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谱

  • 基于现代德育视角试论传统家训的思想精华
    。《暨阳石门叶氏宗谱》写道:“凡吾宗族昆弟子孙穷经出仕者,当以尽忠报国而冀名纪于史,彰昭于无穷也。”凡是我们家族中的子弟,有研读经书出仕为官者,也都应当铭记竭尽忠诚报效国家的道理,以求青史留名,流芳百世。家国难分,有国才有家,国家的兴旺与个人的幸福密切相关。因此,要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懂得是祖国这片土地养育了自己,长大了要报效祖国。要与祖国同命运、共呼吸,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2)诚信 诚信之风朴实憨厚、历史悠久,融入了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民

    新农村(浙江) 2023年1期2023-02-22

  • 族谱所见明代上虞曲家生平二题*
    两个堂号的《朱氏宗谱》:一种为垂裕堂的《虞邑窦堰朱氏宗谱》,六卷;另一种为同本堂,并有两种版本:一是光绪十六年(1890)朱士黻辑纂的《古虞朱氏宗谱》,一是民国十八年(1929)刊印的《虞东朱氏宗谱》,二者皆为十四卷,后者是前者的增修本。据宗谱序文可知,该族谱历经多次增修:明正统十四年(1449),万历十年,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嘉庆二年(1797),咸丰元年(1851),光绪十六年,民国十八年(1929)。同本堂两种《朱氏宗谱》的祖本皆为万历十年本

    文化遗产 2022年5期2022-11-05

  • 家谱收藏的小收获与大智慧
    和山西五台《徐氏宗谱》等四五部,每部也只有数册,部头很小,看来我国北方地区修家谱之风还不盛行。后来陆续从安徽歙县、屯溪、泾县,江西南昌、婺源、九江,湖南常德、隆回、益阳等地书友手中邮购家谱。这些家谱中有称家乘的,也有称宗谱、族谱、世谱的,虽然名称不同,但在形式、内容方面大同小异。数年间我收集到为数可观的家谱,这当中大都为白纸刷印,用黄纸的较少。而书的开本大小相差悬殊,大开本的高超过50厘米,宽有30多厘米,比小开本的两倍还大。家谱的印数,有几部、十几部、几

    藏书报 2022年14期2022-05-30

  • 江西稻瘟病自然病圃菌群毒性相关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宗谱。2 结果与分析2.1 稻瘟病菌无毒基因在江西菌群的PCR测定结果8对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结果显示均能扩增出符合目的片段大小的指纹条带,部分菌株扩增电泳条带结果如图1所示。无毒基因在5个地区病圃的稻瘟病菌中检测频率差异较大。其中,都昌病圃菌株中8 个无毒基因的检测频率为0~83.33%,Avr-Pik最高为83.33%,Avr-Pit与PRE1未检测到。井冈山病圃菌株中8 个无毒基因的检测频率为0~88.64%,Avr-Piz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2年2期2022-05-07

  • 试论《高隆诸葛氏宗谱》的价值
    林辞心摘 要:宗谱作为村落历史书写的一类,是记载宗族世系与事务的历史资料。宗谱多方面展现宗族及其居地的整体格局与发展演变,在遗产地历史研究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帮助遗产工作者认定有价值且需要保护的对象,同时建立起历时性和共时性认识,对于遗产的价值做出尽可能全面客观的阐释。文章以《高隆诸葛氏宗谱》为例,重点解读宗谱纂修体例、内容和修编意义的延续性特点,探究延续性对于宗谱成书的影响,以及宗谱在乡村遗产价值阐释过程中,对村落保护对象的确定和遗产价值的阐释所起的铺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2期2022-03-30

  • 咸同兵燹冲击下的宗族生活及其重建 ——以绩溪南关许氏宗族为中心
    修:《南关惇叙堂宗谱》卷1《自序·重修族谱自叙》,清光绪十五年活字本,第5页。此后,许村许氏开枝散叶,子孙散处徽州各县以及福建、山东、浙江等地,成为新安一望族。绩溪南关许氏世出歙北许村,因之仍遵许儒为一世祖。六世祖许琦卜居华阳驿,实为绩溪县宗支之始祖。南宋中叶,九世祖许训有二子,长子许润为“南关宗祖”,次子许澜为水村许氏始祖。许润一支到了十六世斗保公时,因世乱迁城南,成为“南关始祖”。(3)许文源纂修:《南关惇叙堂宗谱》卷2《大宗世系图》,第33、40页。

