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先生

  • 展览集评
    命的张力。刘一闻先生亦是高士,他崇尚简约风格,其书法刚柔并蓄,清丽平和,疏密得当,在淡雅里流淌着清新的书韵,有『清风满怀,明月在抱』之势。鲍贤伦先生博古通今,熔秦铸汉,以古隶为基,却无陈腐之气,用笔古朴厚重,结体舒展自然,从容不迫而别出天趣。三位书家殊途同归,共同步入疏放简远、典雅高贵的境界,在高扬主体精神的艺术天地里相会、前行,真是令人感到钦羡。杜子美曾有诗云:『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三位书家的作品无不体现着天然的拙趣,而精湛的书写技巧已然化作不知然

    中国书法 2023年7期2023-09-14

  •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

    视野 2022年21期2022-12-16

  • 闻一多手稿《九歌古歌舞剧悬解》创作保存的前前后后
    研究《楚辞》的闻先生来说,无疑是一块绿洲。但是,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守,武汉危在旦夕,长沙作为布防重镇,遭敌机不断轰炸。枪炮声中的临大只好在1938年1月向西南迁入昆明。这次大迁移分两路行动。一路坐车从长沙到广州,再乘船经越南海防,然后乘车从滇越线到昆明;第二路有400多人,由学生和部分教师组成湘黔滇旅行团,步行进入西南。当时还是闻先生学生的王松声和七八位同学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先到武汉,转道去延安,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闻先生选择的是第二条路。从1

    档案天地 2022年8期2022-10-28

  • 西南联大的《教授介绍》
    一门课不挤拥。闻先生近年来眼见着国家的危亡,曾以一个纯洁的诗人的心情,做过大声疾呼,于是就有人造谣说闻先生是共产党了。闻先生在抗战声中,一直是留着胡子的,到胜利时才剃去。雷海宗先生:联大历史系主任,是成一家言的名史学家。教书有条不紊,同学认为雷先生写黑板都是有计划的。雷先生的脑筋是超级冷静的,只有在这次东北问题中仅有例外,讲得老泪横流。雷先生常为《中央日报》写点儿星期论文,以弥补日常费用。吴泽霖先生:社会系教授。教社会学原理及人类学。选吴先生的课,借一本四

    做人与处世 2022年14期2022-05-30

  • 闻一多先生上课
    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稍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2年14期2022-05-05

  • 如一团火的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上课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2年2期2022-03-07

  • 鸦狐
    生一计,曰:“闻先生有霓裳羽衣之妙,特来一聆仙曲,以清俗耳。幸勿见却!”鸦信为然,喜不自胜,遂开声张口,其食物已脱落矣。狐则拾之,谓鸦曰:“将来有羡先生唱者,切勿信之,必有故也。”俗云:甜言须防是饵。(选自《意拾喻言》)译文乌鸦本来不善于鸣叫。一天,乌鸦嘴里叼着食物,在树上稳稳地休息。正好,一只饥饿的狐狸看见了,想要夺走它的食物。狐狸没有办法,便心生一计,说:“听说先生的歌声像霓裳羽衣曲一样美妙,特地来听您唱一支仙曲,来清洁我俗不可耐的耳朵,希望您不要推辞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2022年4期2022-03-07

  • 2+5=10000
    私下议论道:“闻先生是教国文的,怎么出了一道如此简单的数学题?他不会是走错教室了吧?”然而闻先生却执意再次问大家:“2+5=?”同学们回答:“等于7!”闻一多笑着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是千真万确的,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 看到学生们满脸的疑惑,闻一多接着说:“为了让各位同学明白这一点,请大家看这样一幅画。”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6期2022-02-18

  • 文艺的想象空间
    私下议论道:“闻先生是教国文的,怎么出了一道如此简单的数学题?他不会是走错教室了吧?”然而闻先生却执意再次问大家:“2+5=?”同学们回答:“等于7!”闻一多笑着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是千真万确的,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看到学生们满脸的疑惑,闻一多接着说,“为了让各位同学明白这一点,请大家看这样一幅画。”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

