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

  • 论荒诞派戏剧的多元化改编策略
    间。本文以《等待戈多》在中国的多元化改编为例,探索使得其改编获得无限可能的根本原因——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哲思与剧作反传统的表现手法,并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改编案例,研究如何充分借助荒诞派戏剧这一创作“跳板”表达自身对于生活和社会的思考与观点。【关键词】《等待戈多》  荒诞派  内在真实  二度创作20世纪50年代,荒诞派戏剧兴起于法国,以其纯粹的戏剧性轰动舞台。以尤奈斯库、贝克特为代表的荒诞派戏剧家们摒弃传统的形象塑造与情节构思,用支离破碎的舞台场景、混乱的思维

    艺术评鉴 2023年15期2023-09-20

  • “等待”主题的同质性与异质性研究
    待抚恤金。《等待戈多》作为贝克特最富盛名的作品,講述了两个流浪汉一直在等待戈多,一直没有等到。两部作品同属后现代主义文学,同体现了一个“等待”的主题,这种“等待”又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他们的等待本质上又有所不同,通过分析“等待”主题的同质性与异质性,来揭示当时人类生存状态的无序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与讽刺。关键词:马尔克斯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贝克特 《等待戈多》 等待 批判性“等待”是一种文学主题,“等待”也是一种生存状态,等待伊始是带着希望的,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6期2023-06-29

  • 等待戈多》,以及打造本土戏剧的经典
    是著名戏剧《等待戈多》首演七十周年。这部享誉全球的戏剧是爱尔兰现代主义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两幕悲喜剧,于1953年1月5日在巴黎的巴比伦剧院首演。演出尚未结束,观众便成群结队地离开剧场,只有一小部分人坚持下来,而且对该剧给予高度赞扬。后来这出戏在伦敦上演时,又引起了剧场的混乱,遭到观众的嘲笑。三年后,在纽约百老汇的舞台上,它得到了热烈的欢迎。在短短的几年间,它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欧、美、亚许多国家同时上演,且常演不衰。从希腊悲剧时代开始,人们谈论戏剧总

    创作评谭 2023年2期2023-05-30

  • 希望在己,未来已来
    诞派戏剧;《等待戈多》;象征 1953年1月,《等待戈多》在巴黎上演,轰动一时。有人说:“荒诞是贯穿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西方文学主潮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1]《等待戈多》便是荒诞派戏剧的著名作品,主要内容是两名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在一条乡间小路上等待一个名叫“戈多”的人时所发生的故事。 故事是如此简单,但为何其被称为经典?不得不提的便是写作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历了一次战争与炮火的洗礼,人们终于意识到伴随着发展带来的不只是进步,还有更

    科学导报 2023年6期2023-02-16

  • 希望在己,未来已来
    诞派戏剧;《等待戈多》;象征 1953年1月,《等待戈多》在巴黎上演,轰动一时。有人说:“荒诞是贯穿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西方文学主潮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1]《等待戈多》便是荒诞派戏剧的著名作品,主要内容是两名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在一条乡间小路上等待一个名叫“戈多”的人时所发生的故事。 故事是如此简单,但为何其被称为经典?不得不提的便是写作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历了一次战争与炮火的洗礼,人们终于意识到伴随着发展带来的不只是进步,还有更

    科学导报 2023年6期2023-02-16

  • 荒诞派戏剧理论浅析及代表作鉴赏
    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关键词:荒诞派戏剧  尤奈斯库  贝克特  《秃头歌女》  《等待戈多》“荒诞”一词从拉丁文surdus而来,与理性相对,意为荒谬、非理性、无意义。荒诞是人们对世界的一种情绪感受。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与世界之间的不协调关系,有了人类的主观愿望与认识能力、认知结果之间的矛盾,从而也就有了人类的荒诞处境。人类对世界的荒诞感受形成一股思潮并对文学艺术产生广泛影响是从19世纪末开始的。1882年尼采在《快乐的科学》中第一次提出“上帝死

    民族文汇 2022年3期2022-03-27

  • 浅析《等待戈多》中的不确定性时间
    5300)《等待戈多》用不确定性特征叙述文本,第一幕和第二幕动作言语高度的重复,看似无厘头的动作和言语,实际上却颠覆了传统文学的写作特征,这也正是《等待戈多》称为荒诞性文学的主要原因,是荒诞性文学的伟大之处。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语无伦次的语言、无聊的动作始终贯穿全文。时间是一个哲学问题,《等待戈多》中有很多条时间的隐线。恰好《等待戈多》写于20世纪中叶,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本文将从写作时间这个确切的时间点切入探索《等待戈多》中的不确定性时间。等待

