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

  • 后汉书》的卓异之处
    陈晓华《后汉书》无疑是文穷而后工者。它是范晔被贬宣城太守期间完成的;它以《东观汉記》为基本史料依据,以华峤书为主要蓝本,合众家之长而超越众家,到唐代,取代《东观汉记》,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而诸家《后汉书》,除袁宏《后汉纪》得以流传下来外,其余都已散佚。由此可见《后汉书》成就斐然。的确,它体大思精,创新良多。所创《党锢》《宦者》《文苑》《独行》《逸民》《方术》《列女》等传,为后来诸史之典范,莫能刊削。所写诸序与论赞,继承了《国语》《左传》《战国策

    小品文选刊 2023年5期2023-05-15

  • 论陈景云对《后汉书》的校勘与考订
    )南朝范晔的《后汉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详细记载了东汉历史,体系完备,史料丰富,文笔优美,广受推崇。该书在传抄、刊刻、流传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后代学者广泛研究。自梁刘昭、唐李贤注解后,宋代学者开始辑录与考订,如杨侃的《两汉博闻》抄录《后汉书》精妙词语5卷多,刘攽的《东汉刊误》专于考订勘误与分析致错之故,南宋吴仁杰的《两汉刊误补遗》主要是订正与补遗。清代以来,朴学兴盛,《后汉书》辑佚、校勘、考订等成果斐然。清初,万斯同的《东汉诸王世表》《东汉外戚侯表》等补撰

    镇江高专学报 2022年3期2023-01-10

  • 论《后汉书》与《三国志》叙史之异 ——以《董卓传》为例
    目前,学界对《后汉书》《三国志》的研究广博且深入。但涉及《后汉书》与《三国志》相同传记人物的比较研究,尤其是对两书中均立传,且均为传主的董卓关注较少。赵翼《廿二史札记》在“《后汉书》与《三国志》书法不同处”一节提到《后汉书·董卓传》比《三国志·董卓传》增加了四事、一疏。何焯《义门读书记》第二十三卷中提及《后汉书·董卓传》与《三国志·董卓传》有一处关于董卓兵力的数字异同。牛运震《读史纠谬》[1]中论及《三国志》,曰“董卓刘表二袁等笔法简至自胜《后汉书》,但卓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7期2023-01-05

  •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 构建文言文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后汉书·阴兴传》传统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弊端日益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诟病。文言文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方式依旧单一,教学成果依旧低效,文言课堂依旧沉闷,教師讲得有气无力,学生记背焦头烂额,这既削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耽误了学生从文言文中习得传统文学的精髓。鉴于此,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建构高效的教学课堂就迫在眉睫。叶澜教授倡导:“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文言文教学也是这样,建构高效的文言文课堂,要求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8期2021-09-24

  • 史书中记载的昭君形象
    范晔所撰写的《后汉书》中更加详细地记载了有关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在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中也略微提到了昭君的故事。因此了解在史书中昭君的故事是如何被记载的,从史书中得到哪些信息,对于研究后世文人如何在作品中刻画昭君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文中,从《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以及《琴操》入手,通过文本的对比,分析不同历史记载中对昭君记载的不同点及相同点。对于“王昭君”这一鲜活的历史人物,就必须得从历史资料的记录着手,分析昭君形象。【关键词】昭君出塞;《汉

    今古文创 2021年3期2021-09-10

  • 晚清学人的《后汉书》阅读史 ——基于时人日记的考察
    朝历史的名著《后汉书》,体现了高超的历史编纂艺术和独特的历史盛衰的观念,成为可以媲美《史记》 《汉书》的史学名著。范书成书后,后世学者绝大多数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如梁刘昭说“范晔《后汉》,良跨众氏”,认为范书超过前人。唐朝刘知己说:“范晔之删《后汉》也,简而且周,疏而不漏,盖云备矣;”又说:“观其所取,颇有奇功”(《史通·补注篇》)。清代学者赵翼评论《后汉书》说:“此皆立论持平,褒贬允当,足见蔚宗之有学有识,未可徒以才士目之也”①赵翼撰、黄寿成校点:《廿二史