    做人与处世 2021年20期2021-12-14

  • 闻一多的“桃花源”
    。有学生问:“闻先生,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是不是这里?”闻一多笑着说:“据我所知,桃花源是一个杜撰的故事,象征着理想的居住地,人们向往的生活。我们也在寻找‘桃花源,就是国家不受外敌入侵,人民安居乐业。虽然离我们十万八千里,但我们只要努力,一定会实现的。”闻一多慷慨激昂,说着挥了挥捏紧拳头的手。经过一番跋涉,闻一多身体更加虚弱,但他仍然很有精气神。有学生问:“闻先生,你怎么跟我们一起走路呢?你可以选择用交通工具呀。”闻一多说:“我之所以没有选择用交通工具,

    做人与处世 2021年18期2021-11-12

  • 多材料写人叙事文本阅读教学路径探究
    了文章着重围绕闻先生的言行片段进行叙述,同时其与正标题中的“说”和“做”相对应,提纲挈领。通过解析标题,学生能把握主要人物与文本大意,通过聚焦标题可提出如下问题链:“文中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些言行片段?在这些言行片段中他的具体表现如何?体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形象特点?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言行?作者组织这些言行片段的背后想表达什么?”由此,从标题生发的一连串提问不断推动学生主动贴近文本,深入理解文本。(二)抓过渡句,经纬全篇过渡句往往出现在两部分内容的衔接处,起

    语文教学之友 2021年9期2021-09-16

  • 闻一多先生上课
    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學,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待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1年6期2021-06-25

  • 闻一多先生上课
    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团,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待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整天把自己关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1年11期2021-02-14

  • 瓦猫
    是新起的房子。闻先生怕人家不舍得,但还是说了来意。屋主说,好。钱不打紧,您看着给。这屋子刚建好,您不嫌弃,下周就能住进来。闻先生看他爽快,也很高兴。屋主说,都说昆明城里造了新大学,来了许多教授。从北方来的。要是不打仗,我们请也请不来你们。荣瑞红才知道,这个闻先生,不是替自己找房子,是要替他們大学找个地方,盖个研究所。要装修这个房子,镇上不缺人手。可这闻一多先生,一个瓦匠、窑工也不请。他和另一个姓朱的先生,撸起袖子,带着几个年轻人,自己干。荣老爹就说,他们开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1年11期2021-01-20

  • 闻一多先生上课
    闻先生性格刚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稍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待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20年14期2020-06-12

  • 闻一多先生上课
    闻先生性格刚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稍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待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0年14期2020-06-12

  • 追溯“说和做”的归宿
    ‘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凌乱不堪,众物腾怨……饭几乎忘记了吃……夜间睡得很少。”还有第四段的“几年辛苦”,第六段的“十年艰辛”,都是写他怎么做的。师:你补充得很好,但是我追问一句,你发现你补充的内容与刚才同学选择的内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生:刚才同学说的内容是概况写的,我补充的是具体写的。师:从语句形式上来看呢?生:我发现,他说的那些话语句整齐,好像有骈体的特点,我说的语句长短不一,有散体的特点。师:作者这样写的目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0年5期2020-05-20

  • 读《斗士闻一多》有感
    文课本上,一篇闻先生的学生臧克家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初读时,这位先生便吸引了我,特别在老师一番极尽赞誉之词然后所推荐的闻先生写的《最后一次演讲》中,阅之数遍,每一次沉浸其中,泪水总要流淌下来,心心念念于闻一多先生的情怀魅力和无限敬仰崇敬之情!多年之久,囿于种种原因,对闻一多先生的认识还是浅显且局限。直到上了大学,有幸遇到了梁晓声先生写的《斗士闻一多》,才发现闻先生一直活在心中,那个我脑海中心心念念的闻一多一如初生,突然鲜活了起来。那我该如何形容闻一

    雨露风 2020年11期2020-04-26

  • 浅析闻一多的爱国传播思想
    宣传是一种艺术闻先生早年幻想作诗救国,文化救国。他写诗目的之一是宣传,传播爱国情感。 先生不少诗篇,充满了爱国的思想和热情,他多次说过,自己之所以写下这么多的爱国诗,是想用自己爱国激情的浪花,“在同胞中激起一些敌忾, 把激昂的民气变得更加激昂”;是为了“以励国人之奋兴”。 他在家信里面写道“现在春又来了,我的诗料又来了。 我将乘此多做些爱国思乡的诗。 这种作品若出于至性至情, 价值甚高。 恐怕比那些无病呻吟的情诗又高些”。 他企图用诗来唤醒人的灵魂,用诗来

