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

  • 焦山: 古雅的文化山
    孟宪威焦山是镇江著名的“三山”之一。位于市区东北,海拔70.7米。历史上,焦山屹立于长江中流,被誉为“中流砥柱”。后因长江主泓道北移,焦山的西、北、东三面渐为沙洲所围,焦山已位于金山湖畔,但仍四面环水。2016年,焦山东门建成,有桥梁与陆地相连。焦山的古称较多。因其位于扬子江心,初时唯有樵夫出入,故名樵山。因可登高望远,遂更名谯山。山分东、西两峰,状如雄狮盘踞,故又名双峰山、狮子山、狮岩。南朝时,因其形若碧玉浮江,更名为浮玉山,和金山并称东浮玉、西浮玉。唐

    华人时刊 2023年3期2023-05-30

  • 焦山书藏管理新探 ——以《镇江焦山书藏目录》为据
    50100)镇江焦山以东汉焦光隐居而得名,以《瘗鹤铭》碑而闻名,又以阮元创建焦山书藏而饮誉江南。焦山书藏因其官建私捐僧管模式、制定图书管理条例、对外开放服务而得以长期发展,藏书颇具规模,在当时享有盛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拟对焦山书藏官建私捐僧管模式作一探析,以就教于方家。1 焦山书藏与稿本《镇江焦山书藏目录》1.1 焦山书藏焦山书藏位于镇江焦山西南侧的海西庵内,是嘉庆十八年(1813)清代著名学者、三朝重臣阮元(1764-1849)继创办杭州灵隐书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2年6期2023-01-24

  • 替郑板桥还债
    天,马曰琯到镇江焦山游览,情不自禁地吟出一句诗来:“山光扑面经宵雨……”吟完這一句,后面怎么也接不上了。正好有个人从他身边经过,立马接了一句“江水回头遇晚潮”,对仗工整且意境深远,让马曰琯非常叹服。这个人三十来岁,衣衫褴褛,一副穷困潦倒的样子。经过一番交流,马曰琯知道这个人叫郑板桥,生活困难。马曰琯顿起爱才之心,盛邀郑板桥到家中小住。此后,两人谈论诗文,十分投机。马曰琯每日都以美酒佳肴招待,但郑板桥仍然愁眉不展。询问之下,才知郑板桥债台高筑,此次焦山之游,

    做人与处世 2022年17期2022-11-17

  • 曾国藩跋邓石如篆书拓片隐藏的历史信息
    之杪,余与客同游焦山,怀宁邓传密守之与焉。其尊甫完白先生所书‘海日夜色,云帆中流’八字,芥航和尚出以示余,因属守之□摹,刻石寺壁,与瘗□(鹤)铭并寿于世。”曾国藩十分倾慕乾嘉年间安庆籍碑学大师邓石如的书法艺术,在书法艺术上亦有较深造诣的邓石如独子邓传密曾是其座上宾。跋文所记之事,曾国藩日记中亦曾提及。时在同治四年(1865)三月二十八日。又据其幕僚莫友芝在日记中的记载,芥航和尚为定慧寺的“才僧”①。结合“与瘗鹤铭并寿于世”一句可以推断,曾国藩发现邓石如篆书

    收藏家 2022年8期2022-09-23

  • 幕府山-焦山断裂镇江段第四纪活动性
    0 引言幕府山-焦山断裂是展布于南京、 镇江地区的一条重要的近EW向断裂。宁镇地区曾经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 这些地震多发生在NW向断裂与近EW向幕府山-焦山断裂的交会部位(图 1)。幕府山-焦山断裂可能为造成较大影响的1624年扬州6级地震的发震构造。近年来, 在江苏地区发现的一些近EW向断裂活动时代较新, 如苏北地区的栟茶河断裂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顾勤平等, 2017)。目前, 南京、 镇江地区一系列跨越断裂的过江通道正在进行规划和建设, 幕府山-焦山

    地震地质 2022年1期2022-04-16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作于镇江焦山之再考 ——兼与徐振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中景地推测》商榷
    作于镇江北固山或焦山,而焦山的可能性则更大”[1]。后来东亭生发表《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一文,认为张若虚所写“春江”即指扬州所在之江面,也就是说《春江花月夜》作于扬州之江面。他认为:“唐代的扬州,江面十分开阔。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就写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且当时的扬州近海,就如现在的钱塘江一样,海潮上涨,江潮涌积,潮水涨到了顶峰即所谓‘潮平’,也就是诗中所形容的江潮海潮联袂的‘连海平’的景况……而农历十五也是海潮的大潮日,也只

    语文学刊 2022年4期2022-03-18

  • 往事依依(节选)
    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作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無路、狼狈逃窜的情景。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千家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22年8期2022-03-11