    东方论坛 2021年3期2021-04-15

  • 试论《后汉书》“云台二十八将”的形象塑造
    臣形象不同,《后汉书》把他们塑造成忠厚质朴,深受儒家思想文化影响的儒將形象,表现出编撰者独特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在描写这一群体时,《后汉书》对相关故事情节的安排较为平淡,但采用的描写技巧却丰富多样。从文学发展的宏观角度看,《后汉书》对于“云台二十八将”这一群体形象的塑造继承了史传文学的优良传统,启发了后代小说的演绎创作,具有重大的史学意义和文学价值。关键词:《后汉书》 云台二十八将 范晔 人物形象“云台二十八将”是东汉的开国武将群体。根据《后汉书》的记载,汉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期2021-04-01

  • 东汉豪族层级探究 ——以《后汉书》记载为例
    ]599这是《后汉书·邓禹传》中关于邓禹发迹的记载,在这段话中明确说明邓禹在很早的时候就与光武帝刘秀结识,在王莽末期各路英豪起兵推举邓禹时,邓禹都是“不肯从”的态度,直到光武帝刘秀“安集河北”时,邓禹才“杖策北渡,追及于邺”,追随光武帝刘秀,并且为其出谋划策,为邓禹及其家族能够成为东汉时期重要的豪族奠定了强大的基础。在这之后邓禹帮助刘秀四处征战,官位也逐渐上升,最后被封为大司徒、酂侯。后改封高密侯,进位太傅。邓禹的弟弟邓宽被封为明亲侯,邓禹的儿子们也被封为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2021-01-16

  • 小议马援铜柱立于何处
    可信度更高的《后汉书·马援传》所载内容的分析,“马援铜柱”乃后世讹误所致。关键词:马援;铜柱;《后汉书》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交趾立铜柱于国界处似乎人所共知。但各种典籍史料对马援所立铜柱叙述不一。“马援铜柱”应立在何处?向来众所纷纭。如唐代李贤所注后汉书引《广州记》曰:“援到交趾,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认为铜柱立于交趾。然而同为唐代的樊绰在《蛮书》开篇便讲:“安宁城(今云南省安宁县),后汉元鼎二年伏波将军马援立铜柱定疆界之所。去交趾城池四十八日程。汉时城

    卷宗 2020年4期2020-04-21

  • 黄宪生卒年释疑
    黄宪;生卒年;后汉书;刘森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20)01-014-03一、黄宪籍里事迹概述黄宪,字叔度,东汉汝南慎阳人(今河南正阳人),在《世说新语》列入德行篇,东汉时期品议识鉴之风盛行,虽无著作流传,但凭借“颜子复生”的德行器量名重一时。关于他的籍里,《后汉书》卷五三、《后汉纪》卷二三、《世说新语·德行第一》均记为汝南慎阳人,《文选》卷五十注解中说他为南阳人,李耀南依照《元和郡县图志》中的相关记载推断《文选》注解有误,盖后人

    长安学刊 2020年1期2020-02-28

  • 后汉书》李贤注中征引修辞研究
    陈敏祥摘要:《后汉书》李贤注是范晔《后汉书》传到今天的最古的注,也是我国古代著名史注之一。《后汉书》李贤注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尤其是征引手法的运用,它是《后汉书》李贤注中使用最多的一种修辞手法。本文拟对《后汉书》李贤注中的征引修辞进行粗浅的分析和研究,以期推进对《后汉书》的研究。关键词:《后汉书》;李贤注;征引一、征引概说在说话或写作中,有意援引别人的现成话或其它材料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从而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这种修辞手

    北方文学 2019年35期2019-12-24

  • 管窥《后汉书》与《三国志》中《吕布传》异同
    院本文通过对《后汉书》与《三国志》中《吕布传》的对读,一共发现有87处不同之处,其中包含如“柰”、“奈”等异体字的区别、句读的区别、同一位置增减字的区别等多处不同。本文着重分析两书中记载出入较大的史实并探究《后汉书》《三国志》叙事风格的差异。一、二书《吕布传》中所载史实的不同对比《后汉书·吕布传》与《三国志·吕布传》所载史实,主要有三处不同,在此加以分析。(一)在吕布出武关后,袁术是否接纳吕布关于吕布出武关投奔袁术的经过,《后汉书》与《三国志》有不同的记载

    长江丛刊 2019年32期2019-11-14

  • 近十年《后汉书》文学研究综述
    :本文主要以《后汉书》为研究对象,从文学角度入手,对《后汉书》文学研究成果从文学文本、思想、人物形象、艺术手法四个方面进行了整理,由此对《后汉书》文学研究概况进行初步感知,并借此明确《后汉书》文学研究待被发觉的研究空间。关键词:《后汉书》;文学研究《后汉书》是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光武帝刘秀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作为“前四史”之一,学界对《后汉书》研究,成果丰硕,本文选取文学角度,对《后汉书》从文学文本、作者

