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旋

  • 热带气旋大风风圈半径非对称性特征及成因简析*
    01 引 言热带气旋是造成中国气象灾害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其引起的灾害包括暴雨、大风及风暴潮等。一直以来,热带气旋都是中外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黄先香等,2019;张定媛等,2018;卜松等,2020;吴天贻等,2021)。统计结果(杨玉华等,2004)表明,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有89%会引起大风过程,因此,热带气旋的大风预报值得重视。以往对热带气旋强度和路径的研究相对较多(宋攀等,2017;胡娅敏等,2017;毕鑫鑫等,2018;邢蕊等,2020)。对热带气

    气象学报 2022年6期2023-01-28

  • 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灾害指数特征分析
    88)我国是热带气旋登陆频繁的国家,受热带气旋登陆引起的自然灾害影响显著[1-5]。在所有省份当中,广东省热带气旋登陆的频率最高[6-7],因此,广东地区热带气旋受灾频次最高、农作物受灾面积最大,并且受灾人口和紧急转移安置人口较多[2-5]。平均而言,一个热带气旋可能给广东带来20.06亿元的经济损失并造成30人遇难[8]。另外,热带气旋在广东省内造成的灾害具有显著的空间不均匀性,其中阳江、深圳、汕尾、珠海、湛江等地区由于人口密集受台风灾害影响程度更高[3

    广东气象 2022年6期2022-12-27

  • 1979—2017年登陆福建的热带气旋活动特征分析*
    0)1 概述热带气旋是一个气旋性环流,是最具破坏性的天气系统之一,热带气旋登陆过程中通常会伴随有大风、暴雨并可能诱发强烈风暴潮等气象灾害[1-4]。热带气旋登陆福建十分频繁,使得福建成为受热带气旋活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仅次于广东、海南、台湾[5]。登陆和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会受到不同强度影响,按频数从高到低,超强台风、台风、强台风、强热带风暴、热带风暴依次占31%、24%、20%、17%、8%。可见,在登陆福建的热带气旋中,危害最大的是台风,防灾减灾的难

    海峡科学 2022年9期2022-11-17

  •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在不同最佳路径集资料中的差异特征分析
    1)1 引言热带气旋生成诊断是热带气旋预报和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诊断的准确性直接决定着热带气旋预报的精度和时效长短[1-2]。在热带气旋生成诊断预报等的研究过程中,大多需要结合热带气旋最佳路径集资料开展研究。目前常用资料主要包括3 种,分别为中国气象局(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CMA)资料、日本气象厅(Japan Meteorology Agency,JMA)资料和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oint Typho

    海洋预报 2022年3期2022-07-02

  • 影响北印度洋热带气旋生成环境因子的月际变化特征
    域每年生成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数量占全球热带气旋总数约13%[1]。研究表明,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的热带气旋生成数在5月和10—11月呈现高峰期[2-8],而全球其他海域热带气旋的生成主要发生在盛夏季节,这是因为北印度洋夏季季风槽距离内陆较远,盛行的西南风和高层东风产生了强烈的垂直切变,抑制了热带气旋的形成[9]。春季季风槽向北推进或秋季季风槽向南撤退时,由水平风速切变引起的正压不稳定可触发热带气旋的形成,热带气旋发展的能量

    干旱气象 2022年3期2022-07-01

  • 2003年3月北大西洋上两个爆发性气旋的“吞并”过程及发展机制分析❋
    6622)爆发性气旋(Explosive Extratropical Cyclone,EEC)是指快速发展的温带气旋。1979年 Rice[1]使用了“爆发性发展”(Explosive Development)一词来描述1979年8月在大西洋上一个气旋的快速发展。1980年, Sanders和Gyakum[2]首次给出了爆发性气旋的定义,他们把在24 h内气旋中心气压下降24 hPa以上,即气压加深率达到1 hPa·h-1(定义为1 Bergeron)及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02-24

  • 基于福建地方标准的热带气旋气候特征分析
    年影响中国热带气旋,发现西行和西北行的热带气旋登陆中国的数目多、范围广、灾害重,其中西北行热带气旋主要影响广东、福建和浙江。福建作为沿海省份,经济发展迅速,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有频次高、影响范围广、突发性强、承载强度大等特征,是福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8-10]。登陆福建的热带气旋以夏季为最多,常致沿海丘陵山区突发强降水,导致山洪爆发[11]。因此,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开展福建热带气旋气候学特征的研究,对于热带气旋预测预报、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尤为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1年3期2021-12-20

