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书

  • 人书俱老
    是书艺。他说,练习书法,初期是不熟练的;到了中期,技艺就可能有过犹不及之嫌;而只有到了后期,技艺上才能融会贯通,在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时,习书的人与他的书艺也就老了。人书俱老,是一种艺术上的境界,也是一种做人的境界。老是技艺的圆熟、老到、融会贯通,老也是做人的成熟,对世事的洞明,对世人的宽容、包容与理解。人书俱老,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不只是对习书人来说。推而广之,人,该是为人与做人;书,大概可以理解为我们所拥有的生活技能和态度。(摘自2021年4月16日《滕州

    北方人 2022年8期2022-11-26

  • 黄广亮诗选
    黄广亮习书偶得落花洒素壁,长案映晨星。岁月磨傲骨,赤诚向丹青!庚子国祭日感怀英魂归何处?柳色逐春深。青山凝碧血,浩气贯乾坤。江城复晴澈,九州扫疫尘。海晏河清日,国祭频报君。中华颂王气钟神州,群星参北斗。轩辕开丝路,大禹定九州。华夏由此始,大国志不休。千载黄鹤楼,白云何悠悠。圣贤遗风在,翰墨亘千秋。抒 怀趋名复逐利,半世如须臾。烂柯始寻梦,何以上亨衢?翰墨千秋计,流风四海遗。修身诗书砚,格物经史集。书中有至乐,醉墨何淋漓。下笔倾肝胆,成句懒步趋。夙夜未敢懈,

    诗潮 2022年7期2022-11-12

  • 陈宇的书法艺术
    □ 王宗宇陈宇习书从传统入手,兼容并蓄、广涉百家,倾心于黄宾虹、徐生翁、于右任、谢无量等,心摹手追不辍。经过在艺术理念和表现方式上长期探索、砥砺,陈宇书风初具规模,形成古拙、生涩、倔强的个人面貌。他的结字藏巧于拙,字形字势皆出己意,行气起伏酣畅,收放自如,作品有一种奇伟与清气。陈宇对古人的取法是在继承中有批判,他不仅有否定的勇气,更有重建的实力。陈宇的书法创作不为技法所拘束,注重情感的抒发与性灵的自由,大胆尚意,造险创奇,独家气象戛然纸上。陈宇探索书道的同

    中华书画家 2022年9期2022-09-19

  • 羿耿庵书法作品鉴赏
    佳艺羿耿庵从少年习书到成为书法家,他在书法艺术之路上已跋涉五十年,其间世事变幻,人生兜兜转转,但书法始终是他最牵系、付出心力最多的事业。他认为,书法要始终恪守篆、隶写秦汉,行、楷学晋唐的学书原理,力求每笔都师出有源,且不为法规所囿。他的隶书直接取法汉碑,得《华山碑》的细腻、《曹全碑》的圆润、《礼器碑》的劲挺、《石门颂》的率意。他的篆书从秦篆入,并上探两周金文、殷商甲骨文。结体往直中求、减少盘曲,“不向曲中寻”,由此笔势更加遒劲,用笔用墨极富神韵。From

    国际人才交流 2022年7期2022-08-10

  • 人书俱老
    是书艺。他说,练习书法,初期是不熟练的;到了中期,技艺就可能有过犹不及之嫌;而只有到了后期,技艺上才能融会贯通,在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时,习书的人与他的書艺也就老了。人书俱老,是一种艺术上的境界,也是一种做人的境界。老是技艺的圆熟、老到、融会贯通,老也是做人的成熟,对世事的洞明,对世人的宽容、包容与理解。人书俱老,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不只是对习书人来说。推而广之,人,该是为人与做人;书,大概可以理解为我们所拥有的生活技能和态度。(摘自2021年4月16日《滕州