    北方文学 2019年27期2019-10-30

  • 多棱镜里的人性书写:《后汉书》之《董卓传》《公孙瓒传》解读
    钟书林范晔《后汉书》善于传写人物,尤其是从发展、变化的眼光来传写人物,因而他笔下的传记人物血肉饱满,充满着人性的矛盾与复杂,立体性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如果说,光武帝刘秀身上体现的仅是“人”个体地位的变迁,展现的只是平凡人的成功,那么“人性”迁移流动、性格裂变的迥然发展变化,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董卓、公孙瓒这两位汉末枭雄的人物书写上。一公孙瓒、董卓皆少有声名。公孙瓒“为人美姿貌,大音声,言事辩慧。太守奇其才,以女妻之。后从涿郡卢植学于缑氏山中,略见书传。举上计

    名作欣赏 2019年28期2019-09-27

  • 多棱镜里的人性书写:《后汉书》之《董卓传》《公孙瓒传》解读
    钟书林范晔《后汉书》善于传写人物,尤其是从发展、变化的眼光来传写人物,因而他笔下的传记人物血肉饱满,充满着人性的矛盾与复杂,立体性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如果说,光武帝刘秀身上体现的仅是“人”个体地位的变迁,展现的只是平凡人的成功,那么“人性”迁移流动、性格裂变的迥然发展变化,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董卓、公孙瓒这两位汉末枭雄的人物书写上。一公孙瓒、董卓皆少有声名。公孙瓒“为人美姿貌,大音声,言事辩慧。太守奇其才,以女妻之。后从涿郡卢植学于缑氏山中,略见书传。举上计

    名作欣赏 2019年28期2019-09-27

  • 东汉司法儒家化 ——以《后汉书》为考察中心
    ”的趋势(据《后汉书·樊准传》载:“邓太后临朝,儒学陵替。”可见当时确实出现了儒学不受官方重视的情况,王充《论衡·程材》中的内容也可以作证这一事实:“将以官课材,材以官为验,是故世俗常高文吏,贱下儒生”)。但总归说来,东汉时期依然坚持了西汉儒法兼综道德治国思想,“中兴以来,追踪宣帝”[2],阎步克先生概括之为“吏化”和“经术”并用[3],这一思路初看起来和“霸王道而杂之”的路线并无不同,但经过王莽激进的变革后,儒学知识群体在外在窘迫和内在困境的双重压力下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期2019-03-19

  • 刘咸烧斤对《后汉书》的解读 ——以《〈后汉书〉知意·序论》为中心
    部皆有研究,《后汉书》亦为其研究之重要古代史籍。刘氏于1930年3月完成《〈后汉书〉知意》,11日撰《〈后汉书〉知意·序论》一文。对于范晔之《后汉书》,刘咸炘有总体评价:“马、班体例之精,不容议矣。范则多失”[1]刘咸炘.《后汉书》知意[M].《推十书》(增补全本)丙辑一[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P245)。但刘咸炘依然对《后汉书》之篇体、识旨有所论述。除对《后汉书》一书款式流变有详细探究外,刘氏关于《后汉书》的史论形式、范晔《狱中与诸甥

    史志学刊 2019年2期2019-02-20

  • 后汉书》李贤注中比喻研究
    敏祥【摘要】《后汉书》李贤注是范晔《后汉书》传到今天的最古的注,也是我国古代著名史注之一。《后汉书》李贤注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手法的运用。文章拟对《后汉书》李贤注中的比喻修辞进行粗浅的分析和研究,以期推进对《后汉书》的研究。【关键词】《后汉书》;李贤注;比喻一、比喻概说比喻,就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去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一种修辞格。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称为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称为喻词。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个事物,利

    教育界·下旬 2018年9期2018-12-19

  • 惠栋与《后汉书补注》
    79)范晔的《后汉书》,作为东汉史的基本文献资料之一,其学术历程自成书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在刘昭将司马彪《续汉书》的八篇志补入范书且一并注解之后,便有了完整意义上的《后汉书》。自此以降,《后汉书》研究可谓代不乏人。“李贤、刘攽、惠栋、王先谦等人相继依托《后汉书》,进行注释、解说、校勘和考证,为东汉史研究铺平了道路。”[1]在撰写过程中,《后汉书》本身已经不可避免地存在缺漏讹误,而其后李贤等人所作注解也有踳驳漏略之处。历经宋、元、明三代,关于《后汉书》并未出