  • 近10年黄、渤海海域入海气旋的统计特征和加强原因分析
    4)1 引言温带气旋是影响我国黄、渤海海域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温带气旋移经黄、渤海后往往形成难以预报的突发性致灾大风,尤其是当温带气旋入海后快速发展成爆发性气旋,它的破坏力不亚于台风,入海温带气旋(以下简称气旋)引发的突发性大风对海上作业和船舶运输影响很大。受入海气旋影响的海难案例较多,2013年11月24日江淮气旋入海后快速发展形成爆发性气旋,导致黄、渤海海域出现9~10级大风,受风浪影响渤海海峡发生了两起严重的沉船事故,共计26名船员遇难。2013年3

    海洋学报 2021年10期2021-12-04

  • 炸弹气旋
    上很恐怖。“炸弹气旋”是指当这种天气事件逐渐发展时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它的另外一个名字是爆发性气旋,或者极速气旋生成,用来形容某些风暴的快速增强。当它发生时,在24小时内气压会迅速下降,导致风速上升达到30米/秒,从而形成一场特别强大的风暴。达到强台风风力的海洋气候现象可被就定义为爆发性气旋,它常常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的洋面上,素有“温带台风”之称。它常常伴有强对流暴雪等强烈天气,给海上作业、航行及生活带来严重的威胁和灾难。

    奥秘(创新大赛) 2021年8期2021-09-06

  • 我国东部沿海热带气旋演化特征研究
    350007热带气旋主要生成在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26℃以上的洋面上(Gray,1998),是危害性巨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财产与人身安全,造成的经济损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逐年增加(魏章进等,2012;Wu et al,2020)。每年的夏秋两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每年的夏秋两季都会或多或少受到热带气旋的影响,伴随热带气旋而来的是大量的瞬时降水、狂风、风暴潮天气。大量的瞬时降水常常会诱发一系列的次生

    地球环境学报 2021年1期2021-07-29

  • 湾流区和黑潮区两个超强爆发性气旋发展过程中热力强迫作用的比较
    度地区,一些温带气旋在短时间内中心气压迅速地降低、强度急剧增大,Sanders 等[1]把该类温带气旋定义为爆发性气旋,又称“气象炸弹(meteorological bomb)”[1],其伴随产生的大风或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对海上的活动构成严重的威胁。统计分析发现,北大西洋的湾流区和北太平洋的黑潮区是爆发性气旋的频发区域[2-3],且其爆发强度较大[4-5]。爆发性气旋常发生于高空急流出口区左侧、强大气斜压区和海洋暖流区[6],湾流区和黑潮区位于副热带锋区,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21年4期2021-07-25

  • 东北太平洋一次强爆发性气旋发展的机制分析
    8)引 言爆发性气旋(Explosive Cyclone),又称“气象炸弹(Meteorological Bomb)”[1],是海上极端灾害性天气的典型代表,短时间内其中心气压可骤降,风力猛增(可迅速达30 m·s-1以上),并伴随强降水和暴风雪等灾害性天气,被认为是中纬度地区危害程度最严重的天气系统之一。Sanders, et al[2]将气旋中心海平面气压(地转调整到60°N)在24 h内下降24 hPa以上的温带气旋定义为爆发性气旋;因爆发性气旋多发

    气象科学 2021年3期2021-06-29

  • 西北太平洋上三个爆发性气旋的对比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
    3)0 引言温带气旋是中纬度地区最重要的天气系统之一,对它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在20世纪初,挪威的卑尔根学派提出了气旋模式以及气旋生命史结构[1-2]。20世纪中后叶,研究者发现有一类气旋可以像“炸弹”(Bomb)一样快速发展,中心气压迅速降低,Sanders和Gyakum[3]称这种气旋为“爆发性气旋”(Explosive cyclone),并给出了定义,即:地转调整到60°N,24 h内平均中心海表面气压加深率达到1 hPa (即1 Berg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7期2021-05-25

