保持始终,从无诟谇。”陈独秀之所以难交,主要是因为他个性太强。对于陈独秀的个性,章士钊曾说:“

    文史春秋 2020年6期2020-05-13

  • “岂寻常风义所可限哉” ——李大钊与章士钊的交谊
    100091)章士钊在张次溪编写的《李大钊先生传》一书《序言》中曾写道:“次溪谓守常(李大钊)身后,凡营葬、募捐诸事,余妻(吴弱男)曾为出力,意不过是寻常风义,然次溪视寒家与守常之交谊,岂寻常风义所可限哉!”于此深切表明,章士钊与李大钊之间有着非比寻常风义的交谊。章、李二人,原本互不相识,了无瓜葛。他们相识进而结为挚友,是1914年在日本东京开始的。关乎此,章士钊曾有详细的文字记述,谓:“1914年,余创刊《甲寅》于日本东京,图以文字与天下贤豪相接,从邮件

    唐山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01-20

  • 章士钊和胡适惺惺相惜
    木匠章士钊二十出头就做了《苏报》的主编,后游学英伦,归来后又自创了《甲寅》杂志,这是一个反对白话文运动的舆论阵地。他还写过一篇《评新文化运动》发表在《新闻报》上,把批判的矛头直指胡适,并点名要胡适回应。胡适看后一笑说:“章公此文,不值一驳。”数年后,在北京的一次宴会上,章士钊与胡适相遇。宴后二人合影,并各题诗一首。章詩如下:你姓胡来我姓章,你讲什么新文学,我开口还是我的老腔;你不攻来我不驳,双双并坐各有各的心肠!将来三五十年后,这个相片好做文学纪念看。哈,

    北广人物 2018年47期2018-01-23

  • 章士钊“调和论”主张之分析
    摘 要 章士钊的调和论主要表现为调和立国论和新旧杂糅调和论,并与矛盾的价值观和中庸的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民国时期颇具影响力的学说,调和论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坛,更对后世的思想予以启迪。关键词 章士钊 “调和论” 矛盾 中庸作者简介:唐慧博,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学生。中图分类号:D6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137一、引言章士钊(1881.2.21-1973.7.1),是我国著名的政治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9期2017-12-05

  • 章士钊诗稿书札将结集出版
    风流侠士剑——章士钊致潘伯鹰及友朋诗稿书札特展”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坚净美术馆开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总编李艳辉表示,这次展览以及图书出版签约仪式是北师大出版社在书法出版方面的进一步动作。北师大出版社今后将在艺术出版领域推出更多优秀作品。北京保利拍卖总经理李达表示,章士钊的这批诗稿书札在北师大启功书院展出、在北师大出版社出版,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好机会,文化类企业有责任同学术单位一起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在艺App总经理谢晓冬表示,章士钊的这批诗稿书札不久前

    文学教育 2017年7期2017-07-08

  • 陈独秀对章士钊“不领情”
    陈独秀对章士钊“不领情”陈独秀与章士钊是有着40年友谊的“总角旧交”,后来两人曾因政见不同分道扬镳。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被捕,章士钊闻讯,即主动要求担任陈的律师。1933年4月,陈案在江宁地方法院开庭,检察官以“危害民国”罪起诉陈独秀。章士钊针锋相对为陈辩护。陈虽对章不满,但也不得不赞叹其法学造诣之深厚。然而,当陈听到章说“托洛茨基派与国民党取犄角之势以清共”时,登时脸色大变,愤然起身,想要打断章的辩护,却被法警制止了。盖因此前陈在大革命失败后,