  • 从杭州“灵隐书藏”到“焦山书藏” ——兼述柳诒徵所编《焦山书藏书目》的文献学贡献
    隐书藏”和镇江“焦山书藏”,是清代著名学者阮元(1764-1849年)先后创建、具有众筹共享的公益色彩藏书楼[1],堪称为我国近现代公共图书馆的雏形,对中国近现代书藏事业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柳诒徵是晚清民国时期知名的学者与文献学家,其所著述的《焦山书藏书目》是对焦山书藏的编目需求的创造性解读,它既有对传统编目方法的继承,也开创性的增加了志、丛等新的分类编目方法,体现了柳诒徵在文献学领域的深厚造诣。本文旨在分析“灵隐”与“焦山”两座书藏的发展过程,为江

    图书情报研究 2022年3期2022-02-18

  • 古典诗词的文本解读(五)
    》其二曰:“舟泊焦山尾,寻幽试一登。禅房开锦帙,老笔宛枯藤。声偶椒杨合,光还鼎鹤陵。却观赠狱吏,墨采未飞腾。”我知道“焦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东北长江中。请问,“声偶”是指诗文中字词音节的对偶吗?“光还鼎鹤陵”是什么意思?“飞腾”可不可理解为“高超”?钟振振答:知畏斋诗友,前些天,我已指出过,张穆此诗题中的“雁迹”,即“赝迹”,指明代忠烈之臣杨继盛手书墨迹的赝品。诗题是说:有人误以杨继盛手书墨迹的赝品为真迹,非要张穆为之题诗不可,张穆便举自己过去的见闻,直言

    古典文学知识 2021年3期2021-05-28

  • 北固山前三面水
    的北固山(远景为焦山)摄影_陈健烟雨中的甘露寺金山寺北固山不孤北固山东望是焦山焦山在烟波里缥缈。北固山西看是金山,金山在夕照里清丽。清代诗人张船山云:“那管风涛千万里,妙莲两朵是金焦。”这三山皆傍长江,控楚负吴成犄角,命中注定,要在历史中守望。镇江的山水风物,当以“三山”为首,都是地理与人文共同粹化的结晶。古时金山还是屹立于中流的岛屿,“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白蛇传》里白素贞水漫金山,历史演义里梁红玉擂鼓战金山,还有苏东坡《水调歌头》里妙高

    厦门航空 2021年4期2021-03-27

  • 焦山小记
    初霁,与伯美约为焦山之游。孟阳、鲁生适自瓜州来会,亟呼小艇共载。到山,访湛公于松寥山房,不遇。步至山后,观海门二石,还登焦先岭,寻郭山人故居,小憩山椒亭子。寻由小径至别山、云声二庵,径路曲折,竹树交翳,阒然非复人境。②有僧号见无,与□谈,亦不俗,相与啜茶而别。寻《瘗①鹤铭》于断崖乱石间,摩挲久之。还饭于湛公房。孟阳、鲁生遂留宿山中。予以舟将渡江,孟阳、鲁生与山僧送余江边,徙倚柳下,舟行相望,良久而灭。落日注射,江山变幻,顷刻万状,与伯美拍舷叫绝不已。因思焦

    学生导报·高中版 2020年12期2020-12-28

  • 阮元与焦山的不解之缘
    江山水,尤其酷爱焦山,曾多次游览焦山,留下许多诗作和墨宝。嘉庆元年(1796年),阮元登临焦山,目睹焦山碑刻如林,十分欣赏。他见松寥阁内藏有一尊周宣王时古鼎,鼎大逾斗,古色陆离。鼎内铭文极为简奥,保存完好,留下深刻印象。但是,他又觉得阁中仅贮一只古鼎,未免显得形单影只,当即产生了配鼎成双之意。嘉庆七年(1802年),阮元出任浙江巡抚,在杭州时,觅得一尊西汉定陶鼎,做工精细,铭隶古奥,对考辨文字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实为稀世之宝。阮元得鼎后,考虑“焦山仅有周鼎,

    华人时刊 2020年9期2020-10-20

  • “江中浮玉” ——游焦山
    中浮玉”——镇江焦山,那时年少,走马观花,没留下什么印象。随着阅历的增长,对焦山的印象渐渐丰满起来,吸引力也渐大,于是决定故地重游。来到景区,乘渡船驶向焦山。壮阔的长江浩荡东流,烟波迷蒙的江面,一山岿然耸峙,一塔矗立山巅,果然有“万川东注,一岛中立”的气势。大约一刻钟后船靠岸。信步上山,恢弘气派的牌楼,正面书写“焦山胜境”,背面题有“汉晋遗风”,顿感自然与人文、古老与现代在此交融,既古风扑面,又清新雅致。石桥、照壁、楼台、寺宇,映在一汪碧水中。金色院墙、红