    安徽史学 2021年5期2021-11-26

  • 天一阁获捐65种528册家谱
    族谱》《暨阳刘氏宗谱》《钱塘袁浦袁氏宗谱》等家谱共计65种528册。这是天一阁创新家谱征集工作,采取向家谱制作公司定向批量征集的一次有益探索,同时也创下了天一阁单次获赠家谱数量的新纪录。本次获赠的是2006年以来纂修的家谱,主要涉及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同时也有山东、江西、湖南、陕西等地家譜,均采用宣纸印刷、线装装帧。天一阁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应芳舟称:“这批家谱制作考究,数量众多,部分家谱印刷套数       较少,十分难得,尤其是包含安、艾、宾、边、花、时

    藏书报 2021年50期2021-09-26

  • 字辈诗中的家国情感
    家谱,又叫族谱、宗谱、世谱、家乘、家牒等。明清时期,家谱内容逐渐定型,主要包括凡例、谱序、宗规、家训等内容。其中凡例中一般载有“字辈”,常以四言或五言诗歌的形式规定。子孙命名以某“字”为辈分,逐字取名,兄弟则共用一个字。古人取名很有讲究,往往含有长辈的深厚寄托。因排行字必须冠在名中,故考察“字辈诗”,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共同体意识,而这种意识和理想又在他们修身立德、传承家风、对国家认同的行为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彰显。

    寻根 2021年3期2021-06-15

  • 《山阴光相桥王氏宗谱》正式圆谱
    《山阴光相桥王氏宗谱》正式圆谱,该宗谱将为传承和弘扬阳明文化提供历史文献参考。当天,浙江绍兴举行《山阴光相桥王氏宗谱》圆谱庆典,来自杭州、温州、绍兴、重庆的王氏宗亲代表通过祖像重光、擎杯敬酒、恭讀祭文等仪式,表达后人对先袒的敬仰。现场,王氏宗亲代表还进行了上新谱、亮谱、阅谱、传谱等环节。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绍兴是王阳明的故乡和心学发源地、成熟地、传播地。王阳明的父亲王华从余姚秘图山迁居至山阴光相坊后,虽编纂过相关族谱、宗谱,但失传已久。201

    藏书报 2021年42期2021-05-30

  • 简析《绩溪仙石周氏宗谱
    据《绩溪仙石周氏宗谱》(以下简称《宗谱》)记载,绩溪周氏的始祖为唐歙州刺史周,其先世由庐江迁于饶州鄱阳。唐僖宗中和年间,周为躲避战乱迁居绩溪虎头山,是为一世祖,遂名始迁地曰周坑。周生三子,曰固、国、,周固迁小路口,周国仍居周坑,周迁东北乡之竹里,始分三支。《宗谱》四卷,有序文、大宗图、小宗图、祠堂图、祖训、家传等,是由清光绪年间宁国人周主稿、许桂馨续稿校正。周,安徽宁国县人,同治三年(1864年)举人,先后任青阳县、宿松县训导,徽州府教授,捐建三地育英堂,

    寻根 2021年2期2021-04-28

  • 《萧邑郁氏宗谱》中的郁达夫
    和拜读《萧邑郁氏宗谱》的,是宗谱里的两大名人:清代探花郁崑(约1839—1880)、民国作家诗人郁达夫(1896—1945)。没想到我到郁家山下村时,村里正在续谱,热情地给我讲述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郁家山下村(自然村),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南20 公里。南宋属新义乡,元属十五都,清嘉庆年间,属浦南乡,民国二十四年(1935)《萧山县志》载有郁家山下村名,仍属浦南乡,1961年属永兴桥人民公社,1969年属浦南人民公社,1971年属永兴人民公社,1984年属永兴

    杭州 2020年24期2021-01-11

  • 李公麟籍贯考续
    以桐城《龙眠李氏宗谱》的家族史料作比较分析,就李公麟籍贯问题再予辨正。持李公麟籍贯舒城说者,谓舒城民间藏有《李氏家谱》,从而给李公麟籍贯所在提供了有力证据〔2〕。其文曰:“舒城县文化(物)管理所,在1984年文物普查中,于县城李氏后裔李少如家中发现了《李氏家谱》。后又在县内棠树乡路西村李氏家族中发现了《李公权族谱》。《李氏家谱》八卷八册,清光绪木刻印本,宣纸线装。宗谱世系表以公麟公为一世祖,以下世系—可考:谱序,敕令,谱赞完整。据谱中载:‘李公麟系南唐先主

    中国书画 2020年9期2020-11-27

  • 两种“裴氏家训”著作比较研究
    编修的《中华裴氏宗谱·家训族规》(以下简称《宗谱》)和裴世平主编的《裴氏家训》(以下简称《家训》)。前者罗列了裴氏家训八十二种,另附律令及其他家训七种;后者涉及四十七种,及三通碑文、一篇献词。以上两种著作基本覆盖了目前能蒐集到的所有裴氏家训,是研究河东裴氏以及家训不可忽视的重要文献。所以对二本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很有必要,本文将分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各本特色,为学者选择版本提供参考。一、地理范围二本都放眼全国,重点在河东和安徽。《宗谱》涉及个二十省(含重庆、深