    大众文艺 2021年21期2021-11-30

  • 等待戈多》:荒诞不经中的精神价值重构
    :荒诞戏剧《等待戈多》是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语言毫无章法与逻辑;且剧中的人物性格多面、故事情节反复往常,可谓是荒诞不经。但通过文本细读可以看出,贝克特采用這种反戏剧化的手法向读者展示一个二战过后悲惨的人类精神世界的荒芜与思想的异化。本文将从该作品的反戏剧化特征来阐释贝克特对人类在遭遇战争苦难后精神价值的重构。关键词:《等待戈多》;反戏剧特征;异化;精神价值重构1953年1月5日,贝克特的著作《等待戈多》在巴黎的巴比伦剧院首演。一经上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2021-11-24

  • 论媒介化的现场性与线上戏剧《等待戈多
    。线上戏剧《等待戈多》献祭般的问世将上世纪80 年代关于当代戏剧危机的讨论重新提上议程,指出当下存在的由传统认知方式与现实语境的错位造成的戏剧“在场”的阐释困境。基于此,“现场性”的概念急需被厘清和修订。“现场性”是戏剧在遭遇到“再现性”电影艺术冲击之后产生的反身性定义。如今,媒介化已成为当代表演艺术覆盖性、前提性的大语境,本文在剧场已然回归的中国语境中讨论现场性,意在以补充的态度将线上戏剧的现场性与戏剧的媒介化问题置于融媒体发展趋势下整体地看待,并以线上

    戏剧之家 2021年17期2021-11-14

  • 太太们和先生们的“等待戈多
    克特的名剧《等待戈多》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人生的“无聊”,但都具有哲学意义,《等待戈多》本来是专门想嘲讽中产阶级的无聊,结果却受到中产阶级的追捧。《相见欢》的无聊集中表现在无聊的谈话,无聊到极致的谈话,包括无聊地听着、无聊地搭话、无聊地重复,表现了张爱玲小说世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夏志清说“人的灵魂通常都是给虚荣心和欲望支撑着的,把这个支撑拿走了以后,人变成了什么样子?这是张爱玲的题材”,《相见欢》描述到最后,人物的欲望和虚荣心都渐渐被抽空了

    上海文学 2021年9期2021-08-31

  • 《蒹葭》与《等待戈多》象征意蕴比较研究
    《蒹葭》与《等待戈多》,又以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分析这两个作品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重点描写,从而对《蒹葭》和《等待戈多》产生新的理解。关键词:《蒹葭》 《等待戈多》 过程哲学 比较《蒹葭》和《等待戈多》作为东方古典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的代表,表面上看起来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其内涵也相差较远,但从象征性和哲学内涵上来,二者又有一些相通之处。《蒹葭》和《等待戈多》的故事背景都很模糊,人物的行为目的也不甚清晰,导致这二者都具有很大的象征意义。《蒹葭》和《等待戈多》的情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6期2021-08-05

  • “反戏剧”的戏剧 ——也说《等待戈多
    艺术特色。《等待戈多》在人物、情节、主题与语言等方面突破传统戏剧的束缚:人物残缺且非人化、情节平淡而荒诞、主题模糊而不确定、语言破碎且无意义。在《等待戈多》中,“传统体裁就如同过去的雅语一样被看作敌人”,一切传统的戏剧标准都不复存在。一、人物:残缺的非人传统戏剧的题材通常由人物、情节和环境三方面组成,其中,人物是主体与中心,人物地想、说、做构成了戏剧动作与戏剧情节,推动戏剧进程发展。生动鲜明的人物是传统戏剧的基本要素,“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大众文艺 2021年6期2021-07-12

  • 浅谈导演荒诞剧 ——以排演《等待戈多》为例
    生的痛苦。《等待戈多》的痛苦与绝望主题体现在重复式结构形态上。这种重复仿佛西西弗重复地把巨石推上山后巨石却滚了下来。这种循环往复导致人们对自身的存在与价值以及目的产生疑问。如整出戏的规定情境:在一条乡间的路上,在一棵树旁,两个流浪汉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在等待着戈多;等待中不断重复自我怀疑,不断没事找事证明自己还存在着,后来遇到了波卓和幸运儿,再后来等到一个小孩告诉他们,说戈多先生今天不来了,但他明天准来,继续等待。荒诞剧用失去希望和意义来表现人生的痛苦与

    魅力中国 2020年39期2020-12-08

  • 浅析《等待戈多》的艺术原理
    文旨在分析《等待戈多》的艺术原理,运用文献调查法来研究。《等待戈多》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过表现世界的荒诞,引起人们的情感共振,整部剧中有很多的空白,让审美主体进行想象填充,从而完成整部作品。关键词:荒诞;异化;生活真实;艺术真实;审美再创造一、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也高于生活(一)生活是艺术的沃土现实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没有现实的生活,就不会艺术,生动的艺术形象,灵动的艺术情节,都有现实生活的影子,远离了现实生活的艺术创作,就像“无根的浮萍”一样,