    北方人(B版) 2022年4期2022-06-03

  • 在研字习书中提升小学生的书法文化素养
    以来,坚持以研字习书多元书法活动为依托,面向全体学生创设良好的书法学习氛围,以字源研究、书法技能提升、书法文化学习、书法作品欣赏、书法实践活动等书法特色教育,提升小学生书法文化素养。【关键词】研字;习书;书法文化;培养途径【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37-0039-04【作者简介】刘佳,重庆科学城南开景阳小学校(重庆,401331)综合学科主任兼书法教师,一级教师,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2年5期2022-06-02

  • 人书俱老
    是书艺。他说,练习书法,初期是不熟练的;到了中期,技艺就可能有过犹不及之嫌;而只有到了后期,技艺上才能融会贯通,在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时,习书的人与他的书艺也就老了。人书俱老,是一种艺术上的境界,也是一种做人的境界。老是技艺的圆熟、老到、融会贯通,老也是做人的成熟,对世事的洞明,对世人的宽容、包容与理解。人书俱老,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推而广之,人,该是为人与做人;书,大概可以理解为我们所拥有的生活技能和态度。

    中外文摘 2022年10期2022-05-17

  • 听雨堂习书碎语
    赠笔墨书籍,助余习书之用。且时常耳提面命,谆谆教诲,吾生性愚钝,先生则多方引导,良言至今尤萦耳,促吾不断前行。余学书始于醴泉铭,日月运行,寒暑交替,数年临习,知率更以险绝为平,尚奇极为正。其结体古茂,拙意横生,乃流变于汉隶。笔法遒媚,劲健挺拔,自晋贤而化之。余亦爱行草书之纵宕洒脱、舒情达意,常摹右军法帖。感其书风平和自然,简淡玄远,笔势委婉含蓄,遒媚健秀。每临其书未能放旷自得,难至其佳处,叹其风规自远,超然于物外。又好献之法书,爱其连绵纵横,波诡云谲。借其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2年1期2022-03-09

  • 书法家赵书阵 听雨堂习书碎语
    赠笔墨书籍,助余习书之用。且时常耳提面命,谆谆教诲,吾生性愚钝,先生则多方引导,良言至今尤萦耳,促吾不断前行。余学书始于醴泉铭,日月运行,寒暑交替,数年临习,知率更以险绝为平,尚奇极为正。其结体古茂,拙意横生,乃流变于汉隶。笔法遒媚,劲健挺拔,自晋贤而化之。余亦爱行草书之纵宕洒脱、舒情达意,常摹右军法帖。感其书风平和自然,简淡玄远,笔势委婉含蓄,遒媚健秀。每临其书未能放旷自得,难至其佳处,叹其风规自远,超然于物外。又好献之法书,爱其连绵纵横,波诡云谲。借其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2年1期2022-03-05

  • 挥毫学书 其乐无穷
    间的临帖,我认为习书的乐趣在于过程。无论读帖、临帖,都有不同的情趣。特别是临帖,先认真对临,掌握要领后,要大胆起笔,流畅运笔,反复练习。待熟练后,笔舞纸上,时而舒展,时而起伏,时而迂回,时而顿挫。笔笔都有情感的交融和心情的释放,令人心旷神怡。课堂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更是乐趣无穷。老师以临名人名帖、名句名联为题,拓展文学知识,如黄庭坚联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我深感在学习中既品尝了古人墨迹之神韵、字形之娟美,又领略了联文之雅逸。作者借物咏怀,

    老年教育 2022年1期2022-01-20

  • 我的毛泽东诗词篆刻
    。1979年起,习书篆刻。2003年后到福州、青田、杭州等地刻印、经销印石。作品多次入选全国、自治区书法篆刻展并获奖。擅长篆刻多字诗词印、肖像印,其毛泽东诗词印入选宁夏回族自治区60年大庆、建国70周年书画展。上学时,在学校歌咏比赛会上,同学沈文海演唱的一首毛泽东诗词歌曲,深深打动了我。从那时起。收集、学唱毛泽东诗词歌曲成为我的课余爱好。参加工作后,拜师学会了篆刻技艺,业余时间又常常以习书、刻印毛泽东诗词为主。2004年,我开始收集资料,精选数十枚寿山石、