    长治学院学报 2019年3期2019-07-16

  • 安徽省图书馆藏《休宁陪郭程氏本宗谱》简论
    《休宁陪郭程氏本宗谱》不分卷,明弘治十年(1497)刻本,现藏于安徽省图书馆,为安徽省第三批入选《国家珍典古籍名录》书目,由此可见该谱之珍贵。《休宁陪郭程氏本宗谱》是由明代著名学者程敏政纂修。程敏政,字克勤,天资聪颖,十岁以神童荐召,入翰林院读书。魁顺天成化丙午进士及第,历官翰林院学士,迁礼部右侍郎,卒赠礼部尚书[1](P83)。程敏政一生著述颇多,著有《篁墩文集》《皇明文衡》《新安文献志》和《休宁县志》等。除此之外,程敏政积极参与族谱的纂修,在成化年间就

    皖西学院学报 2019年3期2019-03-02

  • 蔡元培谱牒学思想述论
    谱牒,又称玉牒、宗谱等,是记载一个家族或宗族繁衍发展的历史文献,是可与方志、国史比肩的重要地方文献。谱牒始于周代的宗法分封制,用以“定世系,辨昭穆”。至宋代,私谱盛行,众多文人参与修谱活动,其中欧阳修、苏洵所采用的格式体例深受推崇;再至明清两代,我国家谱发展成熟,盛行民间[1]。清末及民国时期,国家面临内忧外患,新思潮不断冲击旧体制,而蔡元培的谱牒学思想也深刻印证了时代变迁。二、蔡元培所题谱序现存情况目前收集到的蔡元培所作家谱序文及相关讨论文共有15篇。中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9年2期2019-02-22

  • “世博第一人”的家谱:香山徐氏宗谱
    它就是《香山徐氏宗谱》(又名:《北岭徐氏宗谱》)。谱内记录了一位名叫徐瑞珩(字德琼,号荣村)的中国商人。这位徐瑞珩先生以自己经营的中国特产“荣记湖丝”参加了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第一届世博会,并获得了金、银大奖,这是中国人参加世博会的最早记录。徐瑞珩,祖籍广东香山(今中山),他当时在上海宝顺洋行做买办,从事当时最时兴的湖州丝绸生意。1851年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主办方诚邀中国参加,但是当时的清政府置之不理,于是主办方试图说服中国商家参加。由于当时的中国闭塞落后

    家族企业 2018年4期2018-09-10

  • 湖南桃江病圃92个稻瘟病菌株遗传多样性分析
    株被划分在同一个宗谱内;在相似系数0.70,即差异系数0.30的水平,供试的92个菌株被划分为26个宗谱,统计各宗谱内的菌株数可知XIX宗谱为优势宗谱,含有17个菌株,占总菌株数的18.48 %;IV宗谱中含有10个菌株,占总菌株数的10.87 %;XVIII宗谱中含有9个菌株,占总菌株数的9.78 %;其他23个宗谱内各含1~5个菌株,共占总菌株数的60.87 %。从聚类分析图谱看来,从湖南桃江病圃分离的稻瘟病菌遗传差异较大,遗传结构比较复杂,个别菌株亲

    西南农业学报 2018年4期2018-06-05

  • 一部边疆民族文明演变的图像史
    比的是, 《木氏宗谱》作为洛克纳西研究的早期成果,尽管受到美国国家图书馆和洛克本人的重视,但是时至今日,这一重要文献在使用上一直未能受到学界青睐,成为洛克诸多纳西成果中的冷门。因此, “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编委会正当其时地推出了这部传世珍贵文献的整理本,以期化身千百,让更多的人们了解知悉这部文献,同时也有助于广大读者的阅读和使用。本次整理由香港大学中文学院杨文信教授主持,以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洛克雇佣木氏画师所摹绘的《木氏宗谱》为底本,比照了存世的其他版本,并参

    出版参考 2018年2期2018-05-15

  • 清代学者孔广森生卒年考
    修校补的《孔氏大宗谱》,广森于“(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初八日卒”[孔庆余校补:《孔氏大宗谱·孔氏敦本堂支谱》,同治十二年(1873)刊本]。据《辞海》附《中国历史纪年表》,1786年12月31日为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十一日[《辞海》(第六版彩图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版,第3159页]。因此,公历卒日尚未跨年。孔广森生年罕有记载,但可据卒年及年寿推知。孔氏年寿,《汉学师承记》《清史列传》《清史稿》均作“卒年三十有五”或“(卒时)年三十五”(漆永祥笺释:

    江海学刊 2018年4期2018-04-14

  • 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的明珠 ——新昌巧英东田文化古街摭谈
    久兴旺。三泾刘氏宗谱(下称宗谱)记述,南宋前期,三泾刘氏从新、从简,在三泾建立三泾书院。中国教育史记述,两宋书院总数大体在200-400所之间。中国书院史记述,南宋书院总计442所,三泾荣占全国400所左右书院一席。宗谱对建三泾书院有“克绍先德”和“克绍乃祖乃父”记述,克绍基本意思是能够继承,宗谱还记述,三泾刘氏系中山靖王刘胜后裔,从新、从简的父亲,为宋翰林院承旨进阶荣禄大夫,爷爷为宋尚书令太师奉府(县志也有载),显赫家族地位,不可能送子女到别人私垫学堂读

    浙江国土资源 2018年12期2018-02-08

  • 《鄞东冰厂跟余氏宗谱》概述
    。冰厂跟余氏纂修宗谱始于19世纪70年代,《鄞东冰厂跟余氏宗谱》首度问世,2016年新版宗谱编修完成。鄞东冰厂跟余氏宗谱余天锡四世孙曾编修余氏谱牒,刊于南宋宝祜四年(1256年)。《鄞东冰厂跟余氏宗谱》则创修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是谓一修本。余文朝等纂修,余章九等采访,余章乾等校对,余抡隽编辑。据记载,当一修本即将编成之际,冰厂跟余氏后裔余午峰手持谱稿请同邑水嘉毂撰序。水嘉毂是同治年间举人、拣选知县。光绪五年,他在撰写的谱序中,对谱书做了点评:“余翻

    寻根 2017年5期2017-11-11

  • 广西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划分为14个遗传宗谱。其中,宗谱L01为优势宗谱,占供试菌株比例为44.86 %;其次为宗谱L03、L06和L11,占供试菌株比例分别为19.63 %、13.08 %和10.28 %。对每个遗传宗谱所包含的菌株及对应生理小种进行统计,发现稻瘟病菌遗传宗谱与生理小种之间未存在相关性。【结论】2012-2014年广西稻瘟病菌优势种群为ZB,优势生理小种为ZB9和ZB13,其遗传宗谱与生理小种之间未存在相关性。水稻;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遗传多样性;SSR1 材料

    西南农业学报 2017年4期2017-10-23

  • 安吉《诸氏宗谱》简介
    不同时期的《诸氏宗谱》,这套宗谱充分反映了诸氏宗族“理学传家”的思想,详细记录了诸氏宗族自北宋末年以来世系繁衍、人口迁徙、宗谱重修等内容,是一套反映乡邦文化和极具学术研究价值的珍贵谱牒。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十朋为宗谱题字“诸氏家乘世世宝之”;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王阳明(即王守仁)与诸氏第十一世孙诸禄之过从甚密,曾为《诸氏宗谱》撰序。《诸氏宗谱》捐赠仪式清乾隆版《诸氏宗谱》清光绪版《诸氏宗谱》,王十朋题“诸氏家乘世世宝之”一安吉县档案馆馆藏的《诸氏宗

    浙江档案 2017年4期2017-05-16

  • 新辑李鸿章一篇佚文
    宁国县《中州周氏宗谱》中有李鸿章撰写的一篇宗谱序言,经过考订分析,新编《李鸿章全集》并没有收录,现附如下,以飧读者。李鸿章 周赟 汪宗沂 周氏宗谱序李鸿章为晚清“独一无二之代表人物”,其社会活动极其广泛,在经过15年搜集、整理后,《李鸿章全集》于2008年出版,是迄今对李鸿章文献资料搜集最为全面、点校最为精审、编辑排版最为完善的资料集[1],李鸿章新编全集在旧版全集奏稿、电稿、函稿三大部类外,广泛搜集李鸿章散存于民间的佚诗、佚文、碑铭、谱序,另成一“诗文”

    兰台世界 2017年9期2017-03-11

  • 明清时期徽州家谱编修的难题及解决措施
    隆婺源《庆源詹氏宗谱》:今乾隆辛丑,庆源又复邀修统谱。我派子孙素明尊祖大义者,恐族大支繁,夙被所愚之人仍蹲故辙,爰于壬寅孟夏约集远近宗支,开局祖祠,特于嘉靖谱底汇出云烟宗派,厘其支裔。庆源詹氏鼓励子孙后人秉承尊祖敬宗的观念,为厘清支裔后代情况,倡导编修、续修家谱。民国歙县《蔚川胡氏家谱》;庚辰秋,清华世贤堂传单会修统宗。于是本族国和,清一、森田等欲继宗祖之志,尽子孙之责,商榷于源,谓待修统宗难,不若独修本支易。此言也,触源素怀,岂云成其美而已。乃卜辛巳孟春