    锦绣·上旬刊 2020年6期2020-10-20

  • 简析《等待戈多》的手法和意象
    证和宣泄。《等待戈多》是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两幕中的一部悲喜剧,也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作之一1952年以法国《随从戈多》出版,1953年首次创作。并于同年1月在巴黎巴比伦剧院首演,演出后立即引起了热烈的争议,但大多数都是嘲弄,只有少数人加以赞扬。1956年4月,它在纽约百老汇上演时,更被认为是奇怪的来路不明的戏剧,只演了59场就停演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承认,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在许多国家上演,成为真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2期2020-09-10

  • 从角色成对理念分析《等待戈多》中波卓变成瞎子的隐义
    诞派剧作,《等待戈多》自1953年首演以来,被人们多次搬上荧幕。荧幕上的《等待戈多》大多数都是忠实于原剧作,无删减的。2004年,深受贝克特信任的德国导演沃尔特·阿斯马斯(Walter·Asmus)与来自贝克特家乡爱尔兰的都柏林“门”剧团(The Gate Theatre)合作的戏剧《等待戈多》被暗示为世界上最为正宗的“等待”,2016年保加利亚导演伊万·潘特列夫(Ivan Panteleev)为柏林德意志戏剧院导演的《等待戈多》虽然在台词之外的舞台语言实

    大众文艺 2020年10期2020-07-12

  • 荒诞派戏剧研究
    剧的代表作《等待戈多》中的各种“荒诞”特征,接着通过将《等待戈多》与《车站》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以《等待戈多》为例,总结荒诞派戏剧的主要特征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荒诞派戏剧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关键词】荒诞派  戏剧  《等待戈多》荒诞派戏剧作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戏剧舞台上最有影响力的戏剧之一,其历史地位不容小视。荒诞派戏剧由于其反传统的强烈,从诞生以来就一直争议不断,反对的声音曾一度占主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

    商情 2020年10期2020-04-16

  • 荒诞主题浅析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两部作品,比较分析,探析那个时代人们的荒诞不经和社会问题。关键词:荒诞派;《哑巴侍者》;《等待戈多》;主题探析[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6--01荒诞派戏剧是二十世纪文学的产物,这个时期的文学主题大多是表达人们自身幻想的破灭,对自己存在的怀疑、否定,精神上的荒芜和空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病态的伦理关系。一、荒诞派戏剧的内涵荒诞派戏剧最初出现于50年代法国文坛,随后在欧美各国

    青年文学家 2020年6期2020-04-09

  • 等待戈多》与西方世界的精神迷失
    要:文章以《等待戈多》为分析对象,通过文中人物的分析揭示西方世界战后的精神迷失和西方文明衰落后的绝望心理。通过文章中对人物性格、宗教和人性的描述,深刻体现了西方人对战后现实生活的不满,但又无法改变的无奈,进而揭示西方人精神世界的荒芜和无助,并渴望从失望中解脱的强烈愿望。关键词:人物分析;西方世界;精神迷失[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3--01二战后,西方世界收到巨大破坏和冲击,西方殖民体系的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期2020-03-17

  • 等待的希望——重看《等待戈多》带给我们的启示
    过程。戏剧《等待戈多》中的等待是等待希望的等待,并非等待的绝望,“希望”作为一种生活的原发动力,推动了对未来积极进取和渴求,给我们带来了新启示。关键词:等待;希望;戈多;启示作者简介:卢玉娜(1979.11-),女,壮族,贵州兴义人,硕士研究生,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与中美跨文化传播研究,主要承担《英美文学》、《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等课程的教授。[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6--03战后西方世界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6期2020-01-29

  • 等待戈多》中的句法空白
    任 盼一、《等待戈多》概述塞缪尔·贝克特(1906—1989)是20世纪重要的小说家和戏剧家。1969年,他的作品《等待戈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是“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等待戈多》是一部两幕剧的悲喜剧,戏剧以两个流浪汉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贡(下文简称“狄狄”和“戈戈”)等待他们俩谁都不认识的戈多开始,又以等待戈多结束。贝克特的这种创作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戏剧模式,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部没有开始、没有情节、没有