    保健医苑 2020年5期2020-06-19

  • 那山 那寺 那堡
    灵鹫山。高山上的焦山寺是北魏寺庙,到了辽代,焦山又辟了辽景宗的行宫。神也乐得居住,人也乐得居住,人神共居,高山,真是一处高妙之地。高山位于古武州塞,武州川(今十里河)水从山前缓缓流过。从地理位置上讲,高山可谓是武州塞的咽喉,故有“武州锁钥”之称。正如河西走廊是沟通汉民族与西域各民族的历史走廊一样,武州塞(云冈峪)就是沟通大同与北方各民族的历史走廊。學者吴天有先生说,无论胡族东来,还是汉军西去,只要一关上走廊的大门,期间的行走就会费周折了。高山,正是这一走廊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2020年4期2020-05-11

  • 蒋介石与宋美龄情定焦山
    石约宋美龄到镇江焦山相会的真实故事。那是在1922年前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蒋介石第一次见到宋家三小姐——宋美龄,一见倾心,从此魂牵梦绕。他托孙中山撮合,谁知孙中山却劝他不要操之过急,对他说美龄会接受的可能性极小。后来孙中山跟宋庆龄提起此事,遭到了夫人的断然拒绝。其实,孙中山内心也并不十分喜欢蒋介石,这件事便不了了之,往后的五年没有丝毫进展。1927年北阀胜利,作为北阀军总司令的蒋介石便有了资本,于是他亲笔写了一封信,让卫士大队长宓熙于5月13日带到上海去找

    金山 2020年12期2020-03-16

  • 鉴裁文明遗产:《瘗鹤铭》打捞缀合版
    15006;2.焦山碑刻博物馆,江苏 镇江 321100; 3.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江苏 镇江 212004;4.江苏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一、碑刻浮沉与碑文校勘2019年4月,在江苏省社科重点项目的支持下,由国际比较文明学会中国分会(CSCSC)召集苏州大学、焦山碑刻博物馆、镇江市文化局、江苏科技大学共同组成专题组,根据江苏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的中国名碑《瘗鹤铭》残石“2010打捞”成果与原碑内容进行文献整理。这也是一次高等院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03-12

  • 可爱的镇江
    安排时,提出要去焦山玩,我疑问:带着两个加起来不满10岁的小朋友看碑林,合适么?弟媳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自小熏陶于苏州园林中,会有兴趣吗?弟弟胸有成竹,说没问题,小朋友们坐坐船,玩玩水,就会觉得很开心。虽是清明时分,我们游焦山那天天气却出奇的热,但老老小小一大家人,边走边聊,欢声笑语,竟然玩得意犹未尽。在放生池观鱼,逛着逛着突然被路边一两丛早开的牡丹拦住去路;在古炮台,两个小男孩轮番要求爸爸抱起,好奇地端详古炮;坐在后山栈道上吹风,远眺江天一色,不经意转身

    金山 2019年9期2019-10-18

  • 陈毅的故事四则
    镇江时,忽然提起焦山,表示早听说此地有名胜古迹,景色优美,想去看一看。这一突然的决定,使镇江公安机关感到保卫工作任务重大。因为这段时间,敌人不甘心失败,国民党潜伏在大陆的特务妄图行刺陈毅。公安机关为他的安全担心。为防意外,大家决定在进入焦山口处,挂上一个“焦山修理,谢绝参观”的木牌,以禁止游人参观。这天,秋高气爽,陈毅在随行人员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焦山碑林、郑板桥读书处等。看着看着,陈毅忽然发现一个问题:一路上冷冷清清,竟无一游客,他便询问陪同的负责人

    新长征 2019年6期2019-09-10

  • 自动化监测桥梁管养系统在悬臂钢挂梁桥上的应用
    02(07省道)焦山门大桥跨越嘉兴市平湖塘,是嘉兴市东西走向的重要节点,该桥建于1997年,全长222.3m,桥宽 15m,跨径组合为 3×20m+(23+54+23)m+3×20m=220m,桥梁法线与河道中心线顺交48。;主桥采用变截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单悬臂T梁+钢挂梁,引桥为6孔2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上部结构。设计荷载等级为汽车-20级、挂车-100及人群-3.5kN/m2[1]。焦山门大桥自建成以来,由于后期超载及车流量增多的原因,钢桥面破损严