    寻根 2016年4期2016-11-18

  • 梅溪胡氏,卷卷宗谱诉乡愁
    奥梅溪胡氏,卷卷宗谱诉乡愁·米 奥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一篇文章中回忆,失去家园的胡卜人曾经找到他,请他写块碑刻在石头上,沉在水里,永志纪念。冯骥才被村里百姓的乡情所感动,特地去了一趟胡卜。胡卜村世世代代的居民从未想过,他们的村庄有一天会从地图上消失。这个位于新昌县新林乡七星峰下、梅溪水边的村庄,已经存续逾千年,然而由于“浙东引水工程”钦寸水库的修建,胡卜的梅溪胡氏子孙分散搬迁各地。拿什么挽留你,胡卜?修族谱、修建一座保存古村历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馆……胡卜人为挽留

    文化交流 2016年10期2016-10-27

  • 永州《魏氏宗谱》的学术价值
    炼永州《魏氏宗谱》的学术价值敖 炼(湖南科技学院 国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零陵《魏氏宗谱》为民国十四年的木板刻本,存世九十年,保持完整,记录了零陵、道县、宁远三地魏氏的源流分支详情。论文具体介绍了《魏氏宗谱》的版本形态、内容,宗谱中重要人物,及宗谱的研究价值。湖南永州;魏氏宗谱;地方文献;版本一版本形态及宗谱体例、内容零陵《魏氏宗谱》刊刻于民国十四年(1925),十卷九册,木板刻印,形态完整,是零陵魏氏家族留存最为完整的一套宗谱。 此谱书宽2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9期2016-10-24

  • 安徽发现《千字文》作者宗谱
    传承的《姑孰周氏宗谱》,日前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被发现。经当地宗族文化研究学者初步判读,该谱所载周氏一族世系源流传承有序,迁徙繁衍历程清晰,周瑜、周兴嗣、周敦颐等周氏名流俱在其中。尤其是关于周兴嗣及其祖辈的家世以及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记载,十分翔实。周兴嗣,字思纂,祖籍陈郡项,生于江南姑孰(今安徽当涂县),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史学家,曾任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史载其博学善文,为梁武帝所重,以编著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

    文学教育 2016年5期2016-05-14

  • 苏洵谱法探析
    )苏洵谱法包括小宗谱法和大宗谱法,但以小宗谱法为主。苏洵小宗谱法是指谱所有明确的世系并“详尊吾之所自出”。因其小宗谱法很难具体操作,后世家族修谱模仿者不多;有则都相应的对其进行变体改进后才用。苏洵大宗谱法是其修完族谱后补著的,更难操作,后世未曾见家族模仿过。苏洵;谱法;小宗谱法;大宗谱法;族谱众所周知,欧(阳修)苏(洵)谱法在中国谱牒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欧苏谱法中,欧法的探讨较多,而苏法研究尚未见过专文。清初万斯大曾言“世之为谱者,多从欧阳而

    安徽史学 2016年6期2016-02-03

  • 我的精神家园
    条路,而是背一本宗谱。我听说苏联就是这么教小孩子的:要背全本的普希金、半本莱蒙托夫,还要记住俄罗斯是大象的故乡(肖斯塔科维奇在回忆录里说了很多)。我很怀疑会背宗谱就算有了精神家园,但我也不想说服谁。安徒生写过《光荣的荆棘路》,他说人文的事业就是一片着火的荆棘,智者仁人就在火里走着。当然,他是把尘世的嚣嚣都考虑在内了,我觉得用不着想那么多。用宁静的童心来看,这条路是这样的: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这样说固

    情感读本·生命篇 2016年1期2016-01-31

  • 家谱装订中的异见针眼数
    江《余姚梅川赖氏宗谱》明素堂钞本,蓝布封面,不分卷一册。此谱在2003年购得,当时同得者尚有明嘉靖四十二年刻本《秀川罗氏族谱》一册,是嘉靖八年状元罗洪先在卒前一年亲自纂修并刻印,是极为难得之物。对方言明若不能以高价转让《余姚梅川赖氏宗谱》,则《秀川罗氏族谱》他还得再考虑考虑。看在状元公的面子上,再加上《余姚梅川赖氏宗谱》是五针眼装,最后也就一同打包入藏。不过,这部《余姚梅川赖氏宗谱》的五针眼装怎么看都不那么地合乎规矩,很有可能是当时的装订者“不懂规矩乱来”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5年4期2015-12-25