    文化学刊 2020年8期2020-01-02

  • 论荒诞派戏剧对传统戏剧的反叛
    叛。文章以《等待戈多》为例,从戏剧时间的运用、情节的设置、场景的布置和戏剧结构与戏剧体裁含义上讨论荒诞派戏剧是怎样实现对传统戏剧的反叛的。关键词:戏剧内容;“三一律”;戏剧形式;悲喜剧;《等待戈多》荒诞派戏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西方的一个戏剧流派。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有阿达莫夫、贝克特、尤内斯库等,他们在戏剧中用特有的荒诞手法来表达其主旨——世界的荒诞性和生存的荒诞性,从而进行对传统戏剧的反叛。《等待戈多》作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也遵循其思想特征和艺术

    大观 2019年10期2019-12-09

  • 浅析《等待戈多》中“等待”的象征意义
    种人生追求《等待戈多》是一出表现人类永恒的在无望中寻找希望的现代悲剧。它的主题和核心内容是等待希望的人物出现,虽然也许这个人物最终不会出现。“戈多”作为一个代名词始终是一个朦胧虚无的幻影,一个梦魇中的海市蜃楼。戈多虽然没有露面,却是决定人物命运的首要人物,成为贯穿全局的中心线索。戈多似乎会来,又老是不来。戈戈和狄狄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想活连骨头也吃不到,想死连绳子也没有。但他们还是在执着地希望着、憧憬着。无论戈多会不会来,也不管希望会不会成真,它毕竟使

    鸭绿江 2019年12期2019-11-12

  • 浅析《等待戈多》中“等待”的象征意义
    摘要:《等待戈多》的主题是“等待”,该剧本揭示的是作为现代人在现代社会所面临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境况,等待这个意念象征的是无望而执着的人生追求。戈多这个人物或许真实存在,或许是作者为了满足人们对未来生活目标的幻想而设置的一个虚拟人物,目标总是在前方,对于生活在困窘不堪的社会现实中的人来说,这个朦胧而又神秘的戈多至少可以起到望梅止渴的作用。本文试结合文中人物简要分析“等待”一词在剧中的含义及在我们现实中生活的实际意义。关键词:等待;人生;象征;现实;意义1.等待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6期2019-09-17

  • 克特戏剧中的荒诞性
    见长,其中《等待戈多》(1953)是其戏剧的代表作。贝克特的作品大多呈现出一种荒诞的意味,而《等待戈多》则集中体现了其戏剧创作的荒诞性。【关键词】塞缪尔·贝克特;荒诞戏剧;《等待戈多》;荒诞性【中图分类号】J817 【文献标识码】A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用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清晰地阐明了他对世界的看法和哲学思想,即世界、人生的本质是荒诞的。作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等待戈多》,它以荒诞的情节内容、荒诞的语言,通过荒诞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荒诞的世界和人生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7期2019-08-23

  • 论《等待戈多》中的循环与荒诞
    张洁摘要:《等待戈多》以荒诞形式展现荒诞内容,形式统一于内容,“循环”正是荒诞形式的表现。文章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分析戏剧作品的循环特征,并进一步探究了形式上的循环对表现荒诞主题的促进作用,认为《等待戈多》在时间与空间上用显性与隐性的双重循环方式与荒诞主题形成互文,以形式上的荒诞加强了内容的荒诞。关键词:《等待戈多》   循环   荒诞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艺术评鉴 2019年13期2019-08-06

  • 从反戏剧手法看荒诞剧《等待戈多
    1100)《等待戈多》是爱尔兰现代主义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代表作品,是典型的具有荒诞主义色彩的两幕悲喜剧。《等待戈多》的问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戏剧史的革新,催生了“荒诞剧”这一新的戏剧形式。贝克特在创作《等待戈多》这一荒诞剧的过程中,采用了创新的“反戏剧”手法,一改以往戏剧注重故事性以及循序渐进的特点,运用大量夸张、扭曲的情节,无逻辑性,时间、空间的混乱,加速了人性与环境的异化,所有的一切似乎都体现着“荒诞”。一、荒诞的结构安排《等待戈多》这部荒诞剧

    大众文艺 2019年7期2019-07-12

  • 荒诞派戏剧,悲剧的一种表达形式
    创作特点。《等待戈多》作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讲述了两个流浪汉——弗拉基米尔和爱斯特拉冈,等待着一个叫做“戈多”的人,而戈多是一个没有明确身份,就连主人公也不认识的人,故事无逻辑,人物不明确,语言缺少连贯性,剧情前后也无关联,成为了这部荒诞派戏剧代表作的最大特点。荒诞在这部无逻辑的作品中带有一丝可笑,而在可笑中带有沉重感与压抑感。尽管荒诞派戏剧以荒诞为情感表达,以荒诞可笑牵动观众,但这种笑是通过将生活中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别人看而达到的引人发笑的效果。实际上

