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槽

  • 鲜水河断裂带色拉哈段中谷村一带的最新地表破裂讨论
    谷村南开挖了一组探槽,也认为1725年康定7级地震未破裂至这一带。但限于人工开挖条件,探槽规模相对较小。近年来,作者团队在木雅大寺沟南一带发现了地表破裂遗迹,指示色拉哈段地震破裂应该延向了中谷村一带。对此,在中谷村南进行了大规模探槽组开挖,获得了探槽地点的破裂历史,其最新一次事件限定在A.D.746±51之后,揭示中谷村一带曾发生过历史地震破裂,为评估鲜水河断裂带的未来地震危险性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和认识。1 色拉哈段晚第四纪活动性分析色拉哈段与西侧折多塘段

    地质力学学报 2022年6期2023-01-09

  • 郯庐断裂南段怀远—池河北西向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 ——来自韭山东北缘的地质证据
    缘进行地貌调查、探槽开挖、年龄样品测试等工作。研究表明,韭山东北缘的线性地貌受断裂活动控制,在调查揭示的多个剖面中,断层表现出一致的活动性质,走向NW,倾向NE,倾角70°左右,具有正断性质;断层垂直断距在第四系中由下往上逐渐变小,直至消失在第四纪覆盖层中,说明断裂具有多期活动,进入中更新世后活动性逐渐减弱。通过跨断层探槽剖面分析及测年结果可知,断层最新活动错断了中更新世地层,上覆的中更新世顶部地层及晚更新世地层未受影响,说明该断裂是一条中更新世断裂,晚更

    地质论评 2022年6期2022-12-03

  • 近景摄影测量在断裂结构精细化勘测中的应用
    性,往往需要采用探槽、钻孔及物探等方式对其进行探查,其中由于探槽受地形限制小且易于开挖揭露断裂结构而被广泛运用。如常祖峰等[7]在中缅交界苏典断裂根据探槽观察结合样品测年判识出其活动特征;张波等[8]在阿拉善地块中通过探槽探究了断裂的性质,并运用光释光测年判断了该活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毕杨杨等[9]借助断层探槽观测解译的空间位置及断层气氡测量对石棉断裂活动性形成了判断;杨攀新等[10]在新疆博罗可怒-阿齐克都克活动断裂研究中,基于新挖的探槽,利用沉积物光释

    价值工程 2022年30期2022-11-10

  • 阿木尼克山山前地表破裂带与1962年6.8级地震关系的讨论
    质灾害调查、开挖探槽和断错事件定年、构造类比等方法,结合历史地震目录及地方志等文献,讨论该地表破裂形成的时代及相关地震事件。1 区域地震构造背景研究区在区域上位于柴达木盆地北部,祁连山块体和柴达木盆地块体的结合部位。北部为祁连山地块的宗务隆山山脉,中部为绿梁山、锡铁山、阿木尼克山隆起区,中间夹有大柴旦-德令哈-乌兰盆地,南部为柴达木盆地的核心腹地,再向S则为昆仑山山脉,地形地貌上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貌格局(图1)。由于该地区是柴达木块体和祁连块体的交接部

    地震地质 2022年4期2022-09-26

  • 新疆博罗可努—阿齐克库都克断裂精河段古地震与最新活动时代研究*
    沉积典型位置开挖探槽,对第四纪沉积层和堆积楔进行分析,之后结合新年代学测试结果,讨论断裂不同段落的古地震期次,厘定各段最新活动时间,并根据离逝时间探讨断裂各段地震危险性,为断裂各段地震危险性判定提供可靠地质依据.1 博阿断裂天山以北段展布解译及活动分段天山以北博阿断裂主要沿NW−NNW方向展布,遥感解译其总长度约为370 km,其中巴尔喀什湖东缘—阿拉湖南总长约为250 km,以断裂走向和活动性质为依据将其划分为三段:阿拉湖以北段(长约100 km),活动

    地震学报 2022年4期2022-08-23

  • 山西北部某场地活动断裂探测研究★
    错迹象。2 断层探槽验证对场地进行了探槽验证,场地范围属冲洪积平原区,地形平坦,无大规模冲沟,无高陡边坡。地表表层覆盖耕植土。项目组以地质雷达探测为基础,结合其剖面分析结果,在场地南北侧分别进行了探槽开挖验证。探槽开挖位置见图1。下文分别对两个探槽开挖的地层剖面进行介绍。南侧探槽剖面长约45 m,深约5 m,走向SE。探槽地层剖面如图5所示,地层描述如下:①耕植土,多呈黑褐色,厚20 cm~30 cm,植物根系发育。②褐黄色粉质黏土,夹砾石层,砾石自西向东

    山西建筑 2022年16期2022-08-12

  • 伊通-舒兰断裂带四平段14C定年及构造意义
    林省舒兰市开挖的探槽和遥感解译结果显示,依兰-伊通断裂带舒兰附近有约10 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揭示了舒兰段的全新世晚期活动,由此巅覆了之前依兰-伊通断裂带全新世以来活动性较弱的传统认知。近年来,伊通-舒兰断裂带上的小地震活动有所增强,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详细的活动性研究。本文研究区位于吉林省中部伊通-舒兰断裂带四平段,详细的野外构造地质调查与综合分析表明,断裂带内发育的NW向断裂连续性较好。本文在区域地质构造调查、地球物理资料和遥感解译的基础上,对伊通-舒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2年8期2022-08-01