    北广人物 2017年24期2017-06-29

  • 章士钊妙藏态度
    1917年,章士钊在北京创办《甲寅》周刊,并邀请好朋友杨昌济担任主笔发表一些先进的救国文章。有一次,章士钊对杨昌济在文章里提到的“教育应是有目的、备方案,予人以意识的感化”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教育应该是有目的、备方案,予人以才能的拓展”才是正确的,两人吵了起来,结果越吵越凶,最后杨昌济怒斥章士钊“剪了辫子也长不了见识”,章士钊则不甘示弱地回敬他说:“你根本没能力担任《甲寅》的主笔!”杨昌济顿时拉下脸说:“是你叫我来这里担任主笔的,既然你说我没能力,那我走,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7年10期2017-06-20

  • 百余手札诉尽名士风流
    对白话文小说的章士钊也以诗文唱和,足见其在文坛影响之大。说起潘伯鹰,就不得不提及章士钊,两人谊兼师友、情同手足。而即将于6月初举槌的北京保利春拍将推出章士钊的遗珍文献以及与知交老友所赠笔墨丹青共114件,其中有与陶铸、吴湖帆、周谷城、潘伯鹰、朱启钤、陈独秀等名流诗酒唱和。各种文献资料折射其曲折的人生经历之丰富的层面。章士钊与潘伯鹰如何相识,不见记载。据李志贤《潘伯鹰年表》记载,1925年潘已开始从章士钊学逻辑。时章官拜总长,事务繁忙,应该不会有精力认真授课

    中国收藏 2017年6期2017-06-20

  • 章士钊与陈独秀
    执业律师执照的章士钊自然清楚,一旦罪名成立,被告势必会被判处重刑,便主动要求为其辩护。友人不解地问:“陈独秀已然把您当成了仇人,为何还要帮助他?”而在章士钊看来,陈独秀一直是他的好友,当年的交情让其难以忘怀。早在1919年秋,时任南方军政府秘书长的章士钊就搭救过被逮捕的陈独秀,他以与其是“总角旧交”为由,要求北洋政府放人。熟知内情的人知道,他们之间的友情当属过往。二人早年因为志同道合往来密切,随着形势的变化,因政见发生严重分歧形同陌路,章士钊转而支持國民党

    做人与处世 2017年8期2017-05-20

  • 调和派章士钊
    邱杨+裴诗贇章士钊幼年时,老屋庭院里长着两棵桐树,老树叶重影浓,少树皮青干直。青年时,他便以“秋桐”为笔名,以桐德自勉——“直从萌芽拔,高见毫未始。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寄言立身者,孤直当如此。”及至后来,他在新旧文化大战中被打上了“异见者”的标签,又再度改号“孤桐”。章士钊(右)与胡适《甲寅》复刊1917年1月,当《文学改良刍议》在《新青年》上刊登不久后,另一份与之渊源颇深的杂志——《甲寅》在这月底悄然复刊了,初为日刊。主编章士钊一直把办报视为自己的铁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20期2017-05-17

  • “孙中山”得名章士钊
    ?其实,它是由章士钊不经意间造出来的。20世纪初,一大批青年云集上海,许多人都有了革命的想法。但是,当时的人们普遍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知道章太炎和吴稚晖,却不知道孙文是何许人。章士钊曾经回忆说:“时海内革命论已风起云涌,但绝少人将此论联挈于孙先生。吾之所以知于先生,较之秦力山所谓‘海贼孙汶,不多几许。”其实不仅国内如此,就是革命者云集的日本东京,情况也是如此。章太炎曾经回忆他在东京与孙文见面时的情形:“那时留学诸公,在中山那边往来,可称志同道合的,不过一二

    特别文摘 2017年9期2017-05-17

  • 章士钊妙说杨昌济
    权1917年,章士钊在北京创办《甲寅》周刊,并邀请好朋友杨昌济担任主笔发表一些先进的救国文章。章士钊和杨昌济虽是好朋友,但也经常会因为一些见解上的小差异而吵得面红耳赤。有一次,章士钊对杨昌济在文章里提到的“教育应是有目的、备方案,予人以意识的感化”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教育予人以才能的拓展”才是正确的,结果两人又吵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越吵越凶,最后杨昌济怒斥章士钊“剪了辫子也长不了见识”,章士钊则不甘示弱地回敬他说:“你根本没能力担任《甲寅》的主笔!”如果说