    戏剧之家 2019年11期2019-05-27

  • 论《等待戈多》的荒诞性戏剧特征
    摘 要:《等待戈多》以存在主义的哲学视角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的生存危机和世界的荒诞性,极为清晰地展现了那个时代西方社会发展的“荒诞性”因素。然而剧中所展现的种种荒诞现象并非作者臆想而来,而是由现实世界转化而来,因而从戏剧人物、主题、情节与结构、语言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从中分析其荒诞性特征,并就其现实意义进行相关论述,其社会意义是广泛而深刻的。关键词:荒诞派戏剧;荒诞性;等待戈多;非人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9

    学周刊 2019年14期2019-04-28

  • 荒诞戏剧中的荒诞哲学:从《西绪福斯神话》到《等待戈多
    内容摘要:《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荒诞”是其表现的对象和主题。以加缪《西绪福斯神话》为理论依据做互文式分析,可以更好的发现作为文学文本的荒诞派戏剧中所蕴含的有关于荒诞的产生、表现、价值等哲学思考的理论建构。关键词:《等待戈多》 《西绪福斯神话》 荒诞派戏剧 荒诞哲学进入20世纪以来,现代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精神危机,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历史伤痛、“上帝死了”的信仰危机和对西方逻各斯主义的反思,都使得笼罩在现代西方人心头的这片浓厚的愁云惨雾更加难以

    文学教育 2019年4期2019-04-19

  • 论《等待戈多》的荒诞元素
    【摘 要】《等待戈多》是塞缪尔·贝克特荒诞派戏剧代表作,一直以来受到批评家的关注,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从文本的语言、人物设置、情节、主题四方面入手解读剧作,探索贝克特《等待戈多》中的荒诞元素。【关键词】荒诞;等待;不确定性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9-0030-02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爱尔兰剧作家、小说家、诗人、评论家。他的剧作《等待戈多》被视为荒诞

    戏剧之家 2018年29期2018-12-08

  • 论《等待戈多》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分析
    院 张 毓《等待戈多》作为荒诞剧的代表,笔者认为是当之无愧的。因为剧本本身的剧情让人看了以后觉得是那么无厘头,它完全有别于一般性的戏剧,先不用说其没有明确的线索,就连故事情节都让人觉得是混乱的,甚至可以说是平淡无奇的。因此,当笔者正在看这本剧本的时候,觉得自己就像剧本中的两个“男主角”一样,随着他们荒诞并且毫无头绪的谈话,不知不觉地感到自己像是精神分裂者一般,觉得他们就像两个精神病患者一样,东拉西扯,毫无头绪地说着没有丝毫意义的话,打发着他们一天的时间。当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5期2018-11-29

  • 评沃尔特·阿斯姆斯版《等待戈多
    剧代表作品《等待戈多》于1953年首演于巴黎的巴比伦剧院,此后的近半个世纪诸多戏剧导演热衷于将此剧搬上舞台。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斯林在1961年所著的《荒诞派戏剧》一书中详细阐释了“荒诞”一词的来源,它直接指向“由于人的状况的荒诞所产生的这种形而上的痛苦之感”[1]。其中1988年由德国导演沃尔特·阿斯姆斯 (Walter D·Asmus)所导、原作者萨缪尔·贝克特监制的版本被誉为是贴近原著的精髓之作。“在贝克特之后,他可谓是世上阐释其作品的第一人。”[

    文学教育 2018年30期2018-11-28

  • 评沃尔特·阿斯姆斯版《等待戈多
    剧代表作品《等待戈多》自1953年首演以来,产生了诸多舞台版本。其中1988年由德国导演沃尔特·阿斯姆斯所导、原作者萨缪尔·贝克特监制的版本被誉为是贴近原著的精髓之作。本文将以他对此版表演细节和导演细节的双重把控展开评述,以探寻舞台深处所展现出的“荒诞”内核。关键词:表演细节 导演细节 荒诞 沃尔特·阿斯姆斯 等待戈多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品《等待戈多》于1953年首演于巴黎的巴比伦剧院,此后的近半个世纪诸多戏剧导演热衷于将此剧搬上舞台。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斯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8年10期2018-11-01

  • 浅谈《等待戈多》中人的异化现象
    摘 要:《等待戈多》以荒诞的人物语言,动作和形象体现了西方现代人的异化。人类正常的行为,语言被异化为一系列毫无意义的符号;人类的感知能力和主体性逐渐退化,无力自救却渴望被救赎的状态被异化为无尽的等待戈多。关键词:异化;主体性;感知能力作者简介:来静(1994-),女,山东省临沂市人,英美文学专业学士。[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2《等待戈多》中充满了异化现象,从人物语言的混乱,动作的重复,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1期2018-10-22