  • 清代徽州家谱的谱禁
    州;家谱;族谱;宗谱;避讳;抬写;宗族;徽学清代谱禁是中国家谱史上一个特有现象。所谓谱禁,是指清代官方对家谱内容和格式所作的规范。有关清代谱禁的研究,发端于杨殿珣,他在《中国家谱通论(续)》一文中简单交代了乾隆四十四年谱禁事实①杨殿珣:《中国家谱通论(续)》,《图书季刊》1946年1~2期,第34页。。陈捷先论述了清代“谱禁”的发生时间、原因、内容和影响,认为谱禁始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发端于江西一些家族的祠谱纠纷,重点查禁家谱中的妄攀现象及僭越之词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12-16

  • 我的精神家园
    条路,而是背一本宗谱。我听说苏联就是这么教小孩子的:要背全本的普希金、半本莱蒙托夫,还要记住俄罗斯是大象的故乡(肖斯塔科维奇在回忆录里说了很多)。我很怀疑会背宗谱就算有了精神家园,但我也不想说服谁。安徒生写过《光荣的荆棘路》,他说人文的事业就是一片着火的荆棘,智者仁人就在火里走着。当然,他是把尘世的嚣嚣都考虑在内了,我觉得用不着想那么多。用宁静的童心来看,这条路是这样的: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牽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这样说固

    新高考·语文学习(高一高二) 2015年9期2015-11-07

  • 20世纪60年代浙江新谱的历史地位 ——由卷册规模论
    宁波,《鄞县秦氏宗谱稿》,刻字油印本1册。(264—0039)1962年10种:苍南,《桥墩五凤王氏宗谱》不分卷,木活字本1册。(014—1085)苍南,《观美马加垟清河郡张氏宗谱》,平邑三桂堂木活字本1册。(360—0933)苍南,《河东廉水郡薛氏宗谱》,木活字本2册,初修于清康熙年间,五修本。(528—0054)定海,《金塘大象包氏宗谱》,务本堂稿本1册,二修本。(068—0012)乐清,《潭头李氏宗谱小二房谱》不分卷,木活字本1册。(124—0428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4-10

  • 一代才女陆小曼宗谱入藏常州市档案馆
    赠《晋陵樟村陆氏宗谱》。这部族谱2005年修成印刷,由陆林深主纂,中国书法大师启功先生题写谱名,六卷大开本,印数250部。此书作为中国一代才女陆小曼的宗谱,更显珍贵。在过去,史学界和文学界都一致公认陆小曼是常州人(因民国时期常州已归属武进县,故也常称武进人),但具体是常州何处,语焉不祥。2003年,樟村陆氏修谱,在1920年老谱上看到了有关陆小曼的详细记载:“小曼,生于光绪二十九年农历九月十九日(1903年)待字,父子福,祖父荣昌,系樟村陆氏北园支世寅公派

    档案与建设 2015年9期2015-03-30

  • 羊楼洞:渐行渐远的茶叶之路
    意交给我一本雷氏宗谱,说我们和羊楼洞当年开茶坊的雷姓商人是同一宗,后来因为迁徙、动乱等各种原因,渐渐失去了联系,现在当地的雷氏后人正准备重新修订宗谱。在老街喝够了茶、聊够了天,我们便起身前往“雷氏宗祠”。这座祠堂共有三进,进入铁门,是一片长满杂草的空地,沿着台阶穿过二层楼间的过道,出现一个别致的小院,正对着过道的,是一座有着飞檐和马头墙的仿古建筑,上面写了“雷氏宗祠”几个大字。见有人闯入,看门的大黄狗狂吠起来,一位老人匆匆赶到,我赶紧拿出雷氏宗谱说明来意,

    中国国家旅游 2014年8期2015-01-19

  • 徽州家谱编修特点与价值研究——以《馆田李氏宗谱》为例
    谱中,《馆田李氏宗谱》(以下简称《宗谱》)以体例精详、文辞雅驯、史料翔实为人所著称,充分体现了徽州宗族社会“尊祖、敬宗、收族”的修谱思想,反映了明清时期徽州乡村社会的原貌和变迁,为了便于学界更加了解该谱,本文拟就其内容、特征和价值做出如下探讨,敬请方家批评指正。一、《馆田李氏宗谱》的内容以及编修过程据《宗谱》所载,馆田李氏始祖千三公于南宋理宗淳年间因避战乱始迁江南宁国府望仙馆田沟村,为馆田李氏始祖,自此后裔蕃衍,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宗族。由于“三十年一小修,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6期2014-08-15

  • 马陵山禅堂寺《禅堂宗谱》探微
    陵山禅堂寺《禅堂宗谱》是一件珍贵的谱籍档案文献。该宗谱以小楷书写而成,纸张为宣纸,版式为四眼包背装,包背基础上加竖线。《禅堂宗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代佛教南禅在新沂马陵山的传播史,记载了马陵山禅堂寺真全大用和尚法传的历史渊源。全书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记述了真全大用和尚来马陵山(原司吾山)的经过及当时修建庙宇、招收法徒的情况;第二部分是真全大用的世系情况,即世系索引与真全大用二世十元祖的世系表。全书共49 页,10000 字左右。新沂市档案馆馆藏