    做人与处世 2016年24期2017-01-21

  • 毛泽东欠了谁50年的“债”
    呢。”章含之是章士钊的女儿。接着,毛泽东认真地说明了事情的来历。原来,早在1920年,毛泽东为筹备党的成立、湖南革命运动以及一部分同志去欧洲勤工俭学,急需一笔数量较大的银款。当时在上海的毛泽东只好向老乡章士钊告急。章士钊当即在上海工商界名流中筹集了两万银元,全部交给了毛泽东。随后,毛泽东将此笔巨款一部分给了赴法勤工俭学的同志,一部分带到湖南开展革命活动。此后,毛泽东和章士钊一直没有中断联系。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前往重庆谈判,又一次与章士钊见面。毛泽东特意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6年12期2016-12-05

  • 章士钊:“我只是为国家担心啊”
    学的红卫兵闯入章士钊住宅,批斗、抄家两个小时。当日,章士钊写信向毛泽东报告挨斗情形。9月1日,毛泽东回信——行严先生:来信收到,甚为系念,已请总理予以布置,勿念为盼。顺祝健康。同日,周恩来指示301医院接受章士钊及程潜、傅作义、蔡廷锴、李宗仁住院保护。三个月后,形势稍缓,章士钊回家居住,读书写字,闲适度日。然而好景不长。1967年春,街头出现反击“二月逆流”和“打倒刘少奇”大字报,又引起章士钊不安。他认为,“文革”如此闹下去,国家要完了。3月初,章士钊致函

    文史博览·文史 2016年11期2016-11-25

  • 章士钊与中共领导人的情谊
    □ 叶介甫章士钊与中共领导人的情谊□ 叶介甫1963年7月,毛泽东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章士钊等亲切交谈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出生于湖南长沙东乡的佳冲村。他一生经历曲折,从早年加入“华兴会”,投身辛亥革命,进行反清斗争,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到民国期间,曾义务为陈独秀出庭辩护,历任各届国民参政员,最后以南京国民党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身份飞赴北平,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结下“金石”之交,成为中国共产党忠实可靠的朋友,为谋求祖国的统一大业贡献了毕生

    中华书画家 2016年7期2016-10-26

  • 毛泽东致章士钊信札
    魏新政毛泽东致章士钊信札□ 于继增 魏新政1965年,毛泽东致章士钊信札之一倾注晚年心血的学术巨著章士钊,字行严,号孤桐,1881年生于湖南善化(今长沙)。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秘书长,北京农业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建国后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毛泽东早年就闻知章士钊的大名,也曾读过他主编的《甲寅》杂志。1918年,毛泽东从湖南到北京,在杨昌济介绍下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了图书管理员,期间他曾经听过章士钊的课。当杨昌济考虑是否将爱女杨开慧嫁与毛

    中华书画家 2016年7期2016-10-26

  • 毛泽东的“10个春节”(三)
    63年春节,向章士钊“还债”,从此走过连续十年的“还债”之路1963年初,毛泽东向他的“英语教师”章含之说:“我还欠了你父亲一笔债没还呢。”章含之是章士钊的女儿。接着,毛泽东认真地说明了事情的来历。原来,早在1920年,毛泽东为筹备党的成立、湖南革命运动以及一部分同志去欧洲勤工俭学,急需一笔数量较大的银款。当时在上海的毛泽东只好向老乡章士钊告急。章士钊当即在上海工商界名流中筹集了两万银元,全部交给了毛泽东。随后,毛泽东将此笔巨款一部分给了赴法勤工俭学的同志