  • 综合物探方法对北京市延庆区泥石流堆积层探测的应用研究
    断结果得到了后期探槽工程验证。1 地质概况及物性特征1.1 沟域概况某泥石流沟属于典型的沟谷型泥石流,主沟总体呈NW—SE向,两侧为高山、中间为河谷,地形较陡,高程一般为580~740 m,相对高差约160 m,地形起伏较大,沟域内发育有10余条“V”字型沟谷(图1)。上游地形较陡,软弱、松散岩土体堆积厚度大,边坡较陡,局部沟道弯曲变窄,在长期暴雨冲刷情况下,地表水沿裂隙渗透到这些不稳定的厚层松散岩土体内,造成抗移、抗滑能力降低,最终将造成沟道堆积物、斜坡

    矿产与地质 2022年1期2022-06-23

  • 河西走廊西端花海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了地表地形测量与探槽开挖,结合年代学样品测试提供了该断裂最新活动的可靠证据,并进一步讨论了该断裂的变形特征与地震危险性问题。1 区域构造背景新构造运动以来,受印度与欧亚板块持续俯冲碰撞的影响,青藏高原向北扩展,祁连山—河西走廊构造带成为青藏高原变形的前缘[2,5,18]。近年来,低温热年代学、磁性地层学与地球物理探测研究揭示祁连山从晚中新世开始快速剥露,地壳变形在新生代晚期(3~2 Ma)继续向北和北东扩展,现今高原变形的最前缘已经到达金塔南山—合黎山一带

    地震工程学报 2022年3期2022-06-08

  • 郯庐断裂带中段F5断裂淮河—女山湖段的古地震与垂直滑动速率
    为零星,且均为单探槽研究结果,缺乏多探槽的综合对比分析。另外,尚未针对该段开展滑动速率研究,影响了对断裂整体活动水平的认识。因此,本次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选取关键地段开挖探槽进行古地震研究,并通过多探槽综合对比分析给出了较为可靠的古地震事件; 通过测量探槽附近断层陡坎的高度,结合相关地层测年数据,计算了断裂垂直滑动速率; 同时,进一步结合其他学科资料,基于F5断裂淮河—女山湖段的古地震研究成果,对该段的地震危险性进行分析。本研究成果丰富了对于郯庐断裂带安丘

    地震地质 2022年6期2022-02-15

  • 综合勘察方法在活动断层填图中的应用——以锦屏山-小金河断裂(四川境段)为例
    高密度电法勘探和探槽开挖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多种方法相互验证、进行综合解释分析,重点查明活动断层位置、几何特征形态、错断地层时代等,为1∶5万活动断层填图工作提供重要依据。锦屏山-小金河断裂;综合勘察;活动断层;浅层地震勘探;高密度电法勘探近年来,四川地区系统开展了活动断层探测工 作,锦屏山-小金河断裂(四川境段)1∶5万活动断层地质填图是凉山州(含攀枝花地区)活断层普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断层普查工作主要依靠资料收集分析结合地质调查工作。大量理论

    四川地质学报 2022年4期2022-02-03

  • 龙门山汶川地震断裂带北川段岩石与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变形行为*
    同震地表破裂带的探槽挖掘与研究(史翔,2009;袁仁茂等,2013,2014),对该段古地震和断裂岩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初步认识。为了深入认识北川断裂带的变形行为与地震滑移机制,本文以映秀-北川断裂带北段(北川断裂带)北川沙坝村探槽中的断层泥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及样品采集,借助显微镜、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矿物自动化定量分析仪(TIMA)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μXRF)等多种仪器设备对断层泥样品进行显微构造观察和地球化学分析等,

    岩石学报 2021年10期2021-11-22

  • 维西-乔后断裂全新世活动与古地震
    百个,开挖大中型探槽18个。 在近年来的研究过程中,曾将断裂中段与南段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滑动速率及其与红河断裂的关系等相关内容作了介绍(常祖峰等,2014,2016a,b; Changetal.,2018),但更多探槽揭露的断裂活动的地质证据和年代学数据未全部展示。 鉴于区域地震活动趋势的严重性,据1︰5万活动断裂填图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重点讨论探槽揭示的维西-乔后断裂中段(玉狮场—平坡段)全新世活动的地质证据及断裂上发现的古地震事件。1

    地震地质 2021年4期2021-09-27

  • 鲜水河断裂带康定城南新榆林探槽组揭露的破裂特征与地震复发行为
    代填图时,曾开挖探槽多达40余个[1],后期研究成果不断丰富[4–10]。但康定城区一带,由于断层结构突变,加上基本处于冰缘和深山峡谷等强烈剥蚀或巨砾为主的冰水堆积环境,以及人类活动频繁,有关断裂的破裂历史与破裂行为研究相对还非常薄弱。在城区南侧的榆林村一带,Yan等[11]清理或开挖了3个剖面(探槽),认为这一带4 000年来至少有过7次地震事件,但这一结果仍存在很大的疑问:一方面,事件识别所依托的剖面L2,基本为巨砾粗砾,有学者明确标示该剖面在地震滑坡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21年3期2021-06-10

  • 大凉山断裂带北段石棉断裂的古地震
    活动性资料和个别探槽剖面(宋方敏等,2002;周荣军等,2003;何玉林等,2006;孙浩越等,2015),但全新世活动的直接证据和古地震资料较少。对此,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大凉山断裂带北段的石棉断裂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地貌调查,选择联合村地点开挖了一组(2个)探槽,获得了一些新的资料。本文将对探槽开挖结果及获得的认识进行总结。图1 大凉山断裂带平面展布图Fig.1 Plane layout of the Daliangshan Fault.1 大凉山断

