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垦区

  • 黑龙江垦区与珠三角经济带优势互补的思考
    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垦区,土地总面积5.54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564.4万亩、林地1359万亩、草地489.1万亩、水面373.4万亩。2021年北大荒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703.8亿元,利润14.8亿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珠三角经济带率先利用改革开放的先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改革开放的窗口,在体制创新和改革方面排在全国前列,但第一产业增加值与全国相比低9.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分别高出2.1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这说明珠三角

    农场经济管理 2023年1期2023-03-22

  • 黑龙江垦区“基本田”历史延承的初步研究
    公司)一、黑龙江垦区“基本田”概念的提出1990年,原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出台了《进一步稳定和深化垦区农业改革的意见》(黑垦发〔1990〕10号),对黑龙江垦区深化农业改革作出具体详细部署,文件明确提出“以实行‘两田制’为基础,推进按照土地使用权配置方式不同,确定不同的原则收取土地承包费”。“两田制”即“基本田”(或叫口粮田)、“承包田”(或叫责任田、商品粮田),这也是黑龙江垦区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正式提出“基本田”的概念,文件确定“基本田”收费按低标准的利费收取

    农场经济管理 2022年4期2023-01-04

  • 20220506 中国黑龙江垦区种植业生产系统碳足迹研究
    广泛关注。黑龙江垦区作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该研究对其种植业生产系统进行碳足迹评价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技术和种植结构调整2个方面,寻找降低碳排放的可行策略,这对促进黑龙江农垦种植业低碳化与可持续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该研究基于IPCC及中国官方编制的《低碳发展及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中的核算方法,搜集了2000-2017年黑龙江垦区相关数据,从主要物资投入碳排放、土壤N2O排放、稻田CH4排放和秸秆焚烧碳排放4个方面核算了种植业生产系统碳排放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2年5期2022-11-23

  •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研究
    分分析法的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研究李正李锐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0)作为粮食生产大国,粮食安全是我国不可突破的底线。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供应省份,文章结合近10年黑龙江垦区粮食产量进行分析,进一步得出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使用特定的数据指标对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发现粮食播种面积、耕地面积、化肥用量和农用机械总动力是主要影响因素,农药用量、地膜用量为次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推动黑龙江垦区农业进一步发展

    广东蚕业 2022年7期2022-11-21

  • 基于碳足迹的黑龙江垦区农业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变化*
    态承载力。黑龙江垦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自1949年起累计生产粮食达到4.1亿t,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13]。明确垦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强度及碳足迹变化特征,对于制订合理的农业减排策略和建设低碳农业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文章以黑龙江垦区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1992—2019年相关统计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分析垦区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瓜果类作物的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足迹变化特征,明确影响碳足迹的主要因素,旨在为促进垦区农田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年8期2022-10-28

  • 黑龙江垦区种养业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
    提供依据。黑龙江垦区依靠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着力于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从曾经的北大荒变成为现在的北大仓,成为中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但水土资源过度消耗、农药化肥过度依赖等问题,正影响其农业生产稳定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农业改革发展的重点之一。因此,文章拟采用能值分析方法,以黑龙江垦区种养业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2009—2018 年该系统其能值投入动态变化过程,评价该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以期为其种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年3期2022-06-09

  • 基于PSR模型的黑龙江垦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垦区之一的黑龙江垦区作为研究区域,区域内农业现代化水平21世纪以来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随着垦区现代化,农业环境保护水平有所下降[19]。长时期、大规模、高强度的传统农业垦殖使得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水保肥能力降低,部分平原地块以及坡耕地地力产出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垦区黑土地面临着数量减少、质量退化的问题。因此,开展垦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对于提高垦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推动垦区农业现代化、促进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北方农业学报 2022年1期2022-04-09