    档案与建设 2014年6期2014-06-10

  • 清代徽州家谱编修特色探究 ——以《绩溪城西周氏宗谱》为中心
    以《绩溪城西周氏宗谱》为中心姚硕(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徽州家谱作为记载徽州宗族主要历史的著作,有着自己的一套编纂理论与方法。通过探索编修者在家谱编纂过程中对编修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可以看出清代徽州家谱在体例继承与创新、编修材料考证与甄选、体裁多样的文献辑录、家谱功能宣扬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绩溪城西周氏宗谱》的编修秉承了前代的编修理论与方法,并有所发展。深入探究清代徽州家谱的编修特色与具体内容,对研究清代徽州基层乡土社会的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3-31

  • 东源木活字
    村宗族编修、印刷宗谱。据历史遗存实证,雕版印刷由唐发展至五代,入宋而大盛。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了布衣毕昇发明创制的胶泥活字印刷术。元农学家王祯《农书》记录了他自己钻研改革的木活字。从此,这一新印刷工艺传遍浙江、福建、四川,并东传朝鲜。东源木活字主要印制宗谱,从宋末元初以来已传800多年。木活字选用上好的棠梨木刻制,应用老宋体。这种明清官府用字拓印在宣纸上,颇为得体与大气。2010年,中国活字印刷术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浙江人大 2014年8期2014-03-13

  • 《宋濂全集》(新编本)文献辑佚价值
    山集》五卷、金华宗谱文献、地方志、元明清别集、书画题跋、碑刻诗帖等。《萝山集》收诗459首,其中311首为“旧编”所未见。宗谱文献辑佚诗文则达262篇之多。广而博蒐,疑而慎取,是“新编”辑佚的根本原则与特点。“新编”辑佚考证详密,所录大都可信。考据的经过十分不易,虽然案语不必一一罗列,但辨析之勤依然清晰可见。如《灵岩》二首据万历《金华府志》卷四辑录,案语指出此灵岩为永康灵岩山,并从宋濂《题栖云轩记后》寻找佐证,推断说:“虽未明其初游为何年,盖在至正十九年后

    博览群书 2014年9期2014-03-03

  • 浅谈宗谱的重要性及其征集
    ,诸如地方各姓氏宗谱是否属于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由于目前学术界对地方文献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直接影响了地方文献工作的质量。本人就目前图书馆对地方各姓氏宗谱是否属于地方文献?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国之正史,地之方志,家之宗谱(也称家谱、族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瑰宝。其中宗谱是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正史则是官方对帝王将相和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事件的宏观叙述,宗谱则是对一个个家族、宗族具体事务的微观触摸。前者的对象是国,后者的对象是家,后者的

    黑龙江史志 2013年3期2013-08-15

  • 武进区档案馆征集宗谱成果丰硕
    区档案馆历来重视宗谱的征集工作,在持久宣传寻求社会各界广泛支持的同时,长期坚持与常州武进地区谱牒研究会、家谱研究会等民间团体携手合作。2012年度共征集进馆《雪堰万寿桥许氏宗谱》《晋陵前坟荡蒋氏宗谱》《毗陵闻氏宗谱》《新运蒋氏宗谱》等宗谱11种,目前馆藏宗谱总量已有近90种,成为武进区档案馆地方特色馆藏资源重要种类之一。(武进区档案局)张家港市档案馆接收8万余件人口出生医学证明档案3月25日,经规范整理及数字化处理后,张家港市8万余件人口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移

    档案与建设 2013年4期2013-08-15

  • 泰兴市接收《倪氏宗谱》进馆
    泰兴市接收《倪氏宗谱》进馆近日,泰兴市档案馆接收《倪氏宗谱》进馆,《倪氏宗谱》由原泰兴市人大主任倪家明捐赠,宗谱共12册,老谱6册为民国十七年第六次续修原始版本,新谱6册体列严谨,图文并茂、装帧精美,囊括宗谱的七次续修经过及各世年表。(封慧)●大丰市档案局2011年度档案工作受到市委书记倪峰同志的充分肯定。(冯永生)

    档案与建设 2012年3期2012-04-02

  • 《重修乘云宗谱》与乘云宗
    收藏的《重修乘云宗谱》成为了解和认识这一流派的重要史料。1 《重修乘云宗谱》概述《重修乘云宗谱》,全书八卷,清光绪二十六年(1890年)默庵上仁撰,民国抄本,线装4册。计200余页,每半页10行,每行18至20字不等,约6万余字。笔者几经查询,认定该书为有关乘云宗史料的存世孤本。《重修乘云宗谱》首载序文三篇:其一为默庵上仁撰《重修乘云宗谱叙》。其次为朝阳彭士儁撰《乘云宗谱原叙》;其三为林间隐撰《乘云源流志原叙》。后列凡例7条。其后正文八卷,记载乘云宗历代传