    地震地质 2021年1期2021-04-23

  • 乌鲁木齐九家湾断层组末端变形特征分析*
    ,主要采用了地质探槽开挖直接揭示断层方法。1 乌鲁木齐地质构造背景乌鲁木齐地区位于北天山山前断展褶皱系与博格达推覆构造系的交汇部位[2-3],以乌鲁木齐河为界,以西为北天山山前构造发育的NEE向活动构造,以东为博格达西翼发育的NE向活动构造(图1)。前者属于典型的山前薄皮推覆构造体系[3-4],由发育在上地壳中埋深10~18 km向南缓倾的滑脱层[5]、由南向北逆冲并归于滑脱层的断层系及西山断块掀斜隆起组成;后者属于逆冲推覆构造,由根部逆冲断裂带、中部滑脱

    内陆地震 2021年1期2021-04-21

  • 新疆北天山乌苏南断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外地质调查和地质探槽开挖 ,发现乌苏南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的可靠证据,这一发现对了解北天山山前逆断裂—褶皱带变形分配有了更新一步的认识。1 区域地质背景乌苏市主要位于北天山山前的乌鲁木齐山前坳陷区西段,以乌鲁木齐为界可以将乌鲁木齐坳陷划分为东西两部分,以东为博格达推覆构造系 ,以西为北天山山前断展褶皱系,后者由3~4排逆断裂—背斜带组成,背斜带由南往北依次出露三叠—侏罗系、第三系和第四系,背斜呈南缓北陡的不对称状,其核部及北翼平行背斜轴的纵向断裂发育,由于

    内陆地震 2021年1期2021-04-21

  • 三危山断裂敦煌段古地震活动特征
    过对断裂东段3个探槽的分析,辨认出3次古地震事件,最早一次事件约发生在53ka前,第2次事件发生于距今约40ka时,最近的一次事件发生于距今7.42~2.47ka,但其对最近一次古地震事件的判定存在一定争议;刘兴旺等(2018)根据断裂中、东段的3个探槽的分析及光释光测年结果,确定断裂在(40.3±5.2)~(42.1±3.9)ka有过1次古地震事件,断裂为晚更新世断裂。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断裂中、东段,针对断裂西段尚未开展古地震的研究,同时未涉及古地震的复

    地震地质 2021年6期2021-02-14

  • 隆尧地裂缝活动特征的定量分析*
    结合地调、钻探、探槽和地震勘探等多种手段,提出了在区域拉张环境下受地震控制并最终由地下水过量抽取诱发的成因机制。Yang et al.(2018)借助遥感技术对隆尧地裂缝及其周围环境展开了评估,并指出了地下水超采在地裂缝形成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上虽然对隆尧地裂缝成因机制的定性研究取得不菲成果,但是缺少针对隆尧地裂缝的活动规律尤其是水平拉张、走滑剪切和垂直位错的活动速率的定量分析,且这项研究可以给地裂缝沿线建筑工程的灾害防治提供更实际的依据。目前对地裂缝

    工程地质学报 2020年6期2021-01-15

  • 日照市海岸带海滩沉积物粒度特征及物源分析
    位置及编号;4—探槽位置及编号;5—取样位置及编号图1 研究区海滩、剖面、探槽、取样点分布图在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海滩自北向南布设磁化率测量剖面11条(L1~L15),在万平口海水浴场海滩自北向南布设磁化率测量剖面13条(PM6~PM8)。根据对研究区海滩的野外体积磁化率测量结果和室内频率磁化率测量结果,分析海滩磁性矿物富集规律,并确定沉积物搬运路径。为追踪海滩中磁性矿物的来源,自海向陆分别在磁铁矿含量较多的海滩及基岩中取样:在万平口海水浴场海滩和金沙岛海水浴

    山东国土资源 2020年3期2020-03-20

  • 临沂市蒙山旅游区柏林镇中学场地断裂探查
    们在场地中进行了探槽开挖和地质调查。探槽位于普通教学楼和综合楼东侧,南北走向(探槽位置如图1所示)。根据探槽揭露结果,蒙山山前断裂倾向南西,为正断层,破碎带宽近60 m。从探槽剖面上可以看出断裂发育于太古代片麻岩和古近纪泥岩之间(图3)。图3 场地探槽揭露的断层照片及剖面素描图断层带由褐黄色、紫红色、暗褐色、灰绿-灰白色碎裂岩、碎粉岩和断层泥组成。其中发育多个断层面,断层面走向135~145°,倾角35~65°。蒙山山前断裂F1为最新活动的断层,构成太古代

    智能城市 2019年22期2019-12-06

  • 郯庐断裂带明光—定远池河镇段的新活动性1
    起边缘缓坡,多个探槽剖面揭示断层断错了晚更新世黏土层,最新活动方式具右旋拉张性质,最新活动时代达到全新世早期(姚大全等,2017;赵朋等,2017;杨源源等,2017)。为进一步研究郯庐断裂带在女山湖以南的新活动情况,本文选取与淮河—女山湖段断层迹线呈一致延伸方向、并具有一定断层地貌显示的明光—定远池河镇段进行遥感解译、地质地貌调查、探槽开挖及年代样品测试等工作,以此获得淮河—女山湖以南段郯庐断裂带第四纪的活动性,从而更深入地认识郯庐断裂带第四纪以来的演化