  • 黑龙江垦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探究
    强国转变。黑龙江垦区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从其农业内部结构看,各产业之间结构不合理,转型升级缓慢等问题不容忽视。农业产业结构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为:自然资源承载力与生产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农业产出品的品质品种与居民消费升级带来的消费需求变化的矛盾日益凸显;种养业结合不紧密,造成资源浪费、循环不畅的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黑龙江垦区结合自身资源特性和农业发展现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照国家

    农场经济管理 2021年1期2021-12-26

  • 寒地水稻生育调控智能化节水灌溉系统的研究
    性1.符合黑龙江垦区数字农业发展方向。美国、日本、德国、以色列、丹麦等国家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催生出了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我国发展智慧农业,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2019年北大荒集团进入了数字农业发展阶段,寒地水稻生育调控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是黑龙江垦区实践数字农业和落实国家发展智慧农业策略的表现,符合黑龙江垦区数字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农业农村部关于《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指导精神。

    农场经济管理 2021年8期2021-09-09

  • 个体特征、技术成本与农户融资行为 ——基于黑龙江垦区的实证研究
    程度最高的黑龙江垦区并不适用。黑龙江垦区为全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拥有世界上稀缺的黑土资源。同时,黑龙江垦区也是我国农垦系统国营农场数量最多、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其拥有耕地4363 万亩,种植面积约为粮食主销区总合的2/5,其粮食产量约为粮食主销区总产量的2/3。黑龙江垦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地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边疆稳定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是国家在关键时刻抓得住、用的上的重要力量。(郭翔宇,2018)该地区粮食生产能否正常进行将直接关系到国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1年4期2021-05-13

  • 马铃薯主粮化在黑龙江垦区实施进展及存在问题
    89)1 黑龙江垦区马铃薯产业的基本情况黑龙江垦区马铃薯种植始于1985 年,2002 年以前种植面积处于5 000 hm2左右,2003~2004 年种植面积突破1 万hm2[1]。2005 年作为黑龙江省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的黑龙江北大荒马铃薯产业有限公司成立,2008 年其母公司北大荒马铃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2016 年北大荒马铃薯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黑土地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东北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对黑龙江北大荒马铃薯产业有限公司进行了股权多

    中国马铃薯 2020年2期2020-12-16

  • 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一、引 言黑龙江垦区作为“中华大粮仓”,2018年粮食产量450多亿斤,粮食商品量超过430亿斤,占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的30%,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但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按照农业农村部《2019年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黑龙江省轮作与休耕面积合计1 300万亩,在黑龙江三江平原地下水明显下降的井灌稻区开展休耕试点,目的在于遏制三江平原地区地下水位下降,保护农业生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治理农村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0年5期2020-11-16

  • 黑龙江垦区耕地集约利用时空格局分析
    了准确把握黑龙江垦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时空变化特征,以黑龙江垦区统计资料为数据源,基于PSR模型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综合加权求和模型计算耕地集约利用度,并构建PSR系统协调度模型评价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对黑龙江垦区耕地集约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黑龙江垦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但2012—2014年呈波动下降趋势;黑龙江垦区各管理局的耕地集约利用度差异显著,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耕地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8期2020-10-14

  • 黑龙江垦区农田土壤养分平衡分析与评价
    佳,杨增玲黑龙江垦区农田土壤养分平衡分析与评价楚天舒1,王德睿2,韩鲁佳1,杨增玲1※(1.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北京 100083;2.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烟台 264670)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环节。黑龙江垦区是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对其进行农田土壤养分平衡评价至关重要。该研究以黑龙江垦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农田土壤养分平衡方法,分析与评价其2000-2018年农田土壤氮、磷、钾养分输入与输出情况。结果表明:1)2000-2018年黑龙

    农业工程学报 2020年15期2020-09-20

  • GPS自动导航驾驶系统在黑龙江垦区农机作业上的应用
    系统应用在黑龙江垦区农机作业当中可以有效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提高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水平,因此需要研究GPS自动导航系统的具体应用,以提高应用效率。一、GPS自动导航驾驶系統概述1、GPS定义。GPS的全称为GlobalPositioningSystem,指的是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空中卫星进行定位的系统,能够提供时间以及位置等信息,具有精密度高、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等优势。所以GPS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GPS系统在农机导航中普遍应用,因自动感知周边环境,进行既定任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13期2020-06-09