    南都学坛 2018年4期2018-07-21

  • 后汉书校勘记
    华书局出版的《后汉书》(以下简称局本)是目前学界公认的最权威的本子,但其中还是有不少问题。本文则是利用唐写本《群书治要》对《后汉书》进行比堪,旨在对其中异文进行讨论。关键词:后汉书;群书治要;异文研究[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011、页742《祭遵传》:其后会朝,帝每叹曰:“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治要》作:“会朝”作“朝会”按:疑当从《治要》作“朝会”。《东观汉记·列传四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2期2018-06-23

  • 浅议《后汉书》中的士人气节
    义。【关键词】后汉书;形象塑造;士人气节【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前言《后汉书》①作者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人。左迁为宣城太守,不得志,后广集学徒,穷览旧籍,根据蔡邕《东观汉记》、吴谢承《后汉书》等诸家汉书加以斟酌,删繁补略,合众家书为一书,“自范晔《后汉书》成,而九家之书皆废。”②仿《汉书》断代史体例写成的《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四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使东汉一代历史得到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更为全面的反映。在体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4期2018-05-14

  • 隐藏的主流者
    这种渴慕放在《后汉书》之中。《独行列传》看似叙写“非主流”的独行群体,实则是在弘扬儒家的主流思想。关键词: 范晔    《后汉书》    独行群体    儒家伦理一、“独行”概念的由来和独行群体范晔在《后汉书》中独创类传《独行列传》集中描述了数位独行奇士。“独行”是汉代征辟选官的一个科目,早在《汉书·武帝纪》就有记载,“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选拔的是道德出众的士人。两汉时期,独行概念的出现和独行之士的盛行,与当时的儒学兴盛有密切的关系。儒学在武帝之后

    文教资料 2018年33期2018-02-16

  • 浅析《后汉书》和《通典》有关羌的若干异同问题
    了巨大贡献。《后汉书》和《通典》不仅对羌族尤其是西羌的历史变迁、社会组织、生活习俗和汉代时汉羌关系作详实记载,留下宝贵的资料;还以一个历史学家独特的眼光看汉羌关系,对后人有所启迪。本文就两书有关羌的若干问题进行校对分析,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学术思考和研究。【关键词】羌族 历史变迁 汉羌关系一、两书有关析支和赐支的用语《后汉书》载:“至爰剑曾孙忍时,秦献公初立,欲复穆公之迹,穆公霸有西戎,公今欲复之。兵临渭首,灭狄戎。忍季父卬畏秦之威,将其种人附落而南,出赐支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11期2017-11-27

  • 《通典》与《后汉书》不同视角下的杜佑政治、边防思想
    两部分章节与《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卷九十进行校勘分析,探究杜佑著史特征,辨析中唐时代背景下杜佑的政治、边防思想。【关键词】杜佑 《通典》 《后汉书》 乌桓 鲜卑杜佑(735—812),字君卿,唐代政治家、史学家,在顺宗、宪宗两朝位居宰辅,久任理财大员,在中国古代史学家中极为罕见。关于杜佑的政治、经济、军事及史学思想,前人与学界业已评述颇多,毋需多论。本文仅从其著作《通典》出发,选取《边防十二》中的乌桓、鲜卑部分内容,与南朝刘宋史学家范晔所著《后汉书·乌桓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11期2017-11-27

  • 试析东汉文献中的“元二”之意
    用语。关键词:后汉书;元二;历法;百六阳九中图分类号:K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7)10-0105-07东汉文献中多次出现“元二”一词,而该词后世罕用,历来对这一词的解释莫衷一是,“元二”在东汉时期到底有几种用法,笔者不揣谫陋,请试析之。一“元二”乃元年二年之省称。王充《论衡·恢国篇》:“今上(案即汉章帝)嗣位,元二之间,嘉德布流,三年零陵生芝草五本,四年甘露降五县,五年芝复生,六年黄龙见,大小凡八。”① 汉章帝即位

    江汉论坛 2017年10期2017-11-10

  • 《史记》、《汉书》、《后汉书》之《西南夷列传》异同比较
    记》《汉书》《后汉书》同属二十四史,都是我国历史上的宏篇巨制。关于西南夷的记载三者皆有之,虽然在内容上有所重合,写作体例上也一脉相承,但由于作者个人经历及 所处时代背景不同,这些重合中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尤其是在对待民族问题的情感和态度上。关键词:史记;汉书;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自是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1],《史记》《汉书》为中国正史之源头,《史记》开中国纪传体之先河,《汉书》开断代史之先例,《后汉书》皆采二家之所长。三本著作在叙史上上下承接,