    震灾防御技术 2019年1期2019-05-08

  • 郯庐断裂带安徽明光段紫阳山探槽及其意义
    在紫阳北侧开挖的探槽显示,该段断裂在第四纪以来,甚至晚更新世以来仍具有较强的活动。图1 郯庐断裂带苏鲁皖段地质简图(据安徽省地质矿产局(1986)文献修改编绘)1 研究区域地质背景郯庐断裂带东支断裂(F1-1)自北向南经淮河,由江苏泗洪县峰山乡进入安徽省明光市紫阳山一带(图1),地貌上由北侧的苏北平原(间或残丘,如重岗山、大红山等),进入到张八岭隆起区北部,地势逐渐增高,地形起伏变大。区域内地层成因类型多,岩性复杂。淮河以南地区前第四纪地层大面积出露,而第

    中国地震 2018年4期2019-01-10

  • 韩城断裂北东段晚更新世以来最新活动研究
    而对于该断裂运用探槽、测年等手段进行古地震方面的研究未见涉及。经过对该断裂的野外调查,可见高大的断层陡崖、断层三角面等,在盘河以北一带(即断裂的NE段)表现得最为明显,该段晚第四纪以来仍有强烈的活动。前人多认为该断裂尤其是断裂的NE段为全新世活动断裂,但其最新活动时代尚未有切实的测年数据支持。本文在1∶5万活动断裂地质地貌填图的基础上,对韩城断裂NE段的古地震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测年技术进行了活动时代的限定,以期获取其晚更新世以来的最新活动数据。1 研究区地

    中国地震 2018年3期2018-10-22

  • 北天山东段阜康断裂吉木萨尔段古地震事件研究
    断裂陡坎测量以及探槽剖面分析等工作,从探槽发现8次古地震事件,由老到新发生年代分别为:E1(25.7 ± 2.4 ~37.6 ±2.2)ka B.P.;E2(22.71 ± 1.93 ~25.7 ±2.4)ka B.P.;E3(15.5 ± 0.4 ~ 22.7±0.9)ka B.P.;E4(13.3 ±0.4 ~13.59 ±1.16)ka B.P.;E5(8.7 ±0.5 ~13.3 ±0.4)ka B.P.;E6(6.5 ±1.5 ~6.75 ±0.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3期2017-11-01

  • 郯庐断裂带淮河南到女山湖段晚第四纪以来的新活动
    地貌显著部位进行探槽开挖,并分别对各探槽进行系统编录取样和宏、微观分析,初步得出该段郯庐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有过活动的结论。本文将对此工作进行择要介绍。1 地貌特征在卫星影像图上,自淮河南岸的浮山向南至女山湖畔的六谷堆,沿线断续分布着呈NNE向延展的线状低山残丘,山体出露的多为前第四纪地层,向两侧很快降低为大片第四系所覆的低地(图1)。图1 研究区段地质构造及探槽开挖地貌位置2 探槽综合分析经现场反复对比勘测,选择断裂上线性地貌明显、有疑似构造陡坎、有第四系覆

    中国地震 2017年1期2017-09-04

  • 滇西南地区澜沧断裂古地震特征初步研究
    ,通过中南段3个探槽剖面的详细分析和样品年代测试,对其存在的古地震事件进行了判定,初步确定了6次古地震事件的发生年代,分别为距今约3 700 a、2 300~2 500 a、1 200~2 000 a、900~1 200 a、500~600 a和20 a。古地震具有周期复发的特征,其复发间隔为500~600 a。关键词:澜沧断裂;古地震;地震复发间隔;14C测年中图分类号:P3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666(2016)03-0376-10

    地震研究 2016年3期2017-05-03

  • 基于MapGIS的探槽数字化成图方法研究
    于MapGIS的探槽数字化成图方法研究李心玉, 张文国, 肖 娥, 张宏宾(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江苏南京210007)在没有相关专业软件的情况下,研究使用MapGIS软件,经过简单的工作程序,实现探槽数字化成图。介绍了将探槽上各要素特征点的野外测量数据在Excel中处理成带有图形坐标的文本数据,然后运用MapGIS软件的投影功能,实现探槽数字化成图的方法。通过在南京市江宁区孟塘普查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具体说明该方法的成图过程,旨在提供一种制图思路。

    地质学刊 2016年4期2017-01-06

  • 登登山-池家刺窝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定量研究
    过卫星影像解译、探槽开挖、断错地貌测量及年龄样品测试等工作,研究了2条断裂的新活动特征。宽滩山NE麓普遍发育3级地貌面,即山前基岩侵蚀台面和冲沟I、Ⅱ级阶地。登登山断裂断错除I级阶地以外的其他地貌面,陡坎高度普遍在1.5m左右,最大高度2.6m 。探槽揭露登登山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有3次古地震事件,3次事件的总断距约2.7m,一次事件的垂直断距为0.5~1.2m,事件Ⅰ大约发生于距今5ka;事件Ⅱ大致发生于距今2×104a,事件Ⅲ大致发生于距今3.5×104a

    地震地质 2016年3期2016-11-02

  • 红河断裂带南段全新世地震活动证据
    显示;同时,组合探槽揭露的古地震信息及14C样品测年分析表明,红河断裂南段存在全新世期间地震活动的地质证据。红河断裂带大地震孕震构造组合探槽古地震全新世活动断裂0 引言红河断裂带斜贯云南省西部、南部和东南部,位于南北构造带南端,是川滇块体的西南边界。其西北始于洱源湾坡塘,向SE经洱源、大理、弥渡、元江、红河,到达河口后进入越南和北部湾,全长约1,000km,在中国的云南境内长约600km。前人根据断裂的几何结构及地震活动性差异,把红河断裂带(国内部分)从N