    宁夏画报 2021年6期2021-07-29

  • 十 年
    ,因为自己自系统习书以来,已近十年,对,就这样了。去年重庆牛帅兵老哥的《水墨兰亭》为我编印了小楷册子。前段时间我为原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先生负责编辑《书法创作教程》(楷书)部分,对楷书有了点滴认识,今年本打算继续写点楷书,兼顾不同规格和不同风格,无奈杂事太多,没有自己满意的作品,一晃今年又过去一半,索性把自2007年习书以来的一些作品做个总汇,也是对自己习书以来的一个阶段性的小结。前段时间回岷县看望爷爷奶奶时,找到了一些原来的参展作品集里的作品扫描过来,800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1年6期2021-07-20

  • 我的习书体会
    在天水老年大学学习书法。在老师和学友的指导帮助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有了些许进步。回顾学书历程,总结出一些体会,与大家共享。一、热爱书法是学好书法的前提。做任何事情,只有热爱,才会为之努力奋斗。对于学习书法来讲,更是如此。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的书法作品先后多次入选各种展览,并成为天水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这与我的热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二、常临名帖是学好书法的关键。临帖并非抄帖,二者不可混为一谈。学习书法要有“常临常新”“百临不厌”的心态。在临帖初级阶段要做到“无

    老年教育 2021年6期2021-07-12

  • 习书作画益寿延年
    习书作画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和有益的养生活动,也是长寿的妙方。医学专家研究得出使人长寿的20种职业中,书画名列榜首。“书画延年”“寿从笔端来”的说法,可谓由来已久。千百年来,无数书画名家的健康长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魏晋时期的钟繇活到79岁,五代的杨凝式82岁,唐代的欧阳询85岁,柳公权88岁,虞世南89岁,元朝的黄公望86岁,明朝的文征明90岁、董其昌83岁,清朝吴昌硕83岁,近代何香凝95岁、齐白石97岁,现代书画泰斗启功94岁。书法界号称“南仙北佛”

    养生月刊 2020年6期2020-12-04

  • 墨中存雅气?笔下有春风
    他为人正直热情,习书严谨勤恳,师法秦汉,遍临隶书范本,深知“有正书之功,方不愧圣人之徒”,每作一幅作品,都打小样数次,从章法到结体,逐字逐笔揣摩,常常要到夜静更深。“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志,如其才,总之如其人也。”他真正领会到书之妙理,由心正人,由人正笔,心正方可捍圣道。在纷乱复杂的书法江湖,他固守清心,“文正雅致”是他的座右铭,他用自己独有的悟性和情怀,书写着人生的韵律。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以,他笔下的作品刚健挺拔、方正严谨、浑厚遒劲,文华质朴、配

    名家名作 2019年7期2019-09-19

  • 习书心得
    世居村野,余幼时习书,既无师承,亦非家传。学业之余,鲜有可娱心之事,故得一帖而久摹之不倦。稍长,入初中,始有师略指迷津。其后入县一中,同窗习字渐成风气,余亦好此愈笃。午休之时,课后假日,余每铺纸濡毫,对临不辍。及入人大就读,余广选博修艺、文诸课,书法有郑晓华师,教以魏碑,荐以欧阳先生,稍后得以前往拜访。学业将毕,拟考首师大,以此为终身之业。1996年余入书法所,导师为王世征先生。王先生治学甚严,授以书论。余以浅薄之基,临课每惴惴于心,然受益匪浅。欧阳先生颇

    书画世界 2019年7期2019-09-09

  • 学艺感言
    其中之妙境,然以习书为日课,寒暑不辍,兴趣日深。染翰之余,于前代书论亦曾系统研读,举凡《书法精论》《书林藻鉴》《书林纪事》《各种书体源流浅说》《中国文字学》等,均有涉猎。吾习书自幼遵从古法,于传统帖学均有临习,后步趋碑法,以所学汲取所需。曾供职于博物馆十载,遍观馆中庋藏历代名迹,于明清晚近书法之风格流变,细加揣摩,了然于心,亦始终保持独立之思考精神。习书日久,方知书法之道看似平实,实有其应遵循之理法。诚如民国学者张尔田云:“凡学之立也,必先循轨道,而后方可