    安徽建筑 2019年3期2019-04-22

  • 焦山
    提议今儿去走一趟焦山。环抱焦山的湖似乎瘦了些,湖水褪去了微黄,透出了青碧。湖微漪,山苍黛,焦山上的樟树、松柏,还有翠竹和桂木,百年的银杏、枫杨和参天的法桐,株株葱茏。进了山门,我们习惯性地沿着岛堤向东走去。踩着阳光,聆着鸟鸣,不觉已行至山后。看着蜿蜒而上的山阶,虽然腿僵膝软,我还是忍不住想爬上去。夫人平常都视爬山如畏途,常常谆谆劝我“(膝盖)省着点用”。这次,夫人兴致好,愉快地答应,我们二人携手爬山。夫人终年忙碌,此刻缓步上山,左顾右盼,也在享受这登高望远

    银潮 2019年4期2019-04-11

  • 焦山碑林导游词创作技巧
    文化的精髓。镇江焦山碑林展出了上承六朝,下讫民国,共460余方碑刻。焦山碑林导游词的创作包括碑刻年代、作者生平、碑文内容、碑文形式、艺术价值等。如用下述导游词描写焦山碑林概况:焦山碑林为北宋润州知州钱子高所建,距今已有1 000年的历史,珍藏有460余方碑刻,仅次于西安碑林,是江南第一大碑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碑刻镶嵌于四廊亭阁,廊廊相连。漫步在优雅、静谧的江南古典园林,欣赏精妙的书法作品,品味精湛的书法艺术,这在全国众多碑刻陈列馆中可谓是别具一

    镇江高专学报 2019年2期2019-01-31

  • 情迷镇江,京口三山甲东南
    了!”碧玉浮江的焦山白色轮渡载着我们驶向绿色江岛——焦山。由于焦山满山苍翠,宛若碧玉飘浮在烟波浩渺的江心,故有“浮玉”的美称。登上焦山码头,迎面便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小门楼,一对石狮镇守山门,两边分悬清代光绪年间巴州廖伦所写隶书大字对联:“长江此天堑,中国有圣人”。对面照壁上有明代进士胡瓒宗所书“海不扬波”四字,人们将其当作横批。进得山门向右,粉墙丹柱的定慧寺,不禁想起《水浒》中“宋江智取润州城”的一段话:“焦山上有一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见形势,谓之山裹寺”。

    新青年 2018年12期2018-12-27

  • 留一半友情给自己
    别人那里拿取”。焦山有个盐商马秋玉,自幼就喜欢诗画,对郑板桥的字画非常羡慕,想结交郑板桥做朋友,可总也找不到机会。当他听说郑板桥为了躲债住在焦山的一个庙里时,他就设了局,想帮郑板桥一把。这日细雨绵绵,他看到郑板桥在冒雨游山,就跑到郑板桥的必经之路等着他。看到郑板桥快要走到近前时,他就装作迷茫的样子,反复吟咏“山光扑面经宵雨”这句诗。郑板桥不知有诈,遂上前作揖说:“如此好的诗句,为何只吟一句?”“好是好,可我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下一句。”“我有‘江水回头为晚

    幸福·健康版 2018年9期2018-12-15

  • 情迷镇江,京口三山甲东南
    了!”碧玉浮江的焦山白色轮渡载着我们驶向绿色江岛——焦山。由于焦山满山苍翠,宛若碧玉飘浮在烟波浩渺的江心,故有“浮玉”的美称。登上焦山码头,迎面便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小门楼,一对石狮镇守山门,两边分悬清代光绪年间巴州廖伦所写隶书大字对联:“长江此天堑,中国有圣人”。对面照壁上有明代进士胡瓒宗所书“海不扬波”四字,人们将其当作横批。进得山门向右,粉墙丹柱的定慧寺,让人不禁想起《水浒》中“宋江智取润州城”的一段话:“焦山上有一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见形势,谓之山裹寺

    祝您健康 2018年12期2018-11-27

  • 神奇高山
    塔,笑着说,又过焦山寺了。这个山寺总免不了撩逗起人们谈话的兴致:这寺,据说是为纪念宋代杨家将之一的焦赞而建,所以这山叫焦山……想更详细打听,了解,没了。怎么就没了呢?因为只是听说,或传说。大家都在道听途说、一鳞半爪、一知半解地听说和传说,或许是子虚乌有的杜撰,或许是以讹传讹,反正千百年过去,曾经纷杂而被边缘化的地域历史早就杳然成为一缕不知飘到哪里的青烟,所以其实谁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因为这个悬念,二十多年来,我心里就一直惦记着这座山,山上那层层叠叠的

    金沙江文艺 2018年9期2018-11-14

  • 鸳鸯双飞 佳偶酥合
    岁的宋美龄在镇江焦山首次约会。传闻中,蒋介石问陈布雷,第一次约会的地点是在南京好,还是到上海好?陈布雷回答得非常巧妙:“蒋先生坐镇南京,召宋女士来见,有摆大丈夫架子之嫌;若蒋先生去上海见宋女士,又有低三下四之嫌,均不妥。”故而建议将约会地点放在风景秀丽的镇江。按路程计算,蒋先生主动往上海走了100里,宋女士往南京追了200里。这样做,可以让大丈夫放下架子,也能发挥宋女士的主动热情。蒋介石、宋美龄按时相约于镇江有“江中浮玉” 之称的焦山。时值仲春,江鲜刀鱼、