  • 北大荒 粮食安全底气足
    荒,如今的黑龙江垦区,已经拥有9个农场管理局、113个农牧场,并发展成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垦区视察时强调,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优秀的人才、先进的设备、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园区。为了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黑龙江垦区牡丹江农场管理局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通过完善、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挖掘内在科技潜力,积极打造“智慧农业”,为

    民生周刊 2019年22期2019-11-22

  • 国企社会化职能改革思考
    要:概述黑龙江垦区及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基本情况,归纳黑龙江垦区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的具体特点,分析黑龙江农垦总局、各管理局、各国有农牧场办在社会职能改革过程中的实践成果,并针对下一阶段黑龙江垦区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提出建议。关键词: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黑龙江垦区;国有农场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7-0002-01一、黑龙江垦区农场办社会职能概述黑龙江垦区屯垦戍边初期大多处于相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7期2019-06-24

  • 垦区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及治理方法
    群摘 要:黑龙江垦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面对农药和禽畜粪便等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必须科学治理,才能促进黑龙江垦区实现健康发展。论述了黑龙江垦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方法。关键词:黑龙江垦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法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1-0100-01 中国图书分类号:X71 文献标志码:A1 黑龙江垦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第一,在农药年应用方面,黑龙江垦区在2002—2012年,农药使用数量由最初的6 682.0 t上升

    山西农经 2019年1期2019-06-11

  • 从亘古荒原到中国最大商品粮基地 ——聚焦北大荒70年沧桑巨变
    为北大荒的黑龙江垦区,地处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1947年,一批来自延安、南泥湾的军队干部率部在北大荒建立了第一批农场。1958年,10万复转官兵挺进北大荒,掀起了北大荒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高潮。一代又一代垦荒人披荆斩棘、开拓进取,用汗水和鲜血写下辉煌史诗。在北大荒博物馆,有一面松木墙纵贯一到二层。远看,是泥土一样的颜色,走近了,上面镌刻着1.2万多个名字。密密麻麻的名字,都是献身北大荒的拓荒先驱。1955年,时年20岁的天津市青年杜俊起告别父

    黑龙江粮食 2018年10期2018-12-12

  • 黑龙江垦区绥化管理局现代农业发展比较研究
    要]实现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将大大提升垦区内农民的经济收益,基于此,本文对垦区内绥化管理局所管辖各农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指标进行了比较,以此为基础给出了各农场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需要运用的以组织化推进规模化、以模式化保证精品化和以产业化实现高效化等发展建议,并做出了相应的阐释和说明。[关键词]黑龙江垦区;绥化管理局;现代农业[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黑龙江垦区位于肥沃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土地广袤,土壤肥沃,有着良好的水源和平坦的地势,非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4期2018-05-14

  • 黑龙江垦区预计粮食总产421亿斤
    商品粮基地黑龙江垦区4269.9万亩秋粮收获全面完成,预计粮食总产421亿斤,比上年增长2.2%。年初以来,黑龙江垦区扎实推进种植结构调整,按照“扩稻、减玉、稳豆、强经、优饲、重绿色”的原则,全垦区以第四、第五积温带为重点调减玉米种植面积262.3万亩,扩大大豆种植面积208.9万亩。为加快收获进度,黑龙江垦区提前做好农机具配备、检修,人力、生产物资、晒场等各项准备。坚持人机结合、收整结合、收销结合的原则,抓住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科学组织和调配机械力量,全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7年11期2017-11-11