    中华书画家 2019年1期2019-06-23

  • 浅谈书画养生
    健康长寿,与勤于习书作画、终身笔耕不辍有着重要的关系。二、学习书画,能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从生理活动方面来看,当我们挥毫泼墨时,手臂大幅度运动,全身之力通过臂、肘、腕、手传于笔端,任意挥洒,痛快淋漓。这时万毫齐发,力透纸背,需要力度,也需要速度。在书写过程中不仅活动了四肢乃至全身,而且活动了大脑,是动与静的完美结合。从心理方面来看,习书作画时凝神静虑,气沉丹田,恬愉之情油然而生。习书作画既愉悦心情,又有益于健康,久而久之,心中的郁结得以疏解,上

    老年教育 2019年5期2019-05-27

  • 爱好能让自己更健康
    上是很高龄的了。习书画为什么能健身呢?我以为大致上有以下几个原因:神闲气定,摒弃杂念。当开始习书作画时,会逐渐变得全神贯注,心无杂念,浮躁没有了,忧虑没有了,患得患失也没有了,人就会觉得从容、淡定、悠然。显然,这样一种精神状态比心浮气躁、瞻前顾后甚至忧心忡忡,对人的健康有益得多。习书作画常能使人物我两忘,唐代书法家虞世南为了学习书法,曾把自己关在楼上,待学有所成才下楼。他写字写坏了的废笔,竟然装满了一大瓮。他白天习字,晚上还在被单上比比画画,时间长了,连被

    职工法律天地 2018年21期2018-12-27

  • 市场
    授。学艺感言:学习书画至今,整好10年。我最初学画从民国入手,继而由清入明。在我看来,无论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笔墨都是相通的,剩下的无非就是造型的问题。平日里习书作画相互交替,习书对于我作画来说,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好款而已,更重要的是增强对”线质”的感受力和对”笔墨”的敏感性。我希望自己的作品时有”旧气”,或许这种”旧气”会让我真正做到”以退为进”。游春图 25cm×35cm 纸本设色 2018年清供图 137cm×35cm 纸本设色 2018年

    艺术品 2018年10期2018-12-20

  • 情注翰墨 书法写就晚年
    学,从此走上了学习书法的正规之路,并痴迷其中。下面我把个人十几年来习书的感悟与大家分享一二。俗话说:“二十年成画,三十年成书。”书法学习之难是众所周知的,书法没有画面,文字的内容无关宏旨,书法只凭线条与墨色的变化来表达感情及艺术上的美,不多体会不易欣赏。我习书的过程不是随心所欲、任笔为体,而是师古摹帖,从正道入手,真、草、隶、篆广泛涉猎,仅对草书名帖孙过庭《书谱》就临了不下二百遍。我自言习书三昧: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可载道育人,歌颂新政;可厚谊惠友,增进

    老年教育 2018年7期2018-08-02

  • 恬淡一生的书法家
    省杭州市)人。他习书60余年,久负盛名,与刘墉、翁方纲、王文治并称清四大家。自幼习书,久负盛名梁同书自幼接触书法,12岁时即能書写擘窠大字。初学颜真卿、柳公权,中年以后又取法米芾,70岁以后融汇贯通,纯任自然。他习书60余年,久负盛名,所书碑刻极多。梁同书喜用长锋软毫,蘸墨饱满,运笔快速,并认为锋长则灵,软毫则遒,墨饱则腴,笔快则意出。擅长行楷,清四大家之一梁同书工于楷、行书,到晚年犹能写蝇头小楷,其书大字结体紧严,小楷秀逸,尤为精到。与刘墉、翁方纲、王文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8年4期2018-05-14