    食品与健康 2018年11期2018-11-09

  • 曼妙丹青 烟雨空濛——点评崔昊作品《焦山烟雨》
    有的静逸曼妙。《焦山烟雨》就是静逸曼妙代表作之一,古典与现代水墨丹青的技法在此进行了完美结合。水墨画在常人的眼里基本都是古色古韵、意境悠然的画面,而崔昊水墨画打破了以往的画面意境,将现代城市与如诗样的美景融为一体,这正是崔昊另一画风特色。【关键词】齐齐哈尔大学 崔昊 水墨画 山水画 江南一、水墨山水概述我曾经有过这样的游历,清晨站在山峰俯视城市,那烟蔼笼罩整个城市,幢幢高楼在烟蔼中漂浮,仿佛海市蜃楼般景象。这样的感触只是在生活展现,而在水墨画中,却很少有人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2期2018-05-28

  • 石上经典(三)
    楷书,原刻在镇江焦山西麓石壁上。《瘗鹤铭》外景,自中唐以后始有著录,后遭雷击崩落长江中,南宋淳熙间捞出一石二十余字,清代康熙五十二年,闲居镇江的苏州知府陈鹏年曾募工打捞出5方《瘗鹤铭》残石,七十余字。清乾隆二十二年嵌于焦山定慧寺壁间,共九十余字。《瘗鹤铭》的艺术影响力绵长悠久,远及海外。经历代专家考证,《瘗鹤铭》原文应在160字左右,目前尚有很多缺失。自此,《瘗鹤铭》残石的打捞成为萦绕在学术界的一种“情结”。《瘗鹤铭》(局部)拓片大概在1500年前的南朝时

    老年教育 2018年3期2018-03-31

  • 卢见曾《焦山志》文献辑佚价值考述
    的地方志代表作《焦山志》为探讨对象,从断代文学总集补遗的视角出发,考查该书在文献辑佚方面的重要价值。一、 卢见曾与《焦山志》的编纂国家图书馆分馆编《中国山水志丛刊》由线装书局发行于2004年,其中《山志》第11册收有卢见曾所撰《焦山志》十二卷,图一卷,由版心“雅雨堂”三字可知此为乾隆间雅雨堂刻本。卷首有卢见曾自序,文后署“七十三岁老人德州卢见曾撰”[3]2,可知《焦山志》撰于卢氏七十三岁,亦即乾隆二十七年(1762)。这是卢氏晚年的重要著述,也是其毕生学力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3-28

  • 曼妙丹青 烟雨空濛 ——点评崔昊作品《焦山烟雨》
    崔昊老师的作品《焦山烟雨》中霍然看到似曾相识的游历。那城市烟雨蒙蒙的景象尽展眼底,焦山作伴,烟雨山间,仙境般的胜景就在眼前。意境是国画的灵魂,好的意境使人心灵涤荡、思绪神游。《焦山烟雨》这幅水墨画作品,它所呈现的烟雨朦胧景象,一下子把观者的思绪带入了一个“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地此山中”的境界。画面的大部分景物画家采用朦胧绘画方法,控制笔墨的浓淡变化柔韧有余。将远景烟雨处理地美奂蒙胧,轻漂于城市上空。半露于山体一侧城市错落的楼群,画家用浅淡变化的墨色,把现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8年2期2018-01-29

  • 秋色中的古炮台
    周显知金 秋的焦山,氤氲在甜润的桂香里。 天空 碧蓝如洗,水样地清洌。山间小径游人如织,似锦枫林人声嘈杂。我却是无心欣赏,驻足于古炮台前,砖缝间丛生的杂草在秋风中瑟瑟抖动,简单立起的大理石碑上也积了厚厚一层灰尘,看去很是寂寥。四周树木繁茂,依稀可闻游船上的笑语,却是不见东流的江面。同样被婆娑树影蔽去的,或许还有当年将士们的埋骨之地。望着眼前锈迹斑驳的炮管,它似乎在默默地向我倾诉,倾诉当年官兵们的英勇与悲壮。1842年7月21日,英侵略者发动扬子江战役,直逼