    地震地质 2016年3期2016-11-02

  • 阿尔金断裂带阿克塞段半果巴探槽揭露的古地震事件
    带阿克塞段半果巴探槽揭露的古地震事件李康1)徐锡伟1)*罗浩1)Paul Tapponnier2)Yann Klinger3)高明星1,2)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2)EarthObservatoryofSingapore,Singapore3)Tectonics,InstitutdePhysiqueduGlobedeParis,SorboneParisCitè,CNRS阿尔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边界的1条近EW

    地震地质 2016年3期2016-11-02

  • 用逐一布线法获取探槽地层缩短量 ——以博—阿断裂中东段为例
    用逐一布线法获取探槽地层缩短量 ——以博—阿断裂中东段为例耿昭*1,李军2,吴国栋2(1.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7;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前人对于逆断层探槽近地表缩短量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依托于角度长度的分段测量数据,依据理论模型计算其缩短量数值。以博—阿断裂中东段托尔逊南苏巴什活动背斜北翼的一个探槽为例,采用逐一布线拟合地层挠曲的方法获取的总缩短量,并与理论模型计算值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得知此方法可行

    西部探矿工程 2016年9期2016-09-20

  • 昌马断裂带古地震活动特征的新认识①
    的臭水柳沟古地震探槽揭示了2次地震事件:一次为1932年昌马地震事件,另一次为(902±44)a B.P.以来发生的事件,这弥补了昌马断裂全新世晚期古地震事件缺失的现状。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可确定昌马断裂全新世至少发生7次古地震事件,推测地震复发间隔为1 ka左右,部分事件未能揭示。通过探槽揭示的低角度断层、地层变形和部分断裂的地貌特征可知,受阿尔金断裂NEE向挤出的影响,昌马断裂部分段落表现出低角度的逆冲推覆活动,形成其特有的低角度走滑现象,以吸收阿尔金断

    地震工程学报 2016年4期2016-09-13

  • 青藏高原北缘三危山断裂东北段的古地震事件1
    外地质地貌调查和探槽开挖,并分析探槽内揭露的断层、地层和楔状堆积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堆积物的光释光断代研究,最终利用逐次限定法分析了古地震事件发生的年代。研究发现该断裂段上晚更新世以来发生了3次古地震事件:距今最远的一次事件E1发生在约5.3万年前,接近5.3万年;第二次事件E2发生于距今约4万年之前,5.3万年之后,更接近4万年;最近的一次事件E3发生于距今7.42—2.47ka。由于晚更新世以来探槽开挖地点地层沉积的不连续,或地层沉积之后发生

    震灾防御技术 2016年2期2016-08-16

  • 南天山低角度逆断层古地震破裂变形模式1
    南天山大量古地震探槽开挖和古地震事件分析研究中发现,低角度逆断层的古地震具有一些常见的破裂类型。本文中挑选了位于南天山三个重要山前逆断裂褶皱带:西段柯坪推覆系、中段库车坳陷的秋里塔格褶皱带和东段焉耆盆地北缘和静逆断裂褶皱带的7个典型探槽剖面,对这类低角度逆断层的古地震进行变形模式、事件识别和位移量计算的总结归纳。低角度逆断层古地震破裂具有以下几种样式并具有各自识别古地震事件和计算位移量的方法:①一条断面对应一次事件的破裂形式,利用断面上断点位置识别古地震事

    震灾防御技术 2016年2期2016-08-16

  • 川滇地块云南地区不同发育阶段边界断裂破裂特征研究
    地貌踏勘分析、 探槽选址和精细化古地震研究, 对川滇地块东边界断裂上的包谷垴—小河断裂(大凉山南端新生幼年期断裂带)的最新破裂特征及其活动历史, 小江断裂(壮年期断裂带)强震复发规律, 川滇地块西南边界红河断裂(老年期断裂带?)中、 南段作为边界断裂作用已经消失不再活动或作为地震复发周期长而只是暂时的“平静”的对比研究, 来提升我们对川滇地块边界断裂孕震环境、 破裂特征及响应关系的认识, 从而为川滇地块边界断裂发震机理、 地震危险性分析及未来大震危险区划分

    地震科学进展 2016年5期2016-03-15

  • 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及坑探工程管理
    位置,最终定位。探槽的位置最好选择在坡脊或坡脊侧浮土较薄的地段,避开采空区、矸石堆及滑坡区。布置探巷、探井时,除考虑以上因素,还须考虑出渣排水方便,避免暴雨时洪水注入坑道。对于位置不能变动而有受水害危险的工程,要科学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可能在枯水季节施工。坑探工程位置确定后,必须打上标志,进行编号登记。也可要求测量人员对工程位置进行精确定位。主干探槽应布置在勘查线上,如果受地形影响可适当离开勘查线。对机动工程或专为追索某一煤层、标志层或断层的短探槽,要按现

    黑龙江科学 2016年12期2016-03-15

  • 牛首山—罗山断裂带北段柳木高断裂第四纪活动特征
    解译、野外调查及探槽揭露等方法对牛首山断裂北段柳木高断裂第四纪几何学、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断层截切地层关系及年代学测试,限定了该断裂第四纪演化过程及全新世的地震事件。研究结果表明,柳木高断裂上新世至晚更新世自南西向北东逆冲,晚更新世至全新世左行走滑逆冲,表现为正花状构造,而全新世则发生了正倾滑运动。全新世期间,1690±30 yr BP(公元320—415)之后发生了一次古地震事件,推测柳木高断裂可能是公元876年青铜峡南6.5级地震的发震断裂。柳