    新闻前哨 2019年11期2019-12-24

  • 闻一多先生的赠言
    年刊》上刊登了闻先生写给当年毕业生以《败》为题的毕业赠言。闻先生独辟蹊径,把毕业后的人生看做是一个战场。他开篇指出:“要当兵,先去报名入伍,检验体格,及格了,才算一名入伍兵。三个月至五个月不定,大早上操,下半天上讲堂,以后是野外实习,实弹射击。民丁入伍之后,营盘里住下一年半载,晓得步法阵势等等,但是还算不得一个兵。”这话告诉毕业生,不论干什么,只有亲身实践,才有可能成功。但要想打好人生的这场战役并不容易,他接着写道:“一个真正的兵,要离开营盘,守壕冲锋,把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2019年22期2019-09-10

  • 父亲汪曾祺:西南联大的“坏学生”
    闻不问,甚至对闻先生参与政治的做法还有些不以为然,觉得文人就应该专心从文。闻一多先生在联大中文系开了三门课:楚辞、古代神话和唐诗。这三门课,爸爸都选了。闻先生上课有一个特点:可以抽烟。老师抽,学生也可以抽。他一走进教室,便点燃烟斗。有时抽卷烟,还问一问学生:“你们谁抽?”老师的烟,学生自然是不好意思要的,于是大家全都摆摆手,等到闻先生点燃烟之后,下面抽烟的学生随即也开始吞云吐雾,这其中便有爸爸。闻先生教楚辞,爸爸记得最牢的是他的开场白:“痛饮酒,熟读《离骚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9年8期2019-08-22

  • 闻一多先生的赠言
    年刊》上刊登了闻先生写给当年毕业生以《败》为题的毕业赠言。闻先生独辟蹊径,把毕业后的人生看做是一个战场。他开篇指出:“要当兵,先去报名入伍,检验体格,及格了,才算一名入伍兵。三个月至五个月不定,大早上操,下半天上讲堂,以后是野外实习,实弹射击。民丁入伍之后,营盘里住下一年半载,晓得步法阵势等等,但是还算不得一个兵。”这话告诉毕业生,不论干什么,只有亲身实践,才有可能成功。但要想打好人生的这场战役并不容易,他接着写道:“一个真正的兵,要离开营盘,守壕冲锋,把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9年22期2019-08-13

  • 十一点零八分的火车
    潘军一闻先生时常怀念从前的火车,应与2005年的一次南下旅行有关。闻先生是个写小说的男人,也写过话剧和电视剧。那年他四十三岁,但是离婚已有八年。离婚之后的闻先生基本上漂在北京,他以一部长篇电视剧的稿费在双井桥附近一个体面的小区,买下了一套四室两厅。那时候北京的房价不贵。对于那次旅行,闻先生现在只记得是2005年的春末,小区里的树都绿了,花也开得茂盛,却忘记了具体的日期。但是他又准确地记得,那是从北京开出的十一点零八分的一趟车,Z字头的,那种蓝白相间的列车。

    江南 2019年4期2019-07-15

  • 闻一多先生的赠言
    年刊》上刊登了闻先生写给当年毕业生以《败》为题的毕业赠言。闻先生独辟蹊径,把毕业后的人生看作是一个战场。他开篇指出:“要当兵,先去报名入伍,检验体格,及格了,才算一名入伍兵。三个月至五个月不定,大早上操,下半天上讲堂,以后是野外实习,实弹射击。民丁入伍之后,营盘里住一年半载,晓得步法阵势,等等,但是还算不得一个兵。”这话告诉毕业生,不论干什么,只有亲身实践,才有可能成功。但要想打好人生的这场战役并不容易,他接着写道:“一个真正的兵,要离开营盘,守壕冲锋,把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9年17期2019-07-01

  • 闻一多先生上课
    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稍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待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9年2期2019-06-11

  • 围绕中心精选事例 突出重点取舍有道
    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9年2期2019-06-11

  • 闻一多先生上课
    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團,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