  • 爆发性气旋的前世今生*
    8提 要: 温带气旋是中纬度地区每日天气舞台上最重要的“演员”。在秋冬季节的中高纬度海洋上有一类快速发展的温带气旋——“爆发性气旋”,尚未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文章围绕这一主题,首先回顾了温带气旋研究的历史,介绍了“爆发性气旋”这一术语产生的渊源,并对多位学者给出的爆发性气旋定义进行了系统梳理,重点介绍了一个考虑风速影响的、修正的爆发性气旋定义,还总结了爆发性气旋的研究现状,最后对其未来数十年的研究前景进行了阐述展望。引 言自20世纪初Bjerknes(19

    气象 2021年3期2021-04-20

  • 我国沿海热带气旋特征及船舶应对策略研究
    00074)热带气旋对人类活动影响巨大,据统计每年一半以上的热带气旋发生在西北太平洋海域,其中约80%会发展成热带气旋[1]。我国毗邻西北太平洋,海岸线曲折绵长,沿海重要港口的船舶延绵不断地航行在西北太平洋上,则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成为威胁船舶安全航行的严重灾害性天气系统之一。因此,研究和掌握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时间、空间、强度及轨迹特征极为重要,对制定科学有效的船舶防抗台风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船舶防抗台风的研究,彭跃华等[2]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进行聚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21年1期2021-04-06

  • 哈尔滨地区贝加尔湖气旋的分析预报
    1 引言贝加尔湖气旋是指发生、发展在贝加尔湖地区的锋面低压系统,在哈尔滨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出现,以冬季出现最为频繁。贝加尔湖气旋大部分是在贝加尔湖西北、北部形成,移入贝加尔湖地区发展。本文对贝加尔湖气旋的统计标准为在贝加尔湖地区生成或发展,维持时间12 h以上,统计范围为北纬50°~60°,东经100°~120°,资料使用年限为2000~2019年。2 贝加尔湖气旋出现的频数贝加尔湖气旋一年四季均有出现,年平均出现27.1次。各季节中,以冬季出现最为频繁,平

    绿色科技 2021年4期2021-04-06

  • 哈尔滨地区蒙古气旋分析预报
    滨地区天气的蒙古气旋系统,一年四季均可出现。蒙古气旋是指生成或发展在蒙古境内的锋面低压系统。在东经110°~115°,北纬42°~50°范围内的气旋均可称之为蒙古气旋。2 蒙古气旋出现的频数影响哈尔滨地区天气的蒙古气旋,以夏季为常见,春秋两季出现较少,冬季出现最少(表1)。表1 蒙古气旋各季(月)出现平均次数及频率(2000-2019年)3 蒙古气旋的移动路径蒙古气旋的移动路径主要有三条(图1)图1 蒙古气旋移动路径第Ⅰ条:东北路径,从黑龙江省北部向东北方

    绿色科技 2021年2期2021-03-11

  • 两类厄尔尼诺事件对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影响
    太平洋是全球热带气旋生成和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热带气旋的登陆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厄尔尼诺(El Nio)事件期间的大尺度环流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前人[1-6]研究结果指出El Nio年将导致台风活动减少。王小玲和宋文玲[7]指出ENSO(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对登陆热带气旋有预报指示意义,7—9月热带海洋维持El Nio状态,对当年登陆热带气旋有明显影响。GRAY[

    海洋气象学报 2020年4期2021-01-26

  • 北大西洋温带气旋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性天气系统为温带气旋气旋过程常伴有多变天气、较多降水和低能见度等恶劣的海况。尤其在冬季,强大的气旋风暴常常带来暴风雪,造成海上狂风巨浪,严重影响航运、海上渔业和石油工业生产安全。国内外学者对气旋的研究起步较早。早期的气旋识别手段主要依靠实况天气图,人工定位气旋的位置与强度。宋家喜[1]通过分析1980——1982年的天气图实况,指出北大西洋温带气旋活动受北美高空大槽的影响,槽位置偏北,气旋生成源地也随之偏北,反之位置偏南;文中同时总结了强气旋发生、发展的

    海洋预报 2020年5期2020-11-09

  • 1979—2017年北半球温带气旋活动时空特征统计分析❋
    66100)温带气旋是出现在南北半球中高纬度的斜压性低压涡旋,它是气象学的中心[1],是每日天气的重要成员,对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的影响。温带气旋是影响中纬度地区大范围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之一,并能造成激烈的天气现象,其移动和发展能够在热带和极地之间传输热量、水汽和动能。亚洲、北美东部、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均是受温带气旋影响较大的区域。此外地中海区域也有很多的温带气旋活动,但其通常为次天气尺度系统,持续时间较短,强度较弱[2]。菲茨洛依在100多年前就较真实的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12期2020-11-04