    北方文学 2017年9期2017-07-31

  • 先秦至两汉女性文本研究
    进行了鞭笞。《后汉书》中对女性的叙事只停留在那些值得“褒扬”的女性身上,而那些负面的女性形象不复存在,之后的历代正史中都遵循范晔的这一传统。关键词 “女祸论” 女性形象 《列女传》 《后汉书》作者简介:李晶,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133早在先秦典籍中(本文以《左传》、《国语》、《战国策》为例)就有很多女性被载入史册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3期2017-05-22

  • 《史记》、《汉书》、《后汉书》之《西南夷列传》异同比较
    记》《汉书》《后汉书》同属二十四史,都是我国历史上的宏篇巨制。关于西南夷的记载三者皆有之,虽然在内容上有所重合,写作体例上也一脉相承,但由于作者个人经历及 所处时代背景不同,这些重合中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尤其是在对待民族问题的情感和态度上。关键词:史记;汉书;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自是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1],《史记》《汉书》为中国正史之源头,《史记》开中国纪传体之先河,《汉书》开断代史之先例,《后汉书》皆采二家之所长。三本著作在叙史上上下承接,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3期2017-04-20

  • 后汉书·东夷列传》与秦汉时期东北边疆民族的民族志述论
    红云,王 琦《后汉书·东夷列传》与秦汉时期东北边疆民族的民族志述论段红云,王 琦《后汉书·东夷列传》以丰富的资料论述了夫余、挹娄、高句骊、沃沮、濊等东北边疆的民族,而且还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记述这些民族的文化。在所记述的文化当中,表现了夫余、挹娄、高句骊、沃沮、濊等东北边疆民族鲜明的地域特征。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来看,这种以文化为中心的记述,实际上是秦汉时期东北边疆民族的民族志书写,是我们今天从整体上认识东北亚地区民族文化的重要文献依据。《后汉书·东夷列传》;边

    思想战线 2017年2期2017-04-11

  • 传记形成与“处士”形象建构
    提 要:范晔《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经常被学者看作研究东汉“处士”的基本史料。但是此传中又保留有所谓“节士”事迹,与“处士”并不完全相同。两汉之际的“节士”,指不与王莽政权合作的士人,而“处士”则指关心政治,却回避出仕的士人。从传记形成的角度看,范晔整理先前诸家《后汉书》的相关史料,有意建构起东汉“处士”远离政治的形象,并用合传的形式将东汉“节士”向“处士”演变的过程表现出来。范晔凭此说明东汉政权如何失去自己的支持者,并表达对东汉末政治的批评。此传也成

    古代文明 2017年2期2017-04-10

  • 范晔《后汉书》之论赞
    硕摘要:范晔《后汉书》是史书经典之一,在前四史中以其独特的“论”、“赞”著称。然而,关于“论”、“赞”前人讨论的却并不是很多。基于自己阅读的兴趣,我整理了范晔“论”、“赞”的相关内容,以及提出自己的思考与疑问。关键词:范曄;《后汉书》;论;赞K234.07一、关于《后汉书》论赞的资料整理情况在我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发现关于范晔《后汉书》的研究并不多,这是一个令人疑惑且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我目前手头的资料来看,《中国史学史》著作,如金毓黻先生所著,谢保成先生主编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7期2017-04-06

  • 后汉书》李注引《诗》勘误
    30004)《后汉书》李注引《诗》勘误易小平(广西大学文学院南宁530004)《后汉书》李注引《诗》标注位置时有错误,个别地方把序文当作正文。后汉书李注引《诗》勘误李贤注《后汉书》比较重视训诂,如一一标明《后汉书》对《诗经》等儒家经典的引用。据笔者初步统计,《后汉书》李注引《诗》三百六十余处。李注引《诗》多标注《诗经》书名,或注明在《风》《雅》《颂》之中的具体位置,其中位置标注时有错误。略举六例:(1)《章帝纪》建初七年(82年):“岂无克慎肃雍之臣,辟公

    兰台世界 2017年18期2017-03-10

  • 孔融让梨
    。”——选自《后汉书·孔融传》① 诸:诸位、众人。② 辄:就,总是。③ 故:原因,原故。④ 当:应当。孔融四岁的时候,有一天和兄弟们一起吃梨。面对着一大盘梨,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有些吃惊,就问孔融:“你为什么挑了一个这么小的?”孔融微笑着回答:“我年纪小,当然应该吃小的呀。”孔融:东汉文学家,字文举,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首。“孔融让梨”的故事不光在《后汉书》中有所记载,就连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三字经》中也有记录呢,不妨一起再来读一读吧。香九龄