    老同志之友 2016年6期2016-10-20

  • 忘却饥饿的读书人
    他们是陈独秀、章士钊和苏曼殊。三个人在一块儿研究学问,得逢知己,可也有发愁的时候:他们经济拮据。一次,三个人断了炊,肚子饿得咕咕叫,前胸贴住后背,到处翻找也没找出吃的东西。三人互相望望,从各自身上看到经济来源:天气已渐渐变暖,外衣显得多余。陈独秀认为,可以拿外衣去当钱,换食物吃。章士钊与苏曼殊听了,全力支持。他们脱下外衣,一人穿着一套单衣。谁去当衣服呢?三人商量后,最终一致认为,苏曼殊年龄最小,理应由他去当衣服。苏曼殊答应了。陈独秀和章士钊在屋里又看起书来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6年10期2016-10-15

  • 研究杨昌济父女生平思想的珍贵文献
    ,杨昌济父女致章士钊的信,说明了杨章两家世交的亲密,也反映他们之间政治观点的不尽相同,杨氏父女多一些知识分子的清高,而章氏则更多一些政治家的历练。其三,杨开慧在当时十分重视个性解放,她认为个性解放是人天性的要求,压抑个性是旧制度和风习之过,自我实现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关键词:杨昌济;章士钊;杨开慧《船山学刊》2015年第3期发表了旅美学者李忠泽先生所写的《新发现的杨开慧三篇短文浅析》,三篇短文的题目是《致某公书》、《随感录》、《先父事略》,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

    船山学刊 2016年3期2016-09-19

  • 忘却饥饿的读书人
    他们是陈独秀、章士钊和苏曼殊。三个人在一块儿研究学问,得逢知已,可也有发愁的时候:他们经济拮据。一次,三个人断了炊,肚子饿得咕咕叫,前胸贴住后背,到处翻找也没找出吃的东西。三人互相望望,从各自身上看到经济来源:天气已渐渐变暖,外衣显得多余。陈独秀认为,可以拿外衣去当钱,换食物吃。章士钊与苏曼殊听了,全力支持。他们脱下外衣,一人穿着一套单衣。谁去当衣服呢?三人商量后,最终一致认为,苏曼殊年龄最小,理应由他去当衣服。苏曼殊答应了。陈独秀和章士钊在屋里又看起书来

    小小说月刊 2016年9期2016-09-08

  • 用书籍治饿的人
    分别是陈独秀、章士钊和苏曼殊。三人中,苏曼殊年龄最小。有时,陈独秀和章士钊写作之余,也指导苏曼殊写古诗。没想到,稍一指点,苏曼殊竟然青出于蓝,让二人大赞不已。他的一些诗,如“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如“狂歌走马遍天涯,斗酒黄鸡处士家。逢君别有伤心在,且看寒梅未落花”,即使放在唐诗里,也毫不逊色。以至于有人赞道,苏曼殊的诗“却扇一顾,倾城无色”。三人在一块儿研究学问,得逢知己,可也有发愁的时候,就是经济拮据。一次,三

    做人与处世 2016年11期2016-07-21

  • 书籍治饿
    分别是陈独秀、章士钊和苏曼殊。三个人中,苏曼殊年龄最小。有时,陈独秀和章士钊写作之余,也指导苏曼殊写古诗。没想到,稍一指点,苏曼殊竟然青出于蓝,让二人大赞不已。他的一些诗,如“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如“狂歌走马遍天涯,斗酒黄鸡处士家。逢君别有伤心在,且看寒梅未落花”,即使放在唐诗里,也毫不逊色。以至于有人赞道,苏曼殊的诗“却扇一顾,倾城无色”。三个人在一块儿研究学问,得逢知己,可也有发愁的时候:他们经济拮据。一次

    特别文摘 2016年12期2016-06-23

  • 用书籍治饿的人
    分别是陈独秀、章士钊和苏曼殊。三个人中,苏曼殊年龄最小。有时,陈独秀和章士钊写作之余,也指导苏曼殊写古诗。没想到,稍一指点,苏曼殊竟然青出于蓝,让二人大赞不已。他的一些诗,如“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如“狂歌走马遍天涯,斗酒黄鸡处士家。逢君别有伤心在,且看寒梅未落花”,即使放在唐诗里,也毫不逊色。以至于有人赞道,苏曼殊的诗“却扇一顾,倾城无色”。三个人在一块儿研究学问,得逢知己,可也有发愁的时候——他们经济拮据。一