  • 孟加拉湾春季小型暖池对热带气旋的影响研究
    Gayan Pathirana Kanchana Priyadarshani王东晓1 陈更新1 Tilak Priyadarshana20 IntroductionTropical cyclones (TCs) are one of the disastrous natural hazards which cause numerous ecological/economical losses under favorable conditions.As TC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0年4期2020-08-01

  • 1990-2018年北印度洋热带气旋统计特征
    8年北印度洋热带气旋统计特征梁 梅1,2,林卉娇3,徐建军1,2,徐 峰4(1. 广东海洋大学南海海洋气象研究院//2.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 江苏 210044;4. 广东海洋大学科技处,广东 湛江 524088)【目的】探讨北印度洋1990-2018年(不同强度的)热带气旋的空间分布、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强度变化以及生命期变化等特征。【方法】利用印度气象局(Indian Mete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20年4期2020-07-01

  • 朝鲜半岛附近东亚气旋的快速加强
    踪东亚地区的温带气旋(ETC),并研究了朝鲜半岛附近ETC的快速增强及其影响。接近朝鲜半岛的ETC,从850 hPa相对涡旋场来看,主要在阿尔泰-萨彦岭的背风坡以及青藏高原南部生成,分别呈现北线和南线两条气旋路径。北线ETC通常伴随着高空槽的发展。特别是那些迅速增强(RI)的气旋,其特征是与槽加深相关的较强的高空位涡(PV)异常,而非绝热加热的影响相对较弱。这与南线的ETC形成了对比,后者主要是由非绝热加热引起了低空PV异常从而发展起来的。高低空PV异常的

    Advances in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年2期2020-06-03

  • 孟加拉湾季风对热带气旋生成和发展的调制机制研究
    10660)热带气旋(TC)是世界上分布最广,频率最高的自然灾害之一,其主要分布在孟加拉湾(Bay of Bengal,BoB)、西北太平洋(Northwest Pacific,NWP)、东北太平洋(Northeast Pacific,NEP)、北大西洋(North Atlantic,NATL)、南印度洋(South Indian Ocean,SIO)和西南太平洋(Southwest Pacific,SWP)。相比其他海盆,孟加拉湾气旋发生频数虽然较少,但

    海洋科学进展 2020年2期2020-05-29

  • 广东省登陆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
    1)1 引言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面上的气旋性环流,是地球物理环境中最具破坏性的天气系统之一[1]。强烈的热带气旋,不但形成狂风、巨浪,而且往往伴随发生暴雨、风暴潮,造成严重的灾害。据统计,全球每年平均发生80~100个热带气旋,带来60~7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1.5~2.0万人死亡[2]。广东省位于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其特殊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广东省经常遭受热带气旋的袭击,造成全省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热带气

    海洋预报 2020年2期2020-05-15

  • 2014年12月西北太平洋上一爆发性“气旋对”的分析❋
    6100)爆发性气旋是指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强烈的气旋,具有发展速度快、短时间内气旋中心气压迅速下降等特点,并伴有强降水、狂风等剧烈天气现象,往往会对海上船舶航行安全造成严重危害。Sanders和Gyakum[1]首次给出了爆发性气旋的定义:在24 h内海表面中心气压值下降24 hPa以上,即气旋的中心气压加深率大于1 hPa·h-1(定义为1个Bergeron)的温带气旋为爆发性气旋。随着观测资料时间分辨率的提高,Yoshida和Asuma[2]把爆发性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1期2019-11-21

  • 对2006年12月东北太平洋上一个爆发性气旋的初步分析❋
    、强度急剧增强的气旋。1980年代, Sanders和Gyakum[2]给出了爆发性气旋(Explosive Cyclone,简称EC)的定义,即气旋中心的海表面气压在24 h内下降24 hPa以上,气旋中心气压加深率达到一个Bergeron (1 Bergeron=1 hPa·h-1) 及其以上的温带气旋。从卫星云图上看,爆发性气旋多伴有“螺旋”状云系。由于其多形成于中高纬度海面,发展速度快,且常常伴有大风,因此被认为是最危险的天气系统之一。由于海上观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9期2019-07-16