    阅读(中年级) 2016年12期2017-01-21

  • 论白寿彝先生对范晔和《后汉书》的研究
    个重要方面对《后汉书》给予了阐释与分析。从这种分析不难看出白寿彝在新中国成立后前17年的史学史研究的基本路径与基本理论方法。今天看来,依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学术意义。关键词:白寿彝;范晔;《后汉书》;史学史;学术价值中图分类号:K0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1-0140-02“前四史”历来为史学史研究的重点。范晔和《后汉书》在中国史学史研究当中占据重要分量,为史学史学习者不可绕开之重要著作。白寿彝对范晔和《后汉书》有

    学理论·下 2016年11期2016-12-27

  • 后汉书》传志分合考
    摘要:范晔《后汉书》的“八志”非范晔所撰,是晋司马彪《续汉书》文,由后人补入,所以《后汉书》开版刻书之后有“有《志》”和“无《志》”两大版本系统。关于何时将二者合并学界有两种看法:梁刘昭补并说和北宋孙奭合刊说。赵翼、王鸣盛、李慈铭等认为两书合并始于刘昭;陈振孙、钱大昕、四库馆臣等认为两书合并始于孙奭。关键词:范晔;后汉书;司马彪;志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梁刘昭注范晔《后汉书》,

    人间 2016年7期2016-05-14

  • 论蔡文姬《悲愤诗》的悲情主题
    合《三国志》《后汉书》等典籍记载,对《悲愤诗》进行细致解读,发现其中蕴含身遭离乱之悲、思亲之痛与别子之悲、众亲皆殁之痛与三嫁他人之悲的悲情书写。《悲愤诗》所描绘的个体悲情主题实为东汉末年社会史实的具体呈现,具有史诗书写的价值。关键词:蔡文姬;《悲愤诗》;《后汉书》;诗史互证 ;悲情人生蔡文姬(177-?),名琰,字文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东汉末年女诗人。其父蔡邕,字伯喈,东汉著名散文家、辞赋家、学者,好辞章、数术、天文,又善音乐、书法。蔡文姬自幼即聪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4-11

  • 西南夷的祖先神化传说考 ——以《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为例
    说考 ——以《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为例苏玉摘要:《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是研究西南夷的重要史料,该书较为完整地记录了西南各少数民族的部族传说、生产劳动、社会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对其祖先传说进行研究是我们了解当时西南夷地区社会历史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对《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部族祖先传说进行分类整理,并透析西南夷祖先传说背后蕴藏的思想。关键词:《后汉书》;西南夷;祖先神化传说苏玉/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在读硕士(湖北武汉43007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2016-03-29

  • 《资治通鉴·东汉纪》史源探讨
    资治通鉴》对《后汉书》中的史实、诏书、奏疏的处理,以进一步认识《资治通鉴》的优点,更好地利用《资治通鉴》。【关键词】《资治通鉴》;史源;《后汉书》;《后汉纪》中图分类号:K23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241-03本文拟以《通鉴·汉顺帝纪》中顺帝一朝为例,对《通鉴》史源作一简单考察。通过分析《通鉴》对于《后汉书》中史事、诏书、奏疏的处理,可以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编撰《通鉴》时的用功之处,以便我们更好地认识《通鉴》,

    戏剧之家 2016年4期2016-03-25

  • 钱大昭的《后汉书》研究成就
    0)钱大昭的《后汉书》研究成就杜高鹏(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万州 404120)钱大昭对《后汉书》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为《后汉书》补《表》和《艺文志》,对《后汉书》及《注》进行了校雠补订。其研究内容涉及名物、字词、官制、舆地、世系、姓氏、礼制、丧葬礼仪、察举制度等方面;在研究方法上运用了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等多种校勘方法,纠正了《后汉书》历代传本及其刻本中的大量错误,在《后汉书》的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钱大昭;《后汉书》;氏族;舆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3期2016-03-18