  • 从表现主义视角分析《等待戈多》的艺术特征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戏剧派的经典。其一反传统戏剧的艺术笔调,将人生的荒诞虚无演绎得淋漓尽致。短短两幕剧,随处可见莫名其妙的话语,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尽显荒诞无稽,胡言乱语的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剧本的艺术特征具有表现主义特点。因此,本文从表现主义的视角分析《等待戈多》的艺术特征。关键词:《等待戈多》;寓意;表现主义作者简介:杨雪梅(1993.10-),女,陕西汉中人,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中图分类号]:J8 [文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1期2018-10-22

  • 从人物性格角度分析《等待戈多
    月摘 要:《等待戈多》是荒诞戏剧的代表作,以两个流浪汉苦等“戈多”,而“戈多”不来的情节,喻示人生是一场无尽无望的等待,表达了世界荒诞、人生痛苦的思想,也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普遍的空虚绝望的精神状态。《等待戈多》一共分为两幕,其中每幕有四个人组成,冷漠的爱斯特拉(戈戈)、活泼的弗拉季米尔(狄狄)两个流浪汉;波卓和幸运儿主仆二人组成。虽然《等待戈多》这部剧作由两幕组成,但这两幕的内容可以说是大同小异,到底四位人物在剧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扮演着什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6期2018-10-09

  • 等待戈多》:当代困境和艺术的可能
    文_张喁《等待戈多》在当代世界如此有名,在中文世界,已入选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它还进入了我们的文化生活,比如成为街头咖啡馆的名字。即使没听说过《等待戈多》的人,随便搜索一下,就能了解到它“日复一日等待永不会来的希望”的内容及思想,听到别人介绍它荒诞、无聊的“后现代”戏剧表现形式。旁敲侧击了解《等待戈多》如此容易,但真正回到这部剧作的剧本或者各种版本的戏剧乃至电影,能坚持看完就是广大读者或观众最大的胜利了。这个胜利如此来之不易,以至于1953年《等待戈多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8年11期2018-08-03

  • 永恒的静止,虚幻的存在
    摘 要:《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著名的荒诞派戏剧,其主题向来是众说纷纭。本文将其主题归为“等待”,并由此出发研究《等待戈多》中时间的静态性,再由静态中体现的不变探求作品中人物自身存在的本质,最后就其存在的状态探索人物等待的虚幻性。关键词:《等待戈多》;存在;时间作者简介;邹佳妮(1997-),女,江苏省苏州市人,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大三学生。[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7期2018-07-27

  • 等待戈多》与《三姊妹》中“等待”题旨比较
    性的作品,《等待戈多》则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为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两部作品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在题旨的阐发上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包含了对人类永恒主题的理解。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中共有的“等待”题旨进行分析比较,探寻“等待”这个西方作品中常见的主题的精神文化内蕴。关键词: 《等待戈多》 《三姊妹》 “等待” 贝克特 契诃夫“等待”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它历来也是作家们热衷表现的主题。对明天的等待作为一种对希望的期盼,已成为一种象征,延续至20世纪西方现代

    文教资料 2017年32期2018-03-27

  • 等待戈多》中的未完成性解读
    的混乱中,“等待戈多”是唯一清楚的一件事。《等待戈多》中人物背景介绍不详,言行怪诞不经,结构开放,立意模糊,充满不确定性,无不与贝克特企图展示的“混乱形式”相适应。这一“混乱形式”与一切完成的、稳定的、安定的东西相悖,符合“未完成性”特征,适用于多元、开放、发展的未完成性解读,而非以往占主导的过于绝对、封闭的结论式阐释。1.引言1969年,塞缪尔·贝克特因“(他的)全部作品以新颖的小说和戏剧形式将现代人的困境变为他的讴歌”而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等待戈多

    外语与翻译 2018年4期2018-03-06

  • 浅谈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的存在主义
    摘 要:《等待戈多》是戏剧史上第一部演出成功的荒诞派戏剧,该剧体现的存在主义同样引人思考。本文试着对《等待戈多》中体现存在主义的部分进行分析,深入浅出的阐述本人对存在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并希望人们能够对存在主义继续进行丰富和发展。关键词:存在主义;存在;等待戈多作者简介:韩金男(1995-),女,满族,吉林省辽源人,东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期2018-01-31

  • 浅谈戏剧表演中演员的操控 ——以两幕悲喜剧《等待戈多》为例
    提升。二、《等待戈多》中的演员操控分析之所以要以《等待戈多》为例进行演员操控的分析,主要是因为这部剧的情节内容比较荒诞。分析整部剧可以看出,其没有开端和高潮,也没有结局,剧中的戈戈和狄狄是从哪来的,他们为什么要等待戈多,这些都一无所知。正是因为这部剧在情节安排上、具体内容展现上具有荒诞性,所以对演员的考验也更为严格。基于此,笔者从这部剧的表演入手分析演员的操控,可以更加深入了解演员操控的重要性。在《等待戈多》这部剧中,演员的操控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是肌体