  • 习书可晓“写”字义
    习书可晓“写”字义据我所闻,若干习书之人,“写”了大半辈子的“字”,并不懂得这个“写”是什么意思。有一回,我“考试”一位喜爱书法的友人,问他说:“你天天练写字,到底怎么才是‘写’的真谛?”他听了,愣住了,半晌说:“写?不就是用笔向纸上画笔道——写成汉字吗?”我说:“老兄说了半日,把‘写’说上三遍,还是一点儿也没讲出‘写’是什么,怎么回事。”他有些“觉醒”了,叹了一声,“哎呀,糊涂人,只知傻练,总不曾去想这个……您给说说。”以下是我对他说的,大略摘记在此——

    江苏教育 2018年37期2018-01-28

  • 大学硬笔书法教学刍议
    过一段或长或短的习书经历,有一定的书法基础和良好的书法文化素养,通过课上教师的引导和点拨,短期内便能在其原有的习书基础上,上升到新的层次。而凭一时热情选课的学生,书写技法几乎为零,因从小未经过严格的书写规范,其最基本的写字亦未达标。这部分学生对书法基本知识和书写规则不甚了解,在习书中易知难而退。针对上述两类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差异中寻求平衡点,根据其特点因材施教。另外为了使课程具有延展性,持续性,让书法学习能够成为学生持久、终身的修养,需要结

    中国篆刻 2018年10期2018-01-24

  • 漫谈书画养生
    书画养生,是通过习书作画以促进健康长寿,属于养生学的范畴。养生之法散见于经、史、医、儒、道、释等书著中,民间流传的亦很多。从衣食住行到琴棋书画等无不蕴藏养生之道,但由于着眼点不同,养生方法各有偏倚,有的失之陈旧,有的失之怪僻。我们今天的养生观点是“以人为本,强调人对自身健康发展的主观能动作用”。书画养生就十分符合这一观点,而且有着特有优势,越来越被世人重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纵观古今书画者多长寿,便是很好的明证。二、书画养生特点(一) 养生作用全面:书画养

    老年教育 2018年1期2018-01-24

  • 爱好能让自己更健康
    上是很高龄的了。习书画为什么能健身呢?我以为大致上有以下几个原因:神闲气定,摒弃杂念。当开始习书作画时,会逐渐变得全神贯注,心无杂念,浮躁没有了,忧虑没有了,患得患失也没有了,人就会觉得从容、淡定、悠然。显然,这样一种精神状态比心浮气躁、瞻前顾后甚至忧心忡忡,对人的健康有益得多。习书作画常能使人物我两忘,唐代书法家虞世南为了学习书法,曾把自己关在楼上,待学有所成才下楼。他写字写坏了的废笔,竟然装满了一大瓮。他白天习字,晚上还在被单上比比画画,时间长了,连被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18年11期2018-01-23

  • 老师的评语
    ,当时主要跟我学习书法方面的东西,我发现他对印章方面特别用心,心很细,平时注意对印章的保养和擦拭。结合其自身特点,习书之余,我让他重点临摹汉印,并借鉴明清流派印工稳一路,就这样,他在篆刻这条路路上走到了今天。在时风攘攘、功利充斥的当下,徐州从艺修印的年轻人中,沈宁能够独守一方沉寂,潜心于秦汉工稳平正的方寸之间,继承而又有所创新,实属可贵……石头城边游客徐良之印鹿飞藏书壶研天若有情天亦老鹿飞写生露萤清夜照书卷负雅志于高云鸿庐澄怀红藕香残玉簟秋

    中国篆刻 2017年11期2017-11-24

  • 习书怡情 快乐晚年
    图片提供/石方志习书怡情 快乐晚年文并图片提供/石方志在江都龙川广场,经常能见到一位古稀老人用地书笔在地上写书法,一笔一画,颇为认真。他就是扬州市书法家协会和扬州市老干部书画研究会会员褚德群。2007年8月,褚德群从商业战线上退休后,生活突然从忙碌归于平静,一度很不适应。在老友建议下,2014年春天,他走进了扬州市江都区老年大学学书法。几年来,他不仅收获了快乐,更收获了健康。褚德群按照老年大学老师的指点,购买了各种书法碑帖、书法字典,并订阅书法类碑帖,以学