    金山 2018年11期2018-01-16

  • 游人间仙岛
    ”,三山即金山、焦山和北固山的总称,三山宛如碧玉浮江。焦山以山水天成、古朴幽雅闻名于世,相传东汉末年隐士焦光隐居于此,因而取其姓得名焦山,是万里长江中唯一四面环水的岛屿。它耸峙于江心,似“中流砥柱”、“镇江靖涛”,气势磅礴;山寺隐约,林木苍翠,水域广阔,雄姿幽美。晚秋的一天,阳光明媚,我们登上气艇抵达宛若人间仙岛的焦山。遥望焦山,它位于长江之中,山水天成,古朴幽雅。朝东眺望,滔滔江流,一泻千里,青翠的焦山在万顷碧波之中;西边,千峰万岭,山峦重叠,愈远愈淡,

    益寿宝典 2017年1期2017-09-03

  • 水调歌头 焦山
    焦”,写出金山、焦山东西相对的壮观之势。首二句概括有力,渲染出一派磅礴之势。接着两句写夹在金山、焦山之间的江水;最后以“好景画难描”一句收束上片。词人上片全在写景,但仍觉自己未能将好景描画出来,可见焦山景色之美好。下片首三句“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词人从历史的角度,由近到远,写镇江古城的攻守征战,突显镇江古城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两句,词人从追溯历史回到现实,他期望自己也能像古代英雄那样一展宏图,可现实中却不是这样。于是他不得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7年21期2017-07-10

  • 地方资源对书法教育的影响探微 ——以焦山碑林为例
    影响探微 ——以焦山碑林为例吴志辉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誉的镇江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享有“江南第一碑林”之誉的焦山碑林便是其中之一。这不可多得的书法教育资源,对包括学习兴趣的激发、教育内容等在内的本地学校书法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学校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书法资源,促进书法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升。地方资源;书法教育;焦山碑林地处长三角西隅的镇江市,地域环境独特,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此汇聚,是中国“江河立交桥”坐标,有“天下第一江山”

    江苏教育 2017年45期2017-03-24

  • 镇江“三山” 千古传奇
    河的神韵,金山、焦山、北固山这三山的壮丽,让镇江从南北朝期间,就有了“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三座山都拥有赫赫有名的寺庙:金山的金山寺、焦山的定慧寺、北固山的甘露寺。三山沿江逶迤展开,金山居首,在最西面,焦山断后,北固山雄踞其间。最近笔者走进镇江,确实感受到了读不完的三山千古传奇。金山——神话传说源远流长走进金山公园的大门,远远望去,金山一片青黛,加之黄白色的江水和绕山而砌的汉白玉石栏,犹如一幅“烂银盘涌出青螺”的画面。寺院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将金山团团

    华人时刊 2017年1期2017-02-16

  • 镇江“三山” 千古传奇
    河的神韵,金山、焦山、北固山这三山的壮丽,让镇江从南北朝期间,就有了“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三座山都拥有赫赫有名的寺庙:金山的金山寺、焦山的定慧寺、北固山的甘露寺。三山沿江逶迤展开,金山居首,在最西面,焦山断后,北固山雄踞其间。最近笔者走进镇江,确实感受到了读不完的三山千古传奇。金山——神话传说源远流长走进金山公园的大门,远远望去,金山一片青黛,加之黄白色的江水和绕山而砌的汉白玉石栏,犹如一幅“烂银盘涌出青螺”的画面。寺院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将金山团团

    华人时刊 2017年1期2017-02-16

  • 镇江“三山” 千古传奇
    河的神韵,金山、焦山、北固山这三山的壮丽,让镇江从南北朝期间,就有了“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三座山都拥有赫赫有名的寺庙:金山的金山寺、焦山的定慧寺、北固山的甘露寺。三山沿江逶迤展开,金山居首,在最西面,焦山断后,北固山雄踞其间。最近笔者走进镇江,确实感受到了读不完的三山千古传奇。金山——神话传说源远流长走进金山公园的大门,远远望去,金山一片青黛,加之黄白色的江水和绕山而砌的汉白玉石栏,犹如一幅“烂银盘涌出青螺”的画面。寺院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将金山团团

    华人时刊 2017年1期2017-02-16

  • 镇江“三山” 千古传奇
    河的神韵,金山、焦山、北固山这三山的壮丽,让镇江从南北朝期间,就有了“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三座山都拥有赫赫有名的寺庙:金山的金山寺、焦山的定慧寺、北固山的甘露寺。三山沿江逶迤展开,金山居首,在最西面,焦山断后,北固山雄踞其间。最近笔者走进镇江,确实感受到了读不完的三山千古传奇。金山——神话传说源远流长走进金山公园的大门,远远望去,金山一片青黛,加之黄白色的江水和绕山而砌的汉白玉石栏,犹如一幅“烂银盘涌出青螺”的画面。寺院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将金山团团