  • 2014年12月西北太平洋上一爆发性“气旋对”的分析❋
    6100)爆发性气旋是指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强烈的气旋,具有发展速度快、短时间内气旋中心气压迅速下降等特点,并伴有强降水、狂风等剧烈天气现象,往往会对海上船舶航行安全造成严重危害。Sanders和Gyakum[1]首次给出了爆发性气旋的定义:在24 h内海表面中心气压值下降24 hPa以上,即气旋的中心气压加深率大于1 hPa·h-1(定义为1个Bergeron)的温带气旋为爆发性气旋。随着观测资料时间分辨率的提高,Yoshida和Asuma[2]把爆发性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1期2019-01-04

  • 对2006年12月东北太平洋上一个爆发性气旋的初步分析❋
    、强度急剧增强的气旋。1980年代, Sanders和Gyakum[2]给出了爆发性气旋(Explosive Cyclone,简称EC)的定义,即气旋中心的海表面气压在24 h内下降24 hPa以上,气旋中心气压加深率达到一个Bergeron (1 Bergeron=1 hPa·h-1) 及其以上的温带气旋。从卫星云图上看,爆发性气旋多伴有“螺旋”状云系。由于其多形成于中高纬度海面,发展速度快,且常常伴有大风,因此被认为是最危险的天气系统之一。由于海上观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9期2019-01-04

  • 向极跨越70°N气旋的主要特征分析
    北移动进入极区的气旋, 在移动发展过程中常伴随大风、降水和升温等过程,对中低纬度地区物质和热量向极地输送起着重要作用, 并对极区大气、海洋和海冰的变化产生一定影响。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发布的 1979—2015年的海平面气压再分析数据产品, 利用气旋自动识别和追踪算法, 开展气旋的识别和追踪, 获得向极跨越70°N气旋的数量、强度、活动轨迹及北向运动纬距等主要特征如下: 该类气旋在数量上, 春、冬季多于夏、秋季, 年总数量和春、秋、冬季均

    极地研究 2018年4期2018-12-25

  • 2015年1月西北太平洋上一个爆发性气旋“眼”的结构分析*
    一些中纬度的温带气旋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在十几小时至数十小时内其中心气压急剧降低,强度急剧增强。Sanders和Gyakum[1]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这类气旋称为爆发性气旋(Explosive Cyclone),并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如下:(1)式中:P为气旋中心气压;φ为气旋中心所处纬度;下标t-12和t+12分别为12 h前和12 h后的变量。若公式(1)中的加深率R大于1Bergeron(1 hPa·h-1),则可定义该气旋为爆发性气旋。后人对公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12期2018-10-17

  • 北太平洋爆发性气旋的统计特征*
    )北太平洋爆发性气旋的统计特征*张树钦, 傅 刚**(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海洋气象系,山东 青岛 266100)利用FNL (Final Analyses)全球格点资料,对2000—2015年冷季(10月至来年4月)发生于北太平洋(20°N~65°N, 110°E~100°W)的爆发性气旋进行了分析研究。依据爆发性气旋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高时间分辨率的资料,将爆发性气旋定义修订为海表面中心气压(地转调整到45oN) 12 h平均加深率达到1 hPa/h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8期2017-06-19

  • 2014年1月北大西洋上一爆发性气旋个例分析❋
    大西洋上一爆发性气旋个例分析❋井苗苗, 傅 刚❋❋(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海洋气象系,山东 青岛 266100)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水平分辨率为1(°)×1(°)的FNL全球格点再分析资料、气象卫星合作研究所(CIMSS)的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海表面温度(SST)资料,对2014年1月3—7日发生在北大西洋上的一爆发性气旋个例进行分析,通过位势涡度(PV)、斜压性指数(BI)、水汽通量等物理量分析了气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7期2017-06-05

  • 登陆我国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消退时间的变化特征
    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消退时间的变化特征陈玲丽1,龙 园2(1.贵州省安龙县气象局,贵州 安龙 552400;2.贵州省六盘水市气象局,贵州 六盘水 553000)利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资料中心提供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观测资料,对2003—2013年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从登陆到消退持续时间(简称为持续时间)的年际变化及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分类讨论了1次、2次以及3次登陆类型气旋的消退速度的年际、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年际变化中,总趋势为气旋的持续时间呈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7年2期2017-05-16