  • 后汉书·马融传》考辨
    汉文史研究]《后汉书·马融传》考辨吴从祥,郭蕾(绍兴文理学院 中文系,浙江 绍兴 312000)摘要:范晔《后汉书·马融传》载,马融因献《广成颂》忤邓太后而长期滞于东观,后又因得罪梁冀而流放朔方。考证表明,马融长期滞于东观与邓氏无关。马融曲意迎合梁冀,不可能有意得罪梁冀。马融流放朔方,显然与梁冀无关。马融在郡贪浊,故其有意杜撰得罪梁冀一事为自己辩护。范晔《后汉书》所言可能出自马融《自序》,故不可信从。关键词:马融;《后汉书》;邓太后;梁冀马融(79—166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3-02

  • THE STONELIONS OF CHINA
    r Han(《后汉书》). In 87 CE, envoys from the Parthian Empire brought gifts of exotic animals including lions, zebu, and ostriches to the court of Liu Da, Emperor Zhang of Han (汉章帝). A half century later, in 133, the ruler of Kashgar al

    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 2016年1期2016-01-10

  • 后汉书》中核心词“不”研究
    □施真珍《后汉书》中核心词“不”研究□施真珍“不”是汉语中的核心词之一。本文考查了《后汉书》中“不”语义场的构成和使用,对其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后汉书》 核心词 不“不”位于《百词表》第8位,在郑张尚芳《华澳语言比较三百核心词表》(征求意见稿)中居第300位,加*为最核心的词。《后汉书》中“不”的概念下有10个词:不、弗、非、匪、靡、莫、未、勿、毋、无。这些词都从先秦沿用而来,除词尾“复”偶尔参与“不、非、勿、无”的成词外。关于否定副词,历来有许多研究

    现代语文 2015年27期2015-11-26

  • 《宋书·礼志》编纂体例初探
    次序来看,与《后汉书》中《礼仪志》《祭祀志》渊源极深。《后汉志》以是否属于神祀区分所收录礼仪性质,由此形成两志并列,同时礼仪、祭祀两分法背后尚隐含了仪注与礼论之别,关涉记录礼制的材料性质。《宋志》沿用《后汉志》所开创这两条重要编纂原则,其卷一卷二与卷三卷四分别对应《后汉书》《礼仪志》与《祭祀志》,又根据实际行礼情况的不同,对此体例做了较多改动,使其更趋完善,最终形成了前二卷侧重仪注形式的“经国诞章”、后二卷主要收录礼论形式的神祀之礼这一历代礼书编纂中极为独

    北方论丛 2015年5期2015-05-30

  • 后汉书》对偶艺术研究分析
    ◎曹 翠《后汉书》对偶艺术研究分析◎曹 翠对偶是中国文学中广泛运用的重要修辞手法之一,对偶艺术语言风格上的诙谐雅丽,表现形式上的上下呼应以及意蕴内涵上的丰富和谐使文本绽放出极大的魅力。探究《后汉书》中的对偶艺术对追寻对偶对史传文学的影响以及史传文学对这一传统修辞手法的传承发扬具有一定意义。《后汉书》 对偶艺术 语言特色一、引言《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

    参花(上) 2014年4期2014-12-11

  • 清代整理研究《后汉书》成就概述
    清代整理研究《后汉书》成就概述杜高鹏(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万州404020)清代是《后汉书》研究的总结集成时期,成果突出。其研究领域广泛,投身学者众多,引用材料详实,运用方法科学,既注重考据,又有史意阐发,在《后汉书》研究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清代;考据学;《后汉书》《后汉书》自唐代后就代替《东观汉记》跻身“前四史”之列,对《后汉书》的研究代不乏人,成果颇丰。清代学者一改宋明空谈心性之弊病,走向经世致用和实证考据的道路。而《后汉书》表、志未立,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2014-03-12

  • 历史叙述中的中印交通史
    迟始于汉代。《后汉书》、两唐书及《大唐西域记》中的相关记载是反映早期中印交通历史的重要史料。其记述的详略、准确性等差别反映了历史叙述对于域外天竺的认知过程,同时也反映出官、私话语体系的差别对于域外文化认知的影响。关键词:中印交通;历史叙述;后汉书;两唐书;大唐西域记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170-02中印交往的历史,由来已久。正史中对于天竺国较为详细、直接的记载始于《后汉书·西域传》。三国两晋南北

    学理论·上 2013年8期2013-09-26

  • 清人辑诸家《后汉书》述略
    022)范晔《后汉书》是“二十四史”之一,是研究东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在范晔的同时代,并行于世的后汉史书达十二种之多,有范晔《后汉书》,袁宏《后汉纪》,谢承《后汉书》,薛莹《后汉记》,司马彪《续汉书》,华峤《后汉书》,袁山松《后汉书》,张璠《后汉纪》,张莹《后汉南记》,谢沈《后汉书》,以及刘义庆《后汉书》,等等。其中范晔《后汉书》及袁宏《后汉纪》完整流传于世,其余各家《后汉书》均亡佚,萧子显、刘义庆两家所著《后汉书》迄今为止还未有辑本行