    地质力学学报 2016年4期2016-03-07

  • 新疆天山南部北轮台断裂古地震事件反演*
    挖两个大型古地震探槽,对北轮台断裂古地震进行了反演模拟推演。结果显示:北轮台断裂古地震活动频繁,阿克艾肯段探槽剖面记录到3次古地震事件,垂直累计位移量4.5m,根据逆断层变形特征,建立古地震模型反演分析,多次古地震事件属于原地同震复发,最新一次古地震事件造成的地表垂直位移量为1.5m左右;帝禾农业段活动性稍弱,对探槽剖面影像解译分析,该段记录古地震事件两次,最新一次事件垂直位错量达到1.1m。北轮台断裂记录的古地震事件与上盘存在侵蚀不整合面、下盘存在生长地

    工程地质学报 2016年6期2016-02-14

  •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墨脱断裂晚第四纪活动地质证据的发现
    村和地东村开挖的探槽均揭示出墨脱断裂断错了晚第四纪地层,其中墨脱村探槽地质剖面上显示出断裂最新活动具有逆冲性质,地东村探槽剖面上表现出的最新活动则为正断性质。结合断裂沿线典型的断错地貌分析,认为墨脱断裂晚第四纪以来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不同段表现出逆断或正断的倾滑分量。地东村探槽揭示断裂断错的最新地层14C年代约为(2 780±30)a,BP,表明墨脱断裂全新世晚期发生过断错地表的事件。墨脱断裂的左旋走滑运动与阿萨姆构造结的向N推挤相关。墨脱断裂 运动性质

    地震地质 2016年4期2016-02-13

  • 中条山北麓断裂中南段全新世地震事件的初步研究
    条山北麓断裂进行探槽研究,揭露了全新世以来,断裂中段和南段的3次古地震事件,包括1次发生在8 570~8 010a BP、贯通断裂中段和南段的8级以上特大地震,以及4 800~6 010a BP和2 110~320a BP发生的2次7级左右的大地震,地震复发间隔约为3 500a。研究表明,中条山北麓断裂的南段和中段在全新世发生过多次活动,活动性较强。中条山北麓断裂古地震探槽研究活动断层全新世0 引言山西地堑系是华北重要的地震带,由一系列NNE、NE和NEE

    地震地质 2015年1期2015-10-12

  • 激光雷达(LiDAR):获取高精度古地震探槽信息的一种新技术
    获取高精度古地震探槽信息的一种新技术郑文俊1)雷启云1,2)杜鹏1,2)陈涛1)任治坤1)俞晶星1)张宁1)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2)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银川750001激光雷达技术是近几十年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测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文物保护及地形测量等方面,近几年来活动构造的研究中也已逐步引入。作为活动构造研究的最基础的古地震研究一直还采用传统的地质素描技术进行探槽信息获取,数码照相技术的引入虽然解

    地震地质 2015年1期2015-10-12

  • 渭河断裂咸阳段活动性研究*
    孔联合剖面勘探及探槽开挖等,查明了渭河断裂咸阳段(杨家村—窑店)的展布和最新活动时代。结果表明,渭河断裂咸阳段从咸阳市北侧渭河阶地前缘陡坎通过,考虑到断裂在金家庄、东耳村一带存在一个左阶斜裂区,阶区宽约1 km,可将断裂分为东、西两段,即:杨家村—金家庄段和东耳村—窑店段。断裂总体走向NE,倾向S,倾角65°~75°,为同生正断层。程家村探槽显示断裂错断全新统黑垆土底界15 cm,该层底界14C测年结果为2 255 BP,顶界光释光(OSL)年龄测年结果为

    地震研究 2015年2期2015-07-30

  • 青海大柴旦断裂古地震特征
    古地震剖面和3个探槽剖面进行综合分析,最前缘的主控断层为逆冲断层,后缘表现为张性正断层的组合形式,断裂新构造活动具有逐渐向山前扩展的特征。根据样品14C测年结果大致确定了5次古地震事件,其中全新世以来有4次;古地震时间具有准周期性,其复发间隔约为2 000年。最近一次古地震事件的离逝时间是(1 935±60) a B.P.之后,说明大柴旦断裂离逝时间与复发间隔较接近,地震危险性比较高。关键词:古地震;大柴旦断裂;陡坎;探槽; 14C测年;复发间隔;柴达木盆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5年3期2015-06-08

  • 郯庐断裂带苏皖交界段大红山探槽特征
    苏皖交界段大红山探槽特征赵 朋 姚大全 杨源源 方良好 郑海刚 (安徽省地震局,合肥 230031)郯庐断裂带苏皖段活动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特别是苏皖交界的泗洪—明光一带,作为郯庐断裂带上的一个“节点”,其活动特征研究尤为重要。郯庐断裂带大红山段位于江苏泗洪县峰山乡,南滨淮河(图1)。郯庐断裂带在大红山一带表现为断续延伸、呈北北东向展布的低矮山丘或岗地地貌。为了深化对该段断层活动性的分析和认识,在靠近淮河北岸的峰山乡大红山的西南侧开挖探槽(TC1),TC