    醒狮国学 2019年10期2019-02-24

  • 从一幅书法谈闻一多、臧克家的师生情
    44年10月,闻先生特意用篆文书写《天保》第3、6章,送给学生臧克家40岁(实为39岁)的生日礼物。该书法现收藏于中国现代文学馆,全文共99个字。该幅篆书线条匀实朴拙,圆转遒劲,给人一种古奥、渊博、肃穆、渊静之感。此幅书法让我们有机会探寻闻一多与臧克家14年的师生情谊。1930年夏,闻一多受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之邀,前往国文系任教。不久,臧克家报考青岛大学。因高中开学不久,臧克家便只身前往武汉参加大革命,高中数学他几乎没有学过,所以报考青大时,数学成绩最后为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8年9期2018-12-17

  • 闻一多先生上课
    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的“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

    阅读(中年级) 2018年9期2018-12-06

  • 闻一多的“教授胸襟”
    惑不解,却听到闻先生说:“请同学们回答得数!”同学们应声回答:“等于7!”闻一多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绝对正确的。但在文学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随后,他把一幅题为《万马驰骋》的国画展开,让同学们传阅欣赏。只见画面上特别清晰地画了两匹奔马,在两匹马后面又大小不一、错落有致地画了五匹奔马,之后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了。同学们看过后,闻一多把画取回挂在黑板上,用教鞭指着画,颇有深意地说:“从整幅画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

    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8年5期2018-11-16

  • 医者与猎者
    江沙医者道:“闻先生可降龙伏虎,愿闻其详。”猎者道:“我往昔只能抓捕小动物,如今可以猎虎豹。大家都说我得力于好猎具,其实不然。我经常钻研捕猎之道,知道先后,明白利害,懂得适时而动。待我的智慧、技能、体力皆达完善,必能猎取我想要的獵物。”猎者微微一笑,又道:“猎获多寡取决于几个因素:1.猎者的心、智、技、体。2.猎物本身的进化。3.猎具的精良程度。4.客观环境的影响。主次之序不可乱,尤以猎者的心、智、技、体为重。”猎者结论:“捕猎的根本就是要有明察的心智和精

    公务员文萃 2018年10期2018-11-05

  • 闻一多先生上课
    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待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18年7期2018-10-10

  • 闻一多先生上课
    这就是汪曾祺。闻先生性格刚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待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

    新作文·初中版 2018年6期2018-08-31

  • 浅论《心印》与《中国绘画通史》之异同 ——以论唐寅为例
    史之悠久。而方闻先生所著的《心印》,则是运用“风格学”的方法论来主要研究中国自唐代到明清时期山水画的发展过程。而“风格学”起源于西方。其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就是海因里希·沃尔夫林的《艺术风格学》。方闻先生就是利用西方美术学的方法论,经过变通,使其合理的描述中国历代山水画的不同面貌。在此,笔者将《心印》与《中国绘画通史》进行比较,分析这两部著作的异同。一、把研究的重心不同。《中国绘画通史》涉及范围较广,人物、花鸟、山水各占一定比例。继承了通史的记述方法,将绘画背

    丝路艺术 2018年1期2018-04-01

  • 走近闻一多 ——读《唐诗杂论》有感
    今为人称诵。但闻先生的主要贡献尚不在此,而在于他对唐诗诗心感受与哲理领悟的有机结合。即“以诗论诗”的研究方法。限于个人对先生了解的有限,我想试就他的诗人气质谈谈他对唐诗研究的影响。一、闻先生学术文章的艺术美闻一多是诗人,又是画家,有诗人的热情、想象与哲思,有画家活跃的形象思维与出色的塑造形象的能力,因此他对唐诗的审美感悟与艺术论析敏锐、准确、细腻。例如,他借用中西绘画中的“点”、“线”技法,比较并揭示谢灵运、孟浩然、王昌龄诗歌的表现手法,说“大谢的诗只有点