  • 精准农业在农机方面的运用现状与前景分析
    物种植时,黑龙江垦区多以6行、8行或12行的进口大型气吸式精量播种机进行工作,播种施肥能精量准确一次完成,水稻插秧机使用高性能乘座式侧深施肥高速插秧机,黑龙江垦区的农机信息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先进机械的应用,使当前黑龙江垦区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高达450亿斤,粮食商品量高达400亿斤,使其获得“中华大粮仓”的美誉。二、 精准农业的运用在二零零二年,我国出台“黑龙江省垦区精准农业示范标准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在黑龙江省相关农场实施精准农业示范试验,由黑龙江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19期2017-10-21

  • 黑龙江垦区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路径及机制研究
    319)黑龙江垦区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路径及机制研究周章婧(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9)现代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农业服务业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以黑龙江垦区为对象,紧密围绕该地区的改革实践,以理论前瞻性、工作指导性和实践应用性为重点内容,进行讨论研究,分析梳理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黑龙江垦区;现代农业;服务业;产业融合;路径机制目前,农村产业融合的最大问题是产业融合规模较小、

    黑龙江科学 2017年2期2017-03-08

  • 关于黑龙江垦区家庭农场上交承包费收入确认的探讨
    。关键词:黑龙江垦区;承包费;收入确认黑龙江垦区拥有113个国有农(牧)场,土地总面积5.54万平方公里,耕地4338万亩,其中:水田2268万亩,旱田2070万亩,耕地占全国农垦耕地面积近一半,是我国耕地面积最大的垦区,土地承包费收入百亿元,出租土地收入是垦区农场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收入来源。目前,国有农场家庭农场上交承包费收入核算是按照2015年省农垦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承包费核算工作的通知》(黑垦局办文(2015)37号文),在收入确认上,按

    当代农村财经 2016年11期2017-02-28

  • 基于粮食安全生产的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安全生产的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翟绪军,徐荣,王琪(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庆 163319)农业循环经济是保障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黑龙江垦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发展循环农业是实现黑龙江垦区粮食安全生产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通过分析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即合理利用资源及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垦区农业生产者的素质、健全垦区农业循环经济的财政支持体系、增强垦区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7年2期2017-02-23

  • 黑龙江垦区预计粮食总产421亿斤
    黑龙江垦区预计粮食总产421亿斤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业部门了解到,截至10月28日,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垦区4269.9万亩秋粮收获全面完成,预计粮食总产421亿斤,比上年增长2.2%。年初以来,黑龙江垦区扎实推进种植结构调整,按照“扩稻、减玉、稳豆、强经、优饲、重绿色”的原则,全垦区以第四、第五积温带为重点调减玉米种植面积262.3万亩,扩大大豆种植面积208.9万亩。为加快收获进度,黑龙江垦区提前做好农机具配备、检修,人力、生产物资、晒场等各项准

    吉林农业 2017年22期2017-02-02

  • 浅谈农田水利在黑龙江垦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田水利在黑龙江垦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孔令波(黑龙江省海林农场,黑龙江海林 157126)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农田水利工程是整个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基础保障,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是确保垦区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性配置的强有力的关键。接下来,本文从农田水利工程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保障入手,对于其在黑龙江垦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详细论述。黑龙江垦区 农田水利 地位和作用1 农田水利工程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黑龙江垦区作为国

    中国科技纵横 2016年19期2016-12-10

  • 寒地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垦稻23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13年通过黑龙江垦区审定推广。介绍了垦稻23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要点。寒地;水稻;垦稻23;选育水稻生产是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为进一步提高垦区水稻生产,需要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其主要途径是培育优质高产水稻品种[1],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优质、高产为育种目标育成了早粳新品种垦稻23。1 选育过程水稻新品种垦稻23原试验代号为垦育10001,由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育成,该

    北方水稻 2016年5期2016-12-02

  • 浅析黑龙江垦区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重的意义。黑龙江垦区作为我国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龙头地区,农业保险试点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黑龙江垦区农保建设在十几年的经营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其也进入了发展的瓶颈。虽然政府及垦区对农保已经采取了一定的补贴,但依然难以满足农业保险发展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垦区农保发展情况,找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垦区农保发展提出有效建议。关键词:黑龙江垦区;农业保险;财政补贴:风险分担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约3亿亩农作物受灾,2亿多农民遭受直接