    华人时刊 2017年1期2017-02-16

  • 杭州市硬笔书法协会赴苏皖进行书法交流活动
    国米芾书法公园、焦山碑林博物馆负责人的陪同下,参观了位于丹徒区的中国米芾书法公园和镇江焦山的碑林博物馆。中国米芾书法公园是国内以宋代书法家米芾法帖文化为主题的占地面积最大的书法公园。园内几十幢仿宋建筑门口分别镌刻和悬挂着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副主席的楹联书法作品。核心建筑群内保存着以米芾书法真迹为蓝本历时多年镌刻的285通碑刻,让主席团成员目不睱接,受益匪浅。镇江焦山碑林博物馆是江南保存书法碑刻最大的碑林,保存了自唐代以来的数千通书法艺术珍品。主席团成员

    中国篆刻 2017年4期2017-02-08

  • 焦山木本植物区系特征*
    212013)焦山木本植物区系特征*王从彦,刘君,肖鸿光(江苏大学 环境生态研究所,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通过资源调查统计出镇江市焦山木本植物共97种,隶属于46科79属。46科分为13个分布类型,其中最多的三类为泛热带分布(26.09%)、北温带和南温带间断分布(17.39%)和北温带分布(6.52%)。79属分为19个分布类型,其中最多的三类为北温带分布(27.85%)、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10.13%)以及泛热带分布和东亚分布(

    西部林业科学 2016年3期2016-10-25

  • 镇江三日
    下午: 乘渡船到焦山,观赏碑林书法。在青山绿水夕阳陪伴下,听蒋介石和宋美龄浪漫的焦山定情故事。晚上:夜游西津渡,既可在千年江南古道上听古琴,也可在英式建筑里喝啤酒。2早上:到百年宴春酒楼,来一顿地道的镇江早茶。肴肉和蟹黄汤包必不可少的。上午:赴宝华山,参观佛教最高学府隆昌寺,到千华古村体验民俗。下午:赴道家第一福地茅山,了解神奇的道教文化,尤其是茅山道士的捉鬼术。晚上:看一场金山实景水景秀《白蛇传》。3早上:去被称为“城市绿肺”的南山散步。上午:到镇醋文化

    空中之家 2016年10期2016-06-15

  • 畅游焦山
    中,我最喜欢游览焦山。一进景点,我就被古色古香的大门吸引了,紧接着我又看到了绘有彩色图案的游船,感觉就和图画里画的一般,真是美轮美奂!船行驶在江面上,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像一颗颗小钻石在跳舞。我坐在漂亮的游轮上,感觉就像在画中行走一般。彩色的游船把我送到了江中的焦山,一下船,迎接我的便是雄伟壮丽的大门,门的两旁各蹲着一只雄赳赳气昂昂的石狮子,给大门增添了一丝威风凛凛的气势。跨过大门就到了放生池,那里的鱼都老大老大的,有我的胳膊那么长,大嘴巴比我的嘴

    阅读(中年级) 2016年7期2016-05-14

  • 留一半友情给自己
    壶也没吃亏。镇江焦山有个盐商叫马秋玉,自幼就喜欢诗画,对郑板桥的字画尤为喜爱,想结交郑板桥做朋友,可总也找不到机会。他听说郑板桥为了躲债住在焦山的一个庙里,便设了个局,想帮郑板桥一把。这日细雨绵绵,郑板桥在冒雨游山,马秋玉就跑到郑板桥的必经之路等他。当郑板桥快要走到近前时,他装作迷茫的样子,反复吟咏“山光扑面经宵雨”这句诗。郑板桥不知“有诈”,遂上前作揖道:“如此好的诗句,为何只吟一句?”“好是好,可我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下一句。”郑板桥想了想道:“我有

    初中生 2016年19期2016-04-14

  • 王思任“京口三山”游记释读
    山为掠影式速写,焦山侧重清幽,北固山进行历史追问,各具特色,现以北固山游记的“十七问”为主,辅以金、焦游记及有关诗章,综合介绍,让读者一瞥王思任灵动幽深的文字,加深对“京口三山”胜迹的印象。关键词:王思任;游记;金山;焦山;北固山;京口三山明代晚期文学家王思任,生于明万历三年七月二十一日(1575年8月26日),卒于南明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九月二十二日(1646年10月30日),字季重,小字金星,号遂东,晚年号谑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王思任生平成就

    镇江高专学报 2016年3期2016-02-14

  • 陈毅:你们是好心办傻事
    江时,他忽然提起焦山,最后表示早听说此地名胜古迹优美,想去看一看。这一突然的决定,使镇江公安机关感到保卫工作任务重大。因为这段时间,敌人不甘心失败,美蒋潜伏在大陆的特务妄图行刺陈毅。公安机关领导人为他的安全担心。为防意外,大家决定:在进入焦山口处,挂上一个“焦山修理,谢绝参观”的木牌,以杜绝游人参观。这天,秋高气爽,陈毅在随行人员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焦山碑林、郑板桥读书处等景点。看着看着,陈毅忽然发现一个问题:一路上冷冷清清,竟无一游客。游览结束时,他