    知识窗 2016年4期2016-05-14

  • 毛泽东欠了谁50年的“债”
    呢。”章含之是章士钊的女儿。接着,毛泽东认真地说明了事情的来历。原来,早在1920年,毛泽东为筹备党的成立、湖南革命运动以及一部分同志去欧洲勤工俭学,急需一笔数量较大的银款。当时在上海的毛泽东只好向老乡章士钊告急。章士钊当即在上海工商界名流中筹集了两万银元,全部交给了毛泽东。随后,毛泽东将此笔巨款一部分给了赴法勤工俭学的同志,一部分带到湖南开展革命活动。此后,毛泽东和章士钊一直没有中断联系。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前往重庆谈判,又一次与章士钊见面。毛泽东特意

    恋爱婚姻家庭 2016年36期2016-05-11

  • 从梁漱溟与章士钊文化观的比较看东方文化派
    )从梁漱溟与章士钊文化观的比较看东方文化派姚元湾 (暨南大学,广东广州528236)摘要:五四运动前后,梁漱溟和章士钊两位学者转向研究和提倡传统文化,被时人称为东方文化派者。梁漱溟和章士钊在根本上都认为中国文化有其独特的价值,应该发扬民族文化。虽然同被称为东方文化派,但二者对中西文化地位、未来文化走向、救国主张等看法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对梁漱溟和章士钊的文化观进行比较,不仅能清晰地了解东方文化派的内部情况及其历史价值,对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也有很好的借鉴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4-16

  • 例谈党外知识分子与共产党人交往的历史
    刘恋 章士钊作为一名爱国人士,心系国家的安危,活跃于各种政治舞台。他参与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也因此造就了传奇的人生。章士钊在与共产党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的交往中,对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政治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 一、章士钊与共产党人交往的原因 浓厚的爱国热情、独立的政治人格以及中共统战工作的鼓舞,促成了章士钊与共产党人的交往。 章士钊的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从政治观的角度看,他选择最适合国家朝着良好方向发展的政治理论,并及时同北洋军阀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2期2016-04-07

  • 危机状态中的“立国”:重论章士钊及《甲寅》
    “立国”:重论章士钊及《甲寅》[英]李蕾1著, 张春田2,温静2译(1.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英国 伦敦;2.华东师范大学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上海 200062)把章士钊的思想和实践放回20世纪之交的中国,结合其生活史,方能清晰认知其创办《甲寅》前后的历史状况及思想发展。章士钊在《甲寅》杂志中冷静而严谨的论辩能力的背后是个人和政治的危机,正是这两种危机推动了这份杂志的创办。章士钊的回应所包含的远远不止其对时代即时性政治事件的思考。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理解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3-16

  • 章士钊:“我只是为国家担心啊”
    陈铁健章士钊:“我只是为国家担心啊”陈铁健1966年8月29日,一群北京大学的红卫兵闯入章士钊住宅,批斗、抄家两个小时。当日,章士钊写信向毛泽东报告挨斗情形。9月1日,毛泽东回信——行严先生:来信收到,甚为系念,已请总理予以布置,勿念为盼。顺祝健康。同日,周恩来指示301医院接受章士钊及程潜、傅作义、蔡廷锴、李宗仁住院保护。三个月后,形势稍缓,章士钊回家居住,读书写字,闲适度日。然而好景不长。1967年春,街头出现反击“二月逆流”和“打倒刘少奇”大字报,又