    图书馆 2011年1期2011-08-15

  • 古“龙游三十六都徐坞”今考
    氏家谱,意从叶氏宗谱中,求证现西坞叶是否就是古徐坞,或从字里行间确认历史上有否徐氏一族的存在。在村民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叶氏宗谱收藏者家。女主人闻知来意,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她马上取来了一只箱子,满箱子《徐坞叶氏宗谱》,有十余本,见宗谱的行款题记,基本可以确定今“西坞叶”就是古“徐坞”了。果然《徐坞叶氏宗谱》卷一,详细记载了徐坞村名的由来 “端朝(徐坞叶氏发脉之祖)登进士,娶张氏,生三子,幼曰国宝。宋建阳仕高州府教授,公以道德游学,爱垅塘山水迴环,群峦毓秀,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0年2期2010-03-22

  • 明清及民国安徽张氏宗谱版本简介
    不同版本的《张氏宗谱》,为今人对张姓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一在这里,我仅把安徽省现存的一些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张氏宗谱》作一介绍。明代安徽张氏宗谱泾县《泾川张氏宗谱》三卷。程文绣、张冲等纂修,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木刻本,3册。现藏于北京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徽州《新安张氏续修族谱》十卷。张琏纂修,成化十二年(1476年)刻本,1册。现藏于安徽省图书馆(存卷一、卷二)。徽州《新安王弼张氏家谱》十二卷,文翰不分卷。张一桂、张玄镐纂修,万历四十年(1612

    寻根 2009年6期2009-05-14

  • 中国家谱体例概说(一)
    上的谱名:家谱、宗谱、族谱、房谱、世谱、支谱、谱系、谱传、渊源、统谱、通谱、谱牒、玉牒、家乘、会谱、合谱、主谱、坟谱、祠谱、联宗谱、世系图、族系、世家……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其中最常见的是家谱、宗谱和族谱。谱名中最重要的是谱籍和姓氏,即是什么地方、什么家族的家谱。如《皖桐高岭汪氏宗谱》,清光绪三十一年汪钝侯总纂,表明是安徽省桐城县高岭这个地方汪姓的宗谱。《萧山史村曹氏宗谱》,清光绪六年曹瀚等纂修,表明是浙江萧山史村这个地方曹姓的宗谱。有的家谱虽表明谱籍里居

    寻根 2009年1期2009-03-11

  • 《智慧宫》答案
    个活着的人的祖辈宗谱树上,每一位祖先只出现一次,并且同一个人只出现在一个祖辈宗谱树上,不能多于一个,那么宁尼夫人的观点就能成立,可是在所有各种情形中这两个假设是不成立的。宁尼夫人的谬误就在于,它既没有考虑到一棵宗谱树上远亲联姻的夫妇,也没考虑到构成每个活人的宗谱树上人群的大量“交叠”。2.管理员利用他饲养的鸟飞到三楼偷钻戒。他特别训练鸟儿,为了防止鸟儿鸣叫,就让它衔住一支小牙签。3.(1)cararered(2)teaeatate(3)bususesee(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6年1期1986-11-01

  • 李诩其人
    ”再据《赤岸李氏宗谱》卷五《世表编》载:“诩字原德,号戒庵,生于正德元年丙寅七月十二日,卒于万历二十一年癸巳五月十七日,年八十八。”因此,李诩是生于明正德丙寅年(一五○六年),不是弘治十八年(一五○五年)。关于李诩字厚德的“厚”字,不仅依据李诩墓志铭和宗谱所载均为“原”字,又查《赤岸李氏宗谱》中与他同辈份的兄弟名字,如李诩的大弟询字原岳、二弟讽字原道;其他族兄弟:言字原侃、训字原诲、字原瞻,等等。也可证李诩字原德,不是“厚”德。根据《江阴县续志》和《赤岸李

    读书 1984年1期1984-07-15

  • 化腐朽为神奇
    邹身城宗谱、族谱、家谱,原是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是一种陈旧的东西。然而只要经过马列主义的熔炼,腐朽也可以化为神奇。对社会科学工作者——包括历史研究工作者、遗传学者、社会学者、人口学者来说,许多宗谱往往包含着某些有用的材料,足以为一些新课题提供研究的线索。最近出版的《洪氏宗谱》,便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这本宗谱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洪秀全的家世和他的早期活动的一些宝贵材料和线索,而且可以小中见大,从中看到一个时代的侧面和历史浪潮的波澜。

    读书 1982年2期198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