    艺术家 2018年9期2018-01-24

  • 等待戈多》中的意象分析
    摘 要:《等待戈多》是戏剧史上一次突破性的创新,也同样可以作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它是爱尔兰现代主义作家塞穆尔·贝尔克两幕悲喜剧,1953年首演。本文主要介绍一下这部戏剧的荒诞性,分析剧中人物环境的象征意义,对该剧进行更透彻的理解;最后,再结合现当代社会的实际情况作总结,对《等待戈多》的现实意义及启迪有更深刻的认识。关键词:荒诞;意象;象征;等待;希望作者简介:樊秀峰(1996-),女,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中图分类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5期2017-12-26

  • 论后现代主义思潮下人们对生存问题的反思 ——从《等待戈多》到《罗森克兰茨与吉尔德斯特恩已死》
    思 ——从《等待戈多》到《罗森克兰茨与吉尔德斯特恩已死》薛 源(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00000)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等待戈多》和《罗森克兰茨与吉尔德斯特恩已死》两部经典荒诞派戏剧的个性与共性来揭示二战后欧洲社会人文思想的变化。揭示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这一过渡时期,人类对自身生存状况的关注和自身存在问题的反思。后现代主义;生存问题人类以并不乐观的心理状态走进二十一世纪。经济、政治、宗教利益的相争引发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碰撞以及冲突空前激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4期2017-11-25

  • 《圣经》文化批评视角下
    之一,他的《等待戈多》受到现代读者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圣经》文化批评的视角对《等待戈多》中的人物进行分析,使作品有新的内涵,增添新的生机。《圣经》文化批评反映了《圣经》中的典故和人物在文学创作上对文人墨客产生的影响。关键词:《圣经》;《等待戈多》;塞缪尔·贝克特作者简介:冯长郭(1992.12-),男,山东省邹城市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1《圣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9期2017-11-08

  • 从尼采哲学浅析《等待戈多
    摘 要:《等待戈多》是贝克特最负盛名的剧本之一,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之作。也正因其“荒诞戏剧”的标签,长久以来对于《等待戈多》的解读大多从对“等待”和“戈多”身份的讨论上揭示该剧的荒诞主题,认为它是西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隐喻。但是,仅仅分析《等待戈多》的荒诞性并没有办法说明为什么它“使现代人从贫困的境地得到了振奋”。贝克特和尼采的思想具有许多相通之处,他们用“積极的虚无主义”打碎了虚假的信仰之像,渴求在行动和超越中建立新生的世界。关键词:《等待戈多》;尼采哲学;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7期2017-10-24

  • 人生是一场无休止的等待:浅析等待戈多的叙事艺术
    美凤摘要:《等待戈多》是爱尔兰现代主义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代表作品,整部剧仅由两幕构成,情节十分简单,通过爱思特拉冈与弗拉基米尔两个人物的对话与行为展开,而位于情节中心的“戈多”虽处于缺席状态,却作为主线牵动着整部剧的情节发展。贝克特通过两人对话等活动巧妙的展现了二人的心理活动与精神状态,揭露了人的普遍生存状态,情节虽不完整却具有很强的叙事性。本文通过对该剧的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和叙事话语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叙事学角度分析该剧作的表现力及作者对人的存在

    东方教育 2017年15期2017-10-19

  • 戈多说:自己拯救自己 ——伊沙的《等待戈多》解读
    ——伊沙的《等待戈多》解读⊙厉 梅[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6]中国当代诗人伊沙的《等待戈多》与荒诞派戏剧大师贝克特的《等待戈多》题名相同,题旨上承续、延伸了前者,深刻呈现了关于等待的当代光景。伊沙笔下的观众尽管知道戈多不会来,但是仍然像贝克特《等待戈多》中的流浪汉一样,无聊地摆着等待的姿态。在《等待戈多》的尾声,他们等来的不是上帝、幸福、希望,而是剧场看门老头的傻公子。戈多是个“傻子”,其实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现实,打破了人们