    新农村 2016年8期2016-07-20

  • 欢迎订阅2017年《现代化农业》
    刊。她立足黑龙江垦区,面向全国,主要报道农业现代化实践中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经验,普及现代化农业科学知识。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农业、农机、畜牧及工副业生产的科技人员、管理干部和技术工人,也适合科研和教学人员阅读。大16开,72页,定价7元/期,全年84元,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国各地邮局(所)收订,邮发代号14-84。如错过订阅日期,可直接汇款向编辑部订阅,不另收邮费。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香福路101号,邮编:150038,电话:0451-55399366,E-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6年12期2016-04-02

  • 浅析黑龙江省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3319)黑龙江垦区有着富饶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都为垦区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和物质储备。黑龙江省农垦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我国可持续发展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研究黑龙江可持续发展问题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垦区;可持续发展;垦区建设1 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自1949年开始创建国有农场的半个多世纪以来,黑龙江垦区范围逐步扩大,发展至今已经有5.43万km2的土地,黑龙江垦区土地面积占到全省土地面积的25%

    黑龙江科学 2016年7期2016-03-16

  • 黑龙江垦区德系西门塔尔牛的改良效果
    0038)黑龙江垦区德系西门塔尔牛的改良效果孙晓玉,卫喜明,王洪亮,赵晓静(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市150038)德系西门塔尔牛为乳肉兼用型牛,鉴于该品种的优良特性,黑龙江垦区提高了培育“北大荒牛”的育种方案,通过建立育种组织、实施育种方案,“北大荒牛”的培育工作取得了初步进展。利用德系西门塔尔牛对黑龙江垦区的本地牛杂交,杂交后代生产性能从生长发育、育肥性能、肉质都得到了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德系西门塔尔牛;改良;北大荒

    中国牛业科学 2016年6期2016-01-29

  • 黑龙江垦区种子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的构建
    值估量方法黑龙江垦区种子企业并购的目的在于被并购企业及并购后整个企业未来收益的潜能,公允价值是一个重要的选择标准;如果并购在于获得某项特殊的资产为目的,那么市场价值可以作为其并购的重要标准,采用市场法对其优良资产进行清算、整合;如果对于研发机构的并购,其中各项研究成果、育种材料等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是其主要的评估指标,那么持续经营价值就可以作为其并购评估价值的重要标准。二、采用多种融资渠道1、内部融资内部融资是指企业利用自有的内部资金着手来筹措并购所需的资金

    现代国企研究 2015年20期2015-08-15

  • 基于区位商法的黑龙江垦区林业优势产业分析
    区位商法对黑龙江垦区林业及其内部各业进行优势产业分析。国外学者利用区位商分析法对涉及生态优势产业以及森林系统服务业进行了研究。Andrew Oftedal[1]等利用区位商法对明尼苏达州和爱荷华州东北部生态优势产业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地区的生态优势产业均为生态旅游业,并对其生态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Xiang Niu[2]根据生态区位商(ELQ)法分析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FESS)的质量,结果表明在未来几十年里中国的FESS 的价值会由于大规模造林而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5年3期2015-08-06

  • 黑龙江垦区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研究
    3319)黑龙江垦区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研究袁玉萍 李世涛 管弘博(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理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9)利用2003—2012年黑龙江垦区统计年鉴的粮食生产统计数据,选取9个对粮食生产影响比较密切的指标进行实证分析,运用灰色关联法对影响粮食生产因素进行关联度大小计算,研究了影响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的关键因素并进行了关联分析,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参考.黑龙江垦区;粮食产量;灰色关联法;影响因素1 前 言很多学者早就对粮食生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年3期2015-06-27