    地震科学进展 2015年9期2015-05-13

  • 郯庐断裂带嶂山段探槽古地震研究
    郯庐断裂带嶂山段探槽古地震研究杨源源 姚大全 赵 朋 郑海刚 疏 鹏 (安徽省地震局,合肥 230031)为揭示郯庐断裂带在嶂山段的新活动特征,在该段进行了构造地貌调查与古地震探槽开挖。嶂山段位于宿迁晓店镇至井头乡一带,段落长约7 km,走向NE10°,倾角60°~80°。该段为郯庐断裂带F5断层通过地段。以梁庄为界可分为南北两亚段,北亚段沿着嶂山东麓发育,构成山体与平原的分界断层,表现为白垩系青山组地层逆冲于晚更新统地层之上;南亚段发育于嶂山南侧的平原地

    地震科学进展 2015年9期2015-05-13

  • 就运用Section制作地质剖面图的体会
    退出。(4)读取探槽数据:①打开菜单“剖面图->读取探槽数据”。在探槽起点的位置点击一下,会在左上角弹出“探槽数据输入”对话框。坐标仍然会自动读取,探槽长度单位为实际刻槽长度米数。②点“存储”,就会存储这个探槽的数据,如果还有其他探槽需要输入,就继续在另外一个探槽起始位置处点击一下,输入数据,点“存储”。最后完成探槽数据读取,就点击“退出”。(5)读取地质信息:①打开菜单“剖面图->读取地质信息”。地层需要“拓扑造区”,弹出“地层信息控制栏”窗口。②在这些

    地球 2015年7期2015-03-31

  • 新疆阜康断裂带中段大黄山探槽晚第四纪沉积物的光释光测年
    阜康断裂带大黄山探槽测年样品年龄结果分析,确定阜康断裂带中段的滑动速率及最新1次古地震事件发生的时代。图1 阜康断裂带中部大黄山探槽位置分布图Fig.1 The location of Dahuangshan trench,Fukang Fault.1 大黄山探槽剖面地层和样品的采集大黄山探槽剖面处于东天山博格达弧形推覆构造区阜康断裂带中部(图1),探槽跨断层陡坎,陡坎上下原始面垂直高差约为1.8m(图2)。探槽剖面出露地层可划分为15个地层单元(图3),

    地震地质 2014年4期2014-12-14

  • 利用MEMapGIS快速绘制地质图件方法探讨
    目组以区内的1个探槽和1个钻孔按传统方法进行了进度试验。以往类似项目,地质人员只负责现场编录,待野外工作全部结束后将原始资料交给室内绘图人员进行图件绘制。绘制过程中发现问题后,绘图人员再和地质人员进行沟通、修改。野外工作和图件编制往往存在着脱节现象,大大降低了报告编制的效率。该项目矿区位置偏僻,地质人员无法及时将编录的原始记录和纸质素描图发送回单位。按传统方法需由地质人员在野外完成钻孔柱状图、槽探素描图纸质图件的绘制后再去市区扫描发送给室内制图人员进行矢量

    山东国土资源 2014年7期2014-09-28

  • 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晚第四纪活动的新证据
    震地质调查,结合探槽技术等,对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断裂活动习性、新活动特征等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深入研究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大地震复发规律等提供重要的基础研究资料。1 研究概况前人在地震地质考察中,已陆续发现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新活动迹象(谢瑞征等,1991;翟炳松等,1992),在新沂嶂山闸发现的古地震裂缝(丁梦麟等,1981)及在泗县赤山发现的逆断型崩积楔(汤有标等,1990;姚大全等,2003)等均为新活动的直接证据。为进一步补充完善郯庐断裂

    中国地震 2014年1期2014-09-04

  • 哈布其勒矿化蚀变特征
    、ATC05两条探槽控制,在S1号蚀变带内圈定了Ⅰ钴、铜、铁矿化带。S2蚀变带位于预查区南部Ap7化探综合异常范围内的破碎带中,破碎带原岩为白云鄂博群呼吉尔图组,长约60m,宽约20m,呈近北东向,倾向东南,倾角67~85°,破碎带主要蚀变类型为强褐铁矿化及碳酸盐化、硅化,通过ATC01探槽控制,在S1号蚀变带内圈定了Ⅱ钴矿化带。S3蚀变带位于预查区北部Ap3化探综合异常范围内的破碎带中,与磁异常C2范围相吻合,破碎带原岩为破碎带原岩为黑云母英云闪长岩,长

    科技视界 2014年5期2014-08-15

  • 祁连山北缘佛洞庙-红崖子断裂古地震特征初步研究1
    貌。本文通过3个探槽剖面对发生在该断裂上的古地震事件进行了分析,可确定地震事件2次,事件I为历史地震,发生在距今400年前,为1609年红崖堡7¼级地震;事件II的年代为距今(6.3±0.6)ka B.P.和(7.4±0.4)ka B.P.之间。同时结合前人的一些研究资料,对古地震的复发模式和间隔进行了初步讨论。佛洞庙-红崖子断裂 古地震 地震复发间隔引言河西走廊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是青藏高原构造变形和向北推挤的最前缘,也是青藏高原最年轻的部分(Tapp

    震灾防御技术 2014年3期2014-05-05

  • 槽探素描图AutoCAD数字化成图
    。槽探素描图是以探槽壁为主视图、底为俯视图的投影展开图。槽探素描图的AutoCAD数字化成图就是依据槽探素描图的基本属性,结合地质规范,通过数据采集,把实际探槽中所观察到的各种“线”(地形、基岩、槽底、地质界线)以点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室内整理时采用数据处理把这些点的相对位置加以固定并汇编成AutoCAD可识别的命令语句,通过AutoCAD命令语句的批量导入,使探槽中的各种线按比例在图纸上还原为线;然后按照页面布局及打印需要来分段调整槽子轮廓及槽底的相对位置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年5期2013-07-30