    长寿 2017年9期2017-11-07

  • 虞世南与书法养生
    妙”。此句指出在习书之前,必须屏除杂念,收视返听,调息入定,气沉丹田,全身心沉浸于书法清修境界之中,意满气足,方能奏效。2.练心。“假笔传心,妙非笔端之妙,必在澄心运思至微妙之间,神应思彻”。习书之人,必须抛却生活之烦恼,运心于书境之中,不是仅赖笔力就能出众,还须靠神思妙悟。凡书家,在笔力上皆具深厚之功底,唯字之神采则分高下,不以拙笔而求。3.修德。“握笔使锋,逸态逐毫而应,学者心悟于至道,则书契于无为。苟涉浮华,终懵于斯理也”。此句深刻地道出了学书必须注

    长寿 2017年9期2017-11-07

  • “成”与“功”
    羲之,20年临池习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如果想取得成功,就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一滴水从檐楣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可是,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了。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嘛?李时

    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2017年8期2017-08-17

  • 唐朝·颜真卿楷书
    纸笔,以黄土扫墙习书”(《书林纪事》卷二),可见其从小就刻苦习书。他的书法学过王羲之、褚遂良,也学过北碑,但对他影响较大的是张旭。颜真卿以超人的艺术才能,在真书和行草书上获得突破,是公认的在我国书法史上继王羲之以后,又一座巍峨的里程碑。清人周星莲评论颜真卿书法:“天趣横生,脚踏实地,继往开来,惟此为最。”颜真卿在继承和创新两个方面都给后人以宝贵的启迪,其功劳是千古不灭的。顏真卿传世的楷书名碑有《多宝塔碑》(44岁作),《东方朔画赞》(45岁作),《郭家庙碑

    视野 2017年14期2017-07-31

  • 声音
    名书法教师,从小习书的经验告诉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需要培养。书法基础教育阶段,并不是一味地去追求笔法、结构与章法,而是让学生感受到这门艺术的魅力所在,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江苏教育》(书法教育)不仅是教师交流的平台,也给学生创造了展示的机会,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和创作的热情,这无疑对苏派书法教育模式的形成起到引航的作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张集实验小学 李 煊(期待您的意见和建议:gutangyiren@163.com)

    江苏教育 2017年77期2017-03-23

  • 书画怡且乐寿自笔端来
    的传统艺术。而学习书画,既是艺术享受,也是一种养生的方法。书画促进人们健康长寿的说法,古人早有论及。古画论中记载:“黄大痴九十貌如童颜,米友仁八十余岁神明不衰,无疾而终……”历史上负有盛名的颜、柳、欧、赵四大书法家,其中三位都年逾古稀。近现代书法家郭沫若、于右任都活到八十多岁。画家刘海粟曾说:“人们只知道运动员和武术家在练功健身,而不大注意书画家也在练功健身。”有人问他长寿之道,他说:“我的养生之道,就是写写画画而已。”这位艺术大师于1994年去世,终年9

    老年教育 2016年9期2016-10-27

  • 书法的养生之妙
    我深刻地认识到,习书练字不仅能继承和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而且还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是一项不可多得的健身运动。书法的养生功效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南宋大诗人、书法家陆游视书法为“良药”;康熙皇帝说“宽怀只有数行字”;毛泽东一直以练习书法作为“养神健脑的健身方法”;著名书法家舒同曾深有体会地说:“经常写字,气血通畅,精力旺盛,疾病也少。”在我国古今书法家中,长寿者不胜枚举,汉朝的钟繇,晋朝的王羲之,均逾古稀。唐代的虞世南、欧阳询、柳公权,元朝的黄缙、王恽、王

    金色年代 2016年4期2016-10-20

  • 老来习书得三味
    大学 奚 龙老来习书得三味□ 广西钟山县老年大学 奚 龙《行楷书对联》 于右任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用来比喻书法,也是再贴切不过的。退休前,我学书已有几年,工作之余临过不少帖,但往往是依样画葫芦,工夫下得不少, 就是“进不去”,哪一个帖也写不像。退休后,我参加了老年大学的书法面授学习,通过老师的授课和作品点评,我对书法有了新的认识。学好书法,不但要有热情和股钻劲,更重要的是多读一些书法理论知识,提高对书法艺术美的欣赏能力,探索书法的规律,多掌