  • 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快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建设
    出。文章以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例,在进行物联网技术与农业现代化建设作用关系分析基础上,对其在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以促进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推广应用。1 信息技术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作用关系分析信息技术作为社会经济与生产技术发展推动下兴起的一种新的技术形式,在社会经济以及生产生活的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意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在生产生

    中国农业信息 2015年14期2015-05-05

  • 黑龙江垦区曙光农场肉鸡产品实现质量可追溯
    黑龙江垦区曙光农场肉鸡产品追溯项目通过了国家农业部农垦局项目验收专家组现场验收。近年来,该农场为增强品牌核心竞争力,立足特色农业,突出品牌开发,始终把肉鸡生产质量安全放在首位,在饲养管控、加工管理、包装销售等环节上严格把关,按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的农垦追溯项目总体要求,采取追溯制度与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和市场推广有机结合的方式,完成了信息采集、审核上报、消费查询和安全监管四大系统建设。现已全面完成对9 个养殖小

    今日畜牧兽医 2015年2期2015-04-16

  • 基于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的黑龙江垦区持续发展建议
    足轻重。而黑龙江垦区作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保障粮食安全战略的核心区,其地位与作用更显突出,通过研究黑龙江垦区的持续发展问题可以为解决垦区“三农”问题(即“农业、农场、农工”问题)提供新路径。1 黑龙江垦区的作用与地位经过三代北大荒人的艰苦奋斗,黑龙江垦区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4]。垦区已累计生产粮食3 065.3 亿kg,向国家交售商品粮2 425.9 亿kg,为保障国家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5年3期2015-03-17

  • 黑龙江垦区奶牛隐性乳腺炎流行病学调查
    0038)黑龙江垦区奶牛隐性乳腺炎流行病学调查王金涛*宋伟红 桑学波(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38)乳腺炎是奶牛常见、多发病,也是危害奶牛场最大最严重的疾病,同时也是造成奶牛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奶牛乳腺炎严重制约着奶牛业健康的发展,并危害消费者的健康。据统计,全世界约有50%的奶牛患有各种类型的乳腺炎。在美国,大约有26.5%的奶牛因患乳腺炎而被淘汰;在芬兰、挪威、瑞典,因乳房健康问题而被淘汰的母牛分别占35%、19%和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7期2015-03-01

  • 黑龙江垦区建设新型城镇的对策研究
    镇的转移。黑龙江垦区正处于城镇化自下而上的快速发展阶段,意识到政策发展对城镇户发展起着极大作用。垦区近几年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并由农垦总局牵头,编制《黑龙江垦区城乡一体跨越发展规划2008-2020》,带动各个农场编制城镇建设规划,有效推进垦区新型城镇发展。2013年垦区拨付救灾补助资金,加快灾后重建工作,2014年5月,垦区下达了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计划通知,保障贫困居民正常生活,2014年9月,黑龙江垦区下达了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的计划通知,加快了个管理局基

    北方经贸 2015年2期2015-01-02

  • 井灌在黑龙江垦区
    □ 姚章村黑龙江垦区井灌始于上世纪70年代;井灌种稻始于上世纪80年代;井灌徘徊发展于1995~2003年;井灌稳定快速发展于2004~2012年,至今势头不减。井灌对黑龙江垦区农业发展呈现以下功效:一是解决了垦区大面积发展水稻所需的水资源问题(保证率高达95%以上);二是有效解决了垦区低湿耕地涝渍旱碱综合治理工程与技术的难题,其关键在于可控降低地下水位,有利综合治理低湿耕地;三是建设地下水库,承接灌溉与降雨渗漏水,回归利用,多年调节当地水资源;四是激发周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4年2期2014-12-16