  • 川西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上大地震复发及其相关性研究
    思路和方案,包括探槽场址选择、探槽格局布设、古地震识别模式等,并初步就安宁河—则木河断层上获得的古地震数据来进一步探讨断层(段)间如何作用、大地震如何响应以及区域构造背景对大地震的影响模式等,为进一步验证和揭示青藏高原东南缘块体边界上大地震的破裂行为、响应模式以及迁移规律等提供重要的科学证据。该论文主要尝试以安宁河断层南段与则木河断层为样本,重点通过高精度遥感影像解译、选择典型的探槽场址、古地震识别和地层单元大量14C年代序列测定、以及结合OxCal软件来

    地震科学进展 2013年11期2013-03-26

  • 塔尔湾断裂活动时代厘定及地貌陡坎成因分析
    直地貌陡坎开挖的探槽揭示出,塔尔湾断裂为SW倾的逆断层,表现为新近纪泥岩逆冲于早更新世砾岩之上,断距为0.5m左右。全新世风积砂及晚更新世戈壁砾石层覆盖于断层之上,没有被错断。断裂上盘为新近纪泥岩,富含地下水,因此植被较发育;由于植被的保护及固砂作用,风积砂不断堆积并保存下来,风积沙层逐渐增高。下盘除地表有几十cm厚的戈壁砾石层外,下部均为胶结坚硬的早更新世砾岩,不含地下水,植被不发育。全新世风积砂土只发育在塔尔湾断裂上盘,下盘没有全新世地层发育;早更新世

    地震地质 2012年3期2012-12-07

  • 郯庐断裂带赤山段中晚更新世之交的史前地震遗迹
    赤山段开挖的多个探槽中均揭露出史前地震遗迹(多期逆断型崩积楔),具体表现为断层上盘砖红色上白垩统砂岩或黄白色中更新统砾石层向东叠置于褐黄色中、上更新统黏土之上。在楔状体根部均发现向NW陡倾的断裂,陡立的断面向上转变为缓倾的上翻垮落面。多条探槽揭示的断裂点的连线总体呈NNE走向,断裂通过处的上盘后缘大部分残留了凸起地貌,部分EW向冲沟被断裂右旋扭错。多条探槽两壁都一致显示出从西向东的推挤垮塌痕迹。其中Tc1~Tc4表现为砖红色砂岩(K2)逆冲垮落于黄褐色含铁

    地震地质 2012年1期2012-12-06

  • 山西交城断裂北端及中段3个大型探槽全新世断错现象分析
    端及中段3个大型探槽全新世断错现象分析郭 慧 江娃利*谢新生(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 100085)前人在山西交城断裂带上开挖过多个探槽,揭露出全新世3次古地震事件,但其研究结果尚不能确定该断裂带全新世活动段的北部边界。近期在该断裂带北端和中段又开挖了3个大型探槽,其中在阳曲县泥屯盆地西界开挖的龙王沟探槽,是一个由多个探槽组合成的大探槽,该探槽揭示的地层断错信息,将交城断裂带全新世活动的范围向北延伸了20km。另外2个大型探槽分别为交城断裂带中段瓦

    地震地质 2012年1期2012-12-06

  • 钻孔与探槽揭示1976年河北唐山MS7.8地震发震构造晚第四纪强震活动特征
    探测和一个地点的探槽开挖。本项研究实施的3条钻孔测线布设在唐山市南侧31 km范围内。一条钻孔测线布设在唐山地震地表破裂带的西支唐山市康柏路牛马库(DZK1),另两条钻孔测线布设在唐山地震地表破裂带的东支稻地镇孙家楼村(DZK2)及丰南县西河村(DZK3)。这3条钻孔测线相互相距4 km及27.5 km,共实施钻孔28个,总进尺1217 m,进行了51个地层样品的年代测试,其中包含7个14C测年样品。探槽地点位于孙家楼西北500 m。该地点保留有唐山地震时

    地震科学进展 2012年6期2012-04-02

  • 口泉断裂口泉村段断裂特征研究
    阻率CT法勘探和探槽开挖的手段,对该断裂在口泉村段的断裂特征进行了分析。口泉断裂;浅层人工地震勘探;电阻率CT法勘探;探槽;地质剖面;断裂特征0 引言口泉断裂是大同盆地西缘的主控边界断裂,该断裂活动性强,为了探明该断裂在口泉村段的具体位置及活动特征,采用了钻孔控制、浅层人工地震勘探、电阻率CT法和探槽开挖的方法,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1 口泉断裂概况口泉断裂为大同断陷盆地的西界断裂,北起大同市镇川堡,南至山阴县洪涛山前,全长130km,总体走向NE,倾向S

    华北地震科学 2012年1期2012-01-08

  • 福建永安-晋江断裂带东南段探槽剖面研究
    晋江断裂带东南段探槽剖面研究陈 伟,黄宗林,陈为伟(福建省地震局,福建 福州 350003)分析断裂的地表出露特征,对北西向永安-晋江断裂带东南段的隐伏断裂,进行探槽开挖和地层年代学测试。通过对官前主干断裂进行探槽开挖,揭露出北西向官前主干断裂没有向上错断上覆第四系,探槽揭示的最老第四系年龄为距今45.69±3.88 Ka,表明了官前主干断裂在更新世晚期以来已不再活动,为永安-晋江断裂带东南段的断裂活动性研究奠定了可靠基础。断层活动性;探槽;永安-晋江引言

    华南地震 2010年4期201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