    文教资料 2011年28期2011-03-20

  • 后汉书》测度问句句型探析
    测度问句。在《后汉书》中,自忖类测度问句主要使用副词“殆”、“盖”、“庶(庶几)”、“无乃”;求证类测度问句主要使用副词“其”、“岂”、“将”、“得无”。当代语言学家在语法研究中注意到,区别三个不同的平面,即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有助于语法学科的精密化、系统化和实用化。在汉语语法分析中,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的分析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在研究时,需要动态地联系起来。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对测度问句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全方位、细致化地了

    文教资料 2011年3期2011-01-18

  • 张衡地动仪就是个摆设?
    不少专家根据《后汉书·张衡传》上简单的描述,力图复原地动仪。但是所有复原模型没有一个能够真正用于监测地震,不过是艺术品摆设。2005年,中国地震局的专家宣布他们经过3年的研究,建立了新的地动仪复原模型,并第一次实现了验震功能。在该地动仪模型建成以后,中国境内多次发生5级以上地震,却没有听说该地动仪模型监测到哪怕一次。特别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北京有震感,也没听说在北京展出的该地动仪模型监测到。所以,该地动仪模型的验震功能实际上并没有经过真实地震的检验。

    博客天下 2010年24期2010-11-25

  • 公元1到5世纪中国文献中关于罗马帝国的传闻
    林 英提要:《后汉书》以及关于魏晋南北朝诸史西域传中多包括大秦传,这些记载反映了公元1到5世纪中国社会对于罗马帝国的了解和想象。本文以《后汉书-大秦传》为中心分析这些记载的特点,认为相关信息是经过各种中间渠道传入中国,并非国人亲眼所见。把大秦知识传入中国的中介主要是安息人、贵霜人和南印度居民。中国人大体上从东汉永元年间(89—105年)主要通过安息人和贵霜人开始了解罗马帝国。2世纪中叶之后,关于罗马帝国的新消息则是通过南印度和南海路传入中国的。关键词:大秦

    古代文明 2009年4期2009-12-10

  • 后汉书·延笃传》笺证
    等二十篇。然《后汉书集解》引惠栋《后汉书补注》为说,以延笃为“阉尹支党”,此不可不辩,今录笺证此条于后。【关键词】《后汉书•延笃传》;阉尹支党;笺证《延笃传》见范晔《后汉书》卷六十四,列传五十四。全文计一千零一十一字。蔚宗为文,“常谓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辞不流。然后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耳。”(见《宋书•范晔传》引《狱中与诸甥侄书》)读《延笃传》,乃知其非虚语也。《后汉书》旧有唐章怀太子李贤注,虽时有可取,然未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09年10期2009-12-07

  • 说甘英不渡“西海”的“最原始材料”
    秦之事,引据《后汉书·西域传》所记“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一语,而推论甘英之所以未能到达大秦,是因为听到波斯船员所说的希腊神话中海妖故事,担心“客死他乡”而放弃渡海所致。[1]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解说,虽说缺乏史料根据,解释也稍嫌牵强,但还能自圆其说。此篇文章的作者申明,他的解说是“从考察最原始的材料开始”的,所谓“最原始的材料”,应该是记载某事某言的最初出处。检视其文,一共使用了四段引文,其中两段出自《后汉书·西域传》,两段出自《晋书·四夷传》。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3期2009-04-05

  • 《中国历代服饰》一疑
    ,因唐李贤注《后汉书》引用得知)、《搜神记》、《续汉书·五行志》、《后汉书·梁统传》等书,均谓是桓帝元嘉中事。梁冀作奇异服装,见于《后汉书·梁统传》,未言确切年月,而系于其妻孙寿作愁眉、啼妆事下,谓“冀亦改易舆服之制”云云。按梁冀在永和六年(公元一四一年)其父死后被任命为大将军,从而进入最高领导阶层,公元一四四年顺帝去世,梁冀把持朝政几达二十年,先后拥立了冲、质、桓三帝,估计其改易舆服与其妻作愁眉、啼妆在同一时期。“说明”将它们都说成是顺帝时的事,恐不太妥

    读书 1985年11期198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