  •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研究
    011年,黑龙江垦区现有耕地面积28538.85 km2[1],经过三代北大荒人的艰苦奋斗,垦区已成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六十多年来,虽然黑龙江垦区已累计生产粮食2 252亿kg,累计向国家交售商品粮1 667亿kg[2],但是垦区内普遍受到生活环境、饮用水、农场工业企业、畜禽养殖业等污染,甚至局部地区农田连年施用化肥农药超标,对土壤造成一定污染。尽管垦区在循环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一些成就,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4年4期2014-10-16

  • 黑龙江垦区农机专业产业背景分析人才需求调研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
    战略工程及黑龙江垦区实施"三步走"百年垦区发展战略,黑龙江垦区提出到2015年,实现粮食生产总量460亿斤以上,按国家要求,黑龙江垦区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黑龙江垦区又是黑龙江省的主要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基地。近年来,黑龙江垦区的粮食产量一直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中,把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加强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现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4年6期2014-09-23

  • 黑龙江垦区林业总产值分析
    基础上,对黑龙江垦区2000-2012年的林业总产值进行了三方面的分析,包括垦区林业总产值总量变化趋势、总产值增长率变化趋势以及林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例变化趋势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年限内黑龙江垦区林业总产值总量在波动中呈上涨趋势;林业总产值增长率与林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例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即都经历了大幅波动到稳定增长的变化过程。关键词:黑龙江垦区 林业总产值 总产值增长率黑龙江垦区林业是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的重要基础之一。由于林业对生态环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4年7期2014-08-28

  • 黑龙江垦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经济调查队黑龙江垦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白国兴/黑龙江农垦经济调查队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委相继召开了城镇化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提高发展质量,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事关黑龙江垦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大局。近年来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13年底镇化率已达85.7%。本文概述了黑龙江垦区城镇化现状,研究分析了目前垦区新型城镇化存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相对滞后,城镇规模较小,后续资金缺乏跟进等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4年20期2014-04-16

  • 黑龙江垦区玉米种植概况
    全国之首,黑龙江垦区从2001年~2012年玉米种植面积从225万亩发展到1160万亩,占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的12.2%左右。玉米单产从410公斤提升到550公斤,11年增产25.5%,小面积最高产突破1000公斤。黑龙江垦区玉米生产采取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管理,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关键词:黑龙江垦区;玉米种植;面积;品种;模式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30-11地理位置与现状黑龙江垦区总面积5.6

    吉林农业 2014年2期2014-04-01

  • 基于农业资源利用的黑龙江垦区粮食稳定生产潜力分析
    3319)黑龙江垦区位于东经123°32′~134°33′,北纬43°56′~50°21′之间;分布在黑龙江省12 个地(市)69个县(市、区),横跨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地域广阔。黑龙江垦区是中华大粮仓,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国储粮基地,2011 年按国家政策收购的国储粮为217.55 万t。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垦区以规模化、集约化、装备现代化来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以新技术、新机制来转变粮食生产增长方式,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3年6期2013-11-24

  • 浅析我国黑龙江省垦区居民消费结构
    。本文指出黑龙江垦区是我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我国黑龙江省垦区居民消费结构存在诸多不合理,本文研究我国黑龙江省垦区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关键词】黑龙江垦区;经济;消费结构一、垦区的消费结构背景今年我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达1.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9%,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近9300亿元。预计到2015年,我国最终信息消费规模有望超过3.2万亿元,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中国仍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由吃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3年7期2013-08-29

  • 高职院校应用英语服务黑龙江垦区经济国际化发展需要问题研究
    政策之一。黑龙江垦区是现代化农业企业集团中走入国际化的主要代表。60 多年的开发建设,使得垦区拥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骄人的成绩,因此走入国际化是黑龙江垦区的必经之路。处于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时代里,环境竞争越发激烈,国际交往越发增多,英语变得更加重要。黑龙江垦区除了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快国际化的步伐之外,对于英语人才的吸纳也是尤为关键。1. 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概述1.1 发展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求,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充分与市场需求接轨,努力实现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2期2013-02-19