    文史博览 2016年11期2016-02-05

  • 章士钊误译日文改造出“孙中山”
    月,民国教育家章士钊任上海《苏报》主笔,由于该报连续登载反清文章,7月被查封。8月章士钊又与陈独秀、张继等人创办《国民日报》。就在诸事不顺期间,章士钊读到了该年日本人宫崎寅藏出版的回忆录《三十三年落花梦》。他大受感染,将书中有关孙中山的部分,参以己意,节译成小册子出版,取名《大革命家孙逸仙》。这是最早向国人介绍孙文革命事迹的宣传册子,其振聋发聩的巨响涤荡了许多知识分子的心灵。这也是章士钊的第一本译著,他当时署笔名为“黄中黄”,意指自己是“炎黄子孙中的炎黄子

    晚报文萃 2015年8期2015-11-11

  • [英]约翰·莫雷:《论妥协》,武汉启蒙编译所译
    推荐:最近读《章士钊全集》(文汇出版社,2000年),感想颇多。章士钊《评新文化运动》一文的主要论点从来没有得到认真的回应,非常可惜。任何关于运动的界说往往要从历史的分期以及种种相关的假定开始,但是历史如同长河,有其延续性(不论我们是否喜欢),“新”、“旧”犬牙交错、难分彼此。严复、章士钊、杜亚泉论辩时长于说理,但是新文化运动以后,晚清激进派诉诸情感或情绪的文风与鲁迅式旨在击倒对手的冷嘲热讽合流,形成了另一种论辩的风格。当然,有所得,也有所失。严复翻译穆勒

    文化纵横 2015年4期2015-09-10

  • 毛泽东曾用稿费还“债”
    民政府教育总长章士钊章士钊通过多方努力,筹到经费两万元,使得新民学会赴法留学的会员得以成行。1961年秋的一天,在一次会面时,毛泽东对章士钊说:“共产党不会忘记为她做过好事的爱国者,当年你支援留法勤工俭学的那笔款两万元,是我经手借的,一部分给了去欧洲的同志,一部分带回湖南开展革命活动。”章士钊说:“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再说,这笔钱在当时是向社会名流募捐的,我不过是尽一份力罢了。”毛泽东诙谐地说:“有借有还嘛,现在我有稿费可以还‘债’了。”从那以后,每年农

    支部建设 2015年19期2015-05-28

  • 章士钊与郑孝胥的交游始末
    621010)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号孤桐,湖南长沙人。早年参加反清革命,曾办《甲寅》杂志,反对袁世凯称帝,段祺瑞执政期间出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提倡读经复古,重刊《甲寅》,反对新文化运动,后退居上海,执律师业,解放后成为毛主席的座上客,曾为两岸和平统一大业奔走。郑孝胥(1860—1938),字苏戡,福建闽侯人。清光绪五年举人,曾在安徽、广东湖南等地任职,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九一八”事变后,同溥仪赴东北,参与成立伪满州国,沦为

    史志学刊 2015年4期2015-04-09

  • 章士钊与鲁迅论战的传播策略与效果分析
    风气江河日下,章士钊作为教育总长采取措施整顿教育。其所作所为出发点是好的,但身处此等环境遭到全国上下群起而攻之。期间,鲁迅向章士钊进行了尖锐有力的攻击。章士钊也发表不少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进行反驳。文章试分析章士钊与鲁迅论战中的传播策略,力图展现章士钊与鲁迅论战的真实情况。一 “女师大风潮”时期章士钊与鲁迅的论战章士钊与鲁迅虽都在教育部工作,但接触较少。“女师大风潮”使二者发生了正面冲突,成为敌人。鲁迅支持学生运动坚决反抗章士钊,引起了章士钊的强烈不满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2期2015-03-19

  • 章士钊与《新青年》初期的关系考察
    400715)章士钊、“甲寅派”与五四《新青年》的关系,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对1925年前后作为教育总长的章士钊及其《甲寅》周刊与《新青年》的对立关系,学术界已有广泛探讨。对1914年前后流亡日本时期的章士钊及其《甲寅》月刊与《新青年》的渊源关系,近十多年来学术界也有发掘。①参见岳升阳《〈甲寅〉月刊与〈新青年〉的理论准备》 (《清华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Timothy B.Weston,“The formation and Positi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2013-04-07