    老年教育 2016年7期2016-08-16

  • 小戏
    里去了?适才于此习书,怎一会儿的功夫不见了。儿 (疑惑的,好像在思索),母亲,儿子不知不知...(下台)父 (摇头而上,坐椅子上,生气的)小儿顽劣!母 (笑,将杯盏放在桌上)休要与小儿见怪,孩儿尚小,顽皮些也好,你应多加关抚他些,他实是聪明的娃儿。(灯光暗)父 (长叹)常言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之不以为道,适所以害之也。他虽年幼,但教导训诫万不可少,若骄纵成性不仅学而无成,更恐人之本尽失也。母 我儿顽皮,但生性善良。天下父母心,你(二)【灯光启。

    西江文艺 2016年6期2016-05-30

  • 从传统笔墨论之
    贤神韵,加之自幼习书有得,故而将笔墨习成不曾割舍的追求,独从盛老先生浑厚谨序的隶书中,足见其传统功力的深厚;而从他的楷书、草书、篆书观之,庄重典雅的书风、齐整肃穆的基调,书卷韵味和学人气息可见一斑。循从传统又独有情操书法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她就如一株植物,需要根植于泥土之中,在岁月的磨砺和沉淀中滋养渗透出新绿的光明。盛荣桂先生出身于莒县书香世家,自幼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摹帖习书,他的习书之路先欧、柳、颜,继之二王、再褚、赵,后又涉猎五体,遍览百家,对端庄

    旅游休闲 2016年2期2016-01-31

  • 共一轮明月
    魏晋,旁涉明清的习书之路。生于斯,长于斯,自然绕不过曾在这片热土上挥写历史的书法“宋四家”之首——苏东坡。“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与当今书坛许多人所倾心的所谓二王滥觞不同,丁兆德得益东坡最多,追求的是一种轻松的书写,不作华丽外表,不用匠俗的小技巧,更加注重内在的意韵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清新气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书法又何尝不是如此。经典如一轮明月,永远照耀着一代一代前行的人,羲之在这片月光下走过,张旭在这片月光下走过,东坡也在这片月光下走过,一代代

    书画艺术 2015年3期2015-12-30

  • 银钩婉转 铁笔纵横
    入翟墨先生门下学习书法;2006年始自修篆刻。现为丁社社长、中国篆刻网总版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双栖印社社员。明清印坛,扬名一代者多如繁星。予治印宗法徐辛谷、吴缶翁,至若民国诸家,偶有心动,辄效其法,以览其趣。徐、吴印风一遒丽,一雄浑,虽各擅珠玑,然趣异而轨同。两家皆身兼浙皖,印从书出,印外求印,自成绝特。予宗之,亦有取舍增损。略述四则曰:徐氏俗媚浮夸者,吴氏荒率臃滞者之篆法,予弗取。此其一。吴氏印面布置多让下边栏,徐氏多抑下边栏,予皆取让下之章法。此其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5年7期2015-05-30

  • 崔树强新著《习书有法》读后
    树强先生的新著《习书有法》(中华书局2014年4月)出版了。拿到新书后,顿感文字清畅,语言唯美,不知不觉中,我便一口气读完了。更重要的是,我深感此书给了我很多思想上的启迪,解开了我在学习书法过程中的许多困惑和疑团。在欣喜激动之余,乐意向更多的习书者推荐。从体例上看,该书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本质原理”,开宗明义,解析书理;第二部分“笔法墨法”,以技法为本,剖析笔墨之中的微意;第三部分“结体章法”,阐述结构法则和布白之道;第四部分“学习步骤”,从临摹到读