    成功 2018年9期2018-03-28

  • 修髯飘飘
    木刻家所刻),闻先生口噙烟斗,目光炯炯,而又深沉,是很传神的。这张木刻像上,闻先生是有胡子的,但是闻先生原来并未留胡子,他的胡子是抗战那一天留起来的。当时发誓:抗战不胜,誓不剃须。闻先生原来并不热衷于政治。他潜心治学,用心甚笃。他的治学,考证精严,而又极富想象。他是个诗人学者,一个艺术家。他的讲课很有号召力,许多工学院的学生会从拓东路(工学院在昆明东南角的拓东路)步行穿过全城,来听闻先生的讲课。闻先生讲课,真是“神采奕奕”。他很会讲课(有的教授很有学问,但

    新校园·阅读 2017年9期2017-11-01

  • 医者与猎者
    江沙医者道:“闻先生可降龙伏虎,愿闻其详。”猎者道:“我往昔只能抓捕小动物,如今可以猎虎豹。大家都说我得力于好猎具,其实不然。我经常钻研捕猎之道,知道先后,明白利害,懂得适时而动。待我的智慧、技能、体力皆达完善,必能猎取我想要的猎物。”猎者微微一笑,又道:“猎获多寡取决于几个因素:1.猎者的心、智、技、体。2.猎物本身的进化。3.猎具的精良程度。4.客观环境的影响。主次之序不可乱,尤以猎者的心、智、技、体为重。”猎者结论:“捕猎的根本就是要有明察的心智和精

    读者 2017年18期2017-08-29

  • 行吟阁遐想
    欢的功课之一。闻先生上课是不拘形式的,别的教师都在日间上课,他偏偏把课程排到晚间。我还记得,每当华灯初上,或者皓月当头,他总是带着微醺的感情,步入教室,口里高吟着:“士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可为真名士!”接着,他就边朗诵,边讲解,边发挥。时而悲歌慷慨,热泪纵横;时而酣畅淋漓,击节赞赏。与其说闻先生是以渊博学识、翔实的考证、独到的见解吸引着我们,毋宁说他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沉的悲悯情怀感动着我们。1935至1936年间,敌人的铁蹄已经越过了长城

    新高考·语文学习(高一高二) 2016年10期2017-07-06

  • 文艺与数学
    室里一片沉默。闻先生执意要大家说出答案,学生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一多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亘古不变的。但是,在文艺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说到这里,他又挂上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国画,叫学生们欣赏。画面上,突出地画着两匹奔马,在后面又有错落有致、大小不一的五匹馬,再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了。闻一多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来看,只有7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16年46期2017-06-06

  • 关于整理出版闻一多著作的通知
    收入。解放后,闻先生的家属把他的全部遗稿(包括文章、手稿、笔记、讲课提纲等约五百多万字)赠给北京图书馆保存。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中华书局于五十年代出版过《闻一多诗文选集》和几种单行本。《全集》一直未增补。一九七八年三月,闻一多夫人高真同志写信,要求重新编辑出版《闻一多全集》。当时决定由国家出版局安排,由人民出版社负责。但由于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困难未得到及时解决,整理工作到一九八一年六月实际上停顿下来了。为了满足读者和研究工作的需要,只是由人民出版社于一九八二年八

    郭沫若学刊 2016年2期2016-11-25

  • 行吟阁遐想
    欢的功课之一。闻先生上课是不拘形式的,别的教师都在日间上课,他偏偏把课程排到晚间。我还记得,每当华灯初上,或者皓月当头,他总是带着微醺的感情,步入教室,口里高吟着:“士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可为真名士!”接着,他就边朗诵,边讲解,边发挥。时而悲歌慷慨,热泪纵横;时而酣畅淋漓,击节赞赏。与其说闻先生是以渊博学识、翔实的考证、独到的见解吸引着我们,毋宁说他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沉的悲悯情怀感动着我们。1935至1936年间,敌人的铁蹄已经越过了长城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6年37期2016-11-18

  • 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考文
    “洁本”,原来闻先生在那次演讲中,对当时国民党的“主子”——美国寄予了希望,尤其是称赞了曾与闻先生“也常见面”的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其实即便“原文照登”,也无损于闻先生的伟大。这篇删节本的“祖本”,据说是1946年8月2日出版的第3卷第19期《民主周刊》。而记下闻先生演讲的正是时任该刊主编的唐登岷。2005年9月14日,《云南政协报》专门采访了还健在的唐登岷老人。据老人回忆:“当时的昆明学联主办的《学生报》,也摘录了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的部分内容。1947年7