  • 我国南极科考站附近气旋的特征分析
    国南极科考站附近气旋的特征分析秦听1,魏立新1,李珵1,2(1.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国家海洋局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2. 中国海洋大学 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100)本文基于欧洲中心的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采用雷丁大学的气旋自动识别与追踪算法,建立了1979-2013年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以及泰山站划定的统计区域内气旋数据集。基于这套数据,分析了3个站区附近气旋的气候特征,包括:气

    海洋学报 2017年5期2017-05-12

  • 爆发性气旋研究的回顾
    6003)爆发性气旋研究的回顾傅刚1,张树钦1,庞华基2,孙雅文1(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2. 青岛市气象局,山东 青岛 266003)爆发性气旋又称“气象炸弹”,定义为在考虑地转调整到60°N时气旋中心气压加深率大于1 hPa/h的快速发展的气旋,具有中心气压急剧降低、强度急剧增大的特点,多发于洋面上,对海上航行安全及沿岸人民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几十年来,众多学者对爆发性气旋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爆发性气

    海洋气象学报 2017年1期2017-04-13

  • 一次黄海入海气旋爆发性发展的诊断分析
    振玲一次黄海入海气旋爆发性发展的诊断分析史得道,吴振玲(天津市气象台,天津300074)对2013年11月一次黄海入海气旋的爆发性发展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显示:此次气旋入海发展过程中始终位于500 hPa高空槽前,槽前正涡度平流和强烈暖平流是气旋爆发性发展的主要原因。对流层高层有明显正位涡下传至低层,引起地面气旋性涡度发展,对气旋爆发性发展有重要作用;气旋发展过程中始终位于高空急流出口区左侧,高空辐散、低空辐合以及强上升运动提供了气旋发展的动力条件;除

    海洋预报 2016年6期2017-01-09

  • 北太平洋上一个爆发性气旋族的结构分析❋
    平洋上一个爆发性气旋族的结构分析❋戴 晶1,2, 傅 刚1❋❋, 张树钦1, 孙雅文1(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2.92866部队水文气象中心,山东 青岛 266000)利用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再分析格点资料和HYSPLIT (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1-06

  • 西北太平洋一个超强爆发性气旋的分析❋
    洋一个超强爆发性气旋的分析❋高 力, 傅 刚❋❋, 张树钦, 孙雅文(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利用NCEP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提供的CFSv2 (Climate Forecast System Version 2)资料和日本高知大学提供的MTSAT-1R (Multi-functional Transport Satellites-1R)卫星红外波段反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2期2016-12-24

  • 多普勒雷达中气旋判据及算法的发展与应用
    1)多普勒雷达中气旋判据及算法的发展与应用费海燕 周小刚 王秀明(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北京 100081)由于超过90%的中气旋伴随着龙卷、强雹、大风等强天气发生,因此中气旋的识别与应用对于准确、实时发布强天气预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仅CINRAD WSR—98D SA/SB多普勒雷达内置了美国强风暴实验室开发的中气旋算法,并有相应的中气旋产品,其他型号的多普勒雷达则只能从径向速度图上人工识别中气旋。回顾了中气旋判据演变的三个阶段,对当前业

    Advances in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年5期2016-11-16

  • 温带气旋暖锋后弯云图特征及结构成因分析
    30046)温带气旋暖锋后弯云图特征及结构成因分析熊秋芬1,郭达烽2,牛宁1,张昕1(1.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北京100081;2.江西省气象台,南昌330046)尽管关于温带气旋发展和演变的观点不尽相同,但目前普遍被接受的两种模型是:挪威气旋模型、Shapiro和Keyser模型。以FY-2E卫星云图为基础,先给出8个温带气旋过程实例,然后结合常规高空、地面观测及NCEP的1°×1°再分析场等资料,通过个例分析,对暖锋后弯气旋发生发展的环流背景、

    暴雨灾害 2016年4期2016-10-25

  • 春季影响中国北方地区的蒙古气旋及其背景环流
    国北方地区的蒙古气旋及其背景环流黄鑫1, 2布和朝鲁3谢作威3巩远发1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成都610225,2陕西省气象信息中心,西安710014,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北京100029基于1948~2013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850 hPa相对涡度场气旋追踪方法,统计了春季蒙古气旋的活动特征,包括其源地、盛期位置、消亡地以及路径的分布。在此基础上,根据蒙古气旋的不同移动路径,界定了蒙古气旋的两