    书画艺术 2014年4期2014-11-18

  • 突然爱上它
    把人生不同阶段练习书法的好处比喻为:幼时习书如驯兽,青年习书如交友,中年习书如避暑,老来习书如进补。对于在事业、家庭双重压力下忙个不停的中年女性——我来说,很享受“避暑”的感觉,精神上尤其放松自在。我很清楚,这辈子无论我如何刻苦努力,都不可能成为什么书法家了。其实,仅仅是书写的过程就已经让我乐在其中了。如果非要说个写书法的目的,那就是我真的不想再错失那些丰饶富美的字词了。汉字书法之美,不仅在指腕之间,而且如作家蒋勋所说,“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

    爱你 2014年9期2014-11-15

  • 郭增善
    工业大学。郭增善习书多年,有深得名师指点,自然对传统与学书的关系领悟颇深。他遍临汉隶以各朝代书家名帖,尤其是悉心领悟王羲之、颜真卿、赵孟、文征明之书法艺术真谛。同时研读古人论书专著。在各种不断钻研和学习中,他悟出了“习书三部曲”:其一是,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博览百家书法理论,掌握中国汉字的发展历史;其二是要反复临摹百家书法作品,了解各家书道特点,笔法、笔势、笔意的运用。要具备一定的习字经历;其三是要悟出书法的奥妙所在,即真知,已达到学古不泥古,创新和发展

    中国证券期货 2014年7期2014-08-09

  • 学古不泥真墨色
    传。”说得就是学习书法在于书写的方法上,而其精妙的地方则在于书写的人,方法可在人们之间流传。诚然,人各所擅,各有所悟。思想与表达是很个体的东西,别人无法截取与复制。窃以为,书法与文学就像同胞,流淌一样的血液,却又具独立性; 文学主要在于揭示人性深层次东西,启人心智,开人愚矇。书法作品主于承古,然后加入自己的思想元素,进行创作。 陶冶情操,养心修性,实现审美目的。习书未开笔前,便事先请教了几位书法名家,他们建议我先临汉隶经典拓本,亦即礼器碑、曹全碑、西狭颂和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4年3期2014-05-22

  • 选择生活新方式——话说“笔疗”
    笔疗”,简言之,习书作画。笔者以为这是一种非药物疗法,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尤其对老年人而言,它是一种极佳的养心健体方式。它可以丰富生活内涵,有效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体健康。把书画看作是养生的非药物疗法是有一定道理的。自古以来,书画养生一直为人们所追求。习书作画可以颐性养情,涤除浮躁,净化杂念,平衡心态,从而获得心静气定之效。就书法而论,这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其笔画架构、字体风格、气势神韵,变化万千。书法的功夫是长年累月悬腕挥毫、运气运动的结果,还要静心凝神的

    祝您健康 2014年2期2014-02-27

  • 娱乐养生
    。书画养生,包括习书作画和书画欣赏。习书作画是亲自握管,融学习、健身及自我欣赏为一体。书画欣赏则是通过欣赏和品味古今名家的书画碑帖等艺术珍品,从而获得心灵的共鸣和美的享受。因此,均有益于身心健康。习书作画时要求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悬肘松肩,以利提全身之气。同时,必须集中精力,心正气和,灵活自若地运用手、腕、肘、臂,这样可使体内气血畅通,身体各部功能得以调整,大脑神经的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香港大学书理研究室通过对练习中国书法时和休息状

    家庭用药 2009年9期2009-11-11

  • 书画之乐
    其乐无穷。果然,习书作画一阵,神志清爽多了,然后再去爬那像高山一样的方格子,便又有了一点信心和较好的精神。在习书作画变成习惯以后,便再也煞不住车停不下笔来,一天不写字。三天不画画,便像缺少了一点什么。然而写长了,画久了,又不满意自己的涂鸦乱画了。总想再深入_步,真正能学到一些东西,从此我又带着研究的眼光去写字作画,这样便有了自己的新发现。譬如:我在习字过程中,除练正楷外,也练草、隶、篆各体:一天,我在写篆体的“海”字时,忽有所悟,一个“海”字三个组成部分,

    祝您健康 1995年6期199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