  • 章士钊的“三农”思想
    10006)论章士钊的“三农”思想郭华清(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民国时期,章士钊针对如何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的重视农业的思想是值得赞赏的,但他提出的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对策是恢复中国传统农业模式,完全违背中国农业的正确发展方向——现代农业模式,是不可取的。章士钊 ;中国 ;“三农”“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国的“三农”问题在民国的时候非常严重,突出表现为农业凋敝、农村落后、农民贫困。当时一些进步的知

    红河学院学报 2012年1期2012-08-15

  • 章士钊晚年不寻常
    ○散木章士钊晚年不寻常○散木身份特殊的章士钊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湖南善化人。他是一个特殊的人物,终其一生,亦官亦士,亦主亦客,最终得以头顶“无党派人士”的桂冠。他一生交游甚广,识人甚多,特别是与毛泽东的交情,更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可以在最高领袖那里说上话,甚至是别人不便说的,他却可以说,而且似乎非常愿意说。这使得他几乎成为一个孤例——“爱管闲事”,同时又被赋予了“特殊使命”的长者和老人。章士钊有过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参与“倒清”、传播西

    党史博览 2011年3期2011-11-04

  • 章士钊逻辑思想初探
    300071)章士钊逻辑思想初探黄 海,崔文芊(南开大学 哲学院,天津 300071)作为中国近代逻辑史的代表人物,章士钊主要从逻辑思维基本规律、逻辑思维形式和基本逻辑方法三个方面,介绍了西方逻辑,对中国逻辑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此外他将中西逻辑进行了比较,并用大量事实批驳了“中国无逻辑”论的观点,这在学术界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章士钊;逻辑指要;中西逻辑比较章士钊作为中国近代逻辑史上的代表人物,在近代逻辑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他的著述主要收集在《章士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5期2011-04-12

  • 章士钊的多面人生
    伍春辉,周若清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湖南善化(今长沙)人。近代湖湘众多精英中,章士钊是一个另类,在治乱循环、内斗不断的近代中国,你方唱罢我登场,他却像一个游走其间、从容有余的高士。如果置身于二元化臧否人物语境里,则很难找到合适他的位置:激进的民主革命宣传家、革命者、报人、政论家、教育家、高官、律师、社会名流……这其中他所扮演过的每一个角色,在近代中国晦暗的天空里,都留下过炫目的色彩;哪一面都是他,哪一面又都不是他。名士之说最早见于《礼记·月

    城市学刊 2011年6期2011-04-01

  • 抗战前后章士钊的政党梦与实业救国
    05)抗战前后章士钊的政党梦与实业救国丁仕原(湖南商学院,湖南长沙4102 05)章士钊是近代著名的无党派人士。他早年投身革命,参与了许多重大事件,特别是在国共和谈中立下汗马功劳。在抗战胜利前后,他同其他国人一样,也曾经做过政党梦,并一度组建了学会。政党没有建成,他又着手实业公司的组建,开始商业运营。可惜好景都不长,这两个理想均腹死胎中,没有实现。深受湖湘文化影响的章士钊一生丰富多采,历史不能忽略这一问题。章士钊;政党;商业;救国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章士钊

    湖湘论坛 2010年2期2010-04-10

  • 鲁迅与章士钊的一场著名官司
    国近现代史上,章士钊是一个特殊人物。他早年参加反清斗争,在段祺瑞执政府中担任过司法总长、教育总长、执政府秘书长。章士钊与袁世凯、段祺瑞、孙中山、黄兴、陈独秀、毛泽东等都有交往。孙中山曾说他“行严矫矫如云中之鹤,苍苍如山上之松,革命得此人,可谓万山皆响。”然而,同年出生、都曾在南京和日本求学的章士钊与鲁迅,他们之间的关系却并不好。章士钊开除了鲁迅在教育部的公职,被鲁迅痛斥为“落水狗”。为了恢复公职,鲁迅毅然起诉章士钊,并且最终胜诉,成就了20世纪最著名的一起