    幸福·悦读 2016年9期2016-11-08

  • 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考
    “洁本”,原来闻先生在那次演讲中,对当时国民党的“主子”——美国寄予了希望,尤其是称赞了曾与闻先生“也常见面”的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其实即便“原文照登”,也无损于闻先生的伟大。这篇删节本的“祖本”,据说是1946年8月2日出版的第3卷第19期《民主周刊》。而记下闻先生演讲的正是时任该刊主编的唐登岷。2005年9月14日,《云南政协报》专门采访了还健在的唐登岷老人。据老人回忆:“当时的昆明学联主办的《学生报》,也摘录了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的部分内容。1947年7

    幸福 2016年26期2016-10-13

  • 知素 去华 存真 ——读刘一闻先生近年之作
    真 ——读刘一闻先生近年之作曹佩勇凡书、画、印能格辙妙合且不染尘俗、卓然一家者,堪称一流。一次茶叙中,论及海派,论及刘一闻。友人问:“刘一闻先生的海派究竟体现在哪里?”三言两语岂能讲得明白,我脱口而出:“看落款刘一闻三字便知,姜丹书、张大千、谢稚柳、唐云、程十发等莫不如是。”海派当然是诸多因素的综合,岂是我这番的巧说。但名款往往最能体现书画家的艺术水准和个性才情,试想名款都了无意趣、乏善可陈,其作品或无“弹眼落睛”的可能。画倚重书法,书法看名款、用印,印则

    大观(书画家) 2016年3期2016-06-06

  • 莫言教你在考场上“讲故事”
    在床上,捧读着闻先生的《红烛》,让他的诗陪我入眠……时钟定格在1946年7月15日,抬起头便看到了“李公朴追悼大会”一行字,我的心没来由地颤抖了一下。记得这是不同凡响的一天,对的,闻一多先生就是逝世于这一天。想到这里,趁追悼会还未开始,我要去阻止闻先生的公开演讲。这时,闻先生还没有来。我便朝他来的小巷走去。迎面走来一个人,他戴着一副圆眼镜,一件粗布长衫,一头蓬松黑发,一脸刚毅不屈。虽然我原来不曾与闻先生见过面,但我一眼就认出这便是闻一多先生了。闻先生并不认

    意林·作文素材 2015年22期2015-12-23

  • 身在自然中,何患琴瑟和 ——赵先闻绘画印象记
    出了书画家赵先闻先生的艺术人生。书画家赵先闻先生擅书法、篆刻及花鸟。他创作的花鸟写意强调色彩,他的画作既不是传统的没骨,也不是西方的水彩。赵先闻先生把自己这种创作手法称为拓彩。他画过连环画、油画、水彩画等。那些画作,一眼看过你只能感觉到画面舒适、用色鲜亮,惊叹大红大绿也可以如此优雅。如果你带着发现的眼睛去看其画作,他画过连环画、油画、水彩画,化古为今,绘画介于抽象具象之间,画面效果犹如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述的那种:“用笔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

    诗潮 2015年8期2015-12-09

  • 闻一多先生治印
    人长髯飘洒,喻闻先生之风度;程瑶田清代经学名家,兼长篆刻,以之拟闻先生最为恰合。”这篇《闻一多教授金石润例》由梅贻琦、冯友兰、朱自清、潘光旦等十多位教授联合签名,名噪一时。闻先生治印边款留言者甚多。他在一九四四年底送给华罗庚一方图章,边款写著:“甲申岁晏,为罗庚兄治印兼为之铭曰:顽右一方,一多所凿,奉贻教授,领薪立约,不算寒伧,也不阔绰,陋於牙章,雅於木戳,若在战前,不值两角。”华罗庚后来在《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中说:“在几十年迁徙辗转的生涯中,我一直珍藏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5年9期2015-11-25

  • 静静的述说
    关于书坛,刘一闻先生在十届国展中曾就国展书法的现状,说过一段,大约的意思就是作品总是在炫技,在技术上甚至有的还不让古人,但就是品格不高、无灵魂的东西,此言直指当代书坛死穴。我想作为国展评委的刘先生还是说的客气的,厚道的。其实当代的名家中的大多,也是“失魂落魄”的。我也曾请教过刘一闻先生,您落笔时想过是写给谁看的吗?自己,书画家,还是普通艺术爱好者或者其他?刘先生回答:想写出自己想说的,无关他人。刘一闻先生是当代泽古益深,作品极具个人面目,创新力度最大的学者