    名作欣赏 2017年27期2017-09-18

  • 等待戈多》: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与超越
    内容摘要:《等待戈多》是一部思想深刻的荒诞派戏剧,作品为我们描摹了一幕现代人生存困境;剧中的戈戈和狄狄,是苦苦寻求救赎希望的现代人的缩影。在作品的表层含义之外,它还包含着“使现代人从精神的贫困中得到振奋”的东西。关键词:《等待戈多》 生存困境 超越贝克特是爱尔兰荒诞派剧作家,他的剧作《等待戈多》是一部表现二十世纪现代人生存困境的荒诞剧,对于人类悲剧性的存在状态和终极命运及意义都有深刻的思考,由于他的戏剧所具有的“希腊悲剧的净化作用”,由于“他那具有奇特形式

    文学教育 2017年8期2017-08-10

  • 论《等待戈多》中角色成对理念
    对出现,如《等待戈多》中的弗拉基米尔和爱斯特拉岗、波卓和幸运儿;《终局》中汉姆和克洛夫、奈尔和纳格。每一对人物之间都有一条看不见的纽带将它们紧紧地系在一起。本文将以《等待戈多》为例,揭示作品中两对对立统一的人物关系,并结合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探讨这种角色成对理念。关键词:《等待戈多》;角色成对;社会背景作者简介:关羽含(1994-),女,汉族,辽宁省本溪市人,辽宁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7期2017-06-21

  • 从《等待戈多》看艺术中的哲学
    诞派戏剧;《等待戈多》中图分类号:I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4-0001-02哲学与艺术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一直被认为是最具有紧密联系的一对。人们习惯于将这一亲密的关系归因于二者共同指向的形而上意味。它们都不能吃不能穿,即没有功利的效用,可人类就产生了它们,而且文明程度越高,它们的地位也就越高。这是为什么?因为人类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单纯的吃饭而活着。有的西方学者把哲学定义为“爱智慧”,这是一种很可爱又很准确的说法。其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5期2017-06-10

  • 依赖他者的悲剧天性
    的戏剧作品《等待戈多》中描绘了一个失去秩序的世界和一群精神停滞的人。分析这个世界的时间、空间和自然秩序的失衡,以及人物失去行动力、被动消磨时间的困顿状态,有助于理解贝克特在《等待戈多》中传达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类信仰的本质。贝克特揭示了世界的失序和人类的停滞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即人类必须依赖他者的承认才能生存的悲剧天性决定了他们只能在一个失序的世界中困顿不前。关键词:等待戈多 贝克特 精神停滞 悲剧天性 信仰一、引言塞缪尔·贝克特是20世纪荒诞派戏剧的重要代表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3期2017-05-06

  • 浅析存在主义视域下《等待戈多》与《车站》主题的相似性
    春媚摘要:《等待戈多》与《车站》是塞缪尔·贝克特和高行健的代表作,两部作品因其荒诞性于发表之初轰动一时。虽然诞生于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但在存在主义的框架下却能够发现两剧主题上的相似性,即“等待与希望”和“社会与人民”。以“相似性”而非“差异性”为着眼点,可为两剧对比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关键词:《等待戈多》;《车站》;存在主义;主题;相似性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影响着欧洲乃至世界的戏剧文学思潮,被称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英语戏剧”( Berlin N.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12期2017-04-17

  • 等待戈多》的荒诞元素分析
    【摘 要】《等待戈多》是塞缪尔·贝克特所著荒诞派戏剧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文中多处运用荒诞元素。这篇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荒诞元素的运用:场景、人物性格、语言、情节。荒诞元素的运用提升了戏剧的表现性和可读性,赋予了该作品艺术魅力,使它能够和众多伟大作品一样流传至今。【关键词】等待戈多;荒诞元素;塞缪尔·贝克特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015-03一、介绍塞缪尔·贝克特出生在爱尔兰,而后定居法国,

    戏剧之家 2017年5期2017-04-05

  • 重影、诗意与信仰
    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的影响。另外,也将通过《等待戈多》对残酷戏剧所做的补充,来理清贝克特荒诞派戏剧思想与阿尔托残酷戏剧理论间的继承与交融。【关键词】阿尔托;贝克特;残酷戏剧;等待戈多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011-041938年,阿尔托出版了《戏剧及其重影》,宣告残酷戏剧的诞生。此前,他筹划的“残酷剧场”里排演的唯一一部戏剧《颂西公爵》(Les Cenci),在演出十七场后就草草收尾,这是阿尔

    戏剧之家 2017年5期2017-04-05

  • 现代性反思以及对于救赎的期望
    董波【摘要】等待戈多这个意象已经逸出文学的狭小范围,成了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等待戈多》在西方文学史也是现代主义文学向后现代主义文学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从更大范围来看,说它是整个文化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不为过。【关键词】反思;救赎的期望;等待戈多【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英国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戏剧《等待戈多》于1953年1月在巴黎巴比伦剧院首演后,立即引起了热烈的争议,这样一部完全颠覆传统模式的戏剧,要是以传统的目光来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期2017-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