    文史春秋 2009年3期2009-12-09

  • 陈独秀与章士钊四十年交往的恩恩怨怨
    生命的全过程;章士钊则大不一样,他当过国民政府的部长,成为蜚声沪上的大律师。他们的个人境遇可谓“南桔北枳”、苦乐各异。可是,每当陈独秀遇到困难时,章士钊总是不请自到,努力为老友解除困苦,竭力维护他们之间的感情和友谊。文字知音1902年3月,章士钊经好友汪希颜介绍,在南京与陈独秀相识。此时,年轻的陈独秀已晓有名气,有“皖城志士”之称。次年4月,沙俄侵略者占据东北不走,并向清政府提出七项新要求,企图永远霸占东北。沙俄的行径激起留日中国学生的义愤,他们发起拒俄运

    党史纵横 2009年1期2009-10-12

  • “文革”中章士钊忧国上书
    使国家分裂。”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湖南长沙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曾任段祺瑞执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早在1920年,毛泽东就与章士钊相识相交,此后近五十年始终没有中断交往。1966年8月19日晚,一群身穿旧军装、袖戴“新北大红卫兵”臂章的男女青年闯进章士钊的家。他们一进门,就命令当时已86岁、行动不便的章士钊到院子去接受讯问。章士钊的女儿章含之挡在父亲的面前,对红卫兵说:“我父亲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09年4期2009-07-24

  • 章士钊在“女师大”风潮中的四则“佚文”
    》要核对鲁迅诉章士钊事件的部分史实,我查阅了文汇出版社在2000年出版的《章士钊全集》,但是结果令我有点失望。我发现章士钊在女师大学潮中所撰写的两则公文,以及与鲁迅打官司的诉状与辩护书等不知何故没有被收录到全集之中。而据《章士钊全集》的“编辑体例”这些文字都属于全集收录的范围:凡例:一:本集收录章士钊先生撰写之专著、论文、通讯、时评、诗词、小说、译文、书信、电文、启事、题词等。凡与人联合署名发表或确知为人代拟之电文、函札、宣告等均予收录。篇目出处附于文末。

    博览群书 2009年6期2009-07-04

  • 岁寒然后知松柏
    丁仕原陈独秀和章士钊都是近代著名人物,两人曾是好友,也曾产生过龃龉。抗战时期,他们先后来到陪都重庆,过上了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生活。正是在这里,继南京陈独秀被捕后,章士钊主动担当陈独秀的义务律师,又开始了新的诗文唱和。只是由于陈独秀1942年过早病逝于江津,他们这一段交往的时间并不长,留下的诗文也不太多。但从保留下的诗文中,我们仍可以看出当时生活的艰辛与文人之间友情的珍贵,更可从中窥视中国知识分子乃至中华民族的宝贵品德。(一)1937年8月陈独秀从南京出狱

    读书文摘 2004年3期2004-12-23

  • 鲁迅第一次打官司
    政府教育总长的章士钊又非法解散了学校。后来女师大在宗帽胡同自赁校舍,而章士钊又百端阻拦和迫压。在文中鲁迅还谈到,他先是该校的一个讲师,后来又是校务委员会的一个委员,这些事大都是亲历的。由于鲁迅支持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们的正义斗争,章士钊很恼火,在1925年8月12日公布《呈段执政免周树人教育部佥事职文》,免去了鲁迅教育部佥事(秘书)的职务。为此,鲁迅在朋友们的支持和鼓励下,于8月22日,向北京平政院控诉章士钊。平政院是北洋政府时期在普通法院之外设立的专门处

    知识窗 1999年1期1999-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