    文史博览·文史 2016年5期2016-02-11

  • 三足鼎立
    江苏镇江的金山、焦山、北固山。镇江古有京口之称,位于长江和运河的黄金十字交叉点上,可谓咽喉之地。“京口三山”是京口地区的典型地标,其中金山、焦山都曾有“浮玉”之称,因两山在历史上都曾是坐落在长江江心的孤岛,东西相望。而北固山则与长江南岸的镇江府相连,三面环水。和诸多名山相比,这三座山都是低山:金山约高42米,北固山约52米,最高的焦山也不过约70.7米。但这样一处看似并不显眼的地方性山水,在历史上曾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京口三山”既是一处实地景观,也是一个

    中国书画 2015年9期2015-05-30

  • 焦山游记
    了“5A”级景区焦山游玩。刚进入景区,一股浓郁的桂花香气扑鼻而来。抬头一看,哦,原来焦山在举办“桂花节”呢!因为焦山是一座江中小岛,所以要坐轮船渡江。远望焦山,只见岛上树木葱茏,难怪焦山有“江中浮玉”的美称。我们登上一条轮船。轮船开动了,一股清新的江风扑面而来,真令人心旷神怡!轮船靠岸了,我们跟着人群缓缓走下轮船,上了岸。到了焦山大门前,只见一排石像特别高大,小的石凳有我这般高,大的石狮约有两米高。我和弟弟拍了不少合影呢!穿过大门,是一条绿化带,绿化带中的

    学习报·教育研究 2014年15期2014-06-27

  • 谁是来船?谁是归棹?
    一些鹤沉入水中,焦山却仍是浮在那儿,浅浅地笑,或是静静地思。你浮在水中多少年了?浪花拍,涛声摇,你仿佛有根,只是晃荡却不漂移;你又仿佛有情,只是痴立并不出走。这样的浮,就是守着,守着一座城,还守着我们。这样的守,就是厮守,就是密不可分,就是爱了。这份爱来自你,你叫浮玉,你叫焦山。你真的是有根的山、有情的石。浮着你的这片水,曾经是海,曾经是江。现在,这片水叫什么,还重要么?你早摆脱红尘,江湖河海在你眼中都是一樣的水,你依然浮在那儿,像睡莲,像芙蓉,对着我们,

    金山 2014年8期2014-05-08

  • “杨桢”小考
    了简单考证,指出焦山石刻中的“杨桢”即“杨维桢”。焦山碑林 杨桢近读王同顺先生《镇江古代石刻及焦山碑林书法研究》一书。书中对焦山碑林博物馆所藏《澄鉴堂石刻·题文同墨竹七言诗一首》(元会稽道人杨桢)碑文的作者进行考释时说:“此题款为杨桢,而杨维桢的字号、籍贯、时代均同于杨桢,不知是否一人?杨维桢何时称为杨桢?有待考证。”[1]“杨维桢”是否就是“杨桢”?笔者查阅了各种人名辞典和室名别号录,都没有找到例子。《杨维桢年谱》*孙小力.杨维桢年谱[M].上海:复旦大

    图书情报研究 2012年2期2012-02-15

  • 镇江藏书事业概述
    益性质的藏书楼:焦山书藏、文宗阁、绍宗国学藏书楼,而且民国政府期间,江苏省立图书馆也建于此。1 焦山书藏焦山书藏是清代名臣阮元创办的一个重要书藏,充分体现了“书赖名山藏”的藏书思想和藏书模式。阮元(1764—1849年),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扬州仪征人,清代嘉庆、道光间名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傅。阮元25岁就中了进士,做官期间提倡学术研究,在浙江纂辑《经籍籑诂》,在江西完成刊刻《十三经注疏》,在两广汇刻《皇清经解》等重要著作,创编

    镇江高专学报 2011年1期2011-08-15

  • 《牧牛图》之谜
    绘之,另一头以沃焦山之石磨色而画;故前者夜间发光可见,后者无光则昼见。”“南海珠脂”和“沃焦山之石”都不是容易取得的,也没有人加以实验,因而人们不信此说。后来有人认为,《牧牛图》是采用“大蚌含胎结珠未就如泪者”,再调入墨中,“欲日见者日下画之,欲夜见者于月下画之”。这一说法也未得到证实。但从古人的解释中,我们不难看出,《牧牛图》在绘制时可能采用了某种萤光物质作材料,并在绘画技艺的结合上已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摘自1983年7月31日《西安晚报》)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2期198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