    书画艺术 2015年4期2015-10-31

  • 我看西南联大教授的精神与风范
    诗、古代神话。闻先生上楚辞课,走上讲台,点燃烟斗,开场白,“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确有一股名士气。闻先生每次上课的时候学生很多,除了本系的、外系的,还有许多外校的学生都挤进来听,连窗外都挤满了人。学生们除了对闻先生的诗才博学感兴趣之外,更多的是希望一睹这血性汉子的名士风采。然而,闻先生的名士风采,不仅体现在教学中,还体现在忧国忧民、碧血丹心的民族气节上。作为诗人的闻一多,曾在《诗的格律》中表示,诗人应“戴着脚镣跳舞”。在美国留学期间,面对内

    师道 2014年12期2014-12-19

  • 像他们那样相爱
    清华大学。如果闻先生回到清华后愤世嫉俗,飞快地找一更有共同语言的女大学生恋爱,那么佳话也就不是佳话了。想改变生活环境,先得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闻先生应该是典型的打算只结一次婚的男人,他拥有的品质里一定有一条是“停止抱怨,做出改变”这样的克制力和勇气。他首先给家人写了一封信,信里强调,他的太太不应该仅是一个恪守妇道的女人,还应该是一位有学识有本事的新女性,所以要求家人送太太去学校读书。在离婚与送儿媳念书孰轻孰重中,家人迅速做出了判断,将儿媳送到了武汉女子职业

    北方人 2009年6期2009-09-16

  • 闻一多的胡子
    很是生动。记录闻先生的作品多多,这个神态几乎成了标志,很让人喜爱。汪曾祺在《闻一多上课》一文云: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住,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一多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

    博览群书 2009年7期2009-07-16

  • 文萃
    “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这时他拿出一幅国画《万里驰骋》让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史铭)一份逝者自撰的讣告1

    文化交流 2009年2期2009-06-08

  • 闻一多与臧克家的师生情
    付之一炬,并向闻先生和其诗学习怎样想象、怎样造句、怎样去安放一个字,不时登门造访。这期间,以难民、洋车夫、渔翁等好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为着笔点,臧克家在闻先生的指导下创作了不少好诗。在诗《烙印》里,他道出了心灵中不尽的苦涩:我嚼着苦汁营生像一条吃巴豆的虫把个心提在半空连呼吸都觉得沉重不久,便结集出版了处女集《烙印》。后来忆及于此,臧克家深情地说:“可以说,没有闻一多先生,就没有我的今天。”一多先生也一直没有忘记这位心爱的学生,后来,他离开青岛去清华教书时,给

    21世纪中学生作文·初中教师版 2008年3期2008-08-25

  • 美词佳句巧安排
    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赏析]“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热情地称赞了闻一多先生的钻研精神。“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以整齐的句式,表现闻一多先生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使用对句的形式,结构整齐,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而且字里行间洋溢着赞美之情。

    21世纪中学生作文·初中教师版 2008年3期2008-08-25

  • 闻一多的算术题与文学课
    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 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 5=10000也是可能的。”说到这里,他拿出一幅名为《万里驰骋》的国画给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

    小品文选刊 2006年22期2006-12-11

  • 王康的《闻一多传》
    行将出国留学的闻先生,参加了反对军阀的罢课,宁可光荣留级一年,决不“丧朋卖友”,玷污自己的也是中国青年的尊严。去到大洋彼岸,闻先生没有被美国的“繁荣”迷惑,没有拜倒在金元帝国脚下。他时时想着苦难的祖国。他常常提醒同伴:“中国人,要象个中国人!”在昆明那最艰苦的日子里,能卖的衣物书籍都卖了。从前的“好友”,那些新权贵们拉拢他。闻先生宁可挨饿,对孩子们说:“穷要穷得有骨气!”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闻先生义无反顾,坚决对国民党反动派斗争。他抱定“跨出了门,就不准备

    读书 1979年5期1979-07-15