  • 基于高职教育视角下构建黑龙江垦区应用型经管人才培养模式
    0001)黑龙江垦区是全国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有农场经济区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目前,黑龙江垦区在农业生产方面全方位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这不仅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垦区发展的必然趋势。黑龙江垦区在抓农业生产的同时,如何培养适应垦区经济建设的经管人才是面临的现实问题。我国有13亿人口,其中8亿是农民,这就决定了农业应用型人才在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当前建设新农村、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历史时期,黑龙

    对外经贸 2012年8期2012-08-15

  • 井灌产量与渠灌产量
    高寒地区的黑龙江垦区打井种稻,由于井水温度低(一般仅在4~6℃),与农作物生长允许和适宜的温度要求差10~20℃,如果灌溉不当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为此,很多人发表文章和意见,说是井灌稻低产,米质不好,亩单产比渠灌低近100kg,米质降低一等,卖米难,甚至有人士指出,井灌将障碍垦区实现农业现代化,因此应逐步让渠灌替代井灌。然而,黑龙江垦区十几年的井灌生产实践与科学实验证明,井灌稻完全能够实现优质高产。近几年,笔者亲自试验与调研证明,井灌稻比渠灌稻高产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2年5期2012-07-12

  • 黑龙江垦区井灌发展综述
    村 杜 崇黑龙江垦区传来一个特大喜讯:垦区4 200万亩耕地,2011年粮食总产登上400亿斤台阶,实现了重大突破。为此,农业部领导专程赶来表示热烈祝贺。回顾历史,自1947年黑龙江垦区组建算起,粮食总产登上100亿斤台阶用了48年;登上200亿斤台阶用了10年;登上300亿斤台阶用了4年;而登上400亿斤台阶仅用2年。是什么原因,采取了什么关键技术,使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发展产生了这种加速度?以笔者一孔之见认为,最关键的技术是井灌。垦区十几年的农业生产实践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2年2期2012-04-14

  • 黑龙江垦区低碳城镇指标体系初探
    0030)黑龙江垦区低碳城镇指标体系初探张文旭1王大庆2王宏燕1(1.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2.黑龙江农垦经济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低碳型小城镇的建设是黑龙江垦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的实质是确定低碳城市的具体建设内容和评估准则。通过对低碳城市内涵的分析,以生态学、低碳经济学、科学发展观、系统学等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构建黑龙江垦区低碳城镇指标体系的原则与路线。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的原理,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期2011-12-09

  • 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调查研究
    )1 引言黑龙江垦区位于世界闻名的黑土带上,是目前我国3大垦区之一。经过60余年的开发建设,黑龙江垦区目前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国有农场群,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基地。黑龙江垦区地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山麓,土地总面积5.76万km2,耕地面积240多万hm2。下辖9个管理局、114个农牧场,分布在全省12个市74个县(市、区)。现有总人口165.8万人,从业人员79.7万人[1]。“艰苦奋斗、勇于

    绿色科技 2011年11期2011-08-15

  • 黑龙江垦区融入东北亚经济圈的新机遇
    于振兴中的黑龙江垦区应该如何把握机会,迅速融入这一经济圈,使地理经济优势更明显,走出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呢?1 黑龙江垦区经济发展的现状1.1 黑龙江垦区经济发展的优势:1.1.1 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外向型农业的优势。土地面积广阔,土质肥沃。1.1.2 重要的农产品与工业品基地:1.1.2.1 黑龙江垦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08年的粮食总产量达到142.05亿公斤、商品粮产量达129.95亿公斤。1.1.2.2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1期2010-08-15

  • 黑龙江垦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文春玲提要黑龙江垦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使得垦区实现了从出卖农产品初级品向出卖农产品加工产品的转型。但是,目前黑龙江垦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对此,黑龙江农垦总局应该加大力度整合区内外资源,引导区内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区内中小企业,以企业创新、打造区域品牌和企业间相互协作为手段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关键词:黑龙江垦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中图分类号:F326.5文献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4期2009-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