    大气科学 2016年3期2016-10-13

  • 北半球温带气旋客观研究方法及模拟和预估的研究进展
    丁一汇北半球温带气旋客观研究方法及模拟和预估的研究进展张颖娴丁一汇(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北京 100081)温带气旋是影响中高纬度地区大范围天气气候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研究其气候特征、活动规律和变化趋势对改进天气预报和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从主要温带气旋的识别方法、当前气候时期温带气旋的变化、气候情景下未来温带气旋变化的预估以及不确定性分析等4个方面,全面回顾了北半球温带气旋的研究进展:(1)20世纪80年代后,基于再分析数据和大气环流模

    Advances in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年1期2015-12-20

  • 中国近海温带气旋的时空变化特征
    1)中国近海温带气旋的时空变化特征秦听1,2,魏立新1,2*(1.国家海洋局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2.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100081)基于1979-2012年共34年的ECMWF逐日4次平均海平面气压的再分析资料,采用英国雷丁大学气旋客观追踪算法,对出现在我国近海的温带气旋气旋生命史1 d以上,移动距离大于500 k m)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包括以下几点:(1)1979-2012年进入中国近海的温带气旋平均

    海洋学报 2015年1期2015-10-24

  • 气旋客观判别方法在两次江淮气旋过程中的应用
    210044)气旋客观判别方法在两次江淮气旋过程中的应用孙泓川1,魏建苏1,2,李超1(1.江苏省气象台,江苏 南京 210008;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4)引用一种气旋客观判别方法——气旋相空间法,采用NCEP-FNL再分析资料等,对两次江淮气旋个例进行研究,验证江淮气旋的结构演变和降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江淮气旋的结构演变有很好的指示意义,低层热成风参数与中心气压的演变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低层热力不对称性参数的大幅下降和低

    大气科学学报 2015年1期2015-02-13

  • 1949—2009年登陆和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分析
    和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分析朱业1,2,丁骏2,3,卢美2,3,王晶2,3,王勤2(1.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浙江杭州310027;2.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浙江杭州310007;3.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310058)通过对1949—2009年61年间登陆和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影响路径等的分析,发现在7—9月份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占登陆总数的92.5%,7—9月份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占影响总数的82%。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中登陆福建或在

    海洋预报 2012年2期2012-12-23

  • 东海热带气旋登陆后转向入海问题的探讨
    017)东海热带气旋登陆后转向入海问题的探讨钟元1,滕卫平1,滕舟2,胡波3,董美莹1(1.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7;2.浙江省气象信息中心,浙江杭州310017;3.浙江省气象台,浙江杭州 310017)应用合成分析及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热带气旋登陆后转向入海路径趋势的若干因素,结果表明:登陆后转向入海路径趋势随时间和登陆地点的变化分布说明热带气旋登陆后路径仍受基本气流的引导和制约;热带气旋登陆时的惯性和地转力的变化对热带气旋登陆后的

    海洋预报 2012年2期2012-12-23

  • 直面美国飓风:科学解读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具有有组织的对流和确定气旋性环流的非锋面性涡旋的统称。包括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的统称。热带气旋(英文名称:tropical cyclone)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具有有组织的对流和确定气旋性环流的非锋面性涡旋的统称。包括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的统称。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热带气旋通常在

    科技传播 2012年21期2012-10-14

  • 近海北上热带气旋特征
    8)近海北上热带气旋特征朱业1,2,陆建新2,卢美2,3(1.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浙江杭州310027;2.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浙江杭州310007;3.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58)通过研究分析1949—2011年在125°E以西近海北上,到达35°N以北登陆的热带气旋特征,总结出该类型热带气旋全部生成于125°—150°E,10°—29°N之间;出现此类型热带气旋时一般处于拉尼娜年,西太平洋副高强度较弱,副高西伸脊点偏东,副高脊线位置

    海洋预报 2012年5期2012-09-06

  • 新一代天气雷达超级单体风暴中气旋特征分析
    达超级单体风暴中气旋特征分析冯晋勤1,2,汤达章1,王新强2,马钏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 210044;2.龙岩市气象局,福建龙岩 364000)超级单体风暴常伴随着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最本质的特征是有一持久深厚的几千米尺度的涡旋——中气旋。利用2003—2009年福建龙岩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到的32次超级单体风暴,分析了超级单体风暴中气旋的时空分布、结构特征以及旋转速度大小、中气旋顶和底的高度、伸长厚度以及切变值等特征量。结果表明:90

    大气科学学报 2010年6期201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